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月球的成果?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月球1号从距离月球表面5000多千米处飞过,并在飞行过程中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数据,这是人类首颗抵达月球附近的探测器。 1959年9月26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月球2号探测器,它是首个落在月球上的人造物体。 在撞击月球前,月球2号向地球发送了月球磁场和辐射带的重要信息。 1959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3号探测器,它从月球背面的上空飞过,拍摄并向地球发回了约70%月背面积的图片。这是首次获得月球背面图片,使人类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作特别演讲时宣布,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之前,将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阿波罗计划正式启动。 1964年7月,美国发射了徘徊者7号硬着陆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在撞到月球之前,成功地拍摄了4308张月面照片,照片显示了小到直径只有1米左右的撞击坑和25厘米大小的岩石,这是人类获得的第一批月面特写镜头。 1965年3月至1966年11月,美国共发射了10艘两人驾驶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双子星座号计划是阿波罗计划的辅助计划,用来验证载人飞船变轨道飞行、交会与对接、舱外活动等技术。 1966年1月31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9号软着陆月球探测器。三天半之后,月球9号成功地降落在月球表面,成为首个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并且在随后的4天中发回了包括着陆区全景图在内的高分辨率照片。 1966年3月31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0号探测器,几天后,探测器进入环绕月球飞行的椭圆轨道,成为首个环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器。 1966年6月2日,美国发射了勘察者1号探测器,该探测器是美国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它共发回11237张高分辨率的照片。此后,美国又发射了6颗勘察者号探测器,其中4个取得成功。这些探测器对阿波罗飞船的备选着陆区进行了考察。 1966年8月10日,美国首颗环月探测器月球轨道器1号发射成功,进入近月点200千米、远月点1850千米的轨道。1966年8月至1967年8月,美国共发射5颗月球轨道器,对月表进行了大面积探测,确认了10个阿波罗飞船着陆点,并通过测量轨道数据,得到月球重力场详图。 1967年1月27日,装在土星-1B运载火箭上的阿波罗1号指令舱在发射台上起火,3名航天员在这场火灾中遇难。 1968年9月15日,前苏联的探测器5号发射升空,经过7天飞行后,它的返回舱溅落在印度洋上,成为首个到达月球附近又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但因探测器5号控制系统故障,返回舱未按预定方式再入大气层并在预定地点着陆。此后发射的探测器7号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并以预定的跳跃方式成功返回地球。 1968年10月11日,美国阿波罗计划首次进行载人飞行试验,2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7号飞船由土星-1B火箭送入环绕地球飞行的轨道,这次飞行对飞船的指令舱与服务舱进行了验证。 1968年12月21日至27日,载有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8号飞船成功飞临月球上空,这是世界上第一艘飞到月球附近的载人飞船,也是人类第一次亲临月球附近,飞船绕月飞行10圈后返回地球,在太平洋安全溅落。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人类完成了首次登月任务。3名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的阿波罗11号飞船于7月16日升空,并于7月20日飞临月球,格林尼治时间7月20日20时17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驾驶的登月舱在月面静海区着陆,然后他们先后走出登月舱,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月球上。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月面停留了21小时36分,2名航天员采集了21.7千克月球样品,安装了科学仪器,在舱外活动2小时31分,然后他们驾驶登月舱离开月球,与柯林斯驾驶的绕月飞行的指令服务舱会合,并一同返回地球,最终于24日安全溅落在太平洋。此后,又有5艘阿波罗飞船成功完成登月任务,总共有12名航天员分6批成功登上月球。 1969年7月,前苏联为载人登月计划研制的N-1重型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66秒后炸毁,到1972年,N-1火箭4次试验发射均告失败,使前苏联终止了载人登月计划。 1970年4月11日发射的阿波罗13号飞船,在起飞55小时55分时,服务舱2号氧贮箱爆炸,导致无法正常供电、供水、处理二氧化碳、保持舱内温度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航天员面临无法返回地球的危险。但是,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正确决策和指挥下,3名航天员逐一解决了面临的难题,最终利用登月舱发动机成功返回地球,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伟大奇迹。 1970年9月12日至24日,前苏联的月球16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了月面自动采样,并携带101克月球样品安全返回地球,使人类首次实现了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的探测活动。1970年9月至1976年8月,前苏联共发射了5个自动采样探测器,其中,月球16号、20号和24号取回了月球样品。 1970年11月10日,前苏联发射了携带月球车1号的月球17号探测器,7天后,月球17号成功降落在月球的雨海区域。随后,世界首个月面巡视探测器--月球车1号开始进行月面巡视考察。它在月球上工作了301天,行走10.54千米,考察了80000平方米的月面,在500多个地点研究了月壤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在25个地点分析了月壤的化学成分,发回2万多个测量数据。1973年1月8日,前苏联又成功将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并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月面巡视考察。 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飞天号探测器,该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借助月球引力的飞行技术和进入绕月轨道的精确控制技术,飞行中飞天号还释放了绕月飞行的微型羽衣号探测器。 1994年1月21日,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探测器。该探测器在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时,首次发现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水的直接证据。 1998年1月7日,美国发射了月球勘探者环月探测器,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月球上的水。它携带的中子谱仪的探测数据表明,月球南北两极可能存在凝结的水冰。月球勘探者号完成绕月探测使命后,高速撞向月球上可能存在水冰的区域,以便通过巨大撞击能量产生水汽云,以进一步证明水的存在,但最终地面和太空中的望远镜都没有观测到期待的水汽云。 2000年11月,中国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正式提出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2002年8月13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2002年深空探测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将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1年11月,欧洲空间局各国部长批准了旨在对太阳系进行无人和载人探索的曙光计划。该计划将分为5个阶段完成,并计划于2024年实现载人登月。 2003年1月,印度宣布将于2007年发射自行研制的月球初航环月探测器,该探测器将运行在100千米的月球极轨道上。 2003年9月27日,欧洲成功发射了它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智慧1号,标志着欧洲探月活动正式开始。智慧1号2005年3月进入预定的环月轨道,2006年9月3日撞击月球优湖地区,在此期间取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该探测器采用了太阳能电火箭等多项新技术。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发表讲话,宣布美国将在2020年前重新把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将以月球作为中转站,向更远的太空进发。这次讲演的主要内容,被人们称为“美国太空探索新构想”。 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自此,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 2006年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探月工程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 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始为期一年的月球探测活动。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的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探月活动。
丘吉尔他媳妇叫啥名?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上约翰·丘吉尔因在“光荣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且又在对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中做为军队总司令取得胜利而于1702年被安妮女王封为马尔巴罗公爵(Duke of Malborough),马尔巴罗家族在19世纪英国20个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d Randolph Churchill)是马尔巴罗公爵七世的第三个儿子,是保守党“樱草会”(保守党中的一个派系,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创办人,曾担任过内阁中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丘吉尔的母亲珍妮·杰罗姆是美国百万富翁、《纽约时报》股东之一的伦纳德·杰罗姆的女儿
有关月球的特点!!!
月球或月亮是指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一颗地球天然卫星和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概述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阿姆斯壮/杭斯朗(Neil Armstrong)和奥尔德林(Buzz Aldrin)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
轨道资料--部分资料来源自[[1]]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物理特征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层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的两面
月球是一颗 同步卫星。因此,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的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月球轨道的其它特征 名称 数值 (d) 定义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近地点距离 ~364 397 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6 731 千米
轨道平均偏心率 0.0549003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月球的起源
月球的起源问题非常古老,也是科学界争论不休的题目。
最早的一种假说可以称之为“同源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有相同的起源,但是现在一般都认为月球轨道的倾角表明它不太可能与地球同期形成或于后期被掳获。另外一个早期的推测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处于熔融状态,由于地球的转速很快,月球因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分离而成,甚至有人认为太平洋就是这个分出去后的疤痕。但要满足此一说法,地球初始转速必须很大。亦有人认为月球在别处形成,后来被地球掳获。
其他理论包括共生理论或称为凝聚理论,指地球和月球于相同的时间自吸积盘形成。此理论无法解释月球为何缺少铁。又有一些理论认为月球由围绕地球的大堆碎屑(因小行星或行星间的碰撞)形成。哈喇
现时较为人接受的理论称为大撞击理论,该理论认为月球由呈半融熔状态的地球和火星般大小的天体(有些人给它起名叫Theia)碰撞后的碎片形成。
月球的地质年代由几次重大的撞击事件定义。
潮汐力使早期呈熔融状态的月球变成一个以长轴指向地球的椭球体。
成分
45亿年前,月球表面仍然是液体岩浆海洋。科学家认为组成月球的矿物克里普矿物(KREEP)展现了岩浆海洋留下的化学线索。KREEP实际上是科学家称为“不兼容元素”的合成物--那些无法进入晶体结构的物质被留下,并浮到岩浆的表面。对研究人员来说,KREEP是个方便的线索,来明暸月壳的火山运动历史,并可推测彗星或其他天体撞击的频率和时间。
月壳由多种主要元素组成,包括:铀、钍、钾、氧、硅、镁、铁、钛、钙、铝 及氢。当受到宇宙射线轰击时,每种元素会发射特定的伽玛辐射。有些元素,例如:铀、钍和钾,本身已具放射性,因此能自行发射伽玛射线。但无论成因为何,每种元素发出的伽玛射线均不相同,每种均有独特的谱线特征,而且可用光谱仪测量。
直至现在,人类仍未对月球元素的丰度作出面性的测量。现时太空船的测量只限于月面一部分。例如:1992年伽利略号曾于飞掠月球时测量过元素丰度。[2]
表面地理
月球表面有上万个直径超过1千米的环形山.他们大部分都有上亿年的历史;缺少大気层和气象活动以及缺乏近期地质活动保证了它们大部分永久性的保持原样.
[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也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形成了South Pole-Aitken basin. 这环形山位于月球的背面,接近南极的地方,直径约2,240 公里,深13 公里。
那些暗色和较少特征的月球平原叫“月海”,这是由于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上面是海洋的缘故。事实上,月海由巨大陨石撞击后从月幔流出并覆盖表面的玄武岩岩浆形成。较浅色的高地叫“月陆”。几乎只有面向地球的月面才有月海,月球背面的月海寥寥可数。天文学家相信这是因为月球的质心比形心更靠近地球所导致的(详请参见月海)。
在月壳上是一层表面呈尘埃状的岩石层,称为月壤,月壤并不是土壤。月壳和月壤在月面的分布并不均匀。月壳的厚度由60公里(月球正面)至100公里(月球背面)不等,月壤则由约5米(月海)至十多米(月陆)。
在2004年,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Ben Bussey博士率领的小组从克莱门汀任务拍摄得来的照片中,发现月球北极Peary crater边沿的4个区域经常受到日照(南极却没有发现类似区域)。这些终年日照区的产生是由于月球的自转轴倾角很小,同样道理,有很多位于两极的陨石坑底经常没有光照。
水的存在
自古以来,彗星和陨星不断地撞击月球。这些物体中的大部分都含有水分。来自阳光的能量将这些大部分的水分分解回组成它的元素,氢和氧。两者通常都会立即飞离月球。但是,有科学家提出假说,认为还有相当含量的水在月球之上,例如在表面或深藏在月壳里。美国克莱门汀任务显示,一些细小的水冰冰块(含水彗星撞击后的碎片)可能藏在永久无日照区域的月壳里未被融化。虽然这些冰块很小,但总水量却可能相当可观(约有1立方公里)
而有些水分子,亦可能在月面弹跳其间掉进陨石坑而藏于其中。由于月球自转轴相对于黄道面法线有1.5度的轻微倾斜,部分极区的陨石坑底部从来没有受阳光照射,处于永久的影子中。克莱门汀任务曾测量月球南极这些陨石坑([3])并绘制成地图([4]) 。科学家期望可在此类陨石坑中找到水冰,并开采及利用太阳能电力或核能来电解成氢和氧。月球上可用的水量大大影响了人类在月球上居住的成本,因为从地球运送水(或氢和氧)昂贵得不切实际。
由阿波罗号上的太空人在月球赤道附近收集的岩石并不含任何水分。月球勘探者号或其他近期研究(例如:史密森学会)均没有找到液态水、冰或水蒸汽的直接证据。然而,月球勘探者号的结果指出在永久无日照区有氢,并可能以水冰的形式存在。
磁场
与地球相比,月球的磁场非常弱. 部分地区上的磁场相信是来自月球本身的(例如在Sirsalis月溪上的月壳),但与其他天体碰撞亦可能令它的磁场改变。而无大气层的天体是否能透过彗星和小行星撞击而获得磁场,是行星科学里一个历久常新的问题。测量月球磁场更可提供月核大小及导电率等资料,对科学家暸解月球起源有很大帮助。若月核比地球含有较多磁性物质(例如:铁),则月球的撞击起源说便较不可信(不过科学家已从另外一些角度来解释为甚么月核含较小的铁)
大气
月球只有微不足道稀薄的大气. 这些大气的来源之一是除气作用—气体的释放, 例如月球表面的氡气原先就是深藏于月球内部的. 有时,太阳风也会被月球的引力掳获,成为气体的另一重要来源。
“嫦娥1号”的最后壮举 沈美云的阅读答案!!
“嫦娥1号”的最后壮举
沈美云
①减速、下落、撞击……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1号”卫星于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上。
②“嫦娥1号”卫星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实现了中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创造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的新时代。通过它获取的数据,科研人员绘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月球地形图和模型。“嫦娥1号”“看”遍了月球的每一寸土地,并完整传回了数据。根据“嫦娥1号”获取数据制作的月面地形模型在精度、分辨率、图像清晰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各国已有的月面地形模型。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的地形图没有南北极,而“嫦娥1号”首次得到了纬度在70°以上南北极极区的高精度月面地形,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完整的月球表面地形图。在空间分辨率方面,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为70千米,而“嫦娥1号”的空间分辨率精确到2千米左右。克莱门汀绘制的地形图十分模糊,在月球的背面尤其突出,而“嫦娥1号”绘制的地形图比它精确了10倍以上。此外,“嫦娥1号”地形图高程的精度也比美国的数据提高了4到5倍。这份首次得到的高精度全月球地形图为进一步进行月球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③“嫦娥1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踏上奔月旅程,至2008年10月24日完成了预定的、在轨一年的各项探测任务。“嫦娥1号”在奔月途中,原计划需要200余千克燃料进行的3次中途修正,由于轨道控制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结果只用10千克燃料一次达到轨控效果,比原计划节省了190多千克燃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嫦娥1号”的“余热”是探月指挥部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让它继续在月球轨道上飞行,发回一些价值已经不大的数据,还是挖掘它的潜力,超额完成一些其他的任务呢?探月指挥部认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将实现软着陆,技术跨度大,为了积累撞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的经验,减少后续工程风险,决定在‘嫦娥1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于是,探月工程领导小组按照“轨道从高到低,风险从小到大”的原则,利用“嫦娥1号”卫星开展了卫星平台有关技术试验和卫星变轨能力、轨道测定能力等10余项验证试验。所有实验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技术试验数据,为二期探月工程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④同时,国际航天领域结束月球探测器使命普遍采用的方式也是撞击月球,因为撞击掀起的月球尘埃有助于科学家分析月球起源之谜,而且亦能为精确着陆月球奠定基础。“嫦娥1号”卫星在撞击前还能完成拍摄近距离高分辨照片、拍摄撞击时的瞬间情况,这些资料对地面分析人员也是非常有用的。
1.列举“嫦娥1号”卫星绕月飞行的贡献。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③段中加粗的“余热”指什么?
1.“嫦娥1号”卫星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实现了中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创造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的新时代。通过它获取的数据,科研人员绘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月球地形图和模型。“嫦娥1号”“看”遍了月球的每一寸土地,并完整传回了数据。根据“嫦娥1号”获取数据制作的月面地形模型在精度、分辨率、图像清晰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各国已有的月面地形模型。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的地形图没有南北极,而“嫦娥1号”首次得到了纬度在70°以上南北极极区的高精度月面地形,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完整的月球表面地形图。在空间分辨率方面,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为70千米,而“嫦娥1号”的空间分辨率精确到2千米左右。克莱门汀绘制的地形图十分模糊,在月球的背面尤其突出,而“嫦娥1号”绘制的地形图比它精确了10倍以上。此外,“嫦娥1号”地形图高程的精度也比美国的数据提高了4到5倍。这份首次得到的高精度全月球地形图为进一步进行月球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没画线句子 3.嫦娥一号即将坠毁后发挥的最后作用4.撞击掀起的月球尘埃有助于科学家分析月球起源之谜,而且亦能为精确着陆月球奠定基础。“嫦娥1号”卫星在撞击前还能完成拍摄近距离高分辨照片、拍摄撞击时的瞬间情况,这些资料对地面分析人员也是非常有用的。
4.“嫦娥1号”卫星选择撞击月球这一壮举有什么意义
补充回答: 2,这个你没有指出划线的是哪一段,不好回答。我估计应该是有关美国的那一段。他用了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三种主要方法。与中国的嫦娥一号惊醒作用对比,体现出中国嫦娥一号装月的重大作用。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探索过月球?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写下了人类航天飞行的新篇章。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率先登上月球,在月面停留了22小时,揭开了人类探索月球、开发月球的历程。这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11年的结果。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美国多次发射遥控飞船环绕月球飞行或登月,对月球进行拍照,对月面的地藐及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其后共有6艘飞船,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表面,带回来了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标本。同时,前苏联也于1970年至1973年有两个无人驾驶月球车在月面进行了探测。
1959年至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45个对月球的各种探测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76年以后,一方面由于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失去了相互竞争的动力;另一方面实施登月计划,确实耗资大,效益低、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采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式来拟定登月计划。所以,登月计划沉寂了近18年。
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加上近10年来对月球探测的新发现,尤其探测到月球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引起了各国极大的兴趣,促使探月热再度兴起。
有冰就可以融化成水,水电解后分解成氧,可供航天员呼吸;水分解成另一种氢气,可成为火箭的燃料。
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可供月球开发能源和地球核能原材料。月岩中还有钛铁矿、铀、钾、磷和稀土元素等,具有巨大地开发应用前景。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弱磁场、弱重力、高洁净的环境,是研究空间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所以,月球已经又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各国制定了实施探索月球的具体计划。
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球探测器,发现月球南极有冰存在的信息,1998年1月6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月球勘探者”拉开了世界各国新一轮探测月球的序幕。俄罗斯将发射一个小型月球轨道站,再从轨道站向月球发射各种探测器,研究月球内部化学结构及物理特性,开发核燃料“氦-3”。欧洲打算分四步实施探月计划:研制月球探测器、研制长期在月球上工作的机器人、初步利用月球资源和建立人类月球基地。日本下了很大的决心,其中“月亮女神探测计划”已进入设计与开发阶段,还有轨道器、着陆器和中继卫星三个航天器在研制中。印度在探月方面已制定详细计划,预定在2007年前发射月球探测器,可环月飞行数年。
月球开发热兴起的一个特点是在新形势下各国有联合开发月球的趋势。美国、日本、欧空局和俄罗斯在瑞士召开了征服月球讨论会。他们一致同意先发射一些月球卫星、月球探测器或机器人;然后让一些机器人长期停留在月球上进行土壤和环境分析研究;接着对月球资源进行开发,在月球上制造氧气;计划在2015年到 2020年,人 类可以再次登上月球,并在那里建立第一个月球基地
世界上有几个国家,登上月球
苏联和美国。
克莱门汀,overlord克莱门汀
发布日期:2020-08-30 13:06:28
浏览次数:273
上一篇:科顿,科顿
下一篇: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最新资讯
-
Ar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