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古诺浮士德,浮士德的微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7 12:53:43 浏览次数:192
浮士德圆舞曲是李斯特的还是古诺的??
古诺的 追问:

古诺
这个就是了http:///bbs/viewthread.php?tid=25777受到白辽士《幻想交响曲》的冲击影响,早年的李斯特便开始构思以浮士德为主题的戏剧性音乐,直到46岁才终于完成他大受欢迎的《浮士德交响曲》,同样是脱离传统交响曲模式,李斯特用三位核心人物----浮士德、葛蕾芬与魔鬼梅菲斯多作为三个乐章的标题,特别在终乐章最后加入男高音独唱与「神秘的合唱」,李斯特运用巧妙手法所呈现的卓越效果,着实令人难忘。本专辑是由丹麦指挥家汤玛斯.道斯嘉德指挥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德国男高音艾斯纳担任独唱。道斯嘉德是近年来窜红速度最快的指挥新秀,从这阕《浮士德交响曲》当中,那凌厉且富劲道的诠释手法,就证明了道斯嘉德将是21世纪的指挥大师!以下内容均由昭幸撰写整理而成nbsp;楼主,知音啊,我也来和你分享一下,如果回答满意的话,请多给点分,并衷心祝愿阁下好运nbsp;高山流水觅知音,明山秀水喜相逢nbsp;一片香茗吧禅心殿,内有常用背景音乐nbsp;http://post.baidu.com/f?kz=92113821nbsp;所有整理完成并归类的轻音乐都存放在此处nbsp;欢迎所有爱好轻音乐的朋友到在下的寒舍交流一下,并留言互相推荐各自喜欢的轻音乐nbsp;在下的Q号是nbsp;357753272nbsp;不过现在我还在上初三nbsp;每周只有周六下午和晚上才会在线nbsp;个人空间nbsp;http://hi.baidu.com/%CB%AA%D1%A9%D3%F9%CB%F9nbsp;优美钢琴曲,这些都是nbsp;http:///MusicData/SPEcial/2975.Htmlnbsp;http:///MusicData/Special/2981.Htmlnbsp;http:///MusicData/Song/12144.htmlnbsp;http:///MusicData/Special/2970.Htmlnbsp;http:///MusicData/special/88.htmlnbsp;http:///MusicData/Special/2967.Htmlnbsp;班德瑞全部专辑nbsp;http:///MusicData/Special/2966.Htmlnbsp;和平之月大部分专辑nbsp;http:///music/album_type.asp?lxid=7amp;lbid=19nbsp;1nbsp;夕隐nbsp;千世子nbsp;http://1492.flamesky.com/cop/yuemi/Koto15.wmanbsp;2nbsp;春、ふたたびnbsp;宫西希nbsp;http://1492.flamesky.com/cop/yuemi/Koto03.wmanbsp;3nbsp;寒空nbsp;姜小青nbsp;http://1492.flamesky.com/cop/yuemi/Koto02.wmanbsp;4nbsp;海风吹nbsp;小宫瑞代nbsp;http://1492.flamesky.com/cop/yuemi/Koto01.wmanbsp;5nbsp;落叶nbsp;姜小青nbsp;http://1492.flamesky.com/cop/yuemi/Koto09.wmanbsp;6nbsp;夜空的彼岸nbsp;宫西希nbsp;http://1492.flamesky.com/cop/yuemi/Koto14.wmanbsp;7nbsp;风姿花传(强烈推荐)nbsp;谷村新司nbsp;http:///sekiryo/attachments/month_0601/c03g_fzhz.MP3nbsp;神秘园(Secretnbsp;Garden)神秘园之歌nbsp;梦幻曲nbsp;夜曲nbsp;田园曲nbsp;柔和曲nbsp;地之歌nbsp;http:///MusicData/Special/2986.Htmlnbsp;http:///music/ 评论

《浮士德圆舞曲》表达是什么内容
查歌剧浮士德! 评论

详细介绍一下歌剧《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剧情梗概如下:

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打到真理。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此时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然而至此垂垂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处身其中的书斋实在形同牢狱,使自己与大自然隔离了。他痛苦得想要自杀,到另一世界去寻求出路。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回到书斋翻译《圣经》时,竟然与"泰初有道"的思想发生抵触。这时,他从效外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面前,浮士德问他的真实身份,他说自己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其实他就是魔鬼靡非斯特的化身。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有历程,条件是一旦他感到满足,灵魂便归魔鬼所有。浮士德与魔鬼订立契约。

魔鬼带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饮下魔汤,使他变成了翩翩少年,恢复了情欲。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浮士德与平民少女玛甘泪发生恋情。玛甘泪对浮士德一往情深,为了幽会,他无意中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老人死去。她的哥哥瓦伦丁又死在浮士德的剑下。在慑于社会舆论的重压而新手溺死了与浮士德所生的孩子后,玛甘泪身陷囹圄,被判死刑。其时浮士德正与魔女欢会,闻讯后赶来营救,但玛甘泪已精神失常,甘愿受刑而无意逃走。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上帝宽恕了善良的玛甘泪。第一部到此结束。

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帝国的皇宫。其时王朝一片混乱,上层社会荒淫腐败,百姓啼饥号寒,铤而走险。而浮士德获得皇帝的宠信,以多发行纸币之法缓解了财政危机。皇帝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召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魔鬼施展法术,于是香烟缭绕之中出现了海伦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幻影。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当帕里斯拥抱海伦时,浮士德妒意大发,用魔钥去触帕里斯,幻影立刻消失,浮士德昏倒在地,魔鬼驮起他溜出宫廷。

官场黑暗令浮士德对政治大失所望, 使他转而追求古典美的宁静与和谐。 魔鬼将他带回书斋。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在曲颈瓶里造出了人造小人何蒙古鲁土。何蒙古鲁士领浮士德到希腊寻找海伦。二人结合,生下一子名欧福良。欧福良的形象是以英国诗人拜伦为原型的,他生来喜爱高飞,渴望战斗,听到远方自由的呼唤,他如闻号令,奋不顾身向高空飞去,不幸陨落在父母脚下。海伦悲痛欲绝,不顾浮士德的苦留,腾空飞去,只将她的白色长袍和面纱留在了浮士德的怀中。它们化为云朵把浮士德托到这保,飞回了北方。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又似幻灭而告终。
浮士德在空中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顿时产生了征服大海的雄心,借魔鬼之力,他帮助一个皇帝平定了叛乱,得到一片海边的封地。按照浮士德的命令,魔鬼驱使百姓为他移山填海,变沧海为桑田。此时,浮士德已是百岁的老人,忧愁使他双目失明。魔鬼命死魂灵为他掘墓,浮士德听到锹之声,还以为是群众在为他开沟挖河。想到自己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他不由得脱口赞道:“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浮士德依约倒地而死。魔鬼正要夺走他的灵魂,这时天降玫瑰花雨,化为火焰,驱走了魔鬼。天使将浮士德接至天上,见到了圣母和已为赎罪女子的玛甘泪。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浮士德的形象还有更高的哲学涵义。这主要表现在著名的“浮士德难题”以及面对这种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上。歌德以深刻的辩证法意识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盾冲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些二元对立给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的内在的严重矛盾。在《浮士德》中,这一矛盾贯穿了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同时也是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的内在化的体现,而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则同时也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化体现。在与靡非斯特这“一切的障碍之父”、恶的化身结为主仆,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随时皆有可能堕落为恶魔的奴隶。但是,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而恶在这里却从反面发挥一种“反而常将好事做成”的推动性作用。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浮士德》是一部无可指摘的完美之作。从思想上看,它有将政治革命消极为精神探索,将社会改造转化为自我完善的倾向,这体现了资产阶级固有的软弱和妥协的本性,以及它作为剥削阶级的掠夺性。从艺术上看,内容庞杂,用典极多,象征纷繁,使作品艰深隐晦,令人索解为难。尤其是第二部,浮士德的形象有抽象化、概念化的倾向,给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温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揉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http://content.cleverschool.com/index/20sjmy/0828/5.htm 评论

美声歌曲介绍

呵呵  这些歌曲还是有一定内涵的  你师哥既然要唱,就应该自己去把歌曲的相关具体介绍查阅清楚的,这样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你师哥是男中音吧,我推测应该是专业院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吧?

我大概简单介绍下你所提到的外国歌曲吧。比如第一首《我爱你》,据我所知有贝多芬写的,也有格里格写的,是哪一首呢?

《魔王》和《泪洪》是舒伯特艺术歌曲;

《斗士之歌》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选曲,歌中唱到:干杯英勇的战士们,请接受我衷心的祝贺...

《普罗旺斯陆地和海洋》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选曲,在歌剧第二幕,父亲亚芒为了劝说儿子和自己返乡,深情的唱起了这首咏叹调。。。

《我将离开故乡》是瓦伦汀的谣唱曲,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浮士德》选曲,歌中唱到:我将上前方打仗,定要誓死杀敌,请上帝,请保佑我唯一的亲人,我的妹妹平安快乐。。。

《像天使一样美丽》是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剧《唐帕斯夸勒》选曲,歌中唱到:她像天使一样美丽,百合花一样清新,上帝派她来人世间,让人得到欢欣...

《爱戴,尊敬,荣光》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麦克白》选曲。歌中唱到:没爱戴,尊敬,荣光,怎能驱散老年的忧伤?

评论

谁帮忙介绍一下《浮士德》《蝴蝶夫人》?
《浮士德》:古诺 Charles Francois Gounod (1818-1893),曲家查尔·弗朗索瓦·古诺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钢琴家。因此,从小古诺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古诺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18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839年,他以一部大合唱《斐尔南德》获罗马大奖,从而得到公费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在罗马,古诺热衷于宗教音乐的研究。回国后,他在教堂担任管风琴师与唱诗班指挥,并组织了“古诺合唱团”。他曾经受过宗教神职训练,但他又不肯接受圣职。不过出于对天主教的信仰,他谱写了大量宗教音乐。从1851年起,古诺开始致力于歌剧的创作。他一生共写了12部歌剧,其中最成功的是《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 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 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 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得他。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这部歌剧是古诺的代表作。歌剧的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第四幕中的《士兵进行曲》,是瓦伦丁与士兵出征归来时唱的,豪迈雄壮,富于动力和生气,反映了士兵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普契尼出生于卢卡(Lucca),1880年他写了颂主弥*(Messa di Gloria),使他的叔叔愿意支持他的音乐学习。1880年开始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83年毕业后一年写了第一部歌剧女巫(The Witches)。1889年被任命写第二部歌剧艾狄加(Edgar),并开始与出版商利歌迪(Ricordi)开始长期的合作。他1893年的作品Manon Lescaut被誉为天才之作。他其中一部最著名的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eme)1896年在都灵(Turin)首演时不受观众欢迎,这部歌剧以法国作家马格(Murger)的小说《波希米亚生活情景》为蓝本。后来这部作品终为人们接受,并被认为是普切尼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普契尼1900年的歌剧吐斯卡(Tosca)是歌剧的标准剧目。1904年的歌剧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在米兰史基拉歌剧院首演时同样受到非议,但经过普契尼修改后演出获得成功。他的其它歌剧还有金色西方的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安祖利卡(Sister Angelica)、Gianni Schicchi等。1924年他未写完图兰朵(Turandot)就逝世了,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讲述关于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旋律来自中国音乐茉莉花。1926年图兰朵由安佛努(Franco Alfano)续完后首演。普契尼曾经讲过:“我写的音乐都是小儿科的音乐。”虽然他的作品不象威尔第的“伟大”,但很多人认为他是意大利继罗西尼之后除威尔第之外最伟大的音乐家。二幕歌剧《蝴蝶夫人》根据美国约翰.朗的小说和大卫.贝拉斯科的话剧改编,由普契尼作曲,意大利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剧情大意为: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委身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回国,三年之间杳无音信。原来,平克尔顿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于脑后。当他偕美国夫人重登长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儿子后,刎剑自尽。这部歌剧抒情性风格极为强烈,音乐优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纯洁、温柔、深情、忠贞的动人形象。 评论

关键词: 浮士德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