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卡拉马佐夫兄弟,卡拉马佐夫兄弟txt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31 13:12:49 浏览次数:310
杜斯托也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卷:一户人家的历史 本卷大致介绍了卡拉佐夫家族的概况以及与小说情节相关的故事,如老卡拉马佐夫 的两次婚姻及对三个孩子的毫不尽教养之责。另外,卡拉马佐夫三兄弟的各自性格与他们回到老家的前因后果也予以充分交代。本卷的结尾,佐西马长老 神秘地让阿辽沙 还俗。 第二卷:不该举行的聚会 本卷故事的开始,卡拉马佐夫一家聚于小镇的修道院,佐西马长老 决心做中间人,调解德米特里 和老卡拉马佐夫 因为德米特里 的财产而产生的纠纷。讽刺的是,伊万 这个无神论者提议了在这个很神圣的地方当着长老的面谈论如此的问题。当然,德米特里 还是一如既往地晚来,而后的聚会反而让父子关系更加恶化了。本卷还有一个细节:佐西马长老 安慰了以为承受着丧子之痛的妇女,这也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个人感情的渗透。 第三卷:酒色之徒 本卷介绍了更多了德米特里 、老卡拉马佐夫 与格露莘卡 间三角关系的细节,并在刻画德米特里 躲在老卡拉马佐夫 寓所外等待格露莘卡 时偶遇阿辽沙 的对话中探讨了德米特里 的人格特点。就在那天夜里,德米特里 传入老卡拉马佐夫 寓所并威胁要在近期杀了他。这一卷还介绍了斯乜尔加科夫 的身世,包括他的母亲“发臭的Lizaveta”的故事。结尾时,格露莘卡 吃于卡特琳娜 被许配给德米特里 时被阿辽沙 撞见,这让这个骄傲的女人大惊失色。 第四卷:咄咄怪事 本卷分出了一个后面会详述的情节:一日,阿辽沙 目睹一群学童打一个病怏怏的名叫伊柳沙 的学童并试图阻止,却反被伊柳沙 咬了一下手指。阿辽沙 后才得知,伊柳沙 的父亲(原上尉斯涅吉辽夫 )受到了德米特里 脱出酒吧的侮辱,更目睹了这个家庭的艰难。而斯涅吉辽夫 却必须把仅有的钱当作赔礼送给德米特里 ,阿辽沙 当即提供了帮助。斯涅吉辽夫 一开始欣然接受,随后却气愤地把钱扔回阿辽沙 ,故作骄傲回到了房间。 第五卷:正与反 本卷被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是小说的高潮。在与阿辽沙 在咖啡馆的见面中,伊万 充满激情地赞美渗透于俄罗斯社会中的理性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并为之辩护。在《反叛 》一章中,伊万 宣称他不接受神造的世界,因为那是建立在为无辜的孩子蒙羞的基础上的。在小说或许最有名的章节《宗教大法官 》中,伊万 通过他臆想的诗歌向阿辽沙 讲述了一个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中的领袖与他遭遇再次复活的耶稣的故事。在这里,耶稣被世界的领袖排斥,那个领袖说道:“你为什么这时来妨碍我们?……我们和他而不是和你一同活着……从他那里我们得到了你不屑的东西,那是他给你的最后一份礼物,播撒你的光辉于寰宇之间。我们活在罗马的光环、凯撒的光环中,我们是世界的至尊……我们应当胜利更应成为凯撒,人类也该开始筹备这属于整个世界的幸福”。 第六卷:俄罗斯修士 本卷介绍了临终的佐西马长老 的身世。佐西马长老 逝世前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叛逆以及后来在一次打斗中幡然醒悟,决定笃信基督成为修士的故事。他还宣扬了基督教的思想,认为人必须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并宽恕一切;他还解释道,没有罪是孤立存在的,我们都应为他人的罪负责。佐西马长老 的哲学观点与伊万 挑战基督教权威的观点完全对立。 第七卷:阿辽沙 本卷开始佐西马长老 就辞世了。人们都期望他的尸体能和所有神圣的人的尸体一般永不腐烂,但是佐西马长老 的尸体不但腐烂了,并且第一天开始就臭味难耐。这让一些人对自己对于佐西马长老 的崇敬产生了怀疑。阿辽沙 也因此感到崩溃,他的教友拉基津 利用阿辽沙 的脆弱安排了他与格露莘卡 的见面。本卷的结尾,阿辽沙 还俗了,触摸到世俗那一刻的痉挛地大叫如同是一次新生。 第八卷:米嘉 本卷主要将了德米特里 因为疯狂拜金而同格露莘卡 私奔。此时,德米特里 欠了他的未婚妻卡特琳娜 的钱,要是在去找格露莘卡 前不还的话就会被认为是小偷。于是这笔钱逼得他假装去临镇做生意,却吃惊地得知格露莘卡 将要嫁给他有钱的父亲老卡拉马佐夫 。当他生意失败后,他陪着格露莘卡 去了她的恩人那里却发现她金蝉脱壳,早早脱身了。气愤中,他只身拿着黄制的杵去了老卡拉马佐夫 ,从口监视他。从口袋中拿出杵后,他一念之差砸向了仆人格里果利 的头。之后的德米特里 浑身是血、神经恍惚地站在大街上,手上拿着几千卢布。不久,他发现格露莘卡 被老情人着去了一家不远的旅店。自此,德米特里 装了一整手推车的食物,拂晓时分,当着格露莘卡 的面肆意放纵,好像他将自杀一般。那个所谓名正言顺的老情人,不过就是一个粗鄙的波兰人,聚会上也出老千。行迹败露后,他匆匆溜走,格露莘卡 立刻凑上德米特里 说她爱他。聚会继续进行,德米特里 与格露莘卡 的调情也渐入佳境,就在此时警方突然进入并且以他涉嫌老卡拉马佐夫 的死将他逮捕。 第九卷:预审 本卷介绍了老卡拉马佐夫 被谋杀的细节,并具体描写了对于德米特里 的审讯(虽然他本人坚决否认)。这起血案被认定是谋财害命。而身无分文的德米特里 却在他的父亲遇害不久被人在大街上看见在街上拿着3000卢布,与此同时,老卡拉马佐夫 留给格露莘卡 的3000卢布也看见了。德米特里 解释说这笔钱是来自于卡特琳娜 ,让他交给她的姊妹。他那天晚上用了一半的钱纵酒乱性后,另一半钱则被他装在布袋子里准备出于尊严还给卡特琳娜 。这番话没法让律师相信,因为所有的证据都对他不利。当时,屋子里除了他只有斯乜尔加科夫 ——他前一天刚癫痫发作,不可能杀人。德米特里 “理”所应当被控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带入监狱等待审判。 第十卷:大男孩和小男孩 本卷复述了第四卷中提到的学童和伊柳沙 的故事,开端介绍了一个名叫郭立亚·克拉索特金 的男孩。郭立亚 是一个颇有才气的男孩子,他宣称自己“信奉”无神论、社会主义且笃信欧洲的思想。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他必须要追随着伊万 的足迹,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通过他的所作所为,特别是他和阿辽沙 的对话,取笑这个本质上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什么的“欧化分子”。郭立亚 对生活和他的母亲给他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痛苦厌烦透顶了。他恶作剧地在火车通过前卧轨却活了下来,成为了一个奇迹。因此,所有人——特别是伊柳沙 ——都景仰他。阿辽沙 的病情从第四卷之后不断恶化,已不可能痊愈了,而郭立亚 和伊柳沙 在“虐事件”后闹翻了,因为伊柳沙 在斯乜尔加科夫 的强迫下喂给了狗一块藏有别针的面包。幸好阿辽沙 出面调解,学童们和伊柳沙 和解了;而郭立亚 不久后也陪伴在伊柳沙 的床头。这也是郭立亚 第一次见到了阿辽沙 ,从此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虚无主义信仰。 第十一卷:伊万 本卷介绍了伊万 对于周围人的破坏性的影响以及他自己是如何陷入疯狂的。本卷中伊万 与斯乜尔加科夫 见了三次面,而最后一次是这一卷中的高潮。斯乜尔加科夫 戏剧性地向伊万 忏悔,声称是他在假装癫痫,然后杀了老卡拉马佐夫 并偷了他的钱。斯乜尔加科夫 对伊万 对此表示惊异与无视感到不相信,他声称伊万 是他的帮凶:是他告诉自己什么离开,更重要的是他灌输给了他世界并非神造、“什么事都是被允许的”的思想。本卷结束于伊万 关于魔鬼的幻觉,那个魔鬼拜访了他并嘲笑他的信仰。而阿辽沙 发现伊万 咆哮时就告诉他斯乜尔加科夫 已经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后自杀了。 第十二卷:错案 本卷详细描述了对于德米特里 的审判。法庭被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了讽刺性地描写,所有人被塑造得躁动而不怀好意,女性则毫无理性可言地被德米特里 的三角恋所吸引。伊万 的疯狂让法庭以威胁秩序为由拖了出去,此前他还是将他和斯乜尔加科夫 的最后一次见面和斯乜尔加科夫 的忏悔向法庭做了陈述。审判的转折点出现于卡特琳娜 诅咒意味的证词上。她激动于伊万 的疯狂,认为这是由于她假装出的对德米特里 的爱,还向法庭展示了一封德米特里 醉酒时写的信,德米特里 在里面声称他要杀了老卡拉马佐夫 。本卷结束于检方与被告律师在如火如荼的秘密辩论决定德米特里 有罪。 尾声 故事开始于德米特里 含糊不清的逃跑计划,因为要是不逃他将忍受20年的西伯利亚苦难劳工生涯。卡特琳娜 到医院与德米特里 相见,德米特里 本该被带走却生了场病,如今大病初愈。他们承诺相爱一生,但其实各自都心有所属了。小说在伊柳沙 的葬礼中结束。伊柳沙 的学童朋友听了阿辽沙 的“石边演讲”,他保证会永远记着郭立亚 、伊柳沙 和所有的学童,即使他们可能会分开永不得相见。阿辽沙 恳求孩子们互相敬爱,要将伊柳沙 的记忆永远铭记,更要记得他们此刻石边的相聚与相敬相爱。学童们在泪水中向阿辽沙 保证他们会永远记着这里的每个人,拉着手回到斯涅吉辽夫 的家中赴宴,高呼道”卡拉马佐夫万岁!” 阅读地址: http://www.5xia.net/Book/3386/Index.aspx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哪个出版社谁的中文译本比较好?
耿济之。这个版本译出了符合每个人性格的语言味道,荣如德的版本我只看了前面一些,比较有学者的味道。看你自己喜好了。。。

现存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老先生一个人的作品吗?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78年开始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小说的发端就能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年深受的几处影响的痕迹。例如他此时深受俄国哲学家和思想家Nikolai Fyodorovich Fyodorov的影响。Fyodorov推崇基督教中“凡人通过向耶稣对先辈的过错进行弥补达到救赎与重生,从而达到天下大同” 的理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辛辣地将这场弑父案表现为未被这种意识形态所必然遭致的结果。故事中的兄弟不但不为举止荒唐的父亲赎罪以求得重生,反而串通一气对父亲的死推波助澜,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这正是人类不统一的体现。   宗教与哲学虽深刻影响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以及他笔下人物的命运,然而一个更大的悲剧却彻底改变了小说的命运。1878年5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年仅3岁的儿子阿辽沙 离开了人世,这也打断了小说的进度。陀斯妥思耶夫斯基遭受了空前巨大的打击,因为他儿子正是死于是家族遗传的癫痫病。他将对于儿子离世的悲伤写在小说中,将阿辽沙这个与儿子同名的人物设置为贯穿始末的英雄并赋予它所有为自己敬仰与寻求的美德。这份心痛也被揉和进了小说中退伍上尉斯涅吉辽夫 与他的儿子伊柳沙 的故事中。   一段个人经历也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让他选择以一场弑父案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19世纪5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传播反政府言论而被放逐至西伯利亚,成为强制劳工。那段时期,他遇到了一个名叫Ilyinsky的年轻人,他被指控谋财弑父而被放逐至此。大约十年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得知是Ilyinsky乃是被误判的,且在真正的杀人犯伏法之后才得以无罪释放。这个事件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这部小说中,更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决定力量。不仅如此,老卡拉马佐夫的大儿子德米特里的许多体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也都与Ilyinsky很相似。

陀斯妥耶夫斯基简介
陀斯妥耶夫斯基  生平事迹   1821年.出生在莫斯科马里英济贫医院的一个医生家庭   1828年.父亲米哈伊尔。陀斯妥耶夫斯基注册为莫斯科贵族,晋升为八等文官   1834--1837年。在莫斯科一所法国人开办的半寄宿念书中学,受到启蒙教育,并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1838--1843年。考入彼得堡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对建筑史情有独钟,培养了对建筑艺术的修养。文学课仍然是最感兴趣的课   1843--1844年。在彼得堡工程学院工程绘图处工作   1844年.辞职从事文学创作。翻译巴尔扎克《欧也妮。葛郎台》发表   1846 年。处女作《穷人》发表在涅克拉索夫主编的《彼得堡文集》上,获得集大成功   1847年.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   1849年.4月23 日同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其他成员一起被捕。12月22日被判出死刑   1850--1854年。改判4年苦役,到鄂尔木斯克服苦役。期满后到西伯利亚常备营当列兵,开始写作《死屋手记》   1857年.升陆军准尉。同伊萨耶娃结婚   1859年.被批准退役,回到彼得堡,参与《时报》编辑工作,重新开始中断了十年的文学创作活动   1861年.重返文坛,在《时报》工作   1862--1864年。与哥哥米哈伊尔创办《时代》   1864年.哥哥与妻子相继去世,给作家的精神活动、文学活动、经济状况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1865--1867年。遭遇经济危机。初识速记员安娜。斯尼特金娜,并结婚   `867--1871年。去欧洲旅行,亲历普法战争   1871--1874年。与俄国思想文化界保持密切联系,结识哲学家索洛维纳夫,其思想影响作家晚年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   1873--1874年。去贵族梅谢尔斯基创办的《公民》杂志当主编   1877年.当选为俄罗斯语言文学部通讯院士   1880年.参加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纪念碑揭幕仪式,并发表了关于普希金的演说,揭示了作为民族诗人普希金的世界意义,开创普希金研究新纪元   1881年.病逝彼得堡   创作年表   1844--1846。 书信体小说《穷人》   1846 小说《双重人格》   1847 小说《女房东》   1848 小说《脆弱的心》   1849 小说《涅朵奇卡。涅茨瓦诺娃》   1859 小说《舅舅的梦》   1860 小说《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1861 --1862 小说《死屋手记》   1863 小说《冬天里的夏天印象》   1864 长篇小说《地下室手记》   1865 长篇小说《罪与罚》   1868 长篇小说《白痴》   1871--1872 长篇小说《群魔》   1873--1881 《作家日记》   1875 长篇小说《少年》   1876 小说《温顺的女性》   1877 小说《一个荒唐的梦》   1879--1880 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

跪求一篇论文
论文的题目,也就是你的论点,应该明确、出新、与众不同,如果雷同入套,那几千字几万字的功夫就下得大大不值——你的观点和道理大家本来就明白、都认同,再唠叨一遍于事何补于人何益? 既有新的看法、不同的见解,对读者就会有吸引力。接着就有疑问:“果真如此吗”?他要听你论证,看你的说法是否真有道理。于是你的任务就是怎样“自圆其说”——你必须摆出这个条件那个理由,推演的过程和逻辑还要因果必然、丝丝入扣,这才能言之成理令人信服。做论文就如同做一道几何证明题,写作的过程,功夫都应下在“因为……所以……”的“论证”上。通过你的研究和表述,把证据摆得清清楚楚,把道理讲得无懈可击,这才是论文的性质和路数。论文论文,应是论述、证明之文,而不是感觉的表达或事情的描述。而这次我看到的文章,大多是经验的总结、实践的体会或者情况的综述——东西不能说不好,也未必没有价值,但如果说这就是“论文”研讨,我以为尚不能和学术论坛或学校里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相提并论,至少也是云里雾里隔着一层。退一步讲,理论高度不够、学术成分不浓都不要紧,但至少论证的意识必须大大加强才接近正宗。

世界100大名著是哪些?
[1] 《圣经》 [2] 《古兰经》 [3] 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 达尔文《物种起源》 [5]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6]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7] 亚当·斯密《国富论》 [8]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9] 卡逊《寂静的春天》 [10]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1] 《论语》 [12] 孙武《孙子兵法》 [13] 拉瓦《化学原论》 [14] 麦克斯韦《电磁通论》 [15] M.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6] J.S.穆勒《论自由》 [17]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8] 卢梭《社会契约论》 [19] 希特勒《我的奋斗》 [20] 麦克卢汉《理解媒体》 [21] 柏拉图《共和国》 [22]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 [23]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24] 维纳《控制论》 [25] 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26]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27] 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们》[28]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29]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引论》 [30] 《奥义书》 [31] 歌德《浮士德》 [32]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33]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4] 凡勃仑《有闲阶级论》 [35] 福柯《词与物》 [36] 罗尔斯《正义论》 [37] 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 [38]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39] 冯·诺伊曼,摩根斯坦《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40] 微耳和《细胞病理学》 [41] 汤因比《历史研究》 [42]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 [43] 罗素《自由与组织》 [44]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45]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46] 加缪《鼠疫》 [47]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48]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49]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 [50]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51] 波伏瓦《第二性》 [52] 纪德《伪币制造者》 [53] 萨义德《知识分子的代表》 [54] 莫诺《偶然与必然》 [55] 萧伯纳《人与超人》 [56] 西蒙《人工物的科学》 [57] 泰勒《原始文化》 [58]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59]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60] 埃柯《玫瑰的名字》 [61] 笛卡尔《方法谈》 [62] 培根《论学术的进展》 [63]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64] 奥威尔《1984年》 [65] 卡夫卡《审判》 [66] C.P.斯诺《两种文化》 67] 帕斯卡《思想录》 [68] 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69]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70] 鲁迅《阿Q正传》 [71] 本尼迪克特《菊与》 [72] 加西亚·马尔科斯《百年孤独》 [73] 康拉德《黑暗的心》 [74] 冯特《民族心理学》 [75]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76]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77] 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 [78] 《阿含经》 [79] 蒙田《随笔集》 [80] 哈代《无名的裘德》 [81] 列宁《国家与革命》 [82] 老聃《道德经》 [83] 笛福《鲁滨逊飘流记》 [84]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85]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86] 贝克尔《人力资本》 [87] 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 [88] 博尔赫斯《文集》 [89] 斯特伦奇《国家与市场》 [90] 狄更斯《双城记》 [91] 《毛主席语录》 [92]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93] 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 [94]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95] 马尔库塞《一维的人》 [96] 维科《新科学》 [97] 伏尔泰《老实人或乐观主义》 [98] 卡内蒂《群众与权力》 [99]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100] 曹雪芹《红楼梦》

关键词: 卡拉 兄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