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当代名士,当代名士 黄金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1 14:18:18 浏览次数:570
求当代名士睿主编招募的网址?

楼主加油支持你, http:///chiefEditorCamPAign/landingPage

评论

参加当代名士睿主编活动需要些什么条件?
说起来了,其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当然啦你可以先上网站了解别人是什么样的. http:///chiefEditorCampaign/landingPage 评论

江西有哪些历史名人?
江西历史名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文天祥(1236—1282)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又名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德佑二年(1276),元兵围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文天祥赴元军议和,被扣留押送北方,行至镇江,得与战友等逃脱南归,至温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元兵南下时,一再起兵抗御,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囚于燕京(今北京)四年,不屈就义。年四十七。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文革新群体的领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江西婺源人。父朱松,进士出身,对二程理学窥研弥深,因不附和议,得罪秦桧,失官居家,以教书为业,恪守孔孟之道。其父对朱熹要求严格,不仅以儒家经书对他进行严格教导,而且对他讲授“古今成败兴亡大致”,教育他关心民族社稷安危和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抗金必胜思想和信念。朱熹严守父训,刻苦读书,青少年时代,精心研读儒家主要著作,广泛涉猎各家学说和各种格致之学,学业猛进,十九岁登进士第,赐同进士出身,授泉州同安县主簿。曾任南康军两年零一个月。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河南历史名人
商朝创始人汤

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 能知人善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 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商丘虞城一

政治改革家子产

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 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哲学大师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 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志行高洁的庄子

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 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 庄哲学”。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军事家吴起

(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河南 濮阳)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功成身退的范蠡

字少伯,春秋时期宛(今河南南阳)人,任越国大夫,在 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变法图强的商鞅

姓公孙,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今 河南汲县)人,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 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又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主要区域在河南省)人,著名 法学家,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 基础。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领导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辅佑秦王统一中国的李斯

(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国上蔡县(今 河南上蔡县)人,著名的政治家,辅佐秦王统一了中国。

历算学家张苍

(公元前256年——前152年),西汉阳武 (今河南原阳)人,是西汉初年历算学方面的突出代表, 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字平子(公元78年——139年),东汉南阳西鄂 (今河南召县石桥镇)人。杰出的科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 测验风向的候风仪等,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医圣张仲景

名和,字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阳郡涅阳(今 河南南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英年早逝的才子贾谊

(约公元前200年——前168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汉字字典创造者许慎

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 万岁里(今河南郾城县东15公里许庄)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 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古代才女蔡琰

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尉氏县西南蔡庄)人,是汉朝著名 学者蔡邕的独生女儿,所著五言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最有名。

军事谋略家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 的著名军事统帅,以谋略著称,是晋王朝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邓艾

字士载(公元197年——264年),义阳郡棘阳(今河南 新野东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协助司马氏东征西讨,屡建奇功。

汉史专家范晔

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 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后汉书》等。

狂狷而秀慧的阮籍

字嗣宗,东汉陈留郡(今河南尉氏) 人,著名诗人,被称为“竹林七贤”。

山水诗人谢灵运

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陈郡阳夏(今河 南太康)人,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志怪小说创始人干宝

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东晋时期 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

东晋帅星谢玄

字幼度(公元343年——388年),陈郡阳夏(今河 南太康)人,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 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典范——淝水之战。

反佛斗士范缜

字子真(约公元450年——515年),南朝舞阳(今 河南泌阳县西北)人,著名的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等。

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

字仲伟(约公元480年——552年),南朝梁代颍川 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诗品》等。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翟让

东郡韦城(河南滑县东南)人,隋末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创始人。

“开漳圣王”陈元光

河南固始县人,字廷炬,号龙湖。他治 理漳洲42年,勤于吏冶,政绩显著,受到了 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爱戴,被尊为“开漳圣王”。

百代文宗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 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 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诗豪刘禹

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 祖籍洛阳,是唐代中期的优秀诗人,散文家和思 想家,留下了《陋室铭》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代名相姚崇

一代名相姚崇:原名元崇(公元649年——721年), 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人。三朝为相,一 生清谦,为唐王朝的“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代高僧玄奘

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陈,名炜,洛州缑氏 (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是我国佛教史上空前绝后 的一代高僧,也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翻译家,被后人尊称为“唐三藏”。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武则天执政初年(公元686年)出生于阳翟 (今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素有“吴带当风” 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被后人尊称为“画圣”。

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号少陵, 祖籍襄阳,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三吏”,“三别” 等大量优秀诗篇,写下了“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绝句。

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816年), 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云压城 城欲摧”,“雄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凌云诗才李商隐

凌云诗才李商隐:字义山(公元813年——858年), 唐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唐代千余名诗人 中极富才华的一位,留下了600余首诗,均属佳品。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公元772年——846年), 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 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处曾相识”等许多不朽诗句。

建筑学家李诫

建筑学家李诫:字明仲,北宋时期郑州市管城 县(今河南新郑县)人。他篇著的《营造法式》一 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建筑学著作。

民族英雄岳飞

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公元1103年——1142年), 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华民族一代英杰。

宋代大儒程颢和程颐

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 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元代大学者许衡

公元1209年,出生在先后由金、 元统治的怀庆河内(今河南沁阳市),是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和 政治家,和郭守敬一起修订完成了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

明代乐律家朱载育

大约明朝嘉靖十五年 (公元1536年),出生于明郑恭王府(今河南沁阳),是 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我国明代伟大的音乐理论家、教学 家和天文学家,被西方赞誉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

抗清名将史可法

字宽之,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市) 人,一生刚正清廉,忠心报国,他的抗清事迹和宁 死不屈的崇高气节,为后人所颂扬。

书法家王铎

字觉斯,号痴庵, 河南孟津县人,是明末清初蜚声中外的大书法家。

抗英保台的曹谨

字怀朴,河南沁阳人,在台湾淡水县 和凤山县任职期间,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立下了卓著功勋。

台北知府陈星聚

字耀堂,河南临颖县陈台乡陈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人民抵御法国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

张仲瑞喋血汴城

河南许昌人,同盟会成员, 1911年12月在开封策划武装起义时,被捕入狱,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中州第一个女学创办人刘青霞

河南安阳人,同盟 会成员,著名社会活动家,创办了河南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

民族英雄吉鸿昌

南扶沟县人,著名的抗 日将领,共产党员,1934年月11月24日被反动派杀害。

共产党人好榜样彭雪枫

河南镇平县七里庄 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的优秀军事家和政治家,1944年牺牲在豫东抗日前线

人民英雄杨靖宇

河南确山县李湾村人。 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优秀共产党员,英勇牺牲时年仅35岁。

狼牙山壮士宋学义

河南沁阳市北孔村人。 在狼牙山阻击战中,和另外四名英勇的红军战士一起牵制了日 军主力,保证了大部队安全转移,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巾帼巨星邓颖超

祖籍河南光山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 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导人。在中国所有 的女性中,能像邓颖超那样为世人所熟知、受世人所敬爱的实在是 屈指可数。当她出访世界各国时,几乎受到所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 脑的接见和陪同。她的名字永远响彻在古老的中国大地,回荡在五 湖四海,如同一颗炫耀在宇宙太空的灿烂明星,熠熠生辉。

传奇将军许世友

河南新县许家龛人,一生极负传奇色彩, 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将领。

从放娃到将军的李德生

河南新县陈店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上将,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屡建战功,有“骁将”之称。

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

河南唐河县祁仪镇人,是20世纪中国 对传统哲学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了最突 出贡献的哲学家。国家一级教授,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的哲学博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印度德里大学的 名誉文学博士,一生著述甚丰,90高 龄时仍撰写出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 评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

    第一讲:概论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

汉代大一统王朝及其社会文化的特点。汉末社会及文化的新因素,士人群体的分化与儒教对士人作用的松动、文学上抒情与玄思风气的初现。 魏晋南北朝文化与汉代文化的关系,延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皇权、强权及门阀三种政治形态的复杂交替。玄学思潮的发生与持续,儒家、道家及道教、佛教等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抵抗与交融。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从民间文学与政教文学向文人文学的转变,文人文学传统的正式形成。文学中人主题的突出,从政教文学向性情文学的发展。关于“文的自觉”、“人的自觉”的问题的讨论历史,鲁迅的观点、李泽厚等人的观点。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艺术自觉,文学形式的发展,王瑶的观点。文体意识的突出及文体的大发展,由形式技巧而形成文体。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演变趋势

刘师培、鲁迅等人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观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多变、不安定性与文学发展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性。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多阶段性。魏晋型文学:以人主体精神与富有现实及历史内涵的感情世界为主要的表现对象,采用比兴言志的基本方法,文学风格相对的高古自然。南朝型文学:以人审美生活与审美客体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伦理价值的隐晦与主体精神的失落,气骨顿衰的风格现象,文学艺术美的充分强调及其得与失。

第二讲:建安文学

第一节:建安文学繁荣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1.建安风骨与时代

建安人的精神状态与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从乱世到初步治平之世。乱世中蒿目时艰、慷慨悲哀的文学。初步治平之世,文学向华丽壮大的风格出现的。

2、从文体角度看建安文学的实绩

建安时代音乐重建与诗歌兴盛的关系,乐府新声与五言诗的兴起。赋体与赋风的变化,抒情小赋、体物的赋的兴盛。

第二节:曹操与曹丕的诗文


1、曹操其人的再评价,曹操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同时又富于理想精、人文怀抱的人。从综合的作用来看,他是建安文学的最大贡献者。曹操的诗风与文风是他多方面气质的表现,通脱而机智的文风,苍凉而又沉雄、高爽的诗风。

2、曹丕的个性与文学表现上的趣味。曹丕诗歌的音乐性。曹丕诗歌在表现女性感情世界及女性美感形象上的成就。曹丕《典论·论文》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巨大贡献,文气说、文章“本同末异”说。

第三节:曹植的文学创造成就

    造就曹植理想主义气质的早年时代及生活环境。邺下文风对曹植的溉养。曹植晚期的生命悲剧与文学精神之飞跃。超越时代,显示天才的表现力的曹植诗歌,对五言诗文人化的巨大的贡献。《洛神赋》,思美人赋系列,曹植的杰出的艺术创造。



第三节:七子等人的文学

围绕曹氏父子的邺下文人集团之形成。建安文士与曹魏集团的关系。王粲的学术与文学。《登楼赋》与《七哀诗》。刘桢的个性。刘桢在五言诗方面的成就。徐干《中论》与建学术,《室思》的优美风格及诗歌史影响。陈琳、阮瑀的章表书记、陈、阮的五言诗。
    蔡琰的作为时代遭遇之缩影的人生悲剧:《悲愤诗》。




第三讲:正始文学

第一节:魏晋之际的政治与思潮

1、  政治与文学

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的较量、高平陵政变。名士风流与司马氏强权的关系,学术、士风与政治的复杂交织。强权政治与魏晋南北朝文人及文学之关系。

2、玄风与文学

“正始明道,诗杂仙心”再释。正始玄学风气的形成及对文学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正始玄风孕生出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给文学带来了新的精神。正始文学初开魏晋南北朝玄学影响文学的时代风气。魏晋玄学与文学关系的考察。本课题的目前研究状况。

3、   从文人集团到名士集团

    邺下文人集团为文学家群体,“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则为名士群体。这两个名士集团的非文人集团性质之分析。




第二节:阮籍与《咏怀八十二首》

1、阮籍生平与思想

阮氏家族。少年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成长期中人生观的改变的名士风流的代表。内淳至外坦荡。

2、阮籍的创作

从邺下诗人到阮籍的诗歌演变,阮籍对建安诗风的继承与发展。《咏怀诗》的创作性质,个人化的写作,具有成一家之言的立意。《咏怀诗》思想主题,生命主题与历史现实的主题。《咏怀诗》艺术结构与语言风格。

第三节:嵇康

1、嵇康的美学思想。《声无哀乐论》在美学上的深度。《声无哀乐论》质疑传统政教文艺观的实质。

2、嵇康的诗风与个性、玄趣的入诗、自然美的表现。嵇康四言诗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及对陶渊明等后人的影响。

第四讲:西晋文学

第一节:西晋的政治与士风、文风

西晋政治的演变过程,为由强权政治向皇权政治转化,最后皇权失落,外戚与皇族争权,陷于乱政。其士风与文风也与这一政局演变紧相联系。魏晋更迭之际,玄学名士纷遭杀害与黜斥,造成士风转向。玄学与正统儒学渐相结合,造成儒玄兼综的学风。典雅、拟古的文学风气盛行,同时文学的语言向精致化发展。后期则皇权失落,乱政迭移,上层士风向虚无放诞发展,下层则出现孤介、愤激之气。文学上出现批判现实及超越现实两种倾向。

第二节:傅玄与张华

傅、张的政治道路、治学道路与文学创作的道路。傅玄乐府诗在文人拟乐府上的承前启后性,其创作方法与取材方向,多改编旧作,以表现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出色。张华对西晋文风的影响:在拟古中寓创造,精致的技巧、温丽的风格,情感表现的细腻化,场景的重视等。

第三节:陆机与潘岳等太康诗人

太康文学风气的新变因素。

陆机的生平,其人格个性的复杂性:修谨中有大度,作为亡国之后出仕中朝,有较强功名心。陆机的文学渊源与创新性,基本上还是处于拟古的创作风气中,但语言艺术上有较多的新尝试。《文赋》的理论,其体制的成因,其在魏晋南朝文论发展史上的意义。

潘岳。关于他的人品与文学的传统的话题。潘陆比较的传统话题。长于哀诔的文风。《悼亡诗》的及其后世悼亡类作品的影响。

第四节:西晋后期的几组杰构

弊政与乱世中,一部分士人取得了独立思考的精神,西晋后期文学的新精神。与建安、正始诗风的关系。

左思与《咏史八首》。左思的家世、勤学生涯、早年理想、寒素意识。《咏史》八首艺术上成功的原因分析。左思其他的作品。

张协的乱世之隐。《杂诗十首》推陈出新的艺术价值,长于体物,较有风骨。

郭璞之学问倾向,人物之奇特性,作为传说人物的郭璞。《游仙诗》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游仙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刘琨。从“二十四友”之一员到抗敌英雄,刘琨的思想觉醒。刘琨诗歌在西晋末诗群中特殊价值。

第五讲:东晋文学

第一节:东晋前中期文学

西晋末之乱造成两晋之际文学的断层。门阀士族政治的建立与门阀士族文人群体的形成。玄言文学的产生,东晋玄言诗发生的原因。玄言诗的评价。玄风的转变与山水审美意识的发生。东晋前中期山水文学的滥觞。庾阐、湛方生的山水诗。王羲之《兰亭序》、孙绰《天台山赋》。东晋后期文学的复兴之象,谢混、殷仲文的诗。



第二节:陶渊明


1、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   影响陶渊明的两位祖先:陶侃、孟嘉。陶渊明的早年理想与性情 。陶渊明的仕宦心态与归隐之思。归隐后的心态与生活。如何评价陶渊明归隐。

2、陶渊明的思想。与儒、道、释三派之关系。围绕“形、影、神”三大范畴而展开的陶渊明的生命哲学,及其在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与人生观发展史上的地位。“真”、“善”、“淳”的人生及社会理想。

3、陶渊明的诗歌艺术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渊源:正始诗人及两晋诗歌对陶渊明的影响。陶诗的几大类型:行旅诗、田园诗、怀古诗、咏怀诗等。(分类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陶渊明的诗歌艺术,但分类是具有相对性的。)平淡风格成因之分析:从矛盾到和谐。陶诗的语言艺术,古人对陶诗艺术的评论。

4、    4、《花源记》与陶渊明的散文艺术。中国古代的乌托邦社会幻想。《桃花源》之谜。《桃花源》记的语言艺术。

5、   陶渊明的文学史地位。陶渊明的接受史。



第六讲:刘宋文学

第一节:晋宋之际的政治变化与文学的发展

强权人物的出现与门阀政治的解体。晋宋之际士族、庶族各阶层的政治地位的变迁。士族与庶族两个阶层在文学上各自的表现。皇权重建与雅颂文学。山水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山水文学的兴盛。抒情文学传统的回复。诗歌与音乐关系加强。

第二节: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谢灵运与谢氏的家族的文化、文学传统。谢灵运的人生悲剧,以门阀名士的身份遭遇皇权政治的格局。谢灵运的文学创作道路。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其哲学思想的关系。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其政治遭遇的关系。谢灵运山水诗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鲍照的文学创造

鲍照的寒素情结及政治上的表现,热切的政治追求与临路迟回的彷徨。鲍照作为一个天才文学家的特点。鲍照在文学上的全面性的创作成就。乐府诗创作的成就,回复汉魏乐府艺术传统,开启南朝文人创作乐府新声的风气。《拟行路难》在歌行体发展上的巨大影响。《芜城赋》与南朝辞赋的艺术风格。

第七讲:齐梁陈文学

第一节:谢朓与永明诗歌革新

“竟陵八友”与永明文人集团。永明文学的新变。永明体及其声律问题。沈约对永明文学发展的影响。沈约的诗歌成就。谢朓所处的时代及其家族当时的处境,人生悲剧。谢朓的精神气质与其诗歌风貌。山水诗从“大谢体”到“小谢体”的发展。谢朓对永明文学的超越。谢朓的诗歌史地位。

第二节:南朝后期文学繁荣与失范

以禅让之名,行篡夺之实。皇权的纷争。南朝历史的恶性循环。文人群体理想精神的进一步失落。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对文士精神世界的影响。形似写物的文学风气。绮艳文风兴起。绮艳文风发生的内外部原因。宫体诗艺术得失的客观评价。萧氏父子在文学上的功过。

第八讲:北朝文学

第一节:北朝文学的发展

元魏王朝的建立。十六国、北朝文学的进程。南朝文学对北朝文学的影响。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梁陈之际南方文学家的大量入北朝与北朝文学的成熟。南北文学的融合。

第二节、庾信与王褒

庾信的家世,他在梁朝时的文学创作。庾信入北朝后的创作变化,文学精神的升华,乡关之思,荣枯主题等。庾信文学的特色,强烈的抒情性、与高度的语言技巧,超越浮靡时风,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王褒在南朝与北朝时的创作。

第三节:《水经注》、《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一书的性质,集地志、博物记、游览记等著述于一书。《水经注》山水文学的成就。对后世山水小品的影响。《洛阳伽蓝记》,北魏迁洛后佛教的兴盛,杨炫之的叙事艺术与文风。

第九讲: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一节:魏晋南朝民歌

吴歌在东吴的兴起。东晋时期吴声的流行。长江中下游都市经济的发展与吴声、西曲的盛行。吴声、西曲的体制、表现内容与艺术特点。南朝民歌的绝唱:《西洲曲》,形象之美、境界之美、声韵之美。

第二节:北朝民歌

北方民族的尚武、质朴与北朝民歌的风格。《木兰诗》的艺术成就,“刚健含婀娜”的风格。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巨大影响。

第十讲: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志怪小说
   志怪之源。南北朝社会与志怪风气。佛教、道教与志怪。娱乐与志怪。干宝与《搜神记》,故事类型,小说艺术。

第二节:志人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人物品评风气。追慕名士遗风的社会风俗。魏晋以来人物记、人物别传之流行。《世说新语》:传神的人物描写,冷隽的语言风格。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1、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2、  魏晋文学与南朝文学在发展上的连续性与变迁之处。

3、  三曹父子个性、思想与文风之比较。

4、阮籍《咏怀诗》卓越的艺术创造及其成因。

5、西晋文学的特点。

6、如何理解玄言诗的出现。

7、如何认识陶渊明的隐逸。

8、为何说谢灵运为山水诗的开创者,谢氏之前山水诗创作的情况。

9、鲍照的寒素意识、才华、遭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10、谢朓与永明诗人群体。

11、宫体诗现象之认识。

12、魏晋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13、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上地位。 评论

历史上现今河南周口有什么名人名士吗?
想家老子、列子、韩非等;军事家苏秦、司马懿等;文学家韩愈、刘禹锡、“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 而近代、当代也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革命志士,文学家,政治家,如吉鸿昌、邓颖超、冯友兰等。 黄帝-五帝之一,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人; 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评论

天水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名祖名帝 
   伏羲.女娲:与西方亚当、夏娃创世纪的故事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他们是原始部落社会时期的领袖。“大目、山准、龙颜”的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书契,钻木取火,始创八卦,旋定历法,始创嫁娶,使人类走上文明之途。后来人类遭遇洪水,人种灭绝,只剩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两人不得不成婚繁衍人类。次后,女娲代伏羲为首领称女希氏。诸侯共工与祝融争斗天下,头触不周山,天柱折缺,女娲乃以五彩石补天,这几乎与西方洪荒时代传说一模一样。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初祖,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轩辕.嫘祖:历史上称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崛起于成纪,与妻嫘祖一起成为继伏羲神农之后的氏族集团领袖。从轩辕开始,华夏氏族逐渐归顺结盟统一,开创了战事征伐、疆域开拓、经济农桑的新时代。
   嬴非子:嬴秦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好畜牧而应周孝王征召(公元前897年,周孝王十三年),在 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无马不成行,无马不成军,驭马和军马在经济、交通、国防上作用十分重大。因此,周孝王封嬴非子为附庸(国),准许在秦地(即秦亭,今张川县后川河谷)建邑,号称嬴秦。秦由此正式成为周朝在西域的封国,开始了秦族走向强盛的历史。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非自第五代孙,居犬丘。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内乱,犬戎族乘机攻破周都镐京,西周灭亡。时秦襄公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秦襄公作为东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诸侯,原周王室直辖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赐于秦作为领地。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李 嵩(公元351年--公元417年)西凉建立者,李广16世孙,祖籍成纪(今秦安县),世居西凉,曾任宁翔将军,得河西六郡,自称凉公建都敦煌,称西凉国,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重教育才,屯田边关的建树,为后代所颂扬。
   李渊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李之后代,隋朝时任谯州、陇州、歧州三州太守,太原留守。隋末起义,兵出太原,直指关中,以二十万大军攻入长安,称皇帝,号唐高祖,国号唐朝。李渊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强大繁荣盛唐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其史迹足以彪炳史册。现在,天水人民把他和李广、李白并称成纪三李,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名嬴任好,在位38年,春秋五霸之一,都雍城(系陕西凤翔县境),称霸西域戎国,从此,秦的名称随戎族(后称匈奴)流动向异域传播,“秦”成了域外民族对中国的称呼,古波斯文中“赛尼”、《圣经》中“希尼”都是“秦”的音译。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李特、李雄:(?--公元303年)巴氏族,原为巴西宕渠人(今四川曲线渠县),后迁居略阳(今秦安县东南)。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天水等六郡饥民起义,推李特为首领,率众二万余人,与晋军作战,先后南攻广汉、成都。公元303年,攻取成都少城建国,年号建初。李雄(公元274年--334年),李特之子,公元303年继父位攻克成都,称成都王。公元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苻洪、苻坚:(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东晋时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不久,自称三秦王,建立前秦政权。苻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姚苌、姚兴(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姚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吕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

名臣名士(天水名臣多忠良直谏之士,与刚烈秦风熏染有关。而名士或不致仕,或退隐故里著述立说,或执教育才,堪为陇上风范。)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天水人,李蒿之曾孙。北魏孝文帝时,李冲为秘书中散,负责宫中文书,后升为秘书令,参与朝政。公元485年,李冲提出均田制、三长制的改革建议,得到魏孝文帝采纳,实施后使北魏国力大增,鲜卑与汉文化逐渐融合。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李冲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负责营建新都工程,并制定尊孔崇儒重大律令。因此拜太子少傅、咸阳王,在北魏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姜上圭人(今天水市秦城区),唐末将领姜谟之子。唐太宗时为将作大匠,负责修造九成宫、洛阳宫殿。后升为左屯卫将军,曾在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十八年(公元644年)先后从征高昌(新疆吐鲁番)和高丽(朝鲜)。
   李仕衡:祖籍成纪人(今秦安县),北宋淳化年间(公元990年)进士及第,任彭山知县、剑州知州。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因迎击叛乱而任尚书度之员外郎,善于理财筹措军费,直至工部尚书,知天雄军。公元1022年,拜为尚书左丞。任内屡为百姓上书,赈济灾民,深得民心。 
  胡缵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在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屈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系胡缵宗之遒劲刚健之书。
胡忻:天水人,明万历年间(公元1589年)中为进士,官山西临汾知县。为官简政轻刑,庭无积案。以政绩升迁工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胡忻属东林党人,专以上疏揭发宦官结党营私闻名,先后上疏数十章,声震朝野。今秦城区有故居北宅子。 
   安维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秦安县人,光绪年(公元1880年)中为进士,选翰林院庶士,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性情耿直,不阿权贵,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清诛李鸿章疏》,1894年《请明诏讨诿法》。安维峻之上书声震京都,却因言获罪,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京城时人以“陇上汉”四字相赠,大王五及京城应考文人为之送行。1899年后,安维峻主讲陇西南安书院,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总攥有《甘肃新通志》(100卷),著《谏垣存稿》、《望云山房讨集》等5部。 
   巩建丰(公元1673年--公元1748年)前清教育家,伏羌县(今甘谷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攥修、云南学政、侍读学士。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告老还乡,以讲学著书为乐,学生数百人,人称“关西师表”。著有《朱圉山人集》、《伏羌县志》等著作。 
   任其昌(公元1831--1900年)今秦城区人,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年末四十,告归故里,先后主讲天水书院、陇南书院三十年,其门下英才辈出,有名者如清光绪时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刘永亨、礼部主事丁秉乾、回族名翰林哈锐、刑部主事杨润身等人。著有《敦素堂诗文集》、《秦州新志》等6部。一生痴情教育,忧国忧民,自挽诗云:“飞雨流云过此生,有情何似总无情。可怜耿耿胸中血,埋血青山作五兵。”。
   王权(公元1822年--1905年)甘谷县人,晚清学者。1844年中举后,先后主讲岷州文昌、天水、宁远书院,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后历任兴平、富平知县,扶危济困,政声斐然。1886年辞官回乡,潜心学问,闭门著书,著《笠云山房古文集》、《秦州直隶州新志》(与任其昌合纂)等著作10余种。
名贤名家(春秋时代,天水先贤即拜孔子、老子为师,学成返归故里创立陇上文化。因此陇上文人、雅士、儒生、医士代有迭出。)
  尹喜:先秦时圭县人(今天水市人),少时好易(《易经》)素(《太公素书》)之书,游于终南山周至结草为楼,号宅为楼观,周王闻听后拜为大夫。任函谷关令时,拜迎西游的老子(李耳)为师。遂辞官问道于老子,请老子著书。于是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尹喜以老子经法,研读三年,著《关尹子》九篇,备受东晋道学家葛洪推崇。秦汉时,已有学徒聚集尹喜宅楼观台,魏晋之际,形成了道教观派。今北道区伯阳乡元代时即有老子、尹喜道观和尹道寺,殿前有楹联曰:“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诵道德。” 
   石作蜀:春秋冀县人(今甘谷县),自幼好学,跋涉万里,就学孔子门下,为七十二弟子之一。学成返乡,传播儒学和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在家乡有石子祠和石子墓,祠联曰:“梓里访遗踪,看空庭草碧,荒冢花殷,何知是唐封宋赞?杏松亲教泽,听渭水莺啼,陇山鸟语,此中有化雨表风。” 
   秦祖 上圭人(今秦城区),与颜、留、闵诸贤同为孔子入室弟子,身通六艺。唐封少梁伯,宋为鄄城侯。秦州文庙设秦祖祠,祠联曰“圣绩怙行,眺百二河山,不碍春风时雨至儒宗传北学,数学,数三千弟子,谁携关月陇云来。” 
   壤驷赤 上圭人(今秦城区),亦为孔子入室弟子,与石作蜀,秦祖号称“陇上儒学贤”。唐封北征伯,宋封上圭侯。秦州文庙设壤驷赤祠,祠联曰:“任人间倒海翻江,逐宇宙新潮,正学莫忘宣圣统;愿我辈模山范水,赴春秋佳日,大家来拜上圭侯。” 
   赵壹 西县人(今秦城区西南),东汉著名辞赋家,生活在顺,桓,灵帝时期(约公元一至二世纪中期)。存有辞赋二十篇,其《刺世疾邪赋》,《穷鸟赋》,《非草书》,堪为名篇,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王喜 (?——公元390年)安阳县人(今秦安县),东晋著名小说家。初为方士,有随徒数百人。公元384年,被苻坚召人长安。后有作品〈〈牵三歌谶〉〉志怪小说〈〈拾遗记〉〉(220篇),鲁迅先生称其为“文笔颇靡丽,而事实诞漫无实。”王嘉是中国短篇小说最早的奠基人之一。 
    李白 (公元701年——公元762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少具诗才好剑术,游历南北。天宝元年(742年)因贺知章荐举,召为供奉翰林,后为权贵排挤。此后长期漂泊。并受安史之乱祸,险被流放夜色郎。遗稿由堂叔李冰阳编为〈〈草堂集〉〉十卷。李氏一生未实现济苍海,安社稷的宏大理想。他的诗作却以半叛逆思想,豪入的风格,清新的语言,把历经千年的中国诗歌艺术推向了顶峰,人们把李白称为“诗仙”。今天的校园,课堂上,处处有李白诗歌的吟唱。
   李翱(公元772年——公元841年)成纪人(今秦安县),初唐著名散文家。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李翱中进士,任校书郎,后历任国子博士,庐州刺史,谏议大夫等职。李翱为文师承韩愈,主张文以载道,为道初古文运动的主将,今传《李文公集人》,《高愍女碑》,《杨烈妇传》为其名篇。
   王仁裕(公元879年——公元956年)五代著名学家,秦州人。入仕后历任秦州节度判官,翰林院学士,后任户部,兵任户部,兵部尚书。著有《西江集》,《紫泥集》,《人洛集》,《玉堂闲话人》,《开元天宝遗》等5部。文辞开五代学先河,名动京师。  王羌特 (公元1615年——公元1680年)伏羌县(今甘谷县)人。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考选拔贡。后授云南顺 府通判。大办教育。振修文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著小说《狐山再梦》,为不可多得之明清小珍品。
相名将(史称“关西(陇右)出将,关东出相(关中)”,实际上天水将相辈出,从春秋到民国,有名的将相就出了60多位。
   由余:春秋时天水人,戎族。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投入秦国,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用谋略一举攻伐锦诸戎、绲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戎国,遂称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 
   赵衰(?--公元前622年),祖籍天水,其先祖为中 后代嬴造父,因替周缪王平乱有功而受封赵城,改姓赵姓。赵衰曾随晋文公(公子重耳)流亡于十九年后,助重耳回国即位,任晋国卿(宰相),帮助晋文公创立了霸业。 
   赵盾 赵衰之子,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掌握国政(宰相)。公元前607年,又拥立晋成公,在晋国执政多年,以直谏著称。 
   李蔡(?--公元前118年)李广堂弟。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对匈奴作战,汉武帝时受封轻车将军、安乐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任丞相,执政四年,协理汉武帝运武徒民,治吏改币,统筹盐铁,颇有政声。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古略阳第七沟(今秦安王尹乡包全村)人。权德舆家世源远,自十二祖前秦符坚的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世代为官。父权皋,曾为安禄山幕僚,“安史之乱”前,他果断逃离安禄山,义勇为时人称道。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家庭里。他从小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有文章百篇,小有名气。公元792年,经人推荐,被唐德宗征为太常博士,转右补阀,从此跨人政界。
  李训(?--公元835年)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以进士进入京师。曾以上疏收复河湟、清除藩镇、诛灭宦官受到唐文宗重用,任宰相。诛宦官陈弘志、王守澄。公元835年以宫中石榴树上有甘露为名,诱贪钱横暴的宦官仇士良观看,谋里应外合诛杀。不慎泄露,李训、舒元舆、王涯等良臣被杀。史称“甘露之变”,留下了千古遗恨。
   李广(公元前186年--公元前119年)祖先李信为秦嬴政大将,曾率兵擒拿燕国太子丹到辽东(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成纪人氏,汉文帝时以良家子身份从军,历经文、景、武三帝,历任八郡边关太守,历经大小七十余战,以勇著称,匈奴称之为“飞将军”。六十四岁时,出征匈奴迷路,因不堪忍受刀笔之吏讯问之耻,而自杀。汉司马迁有《李将军列传》,唐代诗人王昌龄诗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赵充国(公元前137一前52年),字翁孙,西汉上邦人,是一位能骑善射骁勇多谋的军事家,在当时屯田政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人沉着勇敢,有远见深谋。少年时,就边学兵法,边研究军事。公元前119年,随着武帝取得了第三次大举征讨匈奴的胜利,即移民七十万口,以加强北方边防。东起朔方,西至今居(今永登县)的地区内,设团官,供给移民牛犁谷种,变牧场为农业区。赵充国就是这一年全家移民令居的。 
  姜维(202年一264年)三国时蜀汉后期主将。字伯约,天水郡冀县(治今甘谷县东南)人。因郡望是天水郡,故史书多称天水姜维。推祟郑玄经学,文武全才。初仕魏,任天水参军。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归蜀。深受谙葛亮器重,称赞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凉州上士也”(时凉州州治在冀县,故有是说),征为丞相府仓曹椽,封当亭侯。诸葛亮病逝后,姜维总领请军协助大将军蒋琬、费神共理朝政。延熙十九年(256年),进位大将军,独力支撑岌岌可危的蜀国。为实现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愿望,统军而后,九次北伐,七出陇右,连年转战于陇蜀之间,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其征战的武城山、落门、段谷、上圭今天水市境内,武山县民间至今有姜维大战铁笼山的传说。景耀六年(263年),魏大举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击钟会,使之寸步难行,而后主刘禅率先投降邓艾,蜀国亡。姜维迫于形势,伪降钟会。次年,怂恿钟会叛乱,试图借机恢复蜀汉,泄密被杀。
   陈安(?--公元323年)上圭人(今天水市西南),反抗匈奴刘曜攻占长安建立前赵而起兵,322年拥兵10余万,称凉王。次年与刘曜大军血战,渭水变色。陈安被杀,刘曜惊称壮士,陇右流传《壮士之歌》曰:“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李穆(?--公元586年)成纪人,李陵后代,北周名将。累迁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司空,屡建奇功。公元581年,杨坚称隋文帝,拜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  平阳公主:唐女将军,李渊之女。公元617年李渊起义之后,平阳公主自户县招建数万人的队伍进行严格训练。并招降了隋朝将领何潘仁上万名队伍,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四县,队伍扩大到7万人。李渊渡黄河推进长安时,平阳公主队伍与父回合。随后,平阳公主与李世民一起荡平了西北的隋王朝势力,为唐王朝建立立下了功勋。平阳公主队伍因纪律严明,被称为”娘子军“。
   张俊(公元1086年--公元1154年)成纪人,16岁时以弓箭手投身行伍,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北宋灭亡。张俊护送康王赵构南渡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张俊先后平定江南七地武装割据势力,东征西战。在与金人战争中,先后参与明州(宁波)之战、黄天荡之役(镇江)等打战,使金人不敢窥江而渡,人称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
   刘琦(公元1098年--公元1162年)成纪人,北宋将领刘仲武之子。公元1140年率王彦旧部八字军(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一万八千人,在开封与金兵三万人激战,打败金兵。金主帅兀术闻讯率十万人驰援,刘琦用计打破金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昌(开封)之战。刘琦用兵出奇制胜,有儒将风范,金帝完颜亮南下,历举南宋诸将姓名,部下争相对阵,唯问到刘琦,无人敢答,使金兵闻风丧胆。
  汪惟永(公元1264年--公元1325年)元朝名将,宁远人(今武山县),元朝大将汪良臣之子。少善骑射,精通谋略,公元1308年,升任镇国上将军,征西都元帅,在元朝讨平叛乱中屡建战功。 
  郭相忠(公元1798年--公元1861年)清代将领,清水县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中武进士,在克复新疆战役中足智果断,战无不胜,历任喀什葛尔、秦州、揄林守备。咸丰年间任甘州提督,后于1860年统率甘肃、四川、贵州兵马,靖边云南。在任期间,清正廉明,开仓放粮,赈恤边民,四方称颂。咸丰十一年病逝军中,军民悲恸,诏赐振威将军。  
   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市人,16岁在新疆参加同盟会,次年参加著名的伊犁起义,后在陕西参加讨伐袁世凯,1918年在陕西三原与胡景翼创立靖国军,后参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积极聘用共产党员训练干部,邓小平就曾在他的聘用下在那儿工作过。1932年任新一军军长。1936年西安事变,他支持张学良与杨虎成的八项主张,拥护共产党和平解决的正确意见。抗战时他率部驻守榆林,任21军团军团长,与陕甘宁边区保持了良好的友邻关系。

评论

关键词: 名士 黄金时代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