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2 14:53:36 浏览次数:173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及答案

1、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之为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口期
2、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 的病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系统
3、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 %。
A、40 B、60 C、80 D、100
4、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5、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6、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7、下例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8、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9、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 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10、PCP首选治疗是:
A、氟康唑 B、复方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11、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12、Hl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C、焚烧 D、温室,3天
13、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14、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 HIV抗体确诊试验
15、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16、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者,( )
2、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感染艾滋病。( )
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
4、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
5、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 )
6、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7、我国HIV-l主要流行株是HIV-l的B,E亚型。( )
8、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
9、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
10、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   )
11、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可以感染艾滋病毒( )
12、HIV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备传染性,无任何症状( )
13、没有症状的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
14、因为艾滋病毒只感染少数有危险行为的人,因此我们无须进行大量的健康教育( )
15、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 )

三、填空题
1、日前已证实,艾滋病主要通过 、 、 途径传播。
2、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体可测出的这段时间称为 。
3、影响艾滋病流行因素主要有 、 、 以及
等。
4、对HIV传染源的控制应采取 、 和 措施。
5、对 HIV传播途径的控制主要手段是 、 、 、 以及 。
6、HIV感染分为三期,是      期、      期和     期。
7、目前HIV/AIDS的预防主要是采取以       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8、隐球菌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是     。
9、目前认为HIV感染者开始抗HIV治疗最好的时机是     。
10、叠氮脱氧胸苷(Azidothymidine AZT)又名(Zidovudine ZDV)其作用机制是抑制 减少HIV的复制.
11、艾滋病全称为 ,是由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速度快,目前无法治愈但能够预防的传染性疾病。
12、艾滋病是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其感染各期的确诊必须根据 和 综合分析,慎重诊断
13、典型的艾滋病毒感染,从感染到死亡经历以下阶段: 、
、 、 。
14、艾滋病的传染源为 、 。

四、简答题
1.艾滋病的全称
2、艾滋病的感染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3、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的哪些体液中?在外界抵抗力强吗?什么样的消毒药物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诊断艾滋病的依据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5、当发生艾滋病流行时,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6、艾滋病的治疗原则?
7、艾滋病的传染源?
8、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9、HIV初筛试验的试验方法的要求是什么?
10、简述HIV感染到艾滋病期常见的临床表现?
11、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是什么?试述其主要临床表现?
12、什么叫HIV感染的“窗口期”?
13、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包括哪些?
14、试述艾滋病毒不传播的途径。
15、试述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医学管理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l、B 2、A 3、D 4、D 5、B

6、C 7、D 8、D 9、A 10、B

11、B 12、D 13、C 14、D 15、C 16、D

(二)是非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对 7、错 8、错 9、错 10、对

11、错 12、错 13、对 14、错 15、对

(三)填空题

1、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2、窗口期

3、高危行为人数的增加、知识缺乏和社会歧视、经输血和其它医源性感染、人口流动

4、疫情报告、AIDS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针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5、控制HIV经性传播、控制HIV输(受)血液传播、控制医源性传播、对吸毒的控制、控制母婴传播 6、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7、切断传染途径8、两性霉素B

9、CD4<350/mm 10、逆转录酶1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2、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13、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14、病人、HIV感染者

(四)简答题

1、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生存于人体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

2、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经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经性传播:全世界的HIV感染约75%通过此途径传播的。性接触包括同性间和异性间的性接触传播,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均可因接触而相互传染,

血液传播:如果输入带有HIV的血液、血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针头、都有传播的危险。

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期、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3、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较弱,它比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抵抗力低。因此,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诊断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l)HIV抗体检测经确认试验阳性。

(2)临床表现。

(3)流行病学史。如配偶或性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多性伴、静脉注射毒品,接受过HIV污染的血液、血制品或曾被HIV污染的利器刺破等。

在三条中最主要的依据是:HIV抗体阳性。而某些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可提示应考虑做HIV抗体检测。

5、当发生HIV疫情时,应采取传染源控制和传播途径控制的手段

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1)疫情报告:一旦发现HIV感染者应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指密切随访观察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病情变化。为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提供医学、心理咨询

(3)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与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密切相关的接触者进行医学检查和HIV的检测,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传播途径的控制:

(1)控制HIV经性传播: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向进行安全性行为,避免婚外性行为和多性伴的高危行为。

(2)控制输(受)血液传播:对所有献血员都要进行HIV检测。以保证安全供血。

(3)控制医源性传播: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消毒制度、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职业暴露的安全性防护。

(4)吸毒的控制:为静脉吸毒者提供清洁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者采用美沙酮递减疗法。

(5)控制母婴传播:做好HIV阳性妇女的咨询工作,劝其最好不要生育,对分娩后HIV阳性母亲应采取人工喂养来替代母乳喂养,并对好新生儿定期随访,密切注意新生儿的感染情况。

6、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支持疗法等,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

7、艾滋病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及HIV感染急性期均系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精液内,感染者在抗体阳转阴前即有传染性。

8、不分种族,年龄,男女均可感染,以中青年占多数。

9、敏感性高,不能出现假阴性,但允许有少量的假阳性。

10、临床有不规则低热在1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lcm,慢性腹泻在4一5次日以上,体重下降10%以上,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或进展迅速的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济氏(kaposi)肉瘤等,少数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11、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夜间盗汗、乏力、不适和体重减轻,呼吸短促;血氧分压明显降低,胸部X光片为弥漫性或对称性肺周围间质性浸润。

12、HlV感染后2一4周,机体HIV抗体出现阳转,这段从感染HlV到血清HIV抗体阳转的时间,称为"窗口期",其时间长短因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的免疫应答不同而异,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所采用检验方法的敏感度。

13、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有: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2、肺结核 3、念珠菌性食管炎 4、神经系统疾病 5、卡波济肉瘤 6、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14、HIV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HIV。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HlV不会经桶圈、电话机、餐炊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而传播;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但是要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

15、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是指密切随访观察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的病情变化,为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提供医学、心理咨询;为防止HIV传播而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等 评论

被定为一号传染病的是什么
 目前,我国共有39种法定传染病,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1、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2、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流感)。

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评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医院制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2)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社防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3)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奖金,全院通报,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4)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分管院长及社防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评论

什么是传染病?
(一)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1)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 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4.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可分为下几种感染现象。 (1)再感染 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2)重复感染 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血吸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 (3)复发 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而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常见。 (4)再燃 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见于伤寒。 (二)临床特征 1.临床分期 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 即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首发症状时间。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乃至数年;同一种传染病,各病人之潜伏期长短也不尽相同。通常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短至数小时;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推算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 (2)前驱期 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一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 (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 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日发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由轻而重,由少而多,逐渐或迅速达高峰。随机体免疫力之产生与提高趋向恢复。 (4)恢复期势 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多为痊愈而终局,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 2.特殊临床表现 (1)发热及热型 发热为传染病之共同表现,然而,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又不尽相同。按热度高低可呈低热,中度热,高热和超高热。按热型分为稽留热,多见伤寒;弛张热,多见于伤寒缓解期,败血症以及化脓性感染性疾病;间歇热,见于疟疾;波状热,见于布鲁氏菌病;回归热,见回归热病;双峰热,多为黑热病;消耗热,多见于结核病。 (2)皮疹 为传染病特征之一。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疹形,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玫瑰疹、瘀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皮疹出现的日期、部位、出疹顺序、皮疹的数目等,各种传染病不完全相同。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3)中毒症状 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循环乃至扩散全身,可出现四种形式的中毒症状。 ①毒血症(toxemia) 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者。 ②菌血症(bacteremia) 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病毒侵入血循环者称病毒血症(Viremia),其它病原体亦然,如立克次体血征(rickettsemia),螺旋体血症(spirochetemia)等。 ③败血症(sopticemia)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 ④脓毒血症(pyemia) 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者。 (4)临床类型 为有助于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及传染病转归等,可将传染病分为各种临床类型。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包括迁延型);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暴发型;按病情特点分为典型与非典型;非典型包括顿挫型及逍遥型,顿挫型的特征是指症状出现后,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或即行消失,如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病人中的少数病例,逍遥型的特征是症状不明显,但病变仍在进行,突然出现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如此型的伤寒病人,常常在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时方被出现。 评论

观看‘中小学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教育’的观后感
不知道,看都没看 评论

传染病有哪些特征
(一)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1)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 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4.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可分为下几种感染现象。

(1)再感染 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2)重复感染 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血吸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

(3)复发 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而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常见。

(4)再燃 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见于伤寒。

(二)临床特征

1.临床分期 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 即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首发症状时间。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乃至数年;同一种传染病,各病人之潜伏期长短也不尽相同。通常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短至数小时;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推算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

(2)前驱期 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一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

(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 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日发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由轻而重,由少而多,逐渐或迅速达高峰。随机体免疫力之产生与提高趋向恢复。

(4)恢复期势 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多为痊愈而终局,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

2.特殊临床表现

(1)发热及热型 发热为传染病之共同表现,然而,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又不尽相同。按热度高低可呈低热,中度热,高热和超高热。按热型分为稽留热,多见伤寒;弛张热,多见于伤寒缓解期,败血症以及化脓性感染性疾病;间歇热,见于疟疾;波状热,见于布鲁氏菌病;回归热,见回归热病;双峰热,多为黑热病;消耗热,多见于结核病。

(2)皮疹 为传染病特征之一。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疹形,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玫瑰疹、瘀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皮疹出现的日期、部位、出疹顺序、皮疹的数目等,各种传染病不完全相同。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3)中毒症状 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循环乃至扩散全身,可出现四种形式的中毒症状。

①毒血症(toxemia) 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者。

②菌血症(bacteremia) 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病毒侵入血循环者称病毒血症(Viremia),其它病原体亦然,如立克次体血征(rickettsemia),螺旋体血症(spirochetemia)等。

③败血症(sopticemia)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

④脓毒血症(pyemia) 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者。

(4)临床类型 为有助于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及传染病转归等,可将传染病分为各种临床类型。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包括迁延型);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暴发型;按病情特点分为典型与非典型;非典型包括顿挫型及逍遥型,顿挫型的特征是指症状出现后,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或即行消失,如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病人中的少数病例,逍遥型的特征是症状不明显,但病变仍在进行,突然出现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如此型的伤寒病人,常常在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时方被出现。 评论

关键词: 传染病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