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童年时期
艺术特点:以写实画风为主,色彩柔和,奠定绘画基础
代表作品:《斗牛士》、《科学与慈善》
2、 蓝色时期
艺术特点:作品初用蓝色调,后又用粉红色调,描绘充满孤寂、悲怆的贫困者、残疾人、江湖艺人等。属批判现实主义范畴,含有浓重的悲剧成分和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蓝色自画像》、《人生》
3、 玫瑰时期
艺术特点: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
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斯坦因画像》
4、 立体主义时期
艺术特点: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画中没有情节、环境描写,只有几个面的结构。不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情况下,同时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并将拼贴方法引进绘画。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代表作品:《亚威农少女》、《费尔南德头像》;
5、 古典时期
艺术特点:开始对J.-A.-D. 安格尔精确而细致的素描感兴趣,画风也由立体主义转向新古典主义。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宏伟的气势,画面注重写实风格的表现。
代表作品:《欧嘉的肖像》、《三角帽》、《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6、 超现实主义时期
艺术特点: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
代表作品: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7、 蜕变时期
艺术特点: 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
代表作品:《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多拉·玛尔的肖像》、《格尔尼卡》、《大自然的故事》
8、 田园时期
艺术特点: 仍然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为主,手法更加运用灵活娴熟,画面粗犷干劲,和谐统一。
代表作品:《贡戈拉的二十首诗》、《卡门》系列、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斗牛系列》、《伊卡洛斯的坠落》、《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画家与模特儿》、《流沙系列》、《塞莱斯蒂纳》、《可笑的男人》
毕加索的抽象画有哪些?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电影《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评论
西方艺术家!!
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1881—1900年童年时期
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蓝色时期
1902年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玫瑰时期
1904年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古典时期
1917年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蜕变时期
1932年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年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田园时期
1947年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人”变奏系列;
1956年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电影《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泊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
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房东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前愉快,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大利,刚为迪亚希列夫执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背景与服装,其时邂逅了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与科赫洛娃结婚,婚后诞下一子。这段较安逸生活正值毕加索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间,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现。1927年他邂逅了极年轻的玛丽·泰蕾兹·瓦尔特,她成为他的模特儿,且为他诞下女儿马姬。此时,毕加索并没有与妻子离婚,却又与一名热情女画家兼摄影师多娜·马尔同居,他为马尔绘过几张画。他们的关系维持了差不多十年。在大奥古斯丁路的新工作坊内,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制作《格尔尼卡》,其间做了许多筹备制作工作。
1943年,他结识了法兰丝娃·季洛,与她在昂蒂布的米迪同居。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绘画了一系列的静物画,并创作陶瓷。他的儿子克洛德于1947年出生,1949年再诞下女儿帕洛玛。他的作品中除了显示这种简单家庭生活的快乐之外,还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承担:1944年绘制《骸骨的藏室》,1947年有《为了法国而死的西班牙人》。他继续绘画静物、风景、肖像……1950年,库尔贝的《塞纳河边的女人》启动了他的围绕名家大师作品的变奏创作。
1954年,法兰丝娃·季洛离开毕加索。毕加索在瓦洛里斯结识了贾桂琳·罗克,之后便与这女人共度余年。1959年之前他们居于康城,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女》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续工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后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毕加索的作品,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约达六万件之数。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作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毕加索的所有作品及其简介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百科名片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中文名: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外文名: Pablo Picasso 国籍: 西班牙 出生日期: 1881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 1973年4月8日 职业: 画家 剧作家 诗人
[编辑本段]1.生平大事记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4年 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人生的低潮)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毕加索《人生》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粉红色时期,遇见自己的爱情)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拿烟斗的男孩》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2年 把上胶的纸贴到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作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38年 创作《女孩与小船》 女孩与小船(《girl with a boat》)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电影《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周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编辑本段]2.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编辑本段]3.艺术活动年表 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 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房东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前愉快,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妇女。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黑人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大利,刚为迪亚希列夫执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背景与服装,其时邂逅了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与科赫洛娃结婚,婚后诞下一子。这段较安逸生活正值毕加索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间,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现。1927年他邂逅了极年轻的玛丽·泰蕾兹·瓦尔特,她成为他的模特儿,且为他诞下女儿马姬。此时,毕加索并没有与妻子离婚,却又与一名热情女画家兼摄影师多娜·马尔同居,他为马尔绘过几张画。他们的关系维持了差不多十年。在大奥古斯丁路的新工作坊内,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制作《格尔尼卡》,其间做了许多筹备制作工作。 1943年,他结识了法兰丝娃·季洛,与她在昂蒂布的米迪同居。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绘画了一系列的静物画,并创作陶瓷。他的儿子克洛德于1947年出生,1949年再诞下女儿帕洛玛。他的作品中除了显示这种简单家庭生活的快乐之外,还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承担:1944年绘制《骸骨的藏室》,1947年有《为了法国而死的西班牙人》。他继续绘画静物、风景、肖像……1950年,库尔贝的《塞纳河边的女人》启动了他的围绕名家大师作品的变奏创作。 1954年,法兰丝娃·季洛离开毕加索。毕加索在瓦洛里斯结识了贾桂琳·罗克,之后便与这女人共度余年。1959年之前他们居于康城,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女》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续工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后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毕加索的作品,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约达六万件之数。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作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编辑本段]4.作品风格 年轻时的毕加索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编辑本段]5.影响·评价 毕加索的影响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赠给了法国政府。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 对毕加索的评价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编辑本段]6.亲人·爱情 毕加索的亲人 毕加索是个始终引起争议的人,除了他那让人倾倒与折服的过人才华。他为自己的几任妻子、情人和孩子们画过许多画,他的亲人们对这位天才画家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毕加索于1973年以92岁的高龄去世。他在世时人们争先恐后地同他结交,在他去世四分之一世纪以后,世人仍在为他的故事和名声争执不休。 毕加索绘画上的成就可谓登峰造极,但他的家庭私事却弄得一塌糊涂。他的悲惨故事世人皆知:他的遗孀杰奎琳.罗克是自杀身亡的;他的一位情人玛丽埃.德莱塞亦是,她为他生下了女儿玛雅;他的孙子巴勃里多在杰奎琳将他赶出爷爷葬礼之后也自杀而死;巴勃里多的姐姐马里娜两年前写了一些回忆录披露自己悲惨的少年时代,并把一切过错归咎于毕加索。 弗朗西丝.吉洛特是毕加索一生中惟一将他抛弃的女人。她生过两个孩子:克洛德和帕洛玛,1953年她带着一双子女离开了毕加索。后来她同一位艺术评论家合作写了《我与毕加索的生活》。这本书既大胆又详细,几乎无所不写,甚至连同画家的性历险。此书于1964年出版,当时这种书还属罕见,因此引起轩然大波。作为报复,毕加索从此拒绝再见她生的一对子女。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了230幅毕加索的作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画家为亲人所作的画。大师的妻子和情人中惟弗朗西丝仍然健在,她生的克洛德和帕洛玛及玛丽埃生的玛雅为毕加索硕果仅存的三个儿女。 弗朗西丝已有76岁。细细的脖子,鹰钩鼻子上有一对拱形的眉毛,看上去依然是毕加索当年为她作画时的模样。他们相识于1943年,当时弗朗西丝是个21岁的画家,年轻而颇有抱负,而毕加索已经62岁,且同南斯拉夫女画家、摄影师多拉·莫尔相好。弗朗西丝是个感情炽烈却外表平静的女子,她决定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名望与赞赏。对此,帕洛玛这样说:“假如我母亲没有认识我父亲,她原本是有权被称为艺术家的。然而,从某种原因上说,由于认识了我的父亲,她没有了这个权利。人们总是不情愿把她也冠为艺术家。”克洛德更认为母亲的作品对毕加索产生过很大的震撼,“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 弗朗西丝的生活始终围绕着毕加索的艺术。当她出版《我与毕加索的生活》时,大师的崇拜者们称此书充满私利与报复性。然而,时至今日,即使是弗朗西丝的批评者们在论及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毕加索时也以它为基础了。确实,这本书里充满了令人不屑的东西,但三十多年之后,仍不失为一个性格复杂的天才艺术家的严肃传记。 现住纽约的弗朗西丝认为大师当年为她所作的画上用一种柔和的线条和抽象的晕影表现两人的亲密关系。有一幅画上,看起来象是毕加索用对称的轮廓线把肖像的各点连结起来了,这种画法当时刚开始尝试。她说:“当一对男女同为画家时,作品上体现的一切都带有感情色彩”。在她看来,“对于毕加索来说,给女人画像就是一种诱惑她的方式”,“其他女人是通过她们的肖像画来认同自己的。所以当毕加索一旦歇手不画她们了,她们的一切也就完了。”而她自己则没有陷进去,“从没有被封闭在自己的肖像画里,从而没有成为他的俘虏”。 年已半百的克洛德长着一双深色的眼睛,身体十分结实。他同父亲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受毕加索遗产管理法庭的提名,他于1995年成立了毕加索管理委员会,以控制其作品的复制权和使用权。他本人可说是毕加索留下的上千幅画作、雕刻、草图、版画的活目录。他在巴黎的办公室里挂满了父亲的画。毕加索曾为他和妹妹帕洛玛画过一幅双人画,幼年的他坐在一个玩具汽车上,双眼放着光,妹妹则在玩一列小火车。还有一幅画上有他的母亲和他兄妹二人。画面上的他拿着一支铅笔和一张白纸。对他来说,这幅画代表了他们这个家庭的未来,代表了后来写在这张纸上的一切。· 兄妹二人分别在16岁和14岁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那本书出版后,他们的生活里从此失去了父亲。两兄妹一次又一次去看望父亲,可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连电话也不接。即使见不到面,他们仍每年一起或分别几次去父亲的家。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克洛德是父亲的遗产和名誉的保护人。他自己的愿望是成为电影工作者、作家和摄影家。他说:“作为一个杰出的大艺术家的儿子我是幸运的,毕加索本人就变成了我们家族的事业。”父亲没能得到看着他成长的快乐,但他对此已没有愤怒。 帕洛玛有一张为人熟知的脸,这要归功于她做的香水广告。广告上的她有火一般鲜艳的红唇、源于其父的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一头瀑布般的黑发。她已有49岁,亲见其人会觉得她谦和亲切得多。她说父亲给他们作画时从未让他们摆姿势,他是凭记忆作画、从想象中得到灵感。毕加索是个对孩子着迷的人,他画过很多儿童画。但很显然,他从未画过少年时代及长大成人后的子女,对于他,孩子长大了就又是一回事了。帕洛玛认为父亲后来不见她是受了别人的挑唆,尤其是后母杰奎琳觉得他们对自己是个威胁。她清楚地记得1976年在街上巧遇父亲的经过,那是她13年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他。 帕洛玛同剧作家拉法埃尔·罗伯斯在结婚18年后于1995年分手,前夫为此同她展开了一场争夺财产的大战。帕洛玛的财富约有17亿美元,她的经济王国里有化妆品、香水和珠宝生意,当然还有其父留给她的价值6亿多美元的画。她的前夫要求得到所有这些财富的一半,此外每月还要给他一笔高额的生活费,理由是他抛开了剧作家的生涯而同妻子一道经营她的生意,而且他在她取得的成功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幸的是,在他们妇唱夫随的美好日子里,帕洛玛也以类似的话夸奖过自己的丈夫。伦敦法庭受理的这场分割财产大战最近愈演愈烈,但其终结仍遥遥无期。据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离婚。帕洛玛为忘记烦恼只好全力投入工作,同时也投入新欢的怀抱,那是个法国大夫,名叫埃里克·德温奈特。 与克洛德、帕洛玛同为非婚生的大姐玛雅和丈夫住在巴黎,他是个退休的海军军官。年过60的她看上去精神很好。1956年以后玛雅就没怎么再见到父亲,这意味着刚满20岁她便被逐出父亲的生活。事实上她从未同父亲共同生活过,她出世后不久,毕加索便同多拉同居了,后来又换成弗朗西丝,而当时他合法的妻子是奥尔加·柯克洛娃。她的母亲十分迷信,被毕加索抛弃后仍保存着他剪下的指甲和头发。当母亲1977年自杀后,这些东西便归玛雅所有。“令人吃惊的是,有这样疯疯癫癫的父母,我竟然还很正常。”这是她常挂在嘴上的玩笑话。 不过,玛雅真正让毕加索专家们吃惊的是,她现在从事辨别父亲作品真伪的工作,尽管不是非常专业,却赢得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格尔尼卡》的作者是谁?
大名鼎鼎的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电影《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评论
毕加索的著名作品
好多呢,但是最著名的也是代表作的就是向日葵了,想了解更多向下看!!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电影《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