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担架队,装b王担架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1 14:38:46 浏览次数:380
参加过抗美援朝担架队 运输队的人国家给什么待遇
呵呵,没戏!人家不管的,要么你有后!现在的人只认¥,你父亲要是在美国当兵的话,待遇很不错,我有朋友在美国当兵,上战场的!不加福利和其他的,基本工资1000美元!可惜你老爸在中国,还打了败仗!祝你老爸,健健康康才是最重要的!! 评论

参加自卫反击战的支前民兵现在有什么特殊待遇?
现在对老革命军人可以找回补贴
如果有那小红本可以直接去民政局每月领相对的抚恤金  没有就去当地民政局申请   每个月都给钱 补充:

西柏坡有哪些著名的英雄事迹

(1)西柏坡战略位置重要。它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平山县境内。太行山处在河北省西部与山西省东部之间,北起河北省的拒河畔,南到黄河北岸,山脉走向由东北而西南。峰峦起伏,回环错列,山岗连绵,地势险要,向为战备要地。《括地志》称“太行连亘河北诸州,凡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背”。西柏坡正处在太行山与大平原的交接处,处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场的适中位置,距北京较近,交通方便,地形对我们非常有利。战忆顺利,可往华北大平原,如有不测,可退居层层叠叠的太行山,真可谓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战备位置非常重要。

(2)西柏坡比较富足。西柏坡在滹沱河北岸,全村只有85户人家,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聂荣臻同志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见《聂荣臻回忆录》中册)。当时中央机关包括华北人民政府,约有1万余人,丰富的物产,既可满足中央机关的需要又可供养后方。

(3)党和人民群众基础好。平山县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著名的抗日模范县。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曾长达三年半的时间战斗生活在这里。由于有了党的坚强领导,这里的群众抗日积极性很高,平山县整团整营建制地参加八路军国,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干部,如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韩怀智中将、电影《白毛女》的作者之一杨润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曲作者曹火星等。平山县在拥军支前中还涌现出了著名的拥模范“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边区著名的抗日英雄韩增丰等(又名韩猛子)。

2.什么时间,中央确定把领导中心设在石家庄(西柏坡)?

答: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作出决定:“目前我们正将晋察冀区、晋冀鲁豫区和一个军事机构的指挥之下……这样做,可以有力地支援南线作战,可以抽出许多干部输往新解放区。该区的领导中心设在石家庄。中央亦准备移至华北,同中央工作委员会合并。”

3.你知道当年对西柏坡勘察定点的具体情况吗?

[ 转自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答:1947年5月3日,刘少奇、朱德等到达平山县的封城村,并在这里召开了晋察冀边区干部会议,讨论了关于土改工作的部署问题。

在封城,安子文同志提出 ,我们何时走,到晋冀鲁豫什么地方安工委这一摊?这时晋察冀的领导同志向刘、朱提出,我们晋察冀地区存有许多问题,如打仗问题。石门是京广、德石、石太三条铁路的交汇点,没有解放,张家口失守及土改问题等等。意思是想留中央工委在晋察。刘朱表示此意可考虑。会后,刘向中央及毛主席作了请示,毛主席回电批准中央工委留在晋察地区。

毛主席批准了工委留在晋察地区后,就在封城议论在哪里建摊子。当时有两种意见:一是在阜平。与晋察冀领导机关联系比较方便,阜平虽是老区,党的基础较好。但这里村庄少,居诠分散,经济条件差,俗称阜平不富。二是建屏县(历史上属平山县)的东、西黄泥一。因这一带村庄较大,相互距离较近,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且生活富裕等。议论较统一的是到东、西黄泥一带建摊子。

工委决定让安子文同志先到那一喧看一看再定。于是安子文同志亲自到洪子店、东黄泥、西黄泥、南庄、北庄、东柏坡、西柏坡、夹峪及平山县的郭苏一带看了一下,认为东、西柏坡比较适中。这一带地方不错,交通便利、生活富裕,日寇未盘踞过。但房子少,而房基不秒,大都是被日寇烧毁未修复的。安子文同志将了解到的情况向中央工委作了汇报,经研究决定工委到西柏坡一带定点。解决房子少的办法是:一、修复原房屋,二、重建部分新房。要盖新房,既缺木料,又缺劳力,解决的办法是,木料由晋察冀边区政府帮助解决一部分,从当地购买一部分。正在议论缺劳力和技术人员时,中央党校的工作人员300余人已到太原至井陉之间,经请示工委让他们到西柏坡来。安子文了解这部分人员的情况,什么人才都有。这样,劳力和人才都解决了。

定点建摊之后,安子文带领中直机关部分工作人员,住在北庄地主大院里,刘、朱会后既到那里,工委紧张施工、即腾房、建房、补修房子,刘少奇及中央工委于7月初搬到西柏坡办公。

4.周总理曾对西柏坡有一个评价,你知道它的内容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答:周恩来同志在1973年2月26日在《关于菜铁路线过岩村和新华日报馆旧址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曾以西柏坡为例说明问题,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5.你知道西柏坡所在平山县的地理位置、面积、名山、河流及主要物产吗?

答: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和山西省的交界处。东与获鹿县接壤,南与井陉县毗邻,西与山西的盂县、五台县交界,北靠灵寿县和阜平县。平山县城距石家庄40公里,全县总面积为2648平方公里。境内有天桂山、东西林山、驼梁等名山。河流有滹沱河、冶河、南甸河、郭苏河、文都河、柳里河、卸甲河、营里河、泥里河、马中河等河流。它的主要物产有:小麦玉米、稻子、棉花等。西部山区还盛产花椒、核桃、柿子等干鲜果品。

6、八年抗战期间,平山县牺牲了多少同胞?交纳了多少公粮?制作了多少双军鞋?

答:八年抗战期间,日寇在平山县制造了33起惨案,屠杀无辜平民140000多人。平山人民积极支前,共产纳公粮4533.16万斤。制作军鞋157.27万双。

7.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有一位享誉全国的支前模范,请你说出她的姓名和主要事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答: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有一位享誉全国的支前模范,她的名字叫戎冠秀。

戎冠秀是平山县观音堂乡下盘松村人,中共党员,爱国拥军的一面旗帜。她连续六年担任村妇救会主任,一贯积极负责,热爱八路军,是全国闻名的“子弟兵的母亲”。

1943年,在日寇进山清剿扫荡时,由邻村的担架队抬着一名八路军伤员来到下盘松村,戎冠秀同志看到这个战士伤势很重,已经不省人事,她赶紧端来一热饭汤,伤员紧咬牙关喝不下去,她拔下头上的簪子,撬开伤员的牙关,用小一勺地把饭汤灌了下去,当伤员苏醒后,敌人又进山扫荡来了,情况异常紧急,戎冠秀和担架队将伤员转移到村外远处一个山沟里。担架队走后,她让这个伤员踩着自己的双肩爬上山崖,把他隐蔽在一个山洞里,用茅草伪装好洞口。鬼子来了,她就钻进山洞里去。日寇走了,她就在洞口站岗放哨,常常下山冒着生命危险进村弄些吃的喂养伤员,照顾得体贴周到。感动得伤员说:“大娘,是你救了我的命,你比我的亲娘还亲,你是我的再生父母,我就叫你亲娘吧。”几天后,这个伤员被送到八路军后方医院。临走时,含泪攥住戎冠秀的手说:“亲娘呀,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救命大恩!”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戎妈妈一生曾送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参军,小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1950年,戎冠秀到北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戎妈妈1989年病逝于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8.八路军有一个主力团是由平山子弟一次组成的,你知道这个团的情况吗?

答:一唱起《南泥湾》,大家都知道八路军120师,有个著名的359旅,其中的718团则是由1500名平山子弟一次参军组成的。由于都是平山人,所以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这支部队为“平山团”。它是王震、刘道生抗战初期在平山征兵时,由平山人一次组成的。1937年11月建团,团长是陈宗尧,政委李铨,归贺龙领导的120师建制,是该师三个主力中的一个主力团。该团在司令员聂荣臻和师长贺龙的领导下,作战勇敢,屡建奇菌。1939年5月20日,聂荣臻嘉奖平山团,称它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1940年,平山团和整个359旅响应毛主席“自已动手,生产自给”的号召,到南泥湾开荒。平山团是模范中的模范,受到毛主席的表扬。1944年5月,359旅奉命组成南征兵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独立第一济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随王震将军南征,转战于陕、晋、豫、鄂、湘、赣、粤等省,行程15840余里,浴血苦战74次,立央、保卫延安的战斗。1948年,此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第十四团,后进驻新疆的阿克苏,又国建设边疆做出了新贡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9.西柏坡村始建于什么年代?你知道它的历史沿革吗?

答:西柏坡原名柏卜村,始建于唐代。因村北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五代后周时,滹沱洒发大水冲毁了村子,居民散落各地。宋初,部分居民迁回,重建村子。因村中间有一片苇地将村子隔开,这样,东边的叫东柏卜,西边的叫西柏卜。到民国初年,该村的教书先生齐玉军将卜改为坡,随即易名为西柏坡。

10、你知道党中央、毛主席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历史背景吗?

答:1947年2月,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之后,在军事上被迫改为重眯进攻,产将进攻的重点置于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2月底,蒋介石亲抵西安,部署进攻延安。1947年3月11日,胡宗南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用15个旅的兵力分两路进攻延安。妄图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及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或迫使其东渡黄河。此时,南有胡宗南部15万人,西有马鸿奎、马步芳部7万人,北有邓宝珊部万余人,陕甘宁边区处在三面包围之中。1947年3月12日,国民党空军近百架飞机轰炸延安。延安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当时,驻守陕北的部队不过2万多人,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1.撤离延安前,毛主席在延安各界动员大会上有一段讲话。其中“十六字”的内容是什么?

答: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2.你知道林沟会议的主要内容及中央前委、工委、后委机构的主要领导人和成员都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吗?

答: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举行会议。决定毛泽东(代号李德胜)、周恩来(代号胡必成)和任弼时(代号史林)率中央机关及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另组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后进至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县西柏坡村),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中央机关按照军事编制组成中央直属支队,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代号郑位)任政委,叶子龙为参谋长,汪东兴为副参谋长,廖志高为政治部主任。后又决定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由叶剑英任书记,杨尚昆为后方支队司令,罗迈(李维汉)、邓颖超参加,至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13、你能简述一下陕北自卫战争中著名的”三战三捷”吗?

答:(1)青化砭战役。1947年3月25日,西北野战部队发起了青化砭战役。在彭德怀、习仲勋指挥下,以第一纵队的第三五八旅、第二纵队的三五九旅、独立第四旅、教导旅、新编第四旅及第一纵队的独立第一旅,在陕北青化砭地区以伏击手段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整编第一军第三十一旅少将旅长李纪云、少将副旅长周贵昌、少将旅参谋长熊宗继等。

(2)马河战役。4月14日,西北野战部队胜利地进行了羊马河战役。青化砭战役后,国民党 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集中十一个旅寻找西北野战部队决战,企图围歼西北野战部队于蟠龙、青化砭地区。在彭德怀、习仲勋指挥下,西北野战军部队以第一纵队两个旅钳制胡宗南部主力,以四个旅在子长西南的羊马河设伏,求歼孤军南下的敌第一三五旅,经8小时激战,将该旅4800余人全部歼灭,俘少将代旅长麦宗禹、少将旅参谋主任朱祖舒、少将旅政治部主任王文之。

(3)蟠龙战役。青化砭、羊马河战役后,蒋介石判断中共中央机关及西北野战部队在绥德附近地区,燕开始东渡黄河,遂令胡宗南部由永坪、蟠龙地区北上,并令榆林守军南下配合,企图南北夹击,仅留第一六七旅(欠下个团)、及北方团队一个总队守备蟠龙。西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习仲勋指挥下,以小部兵力伪装、诱敌北上,集中第一纵队的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旅、第二纵队的独立第四旅及新编第四旅攻取蟠龙,5月2日23时发起攻击,至4日24时结束战斗,全歼守军6700余人,俘少将旅长李昆岗、少将副旅长涂建、少将旅参谋长柳届春、少将旅政治部主任陈献金,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此战役连同青化砭、羊马河战役的胜利,稳定了陕北战局,为陕北战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4、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历经多长时间?经过多少县、多少村?行程多少公里?

答: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一年零五天,途经12个县、37个村,行程1000余公里。

15、三委分工后,中央工委是怎样辗转来到西柏坡的?你知道与中央工委同期到达西柏坡的部门与单位吗?

答:枣林沟会议后的3月31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从陕北绥德县石嘴驿出发,于4月1日指晓东渡黄河。4月2日,到达晋绥解放区临县三交镇。4月中旬,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从三交出发,途经山西省兴县、静乐、宁武、崞县(原平县)等地,一路了解晋绥区土改问题基本上没有得到解决。对此,晋绥分局准备召开干部会议,抽调最可靠的干部组成工作团,去彻底发动群众,搞好土改。4月27日,中央工委到达晋察中央局阜平。5月初,到达西柏坡。与中央工委同期到达西柏坡的部门与单位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解放报社、中央社会部、总政治部、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徐特立文教工作团、三局一部、 中央机要处一部、中央办公厅及秘书处各一部,总卫生部一部、杨家岭行政处及军委供给部各一部。均由中组部副部长安子文率领到太行、受中央工作委员会领导。

16、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后,对外称“工校”,你知道校长是谁吗?

答: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后,为保密起见,对外称“工校”,校长胡服(即刘少奇同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7.中央工委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主持?有什么人参加的会议?

答:中央工委于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国工产党全国土地会议。来自华东、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冀热辽、陕甘宁、晋绥等地区的107名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刘少奇主持会议并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4人,他们是: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康生、彭真、林伯渠、聂荣臻、叶剑英、薄一波、廖承志、陈伯达、邓颖超、刘澜涛、赵震声、罗瑞卿、吴玉章、谢觉哉、徐特立、刘秀峰、杨秀峰、杨耕田、黄敬、黄钟、安子文、冯文彬、钱俊瑞、康克清、田家英、毛岸英、徐斌、刘火、赖奎、曹轶欧、张月霞、张东岳、梁雨晴、凌云、赵德尊、胡奎、李林、章云、阎达开、王逸群、韩东征、李守喜、李兴、孙敬文、李雪峰、赖若愚、赵时真、任富达、赖大川、郭钦安、刘尚之、王竟成、刘植岩、蒋毅、吴德峰、阎子元、张云生、张庆春、王振海、张子善、郝化村。列席旁听的有:任清达、石英、谭嗣源。

18.全国土地会议对推动中国革命进程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答:全国土地会议推动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深入开展,它吹响了彻底推翻“封建大山”的战斗号角,敲了埋葬中国几千封建剥削制度的丧钟。在土地法大纲颁布后的一年当中,解放区有一亿农民获得了土地,他们为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战,从人力、物力上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你能说出《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吗?

答:《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是:(1)“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2)“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乡村农会接受,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初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3)它还规定了农民大会及其选 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规定可组织人民法庭来保证贯彻土改的政策法令,维护革命秩序。

评论

有关茅盾的百合花的题目.假如小说中写到的百合花被已保留下来,后来又被征集到中国革命博物馆,你能不能为这条来历不平凡的被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解说词?

内容要以说明这条被子的来历为主,可以适当穿插有关人物的描述;可以倒叙,也可以以时间为序进行叙述;语言一定要简洁生动,有一定的抒情性。[解题过程]

清晨,茫茫草地上,一位年青女战士采摘下一束洁白的野花献给了一座新坟,悲戚使她沉入对战友的哀思和缅怀……1946年秋,部队为反击敌人向解放区的进犯,决定攻打敌人占领的某县城。文工团员鲁兰被派到前沿包扎所协助工作,她在途中遇到位刚刚离开医院为参加总攻赶赴部队的小战士,他们恰好同去一个村庄。开始,鲁兰对这个态度冷淡、还挺封建的小战士感到生气,可当她渐渐了解到小战士那憨厚质朴的性格以后,便对他有了好感。原来他们还是同乡呢。他们到达了目的地,部队已经开赴前线。鲁兰请小战士同她一起到老乡家去为包扎所借被子,本来就腼腆害羞、怕同女同志打交道的小战士,偏偏又来到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荷花家,笨嘴拙舌的小战士没借到被子弄得挺不自在。还是文工团员会做群众工作,鲁兰三言两语就把被子借来了。鲁兰和小战士打开被子一看,竟是一床精心刺绣着百合花的漂亮被子。他们听邻居大婶介绍,才知道这是被还乡团杀害了双亲的那位新媳妇自个儿辛辛苦苦置办的嫁妆。小战士觉得自己太冒失了,坚持要把被子送回去,新媳妇却坚决不肯收下,两个人推推让让,嘶啦一下,小战士的军装被篱笆剐破了一个口子,这使新媳妇心里很能是不安。总攻打响了,小战士带着村里的担架队迅速开往前线投入了激烈的战斗。鲁兰同新媳妇荷花也在包扎所紧张地接待和照顾伤员。部队胜利地攻入县城。战斗接近尾声。就在这时,担架队抬来一个生命垂危的重伤员,鲁兰和荷花发现,他就是那位腼腆的小战士,他是为了掩护担架队几十人的生命,被敌人罪恶的子弹打中的。小战士牺牲了,新媳妇满含热泪,一针针、一线线,缝好小战士军装上外露着的破口,庄重地把那床绣着百合花的新婚被子,盖在这位普通的、不知姓名的小战士身上……

追问:

红军是怎样越五岭、过乌蒙、过金沙江、飞夺卢定桥、过岷山的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时,唐青山在红四方面军的第9军教导师。由于受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影响,红四方面军先是南下然后又北上,因此曾三次过草地。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唐青山被任命为第9军教导师的收容队队长。

当时红9军教导师驻扎在川西的乾宁地区,与西康省府康定相距仅百余里,东临大、小金川,西傍鲜水河、雅砻江。此次北上,从甘孜基地出发,红9军位置靠南,自然成了后卫。教导师又在红9军的最南端,是红四方面军驻扎地区的南部前哨,因此行程最远。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充分做好过草地的准备,各部队开始紧张地筹集粮食。除上级的分配外,收容队要自己筹集50头牦、30副担架、每人10公斤干粮、8双草鞋,而其中最难的是筹集粮食。

乾宁地区地广人稀,当地的藏民多以放牧为生,种着少量青稞、蚕豆,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土司、头人的反动宣传,许多群众见到红军就跑,使红军筹粮非常困难。红军战士有时走出驻地百十里,寻找三四天,才能筹到几头牦牛、几十斤青稞。尽管这样,唐青山带领收容队的战士们仍然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宁愿挖野菜充饥或饿着肚子,也不强征群众的粮食,宁愿挨冷受冻,露宿野地也不占群众的住房。在筹粮的过程中,战士们还不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让藏族同胞了解红军、支持红军。

当地藏族同胞深受兵荒战乱之苦,从未见过像红军这样好的军队。红军纪律严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买藏民的粮食、牦牛,不仅价钱公道,足额付款,而且使用的全部是藏洋。藏洋是当时在康藏地区流通的一种银币,比普通的银圆略小,可以从中间掰开,分成1/2或1/4使用,是当地的“硬通货”。由于群众逐渐了解了红军,知道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军队,情况就有了好转。有的藏民主动为收容队提供线索,告诉红军哪里有牦牛、哪里有粮食,有的还热情为红军当向导、做通事(翻译)。一些富人看到红军所到之处,不逼不抢,买卖公平,所以也拿出一部分青稞、牦牛、盐巴等,卖给红军。

收容队不仅完成了长征的准备工作,同时也成了党的政策的宣传队,在藏族同胞中播下了革命火种。

过草地再难也要赶上大部队

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从乾宁出发北上,收容队跟在大部队后面。连续行军20多天后,部队到达四川阿坝地区,进入了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越往草地的腹地深入,情况越是不妙,污泥、烂草、臭水搅在一起,经烈日一晒,气味呛人,一脚踩下去,“嘟嘟嘟”地直冒泡。遇到这样的地段,必须顺着前面大部队走过的足迹,看准脚下的一墩墩塔头草,才敢向前迈步,稍不留神,陷进烂泥潭里,再想爬上来就难了。收容队进入草地的第3天就遇到了这样的“大酱缸”。唐青山带领收容队的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走着。在水草深的地方,根本辨不出前面部队走过的痕迹。唐青山就拄着棍子,走在前面,为大家探路。

草地里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风时雨,从天上飘来一片乌云,就会带来一阵雷雨,有时还夹杂着冰雹。收容队的同志们体单衣薄,一个个冻得嘴唇发紫。马背上、担架上已收容了几十个病号。同志们怕担架上的重病号被大雨淋着加重病情,纷纷把衣服脱下来,给他们盖上。担架队的同志们艰苦地跋涉着,再加上连日来草地行军的饥渴、劳累,还没到中午,大家的力气就耗尽了。每到这时,唐青山就命令部队停下来休息一下,让每人喝上几口水壶里剩下的水,吃点干粮继续赶路。

师部要求收容队每天再晚也要赶到大部队的宿营地,这样收容队可以经常与师部保持联系,将一些能够坚持行走的同志及时送回原部队,减轻收容队的负担;中途休息必须清点人数,决不能丢下一名同志。这天,收容队掉队了。当夜幕降临无边草地时,他们还在泥沼中扑腾,一个个又累又饿,头昏眼花。有的因高原缺氧,感到呼吸困难;有的是带病坚持,走几步就摔一跤。一副担架,开始是两个人抬,后来增加到四个人抬,走起路来人就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直打晃。师部的宿营地在哪里?还有多远?谁也不清楚。黑灯瞎火的,大家也看不清路径,只能按照行军路线的大致方向,一点一点摸索着向前挪动。

走着走着,突然有人高喊:“看———火光!”唐青山抬头一看,真是火光!虽然光亮不大,却透过黑沉沉的夜幕,照亮了大家的心头。“同志们快走哇!先头部队发出信号了,正等着我们呢!” 唐青山兴奋地大喊,想给大家鼓鼓劲儿。这时,大家都看到了远方的灯火,连躺在担架上的病号,也争相抬头张望。战友们高兴得忘了疲劳,三三两两地互相鼓励着、搀扶着,急切地向那火光奔去。

真是望着高山跑死马啊!只见火光在前,紧走慢走,眼看着不远就是不到。大家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又走了小半宿,东方发白时分,才赶到师部宿营地。收容队刚安顿下来,还没来得及休息,大部队又出发了,收容队队员赶紧又爬起来,紧跟在大部队后面,开始了新的征程。

越岷山徐向前送的马救了收容队

千辛万苦地走出了草地,高大巍峨的岷山又横亘在眼前。到达岷山脚下,收容队还剩下12副担架,每副担架上都抬着生命垂危的重病号,可是能抬动担架的人却越来越少。断粮是最大的问题。出发时筹集的几十头牦牛,当它们身上驮带的东西被吃完后,它们也被一头头地杀掉吃了。用于收容的马匹,由于长途山地行军,没法挂掌,马蹄子都磨成了疙瘩,再加上没有草料喂,马摔倒就爬不起来了,因此马在不断减少,最后也都被杀掉吃了。收容队想在道路旁找点野菜都很困难,因为在他们之前,部队过了一拨又一拨,找了一遍又一遍,等到收容队经过时,能吃的东西早就被走在前面的部队吃光了。

当时任红9军教导师政委的易汉文,了解到收容队的情况后,让警卫员把他们仅剩下的半缸子炒面,留给了收容队,嘱咐唐青山在翻越岷山前,分给重病号吃。这时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来看望收容队队员们。徐向前看到收容队的情况后,立刻让警卫员把自己骑的枣红马牵过来留给了收容队。唐青山不肯收,徐向前亲切地说:“把它收下吧!你们现在处境很困难,任务很艰巨,还要把这么多同志一起带过山哩。”

遵照易汉文政委的指示,收容队当晚在岷山脚下宿营。一场秋雨过后,深山里的夜晚,秋风阵阵,寒气袭人,收容队的同志们冻得直发抖,而且连一点吃的东西也没有了。唐青山感到,只有指望这匹枣红马了。同志们听说要杀这匹马,都不忍心,纷纷要求:“这马别杀,还是留它驮病号吧。”看着饥饿的战士们,再看看那匹枣红马,唐青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这时,担架队的罗队长焦急地向唐青山报告:“再不解决吃的问题,恐怕有人今晚就熬不过去了。”于是,唐青山狠了狠心,决定宰马。宰马,没有屠宰的尖,只能用棍棒将马打死。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忍心先下手。唐青山只好带头抓起一根木棒,闭起眼睛朝着马的头部抡了一棒子。大家这才含着眼泪,乱棒齐下,把枣红马打死了。

战士们围在一堆堆篝火旁,用小刀把马肉割成一条条、一片片,用树枝挑着,在火上烤一烤,半生不熟地就吞下肚去。盐巴、辣子面也早没有了,加上心情不好,大家吃到嘴里,也不知道是个啥滋味。有的重病号咽不下马肉,大家就把易政委留下来的半缸子炒面,和成稀糊糊,一口一口地给他们喂下去。就这样,大家靠徐向前总指挥送的马,渡过了难关。

第二天天不亮,护理排长小王突然来到唐青山跟前,小声说:“队长,又有一个病号不行了。”这已经是当天夜里牺牲的第6位战友了。唐青山带着收容队的战士们为牺牲的战友选择了一块避风朝阳的山坡,没有棺木、没有铁锹,他们把草丛扒开、踩平,将战友的遗体并排地安放好,把烈士的衣帽整理好,再在上面盖上些野草和树枝,就算是安葬了。

告别烈士的遗体,收容队的全体队员踏上了征服岷山的征程。爬山越岭,对每个担架队员来说,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盘山道弯弯曲曲,抬着担架上山,特别难走。在险要地段,稍不留神,还有连人带担架摔下山的危险。抬担架的同志,走一步,喘一喘,走不了几步就得换人,有的抬着走着就昏倒了。昏倒时,两手还紧紧地握着担架不放,怕将担架上的病号摔下山去。

越接近山顶,收容队队员们的行动越吃力,一个个汗流浃背,直喘粗气。这时,总共还剩下6副担架,大家对担架上生命垂危的战友十分关心,医护人员跑前跑后,时刻观察他们的病情,并鼓励重病号坚持到底。唐青山鼓励大家说:“徐总指挥把战马都送给了我们,无论多困难我们也要把病重的战友送过岷山。”可是,眼看快到山顶了,有一个病号突然要求把他放下。唐青山走到担架前看他时,他呼吸急促,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行了,把我留在这儿吧,别再连累战友们了。”“只要有一口气,我们绝不会扔下一个同志!”带着这种信念,大家又继续抬着这个重病号前进。

翻越岷山,尽管收容队的全体同志作了最大努力,担架上的6名重病号还是全部牺牲在岷山上了。一路上,收容队共收容了上千名病号,其中有100多人牺牲在第三次过草地越岷山的路上。

1955年,唐青山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他的夫人吴玉清说,唐青山始终没有忘记长征路上牺牲的战友,所以他更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他让他的7个子女全部参了军,他自己在同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始终微笑以对,自始至终保持着一个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评论

魂驻小红桥阅读答案 弱小的英子为什么能够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 老人为什么编花环挂在桥头
因为安排好任务后, 没有人和担架能抬这个战士了, 所以,为了战友的性命,她拥有了不可抗拒的信念,这个信念使她足以达到这一点 。 因为那个老人曾答应过英子要编个花环送给她,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追问:

关键词: 担架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