关于二郎神叉草,字谜(二)叉草.的知识您了解多少?下面为您介绍更多关于二郎神叉草,字谜(二)叉草.的问题
1、字谜(二)叉草.
2、哪里有二郎神的庙
3、叉草球比赛的特色是什么
4、二郎神是什么人
5、二郎神是什么人
关于二郎神叉草,字谜(二)叉草.详情知识介绍:
1、字谜(二)叉草.
艾-----------
2、哪里有二郎神的庙
一般认为二郎神居于四川都江堰市,也类似都江堰市的乡土神,都江堰有二郎神庙
厦门集美区灌口镇凤山祖庙,建于明天启和崇祯年间,祀奉“李府清源真君二郎神”。
在台湾,许多道观、寺庙供奉二郎神,还有专门祀奉二郎神的庙宇,如新竹新埔二郎神庙及彰化埤头救世宫等等。
欢迎追问
3、叉草球比赛的特色是什么
赫哲族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多和捕鱼、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 关。叉草球就是赫哲族特色,是直接从生产技巧训练演变而来的体 育竞技项目。 草球用杂草做成,直径约0. 33米。叉草球比赛可以多种方式进 行,如:将参加者人数对等分成两队,相距一段距离。两队之间相互 拋起草球,对方则用一木叉将拋起的草球叉住。叉中者前进,未叉中 者后退,以后退到事先定好的界限者为败。两队之间事先约好叉中 的次数,以先达到叉中次数者为胜等等。
4、二郎神是什么人
【二郎神的简介】 道教俗神[1]。传说司水,宋朝以后各地多建二郎神庙。其来历有如下说法: ●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斩蛟锁龙,筑堰平患,蜀人奉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绝。亦称为灌口二郎。 ●隋代嘉州太守赵昱斩蛟定患,后又显灵平定水灾,民感其德,立庙灌口,奉为二郎神。
亦称为灌口二郎。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记玉皇大帝外甥杨戬,神通广大,曾诛六怪、劈桃山,号为灌口二郎。 ●晋邓遐为襄阳太守,斩沔水蛟除患,乡人立庙祠祀,因尝为二郎将,后尊为二郎神。 ●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二子独健,曾率天兵救唐明皇于危难之中,是佛教护法神之一。
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张政?R引述不空《毗沙门仪轨》。所载独健率天兵救援安西事,指出二郎神就是这个独健,认为这样就可以解释二郎神在早期的杂剧为什么和哪吒关系密切,因为哪吒是多闻天王毗沙门第三子,和独健是兄弟关系。他还特别谈到了独健手中的金鼠与二郎神的细腰犬之间的联系。
[编辑本段]【人们对二郎神的信仰】 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响相当广泛的一例。自古以来,俗信多以四川灌口为二郎崇祀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二郎庙(又称二王庙)为证。与此对应,四川民间对二郎神崇拜也最称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
[编辑本段]【《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中的二郎神】 《封神演义》杨戬形象与上述种种二郎神似乎都有勾连。《封神演义》叙杨戬出场,说他“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这显然来自赵昱的封号。第47回叙杨戬战赵公明,“暗将哮天犬放起,形如白象”,这只哮天犬是二郎神的标志之一,《西游记》小说和杂剧都曾提到,与孟旭和赵昱不无干系,当然也有可能如张政?R所说是由独健的金鼠衍化而来。
《封神演义》第55回又说杨戬为追怪物入一石穴,取得三尖两刃刀和淡黄仙袍,并收了两个金毛童子为徒,这也是二郎神的标志性特征,《西游记》小说中的二郎神持的即是三尖两刃刀,《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也提到细犬和三尖两刃刀;淡黄仙袍显系借自孟旭像;《西游记》杂剧第十六出有唱词云:“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细狗牵。
背着弓弩,挟着弹丸。”金毛童子即是此处的金头奴;甚至杨戬追怪物入石穴似乎都有李冰和赵昱入水斩蛟的影子。 刘逸生撰文称《封神演义》对杨戬的描写有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一开始作者并不以杨戬为二郎神的。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但笔者愿意指出,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与二郎神相关的描写都是后来的补笔,或许作者正要如此写出杨戬的生命成长史呢。
另外,《封神演义》描写了数位具有怪眼的人物(譬如闻仲、殷郊、温良、马善和吕岳都有三只眼;高明是千里眼;杨任的眼眶内长有双手,手上有可以透视地底的双眼),大概为避免过多的重复,又或者仅因为作者在糅合多种二郎神说法时有所偏重,所以《封神演义》没有突出描写杨戬的三只眼(这是二郎神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但是杨戬“即运神光,定睛观看,已知袁洪化为怪石”(第92回)这句话依稀可见第三只眼的痕迹,也更加证实二郎神是杨戬形象的主要渊源。
至于《封神演义》为何要以杨戬为二郎神,各家解释不一。胡适认为历史上的杨戬是一个刮地皮的人物,宋时二郎神崇拜最盛,每逢他的诞辰,善男信女都要负一块土到他的庙里去作礼物,与刮地皮的行径相类,故而杨戬可以与二郎神相混。容肇祖引述了这个意见后却另有解释,他说二郎神的必需祭品是羊,每羊过城得纳税五百,羊与杨同音,指二郎神以代杨戬,这可能是敢怒不敢言的老百姓所用的诨号,历久这二郎神便真的说是杨戬了。
李啸仓《平话中的二郎神》一文则引话本《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和《夷坚志》的两条记载,推测它们可能是“小说作者凭空虚造之所本”。其实,二郎神姓“杨”,应是受了杨姓神灵传说的影响,极有可能就是杨四将军传说的影响所致,至于名“戬”,笔者觉得有可能由“独健”之“健”讹化而来。
换言之,“杨戬”这个名字极有可能也是用两种二郎神传说拼合而成的,不一定要和历史上的杨戬联系在一起。 总之,杨戬形象是《封神演义》作者在采纳多种二郎神传说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他的许多特征都可以因此得到解释。但正如本文在下面即将要谈到的那样,这个形象尚另有渊源。
[编辑本段]【杨戬与孙悟空】 即便是粗粗读完《封神演义》的读者也不难察觉杨戬和孙悟空的诸多相似,笔者以为,之所以会如此,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在有关二郎神和孙悟空形象的早期材料里,双方就存在密切关系。以下,本文首先要指出杨戬与小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诸多相似之处,然后追溯造成双方这一系列相似的原因,从而说明《封神演义》杨戬形象的塑造与孙悟空形象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杨戬在《封神演义》里的活跃表现很容易让人想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或许可以这么说,杨戬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孙悟空。 从宏观的小说叙事框架来说,双方的相似是不言而喻的:孙悟空是取经集团的开路者,一路降妖除魔,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得力助手,杨戬则是伐纣义军的先行官,一路过关斩将,是帮助武王攻入朝歌的先锋大将;孙悟空最终肉身成佛,被封为“斗战胜佛”,杨戬最后也肉身成圣,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
就微观的小说细节而言,杨戬与孙悟空的相似就更加多而明显了,我们大致可以列出如下六项: (一)杨戬和孙悟空一样,也会七十二变化。《西游记》第2回叙孙悟空愿意“学一个地煞变化”,于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封神演义》第40回介绍杨戬时说他“曾炼过九转玄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戏弄张奎(第86回)是其“无穷妙道”的最佳说明,小说也具体提到他变过花狐貂(第40回)、石头(第54回)、五色雄鸡和蜈蚣(第91回)以及白额斑斓猛虎(第92回)等。杨戬具有多少变化,各种二郎神传说其实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个数字,一般只笼统地说他神通广大,曾经化牛斗蛟、收服牛魔王。
推究起来,《封神演义》极有把握地说杨戬会“七十二变化”,恐怕多半出于“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故事的暗示,以为二郎神既然可以降伏孙悟空,至少他的变化指数不能少于孙悟空吧。 (二)与上述细节相关,杨戬往往可以钻进敌手的肚子中,逼迫敌手就范,这与孙悟空经常在妖怪肚里“翻跟头,竖蜻蜓”有着惊人的一致。
在这一点上,孙悟空至少先后令黑熊精、铁扇公主、黄眉大王和青狮精大吃苦头(分别见第17,59,66,75回)。《封神演义》共有三次这样的描写:第一次是杨戬一出场就钻进花狐貂的肚里,“把花狐貂的心一捏,那东西叫一声跌将下来,杨戬现身,把花狐貂一撑两段”,大挫敌方锐气(第40回);第二次是被马元吃进肚里之后,“杨戬用八九元功,变化腾挪之妙,将一粒奇丹,使马元泻了三日,泻的马元瘦了一半”(第60回);最后一次是杨戬在朱子真腹内“把手在他心肝上一揸”,迫使朱子真现出原形,跪伏周营(第92回)。
通过在敌人肚子里捣蛋战胜敌人,这虽然不是孙悟空的专利性质的本领(《南游记》里的华光亦有这一本领),却是众多的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所不具备的,所以认为杨戬的这个特长是袭自孙悟空并不是毫无理由。 (三)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不敌妖怪之际总会想方设法探明妖怪的底细,而后再去搬救兵,这几乎是《西游记》的一个叙事套路。
与此相似,《封神演义》里的杨戬也曾担任这样的角色,在遇到极为棘手的敌人时,杨戬负有探明敌人身份后再去请仙尊或借宝物来战胜敌人的责任。譬如杨戬曾往夹龙山探访土行孙出处和捆仙绳下落,请动土行孙的师父惧留孙下山(第55回);借来照妖鉴照出马善原形乃一点灯头儿,然后搬请燃灯收服之(第63-64回);从玉鼎真人那里得知解化血刀之毒的法子,而后轻易地杀死了余化(第75回);又从玉鼎真人那里探知高明、高觉的底细,于是才能捣其老巢,破其妖术(第90回)。
第58和81回叙杨戬向伏羲、神农求能医治瘟疫、毒痘的草药,这也可列入此类。 (四)杨戬曾数次变化本相盗宝,如杨戬弄死魔礼寿的花狐貂之后,变成花狐貂意欲盗取魔家四将的四件宝贝,因惊动对方只盗得一件(第40回),再如杨戬为了破化血刀,变做余化去蓬莱山骗取了一气仙余元的丹药(第75回)。
这容易让人联想到孙悟空“腾那骗宝贝”和“二调芭蕉扇”的著名情节(第34和60回)。 (五)孙悟空运用三昧火将吃进肚里的蟠桃、御酒和仙丹煅成一块,练成了金刚之躯,“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第7回),这是孙悟空本人颇以为自豪的,明确描写孙悟空头硬的情节是六个毛贼“轮枪舞剑”照孙悟空头上“砍有七八十下”,孙悟空“只当不知”(第14回)。
殊不知杨戬也有这样的神通,《封神演义》第42回叙闻仲在头一场西歧大战中以阴阳双鞭连打姜子牙、哪吒、金吒、木吒和韩毒龙,但等到杨戬迎战之时,闻仲“祭起双鞭,正打中杨戬顶门上,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一若平常”,使得闻仲也不得不叹服杨戬为“道德之士”。
(六)《封神演义》叙述土行孙潜入周营行刺武王,见一妃子睡在床上,不觉动了欲心,乃解衣上床,孰料这位妃子却是杨戬所变,于是杨戬“双手反把土行孙搂住一束”,“土行孙赤条条的,不能展挣”(第54回)。这个杨戬智擒土行孙的情节与孙悟空在高家庄戏弄猪八戒有些类似。
以上是杨戬与孙悟空之间的相似之处,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成书孰先孰后尚有争议,笔者不想简单地认定是杨戬形象袭取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虽然这种情形的可能性要大于它的反面。但是有必要强调,双方的这些相似在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身上并无体现,这至少说明杨戬形象的塑造不仅来源于二郎神,而且与孙悟空也有一定的联系。
当然,孙悟空之所以会是杨戬形象的渊源之一,又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二郎神和孙悟空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从来就是交叠、纠缠在一起的。 详细地描述双方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在此只需指出两个基本事实:二郎神和孙悟空都受到了水神传说(无支祈和泗州大圣)的影响,前身都是水神,此其一;二郎神和孙悟空都与龙的传说有着密切联系,他们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此其二。
这就可以解释二郎神和孙悟空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的那种时而敌对时而合作的类似于冤家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因为前身都是水神,又都是降龙专家,所以双方可以合作甚至互相替换,譬如二郎神曾帮助孙悟空收服猪八戒(见《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小说由孙悟空替换了二郎神的角色),两人也一道扫荡万圣龙宫、打伤九头虫怪(见《西游记》小说);二郎神曾与哪吒合力降伏牛魔王(《二郎神射锁魔镜》),孙悟空也是与哪吒一起打败牛魔王的(《西游记》小说),总之双方的合作与替换关系是相当明显的。
另一方面,因为双方都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而这两种身份恰好是敌对关系,所以当双方一为龙的化身一为降龙专家时,他们就是处于敌对关系了,杂剧里有《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的名目,《西游记》小说有“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情节,《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二郎宝卷》甚至说是二郎神因忿于行者将自己的母亲压在太山底下才“撒下天罗合地网,拿住行者压山中”的。
。
5、二郎神是什么人
【二郎神的简介】 道教俗神[1]。传说司水,宋朝以后各地多建二郎神庙。其来历有如下说法: ●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斩蛟锁龙,筑堰平患,蜀人奉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绝。亦称为灌口二郎。 ●隋代嘉州太守赵昱斩蛟定患,后又显灵平定水灾,民感其德,立庙灌口,奉为二郎神。
亦称为灌口二郎。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记玉皇大帝外甥杨戬,神通广大,曾诛六怪、劈桃山,号为灌口二郎。 ●晋邓遐为襄阳太守,斩沔水蛟除患,乡人立庙祠祀,因尝为二郎将,后尊为二郎神。 ●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二子独健,曾率天兵救唐明皇于危难之中,是佛教护法神之一。
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张政?R引述不空《毗沙门仪轨》。所载独健率天兵救援安西事,指出二郎神就是这个独健,认为这样就可以解释二郎神在早期的杂剧为什么和哪吒关系密切,因为哪吒是多闻天王毗沙门第三子,和独健是兄弟关系。他还特别谈到了独健手中的金鼠与二郎神的细腰犬之间的联系。
[编辑本段]【人们对二郎神的信仰】 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响相当广泛的一例。自古以来,俗信多以四川灌口为二郎崇祀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二郎庙(又称二王庙)为证。与此对应,四川民间对二郎神崇拜也最称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
[编辑本段]【《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中的二郎神】 《封神演义》杨戬形象与上述种种二郎神似乎都有勾连。《封神演义》叙杨戬出场,说他“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这显然来自赵昱的封号。第47回叙杨戬战赵公明,“暗将哮天犬放起,形如白象”,这只哮天犬是二郎神的标志之一,《西游记》小说和杂剧都曾提到,与孟旭和赵昱不无干系,当然也有可能如张政?R所说是由独健的金鼠衍化而来。
《封神演义》第55回又说杨戬为追怪物入一石穴,取得三尖两刃刀和淡黄仙袍,并收了两个金毛童子为徒,这也是二郎神的标志性特征,《西游记》小说中的二郎神持的即是三尖两刃刀,《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也提到细犬和三尖两刃刀;淡黄仙袍显系借自孟旭像;《西游记》杂剧第十六出有唱词云:“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细狗牵。
背着弓弩,挟着弹丸。”金毛童子即是此处的金头奴;甚至杨戬追怪物入石穴似乎都有李冰和赵昱入水斩蛟的影子。 刘逸生撰文称《封神演义》对杨戬的描写有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一开始作者并不以杨戬为二郎神的。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但笔者愿意指出,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与二郎神相关的描写都是后来的补笔,或许作者正要如此写出杨戬的生命成长史呢。
另外,《封神演义》描写了数位具有怪眼的人物(譬如闻仲、殷郊、温良、马善和吕岳都有三只眼;高明是千里眼;杨任的眼眶内长有双手,手上有可以透视地底的双眼),大概为避免过多的重复,又或者仅因为作者在糅合多种二郎神说法时有所偏重,所以《封神演义》没有突出描写杨戬的三只眼(这是二郎神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但是杨戬“即运神光,定睛观看,已知袁洪化为怪石”(第92回)这句话依稀可见第三只眼的痕迹,也更加证实二郎神是杨戬形象的主要渊源。
至于《封神演义》为何要以杨戬为二郎神,各家解释不一。胡适认为历史上的杨戬是一个刮地皮的人物,宋时二郎神崇拜最盛,每逢他的诞辰,善男信女都要负一块土到他的庙里去作礼物,与刮地皮的行径相类,故而杨戬可以与二郎神相混。容肇祖引述了这个意见后却另有解释,他说二郎神的必需祭品是羊,每羊过城得纳税五百,羊与杨同音,指二郎神以代杨戬,这可能是敢怒不敢言的老百姓所用的诨号,历久这二郎神便真的说是杨戬了。
李啸仓《平话中的二郎神》一文则引话本《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和《夷坚志》的两条记载,推测它们可能是“小说作者凭空虚造之所本”。其实,二郎神姓“杨”,应是受了杨姓神灵传说的影响,极有可能就是杨四将军传说的影响所致,至于名“戬”,笔者觉得有可能由“独健”之“健”讹化而来。
换言之,“杨戬”这个名字极有可能也是用两种二郎神传说拼合而成的,不一定要和历史上的杨戬联系在一起。 总之,杨戬形象是《封神演义》作者在采纳多种二郎神传说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他的许多特征都可以因此得到解释。但正如本文在下面即将要谈到的那样,这个形象尚另有渊源。
[编辑本段]【杨戬与孙悟空】 即便是粗粗读完《封神演义》的读者也不难察觉杨戬和孙悟空的诸多相似,笔者以为,之所以会如此,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在有关二郎神和孙悟空形象的早期材料里,双方就存在密切关系。以下,本文首先要指出杨戬与小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诸多相似之处,然后追溯造成双方这一系列相似的原因,从而说明《封神演义》杨戬形象的塑造与孙悟空形象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杨戬在《封神演义》里的活跃表现很容易让人想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或许可以这么说,杨戬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孙悟空。 从宏观的小说叙事框架来说,双方的相似是不言而喻的:孙悟空是取经集团的开路者,一路降妖除魔,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得力助手,杨戬则是伐纣义军的先行官,一路过关斩将,是帮助武王攻入朝歌的先锋大将;孙悟空最终肉身成佛,被封为“斗战胜佛”,杨戬最后也肉身成圣,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
就微观的小说细节而言,杨戬与孙悟空的相似就更加多而明显了,我们大致可以列出如下六项: (一)杨戬和孙悟空一样,也会七十二变化。《西游记》第2回叙孙悟空愿意“学一个地煞变化”,于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封神演义》第40回介绍杨戬时说他“曾炼过九转玄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戏弄张奎(第86回)是其“无穷妙道”的最佳说明,小说也具体提到他变过花狐貂(第40回)、石头(第54回)、五色雄鸡和蜈蚣(第91回)以及白额斑斓猛虎(第92回)等。杨戬具有多少变化,各种二郎神传说其实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个数字,一般只笼统地说他神通广大,曾经化牛斗蛟、收服牛魔王。
推究起来,《封神演义》极有把握地说杨戬会“七十二变化”,恐怕多半出于“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故事的暗示,以为二郎神既然可以降伏孙悟空,至少他的变化指数不能少于孙悟空吧。 (二)与上述细节相关,杨戬往往可以钻进敌手的肚子中,逼迫敌手就范,这与孙悟空经常在妖怪肚里“翻跟头,竖蜻蜓”有着惊人的一致。
在这一点上,孙悟空至少先后令黑熊精、铁扇公主、黄眉大王和青狮精大吃苦头(分别见第17,59,66,75回)。《封神演义》共有三次这样的描写:第一次是杨戬一出场就钻进花狐貂的肚里,“把花狐貂的心一捏,那东西叫一声跌将下来,杨戬现身,把花狐貂一撑两段”,大挫敌方锐气(第40回);第二次是被马元吃进肚里之后,“杨戬用八九元功,变化腾挪之妙,将一粒奇丹,使马元泻了三日,泻的马元瘦了一半”(第60回);最后一次是杨戬在朱子真腹内“把手在他心肝上一揸”,迫使朱子真现出原形,跪伏周营(第92回)。
通过在敌人肚子里捣蛋战胜敌人,这虽然不是孙悟空的专利性质的本领(《南游记》里的华光亦有这一本领),却是众多的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所不具备的,所以认为杨戬的这个特长是袭自孙悟空并不是毫无理由。 (三)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不敌妖怪之际总会想方设法探明妖怪的底细,而后再去搬救兵,这几乎是《西游记》的一个叙事套路。
与此相似,《封神演义》里的杨戬也曾担任这样的角色,在遇到极为棘手的敌人时,杨戬负有探明敌人身份后再去请仙尊或借宝物来战胜敌人的责任。譬如杨戬曾往夹龙山探访土行孙出处和捆仙绳下落,请动土行孙的师父惧留孙下山(第55回);借来照妖鉴照出马善原形乃一点灯头儿,然后搬请燃灯收服之(第63-64回);从玉鼎真人那里得知解化血刀之毒的法子,而后轻易地杀死了余化(第75回);又从玉鼎真人那里探知高明、高觉的底细,于是才能捣其老巢,破其妖术(第90回)。
第58和81回叙杨戬向伏羲、神农求能医治瘟疫、毒痘的草药,这也可列入此类。 (四)杨戬曾数次变化本相盗宝,如杨戬弄死魔礼寿的花狐貂之后,变成花狐貂意欲盗取魔家四将的四件宝贝,因惊动对方只盗得一件(第40回),再如杨戬为了破化血刀,变做余化去蓬莱山骗取了一气仙余元的丹药(第75回)。
这容易让人联想到孙悟空“腾那骗宝贝”和“二调芭蕉扇”的著名情节(第34和60回)。 (五)孙悟空运用三昧火将吃进肚里的蟠桃、御酒和仙丹煅成一块,练成了金刚之躯,“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第7回),这是孙悟空本人颇以为自豪的,明确描写孙悟空头硬的情节是六个毛贼“轮枪舞剑”照孙悟空头上“砍有七八十下”,孙悟空“只当不知”(第14回)。
殊不知杨戬也有这样的神通,《封神演义》第42回叙闻仲在头一场西歧大战中以阴阳双鞭连打姜子牙、哪吒、金吒、木吒和韩毒龙,但等到杨戬迎战之时,闻仲“祭起双鞭,正打中杨戬顶门上,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一若平常”,使得闻仲也不得不叹服杨戬为“道德之士”。
(六)《封神演义》叙述土行孙潜入周营行刺武王,见一妃子睡在床上,不觉动了欲心,乃解衣上床,孰料这位妃子却是杨戬所变,于是杨戬“双手反把土行孙搂住一束”,“土行孙赤条条的,不能展挣”(第54回)。这个杨戬智擒土行孙的情节与孙悟空在高家庄戏弄猪八戒有些类似。
以上是杨戬与孙悟空之间的相似之处,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成书孰先孰后尚有争议,笔者不想简单地认定是杨戬形象袭取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虽然这种情形的可能性要大于它的反面。但是有必要强调,双方的这些相似在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身上并无体现,这至少说明杨戬形象的塑造不仅来源于二郎神,而且与孙悟空也有一定的联系。
当然,孙悟空之所以会是杨戬形象的渊源之一,又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二郎神和孙悟空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从来就是交叠、纠缠在一起的。 详细地描述双方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在此只需指出两个基本事实:二郎神和孙悟空都受到了水神传说(无支祈和泗州大圣)的影响,前身都是水神,此其一;二郎神和孙悟空都与龙的传说有着密切联系,他们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此其二。
这就可以解释二郎神和孙悟空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的那种时而敌对时而合作的类似于冤家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因为前身都是水神,又都是降龙专家,所以双方可以合作甚至互相替换,譬如二郎神曾帮助孙悟空收服猪八戒(见《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小说由孙悟空替换了二郎神的角色),两人也一道扫荡万圣龙宫、打伤九头虫怪(见《西游记》小说);二郎神曾与哪吒合力降伏牛魔王(《二郎神射锁魔镜》),孙悟空也是与哪吒一起打败牛魔王的(《西游记》小说),总之双方的合作与替换关系是相当明显的。
另一方面,因为双方都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而这两种身份恰好是敌对关系,所以当双方一为龙的化身一为降龙专家时,他们就是处于敌对关系了,杂剧里有《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的名目,《西游记》小说有“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情节,《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二郎宝卷》甚至说是二郎神因忿于行者将自己的母亲压在太山底下才“撒下天罗合地网,拿住行者压山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