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卡门线,旺角卡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1 14:53:49 浏览次数:201
搜寻关于外太空资料
外太空指的是地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分野。一般定义为大约距离地球表面1000千米之外的空间。   人类对外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从未停止过,中国“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对外太空的探索步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外太空简称太空,又称为宇宙空间,指的是相对于地球天空中大气层之外的虚空区域,外太空通常用来和领空(领土)划分区别;虽然称为空,却也并非虚无缥缈。   太空和地球大气层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因为大气随著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假设大气层温度固定,大气压强会由海平面的1000毫巴,随著高度增加而呈指数化减少至零为止    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在100公里的高度为卡线,为现行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定义。美国认定到达海拔80公里的人为太空人,在太空船重返地球的过程中,120公里是空气阻力开始发生作用的边界。 评论

航天飞机的名称、用途、特点有哪些?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又称为太空梭(台湾)或太空穿梭机(港澳)),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卡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太空梭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太空船。
迄今为止只有美国与苏联有能力制造能进入近地轨道的太空梭,并曾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其他国家发展的类似计画则尚未有实际发射并进入轨道的纪录。 
1.太空梭
太空梭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於地球与外层空间间的交通工具,外形像飞机。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太空梭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这种交通工具。但由於苏联瓦解,相关的设备由哈萨克接收后,受限於没有足够经费维持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画停摆,因此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的太空梭机队可以实际使用并执行任务。
太空梭的翼在回到地球时提供空气煞车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时提供升力。太空梭升入太空时跟其他单次使用的载具一样,是用火箭动力垂直升入。因为机翼的关系,太空梭的酬载比例较低。设计者希望以重复使用性来弥补这个缺点。
太空梭列表
[编辑]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与实际操作太空梭的国家,也是机队阵容最庞大的国家。美国的太空梭大多是以历史上有名的观测船作为命名,其建造过的太空梭包括如下:
正在服役中的太空梭 
发现号(STS Discovery OV-103) 
亚特兰提斯号(STS Atlantis OV-104) 
奋进号(STS Endeavour OV-105) 
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失事。已毁太空梭 
挑战者号(STS Challenger STA-099/OV-099)- 发射过程中爆炸 
哥伦比亚号(STS Columbia OV-102)- 返回地球进入大气时解体 
测试载台 
主推进器测试体(MPTA-098) 
开路者号(STS Pathfinder)- 用来与MPTA-098搭配进行测试用的太空梭造型模拟器 
企业号(STS Enterprise OV-101) 
[编辑] 前苏联
暴风雪号太空梭 - 暴风雪(俄语:Бура́н,Buran)太空梭计画是苏联时代为了与美国进行太空军备竞赛所发展的太空梭计画,在苏联瓦解后不久此计画也宣告正式终结,残存的设备归属给苏联时代太空中心所在地的哈萨克共和国拥有。暴风雪计画中共有五架太空梭实际上已开始建造,但是只有第一架的暴风雪号(Buran 1.01)真正被完成并且顺利发射升空与回收,而包括二号机小鸟号(Пти́чка,Ptichka,也就是Buran 1.02)在内的其他几架苏联太空梭全都是以未完成的姿态停止建造
评论

太空游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

  

  2001年,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花费2000万美元,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成为首位自费的太空游客。2000万美元太多,长期以来,遨游太空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只是一个奢华的梦想。

  然而,从今年开始,太空旅行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10万美金游太空

  “太空旅游是一个革命性的新概念,部分人仍然认为这只是科幻的剧情。”荷兰SXC(Space ExPEdited Corporation)公司首席执行官米歇尔·摩尔说,但是,从今年开始,科幻剧情的现实版将逐步拉开帷幕。

  荷兰SXC公司是一家商业宇航公司,该公司采用的飞行器是由其重要合作伙伴美国航天公司(XCOR Aerospace)制造的,该公司汇集了多位来自前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成员,目前所生产的XCOR Lynx Mark I宇宙飞船将载着旅客飞上海拔60公里以上的高空,接近太空边缘;而 XCOR Lynx Mark II将飞越海拔100公里的高空,进入亚轨道太空。

  然而,太空旅游这块大市场并非只有荷兰SXC公司一个玩家,将SXC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英国维珍集团下属的维珍银河航天公司(以下简称维珍银河)的商业宇航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今年4月29日,维珍银河推出的太空飞行器“太空船二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完成首次动力飞行,这意味着维珍银河有望在一年内实现“太空船二号”的商业运营。

  有媒体报道称,维珍银河推出不到一小时的太空游服务,价格为20万美元,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等500多位名人已预订了“船票”。

  “我们与维珍银河最大的分别是,我们的宇宙飞船只能接载1名参加者,而他将会坐在驾驶员身旁,透过宽阔的前观看太空的景观。另外,我们的宇宙飞船使用可重复再用以及可重新启动的火箭引擎,售价上也较其他公司低,只需约10万美元。”SXC亚洲分部行政总裁邓伟贤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一旦首架宇宙飞船成功飞上太空,太空旅游的需求将会大幅上升,套票的价格亦会紧随上升。

  在今年7月8日,SXC在香港宣布进军亚洲市场,设立亚洲分部SXC Asia(环宇太空亚洲),这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分支机构将重点为香港和中国内地乘客宣传太空旅游,并招揽业务。

  有业内人士预计,10年之内,太空旅游将成为产值超过10亿美元的产业。然而,要染指这一领域并非易事。

  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高云峰指出:“航天活动按其目的和作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商业航天活动最早由美国所提倡,它经常与空间活动的私营化密切相关,一般由私人或企业集团投资。商业航天活动要受法律、国家安全、公众安全等的约束,并需得到政府机构的批准与监督。”

  “我们正与美国政府的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合作,确保我们的宇宙飞船通过测试并获得认可,”SXC工作人员介绍说,“SXC会继续连同合作伙伴XCOR,积极与有关政府官员和机构合作,确保符合规管标准。”

  企业家和艺人将率先上船

  事实上,维珍银河与SXC即将开展的太空游项目,并非将游客像丹尼斯·蒂托那样直接运送到国际空间站,而是通过飞行器载送游客进行亚太空飞行。

  “亚太空的专业说法是临近空间(near space),最多100km的高度,飞行器在这一高度还不能自主绕地球飞行,从老百姓的角度看,SXC的商业宇航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从国家的层面看,目前SXC的商业宇航只是小儿科。”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高云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根据已有的记载来看,目前的太空游项目时间很短,就是把类似于宇宙载人的卫星舱送上太空绕上几圈后就下来。”上海国际空间研究院赵干城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些项目对技术的要求都不会很高,欧洲和美国都不会把非常高的技术运用到商业领域,但安全也应该是可以保障的。”

  “登上我们的XCOR Lynx 宇宙飞船,便能穿越卡门线(界定地球大气层和太空的分界线,位于海拔100公里处),进入太空。飞船可以自行发射而无须依赖母船推动升空。XCOR Lynx Mark II宇宙飞船长8.51米、高2.3米、翼展7.3米,宇宙飞船内可以搭载领航员及旅客两人。在4米阔的太空舱内,旅客将安坐在最有利位置,清楚看到整个太空任务过程中的一举一动。”米歇尔·摩尔为《中国经济周刊》描述着场景。

  目前,SXC的全球策略伙伴包括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及联合利华(Unilever)等知名企业。此前两年,SXC已经为这一项目出售过250套“船票”,并在阿姆斯特丹、香港及纽约设立了公司。

  此次针对亚洲的游客,SXC公司推出了价值约135万元人民币的豪华套票,购买此套票的客户将成为全球前100名登上XCOR Lynx Mark II展开太空之行的旅客,而此套票目前只有12个名额。SXC公司表示,在发布会后,他们已经收到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有兴趣人士的咨询。

  “135万的价格不贵。”谙熟于中国富人圈子的姚士锋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姚是《财富品质》的创始人,在此前,他的机构曾经做过对太空之旅的一项调查,对此感兴趣的中国人要多于其他国家或地区。

  姚士锋认为,太空游这类体验性消费正对了中国富豪们的胃口。他预判称:“想出风头的企业家以及需要制造话题的演艺明星们,都极有可能参与这一项目。”

  【来源:网络】

评论

国家领空是怎么划分的?是否有高度限制?
根据现有国际法,其中,国家领空是指一个国家的陆地、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上的领空;国际空域是指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公海和不属于任何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土地(如南极洲大陆)上的空域。一个国家对其领空可行使惟一、完全的主权。在国际航行规则中,希望进入主权国领空的飞机必须表明其国籍和意图,以求得到同意过境飞行或着陆,并且必须服从相关的飞行规定,否则将有可能被视为“入侵”。

“领空”应当指有大气的高度,但是大气没有明显的界线,从稠密到稀薄到外太空的近似真空,没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认为,领空应当是飞机和气球等“航空器”(不是“航天器”)上升的最高处,这个高度,现在最高是35km左右。超过100km的高度,一般就认为是“太空”了。一般认为太空不属于领空。

http://baike.baidu.com/view/31296.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3319.html 评论

请问有人做飞机脱离过大气层吗?是哪个国家的。(不包括火箭以及航空飞机)
木有 飞机有一定都爬升限度 越高 驾驶员受滴压力越大 开飞机是不可能离开大气层滴 评论

阿波罗登月到底是真是假?
本报特约撰稿 池晴佳   “嫦娥奔月”再次使载人探月成为了各大媒体的焦点,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0月25日推出了“人类探月”的特别报道,对迄今为止登月过程中的几个有趣问题进行了一次汇总。这些问题中,最能抓人眼球的当属“人类是否曾经登上过月球”。   “20世纪最大骗局”?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开始了月球之旅。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日下午4点18分,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出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的那句“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随之传遍世界。但几十年来,质疑美国宇航局造假的声音一直也没停息,甚至形成了一个“反阿波罗阵营”。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阿波罗”登月拍摄的登月照片和录像提出质疑。许多媒体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顿时热火起来。   戈尔多夫列举了几个“言之凿凿”的造假证据。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录像,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其理由如下:   1.录像资料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2.照片中宇航员身旁出现形状不规则、只有在多个光源下才可能出现的阴影,这在只有一个单光源——太阳的月球是不可能出现的;   3.从录像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比地球上小得多,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5至6米;   4.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上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尔多夫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只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并未踏上月球。由于美国急于在和苏联的太空竞赛中赢得先机,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录像资料片,蒙蔽了世人几十年。戈尔多夫并没有提供新的证据,但这篇文章让很多人对“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这么大的登月工程竟然也可能造假?许多科学家听到这一说法后立即站出来反对。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当即指责戈尔多夫是“试图愚弄大众”,其官方网站也专门在首页推出了“阿波罗登月”的特别版块。美国阿姆斯特朗航天航空博物馆工作人员、教育学专家安德烈娅·沃对戈尔多夫的论据进行了一一反驳,他表示旗子飘起来是因为在插旗时旗杆在宇航员手的触动下产生了弹性运动,而不规则阴影则是由月球上不规则的地势引起的。同时认为登月是真的支持者也与“造假论”展开了争锋: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阿波罗”计划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让参与登月工作的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目前来说,支持论者阵营仍然占据优势,但争论仍将持续下去。   不毛之地是聚宝盆   撇开“骗局论”不说,“阿波罗”登月的确是人类航天史上一项壮举。从1961年美国宇航局宣布载人登月计划开始,美国在十多年时间里共投入了265亿美元,终于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远的征程。但也有人对此壮举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月球只是一个没有足够厚大气层保护的“野孩子”,往这个只有环形山和陨石坑的小卫星上砸那么多钱意义不大。   的确,月球不是金银岛,上面没有遍布黄金、白银,但却有一种能维持人类长期能源供应的宝贵资源——氦-3。氦-3是氦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只含一个中子,又被称为“费米子”,是一种可长期使用、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燃料。氦-3是在太阳内部核聚变过程中大量产生的,地球上的氦-3总量仅有10吨左右,可谓奇缺。但科学家分析发现月球保存着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核聚变燃料使用,提供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上万年。另外月球还富有稀土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可说是一个巨型聚宝盆。   登月难关有三个   作为地球惟一的一颗卫星,千百年来那盏高悬的明月激发了人类无穷的想象。好奇心是人类探索问题的原始动力,人类登月的执著自此起便一发而不可收,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曾经有多位勇士为此献身。进入20世纪后,在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终于拥有了进军月球的资本。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所著小说《环绕月球》(1870年出版)中,设计了一种独特的登月方法——用大炮将人打到月球上去。但真正的登月可不是科学幻想,它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浩大工程。   仍以美国“阿波罗”飞船为例,“阿波罗计划”在启动之初主要面临3头“拦路虎”——运载能力足够强大的火箭,能把重达100吨的登月舱送到近月轨道;电子、生命支持设备十分完备的指令—服务舱(CSM);以及能够“找到回家的路”的登月舱(LM)。各个系统都要考虑多种突发情况,做到万无一失。其中登月舱这一关最难,当年美国数千名顶级工程师经过数年研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获得成功,其难度可见一斑。另外轨道设计、着陆点选择、返地途中的精确减速都来不得半点差错,稍一疏忽,就会让登月的宇航员有去无回。21世纪的人类登月活动基本上是以当年的登月过程为蓝本,虽然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会使科研人员如虎添翼,但登月的这三头最主要的“拦路虎”还是必须降服。   登月只能“搭便车”?   目前大多数国家预想中的载人登月计划,仍采用的是“阿波罗”宇宙飞船“搭便车”的形式——即先由大推力火箭将载人飞船(由指令—服务舱、登月舱组成)送过月—地引力平衡点,登月舱与母船分离后先完成登月任务,然后将宇航员送回指令舱,最后返回地球大气层。宇航员在这个过程中,要经过数次复杂的“转车”过程。这样一来便有人会问,何不采用“直达式”的航天飞机呢?这样省去了诸多麻烦,不是一举多得吗?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卡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地球与近地轨道间来往穿梭,目前其动力系统不足以支持到达月球。载人宇宙飞船与航天飞机在外型上最大的不同,当然就是前者无“翅膀”,后者有“翅膀”,其主要作用是在返地途中给航天飞机提供更大的制动力。由于“翅膀”在与空气磨擦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航天飞机的外壳必须采用独特的热学设计,“折翅”的载人飞船反而比航天飞机更安全。在设计上,载人飞船的主体为复合材料,而非航天飞机所用的金属材料,这就使它在重量、动力系统方面更占优势。   综合看来,航天飞机虽然方便,但技术复杂、维护成本非常高,而且反复使用以后的安全风险性也随之提高。而载人飞船技术相对简单,花钱少风险小,并且适合长期停靠在空间站上作为救生艇使用。资格更老的载人飞船仍然有其优势,“搭便车”到月球并非下策。 来源:青年参考 评论

关键词: 卡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