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恩泽乡梓,恩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9 13:31:42 浏览次数:201
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为题(例文)
我两年没有见到伯父了,乃至以后也见不到他了。今日是伯父的第二个祭日日,去年今日,琐事繁忙的缘故,我没有赶到老家吊念他。今年,同样的缘由,我客居他乡。深深的自责愧疚中,我怎么可以忘却他。
  
  我的伯父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关中平原发生了罕见的十年灾荒,荒冢遍野,举目苍凉,饿死的人难以算计。适逢时局混乱,内忧外患,人们生活饥寒苦难。救国救亡,各种思潮在古老的土地上腾涌。老家地处偏僻,家境还算安稳殷实,虽时代为农,勤俭度日。却没有怯步动荡,毅然资助伯父外出求学,那年,伯父才满十四岁。
  
  伯父就读的地方很遥远,趁着月色微明动身,夜静灯熄踏进学校,一年半载才可以回家一次。上学时期,凭借文笔出众,伯父很快做上了校刊的主编。说到这儿,伯父不是一个温顺听话的学生,一股脑把论语孔孟扔到身后,不顾惜父母的嘱托。秘密编撰刊物,宣扬进步思想,唤醒麻木愚昧的大众心智。用稚嫩的手臂,拿起手中的笔,进行了抗争。结果自己坐进了牢笼,或许年幼无知保全了他的生命,反而给他一生来了及其沉重坎坷的境遇。
  
  出狱后,伯父走进学校,做了一名老师。他时刻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黑暗日子里,他传授学生知识,隐秘宣传信念追求。用自己微不足道的薪水,资助一批爱国学生北上。据说伯父书教的很出色,几十载授课,书本从来没有带进过课堂。和平年代,致力于教学,关爱学生胜似自己的孩子,深受师生的推崇和敬仰。誉满乡邻,恩泽乡梓,这些文字都是后来人们赠送给他的。
  
  牢笼的经历,伯父有过短暂而失败的婚姻。他当过叛徒,当过臭老九,当过左倾,也当过右倾,当过走资派。挂牌子游过街,和孔老二站在一起挨过批,戴过报纸糊的尖帽子;改造过,卖过竹笼,卖过红薯,砸过石头,凡事种种。每次运动,没有伯父的身影是不可以的,起码是不彻底的。不断的滋扰,侵蚀荒废了伯父宝贵的岁月,独身一人五十载。我才有幸和他生活在了一起,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体察了伯父的大部分人生。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伯父得以洗去沉冤,恢复了本该属于他的清白,那时,他已年逾花甲。
  
  伯父姊妹八人,他为兄长,最小的足妹比他年幼四十多岁。幼小的记忆里,伯父每次回到老家,家里总是人来人往,异常热闹。夕阳落下,夜幕降临,家里的客人就多了起来,像晚上的繁星出没一般。我跟随着姐姐们,忙碌的捡柴火,烧热水。不解之处,无论如何努力,热水总是不够使用,引来伯父高声催促。忙碌中抽出空闲,我偷偷爬上台,透过窗户好奇张望。伯父的屋子里坐满了客人,有寻常认识的,有陌生的,嘴角叼着和伯父一样的烟叶,烟雾填满了整个屋子。昏暗的油灯下,伯父仔细聆听,不断点头应和。我一觉睡醒,伯父屋子里的灯光依旧泛着红晕,依稀传来说话的声响。父亲没有休息,打理着烧红的火炉,壶里的水咕咕的冒着白烟。寒暑假期,漫漫岁月,昏暗的油灯变成明亮的电灯,伯父屋子的灯光始终熄灭的很晚很晚。幼小困惑,知事后知晓,伯父每次回到家里,相邻闻讯赶来,叙同乡之情,或者央请伯父帮助解决诸如孩子上学调动,化肥农药种种琐碎之事,伯父一一允诺。
  
  过去老家人口众多,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式大家庭,同族几代居住在一个屋檐下,一口锅里吃饭。解放前夕,由于时局突变,这个维系了不知多少年的大家庭肢解了,祖宗留传下的家产片瓦之争持续了几十年,过去至亲和谐的同族关系变得异常尖锐,发展到断绝往来,甚至扭打动粗,对薄公堂。父亲和姑姑们没有摆脱家族冲突的漩涡,多年来和同族人家不相往来。我也无意识中受到了这样的熏陶,走在路上,遇见自己的远方叔伯,也不自然撅嘴哼气,白眼视之,仇家似的。可是偏偏伯父能够做到置身事外,回一次老家,东家西户看望长辈,即便身后惹来淡漠冷眼。倘若同族长辈离世,伯父身着素装,亲自前往祭拜。我的印象中,叔伯们的表现极为怠慢,甚至有次把伯父推搡出了自家大。伯父只是平淡的笑了笑,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我曾愤愤不平,感觉失去了偌大的颜面。伯父感慨惋惜,以为同室宗亲,曾一度共同居家生活,如今疏远了。不过,血管里毕竟流着相同的血脉,难以弃舍。
  
  伯父喜欢微笑,或者是做家兄的姿态,看上去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伯父的胸襟豁达宽阔,装得下繁缛琐碎之事。我不曾看到,伯父一生与自己的胞弟胞妹们红过脸。记忆包括我的父亲在内,偶尔和姑姑们会与伯父闹别扭,找寻伯父吵架,在伯父面前大喊大叫,甚至哭闹。然而伯父却一脸微笑,不断安慰他们,检讨自己的过失。一次我隐忍难下,况且知道是他们的过错,追问伯父为什么这般忍让迁就。伯父娓娓道出缘由:他们是自己的同胞弟妹,心中有了委屈,找不到地方发泄,自然到他这里撒撒娇,出出气,跟他们计较什么呀!伯父对于自己弟妹的手足之情不仅如此,如果那家遇到困难,伯父极尽关切之情,甚至亲自奔走料理,直到安然无恙为止。
  
  小时候,有次跟随伯父去三姑家。三姑粗手大脚,不像其他姑姑擅长精巧的针线手工,做得爽口的饭菜,屋内也时常整理的凌乱无序。三姑见到娘家来了客人,欢喜之余放下手中的活,寒暄了几句,急急忙忙进了厨房。一壶茶水的功夫,三姑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吃饭的时候发现,三姑的饺子一半没有放盐,一半咸的难以入口。我咬紧牙关,半天咽不下一个饺子。抬头观看伯父,反而吃的津津有味,不断夸好。我走进厨房取些盐巴,几个母站在灶台上,伸长了脖子,脚下踩着散乱的饺子。我惶然跑出来告诉伯父,伯父狠狠拍了我一下,继续夸赞三姑的饺子做得如何味美,比过去好吃多了。这个故事我从童年讲到少年,每次伯父听闻禁不住呵呵发笑,冷眼瞥我,再三告诫不许在背后说三姑的坏话。
  
  伯父是慈爱的,有时候也是严厉的。我在伯父的惠泽和敦敦教导下成长。记不清何时,我熟背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二月春风似刀”,“孩童飞走追黄蝶”。模仿伯父的手指,在墙壁上留下兔子的耳朵,大灰狼的嘴巴。踏进学校后,寒暑假期,从伯父那里,我知晓了田园诗人,边塞诗人,宋辞元曲明小说;诵读了满江红,洛神赋,滕王阁赋,长恨歌,蜀道难;初识了鲁迅,朱自清,胡适,易安夫人,王勃,骆宾王一些人。读大学期间,伯父和我讲述的话题变成了资本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仔细回忆,我成长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伯父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我是在故事里长大。
  
  伯父是一个细致缜密的人。小学开始,伯父便给我和家兄订阅了中国少年,中国少年报等刊物。每次托人捎回,必是用废弃的报纸精心卷装,细细的红线捆扎的严实紧密。拆开包裹,刊物扉页上清晰留下这样的红色字迹:某某侄儿阅读:伯伯某某;某某侄儿认真阅读!伯伯某某。阅览刊物,随处可见伯父的批注,有些是红圈儿,有些是红线儿,有些是红点儿。有时候还不忘写上牢记,熟读云云等字样。翻阅大姐的书籍,情况也大致如此。(好文章)
  
  伯父喜欢大姐,享受偏吃偏喝的待遇,我们姊妹很羡慕。大姐可以和伯父拌嘴,顶撞伯父,伯父不但不生气,反倒笑咪咪的,似乎大姐的无礼是部搞笑的闹剧。伯父眼里,我们总是在不断进步,极少听到来自他的批评和指责,表扬鼓励的话语更多一些。有年春节落下一场雪,大家闲暇在家。伯父吩咐,围绕正月十五闹花灯各自写一篇习作。我和家兄商量好去院子里玩雪,迅速完成习作,交给伯父阅览。伯父戴上眼镜,细心批阅,圈圈点点,不住的点头。然而大姐迟迟没有完成习作,伯父急切追问。大姐推脱自己不想写,没有什么可好写的。伯父听罢,狠狠抽了大姐一耳光。这还是我第一次看见伯父发怒,第一次目睹伯父打人。我怔住了,伯父原来不仅仅是慈爱的,而且是很严厉的!
  
  伯父有三件宝贝,偶尔从箱底拿出,在我们眼前炫耀。一件黑呢子短大衣,一双黑亮皮鞋,一副老上海牌手表,三件宝贝崭新如初。我知道,伯父几乎没有穿戴过它们。小时候嘲笑伯父,若是身体长高了,脚足长大了,那宝贝就没有办法穿用了,怪可惜可怜的。其实我心中明白,伯父是个节俭之人,甚至有点吝啬。偶尔随伯父上街,看见琳琅满目的糖果小吃,嘴馋的挪不开脚步。伯父径直前行,似乎看不见两边的繁闹。几经央求,伯父才会驻足,随意买上几颗果添堵我的馋嘴。所以小时候不肯跟随伯父上街,担心走在街上肚子会饿起来。
  
  伯父手紧吝啬,资助了我的小姑上了大学,成为方圆百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和我的父亲一道,共同抚育了我们姊妹四人。与其说我是伯父的侄儿,事实上形同父子。他一辈子清洁简朴,没有离开过中山装,老布鞋。不由想到老舍先生回忆自己母亲时讲的一句话“可怜的母亲,临走的时候还吃的是粗粮!”。伯父临行,穿上了自己钟爱的三件宝贝,送别的人很多,站在清冽的寒风里。
  
  伯父喜欢郊游,喜欢登山。每逢暑期,随同伯父一起攀登老家北边的乔山。我从五六岁开始,小尾巴似的扯着衣襟跟在身后,直至后来搀扶伯父上山。从此知道了王翦扫六合,元宋大战古战场,辨认了好多味中药草。山上荒草齐身,松鼠窜上窜下,野兔出没,山顶知了的叫声遥远悠扬。摘几颗野果,喝几口甘甜的泉水,凉丝丝的山风里,舒适惬意。偶尔割点山野韭菜,采挖一些清毒解暑的草药。下得山来,包一顿野味饺子,大汗淋漓时喝上一口噙满草药香的“茶水”,感觉美妙极了。伯父渐渐年迈,终于不能再登北山了。有一年他兴致很高,无奈腿脚不便,终归未能遂愿。我和家兄,利用大学假期,沿着过去经常行走的荒野小路,替伯父完成了这一次登山夙愿。回到家里,详尽描述了沿途所见所闻。伯父半闭着双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乃至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参加工作后,由于琐事繁忙,回老家看望他的机会少了。时常电话里询问他的情况。伯父的回答简短明快,所言自己身体很好,饮食起居正常,不要挂念云云!反而占用很长的时间嘱咐我,大多内容都是注意生活饮食,禁忌熬夜,教育孩子循循善诱之类的话。最后还不忘问上一句:你记下了没有?!总之一次通话,大半个小时,我就讲了几句话。女儿渐渐明白事理,旁讥讥笑:“你和大爷谁关心候谁呀?!”。那刻,我默默无语,心里涌上莫名的酸楚。
  
  前年腊月,一场大雪,北风连续刮了几日,天气骤然变得异乎寒冷。伯父年近九旬,我担心他的身体,每隔几日询问一次。电话里,伯父依然坚持自己身体还算硬朗,虽然有些病疾,但无关紧要。余下的时间便是他休休不止的那些说了无数次的话语了。但我心里清楚,伯父的病情比往年更为严重,严寒的冬季,也变得异常危险。我打算回趟老家,探望他老人家。原计划周二动身,看着窗外疾劲的寒风,心存懒惰,又寻思待到周日,携女儿一同回去。没有料及这么一次懈怠懒散,我终归没有见上伯父最后一面,聆听他说最后一句话!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让我重新选择,我会不顾一切紧紧抓住那令人心酸愧疚的三十六个小时。可惜,上天不再给我这个机会了!
  
  每次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眼圈湿润,心中酸涩。唉!伯父,不知您在天堂还好吗?那里天冷吗?下雪了吗?今年我又不能回老家看望您了……
  评论

老人过世对联大全

恩泽四海 功高九天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教诲永记 风范永存 常怀典范 寄托哀思

秋日鹤唳 夜月鹃啼 寿终正寝 鹤驾西归

寿高德望 子肖孙贤 千秋忠烈 百世流芳

流芳千古 光启后人 情怀旧雨 泪洒凄凉

严颜已逝 风木与悲 精神不死 风范永存

功德无量 青史永垂 名流后世 德及乡里

留芳百世 遗爱千秋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花落水流 兰摧玉折 悲歌动地 哀乐惊天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功德国标彤 史芳依白云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典型如在目 悉思向谁宣 疼心深似海 愁绪密如罗

提耳言犹在 扪心齿欲寒 淑德标彤史 芳踪依白云

天下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星离成恨事 去散奈愁何

女星沉宝婺 徒饮千行泪 天不留耆旧 人皆惜老成

鹤梦归何处 猿啼在此间 百年三万日 一别几千秋

魂魄昭日月 肝胆映山河 正气留千古 丹心照万年

政绩今犹在 清名终古留 忧国身先殉 游仙梦不回

星沉处士里 月冷瘐公楼 学子失师表 老成有典型

知君以忧死 愧我犹独醉 美德垂千古 忠魂上九霄

痛心伤永逝 挥泪忆深情 刚正炳千秋 丹心照日月

高风传梓里 亮节昭后人 雨洒天流泪 风号地放悲

门外奠云聚 堂中悼念多 户听凄风冷 楼空苦雨寒

芳名垂千古 丹心照汗青 苍松长耸翠 古柏永垂青

花为春寒泣 鸟因肠断哀 落花春已去 残月夜难圆

玉梅含孝意 金柳动哀情 天不遗一老 人已是千秋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一生树美德 半世传嘉风

安危谁与共 风雨忆同舟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陇上留芳迹 堂前仰遗容

画荻踪难觅 扶桐泪欲倾 遍地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一生行好事 千古流芳名

素心悬夜月 高义薄秋云 直道至今犹存 清名终古常留

音容笑貌依旧 亮节高风长存 青山永志贤德 绿水长咏雅风

浩气长存天地 英灵含笑九泉 门外红梅绿竹 室内白衣素袍

赤心光照日月 清名永世长留 终身辛勤劳作 一世淳朴为人

友思今成永别 笑绪已为悲端 一生刚直无邪 终身清白光明

身逝音容宛在 风遗德业长存 一夜顶风堆白雪 三年泪水滴红冰

那知别意随波去 无复诗魂入卷来 白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离里

万里云天归落日 一门两泪洒麻衣 事业已归前辈绿 典型留在后人模

春雨花千古恨 秋风桐叶一天愁 绿水青山悲陈迹 落花啼乌泣化身

蓬门日影高轩过 蒿里歌声白马来 热泪常濡春雨湿 愁容暗逐白云飞

风号万树子规啼 雪积重门白马咽 人间未遂青云志 天上先成白玉楼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云飞 想见音容空有泪 欲聆教训杳无声

情凝雪片皆飞白 泪洒枫林尽染红 千山不语齐俯首 万水呜咽共吹萧

祖国山河埋忠骨 神州十亿颂英雄 情深风木终天恸 泪点寒梅触景思

三更月冷鹃犹泣 万里云空鹤自飞 流水夕阳千古恨 秋霜春雨万人思

人皆贺节双眉喜 我独思亲一片悲 终生俭朴留典范 一世勤劳传清风

山耸北郊埋忠骨 泽留乡里仰遗风 秋草独怜人去后 空林只见日斜时

泪滴千行大地湿 哭声一片墓云低 热血一腔化春雨 壮志千秋泣鬼神

明月清风怀旧貌 残山剩水读遗诗 三径寒松含露泣 半窗残竹带风吟

英灵已作蓬莱客 德范犹薰政乡人 生前爱国勤劳支 临终嘱儿多节俭

眉间爽气无由见 座右清言不再闻 忠节似松凌霜雪 高风如水照苍天

犹似昨日共笑语 不信今朝辞我别 彩落萧辰悲夜月 芳留梓里已青风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哀思 犹执兼恭延后代 尚留名望忆旧人

伤心难禁千行泪 哀痛不觉九回肠 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万里山花凝血泪 一溪流水作哀声 有中皆碑留遗范 无言敬奉寄哀思

华流水杳然去 清风明月何处寻 凄凉云树愁千里 惆怅春风恨隔年

流水夕阳千古恨 凄风苦雨百年愁 九泉有泪流知已 万户同声哭善人

地下又添高士伴 生前原当古人看 从今不复闻謦亥 此后何堪忆笑容

 

评论

正大集团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一、“正大文化”的基本内容
“正大文化”可以概括为诚信、合作、勤奋、求变、报恩等几个方面。
1、诚信。
诚信是“正大文化”的核心之一,包括“忠诚”和“守信”两个方面。“忠诚”表现为企业对国家的忠诚、员工对公司的忠诚、下级对上级的忠诚等。“守信”表现为企业对客户的守信、企业对合作伙伴的守信、企业对员工的守信以及上级对下级的守信等。围绕“诚信”,企业与员工、合作伙伴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员工、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为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贡献。“诚信”是“正大文化”中的一个信条,也成为“正大文化”中的一个激励因素。因为“诚信”,正大集团拥有忠诚的员工队伍,所以当你遇到持续服务40年以上的员工请不要惊讶;因为“诚信”,正大集团拥有最广泛的合作伙伴,使正大集团可以不断开创新的产业领域;因为“诚信”,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在别人欠着大量资金不还的困难的情况下,正大集团宁愿变卖资产也要提前偿还欠款,所以正大集团拥有坚定的“客户”……
2、合作
“合作”是“正大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包括了与商业伙伴的合作、与政府的合作以及领导之间、员工之间的合作等。“合作”就是寻求共同利益,实现“双赢”或者“多赢”。有时为了实现合作需要作出牺牲,因此“谦让”就称为成功合作的前提。因为与一流的合作伙伴合作,正大集团得以进入许多新的产业领域发展,成为泰国最大的便利店经营者(与“7-11”合作)、中国最大的鸡肉食品生产者(与美国“艾维茵”育种公司合作);由于与所在地政府的合作,使得正大集团始终赢得了比较好的发展环境;由于领导层以及员工之间的合作,使正大集团的员工队伍保持了长期的稳定……
3、勤奋。
“勤奋”是“正大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之一。“勤奋”包括勤奋工作和勤奋学习。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勤能补拙,可以使外行变专家、使落后变先进。“勤奋”是正大集团员工的一条准则。因为勤于学习,正大集团能够进入很多自己未曾进入的领域并获得成功;因为勤奋工作,正大集团的员工总是十分吃苦耐劳,并成绩卓著;因为勤于在工作中学习,谢国民先生从一个“小学毕业生”成为世界“养鸡大王”,进而获得多个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
4、求变
“求变”在时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在空间上表现为“本土化”,在集团内部表现为革旧立新。作为一个多元经营的集团,正大集团适应世界产业的发展与变迁,不断开拓新的产业领域,事业规模不断扩大;作为一个跨国企业集团,正大集团不断适应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获得了生存和发展,并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集团内部,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战略的调整,不断对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进行的改革使正大集团这一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始终保持了年轻的活力。
5、报恩。
知恩达理是华人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包括企业对国家、社会的报恩、对员工的报恩,也包括员工对企业、对家庭、对国家的报恩。所有的成就都是企业、员工、社会、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无论做什么都要念及恩惠,如果不顺应这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将不能有所成就,即使成功也仅仅是昙花一现。“报恩”文化的传承使正大集团长期以来保持了较强的凝聚力,核心成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始终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报恩”文化也使得集团的发展始终能够和社会发展的主流合拍,为所在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正大文化”的形成背景和影响因素
正大集团的历史可以说是现、当代华人海外创业与发展的一部典型的企业史,“正大文化”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因素:
1、华侨文化与潮汕文化
正大集团的创始人以及现在的经营管理者均为潮汕籍的海外华人,加之潮汕文化在泰国本土十分深厚的影响,华侨文化与潮汕文化成为正大文化的“根”,如忠孝诚肯、刻苦勤奋、勇于创业、重视商业、报效乡梓等。
2、驻在国文化与地域文化
发端于泰国的正大集团虽然成为一家大型的跨国企业集团,但也已融入原驻国与驻在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之中,并有鲜明的亚洲企业、泰国企业的特点,如由某一家族创立、家族和宗亲在企业中影响较大、在核心成员的凝聚方式中情感因素胜于利益因素等。
3、佛教与儒教
宗教从来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和儒教是华人文化中的两大影响因素。建国以后,宗教在中国大陆逐步边缘化,但正大集团的发展却始终浸淫在佛教和儒教的影响之中,而且由于泰国的佛教为小乘佛教,有别于中国的大乘佛教,因此正大文化中带有鲜明的宗教特点,如感恩、向善等。
4、行业文化
正大集团起家于农牧行业,虽然目前业务已涉及商业、电信、金融等,但直到现在农牧业仍然是正大集团最核心的产业,农牧企业的行业特征与行业形态对正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正大文化几经变迁,但农牧行业中特有的积极勤奋、吃苦耐劳、忠诚可靠一直是其核心内容,长期从事农牧行业所形成的对于实业的偏好对于正大集团的经营战略也有着长期的影响。
三、“正大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
中国始终是正大文化形成与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正大集团与改革开放的中国共同成长。但毕竟正大集团是一个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泰国员工较多,正大文化属于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后还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难免存在一些文化冲突或者需要调整的地方。
1、泰国人与中国人的相互评价问题
正大集团在华企业中工作的泰国人基本上都是华人,但由于久居海外,而且大多是数代前就移居海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教育背景使他们与在大陆的中国人形成较大的不同,加之文化冲突,互相评价具有较大的差异。泰国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领先一步,与西方的交流比较早,经济发展水平在金融危机前高出中国大陆很多,加之泰国人在正大集团在华企业中一般都处于管理层,而中国人一般都处于中下层,因此泰国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高,认为公司是泰国人的,甚至有部分泰国人潜意识里认为公司是他自己的,他们认为中国人见识有限,对公司不够忠诚,处处防范中国员工。但一般的中国人认为泰国国家地域小,经济落后,泰国人头脑简单,认为泰国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由于缺乏信任,不能相互尊重,双方容易在工作中产生不合作现象,摩擦经常发生。
2、对于“忠诚”的理解
“忠诚”是正大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泰国员工和中国员工都认为对企业的忠诚是必须的,但两者对“忠诚”理解不同。泰国员工认为对于企业的忠诚应具体化为对于主管的忠诚,应不折不扣地执行主管的指示,把“忠诚”往往理解为一种手段。而中国员工认为对于企业的忠诚应该是对于企业利益、企业理念的维护,而不仅仅是对于主管的忠诚,把忠诚往往理解为一种理念。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主管为了试一试下属是否忠诚,命令下属在寒风刺骨的冬天打开鸡舍通风,其结果是鸡会感冒生病----泰国员工往往会毫不犹豫按照主管的意见办,而中国员工会拒绝执行并报告主管原因,如果主管仍然坚持他的意见,中国员工往往会向上级反映。
3、对于“尊重”的理解
尊重他人是正大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泰国员工和中国员工都认为尊重他人是必须的,也是一个人修养和礼貌的表现,但两者对于“尊重”也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泰国人都十分有礼貌,但泰国员工更关注的是对方地位,如果地位比自己高或者是自己的主管就尊重有加,否则就不大注重礼貌,甚至会比较粗暴简单。而中国员工除了对方的地位之外,更关注的是对方的人品和威望,如果对方品德好、威望高,即使地位比较低也会对之十分尊重,反之则会流于做作。我自己经常遇到一些态度粗暴的泰籍主管,当他知道我是董事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以后马上态度大变,让人惊奇。
4、关于“国籍”问题
正大集团进入中国以后,外籍员工多处于管理层,且以泰国员工为多,中国员工多处于中下层,这样就在正大集团在华企业中形成一个特殊的问题----“国籍问题”。因为国籍不同,同样的工作就有不同的待遇,一些工作条件的提供不是因为工作的需要,而是出于国籍的不同。这是正大集团进入中国早期,中国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平都比较低时的特殊“政策”。但这一“临时政策”的长期化无形中将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员工划分成“三六九等”,这是一个跨国公司本土化中应力求避免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在跨国公司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将对正大集团在华企业的本土化造成消极影响。
5、关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受长期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中国政府比较习惯于直接干预企业,政府关系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正大集团在进入中国以后,虽然也重视与政府的关系,但更多的工作是立足于配合政府的工作的角度,而不是像中国很多企业那样立足于“经营政府”的角度,这样就使正大集团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不平等竞争,这是“正大文化”在中国本土化中需要调整的一个方面。
至此,我想我开篇遇到的那几个问题都找到了答案。
关于企业文化,有人回顾了GE公司的历史,发现该公司的目前所从事的业务与100年前大相径庭,可以说没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从爱迪生时代传承至今的“GE文化”。正大集团也一样,现在除了传统的种子产业,早已进入了电信、金融、商业零售、房地产、物流配运等产业,甚至早在几年前,正大集团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就已经开始赚钱了,但始终不变的是“正大文化”。正如正大集团在中国的“方圆”标志所高度概括的那样----“不变的原则、应变的策略”,而正大文化正是那不变的原则。
评论

代拟挽联求下联
真心帮你,现在没时间了,我明天帮你对上,节哀顺变了啊 补充:

岭南的文化;l广佛两地‘风情’风貌有哪些?
岭南传奇:赵少昂和他的“艺苑”门人 金网 2005-11-08 14:39:15

岭南画派第二代大师赵少昂创立“岭南艺苑”栽培后学70余年,不仅在美育更在德育方面使追随者受教甚深

□王建勋

今年是赵先生百年诞辰,香港任兆和、杨建法两位“岭南艺苑”门人,发起纪念赵少昂大师的同门作品联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馆和香港文化博物馆先后展出,来自海内外88位“艺苑”门人参展。据组织者说,这次活动如果早些发动,参加者恐将大大超过此数。用“桃李满天下”以形容赵公学生和追随者之多,栽培后学之勤,一点也不过分。

岭南画派第二代大师赵少昂,自1932年在广州创立“岭南艺苑”起,至1998年在港逝世止,除为传世留下大批名画,设帐授徒70多年来日无暇时,培育了连他自己也算不尽、数不清的弟子门生。据周韬写的《岭南画派》一书的不完全统计,1932至1948年在广州“艺苑”摇篮中,熏陶成长而知名的画家,包括范曾、欧少严、周千秋、冯曼硕、陈子毅、梁占峰、王云谷、周志毅等近50人。1948年底赵师旅居香港后,继续以“艺苑”名义教画授徒,学画者更门庭若市,多如“趁墟”。50多年来,门徒遍及港台和东南亚、北美、南美、加拿大和欧洲多国,列入门墙而卓然成家者,也大有人在。如台湾的区豪年,澳大利亚的林伯墀,美国的陈厚练、林湖奎,香港的梁洁华、何凤莲、胡宇基、黄磊生等等,都是“艺苑”赵少昂培育的知名画家。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有弟子三千,世人传为美誉。赵少昂除“艺苑”教画70多年,以每年仅50位学生计,少算也有3500多人。加上抗战前受聘于中央大学、国立艺专、法科学院,在时又在广州大学、佛山市美专任过教授,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旅港时,又曾到过英国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讲学,在讲坛受过他艺术熏陶者,更无法统计。

“艺苑”没有德育课程,但赵公“重孝”和“尊师”的传统道德观,却使学生受教甚深。他常对弟子说:“自己能有些作为,一是靠母亲作佣工血汗钱抚养成人,二是靠高奇峰老师培育成材。”曾在穗“艺苑”的弟子印象尤深的是,凡入他画室,抬头便看到徐悲鸿先生题的“梦萱堂”三字牌匾,高挂堂上,这是他为纪念辞世的母亲而命名的画室,以古训萱草比作慈母,日夕念念不忘。每逢绘制力作大画,他多独自静坐“梦萱堂”,望着牌匾凝思,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以孝念触发灵感,然后才挥笔作画。在他的不少画作中,经常看到“画于梦萱堂”五字手迹,就是他借画寄意,对慈母功劳未报的心声泪影!1938年广州沦于日寇,赵少昂为抗日筹款和逃难转至广州湾(今湛江),其母因行走不便仍居广州。当时到处战火纷飞,靠课画为生的赵少昂生活也十分艰难。对母亲在穗的处境,更时刻索怀,他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凑足500元,托人把这笔钱送母亲维生。不料抗战胜利后回广州,才发现这些钱并未落到母手,为此赵少昂捶胸顿足,痛哭流涕而追悔不已。周锡韬先生在《岭南画派》中,对赵少昂小传中有“事母至孝”四字,以形容其孝心,这“至”字非常准确!

赵少昂对自己的老师高奇峰十分尊敬,不仅跟老师学画时亲自奉侍左右,难得的是他画艺驰名中外,高奇峰先生又已辞世多年后,仍一如既往。每逢师尊生辰或死忌,除顶礼膜拜,还邀集一群画友雅集挥毫,借机倾吐得沐乃师恩德之往事,以悼念师尊。在赵少昂的画册中,有幅名“高山仰止”的作品,画面写一高山流水,下面有一矮山坡站一细小人物,仰望高峰,表现出无限敬慕之情,这是他缅怀师尊的寄意之作。还有一鲜为人知之往事,解放前,广州二沙岛有一署名“天风楼”的洋房,是高奇峰逝世前作画授徒和养病栖息之所,解放后被某部门长期占用。赵少昂移居香港后,对该楼时刻索怀,很想建议由政府收回,辟为后人瞻仰高奇峰的纪念场所。“文革”之前,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他未敢启齿;开放改革之后,党的政策鼓舞了他对恢复“天风楼”的勇气和信心,多次致函向省、市有关领导提出要求,有些领导如欧初同志,亦曾为此作过很多努力,但最后还是未如所愿,这不能不说是赵少昂辞世前一大憾事!以上数例,虽非“艺苑”特设的德育课程,但赵少昂的身体力行,已经潜移默化,为后学者上了很好的一课。

赵少昂授课的特点,示范重于言教。每逢上课,学生伫立两旁,静观他在寄案头运笔赋彩,画成斗方一二幅,然后交学生回家临摹,下次上课交回,此时他才仔细指出临画问题所在。在实践中结合学生习作,有的放矢地传授中外画技画理,从不泛泛空谈。这种因人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特别是初学者容易入脑入心,非常实际。临摹是中国古今画家授徒主要方法之一,其目的不在依画葫芦,而在于为学生将来的创造打下稳定的基本功。赵少昂既重视临摹,更重视素描写生,在广州的“艺苑”后座天井,经常看到他蓄养培植的花木和鸟雀昆虫,作为自己临摹之用。他常以“丹青虽好不如真”,教导学生师法自然。他对学生作品“似我”者固然欣慰,对敢于“破格”的学生作品,除非离谱,采鼓励态度。他爱徒若子,只要有志和有造就之材者,不论贫富,皆悉心扶掖,重感情而不重名利,有君子之风。

赵少昂终生不入仕途,对乡梓和祖国却怀炽热之心。解放后,他对爱人赴京参加“徐悲鸿”美术馆服务,长女和女婿广州参加工作极力鼓励支持。1980年内地开放改革,是海外和香港率先到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的第一位大画家。1998年—2000年,为支持家乡番禺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馆的建立,赵少昂及其家属,慷慨无私地为两馆捐献了大批珍藏的名画和墨宝,其中不少是有人出高价而他不愿割舍的心爱珍品。

评论

代拟挽联求下联
真心帮你,现在没时间了,我明天帮你对上,节哀顺变了啊 补充:

关键词: 恩泽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