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干旱,辽宁干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7 15:23:41 浏览次数:242
为什么山东干旱
山东省近几年持续干旱少雨,原因何在?着这个疑问,记者今天(9·2)采访了省气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邹树峰。

  邹树峰告诉记者,从1999年开始,我省夏季降水量持续偏少。1999年夏季降水量为265毫米,较常年偏少37%;2000年和2001年夏季降水量为401毫米和410毫米,分别较常年偏少5%和3%;今年夏季全省平均降水量208毫米,较常年偏少52%。

  邹树峰认为,造成我省持续少雨干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与这几年所处的少雨干旱的气候背景有关。我省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均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如1951年到1964年是降水量偏多阶段,1965年到1978年为正常阶段,1979年到1989年为降水量偏少阶段,1990年以后降水比80年代增多,但仍处在旱涝交替、以旱为主的气候阶段,目前我省仍处在这一气候阶段中,所以这几年降水以少为主。

  与这几年处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值期有关。从1999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进入高值阶段,2000年为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年。1999年至2002年均处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值阶段,资料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值阶段对应山东省降水以偏少为主。

  与这几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异常有关。1999年至2001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北,1999年和2000年西伸脊点位置较常年明显偏东;而副高位置明显偏东是1999年、2000年夏季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2002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副热带高压的主体位置不仅较常年偏北而且又明显偏东,山东上空缺少水汽来源。

  与这几年出现的明显冬暖现象有关。降水明显的1999年夏季和2002年夏季的前期,1998年和2001年冬季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历史资料分析表明,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对应夏季降水以偏少为主,出现大范围多雨洪涝的可能性较小。

  与这几年出现异常气候事件的频率增多有关。这几年山东与全国及世界各地一样,出现异常气候事件的频率增多,如1998年、2001年冬季的气温是近50年来历史同期的次高值和最高值;2000年、2001年春季持续2年降水偏少,且2001年春季降水是历年同期的最少值;2000年、2001年春季持续2年气温偏高,且为历史同期的次高值和最高值;2002年1—2月、3月的气温是历史同期的最高值;2002年7、8月的降水量是解放以来历史同期的次少值和最少值等。所以这几年我省出现异常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可能性较大,要警惕和做好防范出现异常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准备。

评论

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 分界线是我国的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应该是这样的;中学地理上有介绍的;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答案? 评论

干旱的反义词是什么
潮 评论

云南干旱的危害和解决措施

 (一)干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医学专家指出,干旱天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也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麦苗需要抗旱,人体也需要“抗旱”。干燥的天气和微弱的风力,使得地面附近的灰尘、汽车尾气难以扩散,易形成灰霾天气,对人体呼吸道的影响极大。

  (二)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

  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三)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

  (四)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

 

 

一、建立干旱监测系统

为了减轻旱灾的影响,必须建立一个能够适时进行旱情信息采集、处理、传输的快速反应干旱监测系统。此系统可由国家级系统及各省、市的分系统组成。

为了能在干旱发生过程中以及成灾后,及时地将干旱发生、发展、持续、缓解、结束,以及严重程度等信息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传递,国家级除在水力部设有全国抗旱总指挥部外,在农业部也应设立相应的旱情监测和相应的抗旱机构,在农业部下属的各省、市也应设立相应的机构。这些机构承担旱情监测、发布旱情和抗旱救灾等工作。对农业部来说,可侧重对耕地、草地等监测。耕地中主要侧重对冬小麦地、玉米地、高粱地以及稻、棉、油、经济作物等进行旱情监测。

鉴于目前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干旱信息的采集主要通过卫星遥感、气象站、农业气象试验站和水文站的观测实现。信息处理主要在计算机上通过各种软件、模型、方法实现。信息传输通过Internet网实现。

我们监测采用的方法,旱情监测是通过四大步骤实现的,即:①数据采集;②数据预处理;③旱情计算;④输出。

数据采集包括NOAA气象卫星的数据采集和地面常规数据的采集。

数据预处理包括:从NOAA的IA AVHRR数据生成IB数据;投影变换(采用阿尔伯斯投影方式);通过历史资料制成标准年,即正常年份的晴空归一化植被指数图;制作当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图;对于地面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插值计算。

旱情计算包括:①划分旱情等级,是给距平植被指数以一定的阈值进行划分的;当缺乏晴空的NOAA卫星资料时,可用地面常规数据作为一种补充,按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划分:当田间持水量<40%为重旱,40%~50%为中旱,50%~60%为轻旱,60%~80%正常,>80%湿润;②套国、省、县界。

输出包括:输出旱情分布图,生成县、地区、省、全国的不同旱情等级的面积及其所占的比例等统计表。

二、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建立干旱预警系统

由于干旱是一种缓慢的累加过程,所以,建立干旱预警系统是完全可能的。干旱预警系统的核心是干旱的预测。干旱预测是根据干旱成因和干旱规律,找出影响干旱的前期因子,运用一定的方法,预测未来干旱发生的时间、范围和强度。干旱预报的基本方法有经验法、统计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目前有:多元回归分析、判别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正交分解、模糊数学方法、灰色系统模型、聚类分析等。动力学方法有多种模式,主要是大气环流模式、滤波模式、动力统计模式、集成预报等。

在干旱预警系统中,除收集上述各种方法和模式外;还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建立各种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政区图,历史上的干旱,地面数字高程,地表和地下水分布、埋深,地貌、土壤、经济统计等数据和图件。经过计算、比较、分析等过程,预测出干旱分布的范围和强度等,并最终发布干旱警报。

干旱预警系统可以按不同类型干旱区,建立各区的预警分系统,以开展分区干旱预报。

三、开展灌溉量预报

在干旱预警与干旱监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可以开展灌溉量预报。为开展灌溉量预报,必须建立不同干旱区、不同省份、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耗水量数据库。

灌溉量是建立在土壤水分预报或监测的基础之上的。一般以田间持水量的85%为灌水上限,土壤水分一般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5%~85%之间,45%~55%为灌溉指示指标。我们在旱情监测时,监测到重旱和中旱就应考虑灌溉了。实际上,我们能监测到重旱和中旱出现在哪些省、市、县,以及重旱和中旱的面积,这对于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溉面积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灌水计划层的深度应根据作物发育期而定。前期根系浅,可取50厘米,中期稍深,为70厘米,后期为100厘米。用灌溉量计算公式就可得灌溉量预报值。

四、减灾措施

为减轻干旱影响,在不同干旱类型区,可采用适于各区的防灾、减灾措施。

(一)根据干旱规律,安排合理的农业结构

在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半干旱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的地区,要种草种树以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在黄淮海地区,常发生春旱和初夏旱,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以种植秋收作物为主,夏收作物为辅;在伏旱高发区,应调整播种日期,使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期躲过伏旱,以减轻旱害。在农业生产的安排上,应根据干旱发生的情况,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尽可能减轻危害。如嫩江平原西部以春旱最为严重,春旱轻时可种大豆,春旱重时可种谷子、高粱。

(二)因地制宜兴修水利

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可发展井灌;在丘陵山区,要兴修水库、塘坝;在珠江三角州、长江三角洲和沿江滨湖地区建机电排灌站;在大江、大河沿岸,修建引水灌溉工程等。同时还应搞好配套工程,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抗旱中的作用。

(三)其它措施

可采用平整土地精耕细作,蓄水保墒和选育抗旱品种,提高抗旱能力;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抑制蒸发。在减少土壤、植物水分消耗的化学控制方面,应用前景看好的有:土面保墒增温剂、高吸水性树脂(也称吸水剂)、抗旱剂等。

评论

近年来 我国自然灾害不断发生 地震 洪水 干旱 泥石流 是那样因素造成如此严重??
同学,这不可信
能毁灭地的原因:
1.战争.目前为止世界相对稳定,几十年内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2.剧烈地质运动.地球现在已经处于中年期了,不会像早期那样发生剧烈的地质运动了

3.冰川季.准确的说,这个并不会毁灭地球,而是毁灭物种,就像人类出现之前的上一个冰川季一样,地球上大部分物种都灭绝了.

4.小行星撞击地球.目前来讲,能够撞击地球并且毁灭之的小行星的确很多,但是,这样大质量的星体,在与地球撞击之前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就可以被观测到了,记得几年前的小行星撞击木星时间一样,科学家从很早以前就开始追踪那个小行星了.所以说这个也不可能

5.外星人入侵. 这个...一般人不会信吧?而且他们为什么要在2012年12月21日入侵地球?为什么要毁灭地球?这种事发生的几率简直跟你走大街上会被世界小姐强暴的几率一样了...

6.太阳的剧烈活动.根据科学家推测,现在的太阳正处于中年期,当它内部的氢被燃烧殆尽的时候,会发生一次波及整个太阳系的大爆发,从那以后,太阳会变成一颗红巨星,并慢慢坍塌,最终成为一颗无光无热引力超强的白矮星.但是....那得等待50亿年后...

综上所述,地球短时间内不会毁灭...你该干啥干啥去吧...

不过...还有一点要指出,这个预言我想大家都理解错了,玛雅人以其天文学的发达著称,所以,他们所说的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12月22日的黎明不会到来,可能是对将来的一次日全食的预言 评论

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洲是哪个大洲?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随着大陆纬度的增加降水量明显减少,大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所以,南极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固态的冰雪降落在大陆后形成巨大的冰盖,加之极端寒冷的气候和极少的日照量,冰盖的累积量还略大于消融量,形成干燥的“白色沙漠”。 评论

关键词: 辽宁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