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庐剧团办公地址设在濉溪路16号,联系人朱庆栋,主要经营宣传,庐剧演出,在职员工85名 合肥市庐剧团
- 注册地址:濉溪路16号
- 联系人:朱庆栋
- 企业类型:行政事业单位
- 行政区号:3401
- 邮政编码:230001
- 座机电话:0551-5523056
- 员工数量:85(人)
肥东县庐剧团
电话:0551-7711829
评论
胫 这个字怎么读啊?
胫(胫、踁)jìng 评论
谁知道李静文的个人资料
金鱼仙子扮相 提起李静文,“武旦皇后”的美名对于戏迷来说绝对是如雷贯耳,也许是一种巧合,18年前凭借京剧《花木兰》获得梅花奖的她,18年后再次用新戏《木兰颂》向着京剧的高峰继续攀登。昨日记者在沈阳京剧院的排练场见到了李静文,她正在加紧排练新戏《木兰颂》,她希望和18年前获奖一样,《木兰颂》会成为她在舞台上的一个新起点。 35年练出“武旦皇后” 看过李静文演出的观众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幕:在三米高的跳台踢枪后翻到2米高的跳台,再踢枪到1.2米高的跳台上……这一连串的动作,对于一个1.6米身高的女子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但这却是“武旦皇后”李静文的拿手绝技。而正是为了这人人叫绝的精湛技艺,李静文35年来从未停止过练功的脚步。武旦演员最大的特点就是苦,但对李静文而言,“最难的不是练功辛苦,而是伤痛的折磨。”李静文记不清到底受过多少次伤,最难忘的就是三次胳膊骨折和双脚跟腱断裂。她告诉记者,1972年刚考入沈阳京剧院少艺班时,为了练功曾经三次摔断胳膊。1987年,在北京民族宫演出《红桥赠珠》时,不慎把左脚跟腱折断。2003年排演大戏《白蛇传》的时候,已经担任沈阳京剧院副院长的李静文坚持为团里的一位演员当配角,排练时再次将右腿大筋拉断。如今回忆起那些伤痛,李静文却跟没事似的,“受的伤太多了,也就习惯了”。李静文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已经不怕骨折了,因为该折的地方都已经折过了。”如此的坚毅和乐观,也正是“武旦皇后”在舞台上最大的动力。 愧疚家人一辈子 “武旦皇后”的名字是观众给起的,也是观众对李静文最好的褒奖。但是在光环的背后,她最大的遗憾却是来自对家庭的“冷落”。李静文的爱人王瑛璞也是沈阳京剧院的一名京剧演员。两个人同年进入沈阳京剧院少艺班学习,用李静文的话说,他们两个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结婚多 年来,醉心京剧的李静文,无暇兼顾起家庭的重担,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台上台下王瑛璞都成了围着李静文打转的“配角”。李静文说,多年来亏欠爱人的太多了,没有他的默默支持也就没有她今天的成就。 除了丈夫,对于女儿和家人,李静文同样有着太多的亏欠。李静文说,她27岁结婚,但直到10年后才有了孩子,因为这10年间正是她事业的黄金时期。结婚之后正赶上1987年的全国京剧大赛,1989年的梅花奖,以及后来的出国演出,因为总是处于不停排练演出的备战状态,李静文也无暇考虑生孩子的事情。即使有了孩子之后,因为演出她同样无法照顾孩子,她觉得对不起孩子和家人,而她惟一能汇报给他们的就是在舞台上留下一个个精彩的形象。 文武“双枪”笑傲梨园 说起李静文擅演的剧目,太多的观众都能如数家珍:《两狼关》、《盗仙草》、《无底洞》、《青石山》、《八仙过海》、《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铁弓缘》、《花木兰》、《美狐》……太多的剧目都让观众百看不厌。先后从师黄云鹏、耿雨春、关肃霜、刘秀荣等十几位艺术家的李静文,也博采众长也形成了自己在舞台上的独特风格,“武旦皇后”也成为中国京剧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次新排演的《木兰颂》就是应日本演出商的要求而专门创作的,可见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但是舞台上获得的无数荣誉并没有让李静文满足,为了自己在京剧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她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戏曲学院青年研究生班,作为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她坦言这次的学习收获太大了。自己在理论上的充电,不但让自己在艺术的把握上更加成熟,也让自己对京剧艺术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她告诉记者,在今年年底她将举办“李静文从艺35周年暨研究生毕业汇报演出”。这对广大戏迷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文武“双枪”齐备的“武旦皇后”,将会在梨园有一番新的作为。 评论
能给我传一些戏曲唱段吗?
文件有点大,好像不能添加附件,要不我加你,在线传吧 评论
请问各位音乐达人知道多少有戏曲风格的流行音乐,指教指教。。。
王力宏好像有:戏出东方、盖世英雄(应该也是吧?)、其它忘了。。。 李宇春好像有个叫什么N+1的歌, 陶喆苏三说好像也算, 其它不记得歌名了。。。#17 评论
翟墨个人详解,何他的伟大事迹
人物简介
196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作为王朝闻先生的第一届(1978级)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
从事美学、美术学、设计学研究,其元创理论成果为“创生悠存主义”和“大一美学体系”(涵盖:美学大一论、艺术因变论、童画天元论、摄影多瞬论、设计创悠论、文明融通论)。出版著作18部;发表论文近千篇;主编丛书7种70余部。参加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华艺术通史》撰稿,担任国家项目《人类设计思潮》总主编。
曾任《中国美术报》、《美术观察》副主编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理论研究室主任,以其丰富的理论成果和独特的批评实践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美术理论家和艺术批评家。其著作多次获诸如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国家级奖项。传略入选《中华文化名人录》、《剑桥国际传记大辞典》、《美国国际名人总览》等多种辞书。
当代人体艺术探索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艺术家的美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外国人体摄影艺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绘画美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1991/1994
OK,永恒的艺术家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艺术的第二次诞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圆了彩虹–吴冠中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998
彩虹人生–吴冠中画传 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吴冠中画论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曲流春水绕楼高 台湾时周多媒体部1999
倾听星光 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世界艺术全鉴?外国绘画经典(下)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聚散依依–图文时代的摄影与绘画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2
融创时代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登高海自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翟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待出)
大一美学–文明禁诱四重奏 郑州大学出版社(待出)
20世纪中国大师画论书系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20世纪外国大师论艺书系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西方后现代艺术流派书系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2005
艺术东西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05
美学新眺望书系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2005
2001年参演《遇皇后》,荣获文化部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评比展演二等奖。
2001年五月以《八珍汤》一折荣获中央电视台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
2001年10月以演唱奥运题材的戏歌《梦想与希望》又荣获全国广播电视戏歌邀请赛最佳演唱奖。
2005荣获第五届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
曾旅居法国、新西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从事西方美术史和太平洋、非洲土著文化,同年9月在奥克兰艺术中心举办画展。
他是一个生活在天空之下海水之上,陆地与陆地,岛屿与岛屿之间,享受着阳光、海水与狂风洗礼的人。
他心甘情愿逃离了陆地,靠着一艘帆船去环游世界。那里,既没有国家,也没有城市,有的只是绝对的自由、严厉的大自然和绝对的孤独。
有人这样说他:他让人们觉得他不是从母亲子宫内孕育而生,而是从一个煮老了的蛋里破壳而出的怪物。他像是一片叶子,至今还漂在海上。
他说:他航海是探险不是冒险。所以一直认为自己是能回来的,而不是侥幸回来的。
他是个航海很非专业的人士,是个泰安山民,突然变成渔民。但是他却有着比专业还专业的经验,已经超越了航海学院能理解的东西。
他曾说过:远航必须考虑生命的价值,所以你会把能掌握的尽快掌握。
他曾说过:浅海的水是蓝色的,但是到了深海,都是灰黑色的,越深越黑。海的美是两极的,有风平浪静的,也有狂风巨浪的。作为航海人,没遇到恶劣的天气,就感觉不到航海的魅力。
海上航行最常见的是日出日落,满天繁星,他开玩笑说:他应该是看到过星星最多的人。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里,船是最方便和最节省的。驾车需要签证,驾船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登陆,只要办简单的通关手续。帆船也不需要燃料,不需要找住所。掌握了大洋流通的方式,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变得很自由和简单。在船上的生活也会变得很原始。
越是经历过大的险境,越期待下次能体验更危险的情境。有时人会享受极度挖掘自身承受力的那种快感吧,就是自虐的极限。
他曾说过:恐惧过度是残忍的,但这种恐惧是他自己选择的,如果是别人逼他做环航,他可能早就疯了。每次出海,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缺胳膊断条腿在别人看来是很残忍的,但是在他看来是很正常的事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极限运动都是在自虐。
经历了风浪,触及了生死之后,他也会渴望东边放羊西边牧马,老婆孩子热炕头那种田园式的生活。
航海家、艺术家
曾旅居法国、新西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从事西方美术史和太平洋、非洲土著艺术的研究。
2000年2月至2001年8月,自驾帆船环新西兰一周,考察当地波利尼西亚土著文化,同年9月在奥克兰艺术中心举办画展。
2001年9月,自新西兰奥克兰驾8米帆船再次出 征,跨越南太平洋马德克和汤加两大海沟,遍访南太平洋诸岛国。
2002年,入住宋庄任庄画家村。
2003年3月18日,自驾帆船从大连启航,经过55个昼夜的航行,航程7600多海里,到达海南三亚市,圆满完成了 “中国海疆万里行”。
2006年12月,北京个人画展。
2007年1月6日-2008年12月15日,从中国日照启航,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马达 加斯加、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历时两年,总航程三万五千海里,圆满完成中国首次单人帆船环球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