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rvana吧? 科特.科本是金发啊...围在人群中间?估计是纽约不插电- Unplugged in New York 可能是吧 要不然就是my chemical romance的酒吧演唱会 但是杰拉德.维不是金发啊 也不是四个人啊 你应该去cd店看看盘就知道是谁了
男孩最不允许你女朋友去那里?(唱歌:蹦迪:喝酒:网吧:通宵)允许吗?有这些爱好会惹男朋友生气吗?
坏人多的地方都不允许
独立摇滚发展与涅槃的联系
Nirvana 涅磐 主唱 Kurt Cobain 科特·科本 纪录片原声碟——《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关于一个孩子》10月3日在美国发行,其中包括这位 Nirvana 涅磐 主唱的大量声音和影像资料。西尔德斯神话在入手的第一时间国内首发。
导演 AJ Schnack 所拍摄的《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关于一个孩子》将会在10月上旬登录纽约、洛杉矶以及西雅图的院线。AJ Schnack 在Blog上这样写到:“电影将会在10月3日星期三于纽约IFC中心举行开幕式。之后于10月5日星期五在洛杉矶 Landmark's Nuart 上映。10月12日在西雅图的 Landmark's Varsity 上映,其余的城市以及日程安排将会在近日内公布。”
拍摄纪录片的动机来自于一本名为《Come As You Are: The Story Of Nirvana 做你自己:涅槃的故事》的书,这本书是由记者 Michael Azerrad 所著,他收集了一些 Kurt Cobain 的录音资料,整理之后完成了这本书。
这部纪录片的最初脚本是由 Death CAB For Cutie 美人的死亡马车 乐队的主唱 Ben Gibbard 完成,这部电影在今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了首映。电影原声中收录了 David Bowie、The Melvins 和 Scratch Acid 等人的作品,于9月11日在Barsuk唱片正式发行。
有网友评论说:自从 Kurt Cobain 死后,关于他的书、电影、纪录片、传言、版权纠纷就从未停止过,他是摇滚乐的逆子,希望通过一己之力颠覆已经走向主流商业化的摇滚乐,他一生都在做垃圾摇滚,但他却被更多的乐迷,更疯狂的媒体捧为90年代的摇滚之神,逼得他吞枪。一切的纷扰还在他身后继续,同样无望的是活着的那些折腾喧嚣的人们,死去的人永远只有纯真的理想相随,于是膜拜就成了侮辱,不停的膜拜,不停的侮辱,永无休止。
Kurt Cobain 用了13年时间,依旧没能走出人们的视线。2006年10月,福布斯公布 Kurt Cobain 为2006年度挣钱最多的已故名人。这大多要归功于科本的遗孀——同样带有传奇色彩的 Courtney Love。这个不甘寂寞的寡妇于2006年4月以5000万美元的高价出售了其名下 Nirvana 涅磐 乐队25%的作品版权,并且这部分版权依旧会每年为 Nirvana 带来超过100万美元的进帐。另外,Kurt Cobain 那永不妥协的不羁形象多年来一直被多家知名广告公司屡试不爽——试想,如果 Kurt Cobain 依然在世,鬼才知道这些广告商要使出多大的本事才能征得他本人的同意。
当然,这一切商业上的成功都是无可厚非的。就像 Jim Morrison、Jimi Hendrix 这些在 Kurt Cobain 之前陨落的巨星一样,他们短暂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都从他们生命结束那一刻起演变成为另一种更为持久、稳定的形式存续于世,那可谓是一种华丽的身后效应。具体到科本的情况来说,在过去十年中,我们曾见识过太多与他有关的影像、文字以及音乐作品:有充满了毫无新意的噱头的记录片《Kurt And Courtney》(Nick Broomfield),有充满个人想当然主义的电影《Last Days》(Gus Van Sant),有感情十分细密的人物传记《Heavier Than Heaven》(Charles Cross),以及2002年公诸于世的科本日记,还有2004年发行的全Demo版的 Nirvana 作品3CD套装《With The Lights Out》。然而,相比于人们对这个男人的爱,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新的周边产品还在层出不穷。
2006年,又一部关于 Kurt Cobain 的记录片《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关于一个孩子》问世了。它由美国导演 AJ Schnack 根据著名音乐记者 Michael Azerrad 在1993年创作传记《Come As You Are: The Story Of Nirvana 做你自己:涅槃的故事》时所留下的采访 Kurt Cobain 珍贵录音磁带为基础创作。在这部记录片中,科本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回顾了他短暂的一生:从童年到青春期,再到进行音乐探索的日子,以及之后是如何面对那些瞬间而至的名誉。出现在影片中的对话都是在此之前从未公开发表过的,它向人们勾勒出了一个被全世界谈论了十几年却始终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的孤独的艺术家形象。和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记录片不同的是,《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关于一个孩子》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在这里面,科本是活生生的,一切足迹和视角都是他本人的。他曾经的那些经历被再次摆放到他所居住过的城市,和现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联系到一起,就好象这一切还都在延续着,他从未真正离开过。而其特别之处在于:在此过程中,科本的面孔始终未曾出现过,甚至连原声音乐中都不曾出现一首Nirvana的作品。
不得不说,《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关于一个孩子》是一部不那么俗套的记录片。这其中包括了若干首对科本本人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歌曲(当然不包括 Nirvana 的),穿插五段采访片段,以及由 Death Cab for Cutie/Postal Service 的核心成员 Ben Gibbard 和曾出任 Nirvana 专辑制作人的 Steve Fisk 所共同创作的纯器乐氛围音乐。当然,“科本的歌”是这张原声的绝对主角,制作人细心的将这些作品按照对科本的先后影响顺序排列,这也是为什么 R.E.M 和 David Bowie 会出现在很靠后而不是打头阵,而 Mudhoney 则出现在最中间。
这张专辑本身就是一部关于 Kurt Cobain 的记录片。以代表了科本的蓝领阶级出身的 Arlo Guthrie 的《Motorcylce Song》正式开场,紧接着就是科本所崇拜的第一支乐队 Melvins 的《Eye Flys》,以及代表了他早期朋克摇滚情结的 Bad Brains 的《Banned in DC》;《PUt Some Sugar On It》是科本曾一度钟情的标准 K Records 式的天真流行小曲儿,出自 Half JaPAnese 乐队——K Records 厂牌的老板、美国独立摇滚教父 Calvin Johnson 是科本的偶像之一;接下来则是曾被 Nirvana 翻唱过的,也是科本从初涉摇滚圈以来便与之建立保持了长期亲密接触的 The Vaselines 乐队的《Son Of A Gun》;而后,Butthole Surfers 的《Graveyard》和 Scratch Acid 的《Owner's Lament》则反映了此时的科本已经进入开始将后硬核与传统摇滚融合改良的时期。
随着故事的推进,Nirvana 进入了主流唱片公司并取得了后《Nevermind》时代的胜利,配合这段时期的选歌开始变得有些让人摸不着章法,象征意味越来越浓重,压倒性的多于一目了然的传记性。科本在穿插的口述中讲到了当时不得不面对的公众和媒体制造的巨大压力,同时也率直的交代了是如何与 Courtney Love 坠入爱河(影片中此段选曲为 Teenage Fanclub 的《Star Sign》,但并未收入专辑),以及开始沉迷于嗑药,并逐渐对 Nirvana 充满幻灭感。用作结尾的 David Bowie 的《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和 Leadbelly 的《Bourgeois Blues》无疑是对后期濒临崩溃的科本的最佳写照。
电影原声其实并不一定总是影片的附属品。优秀的电影原声,应该达到让人只听音乐就好象看过电影的效果。这点在记录片上显得尤其明显。《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关于一个孩子》的原声从 Kurt Cobain 的个人音乐喜好出发,准确的用音乐做出了人生节点,带着人们以 Kurt Cobain 的视角回到了逐渐那个远去的时代,从这点来说,它确实已经可以脱离影片本身存在,获得完全独立的生命。
有没有关于摇滚的句子?
我翻译的不好 望见谅···这是我整理的
与其苟延残喘 不如从容燃烧 ---柯特 科本
生命被摇滚乐拯救 ----楼 里德
我比基督还伟大 ---约翰 列侬
人类就是臭狗屎 ----Rivers Cuomo
妈妈 我想要强暴你 ----约翰 莫里森
360点睛实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