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复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8 13:30:28 浏览次数:241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下一句是什么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评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翻译为现代文
译文:(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评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什么意思?
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补充:

一首歌中有歌词“……反反复复爱的糊涂……”稍快节奏!蛮好听的!请问谁可以告诉我什么歌名吗
爱上你我 评论

为什么人会反反复复爱很多人
人的性格是很复杂的 评论

阿房宫赋第一段中的文言知识点整理,要全,急用(实词,虚词,句式)

二、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直走咸阳(   趋向   )

③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同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搜集保存;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⑤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三、词类活用:

1、六王毕(形作动 灭亡)四海一( 数作动 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名作状 从骊山;向北;向西     )3、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名作动 飘来云彩;出现蛟龙;出现彩虹)4、辇来于秦(名作状 乘辇车 )④朝歌夜弦( 名作动 奏乐)5、尽态极妍(名作形 姿态的美好)6、鼎铛玉石,金块珠(鼎  玉  金  珠 名作状 把宝鼎、把宝玉、把黄金 把珍珠)( 名作动 当作铛  石  块  砾 )7、族秦者秦也(名作动 灭族 )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   )     9、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动作名  收藏的,搜集保存的    )

四、文言句式

①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后置     )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判断句     )

五、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5、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6、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的样子。)

2、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  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

而:

1、    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向西面。)

2、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3、    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5、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三、文言虚词 
1.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 
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 
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
评论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