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家族经济学,经济家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2 15:14:04 浏览次数:328
经济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求《献给国王与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英语Economics是由希腊文οἶκος [oikos]而来,意思是家庭、家族、财产权(family, household, estate)以及νόμος [nomos], 或法律(custom, law)组成,从逐字上来看是指家族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或是政府的管理。 经济学的起源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说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编辑]经济学学科分支经济学概述 词源及其演变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 oikonomia,原意是家计管理。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制经济的管理,这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适应的。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为名称的第一本书,即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约1575~1621)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重商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局限于流通领域,但也包括国家管理。到了重农主义和英国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再生产,从而接触到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逐渐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其论述范围包含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领域。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说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K.马克思和F.恩格斯通常也都沿用这个名词。但是,他们不仅对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而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各种生产方式。只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称为狭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各种生产方式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称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在中国古汉语中,早有“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到1903年以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这个学科名称。30~4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在编写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时,则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济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经济学界大多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而对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学”一词。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经济学学派列表重农学派 李嘉图学派 马歇尔学派 - 新古典学派 - 新剑桥学派 - 凯恩斯学派 - 新凯恩斯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奥地利学派 - 新奥地利学派 - 货币学派 供给学派 - 供给面学派 一般均衡学派 芝加哥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美国制度学派 - 新制度学派 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克拉克经济学奖获得者 经济学家列表


什么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股东利益最大化所谓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指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决策都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价值目标,在我国财务界有时把它看作所有者利益最大化.

重金求解!!关于跨度考研的问题!从经济学考金融研究生和从金融学考研究生具体有什么区别?
看看下面这个吧,应该对你有用!    一.MBA简介        据中国MBA网讯,MBA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文称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质量、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洞察力。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报考资格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以毕业到入学的时间计,如报考2009年MBA的,只要在2006年9月1日前获毕业证书即可)。         3,大专毕业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者(算法同2)。         4,有研究生毕业学历或已获硕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算法同2)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6,年龄不超过40岁。         7,各校还可能在教育部门规定的报考条件基础上制定本校的报考条件。比如清华大学,对大专毕业生考生,要求有突出的工作业绩(相关证明、业绩报告),或者有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的,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论文(1万字以上);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CET四级考试。        三.报名程序        1.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 网上报名    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教育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10月8日--31日每天8:00--23:00。(网址:)        3. 现场报名         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须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原件及考生本人的报名号,在教育部规定的现场报名时间(11月10日--14日)和报名点办理照相、交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等手续。         四.入学考试         获准报考者,需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入学考试。         1.考试时间:2009年1月20日左右,各科目的具体考试时间见准考证。        2.考试地点:具体地点见准考证。       &
具体可以到这个网站去看看,应该能找到你要的信息。 http://www.mba-cn.net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作用是什么?

著名经济思想史专家海尔布鲁纳认为,尽管人类的历史很长,但经济学不过才一百多年的历史。他的论据是,因为只有市场经济的需要才产生经济学家。他认为自然经济下经济秩序的安排靠的是世袭制,计划经济下经济秩序的安排靠的是政府,只有市场经济下经济秩序的安排才需要经济家。他讲的这些道理是对的,譬如中国,不正是因为搞起了市场经济,才使经济学迅速走红并成为显学,同时也涌现出了那么多的经济学家,而且越来越成为现今这个社会中地位最高的阶层之一。所以,有人戏言是市场经济给了经济学的饭。但是,我认为此说也不完全正确,难道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制度下就不能产生自己的经济学家吗?   

    其实,细究起来经济学的产生不只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西方,经济学起源于希腊哲学。经济学的英文是“economic”,指的是家政管理。但这里所指的“家政”与我们现在的“家政”是两码事,因为在古希腊的“家”,指的是氏族及家族。所以,一般的经济史家都认为,西方经济分析的鼻祖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这两位伟大哲人所说的经济学,绝不是现在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所指的单纯研究“稀缺性”和“资源配置”的纯经济学或形式经济学。从一开始,这些伟大的先哲们就在经济学中贯注了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使经济学成为“讲道德”和“讲良心”的科学。他们一方面是对当时社会的经济利益、经济所得、债务及货币功能进行经济分析,另一方面同时也对当时希腊社会中的贫富差异进行分析即阶级分析。所以,好多人都认为阶级理论是马克思创造发明的,而马克思说,在他之前很久,“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已经指出了阶级斗争的存在”。在中国,最早使用近似于“经济”这个词的大概是唐高祖李渊,在《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中的一个文告里他提出了“经邦济世”概念,好像是“经济”一词的扩语,也就是经理国邦、振济世务的意思。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与政治有关的词。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真正始祖是英国的威廉·配第爵士(1623~1687)。他既不是学者,也不是商人,而是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然而,他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调查社会经济现象与问题,就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对英国的决策者经常提些经济政策建议。而且他还认为应该尽快就此建立一门新学术,他称之为“政治算术”。“所谓政治算术意指运用数字,对于政府有关的事务进行推理的技巧……这种技巧本身无疑是古老的。……但是配第首先给它起了这个名字,并且提出了一些规则和方法。这就是近代经济学的最初命名和起源。”(见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经济学从它一开始起源,就和政治、国计民生、政府决策等事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正如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在《现代经济学导论》中所说:“现实经济是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发展起来的。经济哲学总是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他又进一步提出:“经济学包括三个方面或者起着三种作用:权力要理解经济是如何运转的;提出改进的建议并证明衡量改革的标准是正当的;断定什么是可取的,这个标准必定涉及道德和政治判断。经济学决不可能是一门完全‘纯粹’的科学,而不掺杂人的价值标准。”由此可见,你不管操持的是什么经济学,其实,都是马克思所讲的“政治经济学”,而政治经济学本质上天然地就应该为国家政治服务,为统治集团有效以及合理地管理经济和谋取的经济利益服务。所以,一个“讲道德”和“讲良心”的经济学家,就应该以自己掌握的经济原理为国家政策服务,努力寻求探索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模式与政策,为国家提供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有利于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的好的经济决策和对策。   

    但是,问题就在于经济学家首先他是人,其次才是经济学家,而人是一种自利的动物,所以经济学家们首先是去追求自己作为人的利益,而且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且经济学家又不是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的商人,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为他人服务,本能地将选择能出最高价钱的买家,或某实业集团或某证券公司,甚至是西方国家的民间形式的官方出资结构。所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一文中说:“经济学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他们同时也是人,所以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毫无疑问地会影响他们的经济学。”在弗里德曼所在的美国,经济学家为利益集团服务是常有的事。中国有不少受这样影响的经济学家,经常与各利益集团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机构暗中相勾结,提供些貌似为国家和全民族实为利益集团服务的经济政策和对策。不然,怎么能引发了“经济学讲不讲道德”的讨论和股市黑幕的大曝光呢?这样看来,经济学肯定“不是一门完全纯粹的科学”,而成为经济学家最大利益分化后的一门求生的学问了。我们自然也便不敢再相信,那些打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为国家民族服务”、“为全体百姓服务”的帽子来为自己与其他利益集团效劳的“经济学”了!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国有企业的确是负担重,包袱大,而民营企业则没有这些,往往可以利用高于国企的“绝对剩余价值率”打败你。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国有企业缺乏一种与民营企业一样的公平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而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跨国化、集团化、全化”的时刻,我们中国总不能没有大的国有企业吧!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骨干国企支撑,你的综合国力能强吗?西方国家正是以强大的跨国集团化公司的高度垄断功能,借助自己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优势,来千方百计排除、挤垮甚至收买兼并其他竞争者,不论排除竞争者的成本有多大,需要的时间有多久,它们都有能力集中足够的资金耐心等候对方消失的那一天,等到垄断地位建立之后,再从消费者身上捞回当初的“竞争排除成本”,坐收垄断利润。而你不发达国家由于没有规模和实力强大的企业,只能利用自己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成为跨国公司的转包工厂,为跨国公司建立垄断地位攫取高额利润而服务。譬如美国百威和法国达能在收购武汉的中德和东啤后,武汉市场的啤酒批发价格竟然上升了四倍还多。西方的跨国公司就是这样在中国“发洋财”,然后打跨中国的民族工业的。而我们的一些经济学家们认为解决中国国企的惟一办法,就是“改制转轨”,“砸三”和“破产”,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私有化,而不在国企的成本等内在因素和环境政策上寻求改革。譬如现在的税制体制严重违背了中外税收理论的公平公正原则,即纳税比率或纳税量应当与纳税人的经济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模仿西方的税制改革而实行的复杂高税率,压得众多国有企业抬不起头来。现在一个企业,如果按国家规定的纳税额度纳税,全都要赔钱关门。各种不同的杂税加在一起,总计将达30%甚至40%的高税率,再加上l0%的贷款利息,哪个企业受得了?这就意味着一个企业全部投入的接近一半要用来纳税付息。现在哪个企业每投资100块钱,可以挣回这么多钱?而这复杂的计税方式,又恰恰为逃税漏税提供了大量的漏洞。正如学者何新所说:“据我调查和观察,我敢说全中国90%的私企在逃税。不逃税他没法生存啊!但国企逃税比较难。为什么?国企逃税,钱落不到领导人自己身上,而被查出来的就得坐牢。所以重税负必然主要落在国企的肩上,国企能不垮台吗?现在看来,推荐我们照美式的西方式的税制模式来改税,这也是搞垮中国企业的一计。”所以,他又说:“中国众多的企业主要依靠贷款而不是利润在维持运转,而国家则以不断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着经济的成长。”   

    “钱紧”是中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已经深陷困境:一方面是资本过剩,部分城市富有者存款高,银行的钱多贷不出去;另一方面是资金稀缺,表现为企业流动资金困难,众多下层人民生活贫困化,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于是,有些经济学家就利用英美金融资本的意识设计运作方案,引导中国跟着美国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套子走。九十年代赚钱的最优方式不是贸易和企业,而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资本套取,即直接圈钱,号召大力发展股市。但是,“股市是一种虚拟经济,是比一切泡沫都大的泡沫。它愈繁兴,实体经济就越萎缩”(何新语)。因为你在股票市场投资l万元,两个月后挣回了30万元,30-l=29万元,这29万元是哪里来的呢?股市不是印钞机,也未从事实业生产,这29万元会从天上掉下来吗?不会,是你赚了那些“被套”者的钱了。是你利用1万元把大伙儿分散的钱“集”起来发了。你赚了29万高兴得买了一座别墅,而那些本想出去毛,却没想到连自己的脑袋也被剃成的“被套”者,绝望得正要跳楼。所以,股市本身就是非生产性经济,对国民经济不能创造任何财富,而只是对社会已有财富和资源实施再分配,而且这种再分配的根本机制是“按资分配”。它的游戏规则是谁拥有的资本大,谁就有机会成为大庄家。大庄家的目的就是要凭着自己的资金、信息和技术优势,通过辗转腾挪,再散布点儿信息,做出点儿图形,发表点股谈,轻而易举就把你们大伙儿“散户”“涮”了。这中间,那些被利益集团收买的经济学家,往往要与大庄家相互勾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布公告,虚构技术图形,套你上钩,大伙儿都被“套”牢了,他们再去大庄家那儿领“红包”。而大庄家们不是用从股市上弄来的钱去搞实业,去振兴国家经济,而只是谋取“用钱赚钱”,进行金融突击和掠取。经济学家分析:“用钱去钩钱,钩穷人散户的钱。钩来的钱又不用在实业领域兴业投资,结果国内资金市场上出现了‘货币荒’,也就是通货紧缩,钱越来越少。哪里去了,被股市大户们像钓鱼一样钩走了”,这样“社会上用于社会实业投资的资本数额越来越少,国家财政的钱也越来越少,国家不得不大量地增发国债”(见何新《新国家和主义经济观》一书)。所以,民谣中说道:“想炒股票,没想到成了股东;想炒房产,没想到成了房东;想泡小蜜,没想到当了老公;想免费治病,没想到入了邪功。”   

    股票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吞噬金钱的机器。这个机器的不息运转,一天天都让那本来在社会有效领域投资的资本,落在少数拥有巨额资本的金融机构或个人手里,造成了极其不均的贫富分配。它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这个黑洞比海关走私、偷税漏税不知要深多少。从这个黑洞中消失的国有资产,被大庄家金融豪客转移而吞没的国有及百姓资产不是百万、千万,而是以亿万计。成克杰贪污4000万被枪毙,而在这股市上一年掠取几个亿的富豪却不交一点税还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大庄家是从国外来的,如果他把赚到的巨额资金大规模地卷走,这就形成了金融危机了。两次香港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样造成的。所以有人讲,现在玩世界大战不必用枪炮武器,靠套汇率、玩股票、玩金融衍生工具就“不战而胜”了。何新分析道:“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一个引入触目的新现象就是玩金融把戏的美英经济地位上升,而靠传统制造业的日、德、法、意的地位往下降。这个事实表明,金融突击和掠取已成为资本集聚的新形态和主要形态。金融竞争超过了工业竞争和商业竞争。这也是美国鼓吹的所谓‘新经济’、‘知识经济’的真正含义。”而问题是,股市的繁荣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恶性循环。投资不足就实业不兴,实业不兴就经济情况不好,经济情况不好人们找不到其他好的投资方式,只好到股市炒股票,股市也会畸形地繁荣。所以在整体经济不良的情况下,股市经济的畸形繁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犹如一种鸦片,会把它强健的躯体越抽越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学的厉害了。所以,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对于社会最有威胁的并非经济既得利益,而是错误的经济思想。”他说:“经济学的思想,无论其正确与否,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实际上统治世界者,也就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干家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之影响,往往恰恰沦为某个已故经济学家和最坏学说之不自觉的奴隶。”尤其是那些为政府提供经济决策服务角色的体制内的经济学家们,一旦“这个腰包里装共产党的钱,另一个腰包里装资本家的钱” (左大培博士《经济学也要反腐败》中语),那可就更可怕了!因为他们的“政策建议威力是巨大的,尤其当它们是馊主意时”(一位西方评论家语)。这样,经济学也就变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批判的“庸俗经济学”了,而那些经济学家们呢,“他们始终只是学生、盲从者和模仿者,是零售外国大商行洋货的小商贩”(见《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回目录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封面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由三个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但是,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为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

目录

手稿简介
出版信息
各种版本
价值意义
目录
  1. 第一手稿
  2.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3. 第三手稿
内容纵览
历史还原
手稿简介
出版信息
各种版本
价值意义
目录
  1. 第一手稿
  2.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3. 第三手稿
内容纵览
历史还原
展开
编辑本段手稿简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   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   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编辑本段出版信息  马克思在世时手稿从未发表。直到1927年,马克思逝世44年后,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梁赞诺夫院长主持将其中的部分译文以《〈神圣家族〉的预备著作》为题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 卷,当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1929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第1期上,编者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关于需要、生产和分配的札记》为题发表了另一些片断。   手稿全文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32年。手稿的发表,引起了西方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转向,不断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哲学,促使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而是一个宽泛的地域性概念。 编辑本段各种版本  1932年,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院长弗·阿多拉茨基等人,在其编辑出版的德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第3卷中,以《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国民经济学批判》为题全文发表了这部手稿。几乎在同一天,两位德国社会民主党作家(齐·朗兹胡特和J·P·迈尔)在他们编辑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卡尔·马克思早期著作集》(1932年阿尔弗勒德·克勒讷出版社莱比版)中发表了手稿的另一个德文版本。这两个德文版手稿全文刊出以后,很快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视。   法文本和意大利文本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出版。   中文有两个《全集》版本,即《全集》第1版第42卷的版本和《全集》第2版第3卷的版本。单行本共有三个,即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丕坤译本,1985年人民出版社根据《全集》第1版第42卷译文排印的版本,以及2000年人民出版社根据《全集》第2版第3卷译文排印的版本。 编辑本段价值意义  手稿自问世以来近80年,经历了许多神奇遭遇,也担当过不少重大历史角色。时至今日,它还是马克思文献中被引用最多,同时又最难懂的文本之一。这部著作术语新旧参差,内容庞杂,可以看作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的各种必要的思想元素开始汇集、融合,日益成长为一些新的思想,并得到了尽管还不完备、但却是较为系统的创造性发挥。因此它有很大的思想含量和解释空间。在西方现代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前苏联东欧思想界、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界,引起一次又一次重大的释义活动,显示出它的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它的学术价值通过国内外研究状态看得更清楚。 编辑本段目录第一手稿  工资   资本的利润   资本   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地租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需要,生产和分工   货币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编辑本段内容纵览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它主要是由三个笔记本组成:   笔记本I 是马克思在研读了让·巴·萨伊的《论政治经济学》和亚·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两部著作并写了摘要之后,用比较短的时间写出的。斯密把资产阶级社会中工人阶级、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形式即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视为他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因素,称它们是收入、交换价值的原因和自然价格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把斯密学说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经济范畴加以比较分析,揭示了斯密学说的矛盾。他把笔记本I分作三栏,各栏分别加上标题《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马克思在阐述和分析时按标题分三栏或两栏书写,后来甚至不分标题分栏书写。   在笔记本I的第XXII页,马克思揭露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虽然认识到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却不考察工人同生产的直接关系,掩盖了异化劳动。他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异化劳动。对马克思的这一长篇论述,编者冠以标题《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在写笔记本II以前,马克思对约·拉·麦克库洛赫《论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特殊对象和重要性》(法译本)及该书译者吉·普雷沃写的《译者对李嘉图体系的思考》作了摘要。马克思还写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摘要》(《马恩全集》中文第1版第42卷第3-4页)。   笔记本II只保存下来第XL页至XLII页。第XL页开头只保存了半句话。编者对这几页笔记加上标题:《私有财产的关系》。马克思在这里把“现代国民经济”即“李嘉图、穆勒等人”的观点同斯密、萨伊的观点相对照,看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差别。   笔记本III的内容不是一篇完整的、合乎逻辑构思的论文,而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思考立即记述下来的笔记。它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写在笔记本III第XXXIX页和XL页上的一篇《序言》草稿,标题是马克思加的,现作为独立的部分编 在《手稿》的开头。《序言》最早是从1844年8月12日起写的。   笔记本III的其他部分,作者未加标题,现在的标题都是编者按内容分别加上的。   笔记本III开头部分是对笔记本II未保存下来的第XXXVI页的补充:《私有财产和劳动》。接着,是对笔记本II未保存下来的第XXXIX页的若干补充。补充一《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先就有产和无产的对立向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发展作了简短补充,然后以比较长篇幅论述通过扬弃私有财产来抛弃人的自然异化。马克思试图对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社会的本质特征,即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论述共分七点。其中第六点和第七点,编者按其内容编入补充之二和补充之三。   补充之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开关部分是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这一题目中所写的第六点;;接下来是对第六点的一个增补,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分析;从这种分析入手,马克思转而批判分析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又是对关于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进一步补充;由此出发,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体系。但是,马克思并没有从内容和逻辑上把批判分析进行下去,最后以黑格《哲学全书》的两段引文结束。   补充之三是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这一题目中所写的第七点编者按其内容编入《私有财产和需要》这一标题下。   继上述补充之后,马克思在笔记本III中写了有关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提出的不同题目的若干增补。这些增补在内容和逻辑上没有直接联系,马克思在书写时用横线将这些概述分隔开。   笔记本III还包括两个片断:《分工》和《货币》。从内容上说,它们是相对完整的论述。   马克思在中断了笔记本III的写作后,就同恩格斯投入撰写《神圣家族》的工作。正是在这时,他开始对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詹·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两著作的法译本作了摘要。这两个摘要的特点是,马克思对作者的理论观点作了更多的评价、解释和批判,从而形成他自己的长篇论述。这些论述涉及《经济学哲学手稿》三个笔记本中只是部分地谈到或根本未谈到的问题。因为此,可以把这两个摘要看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补充,是对笔记本III的研究和直接继续。 编辑本段历史还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约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1927年,苏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附录将这部手稿中的《第三手稿》(即笔记本III)的大部分以俄译文发表,但误认为它是《<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1932年,苏联出版的《马克思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部分第3卷以德文原文发表了全部手稿,并冠以标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82年新出版的《马克思全集历史考证版》在发表《手稿》时采用了两种方式编排。第一种按《手稿》的写作时间、阶段的顺序编排。第二种按《手稿》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容编排,并由编者加了标题。这里发表的《手稿》中文版是根据逻辑结构编排的《手稿》校订的。

关键词: 家族 经济学 经济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