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美国记者眼中的中国,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6 14:35:24 浏览次数:236
美国眼中的中国
我来告诉你吧,因为我就在美国生活。
对于对中国了解不多的老外,一般都是些见识不广的人,在美国也是有很多的。他们印象中的中国会是停留在文革之后还有某某Yun Dong时候,也就是人人都穿中山装,红卫兵等时代。很多人甚至会好奇中国有没有医院等说法(我觉得太白痴了)。
但是见识广的老外,比如我的历史课老师,就会知道很多,类似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中国经济增长世界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对于中国的印象就是几个大城市很豪华,但是大部分城市和大部分中国人是很穷,没有太多的yan lun自由,教学方式很死板等。
对于国内大陆人的态度,就算见识再好的老外也会觉得如今大陆人的态度是爆发户,不讲道理,很蛮横还有民族主义很旺盛等。特别是在那些政治敏感的方面更加让老外对大陆的想法很负面。他们是宁愿接受香蕉华人,但是对大陆刚来的移民或者大陆人的好感是很少的。
大部分美国人都知道:中国就要来打败美国了。但是对中国的好感实在寥寥无几。
补充: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梦” 到底意味什么?

  

  

  

  “中国梦”还远未达到“美国梦”那样的全接受度,还有不少人质疑,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编者按:2012年夏,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学院的14名学生在教授安德·莱基和吴旭的领下,来到中国的北京和上海,试图用自己的观察诠释“中国梦”—— 中国人的人生梦想是什么?这些未来的美国记者们大多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以下是他们的观察笔记。)

  

  “同床异梦”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中国成语,描述了一种既亲密交织又缺乏共同愿景的尴尬关系。它经常被用来描述一些不太令人满意的政治状况。比如著名学者兰普顿就曾用它来比喻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的密切联系和政治上的诸多分歧。

  

  我在想,它也可以被用来形容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既共生又竞争的国家里,人们的不同人生梦想吗?

  

  “美国梦”是多年来美国人的人生哲学。有时候,它会被部分简单化为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目标:买套房、买辆车、组建家庭、过舒适的生活。但从更广义上来说,“美国梦”更重要的精髓在于,支持任何有能力的个人通过勤奋工作和努力奋斗实现成功和辉煌。

  

  这个梦想,并不局限于美国人,而是全世界很多人,包括中国人的终极梦想。1937年,作家斯科特·菲茨拉尔德就曾说,美国人对于更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是所有梦想的浓缩,因此不光是‘美国梦’,也是‘人类之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梦”也被越来越多地讨论。中国是21世纪全球的制造者、消费者,也是一个多面的竞争者。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家里,中国人有什么样的人生梦想?

  

  2005年畅书《中国公司》的作者泰德·菲舍曼说,中国人正“兴冲冲地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也是对未来的最好保障”。

  

  这是对“中国梦”的一种诠释。除此之外,我想,跟“美国梦”相似的是,“中国梦”的内容也不止于经济层面。它也是一种集体性的强烈渴望—— 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有成就。当然,“中国梦”的实现之路也会像“美国梦”一样,充满艰辛。但中国人与世界竞争、实现梦想的自信和心气也在日益增长。不过,“中国梦”还远未达到“美国梦”那样的全球接受度,还有不少人质疑,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福布斯》杂志的一位撰稿人在2010年写道:“我想,西方害怕中国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不确定中国会是一个善良的国家,还是一个邪恶的国家,而这种不确定心理,正是缘于他们不知道‘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更确切地说,“中国梦”还在形成的过程之中,特别是年轻一代还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但其中,对于幸福和公平的追求,如所有国家和社会一样,一直会持续下去。

  

  中国和美国文化在很多方面完全无法找到共同点,但即使如此,两个国家都会继续成为21世纪全球市场上的主要力量。“美国梦”需要与时俱进,反映出新一代美国人的新愿望,而“中国梦”则需要进一步成熟,以更好反映中国人分享国家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愿望。

  

  中国和美国的未来会亲密交织在一起,但这不只是因为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更多是因为未来两国人民的人生梦想会越来越相似。也许,“异床同梦”会是一个更好的描述方法?

评论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他们是不是在误解着中国,误解着我们
中国,说发现中国变化多大多快,与自己印象中不一样,说实在的,很多老外的印象中,中国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样子.有好多还是从没到过中国的,那么他们的印象是从哪里来的,他们除了看到国外少量的媒体报道以外,我想就是看中国的电影得到的了. 近来报道霉菌在伊拉克收买记者对其做正面报道.并且我们看到欧美电影,没有哪部不是美化欧美生活和文化的.所以欧美给全世界人的感觉就是美好的.然而再看看我国拿到奥斯卡的电影,有哪部是反映中国现代生活和文化的?都是武打或六七十年代生活的多,要不就是现代农民生活.这就是那几位所谓的大导演的杰作,在中国媒体把他们捧上了天,说他们如何如何厉害,特别是那个叫**谋,老是拍那些老掉牙的垃圾拿出国给人家看,自己没进步就快点退下,不要老搞些垃圾来毁坏中国的形象. 还有中国的媒体也是一样,总是报道那些花边新闻的多.哪个明星怎么怎么的拉.没有为中国的美好形象作出一点贡献,老要外国人来到中国亲身体会,才知道中国真正的一面.<BR>  所以要想中国能在国际上有更高的声誉,不让外国人误解那么多,中国的媒体和电影行业人士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评论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快乐 不文明 发展快

评论

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地位
一名德国朋友日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说他看到一个名为“睡觉的中国人”的网站,里面有很多中国人打瞌睡的照片。一听他这么说,记者心里就犯嘀咕,以为是专揭批中国人恶习的“反华”网站。不过当记者上网看到这些照片时,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这些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照片中的人从穿着和随身物品来看,大多属于城市中的草根阶层。在10张被评为最佳的照片中,有一张是一个小贩模样的年轻人在三轮拖车上安然睡着了。还有两人,看来没找到其他地方,一个坐在石凳上睡,一个则在两个石凳上架空睡。

  再看看这名叫本恩德的摄影师的自我介绍,说得也很诚恳。本恩德来自德国北部小城莱恩格,2002年前后被派到北京工作,之后又去了上海。有一天,他在上海看见一个人躺在商业街外面的街沿上睡觉,睡得很香。这让他很奇怪,因为这种现象在西方很少见。从此,他开始留意在公众场所睡觉的中国人。他认为,现在全世界都在说“中国龙觉醒”、中国发展如何迅速,并且世界甚至开始对中国的崛起速度出现一些恐慌,他希望通过“中国人在睡觉”这一违背主流的发现让世人看看中国人的平和,中国人比西方人更灵活,更有适应能力。

  《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虽然这个网站建立不足一年,但点击率已经超过71.9万次,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在上面留言,来自德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媒体还引用了他的照片。照片也引起德国华人的议论。一名叫“玉兔”的网友在“德国热线”论坛上写道,透过这些照片看到的是生活的艰辛,谁都想有舒适的睡眠条件,可是照片上的许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选择这种睡觉方式。还有的华人网友说:“中国人太辛苦了!这些照片让德国人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真实一面。”

  sleepingchinese,德国摄影师贝尔恩德·哈格曼(BerndHagemann)创办的一个网站,从名字就能看出网站的主要内容:睡觉的中国人。网站收集的都是一些中国人的睡觉姿势的照片,照片总共分为四类:New(最新的)、HardsleePErs(硬睡族)、Softsleepers(软睡族)、GrouPSleepers(群睡族)。而且还可以还列出了得分最高的十张照片、最新的十张照片、和浏览最多的十张照片。Bernd定期上传最新的中国睡姿照片,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看客们交流。

  Bernd来自德国北部一个宁静的小城莱姆葛(Lemgo),他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2002年前后,他被派到北京工作,不久又去了上海。从此,在上海和北京的人潮人海中,他怀揣着小小的相机,记录所有那些与他的故乡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发生的人和事。他在德国人的圈子里没有太大的名气,但当他离开中国之后,他却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六年里,他用相机记录了在各种千奇百怪的情况下安然入睡的中国人的面孔。在报摊亭里睡,在公园假山上睡,在电脑前睡,在路边捡块石头当座位睡,在外滩以陆家嘴为背景靠着石栏睡,在建筑工地的砖头上睡,在铺上陪着猪肉睡,在菜市里就着南瓜当枕头睡......似乎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想到这样来“看”中国人。 http://www.ce.cn/cysc/fdc/fc/200906/25/t20090625_19334263.shtml
评论

巴基斯坦人眼中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的?
  记者在巴基斯坦工作了近3年,切身感受到,巴基斯坦人虽然普遍对中国极富好感,但除了那些曾有机会访问中国的人之外,大多数人并不十分了解中国。
  大多数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还算客观、友好,但明显少于对美国和欧洲的报道。几乎所有的巴基斯坦人都知道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今天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许多巴基斯坦人并没有多少印象。相当多的人过高地估计了中国的实力,甚至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到20年内肯定能超过美国,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仍然比较落后。

  有一次,记者请一个电脑工程师到记者站来修理宽带网络。办公室墙上挂着一本中国挂历,图案是上海浦东的电视塔和高楼大厦。这个工程师盯着挂历看了好半天,后来终于忍不住问道:“这是中国的照片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他十分惊讶地说:“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原来中国也有纽约!”

  其实,就算是一些到过中国的人,也不是都对中国很了解。记得有一次,记者曾遇到过一个十分倔强的老大爷,非要说大多数中国人是穆斯林,而且还是他的“亲眼所见”。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当过卡车司机的他曾经去过一次中国的喀什,便把自己在新疆看到的当成了中国的全貌。记者告诉他,坐飞机从伊斯兰堡到喀什只需1个小时,但从喀什到北京还得再飞5个多小时,老大爷惊得目瞪口呆。

  以前曾听人说,许多西方人看了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后,误以为中国人全都会功夫,当时记者还不相信西方人真会这么天真,但在巴基斯坦确实有一些人把银幕上的中国当成了现实。有人看了中国的古装电影,便以为中国人现在还是宽袍大袖,驾着车在街上奔跑。一个加油站工人对记者说:“你们中国人真厉害,能在树叶上飞来飞去!”记者哭笑不得地问道:“你刚看完电影《卧虎藏龙》吧?”他一本正经地说:“是呀!是呀!”

  许多巴基斯坦人对中国充满兴趣,并希望从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尽量揭去一些蒙在中国身上的“神秘面纱”。在巴基斯坦,记者经常遭遇各种各样好笑的问题:“是不是各个阶层的中国人都使用筷子?”“中国年轻人自由恋爱的多不多?”“中国人吃不吃肉?”“听说中国文字有3000多个字母,你是怎么记下来的?”“巴基斯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中国是从哪个国家的统治下获得独立的?”

  任职于伊斯兰堡某中国公司的哈布希曾在中国生活、学习了10多年,说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说:“与任何一个文明古国一样,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外国人不可能从经史中去了解中国,而现阶段的中国又变化得实在太快,常常让外国人摸不准中国的节拍。看起来,中国应该试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自己,”哈布希对记者说,“比如,印度的电影和歌舞享誉世界,让许多对印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在提到印度时,自然想起那独特的旋律。”

  哈布希对中国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办孔子学院的做法赞不绝口。“‘孔子学院’这个名字富有迷人的中国魅力,现在伊斯兰堡已经有了一所孔子学院,希望像这样的‘中国魅力’在巴基斯坦越来越多!”他还建议说,在巴做生意的中国人往往只在名片上印英文,可能觉得即使印上了中文巴基斯坦朋友也看不懂,“其实中国文字就像艺术品一样美妙,名片印上中文可以让对方自然而然地心生崇敬之情,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又是对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宣传。”

  近年来,记者感受到中国的形象在巴基斯坦人的脑海中还是变得越来越清晰。有一天记者在伊斯兰堡的一个公园散步,迎面跑过来一个小学生,向记者展示他的中国产的新书包,上面印着“北京2008”字样。记者问他是否知道2008年北京将迎来什么大事儿,他不假思索回答说:“当然知道,北京要开奥运会了!”▲《环球时报》(2006-06-29第07版) 评论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