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烤肉上的浸礼教徒,浸礼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30 13:15:12 浏览次数:312
基督教 为什么要受洗

我们什么要受洗?

  救恩的中心就环绕在耶稣替我们所作的三件大事之中。使徒说:“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哥林多前书15:3,4)基督借着他的死、埋葬与复活,成就了救恩。他为我们的罪而死。他复活是为了赐给我们一个新的,称义的生命。

  洗礼即表明耶稣基督的死、埋葬与复活;表示我们与基督同复活。保罗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象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书6:3,4)

  洗礼表示与基督一同向罪死,与基督一同埋葬。那有罪的旧人,并与基督一同复活,行走一条崭新的生命之道。我们以接受洗礼为表号,在众人面前公开表明相信救主时,救恩就是我们的了。

  洗礼的三重过程,表示属灵经历的三个步骤。决志要受洗的人,全身仰卧浸入水中;他的身体被埋葬了。他的眼睛闭上,呼吸停止,然后他从水中上来。耶稣是一次为众人死(希伯来书9:28)。一次的代赎牺牲已经足够了。受洗也是如此,洗礼在灵里象征着与基督一同死,一同埋葬,且一同复活。

  与基督同死是什么意思呢?在罗马书6:6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保罗说:“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罗马书6:6)

  我们个人接受了基督的死,即由于我们的本性已和基督一同钉在十字架上,意即离弃了所知的一切罪恶,向世界一切的犯罪方式死了;让基督从我们身上除去一切与他旨意相背的习惯与行为。

  有一个年青人,在异乡听了耶稣的福音,他离开了不敬虔的生活,成为一个耶稣基督的徒。次日他邀请朋友们到他家中,要他们为一件很特殊的事情作证,他说他将被埋葬在他的前院里。届时希望大家都在场。当然这样的消息马上就传遍了全村。

  这日,全村的人都好奇地来看他是否真的要死,而且被埋葬。人群开始聚集时,他们看见这位年轻人正在他的前院中挖一个大坑。他的朋友问道:“你在干什么?”他答道:“我在自掘坟墓。”那些村人都信以为真。

  他把坑挖好的时候,就来了一位传教士,帮他把坑里注满了水。村人就围聚在水坑的四周,目击这一幅奇异的景象,传教士将他仰面浸入水中,并随即从水中上来,在基督里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这位年轻人死了而且埋葬了。他在基督里成了一个新人。他就是耶稣基督改造之大能一个活生生的见证。

  借着受洗,表明我们人生的目的要在上帝里过一种新的生活。保罗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

  洗礼象征向罪而死和埋葬之意。也象征复活得着新生命;向罪和自我而言,我们已死了,犹如躺在坟墓之中;我们随即复起,过新的生活。我们从水的埋葬中起来,表明我们信靠复活的基督,他应许将他的生命放在我们里面。为此,保罗作见证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身活着,是因信上帝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2:20)

  一个信徒从受浸的水中起来,即表明他唯一的盼望,是在复活的救主里制胜有罪的本性。

我为何一定要受浸?

  我们一旦了解受洗的真正意义,便不难了解受洗的真正方式是什么。死了就得埋葬,洗礼(bapitzo)这个字,在希腊文原意有浸入,沉入,埋没入水中之意。

  我们的救主并不是行注水、滴水或洒水礼,而是在约但河中受洗。(马可福音1:19)圣经记载:“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约翰福音3:23)主耶稣走到约翰那里受洗,他走入河中,被浸入水中,再“从水里上来。”(马太福音3:16)基督的受洗充分象征着受死、埋葬与复活。这神圣的仪式是在水多的地方举行,可见那并不是用一点点水,滴在受洗者的头上或洒在他们身上就算数的。

  1737年约翰卫斯理到美国时,他曾被一个三十四人组成的教会陪审团控以一个奇怪的罪名:“若不用全身入水的浸礼,就不替派克的儿子施洗。”其过程被记载在乔治亚州的法庭诉讼记录中。显然这位卫理公会之父,认为洗礼便是全身入水的浸礼。

  从教会史可以看出早期教会是用浸水礼,第二、三世纪中的确是用浸礼。这可以从“早期尼西亚教父”这本史书中得着证明。从第四世纪到十四世纪之间,欧洲和亚洲许多教会的浸礼都变了。宗教改革家加尔文说:“施洗(baptize)本意是施浸(immersion)。早期教会都是用浸礼。”(基督教信仰原理)

  史坦立是撰写英国教会史的主要学者之一,他说:“最先的十三个世纪,几乎世上所有的教会,都是照新约中记载的那样受浸礼,那原是施洗这个名词的本意。受洗就得全身浸入水中。”(基督教原理)

  公元1311年时,拉温拿会议(The Council of Ravenna)正式承认滴礼或洒水礼与浸礼同样有效。我们已有证据得知在此事之前,罗马公教一直施行浸水礼;十二世纪的布林说明他们那时洗礼的方式:“受洗者浸入水中表示基督的死,浸没入水表示基督被埋葬,从水里起来表示主的复活。”

  为什么后来弃了浸礼,却代之以滴水,洒水呢?

  “基督教建立之后许多世纪以来,施洗一直是用浸礼;可是到了十二世纪罗马公教开始用滴礼,因为人们觉得这样比浸礼方便多了!”

  试问:我们是求方便呢?还是要遵照耶稣的榜样而行?

婴孩必须受洗吗?

  在一个人受洗之前,必须先教导他得救之道,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马太福音28:19)

  其次,他必须象耶稣那样领受真理,而且还必须相信。太监问腓利要受洗得做些什么时,腓利回答:“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使徒行传8:37)

  预备受洗的第三步是悔改。在五旬节的时候,门徒们大有能力宣传福音,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使徒行传2:38)我们认罪悔改时,靠着耶稣基督的能力,就能从罪中得洁净。(约翰一书1:9)

  为人父母,有责任教导孩子敬畏上帝,要教导孩子们信服圣经真理,还得在孩子面前立下好榜样。可是接受基督与受洗的事,必须由孩子自己决定(以西结书14:20)。婴孩既不会认罪,相信,亦不知悔改,而这三者皆是受洗的先决条件,因此不该为孩子作什么决定。

  1807年哈登办一个婴孩施洗之后,他的小儿子问他一个切要的问题:“爸!这个婴孩相信了吗?”“不,”父亲说:“你怎么问这个问题?”“因为,我读了全本新约圣经,发现所有受洗的人,都是先相信然后才受洗的。这婴孩相信了吗?”

  小儿子的问题:“这婴孩相信了吗?”使父亲的心困惑不已。直到他透彻地探讨之后,他才公开受浸。他的兄弟罗勃过不久也跟着受了洗,全教会的人看见这个神圣仪式的光照在他们身上,成千上万以圣经为信心惟一准则的苏格兰信徒们,在这件神圣的仪式上,完全跟从主的样式去行。

  那些还没有选择基督做他个人的救主,也因此没有受洗就去世的小孩将会如何呢?这问题圣经很少提到。不过我们知道无论如何,得救进入上帝国中的,正是象小孩一样的人。我们能将孩子无限的未来交托救主,他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福音19:14)

受洗有何重要性?

  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晚上来和耶稣谈道的时候,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进上帝的国。”(约翰福音3:3)这话在尼哥底母听来并不是那么清楚,他不甚明白耶稣所指何意,所以耶稣向他解释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约翰福音3:5)

  “从水生的”是指洗礼而言。“从圣灵生的”是指全心全意的转变。要获得重生,两者都是必要的经历。洗礼是内在转变的一个外在表示。施洗是教会的任务,表明圣灵已经在人品性中开始其感化之工。可是有人会问:“洗礼一定得全身入水受洗吗?”在圣经中耶稣基督亲自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太福音16:16)

  耶稣吩咐他的门徒:“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马太福音28:19)这正是使徒彼得在五旬节向众人所说的:“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使徒行传2:38)至于在该撒利亚接受福音的人,彼得“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使徒行传10:48)凡是全心全意相信耶稣的人,一定很渴望受洗。大数(Tarsus)的扫罗接受基督后,随即受了洗(使徒行传9:18)。埃塞俄比亚的太监也是如此。(使徒行传8:26-40)

  布道家腓利被圣灵引导去拦住一辆马车,里面坐着一位埃塞俄比亚的大官。他邀腓利上车,腓利看他正在念以赛亚书53章关于耶稣基督的伟大预言:“他象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象羊在毛的人手下无声。”(以赛亚书53:7)

  这段故事记载于圣经中:“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于是吩咐车停下,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太监也不再见他了,就欢欢喜喜的走路。”(使徒行传8:36-39)

  受洗的先决条件是全心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洗礼的方式是下到水里去,受了洗,然后满怀得救的确据。他一定要在回程中受洗吗?耶稣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福音16:16)

没有受洗的必然沉沦吗?

  十字架上的那个强盗没有受洗,可是耶稣却应许他在天国里有份,耶稣的施洗是为了那些肉身无法受洗,象那垂死的强盗一样的人。

  十字架上的那个强盗是“从圣灵生的”。他承认耶稣是他生命的主,他不可能从十字架上下来去受洗,以表示他的回心转意,他做他惟一能做的:他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耶稣的拯救大能,耶稣也接受了他的认罪。

  这是信心的凯旋。任何地方,任何人,只要相信就能得救。当然没有人会比十字架上的强盗更无助的了。他在上午十一点钟找到了基督,根据奥古斯拾的观察:“既有这样的实例,强盗能在临终时皈依悔改,那就没有一个人是没指望的,除了“那一位”之外,没有人能担保什么。”

  耶稣基督是我的知己良友,他为我而死,表明他对我的爱。我借着洗礼公开表明相信他。显示我是诚挚而完全地降服于他。

  朋友:你是否跟从耶稣的脚纵而行呢?你有没有在基督里开始新的生命呢?你可曾受了洗?若还没有,“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使徒行传22:16)



不是我攻击三自教会,三自把主的吩咐简单化,圣经从没有让我们弄点水礼,反而圣经上的人都是受浸。
我是家庭教会的,你的毛病就是太偏重形式,就像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一样。不论点水礼或浸水礼,只要是奉耶稣的名施洗的都是神悦纳的,神既然悦纳,你为什么还要论断弟兄呢?所以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

历届美国总统都信jidu

美国人最信仰的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美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犹太教、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亦有一定信众,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总人口中约占91%。

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新教)在美国已有300多年历史。1776年美国独立前,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派别均已传入美国,其后迅速发展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教。在美国宗教中,基督教(新教)教徒最多,约有1.56亿人,占美国总人口的57%。主要有浸礼宗、卫斯理宗、信义宗、加尔文宗、圣公会、圣洁教会等,此外还有数十个较小的教派组织和跨教派的国际性的组织。各宗派创办有400多所大专院校。基督教已深入社会各领域。

浸礼宗是美国基督教(新教)中最大的教派,其内部又分150个派系。17世纪初,第一批浸礼宗信徒从英国来到美国。1639年创美国第一个浸礼派教会。1707年,费城地区的5个浸礼教会联合成立了费城浸礼宗联合会。此后又有多个组织成立。南方浸礼联会为浸礼宗最大的教会之一,在50个州教都有组织,地方教会3.8万余个,教徒人数1500多万人。

卫斯理宗最初由爱尔兰移民传入。1784年成立卫斯理宗教会。此后50年,卫斯理宗在新垦区迅速发展。南北战争时,教会因废奴问题分裂为美以美会和监理公会。1939年两派及较小的美普会联合成立卫理公会。1968年卫理公会又与福音联合弟兄会合并组成联合卫理公会。卫斯理宗信徒大多数都属于联合卫理公会(内有5个附属联合会及81个年会,45个教区)。

信义宗1623年始由德国传到纽约,1649年组成教会。有信徒850多万人。信徒集中在达科他、明尼苏达、威斯康星、衣阿华和内布拉斯加州。主要教派组织有美国信义宗福音会,信义宗—密苏里大会,威斯康星州福音信义会联会。信义宗教派间组织有美利坚合众国信义协进会和信义会联合会。

加尔文宗加尔文宗又称长老宗、改革宗或归正宗,该宗是美国新教的主要教派之一。美国长老会和归正会都属于加尔文宗体系。1611年在费吉尼亚组织了第一个会众,继而建立了长老会。1837年,受废奴问题影响分裂为两大阵营。1958年,联合成立美利坚合众国联合长老会。1983年美利坚合众国联合长老会又与合众国长老会联合,成立了合众国长老会教会。加尔文宗的组织还有正统长老会教会、美国长老会、美国归正会、北美洲基督教归正会等。

美国圣公会是基督教安立甘宗在美国的自主教会。17世纪初,美国最早的移民中就有该宗信徒。后在费吉尼亚、马里兰建立了教会组织。1776年美国独立后,美国圣公宗信徒脱离英国教会,建立美国圣公会。1789年全国代表大会后实现完全独立。1919年成立全国委员会。1974年,组成了9个大主教区、92个主教区,信徒300余万人。

圣洁会是美国基督教一部分教派总称,至少有20个教派组织属于这一类,信徒人数为100多万。其中,五旬圣洁会成立于1911年;北美洲自由循道会成立于1860年;救世军1880年正式开展工作,其组织已遍布美国。

天主教

天主教于1526年传入印第安人居住区。1565年成立第一个团体。1789年成立第一个主教区。到19世纪中叶,有教徒300余万人,1914年增至1700万人。目前为5800万人。教会组织比较统一。全国有34个大主教区,164个教区,18.5万所教堂,神父和修道士20万名,教徒76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并有大专院校250余所。

由于教徒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更具有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潜在优势。美国天主教会发展趋势和西欧诸国有许多类似之处,趋向自由化、多元化和世俗化,其和教廷的矛盾也与西欧类似。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的天主教会逐渐介入社会,关心现实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天主教徒在总统选举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美国天主教会的学校有一整套教育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其中,教会大学有500余所(内含神学院300余所),中学1600多所,小学8500多所,学生总数多达400万人。

犹太教

犹太教是美国第三大宗教,有教堂5000余座,大专院校20所。犹太教信奉者多为犹太人。犹太人于1654年开始定居美国。到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时,约有2500名犹太人定居在纽约等沿东海岸城市。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犹太移民再次从欧洲涌入美国,到1880年,已达到25万人。从19世纪80年代起的40年里,又有300万犹太人涌入美国,到20世纪20年代已达350万。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发动反犹运动,又有20多万犹太难民进入美国。二战后,美国犹太人的数量继续稳步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犹太人总数已超过了600万,约占全世界犹太人口总数的50%。犹太教内有正统派、保守派和改革派三个派别。组织有美国希伯来会众协进会,圣约之子会和美国犹太教协会等。

东正教

美国的东正教徒有300万教徒,主要分布在东部、中西部和加利福尼亚。

东正教在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67年,这一年希腊正教会成立。1794年,10名俄罗斯正教会修士到阿拉斯加传教。1867年,美国买下阿拉斯加,教徒遂向阿拉斯加以外的地方迁移。1872年,东正教会把教区从阿拉斯加迁到旧金山。1905年又迁到纽约。1922年希腊正教会设立总主教区(总部在纽约)。教会有4所神学院。

除俄罗斯正教会之外,美国还有希腊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阿尔巴尼亚正教会、保加利亚正教会和乌克兰正教会。

佛 教

美国约有300多万佛教徒,多数是日本移民和他们的后裔。但在美国受佛教影响的人数远大于佛教徒数。其中日莲正宗教徒有25万人,其余为大乘北传、藏传、南传上座部佛教徒。有500多个佛教组织(其中全国性组织有40余个)、近百座寺庙和数以千计的佛教寺院和习禅中心,

佛教传入美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世纪下半叶,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张,佛教随着日本移民进入夏威夷群岛。后又传入旧金山等地。同时中国佛教亦开始传入。当时的信徒主要是日本人、华人和亚洲侨民。1875年神智学会在纽约成立,出版书刊,举办演讲会,宣传佛教。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大会”后,摩诃菩提美国分会成立。1899年日本净土宗在美国成立中心寺庙。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唐人街出现儒、释、道合一的寺庙,供中国移民焚香礼拜。到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的净土真宗、净土宗、日莲宗、真言宗等都已在美国建立了寺院。美国的许多大城市均有僧人和信徒,连白人也有参加习禅者。二战中,日本佛教在美国的传教活动被勒令停止。1945年后,日本佛教在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地区得到发展,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佛教也开始影响美国。20世纪60年代藏传佛教在美国建立寺院及慈善、学术等机构。为适应美国的社会习惯,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祈祷形式、活动内容等逐渐美国化。有些寺院的会议大厅比寺院本身还大,青年人可以在里面打篮、开宴会、看电影。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19世纪下半叶传入美国。目前有穆斯林约有700万人(也有人认为是200万或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3.5%。清真寺约有1000余座。美国穆斯林分别来自80个国家。阿拉伯裔穆斯林、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移民和非洲裔穆斯林(即美国黑人穆斯林)各占三之一。白人穆斯林相对较少,约7.5万人。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中东穆斯林移民4次大规模进人美国。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大约有100万伊朗人移居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叙利亚、埃及、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和其他数十个穆斯林国家的大批穆斯林移居美国,美国穆斯林总人口迅速地增加,每年都要新建一批清真寺。

美国穆斯林主要聚居在纽约市及加利福尼亚、密执安、新泽西、得克萨斯和伊利诺斯等12个州,但在美国各地都可以看见穆斯林。

美国有4个较大的穆斯林政治组织:美国穆斯林协会、美国———伊斯兰教关系协会、穆斯林公共事务委员会、美国穆斯林同盟。此外,还有由4个组织代表组成的美国穆斯林政治协调会。

道教

道教创立于中国。自唐代起逐步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后又传入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除华裔教徒外,本土居民也有信奉道教者。

在美国纽约、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夏威夷、休斯顿均有道观。纽约有天皇宫、应道宫,亚利桑那州有中孚道院,加利福尼亚州三藩市有紫银阁,夏威夷有太玄道观。休斯顿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关帝庙,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飞檐翘角,古香古色。香港青松观主持侯宝垣在美国建立了“道教美洲青松观”和“道教美洲总会”,扩大了中国道教在海外的影响。

美国的道教研究的兴起,是推进道教在美国传播的一个因素。美国的道教研究始于19世纪,最早是由基督教传教士以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向美国公众介绍。其后又有一些美国学者研究中国道教的专著(如《中国炼丹术考》),道教经典译著(如《抱朴子内篇》)等在美国出版。不少华裔学者亦以专著、论文及译著等方式,向美国民众宣扬道家思想和道教知识。

除以上这些主要宗教外,世界上所有的重要宗教几乎在美国都有信徒。



宗教对美洲殖民的影响

三、基督教在美洲的传播与发展

基督教是借助两股力量从欧洲移植到美洲的,一股力量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向美洲开拓殖民地活动,一股是大量的欧洲移民,特别是各派新教徒涌入北美。在美洲大地新的环境下,经过一个本土化的过程,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基教。

1. 基督教的传播

15 世纪末,随着首批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也就开始了。西班牙、葡萄牙在宗教改革后实际上成了天主教的根据地,两国首先占领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广大地区,因而这里也就成了罗马天主教的地盘。两国将本土上的天主教模式完全搬到美洲,确立罗马天主教的官方教会地位,为欧洲移民委派大批神职人员主持宗教事务,同时开始强行在当地的印第安人中推行天主教。后者主要是由天主教各隐修会进行的。他们在西、葡两国国王的支持下,建立传教系统,其中特别积极的是法兰西斯会、多米尼克会和耶稣会。16 世纪上半叶,法兰西斯会在委内瑞拉、墨西哥、秘鲁、阿根廷、巴西开始传教工作。到16 世纪末,该会在今天的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创立了基督社团,1770 年又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一些有广泛影响的传教中心。多米尼克会也不甘示弱。自16 世纪30 年代,它也在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开展自己的传教工作。耶稣会的活动范围比前两者还要广泛。16 世纪,它已在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墨西哥传教,成绩卓著。 17 世纪,耶稣会又在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获得很大成功,建立一些由神父管理的家长制式的印第安人村落,按罗马天主教的模式在这些地方建立了教会。

法属加拿大的传教活动开始于1604 年,开始是胡格诺派占优势,不久就被天主教所取代。耶稣会也曾尽全力企图使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但成果不大。耶稣会也想按南美的方式,让印第安人聚集到农业村落中来。同他们的南美兄弟不同,北美的印第安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这个地方基督教徒的增加和教会的成长是欧洲大批移民的结果。

北美大多是各种新教团体的活动区域。1607 年,英国在弗吉尼亚建立了永久殖民地,英国国教会就此移植到这里,并在整个殖民时期一直是法定的官方教会。弗吉尼亚北面的马里兰地方,1632 年特许巴尔的摩勋爵领有。他是天主教徒,想为天主教徒在这块英国殖民地上寻求一块自由安身之地,为此,他确立了宗教宽容政策,以便扶植天主教势力。但是,实际上从一开始,新教徒的人数就超过了天主教,1691年,经代理主教托马斯·布雷(1656 — 1730 年)的努力,英国国教会成为法定官方教会。然而,美国国教会并不受大多数人拥护,相反,贵格派、长老宗、浸礼宗却得到稳步发展。与巴尔的摩的初衷相反,罗马天主教在马里兰却在法律上被剥夺了正当存在的资格。以后,一直到美国革命时期,美国的天主教始终处于被压抑的地位。

1689 年以后,英国政府曾尽力在整个北美殖民地使英国国教会成为官方教会,但效果并不理想。马里兰虽颁布了英国国教会为官方教会的法令,如前所述,实际上得到发展是非国教会各派。1706 年和1715 年,英国国教会被定为南、北卡罗来纳的官方教会,胡格诺派、长老宗、浸礼宗和贵格派的影响也很大。在佐治亚,英国国教会1733 年就开始扩充势力,直到1758 年才取得官方教会的地位。佐治亚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新教其他各派借机得到了发展,而英国国教会的官方教会地位往往是徒有虚名。

英国清教运动中的激进派公理宗于1620 年首次到北美,在普利茅斯、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纽黑文建立了公理宗的殖民地。这些清教徒抱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要在人间建立一个以《圣经》为法律基础的神圣联邦,并积极在印第安人中间传教。1631 年,公理宗在马萨诸塞成为法定的官方教会。作为新教一支,它竟然也很霸道,极力主张宗教划一,试图压制和排斥一切持不同信仰者。然而,这没能阻止不从官方教会者的出现。1665 年,浸礼宗教徒在马萨诸塞组织起教会。贵格派是1656 年到达马萨诸塞的,他们一直反对清教徒的受教会控制的国家,因此,他们竟有4人被其清教徒兄弟送上绞刑架。1687 年,英国政府干预这里的事务,并强化王室的控制,规定统一采用英国国教会的崇拜仪式。1691 年规定取消以宗教信仰作为选举权的依据,确立以财产状况确定选举权的制度,这等于给小教派某种程度的宽容,但又附加了苛刻的条件 , 要强制它们向官方教会交税。1727 年和1729 年,马萨诸塞和康涅狄格又允许一些小教派有条件地免向公理宗教会交税。这样,公理宗清教徒欲建立纯洁的神圣联邦的愿望就落空了,实际上,这些早期清教徒的后代也逐渐丧失了他们前辈的热情,采取更为务实的立场。

经过长期的斗争,到18世纪初,在现今美国的东部地区形成了这样的宗教格局:南部各殖民地是安立甘宗为官方教会,北半部占据官方教会地位的是公理宗。同时,南北又都有众多的不从官方教会的小教派在活动。

在英国殖民地的中部地区,一开始就存在着差异极大的各教派,各方势均力敌,没有哪一派能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建立官方教会的任何企图都流于破产。现今的纽约地方,1624 年被荷兰拓殖为永远性商站,1628 年,在曼哈顿岛上的新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个荷兰归正宗教会,不久被定为官方教会。1664 年,新阿姆斯特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荷兰的统治至此结束。1693 年,英国人在内阁通过一项法令,规定英国国教会为这里的官方教会,但该法令实施范围有限,并且荷兰归正宗教会还受到特别保护,其他教派也搭上此车,各自为自己的发展寻找到机会。

贵格派于1556 年第一次派传教士到达北美,几乎到处受迫害,后来获得一定程度的宽容。1672 年起,中部各殖民地成为贵格派发展的主要地区,他们在西泽西组织政府,奉行宗教自由政策。东泽西本来是清教中的长老宗、荷兰归正宗、苏格兰长老宗占优势,后也落入贵格派手中。1702 年,东、西泽西合并为新泽西时,贵格派的控制权便丧失了。 1682 年,贵格派到宾夕法尼亚开拓殖民地,他们的宗教自由政策吸引各教派的信徒涌到这里,使之成为北美宗教派别和团体最复杂的地区,其中有来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浸礼宗,来自德国的门诺派、浸礼宗登卡尔派、路德宗、归正宗,来自荷兰的归正宗。18 世纪初,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大批长老宗信徒也来到中部地区,后来成为该地区很有影响的一支力量。

这样,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欧洲基督教各派差不多都被移植到美洲来,特别在现今美国的土地上,几乎成了欧洲基督教的博物馆。这仅是一种“移植”,而不是欧洲基督教的翻版和复制。因为在新的土地,新的环境下,“移植”来的基督教已开始发生“变异”。有三个特点是值得一提的。首先,到美洲,特别是到美国土地上的基督教,与国家的关系淡薄了,越来越成为民间的事情;其次,各教派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逐渐被抛弃,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宗教上的宽容与自由,各教派平等相处;第三,由各教派间独立和平等共存中逐渐生出合作的倾向,尤其在传教活动上,联合行动是经常的事情。另外,由于在世俗事业上的拓展和冒险活动,宗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像在欧洲那么强烈了,人口中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数在稳步增长。

2. 美国革命与基督教

美国革命是基督教美国化过程的完成,欧洲基督教由此变为美国基督教。

美国革命的直接起因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英国大资产阶级新贵族及王族的贪婪和保守观念引起了北美殖民地的强烈不满。英国政府以统治封闭的农业经济的形式对待殖民地上的贸易商、种植园主和平民,新贵族的冒险家为了在殖民地上获得开发新土地的利润,不断侵害早期殖民者和移民的利益;英国政府严格控制美国的贸易,以便使殖民地的对外贸易全部保持在英国人手里;英国议会向殖民地高额课税,以满足英国与法国争夺海上霸权的需要,这一切令美国人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美国革命。

美国革命不是宗教革命,但对基督教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将基督教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会与国家分离,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是作为工人阶级革命的一个纲领提出的,美国基督教在独立战争趋于民间化,表明这也确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赫·乔·韦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写道:“它(指美国)是从帝国和基督教世界的最后遗迹里破壳而出的一种西欧文明;它没有留下君主政体的痕迹,也没有国教。……没有任何必须遵守的宗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它有好几种形式的基督教,这个国家的精神无疑是基督教的;但是作为 1796 年的一个国家文件上,它明确宣称‘美国政府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建立在基督教的教义上的’”① 。在基督教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即使是新教各派,也都力求成为国教,都是与国家政权结为一体的。威利斯顿·沃尔克把这归结是宗教自由政策的实现,他认为:“这是革命性的一步,因为它标志着彻底摆脱一千余年来一直是西方文明特点的宗教划一与国教原则。尽管宗教宽容在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在荷兰和英国已得到承认,但宗教自由被定为国策却是一件新鲜事。”② 促成这一事件的条件,沃尔克认为是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宗教团体繁多,各派势均力敌,每一派都很难依靠政治行政权力强制其他各派顺化,从而就抑制了任何一个教会单独发展,使之不可能争取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移植到美国来的各教派,开始还作为欧洲母教会的分会存在,浩瀚的大西洋的阻隔,母会与分会的联系减少了,即使欧洲各国的国教会也再难以控制它们美国的分会;北美大地辽阔,可拓展的新土地很多,不仅是宗教方面的强制统治,就是经济上、政治上的强权也很难行得通——被奴役被统治者可以逃亡到新土地上成就自己的事业。搭载清教徒到美洲的 “ 5 月鲜花号”船的人名册上就有很多被奴役者,一到北美,这些人很快就散布到大片新土地上去,成为与其主人平等的人了;再者,各殖民地的人们都陷入追求经济利益的漩窝中,劳动力匮乏,也促使人们无暇计较宗教信仰上的差别。另外,欧洲大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也培育着美国人的自由平等意识,美国人在一些地方按宗教宽容精神建立的社会模式,也提供了新的宗教社会生活良好样板和示范,其中较著名的是罗德岛。1636 年,一位叫罗杰·威廉(1604 ?—1683年)的人来到这里,他是个基督教的理性主义者,基于神学原则反对在宗教问题上实行任何强制。在他的主持下,罗德岛不久便

① 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吴文藻等译,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951 页。
② 威利斯顿·沃尔克:《基督教会史》,孙善玲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97 页。

成寻求宗教自由者的安身之地。之后,虽然因强烈的个人主义而出现不少纠纷,罗德岛始终保持了广泛的宗教信仰自由原则。贵格派在这里曾获得了很大发展,威廉对他们不很信任,讨厌他们的一些过火行为。但他誓不违背宗教自由原则,不谋求用政府权力钳制贵格派。在美国人看来,罗德岛的“试验”表明,没有宗教划一或官方教会,一个世俗国家照样可以维持井然的秩序。

美国的宗教自由原则,在不同地区是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的。在官方教会势力较强的地区,曾为此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弗吉尼亚就是经过多年的政治辩论,最终于1785 年才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1743 — 1826 年)起草的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这是由理性主义者和不从官方教会者促成的。在新英格兰地区,由于不从官方教会的宗教团体势力不断增加,要求宗教自由的呼声也日益高涨。1818 年在康涅狄格州,1819 年在新罕布什尔州,1833 年在马萨诸塞州,公理宗的官方教会地位相继丧失。就全国范围而论,宗教自由最终以宪法的形式被确定下来。美国宪法第 6 条规定,不得以宗教考查作为在合众国担任公职或公众委托的必要条件。1791 年通过的宪法第一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建立国教或禁止自由礼拜的法律。由此,国教和宗教划一的传统基督教模式就被从法律上抛弃了,美国土地上的教会都只作为自愿结合的社团存在,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



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

如果自己想感受一番不同的话,可以去教堂切身感受下

在新教教堂,礼拜五有青年聚会,大家一起唱赞美诗,一起举行活动,完后如果进教不是很长的教友还要上课,就是老教友来帮自己理解圣经知识

礼拜三有查经班,礼拜六也有崇拜,不过礼拜天就是主日崇拜了,来的人很多

可以去教堂咨询下

每个月的第一个礼拜,受洗过的留下,没受洗的可以离开,接下去就是圣餐仪式

每人会分到一小块饼,教堂很简洁,只有十字架

而在天主教教堂十字架上钉着耶稣,还有圣母玛利亚和大圣若瑟的圣像

每个礼拜天都是主日弥撒,领取圣体,还有礼拜三和礼拜六也有弥撒

在唱经班,在我们前面指挥的就是修女,除了修女,教堂内还会出现修士以及神父

神父是主持弥撒的,在神父身边的就是读经班,在弥撒上念圣经

在每个地方上的教区都有主教来负责,主教是最高的权威

每个人都有罪,很多人都早些时候到来在神父这里办告解祈求赦免,神父就坐在忏悔室里

但新教的神职就是牧师,牧师在主日崇拜或在其他活动中扮演主持的角色

我感觉下来,两者在仪式上区别还是很大的,圣经也不太一样

天主教思高圣经比新教圣经要多出几章

但都是以圣经作为权威

我家里只有一本新教的圣经,不过旧新约却都有

毕竟新教是从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有些还是很类似的

比如圣餐和洗礼,这就是两者共同之处,尽管意义上已有少许的不一样

 

 

 

 

 



教会有哪3大礼节?他们各字象征的意义是什么?
浸礼,圣餐礼,谦卑礼.、浸礼的意义:

  宗教或者是基督教,它的本质是一个心灵的东西。因为圣经讲,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但宗教也离不开仪式,就是外在的表现。尤其是一些圣礼,是藉着一些礼节来表示,或者是象征重要的属灵的事物。礼仪如果没有内在的实质,就成为一个枯干的,空洞的,形式的东西。但是如果内在的实质,就成为一个枯干的,空洞的,形式的东西。但是如果内在的心灵上的事物不藉着某些外在的生活,行为和教会的礼仪来表现的话,就不能让人领悟和了解。好的礼节,再加有好的运用,就会帮助人,更多的想起,以及坚固属灵事物的意义。浸礼或者洗礼,就是这种礼节之一。

  浸礼是象征着,藉着与基督联合,而得以重生。所讲的联合,就是在死的上面,和他联合,而且把自己的罪与他一同埋葬,也与耶稣基督一同复活。罗6:3节,讲得很清楚: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耶稣基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么?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是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做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他同活。加3:27节又说,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西3:3节也说,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藉着这个外在的仪式,信徒承认他们已经向罪死了,而他们的属灵生命得以复活,并且这复活的生命,在一举一动上都有新生的样式。所以浸礼的第一个意义,是与基督联合,这就是信徒如何对付罪的态度,又如何得以从基督领受新的生命的表示。

  浸礼的第二个意义,是与教会联合。也就是和弟兄姐妹的联合。也就是和上帝的教会,其他的肢体联合。弗3:21节说,但愿他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第四章开始,保罗就劝勉人说:“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弗4:1-7)。过去互不相识的人,藉着受浸加入教会,称为弟兄姐妹,互相成为肢体,彼此联络。

  浸礼的第三个意义:保罗说,我们成了一台戏,给天使和世人观看。其中有一幕,就是我们藉着浸礼,在看得见的人面前,在我们周围的弟兄姐妹当中,以及在看不见的诸世界面前,包括宇宙众生,圣天使,甚至面对那些堕落的天使和撒但。做一个庄严的宣告和见证。我们过去是罪的奴隶,过去是撒但的仆役,过去在他的阵营里面,今天我们离开了他,和他决裂。今天我们站到基督的旌旗之下,今天我们相信以及接受基督的救恩。并愿意事奉他,为他效劳。这是上帝救赎计划的胜利的一个见证和表示。这是打击撒但,打击罪恶阵营的一个措施。这也是荣耀上帝,高举基督,以及在诸世界面前的一个见证。所以耶稣说,如果有一个人悔改,天上都要为他欢喜快乐。宇宙的众生,和未曾堕落的天使,都为之欢欣鼓舞。从此我们不再是与世浮沉,或者是暧昧不明。从此以后,我们是立场坚定,我们是身份昭著。旗帜鲜明的人。就是凡事只扶助真理,不敌挡真理。凡事以基督为首,而不以世界为神。决不向世界屈膝。这在古以色列过红海的事上,成为一个象征。保罗在哥林多书里面,也是这样提到(林前10:1-2),表明我们过去是罪恶的仆役,现在我们成为义的仆役。我们过去效忠撒但,现在效忠基督。



关键词: 浸礼 烤肉 教徒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