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部长轿车的风波,电影部长轿车的风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5 12:53:01 浏览次数:270
关于诚信的作文800字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诚信,你所拥有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壁。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我们崇尚这样一种诚信:仰起希冀的脸庞,拍拍娇嫩的手,歪歪头,说:“相信你!”此时此刻,难道你的心底能不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我们向往这样一种诚信;舒开紧蹙的眉,露出笑靥,快步走到朋友面前,说:“真诚地祝贺你!”此景此境,难道你的头脑没有闪烁过一片快乐的彩云?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世界。   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谢,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这样的世界,流淌着恶浊的血液,飘浮着腐朽的气息,太可怕了!   诚信的云翳被抛弃,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彩霞的绚烂。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希望旷野望天时,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行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足音才会更坚实!   天使用诚信作绷,医好了飞翔的翅膀。我知道,撒旦的谎言会被揭穿,他的魔杖会失灵。诚信不可抛,它是法宝!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 评论

占山将军的生平和简介
马占山,字秀芳,祖籍河北丰润县,1885年11月30日生于辽宁怀德(今属吉林)县一个农民家庭。贫苦农民,行伍出身。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后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 关押并被逼赔偿。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 清光绪 三十四年(1908年),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从军。 1911 年他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峻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张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带组织力量抵抗郭军。同年12月,马占山随同吴俊升在辽宁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龄军展开激战。郭军大败,马占山部尾随搜索,并活捉郭松龄夫妇。同年,马占山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旅长。 1928年6月 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始屯炸死张作霖和吴俊升,他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张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嫩江铁桥)时,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在日军进犯江桥时,守军将桥破坏三孔。11月3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他下令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伤亡很大,鏖战了半个月,不得不撤离江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马部血战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马占山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慰问函电如雪片飞来。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至18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21日,退至海伦,继续抗敌。12月,国民党政府任命他为黑龙江省主席。上海、哈尔滨等地组织了”援马抗日团“,卷烟厂还生产了”马占山牌“香烟。 1932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后,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马占山在拜泉约集李杜、丁超等各路军的代表开会,改黑河警备司令部为省府行署。三路人马共7000人,公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会上做出三路出击日军的战斗部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部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后因战事失利,退到苏联。 1933年6月3日,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1936年12月至西安,参与西安事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发动的西安事变。193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挺进军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继续抗日。1938年11月,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医,康复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在会上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194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1948年平津战役时,马占山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1949年初,曾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并向傅建议请邓宝珊做同中共谈判的代表,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 永远的丰碑 马占山: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 ■抗日英雄谱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领中国军队,向发动进攻的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武装抗日的序幕。 马占山又名秀芳,1885年生于吉林怀德,祖籍河北丰润。绿林出身,精于骑射。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黑龙江省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不满于蒋介石奉行的不抵抗错误政策,决心进行抵御。11月4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掩护下,出动4000多人,向嫩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江桥战役正式打响。中国军队在嫩江桥及其附近的大兴地区,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拼杀。马占山将军一面调兵遣将,一面亲临前线指挥。这次战斗,日军共损失兵力1000余人,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受到的重挫。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伤亡600余人。 嫩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得到全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支持,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1932年2月,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后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同年4月摆脱日军监视,在黑河举兵反正,通电继续抗日,并揭露伪满内幕,任东北救国抗日联军总司令。1936年参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0年任黑龙江省主席,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 马占山题诗匡庐贺伟 1933年7月11日,在天津赋闲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马占山将军来到庐山。 在登上牯岭山城之前,他先来到庐山西麓的株岭,拜谒岳飞母亲和夫人的陵墓。望着历经800年风雨而安然无损的岳母岳夫人墓,马占山心情很不平静。岳飞投军之时,岳母手拿银针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指着高悬天际的 北斗星,要儿子永远朝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走,竭尽全力收复国土。可是岳飞却没能实现母亲的心愿。不是他无能,不是他怕死,而是一腔热血,无处可洒,精忠报国,难以为报啊!他多么希望能直捣黄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却没想到,打得强敌丧魂落魄,自己却屈死于风波亭中!怎不令后人扼腕叹息,愤恨填膺。 马占山曾经在西湖岳飞墓前洒过英雄泪,面对着岳母墓,他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又向黑龙江省进攻。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率部在嫩江桥奋起阻击,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的第一枪,震动了中外。马占山成为举国敬仰的抗日英雄,市场上还出现了“马占山”牌香烟。没想到,蒋介石对马占山的抗日行动非常恼恨,将其调职,给了一个国民党军委会委员的虚职,让他赋闲天津。眼睁睁地看着东三省父老乡亲惨遭日军蹂躏,眼睁睁地看着敌寇磨霍霍,大有吞并整个中国之心,身为高级将领,却不能驰骋疆场,只在碌碌无为中虚度时光,怎不令人痛彻心脾,悲愤难捺!他一再向蒋介石请求率兵抗日,却一再遭到训斥,但他仍不肯罢休。他这次来庐山,还是要当面向蒋介石陈词,希望能够举国抗战,早日收复国土。虽然他知道希望渺茫,但还是要犯颜直谏,据理力争。 果然,正忙于布置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蒋介石根本听不进马占山的进言,反而训斥他头脑简单,不懂国事,攘外必先安内,内不安,如何集中精力攘外?马占山直言中国共产党一向坚决主张对日作战,并且派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到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战,不能不令人钦佩。大敌当前,我们却在互相厮杀,消耗精锐,怎不令仇敌拍手称快、国人痛心疾首?马占山说得慷慨激昂,动情处还声泪俱下,蒋介石却丝毫不动心。当马占山离开蒋介石的 别墅“美庐”时,心情非常沉重。 7月14日下午,《中央日报》等几家报社记者前来马占山下榻的“仙岩饭店”采访他。一位记者拿出一个“马占山”牌的空烟盒请他签名,马占山摇了摇头,缓缓地说道:“愧对国人赞誉,有负国人厚望,我深感内疚和不安啊!”他指了指外的牯岭说:“中国就像是一头大牯牛,日本就像是老鼠。老鼠吃牛,好像是不可能,但是如果这头牛站着不动,任凭老鼠撕咬,那也会被咬垮咬死的。身为军人,却不能为国抵御外辱,任凭大好河山遭践踏,父老兄弟为刀下鱼,实在是令人忧心如焚,昼夜难宁啊!”记者们听着马占山的言语,无不为之动容。 记者们刚刚离去,同样遭冷落的李烈钧将军又来看望马占山。李烈钧见马占山心情不好,便邀他一同出去散散步。 两位力主抗战的将军沿“大林路”慢慢地踱着。盛夏的庐山十分热闹,红男绿女、达官贵人来来往往,洋人们更是珠光宝气,旁若无人。马占山苦笑一下说:“庐山倒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李烈钧叹了一口气说:“这太平景象不知能维持到多久啊!” 两人边走边谈。马占山见路旁一块石壁上刻着一首诗,便停下脚步,先看诗的落款:“余江吴迈民国十九年夏”,马占山问:“吴迈?莫非是大名鼎鼎的‘火镖律师’么?”李烈钧点头说:“正是此公!我们江西一杰!”马占山顿时肃然起敬。吴迈是近代著名律师,曾任过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政治部少将主任。一次他在汉口坐车执行公务时须穿过英租界,一个印度巡捕大声呵斥,要他脱下将服,不带卫兵,不坐汽车,只身便服步行过去。吴迈大怒,当即返回军部,甩下将服,扬长而去。从此,他奔波大江上下,以维护国权、维护中国公民权为己任。1929年,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中常委扩大会议上,以特邀贵宾身份出席会议的吴迈突闯主席台,指着蒋介石等官员大声责问道:“号称国民革命政府,为什么不革命?你们不要以为大权在握就可以为所欲为,须知民不可欺,众怒难犯!”吴迈的胆量使他赢得“火镖律师”的美誉,声震中华。1930年,吴迈借住庐山大林寺,撰写《运动收回领事裁判权写真》一书,详细记载他与各国驻华使节激烈斗争的过程。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在香港的吴迈准备飞赴西安会见张学良,未及启程便被暴徒暗杀,时年51岁。 马占山停下脚步,一字一字地读着石壁上的诗:“读书大林寺,航空来自天。泉石固所好,国耻恨未湔。众志乃成城,斯任须并肩。疥壁意云何,愿言共勉旃。”读毕,马占山击掌赞叹道:“好诗,好诗!淋漓慷慨,正气凛然,甚合吾意!不愧是出自火镖律师之手。明志于此,当可流芳千古。” 李烈钧也点头赞道:“吴迈放着将军不做,为了国家的利益,四处奔走呼号,不怕高官,不怕洋人,连生命都置之度外,的确是令人钦佩呀!” 马占山说:“烈钧兄说的是呀。身为朝廷命官,更应殚精竭力为国尽忠,岂可贪图个人的安逸享受。古人还讲究个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嘛!” 李烈钧又笑着说:“占山兄前年江桥一战,大灭日寇之威风,也当永垂青史啊!” 马占山连忙摇头说:“哪里,哪里,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值一提!”他停了停,又叹了口气,说道:“原想在嫩江桥挫挫敌寇锐气,说明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谁想东三省还是白白丢了,16万军队竟挡不住1万日军,有何面目见全国父老乡亲!烈钧兄,什么时候才能痛痛快快地和小日本干哪,就这样看着他霸着东三省、看着他要侵吞全中国吗?”李烈钧听着,默然无语。二人转头,慢慢往回走。 吃过晚饭后,马占山的心情仍难平静。天色渐渐暗了,明月从大月山上升了起来,山谷间一阵阵松涛轰鸣。马占山想去“松树路”走走,卫士说晚上风大,就不要出去了。马占山说风大怕什么,都说松树路松涛有名,正好去听听。 如水的月光透过繁密的松枝,斑斑驳驳地洒在蜿蜒的山径上。马占山在松林中慢慢踱着,静谧的天地之间阵阵松涛格外清晰、真切:有时像闷雷从远处隆隆滚来,一到近处又变得那么雄浑、凌厉,像是千军万马疾驶过平野;有时倏地一阵狂风,万木怒吼,卷起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天空,撞击着峰峦,撞击着马占山的心胸。马占山感到非常痛快,一股豪情从心底涌起。他不禁吟咏起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马占山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忽然看见前面松林中一片黑黝黝的东西,朦朦月光中似在跃跃蠕动,像是一群躁动不安的於菟(小老虎)。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形状不一的岩石。他不禁笑了,拍着石块,心想,莫非这些石头都能理解他的心情,仿佛都要化做生气勃勃的小老虎,去飞食日寇之肉?! 倾听着阵阵松涛,抚拍着身边的山石,马占山心潮起伏,激情难捺,脱口吟出一首古风: 百战赋归来,言游匡山麓。 爱此嵚崎石,状如於菟伏。 摩挲舒长啸,狂飚振林木。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 禹迹遍荆榛,恐汝眠难熟。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 这首诗慷慨激昂,颇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遗风,借“狂飚”抒发自己心中的激情,又把林中的“嵚崎石”想像为欲奋“爪牙”的“於菟”(小老虎),欲飞越万里关山,去吞食日寇之肉,借以表达中国军人和四万万同胞欲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誓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世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占山当年驱逐外虏的志愿早已实现。他1950年在北京病逝前,再三叮嘱子女要跟着共产党走,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把新中国建设好。 马占山的这首诗刻在松树路的岩石上,至今清晰如昨。后人读着它,还能触摸到将军那颗滚烫的心,那腔沸腾。 评论

粟裕大将的一生
姓名:粟裕 出生年月:1907年 籍贯:中国湖南会同人 职务:原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 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 国防部副部长 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湖南会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参加叶挺为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任教导队班长。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的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第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剿"。1934年7月起,参与指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边,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挫败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协助陈毅开辟江南、苏北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黄桥等战役战斗。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中区党委书记,领导苏中军民挫败日伪军频繁的"扫荡"、"清乡",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1944年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浙区党委书记。日本投降后,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同谭震林一起指挥了苏中战役。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参与指挥宿北、鲁南战役。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在陈毅领导下,负责战役指挥,进行了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后和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与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大军密切协同,挺进中原。陈毅到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工作期间,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指挥了豫东战役。同年9月,组织指挥济南战役。11月起,任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渡江战役,组织指挥上海战役。南京、上海解放后,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还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主要军事著述有《战时参谋工作》(1940)、《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1979)等论文和战争回忆录。 评论

有关“诚信做人”、“浩然正气”、“遵纪守法”等与廉洁自律有关的故事
吴天祥 追问:

名人自律
后汉会稽太守刘宠离任时,所属山阴县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钱相赠,刘婉言拒绝。最终因盛情难却,只好接受一钱。当时人赞誉刘宠为“一钱太守”。 

范景文历任明朝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要职。位尊权大。亲朋好友纷纷登相求,他在大门口张贴“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广为告知。从此百姓便称他为“二不尚书”。


清朝江宁巡抚唐斌,安于清贫,一日三餐,常用豆腐汤佐食,百姓送他“三汤巡抚”的雅号。


后汉东莱太守杨震经过管辖地昌邑县时,县令王密送去十金,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坚决拒受,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人们因此称他“四知太守”。

三国时期魏国寿春县令时苗,出入坐黄牛车。他离任时,将黄牛生下的一头牛犊留下,说牛犊是他在任时生下的,不应该带走。人们因此称他为“留犊太守”

后汉南阳太守续爱吃鲜鱼。有个府丞听说后,送去两条大鲤鱼,羊续不肯接受。但那府丞老于世故,不言不语地走开了,羊续只好将鲤鱼挂在门前,已警戒那些来送礼的人。因此人么称羊续为“悬鱼太守”。

还有周总理的
周恩来的廉洁自律
星移斗转,光阴荏苒。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整整20个春秋了。20年前,百万首都人民肃立十里长街,顶风冒雪,哭送周恩来灵车的动人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随着时光流逝,人们对周恩来怀念和敬仰之情,不但没有淡薄,反而与日俱增。

那么,周恩来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博得人民的颗颗爱心?这是因为,一方面,他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他毕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连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华大地,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周恩来特有的纯真的人格魅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的爱戴和钦佩,甚至连他的一些国内外政敌也不得不为之折服。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贯的。在此,仅就同当前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相关的一些方面,列举一些具体事例。这样,难免挂一漏万,不过可以从细微处见精神。

(一)对待个人生活

衣着——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饮食——周恩来的家常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听说有的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非常生气。回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出具帐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住房——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事后,对这次“修房风波”,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

用车——周恩来对自己乘坐的轿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后来他经常乘坐的专车是红旗轿车。他说:“别人不坐我坐,我喜欢国产车。”国家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后,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他不同意,严肃地说:“那个奔驰车谁喜欢坐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在用车问题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发,医院看病,探亲访友,看戏等,都算作私人用车,总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章付费,从工资中扣交。

周恩来的基本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的俭朴作风,受到了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交口称赞。有位秘书说:“总理除了工作,个人一生无所他求。特别是生活的俭朴,更是众口皆碑。”不是亲眼所见是很难想象到了什么程度。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624364.html
评论

请问谁有“爱国爱乡廉洁奉献”的故事??(两个)
1.周恩来的廉洁自律 
星移斗转,光阴荏苒。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整整20个春秋了。20年前,百万首都人民肃立十里长街,顶风冒雪,哭送周恩来灵车的动人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随着时光流逝,人们对周恩来怀念和敬仰之情,不但没有淡薄,反而与日俱增。

那么,周恩来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博得人民的颗颗爱心?这是因为,一方面,他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他毕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连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华大地,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周恩来特有的纯真的人格魅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的爱戴和钦佩,甚至连他的一些国内外政敌也不得不为之折服。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贯的。在此,仅就同当前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相关的一些方面,列举一些具体事例。这样,难免挂一漏万,不过可以从细微处见精神。

(一)对待个人生活

衣着——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饮食——周恩来的家常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听说有的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非常生气。回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出具帐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住房——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事后,对这次“修房风波”,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

用车——周恩来对自己乘坐的轿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后来他经常乘坐的专车是红旗轿车。他说:“别人不坐我坐,我喜欢国产车。”国家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后,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他不同意,严肃地说:“那个奔驰车谁喜欢坐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在用车问题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发,医院看病,探亲访友,看戏等,都算作私人用车,总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章付费,从工资中扣交。

周恩来的基本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的俭朴作风,受到了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交口称赞。有位秘书说:“总理除了工作,个人一生无所他求。特别是生活的俭朴,更是众口皆碑。”不是亲眼所见是很难想象到了什么程度。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2.在中国福建的于山,有一座戚公祠,常有游客前来瞻仰爱国英雄戚继光的雕像,缅怀他抗击倭寇的业绩。 [www.mrmy.net,点击进入]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出身在将门,受父亲教育影响,从小喜爱军事,并立志做一个正直的文武全才的军人。当时,中国的沿海常常受到倭寇的 侵扰, 戚继光十分痛恨倭寇的暴行,十六岁时,他曾经写下一首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意思是说,做官并不是他的愿望,他的愿望是祖国海疆的平静。17岁那年,他继承父亲的职务,开始了金戈铁马的军事生涯。戚继光一上任,摆在他面前的严峻问题就是倭寇为患。 [www.mrmy.net,点击进入]
倭寇是指日本内战中的一些残兵败将,以及部分浪人和商人,从十四世纪元代末年到明代初年,他们经常驾驶海盗船只,在中国沿海一带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到了十五世纪下半叶,倭寇越来越猖狂,他们与中国沿海一带的土豪奸商相勾结,有的甚至深入内地,攻陷州县,倭寇成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大祸害。 [www.mrmy.net,点击进入]
1555年,由于戚继光在山东抗倭寇有方,朝廷把他派往浙江,任定海参将,这里是倭寇活动的中心地区,戚继光组织了一支由农民、矿工组成的军队。他还根据中国南方沼泽多,倭寇又惯于用重箭、长枪作战的特点,创造了一种“鸳鸯阵”,这是和敌人进行短距离肉搏的战斗组合。在战斗中,戚继光的军队先以火器、弓箭作掩护,敌人进入百步之内发火器,进入六十步内发弓箭,敌人再进,便用“鸳鸯阵”冲杀。 [www.mrmy.net,点击进入]
这支四千多人的新军,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精通战法,军纪严明,战斗中屡战屡胜,深受人民的爱戴,人民称这支军队为“戚家军”。 [www.mrmy.net,点击进入]
1561年,倭寇数千人,驾一百多支战船,大举侵犯浙江台州地区,戚家军闻讯,神速迎敌,在台州一带九战全捷,全歼敌人。从此倭寇闻风丧胆。因为戚继光的英勇善战,军功卓著,很快得到升迁,转战到福建。 [www.mrmy.net,点击进入]
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抗倭寇战争节节胜利,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日趋安定,经济也逐渐繁荣起来。戚继光在抗倭寇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赢得了当时以至后世人民的称颂。
评论

关键词: 风波 轿车 部长 电影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