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一个洲 评论
2012圣丹斯电影节的获奖情况好久公布?
2012年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名单
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评审团特别奖
《寻找小糖人》
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剪辑奖
《独立游戏:电影》
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评审团大奖
《第三区的铁律》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评审团特别奖
《我可以》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摄影奖
《我的恶魔兄弟》
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摄影奖
《普京之吻》
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导演奖
《五架折损的摄影机》
青少年选择奖
《伴我梦游》
观众选择奖:短片
《少女猎手》
观众选择奖:世界纪录片
《寻找小糖人》
观众选择奖:世界剧情片
《圣徒谷》
观众选择奖:美国纪录片
《看不见的战争》
观众选择奖:美国剧情片
《破处》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评审团大奖
《薇奥莉塔想去天堂》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导演奖
《泰迪熊》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编剧奖
《年少不羁》
美国剧情片单元评审团特别奖:杰出独立电影
《情裂》
《无人走散》
美国剧情片单元评审团特别奖:群戏表演
《破处》
美国纪录片单元摄影奖
《寻找冰川》
美国剧情片单元摄影奖
《南方的野兽》
美国纪录片单元剪辑奖
《底特律的崩溃》
Waldo Salt编剧奖
《安全但没有保障》
美国导演奖
《凡尔赛宫的女王》
《无人知晓》
纪录片评审团大奖
《我居故我在》
剧情片评审团大奖
《南方的野兽》
您所说的《Smashed》不知道是哪一部 我不知道怎么翻译这个影片的片名~~
评论
1935年美国是什么时期,什么经济政策
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华尔街黑色星期四
1929年三月,赫伯特.胡佛出任美国第31届总统。他曾吹嘘说:我们将很快消除贫穷,将让每个家庭都能在车座里有一辆汽车,揭开锅就有一只鸡。然而,经济危机的最初征兆已经出现,消费额增长率下降,产品库存积压越来越多。自进入1929年以来,股票投机完全失控,股票发行数和股票价格上涨之大已远远脱离了现实经济状况。9月下旬,知情的人开始抛售大批股票。10月24日是个星期四,证券交易所好象着了火的疯人院,人们急奔、猛推、乱叫、狂吼,仅一天内就抛售股票1300万股。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四”。
一批大银行家急忙在摩根公司的办公室召开会议,决定拿出二亿多美元,由交易所副董事长以经纪人身份买进大批股票,同时,政府派警察在交易所维持秩序,交易所平静了三、四天。
1929年10月29日是个星期二,股票市场再次出现抛售狂潮,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内已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还是不断用进取,有的股票原来一股48美元,这天只卖1美元。到11月,纽约交易所全部有价证券的价格下跌50%,损失450亿美元左右。股票市场完全崩溃,大批从事股票投机的银行纷纷倒闭,不少将一辈子积蓄买成股票的人,转眼成为赤贫,跳楼、上吊、用煤气自杀的新闻比比皆是。
二、危机的蔓延与恶化
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以后,西方银行家、企业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美国在20-30年代的危机时期,工商企业倒闭十一万零四百三十四家,采煤业萎缩65.6%,、炼钢业萎缩84.77%,、汽车工业萎缩92.1%,、商品零售萎缩49.5%,出口贸易萎缩67.9%。
西方其他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资金流入和向美国的商品输出,这些国家也跟着被卷进了经济危机,英国出现了纷纷向银行提取黄金的风潮。1929年7月初至9月,外流黄金价值2亿英镑,9月下旬,英国宣布废除金本位制,英格兰银行停止制币兑付黄金,接着,其他一些国家也废除金本位制,西方货币制度开始崩溃。
欧洲的金融风潮又波及美国,储户纷纷向银行提款。1933年初,一万八千多家银行共吸收存款410亿美元,而库存现金还不到60亿,根本就无法应对储户提款。到了这年3月初,共倒闭银行6000多家,美国公众人心惶惶。西方各国为了摆脱危机,尽量把危机后果转嫁给本国人民和亚非拉人民。在拉丁美洲,从美国进口的农业机械和汽车的价格仅下降10-15%,而出口的可可豆和咖啡的价格却下降了50-70%,即使如此,仍有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
西方国家之间以邻为壑,极力地把危机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倾销战。从英国废除金本位,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日本甚至让日元贬值近40%,借以大幅度降低棉纺织品等的出口价格,向世界各地大肆倾销。
三、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
危机期间,劳动人民处于饥寒之中,而垄断资本家为了稳定价格、保持利润,大量销毁农副产品。在美国先后销毁了100万车皮粮食,26万多车皮咖啡,28万多车皮砂糖,2.5万吨肉。美国报纸公开宣传用谷物作燃料的好处,家庭、学校、机关纷纷不用煤砖而用谷物作燃料。
危机期间,美、英、法、德四国共有约29万家企业破产,工厂区死气沉沉,厂用铁路上野草丛生,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失业人数急剧增长。1933年3月,美国的全失业大军达到一千七百万人,每4名工人中就有1人失业。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拒绝由联邦政府对失业者施行直接救济,但鉴于苹果丰收,他同意政府收购一批苹果,廉价赊给失业工人去卖,于是,那些日子,纽约街头每隔几步就有人在无精打采地叫卖苹果。
民间慈善机构和州政府设立了一些救济站、施汤站,但“僧多粥少”,1933年,美国有400万赤贫户,共约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人挣扎在饥饿线上,领救济的队伍总是排得很长,而每人之能够领到一小块面包和一点汤。
城市里成群的乞丐和面黄肌瘦的男女老少,拿着破口袋(时称胡佛袋)在垃圾堆里搜寻剩余的食物。常有失业的人群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蜂拥而上,互相争夺。
美国约有100万户家庭付不起以住宅为抵押的贷款,被地方法官赶出家门。他们就在近郊空地上用破铁皮、纸板和粗麻布等搭起窝棚,人称“胡佛别墅”,各城市的周围有大片破烂窝棚,人们把这些地方称为“胡佛村”。还有许多人在别人家的门檐上、小胡同或公园长凳上过夜,身上盖的是旧报纸,人称“胡佛毯”。
大批建筑师、工程师、医生、教师、作家等脑力劳动者也失业了。有些学校发不出工资,教师只能到学生家去吃派饭。农村中大批佃农破产,分成制农民和农业工人惨遭失业,在各地的公路上、铁路旁,不时出现大批流浪的人群。
四、反失业、反饥饿的斗争
胡佛一再说:“经济很快会复苏”,“繁荣就在前面”。但对失业和饥饿毫无办法。1930年3月6日,美国各城市125万工人举行示威,纽约有11万人参加。1931年12月和1932年2月,两次举行了全国性的反饥饿大游行,各城市共有100万人参加。各地派代表在首都会齐,向白宫情愿,一次1800人,一次3000人,这是轰动全国的向华盛顿饥饿进军。1932年3月,底特律3000工人要求福特汽车厂老板福特发给被解雇者一半工资,福特叫来警察镇压,打死4人 ,伤几十人。几天后,15000人为被害者送葬,被害者棺材上覆盖着红旗。
1932年8月,依阿华州西荷郡爆发了奶农反抗斗争,在一个月内,奶农三次冲击牛奶公司,抗议过分压低牛奶收购价格。抗议的人群把三万四千磅牛奶全都倾倒在地,并把汽油倒进牛奶桶里。
危机期间,规模最大的抗议斗争是退伍军人要求立即全部发放补偿金的进军。1932年5月,25000名失业退伍军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华盛顿,他们携家带口在公园里大街上搭起窝棚,或在空的货栈、政府建筑物里住下。多数退伍军人聚集在国会大厦周围,希望至少要和总统会谈一次,胡佛不仅拒绝接见情愿者,还在白宫周围加派警察日月巡逻,总统府大门被用铁链锁上。
五、罗斯福当选总统
福兰克林.罗斯福于1882年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公园镇一个富豪家庭,童年时随父母多次到过欧洲,学会了法语和德语。1900年进哈佛大学攻读历史和政治。1904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罗斯福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910年,这一年他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获胜。1920年被推举为民主党的副总统候选人。1921年8月,罗斯福患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时值39岁。
1928年,罗斯福重返政坛,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他精神抖擞,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儿子的肩膀登台讲演。1932年,接受民主党的提名,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他发表广播演说,“我决心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深陷困境的美国各阶层选民对罗斯福抱有希望,“新政”二字不胫而走,很快家喻户晓。罗斯福手拄拐杖,乘坐火车、汽车、轮船跑遍美国,每天演讲二十余次,到处受到热烈欢迎。1932年11月,罗斯福以压倒多数的选票竞选获胜。
六、反危机和改革
1933年,美国经济几乎濒临绝境。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千百万美国人在收音机旁收听总统发表就职演说。罗斯福告诉美国人民,他相信美国必将振奋起来。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召集一些学者、专家组成自己的智囊团,为他们拟定法案,起草讲演稿,出谋划策。
为制止银行倒闭风潮,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业。9日召开国会特别会议,提出了《紧急银行法》,由于局势异常危机,议员们来不及看完全文,就以口号声表决通过了该法案,授权总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整顿和稳定金融秩序。罗斯福总统授权财政部检查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发行了30亿美元新钞,以支持大银行开业,并勒令失去支付能力的小银行停业,煞住挤兑风。不久政府又公布了《存款保险法》,对5000美元以下的存款,由政府信誉保证其安全,以恢复银行信用。
罗斯福多次举行全国广播讲话,它像同大家一起围炉谈家常一样,用通俗易懂、亲切爽朗的语言,介绍情况,说明政策,讲清道理,求得公众对新政的理解和支持,他把这称为“炉边谈话”。
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其核心是减耕减产,防止农业生产过剩。农业调整管理局火速派出10万余名工作人员到各地同农场主订立减产合同。政府对大量缩减土地面积和降低牲畜繁殖率者给与津贴和奖金。根据数百万份减耕减产合同,缩减了小麦、棉花、烟草等15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到1934年,全美减耕面积达4000万英亩,为了减耕减产,全美曾犁掉棉田1000万英亩,国家为此付出1亿美元补贴。
1933年6月,罗斯福批准公布《全国产业复兴法》,并成立“国家产业复兴局”负责贯彻实施。该法令要求各产业部门分别成立同业分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对价格、产量、雇佣等作出限制,以免生产过剩。为使该法令能顺利贯彻,政府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把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作为拥护产业复兴法的标志。几年内,国会先后制定了不同行业的765个基本法规和208个补充法规,90%的企业自愿或被迫接受了这些法规,在企业里悬挂起了“蓝鹰”标志。
《全国产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自愿参加任何工会,以及同资方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规定资方必须接受最高工时限定数和最低工资额的限制。
1933年5月,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国家拨款共各州免费向失业者发放生活必需品,并从这一年10月开始试行“以工代赈”政策,即政府雇用失业者兴建公共工程,而不是单纯向他们施舍。为此设立了国民工程管理局,兴建了18万个小型公共工程项目。如学校、图书馆、道路等,先后吸收了450万失业者参加工作。政府还吸收了18-25岁的失业青年组成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他们从事造林、兴修水利、水土保持、美化公园、建筑道路等工作,除食宿外,每人每月可领到30美元报酬。从1933年到1941年,先后吸收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员140万人。
七、顶住压力,继续推进改革
新政初期的一系列措施,稳定了经济局势,特别是扩大政府开支,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回升。
经济稍微好转,部分垄断资本家便起来反对新政。1935年、193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先后裁决《全国产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予以废除。
罗斯福继续坚决推进改革。
第一、继续并扩大公共工程投资
1935年5月,成立的“工程振兴管理局”主持的大型公共工程平均每月雇佣200多万工人,新政最大的工程是“田纳西河流域工程”。并对知识分子提供帮助,大批作家、演员、画家和其他知识分子受到雇佣,让他们编写旅游指南、盲人读物、画壁画、到农村去演出。
第二,继续调整劳资关系
1935年7月,颁布了《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权利;1938年6月国会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即工资工时法),规定最高工时数为每周40小时,每小时最低工资40美分,禁止使用童工。
第三,实施《社会保险法》
通过向企业课税、工人工资提成和政府拨款三种途径设立失业保险基金,承担失业者每年为期12到26周的保险。年满65周岁的退休工资劳动者可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伤残人和不能自立的母亲、儿童可获得救济。
第四,建立“恒定粮仓”
根据1938年新的“农业调整法”,由政府和农场主商定农产品的生产限额和平价,供过于求而市场价格低于平价时,农户可把产品储存起来,以此为抵押可换得一笔贷款;当市场价格达到平价时,农户出售产品并归还贷款。政府还帮助流浪的佃农和季节工人定居下来。1937年成立“农场保险管理局”,建立了30个各可收容1.2-1.5万流浪家庭的营地,帮助农民清偿债务,并向他们发放贷款,组织合作租地和购买农用机器。
第五,放弃财政平衡,实行赤字财政
罗斯福政府实行赤字预算的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公债,以满足政府扩大开支,进行公共投资所需的巨额资金。1932-1940年,联邦国债从194.8亿美元增加到429.6亿美元,联邦赤字连年增加。
第六、改革税收政策,增加政府收入
1935年颁布《财产税法》对巨额个人收入征收累进附加税。凡纯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者征税31%;纯收入在500万美元以上者则征税75%,少数大富翁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有力地遏制了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大。
八、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干预和调节渡过危机,发展经济,稳定政局,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有人攻击罗斯福搞社会主义化,罗斯福回答说:“在美国,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正是新政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 评论
山本五十六是什么人?
日本帝国海军军官,第26及27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策划了偷袭珍珠港的著名战役,发动太平洋战争。战死时为海军大将军衔,死后被追赠元帅称号。后有多部影片描写他的经历。
新潟县长冈市 武士高野家的第六个儿子。因为这一年高野贞吉56岁,所以给儿子取名为“高野五十六”。他自幼受到了武士道和军事熏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争强好胜的进取精神。当五十六10岁时,其父用武士刀划伤他的双腿12次,代表他正式元服。1901年17岁那年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学校32期,1904年以第7名毕业后任“日进”号装甲巡洋舰上的少尉见习枪炮官,参加了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在日、俄海军对马海战中,他负了重伤,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飞,留下了终身残疾。由于他只剩下了八个手指,同僚们给他起了个“八毛钱”的绰号。1908年,进入海军炮术学校学习,1914年,以上尉军衔进入海军大学深造,1915年晋升为少佐。
1916年,他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毕业后,经牧野忠笃子爵介绍,过继到旧长冈藩家老山本家,成为山本带刀的义子,由“高野五十六”改名为“山本五十六”。同年,山本五十六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校(第14期)。他是一个孝子,当军官后还常常回乡为高野、山本两家的祖坟扫墓,大部分薪水都寄给了母亲,接济哥哥、姐姐,有时还为亲戚和老师的子弟缴纳学费。据说这是他迟迟不成家的一个重要原因。1918年8月,山本和故乡一位挤牛奶姑娘礼子在东京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生有两男两女。1919年4月,山本奉命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同年12月在美国波士顿被晋升为海军中佐。首次赴美对山本五十六的文化冲击实在太大,美国的女孩子都能受到大学教育而且能够工作自立,使得除了欢乐街的女子之外几乎不知道还有其他女性的山本少佐目瞪口呆,美国的砂糖居然不要配给更是教会了山本少佐什么是“国力的差异”,后来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和德克萨斯的油田才真正告诉了山本少佐美国的真正力量。,1921年5月回国后,任海军大学教官。1923年欧洲出差,同年12月晋升大佐。
评论
20世纪20年代初和30年代初,苏俄(联)和美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其各自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两国政府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一,由新经济政策向计划经济转变。1928年斯大林上台,新经济政策逐步废止,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出台,标志着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经济政策完全废止。 二,最终导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形成。 三,特点: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经济上严格进行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 作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苏联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保障了国家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使苏联成为二战后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制度缺乏灵活性,经济上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政治上使民主制遭到破坏,容易导致个人崇拜,也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是造成苏联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走向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经济政策. 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华尔街黑色星期四 1929年三月,赫伯特.胡佛出任美国第31届总统。他曾吹嘘说:我们将很快消除贫穷,将让每个家庭都能在车座里有一辆汽车,揭开锅就有一只鸡。然而,经济危机的最初征兆已经出现,消费额增长率下降,产品库存积压越来越多。自进入1929年以来,股票投机完全失控,股票发行数和股票价格上涨之大已远远脱离了现实经济状况。9月下旬,知情的人开始抛售大批股票。10月24日是个星期四,证券交易所好象着了火的疯人院,人们急奔、猛推、乱叫、狂吼,仅一天内就抛售股票1300万股。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四”。 一批大银行家急忙在摩根公司的办公室召开会议,决定拿出二亿多美元,由交易所副董事长以经纪人身份买进大批股票,同时,政府派警察在交易所维持秩序,交易所平静了三、四天。 1929年10月29日是个星期二,股票市场再次出现抛售狂潮,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内已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还是不断用进取,有的股票原来一股48美元,这天只卖1美元。到11月,纽约交易所全部有价证券的价格下跌50%,损失450亿美元左右。股票市场完全崩溃,大批从事股票投机的银行纷纷倒闭,不少将一辈子积蓄买成股票的人,转眼成为赤贫,跳楼、上吊、用煤气自杀的新闻比比皆是。 二、危机的蔓延与恶化 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以后,西方银行家、企业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美国在20-30年代的危机时期,工商企业倒闭十一万零四百三十四家,采煤业萎缩65.6%,、炼钢业萎缩84.77%,、汽车工业萎缩92.1%,、商品零售萎缩49.5%,出口贸易萎缩67.9%。 西方其他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资金流入和向美国的商品输出,这些国家也跟着被卷进了经济危机,英国出现了纷纷向银行提取黄金的风潮。1929年7月初至9月,外流黄金价值2亿英镑,9月下旬,英国宣布废除金本位制,英格兰银行停止制币兑付黄金,接着,其他一些国家也废除金本位制,西方货币制度开始崩溃。 欧洲的金融风潮又波及美国,储户纷纷向银行提款。1933年初,一万八千多家银行共吸收存款410亿美元,而库存现金还不到60亿,根本就无法应对储户提款。到了这年3月初,共倒闭银行6000多家,美国公众人心惶惶。西方各国为了摆脱危机,尽量把危机后果转嫁给本国人民和亚非拉人民。在拉丁美洲,从美国进口的农业机械和汽车的价格仅下降10-15%,而出口的可可豆和咖啡的价格却下降了50-70%,即使如此,仍有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 西方国家之间以邻为壑,极力地把危机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倾销战。从英国废除金本位,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日本甚至让日元贬值近40%,借以大幅度降低棉纺织品等的出口价格,向世界各地大肆倾销。 三、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 危机期间,劳动人民处于饥寒之中,而垄断资本家为了稳定价格、保持利润,大量销毁农副产品。在美国先后销毁了100万车皮粮食,26万多车皮咖啡,28万多车皮砂糖,2.5万吨肉。美国报纸公开宣传用谷物作燃料的好处,家庭、学校、机关纷纷不用煤砖而用谷物作燃料。 危机期间,美、英、法、德四国共有约29万家企业破产,工厂区死气沉沉,厂用铁路上野草丛生,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失业人数急剧增长。1933年3月,美国的全失业大军达到一千七百万人,每4名工人中就有1人失业。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拒绝由联邦政府对失业者施行直接救济,但鉴于苹果丰收,他同意政府收购一批苹果,廉价赊给失业工人去卖,于是,那些日子,纽约街头每隔几步就有人在无精打采地叫卖苹果。 民间慈善机构和州政府设立了一些救济站、施汤站,但“僧多粥少”,1933年,美国有400万赤贫户,共约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人挣扎在饥饿线上,领救济的队伍总是排得很长,而每人之能够领到一小块面包和一点汤。 城市里成群的乞丐和面黄肌瘦的男女老少,拿着破口袋(时称胡佛袋)在垃圾堆里搜寻剩余的食物。常有失业的人群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蜂拥而上,互相争夺。 美国约有100万户家庭付不起以住宅为抵押的贷款,被地方法官赶出家门。他们就在近郊空地上用破铁皮、纸板和粗麻布等搭起窝棚,人称“胡佛别墅”,各城市的周围有大片破烂窝棚,人们把这些地方称为“胡佛村”。还有许多人在别人家的门檐上、小胡同或公园长凳上过夜,身上盖的是旧报纸,人称“胡佛毯”。 大批建筑师、工程师、医生、教师、作家等脑力劳动者也失业了。有些学校发不出工资,教师只能到学生家去吃派饭。农村中大批佃农破产,分成制农民和农业工人惨遭失业,在各地的公路上、铁路旁,不时出现大批流浪的人群。 四、反失业、反饥饿的斗争 胡佛一再说:“经济很快会复苏”,“繁荣就在前面”。但对失业和饥饿毫无办法。1930年3月6日,美国各城市125万工人举行示威,纽约有11万人参加。1931年12月和1932年2月,两次举行了全国性的反饥饿大游行,各城市共有100万人参加。各地派代表在首都会齐,向白宫情愿,一次1800人,一次3000人,这是轰动全国的向华盛顿饥饿进军。1932年3月,底特律3000工人要求福特汽车厂老板福特发给被解雇者一半工资,福特叫来警察镇压,打死4人 ,伤几十人。几天后,15000人为被害者送葬,被害者棺材上覆盖着红旗。 1932年8月,依阿华州西荷郡爆发了奶农反抗斗争,在一个月内,奶农三次冲击牛奶公司,抗议过分压低牛奶收购价格。抗议的人群把三万四千磅牛奶全都倾倒在地,并把汽油倒进牛奶桶里。 危机期间,规模最大的抗议斗争是退伍军人要求立即全部发放补偿金的进军。1932年5月,25000名失业退伍军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华盛顿,他们携家带口在公园里大街上搭起窝棚,或在空的货栈、政府建筑物里住下。多数退伍军人聚集在国会大厦周围,希望至少要和总统会谈一次,胡佛不仅拒绝接见情愿者,还在白宫周围加派警察日月巡逻,总统府大门被用铁链锁上。 五、罗斯福当选总统 福兰克林.罗斯福于1882年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公园镇一个富豪家庭,童年时随父母多次到过欧洲,学会了法语和德语。1900年进哈佛大学攻读历史和政治。1904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罗斯福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910年,这一年他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获胜。1920年被推举为民主党的副总统候选人。1921年8月,罗斯福患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时值39岁。 1928年,罗斯福重返政坛,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他精神抖擞,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儿子的肩膀登台讲演。1932年,接受民主党的提名,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他发表广播演说,“我决心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深陷困境的美国各阶层选民对罗斯福抱有希望,“新政”二字不胫而走,很快家喻户晓。罗斯福手拄拐杖,乘坐火车、汽车、轮船跑遍美国,每天演讲二十余次,到处受到热烈欢迎。1932年11月,罗斯福以压倒多数的选票竞选获胜。 六、反危机和改革 1933年,美国经济几乎濒临绝境。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千百万美国人在收音机旁收听总统发表就职演说。罗斯福告诉美国人民,他相信美国必将振奋起来。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召集一些学者、专家组成自己的智囊团,为他们拟定法案,起草讲演稿,出谋划策。 为制止银行倒闭风潮,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业。9日召开国会特别会议,提出了《紧急银行法》,由于局势异常危机,议员们来不及看完全文,就以口号声表决通过了该法案,授权总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整顿和稳定金融秩序。罗斯福总统授权财政部检查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发行了30亿美元新钞,以支持大银行开业,并勒令失去支付能力的小银行停业,煞住挤兑风。不久政府又公布了《存款保险法》,对5000美元以下的存款,由政府信誉保证其安全,以恢复银行信用。 罗斯福多次举行全国广播讲话,它像同大家一起围炉谈家常一样,用通俗易懂、亲切爽朗的语言,介绍情况,说明政策,讲清道理,求得公众对新政的理解和支持,他把这称为“炉边谈话”。 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其核心是减耕减产,防止农业生产过剩。农业调整管理局火速派出10万余名工作人员到各地同农场主订立减产合同。政府对大量缩减土地面积和降低牲畜繁殖率者给与津贴和奖金。根据数百万份减耕减产合同,缩减了小麦、棉花、烟草等15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到1934年,全美减耕面积达4000万英亩,为了减耕减产,全美曾犁掉棉田1000万英亩,国家为此付出1亿美元补贴。 1933年6月,罗斯福批准公布《全国产业复兴法》,并成立“国家产业复兴局”负责贯彻实施。该法令要求各产业部门分别成立同业分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对价格、产量、雇佣等作出限制,以免生产过剩。为使该法令能顺利贯彻,政府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把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作为拥护产业复兴法的标志。几年内,国会先后制定了不同行业的765个基本法规和208个补充法规,90%的企业自愿或被迫接受了这些法规,在企业里悬挂起了“蓝鹰”标志。 《全国产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自愿参加任何工会,以及同资方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规定资方必须接受最高工时限定数和最低工资额的限制。 1933年5月,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国家拨款共各州免费向失业者发放生活必需品,并从这一年10月开始试行“以工代赈”政策,即政府雇用失业者兴建公共工程,而不是单纯向他们施舍。为此设立了国民工程管理局,兴建了18万个小型公共工程项目。如学校、图书馆、道路等,先后吸收了450万失业者参加工作。政府还吸收了18-25岁的失业青年组成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他们从事造林、兴修水利、水土保持、美化公园、建筑道路等工作,除食宿外,每人每月可领到30美元报酬。从1933年到1941年,先后吸收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员140万人。 七、顶住压力,继续推进改革 新政初期的一系列措施,稳定了经济局势,特别是扩大政府开支,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回升。 经济稍微好转,部分垄断资本家便起来反对新政。1935年、193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先后裁决《全国产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予以废除。 罗斯福继续坚决推进改革。 第一、继续并扩大公共工程投资 1935年5月,成立的“工程振兴管理局”主持的大型公共工程平均每月雇佣200多万工人,新政最大的工程是“田纳西河流域工程”。并对知识分子提供帮助,大批作家、演员、画家和其他知识分子受到雇佣,让他们编写旅游指南、盲人读物、画壁画、到农村去演出。 第二,继续调整劳资关系 1935年7月,颁布了《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权利;1938年6月国会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即工资工时法),规定最高工时数为每周40小时,每小时最低工资40美分,禁止使用童工。 第三,实施《社会保险法》 通过向企业课税、工人工资提成和政府拨款三种途径设立失业保险基金,承担失业者每年为期12到26周的保险。年满65周岁的退休工资劳动者可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伤残人和不能自立的母亲、儿童可获得救济。 第四,建立“恒定粮仓” 根据1938年新的“农业调整法”,由政府和农场主商定农产品的生产限额和平价,供过于求而市场价格低于平价时,农户可把产品储存起来,以此为抵押可换得一笔贷款;当市场价格达到平价时,农户出售产品并归还贷款。政府还帮助流浪的佃农和季节工人定居下来。1937年成立“农场保险管理局”,建立了30个各可收容1.2-1.5万流浪家庭的营地,帮助农民清偿债务,并向他们发放贷款,组织合作租地和购买农用机器。 第五,放弃财政平衡,实行赤字财政 罗斯福政府实行赤字预算的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公债,以满足政府扩大开支,进行公共投资所需的巨额资金。1932-1940年,联邦国债从194.8亿美元增加到429.6亿美元,联邦赤字连年增加。 第六、改革税收政策,增加政府收入 1935年颁布《财产税法》对巨额个人收入征收累进附加税。凡纯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者征税31%;纯收入在500万美元以上者则征税75%,少数大富翁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有力地遏制了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大。 八、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干预和调节渡过危机,发展经济,稳定政局,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有人攻击罗斯福搞社会主义化,罗斯福回答说:“在美国,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正是新政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 评论
美国奥巴马最近的事务?
奥巴马最近比较烦 摘自华尔街日报 在准备发布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之时,奥巴马总统却感到比较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想让人们──尤其是他那些保守的反对者──知道他并不是一些人所怀疑的那种严厉的干涉者。 奥巴马周二在白宫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实际上希望看到政府能够放松监管。 在他的政府成为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大股东,以及周三即将提出新的大型金融机构监管方案、新的银行资本金要求和为小投资者设立新的消费者保护机构之际,这无疑是一种违反直觉的论点。 这正是奥巴马极力解释他对美国金融系统提出的改革方案背后存在一种理念的原因。事实上,他说,同样的理念也适用于他对政府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的整体看法: 你制定了一些交通规则,确保透明度和公开性,防止可能面临的巨大系统性风险……为了避免萧条,政府可能不得不介入,然后再让企业家和个体企业进行竞争,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Stephen Voss for WSJ 奥巴马周二在白宫接受采访因此,当我听到保守派对我们所做所为的惯有的批评意见时,我有时感到困惑,基本上我们采取的的每一个步骤都为了清理在我们入主白宫之后所发现的问题。 总统和他的助手们知道,他们已经达到了政治上的高危点,他们为应对衰退和底特律的几近崩溃所采取的大规模干预措施──以及很快将采取的对美国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可被视为拉开了重塑美国经济秩序的序幕。 为了打消这种印象,奥巴马的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几天前在纽约发表演讲称,从根本上讲,我们不是社会主义者。 就奥巴马本人而言,奥巴马用同样的话解释了他要对金融体系采取的措施:交通规则、公开性和透明度。奥巴马说,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市场上发生了什么,他们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他说,这一目标实际上就是要确保在新的经济体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所有的一切。 他说,在所有这些问题上,我们尽可能少干预,以确保市场上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消费者、员工、投资者和企业家)都有一套明确的交通规则,他们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状况,也会依据对利润的追求来做出决定。但我们也不会放任不管,以致造成去年那种境地,当时我们真的到了金融崩溃的边缘。 当然,监管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也很难确定,正因为这样,奥巴马周三提出的计划才会处处遭到批评。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简称:美联储)将会获得更大的权力,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大公司必须筹集更多资本并满足更高的流动性要求,对冲基金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还将设立一个新机构以保护消费者和小投资者。 不过,奥巴马的计划一出台就会面临两边不讨好的问题。有的人觉得他的提议太激进,有人又觉得太温吞。只有一部分人会觉得恰到好处。然而不管是美国本土还是海外,人们都希望能够采取一些措施,以显示系统的安全性已经增强,同时一旦危机开始消退,就无法再让朝三暮四的国会采取行动了。 奥巴马说,适当的规则将能让经济实现复苏,这种复苏并非建立在投机泡沫之上,也不会抑制金融市场的创新。近年来,许多小投资者都从金融创新中受益良多。 我们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为更具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模式打下基础,这种模式不会影响自由市场的活力、至关重要的创新产品以及能够创造就业的创业精神,同时又要意识到以无限的外来资金供应为前提的债务水平从长远看将无法维持。 就在对经济进行更多干预的时候,奥巴马仍表示他真正想做的是减少干预。 他说,他对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Chrysler)进行了干预,因为他只能选择继续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投入纳税人的钱,或者是任由它们陷入破产清算的境地。他说,我唯一真正感兴趣的监管措施是,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以便摆脱对外国原油的依赖。除此而外,我最不想干的就是经营一家汽车公司…… 或者说,他最不想干的就是收拾美国经济的烂摊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