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词与物,福柯 词与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2 13:45:08 浏览次数:240
上海有哪些高端杂志
你好,《生活速递》DM杂志,中国第一本高端社区免费直投DM杂志,始创于1998年。作为中国财富阶层生活月刊,《生活速递》致力于成为中国城市精英与财富新贵的生活消费指南,从时装到建筑、从居家到旅行、从文化到生活、从艺术到教育,《生活速递》联合众多国际与本土精英品牌,与客户共同分享消费乐趣——为客户提供符合其身份需求,细腻而高品质的全方位生活引导。 评论

校园踩踏事件读后感
计划生育啊 评论

有什么经典的书吗?
推荐阅读书目 小说类: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白先勇《台北人》、钱钟书《围城》、沈从文《边城》、古华《芙蓉镇》、老舍《骆驼祥子》、鲁迅《呐喊》、李敖《北京法源寺》、林语堂《京华烟云》、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林海音《城南旧事》、詹姆斯*巴里《彼得*潘》、希梅内斯《小毛驴与我》、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鲁迅《阿Q正传》、玛*金*罗琳斯《鹿苑长春》、海明威《老人与海》、郁秀《花季*雨季》、茅盾《子夜》、阿瑟*密勒《推员之死》、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曹禺《雷雨》、巴金《家》、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莫泊桑《莫泊桑短篇小说选》、E.B.怀特《夏洛的网》、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米兰*昆德拉《慢》、杨沫《青春之歌》、路遥《平凡的世界》 散文类: 朱自清《朱自清选集》、梁实秋《雅舍小品》、琦君《琦君散文》、徐志摩《徐志摩作品精编》、陈之藩《剑河倒影》、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张晓风《再生缘》、王鼎钧《风雨阴晴》、林清玄《情的菩提》、张曼娟《缘起不灭》、子敏《和谐人生》、王溢嘉《虫洞书简》、余秋雨《文化苦旅》 励志类: 肯特*尼伯恩《给儿子的信》、陈引驰《文人画像》、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阅读莎士比亚》、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傅佩荣《智者的生存哲学》、罗家伦《写给青年》、朱光潜《朱光潜谈修养》、刘庸《超越自己》、崔正山《一生的慰藉:幸好,希望还在》、吴静吉《青年的四个大梦》、黑柳彻子《边的小豆豆》、欧文*斯通《梵高传》、钟肇政《史怀泽传》、胡适《胡适自传》、纪荷《居里夫人》、乔伊丝*海文斯坦《智慧之钥》、徐浩渊《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理查德*巴赫《海鸥乔纳森》、萧律柏《逆境不再强者永在》屈雅君《仁爱一生》、蔡志忠《生命五百句》、海伦*凯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历史类: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夏雨人《中国人的故事》、蒋梦麟《西潮*新潮》 古藉、古典文学类: 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洪应明《菜根谈》、沈复《浮生六记》、王实甫《西厢记》、罗贯中《三国演义》、钟叔河《不朽的家书-曾国藩家书》、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蘅堂退士《唐诗三百首》、李汝珍《镜花缘》、刘鹗《老残游记》、王国维《人间词话》、朱自清《经典常谈》 其他类: 罗丹《罗丹艺术论》、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王鼎钧《讲理》、李泽厚《美的历程》、康乐*劳伦兹《所罗王的指环》、R.费曼《别闹了,费曼先生》 评论

求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关的论文

神话“女娲补天”之谜破解
摘 要] 神话(神奇故事)的起源往往与远古的宗教事件或者神圣事件有关,在“女娲补天”故事里,
无论是娲,还是五色石,还是淫水,均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类的生育,而生育又与人类的婚姻密切相
连。“女娲补天”其实就是“女娲治水”,而“女娲治水”就是治理当时人类的婚姻状态———由只知其母不知其
父的群婚制转为一夫一妻制。这个神话曲折地记载了发生在远古时代的这一神圣事件。
[关词] 女娲补天;文化信息;婚姻状态;一夫一妻制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女娲是一位很重要的
神灵,她主要有两大事迹:一是抟黄土以造人;二
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
零星见诸于文献的记载较多,其中最详细最完备
被引用最多的是《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
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
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
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
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
天。”[1](P12)
人类之所以常常清点祖先们留下的神话遗
产,是因为那里面隐藏着与自己生存和发展密切
相关的文化信息。那么,神话“女娲补天”蕴藏了
什么样的文化信息呢?对这一问题,不少研究者
作过不同的探索。
义、丁通过实地采访,根据当地许多重要
的发现都与女娲有关,认为“女娲补天”就发生在
辽河流域河梁红山遗址。[2]这根本不足信。因
为不仅牛河梁有女娲遗迹,全国许多其它地方也
有女娲遗迹。骊山就有丰富的女娲文化,当地人
认为那状若骊马的骊山就是女娲所乘坐的黑色神
骏化成的;长治县认为当地的天台山就是女娲炼
就五色石的地方;今年5月13日,母亲节,湖北竹
山县还举行了女娲公祭大典,当地人自认为那里
的宝丰镇女娲山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故地,那里
特有的绿松石就是女娲补天所用的五色石。此
外,在目前中国,还有以下几个地方在宣传女娲的
归属:陕西平利县、河北涉县、甘肃天水秦安、山西
晋城泽州、河南周口西华等等。这些分明是出于
一种众所周知的功利性的目的而作的宣传,我们
切不可当真。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谢
觉民,通过对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认为
“女娲补天”源自史前发生在山西、河北一冲积
平原的陨石雨撞击。[3]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其
一,对于先民来说,自然灾害并非只有陨石雨撞
击,比这威胁更频繁更直接的自然灾害肯定还有
许多,为什么他们不以其它灾害为基础而唯独以
这一次陨石雨撞击为基础产生神话呢?其二,陨
石雨撞击不是人力所能救。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
的今天尚且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更何况远古
之先民?可以想见,如果真的发生陨石雨撞击,人
们既没有“治理”的可能,也没有必要。
我们知道,历史是人的历史,但其最早的表现
形式则是神话。从本质上说,神话是虚构的,但是
在先民那里,他们是把神话当作历史来叙述的,先
民对神话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可以这样说,神话所
体现的是先民对宇宙、社会乃至历史的一份理解。
不过,神话的真实是一种抽象的真实、隐喻的真
实,“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个曲折,并非严格
的词与物的关系,我们就是要破解这个曲折,这个
曲折一旦被破解,神话传说里所蕴藏的文化信息
也就一目了然了。不过,要想破解这个曲折,首先
必须了解神话的起源,因为神话除了具有一个表
层的叙事结构之外,还有一个深层的象征结构,这
个象征结构往往就体现了神话的文化内涵,而且
这个象征结构一般都与该神话的起源有关。著名
神话学家吕微通过分析普洛普在《神奇故事的转
化》里所表达的观点之后,总结道:“也就是说,神
话(神奇故事)的起源往往与古代的宗教事件或
者神圣事件有关,……随着那些神圣事件被我们
远古时代的祖先们不断地、重复地讲述,神圣的生
活原型也就在岁月的积累中日渐类型化,从而故
事化和神话化了。”[4](P14)其次还要了解原始思维
的特点和模式,因为,我们要想了解先民的神话世
界,就必须打破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所谓“现代文
明人”的思维方式,将自己倒退到那蛮荒的远古
时代,回归到原始人那种“粗野”的本性和幼稚的
思维方式上去。研究原始思维的学者普遍认为:
原始思维的基本模式依据的是“由近及远”、“推
己及物”的象征类比原则。比如,通过将自身的
人体结构或生活行为投射到自然、社会现象,以达
到对后者的建构式理解和控制,借用弗洛伊德的
话说就是:原始思维具有极强的自恋(自我中心
论)和性欲化色彩。[5](P115)通过自恋和性欲化符号
的过滤,世界(包括社会和自然)被理解为与自身
同构、同性之物而“合理化”了。基于以上理论,
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对“女娲补天”神话的破
解了。
《淮南子·览冥篇》有言:“往古之时,四极
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1](P12)《尚书大传续补遗》亦
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1](P12)当
然,地史上也许会有如此巨大的灾难,但是,人
类历史上显然不可能有如此毁灭性的大灾难,它
们肯定另有所指。要想破揭这一谜底,必须首先
从故事的主人公———女娲说起。
《说文解字》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
也。”[6](P1756)《淮南子》也说:“黄帝生阴阳,上骈
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
也。”[1](P11)“化”者,化生也,孕育也,可见,在先民
那里,女娲是他们所崇拜的母亲神。
启良认为:在中国古文字里,娲、蛙、娃字相
通。用于动物者为蛙,用于人类者为娲或娃。而
古代的蛙字,又是由“黾”字发展而来的。而“黾”
即是蛤蟆。[7](P165)何新认为:娲、蜗、螺,都可称作
黾或嬴。黾在古代可用作浅水生物的共名。而更
多的则是指蛙黾,也就是蟾蜍。[8](P47)其实,蛤蟆
也罢,蟾蜍也罢,都是一回事,即被神化的一种生
殖力量。中国新时器时代有很多以蜗、螺为母题
的陶器,也有大量的蛙形人纹。河南郑州曾出土
一件商代前期的青器,上面有“黾”字形的蛙形
图案。这些陶器形状、人纹、图案是当时人们的一
种性符号。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杨堃甚至认为女
娲就是女性的阴户,他说:“女蛙为孕,岂不是女
娲抟土造人身神话在文字上的落脚吗?有趣的
是,中医界仍把女性阴口叫做蛤蟆口,或蛙口(娃
口)。”[9]其实,我国许多地方仍把小孩称作“娃
子”,之所以称作“娃子”,就在于娃同蛙或娲,即
女子阴户。小孩出自阴口,当然就称作“娃子”。
另外,闻一多先生认为:女娲是葫芦的化
身。[10](P111)而葫芦在初民那里被普遍地视为生命
之源,视为生殖力的象征,而象征的原型或是孕妇
的腹部,或是女子阴户。[7](P169)
至于“五色石”,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它是
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女娲补天,用的是五色石,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之卵也是“五色
甚好”。那么,这五色石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它绝不可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说穿了,答案
很简单,就是勃起的男根。女娲以五色石补天的
神话思想显然源于灵石信仰,在古代民间信仰中,
石头为男根之象征,被认作具有灵性,而男根与女
阴皆为生命之源,故石头又被先民视为不死之药。
玉也是一种石头,石之美者为玉。《山海经·南
山经》载:能使人长生不死的就是“五色发作”的
玉;《南山经》还记载:黄帝因为食用了玉膏,得以
升天;《中山经》中的“帝台之石”可以“服之使人
不蛊”,其形状和色泽是“五色而文,其状如鹑
卵”。人们现在都喜欢佩戴玉作为一种装饰,其
实,在用作装饰之前,其作用不在于避邪,而是为
了长生。
将石头比作男根,最富有玄思的是曹雪芹的
《红楼梦》中的描写:“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
性可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11](P1)而且贾
宝玉这块顽石同样也是五色的,且大如雀卵。于
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周易》和《说文》所描写的
龙的特征:“其静也专,其动也直”;[12](P355)“能幽
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6](P88)这样的文字只
能是对男性生殖器的描写。所以,石头与龙一样,
也是男根,灵石崇拜与龙崇拜一样,也是生殖崇
拜。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人们多从“补天”的角度
去理解(前文所列马丁、王若柏等即为此例),但
仔细分析,它的中心其实是治水。大龟(鳌)、大
蛇(黑龙)都是洪水暴发时出现的水妖,女娲所
“断”(断鳌足)、所“杀”(杀黑龙)就是这些兴风
作浪、为祸人间的水中怪物,最后女娲“积芦灰以
止淫水(洪水)”,点明了最终目的是治水。可见
女娲补天,实际是治水。袁珂先生说得很明白:
“所谓女娲补天神话最初所传,当亦系治
水。”[13](P188)那么,“浩洋而不息”之水所指为何
物?笔者认为,它绝不是自然之洪水,而是人类生
育之洪水,确切地说,它就是人类社会婚姻状态方
面之淫水。
《说文》即云:“久雨为淫。”[6](P1550)可见,“淫
水”即“洪水”,“洪水”又言“鸿水”,而浑沌既可
拼读为鸿,苦蠪也可急读为鸿。浑沌是“昆仑”的
异写,苦蠪是昆仑的音转,所以,在这里,洪水就是
昆仑(鸿)之水。昆仑的本义是圆、团或环,具空
间容纳性的特征。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梦中出
现的一切具有空间性和容纳性的物象均为女性的
象征,并认为,神话和梦都是人类无意识的产物,
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因此,用以分析梦的理论和方
法同样可以用于解释神话。[14](P119)所以,昆仑象
征了女性或女体甚或女阴。启良也认为:“女阴
崇拜,其象征性符号大多为倒三角形,也有的用圆
形,还有的用鱼纹等纹饰表示。”[7](P163)此外,云雨
云雨,自古以来就是男女性事之隐喻。《论衡·
顺鼓篇》:“久雨不霁,则攻社,祭女娲。”何新据此
认为:“月神女娲在古宗教中也是一位主管水旱
之神。”[8](P49)有趣的是,根据传说,女娲又是主管
生育之神。《路史·后纪二》:“以其(女娲)载禖,
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高)禖之神。”[1](P10)《吕
氏春秋·仲春纪》:“是月也(仲春之月),玄鸟至。
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高诱注:玄鸟,燕也,
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传曰:玄鸟氏司启者也,
《周礼》,禖氏以仲春之月合男女于时也,奔而不
禁,因祭神于郊,谓之郊禖。郊音与高相近,故或
言高禖。王者后妃以玄鸟至日祈继嗣于高禖。三
牲具,曰太牢。)”[1](P11)主管水旱之神,同时又是
主管生育之神,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从中我们
不难看出,“水”与“生育”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娲,还是五色石,还是淫水,
均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类的生育,而生育
又与人类的婚姻密切相连。所以,在中国古代神
话传说中,女娲不仅是一位母亲之神,还是一位男
女婚配之神。《风俗通》:“女娲祷为祠神,祈而为
女媒,因置昏姻。”[1](P10)“女娲补天”其实就是“女
娲治水”,而作为婚姻之神的女娲,治理的当然不
是什么自然之洪水,而是治理当时人类的婚姻状
态。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通过女娲的治理,人
类社会转到了什么样的婚姻状态?
女娲崇拜反映的是对女性或曰对女阴的崇
拜,而女阴崇拜又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殖崇拜,这
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女娲治理的是母系社会的婚姻
形态。齐昀就作如是观:“中国上古洪水神话中
女娲补天神话早于鲧禹治水神话,其所反映的社
会内涵在于原始社会婚姻形态的变化———由群婚
走向了对偶婚。”[15]殊不知,到了父系社会,人们
除了崇拜男根之外,同样也崇拜女阴,崇拜男女婚
配之神。女娲的原型是女阴,同时也是男女婚配
之神,父系社会并不排斥对她的崇拜。关于上面
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关于伏羲的神话中窥探出一
二来。
《论衡·齐世篇》:“宓牺(伏羲)之前,人民至
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知
其父。至宓牺时……故宓牺作八卦以治
之。”[1](P17)“知其母不知其父”就是母系社会的婚
姻状态造成的,只有一夫一妻制,才能“知其父”,
所以,伏羲治理的对象应该是母系制的群婚状态
(包括对偶婚),治理的结果应该是一夫一妻制。
而女娲与伏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他们处于同一
时代,所以,通过女娲的治理,人类社会也应该转
到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状态,由母系制转为父系
制。这实在是中国文明诞生最为关键的一步。
神话“女娲补天”曲折地记载了发生于上古
时代的这一神圣的伟大事件。当然,婚姻的转变
一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绝非出自某一
个人的创造。古人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常常将
文化创造之功记于某位传说人物的名下,再加上
先民“由近及远”、“推己及物”的思维方式,终于
将这一神圣事件在生殖崇拜之宗教观念的指导
下,渐渐地故事化和神话化了。

以上结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女娲故事演
变的规律。女娲故事的演变十分符合神话规律,因
为,女娲抟黄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祀女娲
为高禖———女娲伏羲故事———主管水旱之神等等
(排列不分前后),其中始终贯穿了一根红线———
生育、婚姻。
[参考文献]
[1]袁 珂,周 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M].成都:四川省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5.
[2]马 义,丁 铭.真有女娲?就在牛河梁炼“五色石”?
[OL].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www. crionline.
cn), 2005-12-08.
[3]王若柏,谢觉民.“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
击[OL].国家航天局网站, 2004-06-22.
[4]吕 微.神话何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5] [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杨庸一,译.北京:中
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4.
[6]汤可敬.说文解字今译[M].长沙:岳麓书社, 1997.
[7]启 良.中国文明史[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1.
[8]何 新.诸神的起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 1986.
[9]杨 堃.女娲考[J].民间文学论坛, 1986, (6).
[10]闻一多全集(3)[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
[11]曹雪芹.红楼梦[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6.
[12]徐子宏.周易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13]袁 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社, 1985.
[14]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 1984.
[15]齐 昀.从上古洪水神话看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
[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6): 70-74.

评论

给我五十本书名和作者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达尔文《物种起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亚当·斯密《国富论》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两个世纪以来,马尔萨斯可以说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不过,即便他的每一句话、每个数据都是错的,其精神实质总是得到辉煌的证实。 [9] 卡逊《寂静的春天》 同《人口原理》一样,《寂静的春天》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提出严重警告的警世之作,在它出版四十多年之后,“环境”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热门词条之一。 [10]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作品,同时它又是具有深刻思想的理论著作,这两者的结合造成它的非凡的影响。它是“共产主义的圣经”,真正影响了千百万人的思想和行动。 [11] 《论语》 代表中国文化的首屈一指的著作。其核心思想在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别、不能平等,这也是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核心。许多古代文化消亡了,而中国文化却在变化中存续下来,这可能是孔子和他的《论语》的功劳。 [12] 孙武《孙子兵法》 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以及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著作,它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孙子兵法》提供的“计谋”形成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来斗争哲学的主导技术,但单纯技术观点并不能带来胜利,许多情况下还遭到失败。 [13] 拉瓦《化学原论》 人类面对的就是多样多彩的物质世界,化学就是关于多样性的科学,而且化学不单纯是“自然科学”,它还是人工科学。不少人低估了化学革命,也没有对拉瓦锡的功绩予以充分的肯定。 [14] 麦克斯韦《电磁通论》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物理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完美综合,而且从技术上产生出惊人结果。一方面通过电工学使整个文明社会电气化,使工业自动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电磁波的预言和发现,直接把人类引导到无线电世纪,而这构成了信息与传媒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15] M.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与马克思相提并论。马克思侧重经济基础,而韦伯则强调意识形态,特别是宗教的作用。在一个片面强调竞争、优胜劣汰、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理性的经济伦理——诚实、信任、责任、互惠是多么难以建立起来。而这就是韦伯的新教伦理学说的重要意义。 [16] J.S.穆勒《论自由》 “自由”是一个美丽的字眼,但不少人对它只是泛泛而谈,许多人批判它更是偷换概念、言不及义。穆勒的《论自由》是迄今为止论述社会自由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第一批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名著。遗憾的是,一百年后,一些中国人对此书的内容仍然茫然无知。 [17]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法律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普遍的建制之一。历史上的许多政治理想和社会大同的思想,最终只有通过法律才能落在实处。所以历代思想家对法律多有思考,但他们往往从某一角度出发,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的法学巨著,其核心在于法律至上和三权分立学说。这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大作用,而且对今日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8] 卢梭《社会契约论》 启蒙运动时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它与工业制度的结合是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动力。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但时至今日,人们对卢梭仍有许多误解,不是认为他的思想和其他人差不多,就是认为他十分激进。仔细研究一下他的思想,会发现他有许多独创之处。 [19] 希特勒《我的奋斗》 《我的奋斗》是一个非常好的反面教材。希特勒在书中反复明确宣传他的政治理想。概括起来就是:种族主义、大日耳曼民族主义、生存空间、第三帝国的理想国。这些思想在希特勒死后并没有消失,仍然在以各种形式延续着。 [20] 麦克卢汉《理解媒体》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可是很少人关注信息的传播;我们生活在媒体的包围之中,可是没什么人注意到它的影响。麦克卢汉是最早开始关心媒体对个人、对社会的改造的人,提出“媒体即消息”的论点。他开拓了一个无尽的前沿,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挖掘。 [21] 柏拉图《共和国》 世界哲学归根溯源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希腊哲学。了解希腊哲学,首先要谈柏拉图。柏拉图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哲学不是那种空洞言词的游戏,也不是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教条。哲学要对一般概念和理论进行发挥和论证。 [22]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是许多学科的开创者。与柏拉图不同,他是学科的体系化者;后来许多哲学、科学体系的建立是以他的体系为模式来做的。《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文的汇编。逻辑和语言一样,平时感觉不到它有多重要,而只有在思想混乱一团时才感到其必不可少。逻辑是整理思想和知识的框架,没有它,理论和科学都无从产生。 [23]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20世纪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事件是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分子生物学来自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而这两位科学家恰巧都受到薛定谔这本小册子的深刻影响,他们的成就,使其后五十年生物学完全改变面貌,而且还将在下一个五十年、一百年改变世界的面貌。这条路恰巧是一位连化学都不太懂的物理学家打通的。 [24] 维纳《控制论》 该书实际上预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整套新学科的产生。控制论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庞杂;20世纪晚期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如非线性科学、浑沌理论、复杂性理论、人工生命、直接或间接的与控制论特别是维纳的思想有关。 [25] 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正如威尔逊所说,社会生物学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普遍理论,使之能够依据群体的各种参数关系以及由物种遗传结构所产生的行为在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来预见社会组织的特征。显然,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正如达尔文一样,只要把动物同人类联系起来,终将会受到挑战。 [26]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对人的本质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古到今,人最感兴趣的问题还是人本身,人希望认识自己;而这恰巧是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实质。但人是复杂的,这种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一个最佳的场所。 [27] 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们》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作家当中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如果说,“文学是人学”,那他就是人类心灵最为深刻的探索者。或许,是人心的洞察者。俗话说“人心叵测”,这似乎有贬义,但人心的确难以用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方法来度量,而文学作品却可以弥补科学的不足。 [28]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可以看成是19世纪初思想状况的一个百科全书,从这里勾画出未来发展的蓝图。这本百科全书的大纲就是科学分类。学科的不断分化与专门化是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只有科学分类才能告诉我们它们发展的逻辑线索和历史线索。 [29]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引论》 边沁在国内不大为人所知,但不少人对他的“功利主义”应该有所耳闻。边沁的功利主义主要问题在于他过于强调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的一致性,而且事在人为,总可以使其一致。虽然边沁的每一种理想都遭到许多反对,但是在英国本土却渐进地得到贯彻,这也许是19世纪英国得到和平发展的原因所在。 [30] 《奥义书》 世界哲学归根溯源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印度哲学。但印度哲学过于抽象、过于脱离现实和现世,它没能繁衍出健康的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而只是停留在纯哲学的层面,更多的是塑造印度人乃至印度宗教的精神。《奥义书》是印度哲学的源泉。它首先从巫术、仪式中过渡到哲学性质的问题,并谋求其解答;它开辟了印度哲学的先河。 [31] 歌德《浮士德》 歌德用“古典的”形式创造一个崭新的,完全属于新时代的理想的人。在歌德的浮士德身上,最主要的是为求知识的无尽的探索精神,这个精神可称之为浮士德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西方的科学昌明与文化鼎盛的时代。 [32]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名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有助于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的关键在于人生意义的认同。唐·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以及书中的其他人物对每个读者来说都不陌生,一个人在他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的人物和情景。除了技术进步之外,你会发现现代的人性与塞万提斯描写的16世纪的人性与非人性何其相似乃尔。 [33]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资本主义必将灭亡,20世纪没能灭亡恐怕得归功于凯恩斯,是他拯救了资本主义免遭灭顶之灾。战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也是他奠定的。 [34] 凡勃仑《有闲阶级论》 阶级的划分除了马克思的经典定义之外,一般使用比较随便,但划分的依据不外乎政治、经济与身份地位。但凡勃仑是一位另类的思想家,他把人按“闲暇”来分类,分成有闲阶级和无闲阶级。由于有闲阶级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有必要对有闲阶级的地位和存在价值做一番探讨。 [35] 福柯《词与物》 很难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实在要说,那就是“学科分类与演化的科学框架”。在学科肆意泛滥的今天,科学的分类实属当务之急。 [36] 罗尔斯《正义论》 罗尔斯的《正义论》于1971年出版。其中讨论的主题没有一样是新的,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问题,但是,他却是在新的环境之下来考虑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标志着道德哲学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 [37] 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 “人是什么?”——人们对哲学本来应该解决的最根本问题一直没有给出像样的答案。卡西尔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人是符号的动物”。这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由于所有的文化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有形成概念的能力之上,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发明和使用人工记号和符号。卡西尔认为这些“符号形式”正是哲学所应该集中研究的对象。 [38]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语言是21世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人的一生都在用语言同人打交道,也通过语言进行思考;但是围绕语言有许多老大难问题至今不能理解。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引起一场语言学上的乔姆斯基革命;这是一场对整个语言理论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语言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而且影响到许多周边领域,涉及许多基本问题。 [39] 冯·诺伊曼,摩根斯坦《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冯·诺伊曼的工作从方法上标志着数理经济学的新时代。他的方法证明,现代数学的公理思想,抽象的概念对于实际问题一样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他的哲学观点预示着未来数学家的工作——数学家可以在极其广泛的领域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无论是对策论还是与经济学的结合已经取得而且必将取得重大进展。 [40] 微耳和《细胞病理学》 现在的西医被称为“科学的”,归根结底,有赖于把疾病的原因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而这正好是德国医学家微耳和的主要贡献。他是细胞病理学的缔造者。1858年他发表了《细胞病理学》,其中完整地阐述细胞学说,并声称“所有细胞来自细胞”。 [41] 汤因比《历史研究》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有识之士总要考虑当前与过去的关联,将来的发展趋势等等;而这就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建立一种历史哲学或历史观。而史论就是为这些人打造航海罗盘的。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在众多的史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包含大量的理论概括及创新。 [42]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 到了20世纪,史学界出现一次大的革命,那就是“年鉴学派”的兴起。年鉴学派反对把历史局限于政治史范围之内,主张研究历史的全貌。布罗代尔就是年鉴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由于他的工作,年鉴学派在二战后占主流地位,其影响也从法国扩大到全球。 [43] 罗素《自由与组织》 在18世纪末,可以说所有国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如今如此惊人的差距。过去的历史哲学也许能指明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但无法预测历史发展的速度。而19~20世纪与以往历史的不同之处正好在于速度的变化。罗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指出引向这种变化的因素。 [44]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在整个历史长河中,20世纪究竟是继往开来走向进步走向辉煌的时代,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一个小插曲,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作为一个极端的时代,肯定会遗留下相当多的后遗症,值得我们反思。 [45]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在21世纪,各种文明的命运是我们首先要关心的问题。本书就是在历史转折关头反思的结果。亨廷顿害怕伊斯兰文明与儒教文明联手打败基督教文明,但是前两者是不可能结合的,这点上他的判断显然有误。然而文明的冲突是否能造成新一轮的“西方的没落”,却不是没有可能。 [46] 加缪《鼠疫》 从古到今,人类不断面对各种灾难,但他们很少能够对灾难有所准备。这本讲人类如何面对灾难的书创作于希特勒时代,许多人感到无望。在这关键时刻,加缪看到面对灾难的惟一正确态度,就是不要听从命运的摆布,也不要听从权威与利益集团的煽动。 [47]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这是一本“禁书”,也许是最著名的、名副其实的禁书。尽管它因“性”被禁,却并不等于说它的题材只是性。在书中,劳伦斯不仅要求一个人真正“性”的解放,更要求从工业文明、传统文化以及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解放的人”。这些才是劳伦斯思想的深义。 [48]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9世纪两位大思想家对20世纪有着持续的影响:一位是马克思,一位是尼采。这本书是尼采著作的顶峰。它包括尼采过去的一切思想,这些思想用两个新的概念,即超人和永远轮回来加以贯穿。 [49]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 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是科学哲学的一次革命。波普尔说:“经验科学就是理论体系,我们可以把认识逻辑称做理论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就是普遍的命题。”按照他的学说,科学理论“不是由观察开始,而是由问题开始”。波普尔的整个科学理论的出发点是划界问题,也就是找出一个判据来区别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 [50]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人们对未来有所企盼,但同时又对未来充满恐惧;在一个变化剧烈的世界中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希望驾驭它。到20世纪后半,未来学应运而生。对未来学家的评价首先在于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或仅仅处于萌芽状态的东西能否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托夫勒做到了这点。他的这本书在1980年出版,而20世纪后二十年正是按照这个蓝图来实现的。 [51] 波伏瓦《第二性》 女性占人类的一半,但研究与思考女性问题的著作却少得可怜;英译本《第二性》195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女性主义和谈论女性的书出版无数,但是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书一样,使人感受到如此浓郁的学者气息。 [52] 纪德《伪币制造者》 在大众文化如此昌盛的今天,纪德的书不会出现在休闲读者之中。但是,文化也是两极分化的,在高雅文化发展而且存在发展土壤的地方,纪德不会消失,相反,会维持着他那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作品很观念化。在本书中,他试图成为真的人,但什么是真的? [53] 萨义德《知识分子的代表》 尽管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著作难以产生,但我们还是选择了萨义德的这本书。因为我们也许可以从思想自由和知识分子看到文明的未来。在书中,萨义德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1987年贾可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出版,以后是否还有知识分子? [54] 莫诺《偶然与必然》 生命科学存在着许多谜!至今我们还对生物体的精巧别致莫名其妙,我们还不知人是不是一台机器,也不知生物进化是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不知道生死界究竟在何处?而这本书阐述就是法国生物学家莫诺对生物进化的哲学思考。 [55] 萧伯纳《人与超人》 萧伯纳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英国(爱尔兰)剧作家,在世界戏剧史上大致也处于同等地位。他的大部分剧本可以称之为“思想剧”,而其中顶尖之作可以说是《人与超人》,该剧真正表现了萧伯纳自己特有的哲学——生命力哲学。 [56] 西蒙《人工物的科学》 近二百年实验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一个人工的世界;而制造人工物就是发明、仿造、改进、组合直至本书所说的设计。尽管现在设计科学已成为一个专业领域,但未来需要的恰巧是西蒙这样的博家而不是狭窄领域的专家。只有他们才能设计出未来人工物的世界。 [57] 泰勒《原始文化》 “文化”一词在媒体上的运用真是泛滥成灾,可是没什么人对它哪怕有最粗略的界定;是泰勒给他的研究对象“文化”以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他的《原始文化》被公认为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表面上看,它是纯学理的研究;然而,自然语言与原始思维对于21世纪人工智能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58]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数学在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许多人也知道,也说,但并不理解。其实,欧洲人领先也就三百年,可为什么老跟不上呢?中国怎么拿个诺贝尔这么困难?这可以说是“新李约瑟疑难”。其实,照怀特海那样研究一下这三百年的历史,就会有八九不离十的答案。 [59]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格劳秀斯的伟大著作已经问世将近四百年了。今天战争与和平仍是世界的头号问题。格劳秀斯已经考虑到对于战犯、损害和战费不加追究以换取有保障的和平。遗憾的是,人们似乎并没有从历史中学会足够的智慧,来处理战争的后果。 [60] 埃柯《玫瑰的名字》 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靠指纹破不了的案今天可用DNA破案了;但是,心灵的事情就说不准了。符号表达是极为复杂的一件事,符号技术远没有基因鉴定那么方便。但是,符号学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难以想像的世界。埃柯的小说神奇之处就在于此。 [61] 笛卡尔《方法谈》 什么是科学精神,到现在仍然是众说纷纭。但是,科学精神一定会导致科学发展,其起点必定是求知的欲望。笛卡尔在《方法谈》一书中一开始就讲述他从学校出来后的二十年的探索过程,而且在探索过程中开创出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这就是笛卡尔哲学体系,其核心是认识论。正是笛卡尔把哲学扭转到了正确的方向。 [62] 培根《论学术的进展》 四百年来,尽管人们早已享受近现代科学所带来的种种福利,然而人们的头脑不一定比古时更少教条、偏见、迷信以及愚昧和疯狂的古怪思想。而培根的伟大贡献正在于列举了四种使人陷于这类错误的“偶象”(idol)或幻象。 [63]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以经济学家知名,还荣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他的政治哲学更有创见,更有影响。哈耶克的思想总有点不合时宜,但从长期来看又显得十分深刻。他是位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的真知灼见不能因意识形态的关系而被我们舍弃。 [64] 奥威尔《1984年》 在20世纪反乌托邦、反集权主义的作品中,谁又能比奥威尔写得更好呢?在他那里,既有卡夫卡的个人处境,又有A.赫胥黎的科技统治,同时还有柯斯特勒的现实主义。《1984年》是一个警世之作,就像马尔萨斯和卡逊的著作一样。 [65] 卡夫卡《审判》 卡夫卡的不朽在于他提出的问题远比他解答的多得多。在《城堡》中他谈到“提问题是主要的”。实际上这就是科学与人生的真谛。思想来源于对问题的探索,探索过程也许比拾取现成答案更有意义。 [66] C.P.斯诺《两种文化》 斯诺两种文化的论点很简单:科学家应该读过莎士比亚,而文学家应该懂得热力学第二定律讲什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到了21世纪初,除了高喊“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口号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一维的人降为零维的人。然而沿着本书界定的思想史的轨迹走下去,是可能升维,升到三维四维,甚至成为“超人”的。 [67] 帕斯卡《思想录》 世界上的问题,特别是人的问题,不确定性或者偶然性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实际上,帕斯卡尔以概率的方法对于决定论的世界观提出挑战,不管这种决定论是上帝的决定论还是科学的决定论。这种方法到20世纪发展成为一套随机的决策理论。 [68] 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现在世界四大文化之一,但我们对印度却知之甚少。话说回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其历史。尽管印度的历史支离破碎,缺环甚多;但《印度的发现》就是了解印度历史的最好的入门书。 [69]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大文豪,他的作品足以为他争取到不朽的地位,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他并不满足。他生命最后三十年就是在对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度过的。我们选《战争与和平》,是因为从中可直接看到他的历史思想。历史虽已过去,但无法用刀斧砍去,它依然影响我们的现在,也影响我们的未来。 [70] 鲁迅《阿Q正传》 要在中国作家中选出一位思想家可不容易,特立独行不是中国人的精神。稍稍离经叛道,不是棒杀,默杀,就是捧杀。无疑,每一套杀法,鲁迅都经过,只是什么时候干什么,随时代的潮涨潮落决定。但是,近百年来中国首屈一指的作家还是鲁迅,而《阿Q正传》是其代表作。 [71]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进入21世纪,世界上有五个经济大国,而日本是惟一入围的东方国家,也是最快达到这一步的国家。本书完成于二战刚刚结束时,作者对日本的民族性做了很好的概括。时隔五六十年,书中的观点基本上没过时。我们可以把这点称之为“民族性”的稳定性。无疑,日本过去是、将来也会是一个有影响的民族。 [72] 加西亚·马尔科斯《百年孤独》 对大多数人来说,拉丁美洲仍是个神秘的地区。马尔科斯在这本书中用马孔多来凝缩整个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愚昧闭塞和混乱是百年不变的内因,而美国佬、独裁者则是外因。那么“孤独”又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他暗示了出路,但结论令人沮丧:经历了百年,又回到原位,这似乎就是拉丁美洲的命运。 [73] 康拉德《黑暗的心》 非洲大陆是地理概念,我们所知甚少的那部分通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此书说的就是这块地方。黑暗的心有两种含义,一是黑非洲的心脏地带,当时的比属刚果;一是文明人即殖民者来到之后,从外到里进行掠夺,并从精神上进行腐蚀的罪恶行径。黑非洲不是倒退,就是仍然停滞在那里。人口不断地增长,永远伴随饥荒与贫困,其前景令人忧虑。 [74] 冯特《民族心理学》 长期以来,对心灵的研究一直是哲学甚至神学的领地,至今心理学是否是科学仍有很多争议。冯特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倡导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1879年,他在莱比锡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实验心理学正式诞生,也标志着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的产生。 [75]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卷帙浩繁,至今仍然没能结束。他花了毕生精力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最后留下了著名的李约瑟疑难:为什么如此先进的古代“科技”,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76]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圣经》中存在大量前后矛盾、不可思议甚至荒谬的地方,这些早在基督教初创时就有人意识到了。但其中许多人采取“信仰主义”态度,“正因为其不可信才信”。而托马斯·阿奎那第一次寻求对基督教第一信条即“上帝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以证明。这不仅使神学带有数学的风味,还由此推出一系列命题并构成精微的神学体系。 [77] 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 评论

想了解世界历史读什么书比较好?
世界通史!!! 评论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