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关不住的春光,老电影关不住的春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7 12:32:57 浏览次数:257
推荐下国内早期的经典电影
1 十字街头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
一江春水向东流(下)
万家灯火
李劫 13 遥远的爱
新旧上海
南岛风云
我这一辈子
2 八千里路云和月
乌鸦与麻雀
秋海棠(上)
秋海棠(下) 14 家

龙须沟
西厢记
3 路天使
奶的扇子
银汉双星
浪淘沙
武则天 15 梁山伯与祝英台
天仙配
啼笑姻缘
祝福
4 渔光曲
丽人行
太太万岁
红楼梦 16 秦香莲
花木兰
刘巧儿
清宫秘史
扇公主
5 摩登女性
母与子
脂粉市场
体育皇后
不了情 17 夜半歌声
英雄司机
神女
董存瑞
6 天堂春梦
还乡日记
风云儿女
小城之春 18 赵一曼
钢铁战士

儿子英雄
山间铃响马帮来
7 一
渔家女
孤城烈女
如此繁华 19 中华女儿
风雨江南
关不住的春光
儿女亲事
8 桃花泣血记
长相思
新女性
生死恨
天明 20 六号
翠岗红旗
上饶集中营
恶邻
湖上的斗争
9 母性之光
孤岛天堂
二百五小传
雪中孤雏
南国之春 21 铁道游击队
平原游击队
百万雄师下江南
吕梁英雄传(吕梁英雄)
白毛女
10 壮志凌云
春蚕
青年进行曲
希望在人间 22 渡江侦察记
南征北战
脚印
草原上的人们
人民的巨掌
11 松花江上
船家女
慈母曲
大路 23 上甘岭
毛信
三毛流浪记
神秘的旅伴
虎穴追踪
12 国风
刘胡兰
游击进行曲
光荣人家
塞上风云 24 智取华山
新儿女英雄传
祖国的花朵
无形的战线 评论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评论

经典老电影!
1 十字街头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 一江春水向东流(下) 万家灯火 桃李劫 2 八千里路云和月 乌鸦与麻雀 秋海棠(上) 秋海棠(下) 3 马路天使 少奶奶的扇子 银汉双星 浪淘沙 武则天 中国经典老电影 4 渔光曲 丽人行 太太万岁 红楼梦 5 摩登女性 母与子 脂粉市场 体育皇后 不了情 6 天堂春梦 还乡日记 风云儿女 小城之春 7 一剪梅 渔家女 孤城烈女 如此繁华 8 桃花泣血记 长相思 新女性 生死恨 天明 9 母性之光 孤岛天堂 二百五小传 雪中孤雏 南国之春 10 壮志凌云 春蚕 青年进行曲 希望在人间 11 松花江上 船家女 慈母曲 大路 中国经典老电影 12 国风 刘胡兰 游击进行曲 光荣人家 塞上风云 13 遥远的爱 新旧上海 南岛风云 我这一辈子 14 家 春 龙须沟 西厢记 15 梁山伯与祝英台 天仙配 啼笑姻缘 祝福 16 秦香莲 花木兰 刘巧儿 清宫秘史 铁扇公主 17 夜半歌声 英雄司机 神女 董存瑞 中国经典老电影 18 赵一曼 钢铁战士 桥 儿子英雄 山间铃响马帮来 19 中华女儿 风雨江南 关不住的春光 儿女亲事 20 六号门 翠岗红旗 上饶集中营 恶邻 湖上的斗争 21 铁道游击队 平原游击队 百万雄师下江南 吕梁英雄传(吕梁英雄) 白毛女 22 渡江侦察记 南征北战 脚印 草原上的人们 人民的巨掌 23 上甘岭 鸡毛信 三毛流浪记 神秘的旅伴 虎穴追踪 智取华山 新儿女英雄传 祖国的花朵 无形的战线 评论

求助影片:从1911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影片。
1.赵一曼
2.神女
3.南征北战
4.智取华山
5.渡江侦察记
6.鸡毛信
7.刘胡兰
8.山间铃响马帮来
9.梁山伯与祝英台
10.青春之歌
11.一江春水向东流(上)
12.一江春水向东流(下)
13.八千里路云和月
14.乌鸦与麻雀
15.天堂春梦
16.马路天使
17.女儿经
18.春蚕
19.体育皇后
20.风云儿女
21.塞上风云
22.野玫瑰
23.孤城烈女
24.桃李劫
25.桃花泣血记
26.遥远的爱
27.渔家女
28.壮志凌云
29.夜半歌声
30.渔光曲
31.三毛流浪记
32.丽人行
33.平原游击队
34.钢铁战士
35.中华女儿
36.桥
37.英雄司机
38.六号门
39.光荣人家
40.家
41.白毛女
42.龙须沟
43.草原上的人们
44.我这一辈子
45.西厢记
46.生死恨
47.银汉双星
48.武则天
49.红楼梦
50.儿女亲事51.母性之光
52.南国之春
53.天明
54.少奶奶的扇子
55.大路
56.恶邻
57.雪中孤雏
58.百万雄师下江南
59.新儿女英雄传
60.国风
61.一剪梅
62.清宫秘史
63.一串珍珠
64.船家女
65.青年进行曲
66.如此繁华
67.新旧上海
68.新女性
69.秋海棠(上)
70.秋海棠(下)
71.游击进行曲
72.太太万岁
73.母与子
74.松花江上
75.铁扇公主
76.相思债
77.压岁钱
78.孤岛天堂
79.不了情
80.关不住的春光
81.表
82.希望在人间
83.儿子英雄
84.二百五小传
85.腐蚀
86.恋爱之道
87.风雨江南
88.人民的巨掌
89.还乡日记
90.夜店
91.浪淘沙
92.长相思
93.摩登女性
94.慈母曲
95.翠岗红旗
96.脂粉市场
97.小城之春
98.十字街头
99.万家灯火
100.啼笑姻缘
101。辽沈战役
102。淮海战役
103。平津战役
104。开国大典 评论

电影艺术的历史渊源??
一、形成时期(1905-1931)   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了中国。   1906年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的沈阳人任景丰在北京利用他开设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拍摄三天,共成三本。内容是著名京剧泰斗谭金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交锋”等场面,当时出现“万人空巷来观之势”,由此奠定了中国电影的起始点。1913年摄制了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原名《洞房花烛》),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依什尔摄影,共拍摄了一个月。影片详细地叙述了旧社会一个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这部影片与以前的戏曲影片有着明显的区别:①它有一系列影像活动,有电影创作意识;②具备了戏剧电影样式的雏形;③具有干预社会、批判现实的创作倾向。因此,它开中国电影片种、样式、和创作方法的风气之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17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首次注意到电影,他们自筹资金,成立了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以自制自的经营方式,开始了中国电影事业的真正起步。   1922年2月,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率先筹建“明星影片公司”,此后,该公司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出品最多、历史最长的一家制片机构。据《中华新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在国内各大城市注册的电影公司多达175家,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淘汰,最后只剩较著名的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明星”、“天一”、“联华”等影片公司。   中国电影就是在这样混乱状态中发展的。当时公司林立,队伍复杂,思想混乱,艺术质量参差不齐。正在这时,电影艺术和技术的最大革新成果——有声电影于1926年8月6日在美国诞生了。不久传入中国,同年12年16日在上海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进行了试映,这是中国有声电影的开始。1930年,“明星”怀着极大的勇气,开始了中国有声电影片《歌女红牡丹》的摄制工作。影片于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成为中国最早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1931年,中国开始了片上发音有声片的试制工作,从此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走向成熟。 二、成熟时期(1931—1949) (一)、左翼电影运动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它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新道路。1931年9月,通过的“左翼剧联”的《最近行动钢领》指出:“除演剧而外,本联盟目前对于中国电影运动实有兼顾的必要。除产生电影剧本供给各制片公司并动员盟员参加各制片公司活动外,应同时设法筹款自制影片。” “九?一八”事件之后,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广大观众和进步的电影工作者强烈要求电影走现实化、大众化的道路。许多电影公司的老板迫于经济压力,也开始摇摆不定,改造中国电影混乱状况的时机成熟。因此,明星公司为了摆脱经济困境,于1932年通过关系,邀请夏衍等左翼文化工作者来公司从事编剧工作。夏衍向党的地下组织作了汇报,1933年3月,在中共地下领导人瞿秋白亲自过问下,以夏衍为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正式成立,随即在电影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首先抓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把大量的新文艺骨干输送到各影片公司,团结大多数爱国电影工作者,全力推进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的左翼电影运动。二是抓电影评论,电影小组除创办左翼电影工作者自己的刊物《电影艺术》外,还千方百计地利用合法途径在上海各大报纸的副刊上开辟电影批评阵地,坚持以“每片必评”的方式作出观点鲜明的评述,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三是抓剧本创作,源源不断地向各影片公司的导演们提供剧本,使1933年成为公认的“中国电影年”,当年及往后涌现出《狂流》、《天明》、《都会的早晨》、《三个摩登女性》、《渔光曲》、《神女》、《上海24小时》、《春蚕》、《姐妹花》、《铁板红泪录》、《盐潮》、《民族生存》、《船家女》、《劫后桃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风云儿女》、《壮志凌云》等四十余部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的进步影片。   总之,左翼现实主义电影,在题材上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涉及了现实生活各个方面;在思想上具有深刻性和鲜明性,始终贯穿反帝反封建的主线;在人物塑造上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创造了一批下层社会小人物的艺术形象;在创作方法上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艺术形式上,完备戏剧式电影样式,对电影手法、语言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因此,这批左翼现实主义影片,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潮期。 (二)、抗战及战后电影   1937年,“芦沟桥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迫于军事上的压力,不得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现代史上,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局面。11月上海沦陷,大批电影工作者离开上海,中国电影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12月南京失守,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而当时的抗日中心却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的武汉。许多爱国的电影工作者,先后群集武汉,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历史洪流,阳翰笙任主任委员的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拍摄了突出抗日战争的故事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以及五十部左右的新闻纪录片。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中制”迁往重庆,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也由南京经芜湖迁往重庆,阎山的西北电影公司由太原经西安迁往成都。此后,“中制”出品的故事片《保卫家乡》、《好丈夫》、《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火的洗礼》、《青年中国》、《塞上风云》、《日本间谍》等;“中电”出品的故事片《中华儿女》、《万里长空》等;西北影业公司出品的故事片《风雪太行山》、《老百性万岁》等,致使中国电影在抗日战争初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上海沦为“孤岛”以后,少数爱国的电影工作者和一些小制片商,仍然曲折地从事着影片创作。他们主要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摄制了一些“鼓励人群向上,坚持操守”的古装片,如《木兰从军》、《孔夫子》、《苏武牧》等,借古人衣钵表达爱国情,民族志。在中国电影史上称为“孤岛电影”。   1940年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破坏国共合作,掀起反共高潮,迫使抗日救亡影片的摄制工作陷于瘫痪,大批进步电影工作者或者去延安,或者转入戏剧战线,或者赴香港继续从事电影创作。因此,抗战后期,中国电影十分萧条和冷清。   1938年9月,“延安电影团”成立,揭开了中国电影新的一页,奠定了人民电影发展的坚实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利用从日寇手中接收过来的电影制片厂和新建电影制片厂,排挤民营电影公司和进步电影,迫害进步电影工作者,对中国电影实行反动恐怖的特务统治。   中共党的地下组织和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为了粉碎国民党独霸影坛的梦想,一方面总结和吸取了三十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经验,利用“官办”的制片基地拍摄了一批优秀和比较优秀的进步影片,如《遥远的爱》、《天堂春梦》、《还乡日记》、《乘龙快婿》、《追》、《幸福狂想曲》、《松花江上》等等。他们还团结“文华”、“国泰”、“文同”等影片公司,拍摄了《假凤虚凰》、《夜店》、《艳阳天》、《表》、《大团圆》、《无名氏》、《忆江南》、《园英烈》等。另一方面,为了更有力地推动进步电影运动的开展,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阵地——昆仓影业公司,摄制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等等影片。无论在编剧、导演、表演以及摄影、音乐、美工等方面,这些影片都达到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电影史上第二个高潮期的到来。 。 。 。 。 。 http://hi.baidu.com/kiwitiger/blog/item/013aa50a2124181e95ca6b1d.html 评论

王人美的生平资料,谁能给我?
王人美   原名王庶熙。中国电影女演员。湖南浏阳人,生于长沙。(1914--1987年4月12日)。王人美的父亲原来是浏阳一中的教员,而毛主席当年就认识她的父亲。1956年毛泽东接见电影家协会成员时,还问王人美:“细妹儿(湖南话,最小的妹妹),你还记得我吗?我在你家避过难呢。”1927年,王人美到黎锦晖创办的上海美美女校学习歌舞。黎锦晖亲自为她改名为王人美,将这女孩列入王家的“人”字辈,是要破一破女性不入家族辈分的旧习。在美美女校学习歌舞期间,王人美就跟着黎锦晖学习歌舞。她学得快,嗓子亮,又能识谱,黎锦晖总是要她先试唱,然后让她当“小先生”教其他人后来,王人美果然没辜负期望,成了上海早期著名的歌星和影星。同年王人美到上海加入中华歌舞团。1931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电影演员。1935年入电通影片公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人美拒绝为日寇拍片,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参与了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的演出。抗战期间她主要从事话剧活动。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先参加上海实验电影工场,后进昆仑影片公司。解放后她返回上海,在长江电影公司拍片,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1935年由王人美主演的影片《渔光曲》曾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1951年她主演的影片《两家春》被文化部评为1949~1955年优秀影片。
  明月歌舞剧社改组为联华歌舞班的当年,王人美在孙瑜编导的《野玫瑰》饰主角。该片公映,王人美一举成为明星。
  参与影片:
  野玫瑰 (1932)、 共赴国难(1932)、芭蕉叶上诗 (1932)、 都会的早晨(1933)、 春潮 (1933)、渔光曲(1934)、 小天使 (1935)、风云儿女(1935)、壮志凌云(1936)、长恨歌(1936)、关不住的春光(1948)、两家春(1951)、花儿朵朵(1962)、探亲记(1958)、 青春的脚步 (1957)、猛河的黎明 (1955)
  情感经历:王人美的第一任丈夫是有老牌影帝之称的金焰。一九三零年,金焰和阮玲玉共同主演了一部由孙瑜导演的爱情故事片《野草闲花》。金焰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学生模样的角色。当时的国产影片中,到处都是油头滑脑的奶油小生,而金焰饰演的这个“学生”却有着青春的活力,再加上金焰原本就有的健美体魄,因此,其形象在银幕上一出现,便让观众眼睛一亮。金焰的表演大获成功后,他们所属的联华影业公司紧接着又量体裁衣地为他和阮玲玉打造了好几部影片,如《恋爱与义务》、《一剪梅》、《桃花泣血记》等。金焰和阮玲玉在观众的心目中也俨然成了谁都难以取代的“银幕情侣”。一九三二年,上海有一名叫《电声》的报纸搞了个“电影皇帝”的评选活动,金焰以得票最多当选。据说他自己对此是很不以为然的。之后,电影圈中也就有了“四美追一帝”的八卦绯闻。无疑,这四美中之一美,便是这篇小文的主人王人美了。 王人美和金焰于一九三四年的元旦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晚年的王人美在其回忆录《我的成名与不幸》一书中谈到他们的婚礼:“结婚前,金焰和我商量,我们不要像有些明星那样讲排场、比阔绰,应该简单朴素。我完全同意他的提议。结婚日期选在除夕之夜。那天联华公司举办除旧迎新晚会。我和金焰都穿着普通的蓝布褂,参加联欢。当宣告一九三四年来临的钟声响起时,我们俩各自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红牌,挂在纽扣上。由孙瑜当众宣布我俩结婚”。结婚时,他们一个二十岁,一个二十四岁。从热恋到新婚后的好几年,他们的柔情蜜意他们的激情如火那都是可以想像的。就说王人美的这本回忆录吧,上面就有十多张他们拥吻发疯浪漫消魂的照片,让人羡煞。然而,婚姻这双鞋,就像黄永玉先生所说,幸福不幸福只有脚趾头知道。十一年后,也就是一九四五年,他们非常友好地分手了。据王人美说,当年她和金焰结婚时,她的哥哥王人路等都不同意,并在报上发表文章声明态度。王文语焉不详,后看马来西亚温梓川先生《文人的另一面——民国风景之一种》,其中有一段提到此事说王人美:“因思想左倾,嫁给以《人道》成名的影帝金焰。王人路和黎锦晖均反对最烈,喧腾报章,惟终告结婚,无可奈何。”他们到底因何分手,王人美说:“抗日战争爆发后,金焰和我缺少共同生活,缺少相互了解。金焰有强烈的爱国心,很想为抗战出力,但是他也认为丈夫应该养活妻子。他不赞成我独自参加大鹏剧社,更反对我冒冒失失报考英文打字员。他不了解我经历流亡生活后的思想变化。烽烟遍地,哀鸿遍野,我怎么能安心当一只家?怎么能无所事事……他不理解我,认为我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清官难断家务案,就此打住。金焰和王人美离异约三年,与电影演员秦怡结婚。一九六二年,他做了胃切除手术,遗憾的是留下了后遗症。从此二十余年,就在病榻上度过了。
  王人美的第二任丈夫是大漫画家叶浅予。
  叶浅予的舞画、漫画、速写,被誉为画坛三绝。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七年,在叶浅予的画笔下有两个人物可谓出尽了风头,一个叫“王先生”,一个叫“小陈”。特别是连续漫画“王先生”,毕克官在《中国漫画史话》一书中将之称为成功的长篇巨著,说画家“如果没有厚实的生活基础和熟练的创作技巧,像这样浩瀚的巨作是根本创作不出来,也坚持不下去的。”王人美和金焰分手后,一个人孤单单地过了十年。这十年,王人美过得很不好。特别是一九四九年后,王人美分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恰巧金焰和秦怡也在同一个单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且运动又一个接一个的,想不郁闷都不容易。当时周璇得了精神方面的病,王人美去照顾她,不料受到刺激,自己的精神也出了问题。后来是文化部的有关人士帮忙,将她调到了北京,方才有了好转。王人美和叶浅予的结合是他们两人共同的好友吕恩女士做的媒。据吕恩女士回忆:“我和叶浅予是‘忘年交’,我和她很熟,他离婚单身,我们就想和他找个伴,想到了人美,但是也有担心,就是人美病过一次不能再受刺激。后来浅予找到我说他和人美以前也认识,三十年代的时候两个人都在上海,人美演戏、他画漫画,年龄大了,希望有个稳定的家。人美也同意了,结婚的时候她已经四十一岁了,婚后两个人到了上海,过了几年的平静日子。”他们是一九五五年结的婚,平静了不到两年,运动一个一个扑天盖地而来,加之两人认识上也有差异,还有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因此,他们之间,在一起也就是貌合神离了。这麻纱,扯起来就长了。
  王人美是叶浅予的第三任妻子。王人美一九八七年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评论

关键词: 春光 电影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