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俗、年味、年趣
也许是千百年来的传统与习俗的缘故,春节在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人们对春节的感观与依恋无法用恰当的语言和文字来描述。我国各民族各地区过春节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考证“春节”一词最早源于唐朝。五代十国期间后蜀皇帝孟昶曾经有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诗句。也就是说从唐代开始至北宋初期,我国一些地方就有过春节的习俗了。人们习惯上把春节叫做过年。
传说闯王李自成率众起义推翻明朝后,本应坐十八年天下。但进北京时正赶上过年,由于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始终没有机会好好地体验和享受过年的滋味。这回得了天下,手下文武百官阿谀奉承者颇多,贪图享乐者比比皆是,这些人一方面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讨闯王爷的欢心,将这李闯王进京后的第一个年,办得非常体面,有声有色,别具一格,把个闯王弄得神魂颠倒,忘乎所以。于是,召告天下:“从此以后天天过年”。连着用十八天过了十八个年而使自己失去了十八年的天下。这段传说虽然纯属无稽之谈,但足以证明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年对所有的中国人具有多么巨大的魅力。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因此各地区各民族过春节的方式方法、风俗习惯不尽相同。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人们对春节十分重视,春节期间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很有地方特色和民风、民俗特点。而东北地区的广大民众迎年、过年的方式更是与众不同。从每年农历的腊月初一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二这两个多月里,人们 始终都沉浸在迎年与过年的欢快与喜庆气氛之中。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只知道过年,不知道春节。那时候年的过法,与现在春节的过法有许多不同之处。回想起来总有一种趣味无穷,往事历历在目的感觉。
一、腊八粥与“馋年”
刚懂事时就非常喜欢过年,也特别盼望过年,总觉得日子过得太慢。,隐约感觉天一冷就快过年了,每到冬季一见到雪就更高兴,因为每到下雪的时候离年就更近了。进了腊月门就闻到年味了。农历腊月初八早餐家家必吃的腊八粥就是年即将到来的一个信号,因此进入腊月门天天盼腊八。
提起腊八粥还真有些说道。先说说腊八这天为什么吃腊八粥。
一种说法是如来佛祖经过苦修苦练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悟性顿开,得道成佛,为了纪念佛家这一盛事,每年腊月初八各个寺院都要煮粥供佛,后来逐渐传到民间。
另一种说法是姜子牙未发迹时,穷困潦倒,时背运衰,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病饿街头险些冻饿而死,忽得一老妇施热粥一碗而获救。后来,姜子牙在渭水得遇周文王,为报知遇之恩,全力辅佐文王灭商兴周,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姜子牙大功告成封候拜相以后,一直念念不忘当年老妇的一粥之恩,亲自到处寻访老妇,始终没有找到,便于每年腊月初八施粥一天,以示纪念。后来,人们有感于姜子牙报恩施粥之情,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家家都煮腊八粥,以后便延续成习。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农历腊月(公历一月份)天气特别寒冷,民间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据说吃腊八粥能粘住下巴。
旧时尽管农村经济条件较差,但每年的腊八,家家都尽量想办法做一顿腊八粥吃,实质上是为了解馋——因为当时有一种说法,进了腊月门,人们就开始“馋年了”。小时候不懂事,为了不冻掉下巴——主要是“馋年”的缘故,一进腊月门天天嚷嚷吃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做法、用料、吃法很有讲究。佛家腊八粥主要用粳米、小米、黄米、高粱米、绿豆、大枣、干果。有些地区的腊八粥用糯米、莲子、栗子仁、大枣。东北地区做腊八粥的主要原料有大黄米、白云豆、大枣、瘦肉丁等。各种腊八粥的做法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先把米放在锅里煮熟,然后再加入其它材料熬成粘稠状。吃腊八粥时要用作料,作料分荤素两种。荤料用猪油、木耳、肉丁、酱油炸制;素料用蜂蜜、冰糖、青丝、玫瑰拌制。有些人家把苏子或芝麻碾碎加少许盐面、葱花做作料。吃时根据自己的爱好把各种作料盛在碟子里,用筷子夹着腊八粥蘸着吃。吃过腊八粥,人们就开始“忙年”了。
二 、忙年与办年货
多数人家从腊月初十开始忙年。忙年这段时间特别有意思。家家必做的几件大事是淘米、做豆腐、赶年集、办年货。
1、淘米、做豆腐。
所谓淘米,就是把大黄米(用糜子碾成的米)淘洗干净,磨成面粉,再和成面,然后装入缸内发酵。发酵时把面缸放在炕头上,用棉被盖严实,一至二天后再用发好的面,包黄面团子。
黄面团子的做法有些讲究。先从馅儿说起。包黄面团子的馅儿有小豆馅儿、大豆馅儿、肉菜馅儿。小豆馅是把红小豆煮熟后再拌入少许用甜菜丝儿熬的糖稀,也有加青丝、玫瑰的。大豆馅一般用上好的云豆煮熟后不必捣碎,拌少许冰糖粉就可以了。肉菜馅用少量肥肉再把酸菜剁碎后加油盐各种调料制成。黄面团子加工制作包括四个步骤:一、包团子,二、蒸团子,三、切团子,四、冻团子。
包团子讲究内紧外光不留手指印。团子的馅攥得越紧,吃起来越有味道。包团子时必须用巧劲儿,设法把团子里的一股气儿攥出来才能达到包紧的目的。团子包得越紧,外表越光滑,切团子时越容易,外观也越好看。每户人家都要包几千个团子。包团子时,家家都要请很多人帮忙,男女老少都有,屋里屋外热气腾腾,大家忙里忙外,有说有笑。喜欢开玩笑的人们借此机会相互嬉闹取笑,场面十分活泼热闹。谁家的姑娘媳妇团子包得好,在当时是十分上讲究的事,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姑娘们未来的婚姻大事或媳妇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此,许多妇女都争着练就一手包团子的绝活。
蒸团子一般用圆形秫秸帘子,上面铺一层玻璃叶——实际上是一种圆型、宽大的椴树叶子。为了不粘帘子,需在叶表面涂抹一层豆油。摆放团子的过程叫装锅,装锅时要求团子之间不留缝隙,装的越紧,蒸出的团子质量越好。蒸团子一般都用大锅,每锅一次都能蒸三百多个团子。一般人家都蒸二至三千多个团子,以备年后好嚼裹儿(注1)没有时再吃。因为当时大米白面太少,春节期间人们的主要食品就是黄面团子。
切团子也有讲究。团子蒸熟从锅里拿出来的过程叫起锅,起锅时一般都使用竹子做的两面特别光滑的小铲子,沾凉水从两个团子的连接处垂直切开,才能把团子从锅里拿出来,切时讲究四面见线,越方正越好。此项工作一般由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完成。我小时候在老家切团子很有名气,腊月十五以后,正赶上放寒假,家家争着请我帮助切团子,这使我在当时的同伴中感到很自豪。
团子切完后要整齐地摆放在用秫秸(注2)串的又长又大的帘子上,再抬到外面冻团子。团子冻硬后一般都装到大缸或木箱子里,吃的时候再拿出来用锅馏。
团子包完后就开始作豆腐。由于当时经济不发达,人们平时很少吃到豆腐。肉类就更少了,即使杀了年猪,也只留一些头蹄下水(注3),多数猪肉都卖掉。不杀猪的人家过年,买十斤八斤猪肉就挺好了。所以春节期间人们以豆腐作为主要副食品。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幸福,这也是春节期间人们喜欢以豆腐为主要食品的另一个原因:因为豆腐与“都福”谐音,吃豆腐的另一层意思是“吃到嘴里都是福”。言外之意是“凡是吃了豆腐的人都可以得到幸福”。实质上是人们向往生活美满幸福的一种精神寄托。
农村做豆腐的计量单位用“桌”,一“桌”豆腐大豆定量为三十市斤。人口多的人家一般都做一桌大豆腐(约九十块左右),一桌干豆腐(三十六斤左右)人口少的有两家合做一桌的,也有三、四家合作一桌的。豆腐做好后放在外面冻硬再储藏起来。当时的家常饭是白菜炖冻豆腐,馏黄米团子。翠绿的白菜叶,加上带有蜂窝眼儿的豆腐块儿(注4)再加上亮黄亮黄的黄米团,吃起来别有一翻情趣和风味,现在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2、赶年集、办年货。
旧时农村乡、镇所在地由于人口比较集中,经济也较为发达,因此成为当地集市贸易中心。人们把按着规定的日子到规定的地点统一进行贸易活动称为赶集。而赶年集(也叫办年货)跟常规贸易中的赶集有所不同。
赶年集活动从腊月二十开始,农村习俗腊月二十以后天天是集。这主要是因为那时人们手里的钱没有现在这么多,有时甚至一分钱都要“掰两半”花。为了少花钱,多办事,有的人几乎天天赶集,碰到便宜的东西才买。
人们把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称为穷棒子集。穷棒子是形容那些手头不太宽裕的人家,他们为了节省开支,挨到年跟前儿才到集上买点儿年货。因为到了年根儿底下,有些年货再不出手就可能造成积压,所以多数商品都大幅度降价。这就给那些“穷棒子”创造了赶年集、办年货的极好机会。因此这两天赶年集的人特别多,即使是有钱的人家,也喜欢到集上遛一遛,凑凑热闹,顺便买点便宜货。虽然人们的经济条件还不是那么好,但毕竟比解放前强多了。因此过年时家家都尽量置备得体面一点。
年集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给人的记忆是永存的。几乎每一个赶年集的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几乎所有百货商店的营业员或经营土特产品的小商贩,对待顾客的态度都是那样的和蔼可亲、笑容可掬。迎风摆动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五颜六色品种花样齐全的烟花鞭炮;满地摆放,鲜红耀眼的对联和挂签儿;驰名中外内涵丰富,色彩艳丽的杨柳青年画;香甜可口,色泽诱人的各种水果糕点等,无一不以它自身所具有的迷人的魅力而吸引着那些来办年货的人们。
熙熙攘攘的人群;满载年货的大车小辆;彼起此落震天价响的鞭炮声;夹杂着为了招徕顾客,小商贩们那充满乡音,南腔北调的吆喝声,构成了一组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绚丽画卷和美妙动听的乐章。
由于赶年集活动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带给人们许多回味无穷的乐趣和耳目一新的感观,因此它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忙年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过小年与迎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意思是“年”从这一天就开始了。当时流行这样一套嗑:“二十三,灶王老爷上了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擂大鼓,二十六冻猪肉,二十七炉煮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蒙香斗,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街上走”。
先说说二十三,灶王老爷上了天是咋回事,由于千百年来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文革以前农村一般都有供灶王的习俗。提起灶王爷这里边也有一些故事。
据说灶王爷姓张,是玉皇大帝的亲兄弟,排行老三,被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管理民间事宜,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返回天庭述职,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恩怨情仇,善恶因果有关事宜。七天以后,也就是腊月三十晚上接神时再返回人间。
灶王爷的画像一般用手工套印的方法在一张纸上印制而成。画像上有灶王爷,灶王奶奶,送财童子,小鸡、小狗、马等等。
送灶王的仪式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晚九点以后进行。农村习俗九点以后称“人定”(注5),只有“人定”了灶王爷和灶王奶奶才能升天。送灶王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同时有一些说道。晚饭后家家都开始做送灶王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印纸钱,用纸乜子(注6)在裁成方块的烧纸上打钱。据说打钱不能用斧子打,斧子有避邪的作用,斧子打过的钱天上地下都不能用,必须用乌拉草榔头(注7)打的钱,灶王爷在路上才能花。然后用秫秸穰(注8)编制灶王爷骑的马,背的枪,养的鸡和狗等等。最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千方百计也要买到一些大块糖——也叫大糖,一种用稗米制作的甜食。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东西。由于当时家家都送灶王爷,所以每到腊月二十三晚饭后,每家都派一个人到附近的糖坊(专门制作大块糖的作坊)买几斤。由于买糖的人多,去晚了就买不着,再加上当时其他种类的食品小吃没有现在这么多,而大块糖以它独特的又甜又香、又黏又脆的风味深得人们喜爱。因此大块糖就成了紧缺货。一些头脑灵活的人看出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相继做起了开糖坊的生意。东北地区许多村落被命名为“XX糖坊”,就是这个原因。晚九点钟左右,每户人家中最有权威的当家人开始请灶神。灶王爷的画像一般都贴在厨房灶坑一侧的墙上,离地面约有一人高左右。画像的底边平放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各种供品、蜡烛、香碗等。请灶神的人必须洗手、漱口,再给灶王爷上柱香,一般三根为一柱。等香燃尽后再跪到地上对灶王爷三拜九叩,口中念念有词:“灶王老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上方见玉皇,好话多说,坏话少讲。”连说三遍,站起身后用大块糖分别在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嘴上抹一些糖,意思让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见到玉皇大帝时嘴甜点,多为人间百姓说些好话。然后把灶王画像取下来,拿到外面在烟囱根处送灶神上天。这时全家大人小孩全跪在灶王画像周围,先点燃烧纸、马、狗、鸡,最后点燃灶王爷的画像,全家人齐声念诵“一家之主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一直念诵三遍,待灶王画像燃尽后全家人才能进屋,开始扫房梁、墙壁上的灰尘。叫做“掸尘”,意思是垃圾、灰尘、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全让灶王爷带走了。掸尘后全家开始吃大块糖。整个过程虽然带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但也其乐融融,充满了神秘、祥和、幸福而又欢乐的气氛。
二十四写大字。写大字就是写春联,早先年根本没有印现成的春联,集市上出售的对联儿、挂签都是人们手工描写或刻制的,绝大多数人家的春联都是请人写的,由于会写春联的人特别少,贴春联的人家多,识文断字的人往往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写春联,(有些字笔好地是为了在年集上卖)一直忙到年三十也写不完。实在排不上号或卖不到对联的人家只好裁两条红纸贴在门框上。
我上初中以后在当地已算高层次文化人士,因此,南屯北沟的乡邻也来求我写春联,尽管字写得歪歪扭扭,来求我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其中有几幅民间常用对联,虽然内容较俗,但读起来却十分上口,至今还记忆由新。比如房门用对(贴在房屋正门 两侧的对联称为房门对):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天地对(旧时农村有供奉天地爷的习俗,人们认为一年里年景好坏,运气财源、天灾病业全靠天地爷掌管。因此把天地爷的画像贴在房门左侧的窗户上,并称之谓“天地之位”。两侧贴的对联称为“天地对”):天地之大也,鬼神其圣乎。横批:天地之位;灶王对(前文提到的灶王爷两侧贴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虽然封建迷信意识浓厚,但亦有一定观赏价值。
此外还有一种长条红纸写的,贴在室内墙上的春条。读起来很有韵味,也很上口。例如:春天春日春水流,春人春马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园内,春鸟落在春枝头,春春如此春春乐,春喜春乐乐春春,大吉大利。每一句中都有“春”字;很值得欣赏。再比如:宜入新春,黄土变金,人勤春早,万象更新,金银财宝,进我家门,合家欢乐,事事顺心,大吉大利。等等……。比较合辙压韵。
二十五擂大鼓,意思是从腊月二十五就开始练大秧歌。旧时农村没啥热闹,也没有电视和收音机,扭秧歌也就成了春节期间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扭秧歌也叫唱秧歌,关于秧歌的细节,下文再说。
二十六冻猪肉,东北人过年的传统食谱是猪肉炖粉条。当时没有冷冻设备,为了过年时能吃到比较新鲜的猪肉,同时也是为了少“糟损”点——主要是说猪杀早了来人去戚都得吃点拿点。因为当时经济不太宽余,人们讲究勤俭持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多数人家都在腊月二十六杀年猪。杀年猪时要请一些亲朋邻里来家吃猪肉,一是为了勾通关系,二是为了向没杀猪的人家出售猪肉。请客时酒菜十分简单,主食一般都是高粮米饭,副食是猪肉烩酸菜、一盘白片肉、一盘猪血肠、一盘骨头肉。调料是蒜糜子拌酱油。吃时把调料放在碟子里,用筷子夹着白肉或血肠沾着吃。尽管菜的样式很少,但人们仍然大口喝酒大片儿吃肉,酒宴气氛十分亲密和谐。
二十七炉煮鸡,主要选当年的小公鸡,必须是没有交合的,饲养时要用单个笼子圈着,重量最好能达到五斤,意思是五福临门。煮鸡的材料有:五香粉、盐、各种调料,但不许用蒜,意思是怕别人算计自己,主要用途是祭祀祖先。
二十八把面发,用上好面粉做发面馒头,馒头的顶部用“鬼子红”(一种染料)点上五个小红点,是供奉祭祀用品。
二十九蒙香斗,香斗的形状为梯形棱台状,上口略宽,底较窄,香斗里面装满五谷杂粮,外面用红纸蒙贴,四周用金箔纸镶金边,远看金紫金磷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也是供奉祭祀用品。
当时,农村还有一种说法:正月里洗脚臭大酱。大酱可是一年里的长菜(注9),如果臭了那还了得。为了不臭大酱人们必需在年前把脚彻底洗干净。传统说法是二十七洗金脚,二十八洗银脚,二十九洗狗脚。为了不洗狗脚人们争先恐后在二十七和二十八这两天用热水把脚洗的干干净净。实质上是在年前彻底的搞一次个人卫生,以便高高兴兴,干干净净迎年过年。
每年农历腊月三十日,人们开始迎年,三十迎年叫“大进”,二十九迎年叫“小进”。三十儿这天是整个过年所有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天男女分工非常明确,早饭后,男的首先打扫庭院卫生,女的擦拭箱柜玻璃。然后男的开始排家谱(注10),贴灶王爷,贴对联,准备供品,立灯笼杆。女的剪贴窗花,准备晚餐用的各种美味佳肴,煮接年饭。接年饭必须用高粮米多煮一些,意思是来年步步登高,余粮满仓。有条件的满族人家煮接年饭一般都用辽宁产的高粱米,因为辽宁是满族人的发源地,辽宁的高粱米又特别好吃。当时大米十分缺少,有些人家就用粳米掺高梁米煮接年饭。小孩子则糊灯笼,准备礼花、鞭炮等,大人小孩一齐忙得不亦乐乎。
下午一点至两点左右家家开始燃放鞭炮吃迎年饭,迎年饭也叫团圆饭,为了能赶上这顿团圆饭,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都千方百计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恨不得能插上一双翅膀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中,与全家人团聚。在一年的食谱中这顿饭的伙食标准及制作质量都是最高档次的。至于前面提到的高粮米饭每人只是象征性的吃一点。在这顿饭中,有一样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无论家境如何,餐桌上必须有鱼。因为鱼与“余”字谐音,只有把鱼摆上餐桌,才能证明“年年有余”或“吉庆有余”。参加就餐的家庭人员缺一不可,中国人历来讲究孝道,就餐时年纪大的老人最受尊敬,儿孙轮番敬酒夹菜,全家人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充满祥和幸福的欢乐气氛。
三十晚上坐一宿,一般是指年三十这天晚饭后,大人小孩全都穿上新衣服,坐在一起包饺子,讲笑话,拉家常。
解放初期,由于国家正处在经济恢复时期,大米、白面特别少,平时根本见不着,逢年过节时,各级政府都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老百姓调拨一些大米和白面。每个人大约能分到二三斤左右。因此吃一顿饺子很不容易,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饺子作为“接年饭”中最主要的食品——提前把它包出来。
年三十晚上的饺子馅儿很有讲究,一般都不用酸菜馅和白菜馅,最好用韭菜馅和芹菜馅,据说吃了酸菜馅饺子,人的脾气会变得“酸烘辣臭”的,吃了白菜馅的饺子,来年会白干一年。只有芹菜馅和韭菜馅的饺子,人们吃了以后才会“勤勤恳恳”好日子“日久天长”。早些年没有大棚技术,人们为了年三十儿晚上能吃上芹菜和韭菜馅饺子,一般在秋天上冻前就把芹菜和韭菜的根埋在盆里,放入室内保存。腊月十五后再拿在温暖的炕头上,使其快速生长,这样除夕夜就有好的饺子馅了。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喜欢在饺子馅儿里做点文章,有的把一枚铜钱包在饺子里,有的把一小块木炭包在饺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吃饺子时增添一些乐趣。
年三十晚上,很多人家都喜欢立灯笼杆,这里边也一个典故:传说姜子牙从原始天尊那里取回封神榜以后,自己曾留了个心眼儿:在封神时得为自己将来仙逝后留一个掌管天庭的好位置。于是在封神时唯独玉皇大帝的位置留有空缺。姜子牙早就把龙袍、皇冠准备好了,单等升天就位了。说来也是天意,他的这个秘密被他一个姓张的表弟知道了,于是他的这个张表弟比他提前升天,穿上龙袍,戴上龙冠,坐上龙椅,成了名符其实的天庭主管——玉皇大帝。姜子牙归天以后,不论是天上还是地下都没有他的位置,最后只好委屈求全,蹲在灯笼杆下享受人间一点烟火。世人为了让姜子牙有个安身立命之处,于是年年三十晚上都立灯笼杆。
除夕晚上是孩子们最得意的时刻,三五成群手提自制的纸糊灯笼,衣服口袋里装满各种鞭炮,走街串巷,边玩耍边燃放鞭炮。还要大声呼喊:“过年好,过年好,来年粮食吃不了。”“过年好,过年好,来年衣服穿不了。”“过年好,过年好,来年更比今年好。”稚嫩的童音和着噼啪做响的鞭炮声响彻云宵,令人心旷神怡。据说孩子们的“小人语”对来年的年景好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寄托人们追求温饱,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五、“接神”与“年”的传说
“接神”,也叫“供大纸”,所谓“大纸”就是灶王爷画像和祖宗家谱,“供大纸”就是供奉灶王爷画像和祖宗家谱。“接神”活动有两项内涵:一层意思是迎接从天庭返回人间的“神”,一家之主灶王爷;另一层意思是迎接“家神”,也就是自家逝去多年的列袓列宗回家过年。午夜十一时左右,“接神”活动陆续开始。按照传统习惯,接神是男人们的专利。在整个“接神”过程中,女人不允许下地走动,主要是表示对神灵的尊敬,避免女人冲撞了神灵。实质上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的陋习。说句公道话妇女们围着锅台转了一年,也该歇口气了。
急求非主流颓废伤感QQ头像和QQ昵称,越多越好,我会追加分的!~~~~大家帮帮忙啊!!~~~~~~~拜托啦!好听一点,好看一点哦!~~~~~~~追加分!!~~~~~
寂寞零点钟▁_ ろ却红尘往事︵
倖..福❤
找个妞说爱
夜店、调情
夜店、小男孩
夜店、寻欢
疯疯痴痴〃
\季 末
繁体字网名
网瘾▄ $$$-
︷ 我爱东北人
自顾自潇洒” -
下期节目预告
此贱。
与世隔绝 。
陌生人の 对白
℡婲蝶の蜕變
暖、暖de。
小姐、请放松
丅怑場\說噯
↖貌合神离╮
我和你那些年 、
诠释、空白。
得不到就毁掉
注释 着、微笑。
是我勇敢太久
藕而寸鉨ǒ
QQ伤感网名
~世 温柔@”
不安有没有错
早死早心静。
贪恋ne气息。
奥特之父,
敌敌畏 •
◆ 致命打击
夜电'找乐
地獄之Ge╮
想念是会呼吸的痛。
通緝FAN〆
求之、不得
氣質て歐巴桑
本文来源于得意网( http://)
评论
2012年 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
内地剧集排行榜
- 夫妻那些事
- 飞虎神鹰
- 亲爱的回家
- 青盲
- 北京爱情故事
- 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
- 千山暮雪续集
- 偏偏爱上你
- 樱桃
- 红娘子
- 真爱找麻烦
- 粉爱粉爱你
- 爱啊哎呀,我愿意
- 小资女孩向前冲
- 彩虹甜心
韩国剧集排行榜
- 太阳的新娘
- 怀抱太阳的月亮
- dream high
- 闭嘴!花美男乐队
- 我的女儿是花儿
- 夫妇
- 理想的儿子
- 真假学园
- 女子别动队
- 出包王女
- 吸血鬼日记
- 生活大爆炸
- 斯巴达克斯:复仇
- 绯闻女孩
- 荒野求生
推荐几部好看的电影。
好看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很青春、励志、个性!《倾城之泪》、由三个故事组成、看后会流泪!《大魔术师》、可以看到魔术的魅力、如此作为、幽默参与!还有刚刚上映的《逆战》、《碟中谍4》、《高海拔之恋》、《Love 爱》、《我愿意 I do》故事情节很生活、非常不错、去影院感受一下视觉盛宴吧! 评论
推荐几个好的小说,电影好不?
美国往事 杀人回忆 痛击 评论
有没有好看的电影,推荐一下,什么类型都可以
了解,楼主是要看紧张刺激无冷场的大片,不喜欢听故事,只想看大场面!建议楼主看一些爆米花电影,不用动脑,只要长大眼睛,满眼的爆炸,特效,华丽的场景。绝对能满足你。《特种部队,眼睛蛇的崛起》《变形金刚》之类的,等我再想想有没有。。。 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