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将军的一生,巴顿将军的一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2 14:46:16 浏览次数:257
李天佑将军的一生
2005年12月6日,新華社在“永遠的豐碑”專欄播發了一則題為 “馳騁疆場勇無敵——李天佑”的電訊,對人民軍隊高級將領李天佑上將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評價:“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李天佑出生入死,英勇善戰,為民族獨立與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勛。”

  從紅7軍中殺出來的虎將

  1914年1月8日,李天佑出生在廣西臨桂六塘圩高皮寨的一個貧農家庭。一輩子聽天由命的父母,為他取名“天佑”,希望老天爺能保佑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由於家境的貧寒,李天佑僅僅讀了兩年私塾,而且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沒有得到老天爺保佑的少年,產生了離家出走找出路的念頭。

  1928年夏,年僅14歲的李天佑,到桂系名將李明瑞部下當兵。由於李天佑能吃苦,作戰勇敢,很快被提升為上等兵,不久又被送到由中共黨員張雲逸領導創辦的南寧教導總隊當了學兵。在張雲逸等共產黨人的教育啟發下,李天佑變得少年老成,懂得了隻有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才能擺脫貧窮和飢餓的道理。1929年9月,李明瑞起兵反蔣失敗后,李系人馬或投蔣或擁共。在張雲逸暗中聯絡下,南寧教導總隊的大多數人和廣西警備第四大隊組成了一支革命隊伍,李天佑果斷地投向共產黨。

  1929年12月下旬,在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下,實齡不到16歲的李天佑,跟著教導總隊、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參加了廣西百色起義。起義的當天,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宣告成立,李天佑從此成為紅軍戰士,參加了開辟和保衛右江蘇區的歷次斗爭,開始了他為共產主義事業艱苦奮斗的戎馬生涯。

  在戰場上,李天佑表現無比英勇,先后擔任軍部特務連排長、副連長、連長,既擔負保衛軍長張雲逸、政委鄧小平的重任,關鍵時刻又當“消防隊員”——哪裡敵情重大,就帶隊沖向哪裡。在參加攻打貴州榕江城等一系列戰斗中,他帶頭沖鋒陷陣,專打硬仗惡仗,兩次帶傷戰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一次,在軍部會議上,張雲逸專門點到李天佑,幽默地說:

  “這個小鬼頭,還不到16歲,就這樣凶!到26歲、36歲,那還得了?廣西軍閥沒得混!”

  與此同時,深諳農民痛苦的李天佑,還帶領干部、戰士下鄉幫助群眾斗地主,繳田契、分土地,參加土改工作。在群眾大會上,看到分到土地的農民兄弟眉開眼笑,他以革命者特有的早熟,擲地有聲地說:“父母給我起名‘天佑’,可是老天爺從來沒有保佑過我!看來,老天爺也是勢力眼,它隻保佑有錢人。現在,大家看到了,保佑我、保佑大家的,是共產黨,是紅軍。要想找出路,到紅軍裡面找!”大會后,報名參加紅軍的,竟達1000之眾。問起原因,大家說不出深淺,只是異口同聲地說:“那個小紅軍講得有道理。”鄧小平聞報,頻頻點頭:“這個小鬼不簡單,還蠻有政治頭腦呢!”

  1930年10月,紅7軍奉命北上,李天佑帶領特務連,跟隨張雲逸、鄧小平轉戰桂、黔、粵、湘、贛5省邊境,次年7月在江西於都橋頭鎮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在這次行程一萬多裡的行動中,他負責保衛軍部首長和領導機關的安全。在紅7軍老人的回憶文章中,他們總是這樣著筆:“多次在危急關頭,他一手執鋼,一手舉駁殼槍,帶領全連沖鋒在前,退卻在后,掩護部隊脫離險境。當時,全軍上下都知道李天佑的‘大名’,稱他是‘小老虎連長’。”

  於都會師后,紅7軍編入紅三軍團建制,隨即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斗爭。在山高路遠坑深的湘贛戰場上,李天佑帶特務連追隨彭德懷,與紅三軍團大軍一起縱橫馳奔。1932年2月上旬,“左”傾路線領導人不顧毛澤東反對,一意孤行攻打堅城贛州。戰斗中,李天佑“虎嘯堅城”,帶領突擊隊在敵人槍林彈雨中搶先登城,身上連中三彈,血流如注,失去知覺。當時,敬重他的戰友們,是把他當烈士搶出陣地的。一下子,李天佑的大名在紅三軍團傳開了。3個月后,李天佑大難不死傷愈歸隊,升任紅7軍58團副團長。

  1932年夏天,為栽培這位猛將,彭德懷選拔他到瑞金工農紅軍學校上級干部隊學習,意在把他培養成紅三軍團的“上級干部”。1933年1月,他以優異成績結業歸隊,升任58團團長,隨即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

  1933年5月,在江西寧都大湖坪,紅三軍團按三三制整編,李天佑被任命為第5師13團團長。7月初,“左”傾路線領導人推行“兩個拳頭打人”戰略,命令以紅三軍團為主組成“東方軍”東征福建。8月中旬,李天佑指揮本團將號稱“鐵軍”的國民黨十九路軍第62師366團全部消滅,開創了紅軍一個團在運動中殲敵一個團的紀錄,受到“東方軍”司令員彭德懷的盛贊,也是“東方軍”入閩作戰最大的亮點之一。當年底,因指揮13團入閩作戰戰績出色,李天佑榮獲第二屆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授予的三等紅星獎章,其部隊榮獲“英雄模范團”錦旗一面。

  1934年1月,剛剛20歲的李天佑升任紅5師師長。4月,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他奉命指揮了著名的高虎腦戰斗。在這次戰斗中,李天佑“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在飛機大炮配合下的數十次沖擊,他以鋼鐵般的意志,在負傷的情況下指揮部隊堅守陣地3天3夜,擊退了敵人9次大的沖擊,直到接到命令才撤離戰場。”現在,“高虎腦戰斗”已經載入《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分冊。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長征。作為紅三軍團前衛,李天佑和政委鐘赤兵率紅5師,先后突破了敵軍的3道封鎖線,為軍團主力打開了通道。12月,在突擊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湘江之戰中,面對數量和武器裝備都佔絕對優勢的敵人,李天佑毫無懼色,奉命帶2個團在廣西灌陽新圩阻擊國民黨軍2個師。《紅三軍團戰將譜》如是評述他:“沉著機智,指揮若定,每天要打退敵人幾十次沖鋒,苦戰3天3夜,完成了任務。最終,保住了紅軍向湘江前進的通道,從左翼掩護中央機關縱隊渡過湘江。”高虎腦戰斗,李天佑“堅守陣地3天3夜”﹔湘江戰役,他又“苦戰3天3夜”。兩個“3天3夜”,讓李天佑在紅三軍團中名聲大振。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合后,整編為左、右兩路軍分別北上,毛澤東等隨右路軍行動。為加強兩軍聯系,時任紅三軍團作戰科長的李天佑,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第30軍參謀長,成為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的得力助手。作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右路軍前鋒,紅30軍迅速北進,在包座和胡宗南部對陣。包座位於鬆潘以北(今屬四川若爾蓋縣)之包座河畔,有上、下包座之分,由南向北的包座河,水流湍急,兩岸山高坡陡,多為森林覆蓋,地扼鬆(潘)甘(南)故道要沖,是國民黨軍阻止紅軍北上的一道屏障。包座守敵背山面水,擁有天然屏障和集群式碉堡,對我軍構成很大威脅。怎麼辦?徐、陳向李天佑問計,他一咬鋼牙:“打!我堅決建議打!”

  程世才、李先念相視一笑:“小老虎變成大老虎了!那就打吧!”

  1935年8月29日,在險惡地形條件下,紅30軍毅然發起包座之戰,採取攻堅打援、分割殲敵戰術,消滅胡宗南部第49師,打開了紅軍向甘南進軍的門戶。在回憶文章中,程世才寫道:李天佑同志的勇氣,讓我們看到了中央紅軍的風范,也堅定了我們打勝包座之戰的信心。

  向甘南進軍的門戶洞開,張國燾卻不想北上了,他想南下到(四)川(西)康邊,妄圖分裂中央。在巴西地區,李天佑堅決反對張國燾分裂黨中央的路線,瞅准機會“開小差”,隨毛澤東、彭德懷繼續北上。張雲逸見到李天佑,贊揚自己昔日的部下:“天佑大事不糊涂。”

  此后,李天佑歷任過紅一軍團10團團長、紅一方面軍第2師副師長(師長劉亞樓,政委肖華)、紅4師師長(政委黃克誠),全程參加了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后的歷次大仗、惡仗,成為紅軍中老資格的指揮員。

  毛澤東對李天佑贊許道:“能讓楊勇給你當副手,真不簡單!”

  1937年8月,紅4師在陝西三原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343旅(旅長陳光)686團,李天佑、楊勇分別擔任正副團長。9月中旬,日軍佔領平津后,兵分三路南下、西進,以三個師團進攻山西,右翼沿平綏鐵路佔大同逼近雁門關,左翼直指蔚縣、廣靈等地,妄圖突破平型關,與大同的日軍會師雁門關進攻太原。

  9月23日,聶榮臻到達平型關東南的上寨村,便和先頭來看地形的林彪研究作戰方案,林彪攤開地圖說,大隊日軍正向平型關進犯,這裡地形好,可以打一仗。聶榮臻聽他介紹完周圍地形,也認為居高臨下伏擊敵人,是個便宜仗。

  為打好這一仗,召開了全師干部動員大會,林彪講了敵我情況,談了勝利條件和注意要點。接著,聶榮臻說:“這是我們同日本侵略軍第一次交鋒,全國人民都在看著我們,這個仗必須打好,打出八路軍的威風來,振奮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接著,他介紹日軍板垣師團的情況:“板垣征四郎是個中國通,1929年即在關東軍當參謀,參加制造‘九一八’事變和組織偽滿洲國,因此很快從大佐升任中將師團長。板垣師團的武士道精神很強,在日軍中有些名氣。板垣進攻華北,遇到的都是不戰而退的國民黨軍,所以部隊的氣焰十分囂張。同志們,對付這樣的敵人,有沒有信心?”

  李天佑帶頭高呼:“有!”

  一向不苟言笑的林彪,這時也露出笑容:

  “老虎要發威了!”

  旁邊有人嘀咕:“師長自己才是‘小老虎’(彪,意思是小老虎),他卻稱李天佑‘老虎’,這小子可真有面子!”

  從平型關山口到靈丘東的河南鎮,是一條狹窄的溝道,中段十幾裡地全是險要的深溝,這條溝叫作喬溝,溝底隻能通過一輛汽車。9月24日深夜,343旅兩個團冒著傾盆大雨出發,戰士們身上穿的單衣全淋濕了。更糟的是,山洪暴發,有些河溝水至胸口,大家隻好手挽著手在激流中涉水前進。

  25日拂曉前,雨過天晴,部隊進入伏擊陣地。天亮后,傳來陣陣馬達聲,板垣師團21旅團的輜重和后衛部隊四千多人,一百多輛汽車和兩百多輛馬車,在泥濘的喬溝裡緩慢前進,坐在汽車上的日軍搖搖晃晃,得意洋洋,從雁門關南下,未遇到任何抵抗,根本沒有防備。

  按照作戰部署,343旅是主要伏擊力量:楊得志和鄧華的685團,堵住前面的日軍,並封鎖其南竄道路﹔李天佑和楊勇的686團正面向敵人沖殺﹔344旅旅長徐海東指揮該旅687團在蔡家峪西南,包圍分割日軍的后衛部隊,切斷其退路。

  清晨7點鐘,林彪和聶榮臻進入山頂指揮所,在樹林邊用望遠鏡觀察,看見長列的汽車和馬車已經在深溝裡滾動。待日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圈,林彪與聶榮臻發出攻擊號令:將敵人切成幾段消滅之!

  伏擊一開始,李天佑和686團指戰員同仇敵愾,人人憋了一股勁,要與日軍拼個高低。戰斗中,他發現日軍佔領老爺廟制高點,對我軍進攻造成威脅,遂大喊:“跟我來,拿下它!”話音剛落,300多人已經匯成洪流,很快將老爺廟制高點拿下,日軍拼命反扑。雙方展開拉鋸爭奪,但制高點牢牢掌握在李天佑手中,為迅速取得戰斗勝利起了關鍵作用。平型關一戰,115師共傷亡500多人,686團尤為慘烈,副團長楊勇負傷,9連甚至打剩下十幾個人。

  平型關伏擊戰,從清晨打到中午,115師以劣勢裝備,殲滅板垣師團21旅團一千多人,擊毀敵人的汽車100余輛,繳獲大車200余輛,長短槍1000余支。其它武器輜重很多,單是軍用大衣就足夠全師每人一件。此外,還繳獲一批軍用地圖和秘密文件。

  平型關大捷迅速傳遍全國震驚世界,各地愛國人士發來大量賀電和賀信,連蔣介石也來電祝賀:“有日(指9月25日──筆者注)一戰,殲敵如麻,足証官兵用命,指揮得宜。捷報南來,良深嘉慰。”接著,蔣介石又給朱德總司令發來嘉獎電,程潛、閻錫山等國民黨軍政要員,也紛紛來電祝賀。

  平型關戰斗,林彪、聶榮臻、陳光等大名固然響徹華夏,李天佑、楊勇、楊得志、鄧華也聲名鵲起。

  1937年10月,在山西廣陽附近,李天佑指揮部隊參與殲滅日軍1000余人,繳獲戰馬數百匹,史稱“廣陽大捷”,因功升任343旅副旅長。1938年3月,林彪被閻錫山部誤傷去職,由陳光代理115師師長,李天佑順理成章地被任命為343旅代旅長,率部開進呂梁山地區,參與開辟晉西南抗日根據地。在當時,能夠擔任八路軍旅級干部,那都是紅軍精英,也可見李天佑在紅軍中的地位與影響。

  1938年5月,因傷病困擾,李天佑離開自己熱愛的戰場回延安治療,年底又奉命到蘇聯學習,通過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特別班學習,為他回國后指揮大兵團作戰打下了基礎。

  1943年8月,國內時局轉換,中共需要大批軍事人才,李天佑化裝成蒙古商人,騎著駱駝克服重重困難歸國。1944年3月,他剛剛輾轉到達延安,就得到毛澤東百忙中的接見,並謂:“能讓楊勇當你副手,真不簡單!能接替陳光當343旅旅長,真了不起!先熟悉熟悉延安,有你用武之地!”

  人民解放軍王牌軍38軍的首任軍長

  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奪取東北的戰略。1945年9月,李天佑抵達沈陽,很快協助呂正操完成了鞍山、營口地區的設防任務。1946年起,他歷任過北滿軍區參謀長、鬆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區司令員等職,率領鬆江軍區部隊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共殲國民黨軍1.6萬余人。對於“小老虎”出身的李天佑來說,上述戰績實在不值一提,他渴望著大戰、惡戰。

  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發話:調李天佑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既然是第一縱隊,就得拿出“第一”的樣子。李天佑回話:絕對不負林總重托。

  這時,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開始了戰略反攻。怎樣打好攻堅戰,奪取國民黨軍堅固設防的大中城市,是一個新課題。1947年6月,林彪在東北發動夏季攻勢,剛剛就任第一縱隊司令員的李天佑,同政委萬毅一道,奉命指揮兩個縱隊加一個師和配屬炮兵攻打四平。這次攻堅戰打得不理想:雖然殲滅了大量敵人,攻佔城區達60%,但最后因敵人援兵逼近,不得不撤出戰斗。對這次不成功的戰斗,他主動承擔責任,並認真進行了總結。

  四平沒有打下,林彪不公正地把大部分責任推到李天佑頭上,但對他總結的經驗卻很重視。不久,林彪提出的“四組一隊”和“四快一慢”,其實就是李天佑和第一縱隊總結出來的。東北各部隊推廣這些攻堅戰術,迅速提高了攻堅作戰的能力。1948年3月,李天佑和萬毅再次受命指揮3個縱隊攻打四平。總攻發起后僅半個小時,主攻部隊就突入四平城內,激戰23個小時,國民黨守軍近兩萬人全部就殲,四平城永遠回到了人民手中。此后,李天佑成為組織指揮攻堅的名將,第一縱隊也成為攻堅勁旅,有攻必克,無堅不摧。

  1948年秋,遼沈戰役初期,李天佑的第一縱隊被作為攻打錦州的總預備隊,蓄勢待發。攻錦勝利后,他率部參加了殲滅廖耀湘兵團的遼西會戰,消滅國民黨軍主力新1軍、新6軍和新3軍各一部。遼西會戰剛結束,他又揮師向沈陽疾進,指揮突擊部隊迅速突破敵前沿,直搗鐵西工業區,並勇猛地向縱深發展,佔領了國民黨“東北剿總”大樓。沈陽守敵當即瓦解,沈陽宣告解放。

  在東北戰場,李天佑重現虎威,人稱其為“虎將”,稱其部為“勁旅”。

  1948年11月,遼沈戰役勝利結束,東北部隊進行整編,第一縱隊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李天佑擔任軍長。1948年底,他和政委梁必業率38軍6萬精兵直插華北平津之間,與兄弟部隊共同擔負主攻天津任務。天津前線指揮部根據地形和敵情,擬定了東西對進、攔腰截斷的作戰方案,在城東、城西分別以兩個軍實施主要突擊,預定在金湯橋會師,並指定李天佑和梁必業統一指揮第38軍、第39軍加上一個師,由西向東進攻。1949年1月14日,戰斗如期打響,李天佑指揮城西部隊從西向東斬關奪隘,率先攻克金湯橋並活捉了守敵司令陳長捷。戰斗僅進行29個小時,國民黨軍自詡為“固若金湯”的天津市迅即解放,守敵13萬人全部被殲。在李天佑面前,國民黨軍“名將”陳長捷再也沒有機會向蔣介石報捷。

  1949年底,李天佑的家鄉廣西全境解放。他在北京參加了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之后,就任第13兵團(司令員黃永勝)副司令員兼廣西軍區副司令員。由於桂系軍閥的長期統治和白崇禧潰逃前的精心布置,解放初期的廣西全境匪患嚴重。1950年上半年,解放軍駐廣西部隊雖殲滅了近10萬名土匪,但匪勢仍然十分猖獗,且有發展蔓延之勢,毛澤東主席一再來電督促,廣西黨政軍最高負責人張雲逸憂心如焚。怎麼辦?

  參謀建議:“找李天佑將軍啊,他是您的老部下﹔況且,現在正是他發虎威的時候!”

  張雲逸愁眉一展:“天佑,這回得看你的了!”

  在部署剿匪工作會議上,針對前一階段剿匪工作存在的問題,李天佑明確提出:“對捉到的罪大惡極的匪首要堅決鎮壓,對民間的槍支要徹底收繳,並要深入發動群眾。”

  張雲逸連連點頭:“言之有理。”

  “剿匪工作,同樣可以運用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我建議,從桂西北和一些邊沿城鎮抽出部隊,加強桂東南的兵力,實行‘重點進剿’。‘兩個拳頭打人’,恐怕會勞而無功。”

  張雲逸最終拍板:“依計行事。”

  李天佑的主張,得到了張雲逸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中共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和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陶鑄的支持。很快,以李天佑的建議為基礎,以張雲逸為首的中共廣西省委、軍區作出了新的剿匪決定和計劃。1950年12月,李天佑率領前方指揮所到剿匪重點大瑤山地區指揮會剿,他根據瑤山周圍的地理條件和土匪分散隱蔽、四處流竄等特點,對兵力採取兩線配備:第二線部隊承擔封路封江,組成千裡包圍圈﹔第一線部隊在包圍圈內進行駐剿和搜剿。把軍事打擊和政治瓦解結合起來,把剿匪和開展反霸斗爭、發動群眾結合起來,組成了軍民圍剿土匪的天羅地網。期間,他還深入山區前線,指揮部隊以集中對集中,以分散對分散,機動靈活地與土匪作戰,使土匪既無藏身之處,又無逃脫之路。經過50天艱苦奮戰,大瑤山周圍10多個縣的土匪全部被殲,從根本上扭轉了廣西剿匪斗爭的局面。

  從1951年初到5月底,共消滅土匪近30萬人,基本上肅清了股匪。期間,毛澤東主席兩次致電張雲逸嘉獎廣西的剿匪工作,張雲逸拿著電報,找到李天佑說:光榮屬於我,同樣屬於你啊。其后,經張雲逸力薦,李天佑升任廣西軍區司令員。至今,李天佑指揮剿匪的動人事跡,還得到廣西各族人民熱烈稱贊。1955年9月,在人民軍隊第一次評授軍銜時,他被授予上將軍銜,同時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57年底,從劉伯承元帥主持的南京軍事學院畢業的李天佑,赴廣州軍區任職,歷任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司令員黃永勝),1962年秋又升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成為軍界翹楚。李天佑既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又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深造過,因而軍事素質和謀略藝術不斷提高。在十多年間,他為貫徹中央軍委的戰略方針,在加強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方面,提過許多正確建議,做了大量工作。

  李天佑氣憤地說:“咱們都被人家騙了!”

  1966年5月,“文革”狂潮開始后,總參謀部的主要任務如國土防衛、戰備工作和對外軍事援助等等,都分工由李天佑來管。當時,美國擴大侵越戰爭,不斷派軍艦飛機侵犯我領空領海,台灣當局經常叫嚷“反攻大陸”,北方鄰國也重兵壓境﹔而“文革”動亂,又把國內鬧得地覆天翻。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李天佑時刻注視著境外的動向,具體組織落實戰備工作和援越抗美斗爭任務。同時,他還按照中央的指示,安排部隊去“支左”和制止武斗,他自己也多次受周恩來總理的派遣,到外地去制止造反派鬧事。

  “文革”開始不久,總參謀部所屬某學院造反派給學院院長、政委戴上“修正主義分子”帽子,多次圍攻李天佑逼他表態,他堅持嚴正立場,同造反派作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始終未退讓一步。在總參謀部黨委會上,他斬釘截鐵地提出:“凡要批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經過黨委批准﹔凡沒有分清矛盾性質的,先按內部矛盾處理﹔查清是什麼性質的問題,再按什麼性質處理。”在當時,這樣說是冒風險的,這樣做更是冒風險的。有一位部長曾做地下工作多年,有些人懷疑他歷史有問題,要打倒他,李天佑堅持先調查清楚再說﹔另一位部長家庭出身有些問題,也有人要揪他出來,李天佑堅持要把家庭問題同本人分開。甚至對有些受審查的干部,李天佑也嚴格要求按政策辦事,不准武斗和虐待。於是,有人感嘆:天佑無愧於“虎將”之譽,因為他有“虎膽”。

  由於有多年的上下級關系,李天佑和林彪、黃永勝等人不可能沒有交往,且曾經是林彪的“愛將”。但是,盡管這些人飛黃騰達,除工作關系外,李天佑和他們從沒有不必要和不正常的來往。

  早在1965年夏天,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林彪懷著結幫拉派、篡黨奪權的目的,找時任副總參謀長的李天佑到家裡談話,要他“經常同我通氣!”不知林彪“心有千千結”,對他“冠冕堂皇”的要求,李天佑當然是表示接受。在總參謀部會議上,當羅瑞卿問他:“林總找你有何指示?”他襟懷坦白,把林彪的話當眾和盤托出。本來,這句話說出來也沒有什麼,但心中有鬼的林彪感到李天佑不聽話,就開始策劃把他“趕出”總參謀部,並指使人千方百計地排斥他。

  1969年10月,總參謀長黃永勝等人在下達所謂“林副主席第一個號令”前召集會議,大講“防止敵人突然襲擊”,要調動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李天佑抱病到會。根據自己對戰爭規律和國際形勢的認識,他感到這樣做脫離實際,必然會引起各方面的震動,給全軍帶來混亂。在會上,他公開表示異議:“這是自亂陣腳,我不贊成這樣做。”當然,他的意見不會得到黃永勝等人的理睬。“第一個號令”下達后,總參謀部機關立即進入“緊急狀態”,他氣憤地對身邊的同志說:“咱們都被人家騙了!”在林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淫威下,他敢於這樣說“人家”林彪,可見他的“虎膽”。

  1970年9月上旬,李天佑病危,在醫院中聽到黨中央關於批判林彪同伙陳伯達的決定,他表示“堅決擁護”。9月27日,李天佑病逝於北京,年僅56歲。由於對他懷有積怨,“被林彪、江青控制的輿論工具,對他的貢獻和品德避而不談。”1970年10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則“新華社四日訊”,輕描淡寫地報道:

  李天佑同志一貫忠於毛主席,忠於黨,跟隨毛主席干革命,幾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黨對人民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

  ……

  含糊其詞的一句“作出了貢獻”,怎能概括李天佑光輝戰斗的一生。

  但是,全軍廣大官兵和李天佑的老戰友,則永遠忘不了這位傳奇戰將。1994年1月,在李天佑80周年誕辰之際,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李天佑將軍傳》一書,楊尚昆題寫書名,伍修權作序。當年1月9日,《人民日報》在報道這一消息時,這樣寫道:

  “李天佑同志是我軍杰出的軍事指揮員。……在東征福建、第五次反“圍剿”、長征以后沖破敵人封鎖錢以及抗戰時期的平型關大捷等一系列戰斗中,李天佑同志都表現非常出色,屢建功勛。解放戰爭時期,李天佑同志擔任了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解放了無數城鎮和大片國土,殲滅了大量敵人。第一縱隊成為震驚敵膽的攻堅勁旅,李天佑同志被廣大指戰員譽為‘虎將’。”



粟谷将军的一生?
  1907年8月10日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名坪村乡)枫木树脚村。  1913年进私塾。  1916年邻村第8国民学校读书。  1918年县城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县立第1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底报考常德湖南省立第2师范。  1924年3月考期已过,入第2师范附属小学和平民中学读书。  1925年春湖南省立第2师范读书。  1926年11月入团。12月任团小组长。  1927年5月武昌,任国民革命军第24师(师长叶挺)教导队学员班长。6月转党。7月改南昌起义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8月参加“81”南昌起义,任革委会成员。10月头部中弹负伤。月底任朱德部步兵5连指导员。11月任5纵队2支队2连指导员。  1928年1月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1师1团5连党代表。4月井冈山。6月任红4军1师28团3连长。  1929年4月初任红4军1纵队1支队3大队政委。6月任1纵队2支队政委。12月任红4军特务支队政委。  1930年2月炸伤头部。6月任红1军团12军5支队队长,103团长。12月任22军65师长。月底任64师长。  1931年6月改红4军13师长。11月任红4军参谋长。不久任红军学校学员连长。  1932年2月任红4军参谋长。12月任红1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3年2月任红11军参谋长。5月负重伤,左臂留下残疾。11月任红7军团参谋长兼20师师长,政委。  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9月下旬右臂负伤。11月4日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11月下旬任红10军团参谋长。1935年2月任浙南挺进师师长。10月5日任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长,省委办事处主任。  1936年夏脚踝负伤(第6次负伤)。  1937年10月10日任“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员。11月兼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长。  1938年3月任新4军2支队副司令员。4月28日任先遣支队司令员。6月任2支队代司令员。  1939年8月任新4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  1940年7月12日任新4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  1941年1月25日任新4军第1师师长。4月20日兼苏中军区司令员。  1942年5月兼抗大9分校校长。10月兼1师和苏中军区政委。11月任苏中区党委书记兼党报委员会书记。  1944年2月10日兼苏中公学校长。4月18日任苏中区党委整风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11月2日任(1945年1月13日成立)苏浙军区司令员。  1945年2月22日兼苏浙公学校长。8月12日任南京特别市市长。9月1日任苏浙区党委书记。10月6日拟任苏皖军区司令员,2次请求由张鼎丞任司令,自己任副职。10月29日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1946年5月兼华中雪枫大学校长。9月20日任山东野战指挥部副司令员。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1948年2月任东南分局书记,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1兵团司令员和政委。  1948年5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代理司令员和政委。6月兼豫皖苏军区司令员。11月任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1949年1月任3野副司令员兼第2副政委,代理司令员和政委兼前敌委员会书记。2月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3月兼华东局常委。5月兼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军政接管委员会主任。6月兼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市委书记,市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0年1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7月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7月14日青岛治疗。12月苏联疗养。  1951年9月回国。11月任副总参谋长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1952年12月2日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2月19日南京休养。  1953年6月中旬青岛休养。10月初-11月30日上海、杭州休养。  1954年10月31日任总参谋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0月17日任首脑地下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  1956年3月31日因病休养半年。11月20日任中央军委委员。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受批判。8月31日解除总长职务,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党委第1副书记。同年10月任中央军委常委。  1959年1月休养。1960年4月南京、上海等地养病。7月28日—8月20日大连养病。  1961年7月8日任军委军事训练和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9月东北疗养、休息。11月22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温州、金华、泰顺等地休息考察。  1963年4月间断在军委训委办公处上班。  1964年1月心肌梗塞。5月休息1年。  1965年4月26日再休息半年。12月10日上班。  1967年3月任国防工办军事代表组组长,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1970年1月),国务院业务组成员。4月任中央军委常委。7月兼中国科学院军事代表。  1969年4月28日任中央军委委员。   1972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第1政治委员,党委第1书记。  1974年1月21日进行胃4分之3切除和胆囊摘除手术。  1975年2月5日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2年2月21日任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委员。第1-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1、2届代表,第3-5届常委,第5届副委员长。中共第7届候补中央委员,第8-11届中央委员,12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北京逝世。

对左权将军的一生革命的评价
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左权老井村。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彭的赞扬。1940年秋,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 《埋伏战术》 《袭击战术》 《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壁合围”大“扫荡”。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怎样评价巴顿将军的一生???
巴顿总体说是地道的职业军人。他的原下属和后上级布莱德雷曾说过:我打仗是他们要我打仗,巴顿打仗是他喜欢打仗。 巴顿出身在富贵人家,对共产党极端敌视,但也是出于本能的保护个人财产、集团利益的,对共产党的理论他也是个半瓶子水,其实不懂,不像职业政治家那种意识形态方面的反对。你看他拒绝与朱可夫干杯,其实他在军事造诣上比朱可夫差得远,后朱可夫提议为他们这两位“战争混”干杯,他就欣然接受。朱可夫后来邀请他访问自己的司令部,意欲转化巴顿朴素的反感,可惜未成行。 巴顿在政治上是幼稚的,不懂战后的政治安排。他的死,也传言与此有关。 一说是在他的占领区,拒绝解除德军武装,甚至秘密武装德军,准备继续解放苏军占领下的东欧,这是美国政府决不干的,巴顿成了头疼的政治小丑,已经没有价值了,上层有了除掉他的考虑。据说他后来要求调往太平洋战场,为麦克阿瑟拒绝。 一说是巴顿在占领区发现有高级将领私自占有德国的艺术品和银行黄金(矛头直指艾森豪威尔),巴顿大发雷霆,准备查到底,终于惹怒上层,杀人灭口。(当时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都有意学南北战争后的格兰特,竞选未来的总统)。 巴顿将军 巴顿,1885年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从小爱出风头,立志要成为将军。 1909年西点军校毕业后,被分到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作为潘兴的副官到墨西哥,参加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1917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年 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 1个装甲旅,并于 1918年 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和斯一阿贡纳战役。 1919年回国后,返回骑兵部队任职,同时从事坦克研究工作。 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 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 1940年春夏,德国以坦克为主力兵种横扫西欧后,美国开始重视装甲兵建设。巴顿于 7月被起用为装甲旅旅长,12月升任为新成立的第 2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 1942年再升任第 1装甲军军长。同年 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策 7集团军。 1943年 3~4月,他参加整装被隆美尔击败的第2军,并接替弗雷登道尔任该军军长;4月晋升为中将。同年 7~8月,指挥美军第 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该岛首府墨西拿。 1944年 1月,到英国就任美国第 3集团军司令。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率第 3集团军跟进,8月进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随即协同盟军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在当年 12月开始的阿登战役中,他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捏的美军,打退了德军。 1945年 3~5月,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德国投降后,调任第 15集团军司令兼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 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1945年 12月 30日死于车祸。

拿破仑将军的一生战斗经历,其哪些重要的作战方案可以运用经济建设上?谢谢!
[拿破仑传说]拿破仑退出政治舞台后,就在圣赫勒拿岛上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始了对自己生涯的回忆和口述,从而奠定了拿破仑传说的基础。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拿破仑传说,实际上就是从拿破仑对自己一生活动所作出的解释开始的。他在口述中回避了一切会损害自己光辉形象的东西,使自己成了1789年原则的捍卫者,自由思想的拥护者;他只是由于不得已才成为独裁者;他渴望和平,只是由于在欧洲不断出现反法联盟才被迫不断进行战争。战争对他来说,完全是被迫的,他违反自己的意愿成了征服者。他始终是自然边界的捍卫者和民族原则的拥护者。

环绕拿破仑的这些口述,从圣赫勒拿岛传出了各种记述。它充实和丰富了拿破仑传说,强调拿破仑是“一个为全体人民所效忠的人”,他的功勋是永远不会被人抹去的。拿破仑的口述或回忆录,常常用手抄本的形式,在法国广为流传。

拿破仑死后,在岛上陪伴过他的军官,侍从和医师,也陆续出版了各种记述和回忆录,对拿破仑其人其事大加颂扬。有的回忆录甚至被译成德文、英文、丹麦文、西班牙文、荷兰文等各种文字,这些记述和回忆录的作者用最动听的言辞赞美他,崇敬他,膜拜他。他们认定,凡是拿破仑口述的,都是绝对正确的。从而使拿破仑传说再度加温。

除来自圣赫勒拿岛的“传说”外,那些曾经随同拿破仑南征北战的将领们,为了记述他们所经历过的难忘生涯和所分享过去的光荣,也都用手稿和回忆录的形式,为拿破仑传说添砖加瓦,使得拿破仑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和可敬。一大批诗人、文学家、戏剧家,从雨果、司汤达、贝朗瑞到海涅和歌德等等,也运用诗歌、小说和戏剧,竭力赞颂拿破仑,从而给拿破仑传说以新的推动。所以,长期以来,拿破仑的名字成为秩序、民族和光荣的象征,使拿破仑传说不断推向高潮。

总之,随着拿破仑传说的兴起和发展,拿破仑的形象逐渐偏离了历史的真实,甚至达到神化的地步,驱使后人低头崇拜。拿破仑的种种传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曾被拿破仑三世所利用。但是传说毕竟不等于历史,相反,却严重歪曲了历史,显然不能以传说作为依据对拿破仑进行评价。

[评拿破仑]拿破仑逝世至今,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学家和文学家频繁研究和评述的对象,随着每个人认识的深化和原始资料的新发现,对拿破仑的研究始终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课题。世界各国出版的有关拿破仑的著作,论文和资料估计在10万种以上,至少有9个国家拍摄过拿破仑的电影达70多部。有人称他是“继亚历山大、恺撒以后最伟大的人物”、“世纪的巨人”、“法国革命的体现者”、“历史上最惊人的奇才之一”。也有人骂他为“匪徒”、“暴君”、“篡位者”、“法国革命的扼杀者”。两派观点各据一端,无法调和。近年来,全盘歌颂或彻底否定拿破仑其人其事的著述虽不多见,但分歧仍然严重地存在着。

在我国,学术界对拿破仑的研究也十分活跃,对拿破仑的历史作用有基本肯定的,也有基本否定的,至今仍无定论,但比较多的学者肯定了拿破仑的历史进步作用。

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评述拿破仑的历史功过呢?我们认为对这样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采取脸谱化,简单化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决不能在诟骂和颂扬或者在肯定和否定两种看法之间作出简单的选择,而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拿破仑有过大量论评,有赞扬也有揭露,这些论述至今仍然值得我们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我们认为,拿破仑作为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性人物,他的内外政策都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的一生活动无不具有资产阶级明显的两面性。基于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他所处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能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站在先进势力一边,打击国内外保王势力的反扑,确立了大革命所揭橥的资产阶级国家和社会的各项原则,为稳定和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做了很多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另一方面,他又仇视并镇压国内民主运动和工农革命运动,扼杀了大革命的民主成果,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反动性。他一方面打败了欧洲封建君主势力的多次武装干涉,维护了法兰西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并且在客观上起了欧洲封建制度掘墓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又野心勃勃,发动一连串的战争,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侵略,争夺世界霸权,给被压迫人民和民族以深重的灾难。越是到帝国后期,拿破仑侵略争霸的大资产阶级反动本性越暴露得充分。在后期他在无限权力面前,完全丧失理智,变得十分狂乱,任意运用手中的无限权力,进行无休止的战争,以实现他称霸世界的野心。使一个大国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结果给法兰西人民来了灾难,至少有180万人死于战争,而拿破仑自己也从无限权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成为大西洋孤岛上的囚徒,从而毁灭了自己。一个玩弄无限权力的人,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落得可耻的下场。如果说,拿破仑在帝国的前期运用他的权力,为社会发展做过一些好事,那么他在后期,却运用同样的权力干了许多坏事,终于暴露出他的野心家、侵略者的真面目,成了法兰西民族的罪人。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拿破仑的历史进步作用,应该承认拿破仑为确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而作出的努力和为此而建立的业绩毕竟是其一生中的主流,起过重要的历史进步作用,拿破仑不愧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代表了一种制度,反映了一个时代,正如法国著名史家索布尔所指出的:拿破仑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稳定,一个是政治体制——国家机器的稳定。拿破仑给法国提供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近代国家体制;另一个是社会的稳定。拿破仑排除了左、右两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使资产阶级牢牢占有社会的支配地位。所以,拿破仑时期是大革命的稳定和巩固时期,实际上是大革命的最后阶段。拿破仑对法国资产阶级的贡献无疑是应予肯定的。

纳尔逊将军的一生有哪些战绩?
霍雷肖.纳尔逊,是英国帆船时代最著名的海军将领。1758年9月29日,他出生在英国诺福克郡伯纳姆索埔村,也正是在这一年,英国政府批准建造胜利号战列舰。纳尔逊是家里八个孩子的第三个,他9岁时母亲去世,这个大家庭就由他父亲一肩担起。12岁那年,他作为一名海军军校学生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并到了他舅父沙克林任舰长的舰上当实习生。他随舰一起远航,获得了很多船 驾驶和海上生活的经验。沙克林利用他的影响使纳尔逊来到Carcass号上,随它参加了北极探险,使年仅14岁的纳尔逊获得了在冰海航行的经验。 沙克林升任皇家海军审计官,他的影响更加速了纳尔逊在海军中的晋升,纳尔逊勤奋好学,他很快掌握了很多海上技能,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而又能干的年轻军官。 1778年,沙克林去世,次年,纳尔逊被任命为Hinchingbroke号舰长。胡德海军上将又在纳尔逊的军事生涯上帮了他一把,他任命纳尔逊为Alemarle号舰长并带年轻的威廉王子(后来的威廉四世国王)前往西印度。 1789年,法国革命把人们的焦点引向了欧洲大陆。纳尔逊一直同情在他家乡的农民的遭遇。随着战争威胁的升级,纳尔逊受命指挥阿伽农号,后又调往Chatham号 。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处死,这使战争已不可避免。 阿伽门农号归属胡德勋爵的地中海舰队。1794年,纳尔逊正忙于执行封锁和围攻土伦的任务。在围攻科西嘉的Calvi时,一发炮弹打在他面前,飞来的弹片和碎石打瞎了他的右眼。不久,Hotham海军中将接替胡德任地中海舰队司令。阿伽门农号参加了与法军的战斗,纳尔逊俘获了Ca Ira号。但他并不满足Hotham的命令,并请求采取进一步行动,但Hotham却满足于现状而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在地中海舰队化归杰维斯海军上将前,纳尔逊执行Hotham的命令,封锁法国南部海岸。 杰维斯指挥很灵活,允许他的部下依据情况自己采取一些行动,使他的部下更加主动。杰维斯是个纪律严明的人,他做事从不拖拉,对不称职的部下决不留情。他注 意到了纳尔逊的热情,并利用自己的影响使纳尔逊提前晋升海军准将,这样纳尔逊就可以指挥一支独立的小规模分舰队。 1797年2月14日,英国地中海舰队(15艘主力舰)在大西洋圣文森特角同西班牙舰队(27艘主力舰)遭遇,展开一场激战(圣文森特角海战)。在这次战斗中纳尔逊果断采取行动,违抗杰维斯的命令,支身脱离队形冲向西班牙舰队,拦住其去路,并且率舰勇敢的逼近敌舰,两次率兵冲上敌舰与敌人展开搏。纳尔逊的行动为英国舰队取得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此战后,纳尔逊被晋升为海军少将,获得了勋爵封号。 1797年7月,纳尔逊在进攻西属加那利群岛的特拉里夫岛时,因右肘中弹而失去了整条右臂。 1798年初,康复后的分胤 舰队,担任地中海分舰队司令。同年8月1日夜,他率部突袭了泊于阿布基尔湾的法国舰队,大获全胜。被英王加封为男爵。 1800年底,俄国、瑞典和丹麦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共同对付英国。为瓦解它们,在1801年3月,帕克海军上将率53艘战舰组成的舰队驶入厄勒海峡。同年4月2日,纳 尔逊率一支分舰队向丹麦舰队发起进攻。战斗初期,由于丹麦舰队有组织的抵抗,英军受到重创,帕克命 啥烦烦 战斗,但纳尔逊不予理睬,继续进攻,在英国战舰的猛烈打击下,丹麦舰队损失惨重,被迫投降。纳尔逊乘胜追击,将瑞典舰队和俄国舰队也赶跑。彻底摧毁了三国同盟。纳尔逊因功被受予子爵,并接替帕克,升任波罗地海舰队司令。 1803年5月, 尔逊出任地中海舰队司令,以对?法西联合舰队。1805年10月19日,法西联合舰队驶离西班牙加的斯港,企图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 仑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这时,纳尔逊已等候在加的斯以西的特拉法尔加海域。10月21日拂煦,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开始了。参战的法西联合舰队有战舰33艘,英国舰队有战舰27艘。战斗在下午4时许结束,英国舰队获胜,法西联合舰队3艘战舰中,8艘被击沉,12艘被俘,人员死伤和被俘达7000余人。英国战舰无一损失,仅伤亡1600余人。但不幸的是,在战斗中,纳尔逊被法舰“敬畏”号上的步枪手击中身亡,年仅47岁。 纳尔逊在长达35年的海军生涯中,长期漂泊在大洋上,身经大小战斗不下百余次。 他作战英勇顽强,在军事上敢于破除旧教条,突破传统的战略战术原则,善于在战斗中发挥独创和主动精神,这也就是他所说的“纳尔逊风格”。

关键词: 巴顿 将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