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恐龙葛蒂,佩葛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1 13:20:30 浏览次数:233
动漫概论(题目)(整套)需要答案...
吐血!!!也太招摇了! 评论

求关于制作的动画小短片的论文
前 言 没有造型,就没有动画。 在动画片中,动画角色造型即可独立成为一个语言元素,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象征意义转化成具像并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的艺术形式。在欣赏动画片时,除了出色的故事情节外,最能打动人的恐怕就是那些被赋予感染力及生命力的动画角色了。动画角色造型的成功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动画片的可看性。不管是动物、人物或其他的动画角色造型,都让人难以忘怀,让人无法忽略它们的存在,让人随之乐而乐,随之忧而忧,这便是好的动画角色造型的魅力所在。 从动画的诞生至今,动画角色造型也随之发展而演变着,那些耳熟能详的动画角色形象给我们的不仅是不同寻常的轻松与快乐,并且使动画与我们更加密不可分。从适应大众口味,公共性味较强的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到突显个人风格的角色造型。如今的动画角色已不局限于一种表现形式。逐渐体现了这个时代动画市场的细分。与此同时,动画角色造型离不开它们作为表达人类精神和情感载体的这一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动画角色造型的性格,不管它的外形如何变化,都是人的某些特征的一种折射。因此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才能赋予动画角色以感染力与生命力,才能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动画形象。 一、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动画角色造型 动画是什么?动画是能够“活动的漫画”这是公认对动画片含义最浅显的描述。这样的定义也正是也漫画的讽刺与幽默,简洁与夸张的风格和它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特点与动画许多特点不谋而合。 早期的动画角色造型多半是由线条幽默的漫画造型为主。比如布雷克顿用粉笔画的动画短片《滑稽脸的幽默相》、埃米尔•科尔的系列动画《幻影集》、以及最著名的温瑟•麦考伊的《恐龙葛蒂》之中的角色都是以简单的线条绘画而成的。随着漫画的不断衍生,有很多出色的动画角色造型都来源于一本本的漫画。尤其在日本,动画与漫画的发展密不可分。有着漫画家背景的人不断加入到动画行列,给动画带来了新的视觉语言。日本著名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屏弃了过去除去单幅和四格对漫画的定义,尝试着将大量的电影拍摄手法引入漫画。他笔下的“臂阿童木”可谓是家喻户晓。“阿童木”以一个漫画角色巧妙地连接上了动画,作为日本第一部动画电视剧,这个运用自己的超能力,打败邪恶势力,挽救了地的动画角色迅速风靡全球。正是手冢治虫以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漫画风格处理动画角色造型,使得动画角色的比喻性和象征性更加突出,同时也使他的动画片备受关注。 谈起以往日本漫画,千篇一律地都是以少年少女漫画为主。当漫画被搬上动画的舞台,这些大眼睛、风格不变的角色造型已经被潮流所替代。自手冢治虫之后,经过无数动画家的努力,日本动画在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适应的群体。有写实、科幻、甜美的,有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有触及生活、时尚、运动等等方面,动画造型也随之千姿百态。 在我国,从早期类似于漫画的连环画到如今家喻户晓的涩女郎等,虽然市场细分没有像日本那样的全面深入。但是角色形象带来的快乐已经不只是单单属于孩子们了,独具个性的角色形象比起公共性的角色造型更受各年龄层的喜爱。 二、用材料来表现动画角色造型 以往的动画制作主要是以制作角度考虑,动画角色都以线条造型为主,制作方便快捷。但是很快就不局限于这样的黑白线了。动画的制作方式就开始了质变和繁衍,角色造型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多彩。 生活中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成为动画角色造型的灵感来源。1909年埃米尔•科尔拍摄的《自动移动公司》里面所有的角色均是家具、装饰品生活用具、交通工具等,埃米尔让他们活了起来,使整个影片充满生活趣味。 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里,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是动画家们的猎物,在他们天行空的想象和敏锐的观察力下,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小东西都散发出强烈的生命力。卡洛琳•丽芙独具慧眼地发现了沙子梦幻般的特性,她的影片中的动画角色都是以沙所塑造的,作品《街道》描述一个小孩对于祖母去世的感受,其中小孩的幻想与真实世界的转换、聚会时穿梭于大人们的谈话中等片段,由一个物体的线条与局部色块幻化成为另一个物体。结合沙动画的特点,完全表现小孩内心世界的迷惑,成功的塑造了片中的角色形象。此片还获得奥斯卡奖。 阿德曼工作室与1972年创作之初就热衷于从事黏土动画创作,拍摄了大量给中商业短片、MV、艺术短片等,其作品几乎横扫奥斯卡、昂西等各大国际动画奖项。其推出的黏土动画长片《无敌掌》中的动画角色形象GROMIT和WALLACE几乎成为了英国形象大使,影片将一堆黏土和各种离奇机械、英式幽默玩到极限,让观众深深陷入这泥巴塑造的世界当中,同时不得不对制作者产生由衷的赞叹。 《雾中刺猬》描述一只小刺猬去拜访他的朋友小熊,角色用纸制作,画风细腻,姿态童趣,剪纸动画特点与小刺猬的憨厚个性十分相配。剪纸制作的背景层层并置,表现了森林的幽深和神秘感。小刺猬在穿行时,树枝的阴影层次分明地映照在它脸上,配合充满天真、单纯的思维方式,小刺猬被刻画的活灵活现的,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动画角色还有各种表现形式,人们也还在挖掘动画的各种可能性。形式如同艺术动画片的包装,好的动画角色造型让内容更加吸引人,但如果只重视形式的独特性,而忽略了形式与内容的相融,将会使内容失去魅力。在研究各种形式来塑造动画角色造型的同时,更该结合动画其他的制作的过程。 三、用电脑技术表现动画角色造型 18世纪以来,动画的发展一直与技术息息相关,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世界动画的发展趋势也因为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新月异。与传统的动画角色造型相比,如今更依赖于电脑来制作趋于“逼真”的动画角色。电脑的运用可以大大降低制作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每天接受的信息量也日益膨胀,各种新兴、复合媒体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神经。相应地,观众这方面的需求也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大大增加了。因此,现在的动画片有节奏越来越快,场面越来越宏大,电脑特效越来越绚丽,声音越来越震撼的倾向。日本的三维动画《最终幻想》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是部首度全部采用电脑动画扮演真人的作品。影片中所有的动画角色造型的逼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就连人物皮肤的纹理、衣服的褶皱这些细节都表现的栩栩如生,尤其是女主角六万根由软件控制的秀发,让观众对乍看是真,细看是假的特写却仍意尤未尽。 《怪物公司》虽说是怪物,但是该片对于角色的塑造十分用心,怪物的形象被人性化,外表夸张多于恐怖,而内心更是充满了善良与温情。片中所有的画面都是由电脑合成动画制作。对于怪物们身上的皮毛为了保持和真实皮毛在密度、亮度、阴影、移动时一样的效果应用了最先进的动画制作手段。就象苏利文这个绿色带紫色斑点的长毛怪物吧,就需要3百万根毛,何况还有小姑娘阿布的头发和辫子!作为三维形象,苏利文身上的毛栩栩如生,尤其那毛上粘着雪花的画面显示出电脑技术的“乱真”进度;但从艺术角度,麦克的造型更难,仅以一只大眼睛和一张大嘴巴为主,却要呈现出超过许多活人演员演技的生动表情。反角的螃蟹造型及女配角那美杜莎式的蛇型头发,均有其独特的魅力。 电脑三维动画的流行风潮依然在持续高温,虽然未来的观众不会只满足于观赏三维动画片,但是数字时代的全面来临不容否认。可以预测的是,未来动画会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数字技术将会帮助我们减少制作过程的烦琐工序,让我们更快、更好地达到理想中的视听效果。电脑只是冰冷的机器,吸引观众的始终是动画中生动、灵活、富有想象力的动画角色造型。 四、结束语 无论是技术还是手法都只是表现动画角色造型的一种工具。观众所期待地动画形象不是摆在面前的带有某种先进的贴图、或者是某种复杂的技术,观众所期待地只是能活在心中的一个动画角色本身。更何况,技术是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日渐更替,暂时的先进能够有多持久?谁也不能保证;相反,艺术创作凭借着其真实的情感感染力却可以跨越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现代的动画角色造型创作的理念应该是最大程度地利用现代的技术加上独特的创作手法赋予动画角色个性、生命力和感染力。美国动画片《汤姆和杰瑞》直接颠覆了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和老鼠的形象定位。人们所追捧的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和一只在普通不过的老鼠了。片中的动画角色形象受到了各年龄层的青睐。就如迪斯尼早期的动画角色形象都是适合以适合大众口味所设计的。如今的一些动画角色形象很适合青年人的口味,个性、搞笑的风格很是被追捧,像《灌篮高手》、《忍者神龟》等等。还有适合儿童的口味的动画片,富有教育色彩,比如《蓝猫》、《天眼》等等。诸如此类的动画角色形象已经开始体现这个时代动画市场的细分。 动画角色造型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在以不同形式表现动画角色造型的同时,做为一名动画人更应该注重对生活的积累。 谢辞:承蒙各位老师对我三年的指导,同时真诚地感谢我的导师柳执一,在我毕业论文的期间给予的帮助和鼓励。我会带着各位老师对我的期望,在以后的道路上塌实地走好每一步。 评论

什么是卡通,卡通的定义是怎样的?
 如果想了解什么是卡通, 那么就不妨先从“卡通”这个词的由来讲起。   卡通,是英语“cartoon”的汉语音译。对于这个词的词源,有两种不同说法:其一是说它来自法语中的“carton”(图画);其二是说它源自意大利语中的“cartone”(纸板)。   从卡通的词源上,我们就能够确切地获知,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而在近代欧洲,有两个促使卡通出现的重要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近平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作为市民阶层表达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画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内涵。   在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的笔下首次出现了含卡通夸张意味的素描图轴。而以法国人奥诺雷·杜米埃(1808-1879)为代表的讽刺漫画家,更是将政治卡通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度。时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卡通艺术的发展史上,英国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英国是最早建立现代议会民主政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产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确立,保证了人民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报刊出版业的繁荣,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的报刊上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卡通的幽默插图,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画家和固定的艺术风格,因此还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画。随着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到了18世纪初,出现了专职卡通画家,英国卡通的风格也逐渐定型。与同时期欧洲大陆的幽默讽刺画相比,英国的卡通画较多的取材于社会风情,以幽默含蓄见长。   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卡通画家包括威廉姆·霍格斯(1697-1764)、詹姆斯·吉尔雷(1757-1816)和托马斯·罗兰森(1756-1827)。这其中,霍格斯的代表作有《浪子回头》和《哈洛特漫游记》等,罗兰森则主要是创作了《辛塔克斯大夫一生的旅行》。值得一提的是,霍格斯等人的作品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幅画,而是发展成为了彼此关联的系列画,具备了连环画的雏形。   1841年,著名的《笨拙》(PUnch)画报在伦敦创刊。这本著名的谐趣性期刊,在卡通发展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事实上,正是这个刊物的供稿人、著名画家约翰·里奇和编辑马克·吕蒙首次将幽默讽刺画正式命名为“卡通”。同时,这本刊物也是传统的卡通画向连环画过渡的重要桥梁。在早期的《笨拙》画报上,就已经连载了许多与连环画的概念相近的作品。而约翰·里奇绘制的《布瑞克先生历险记》,更是具备了众多连环画的构成要素。   十九世纪末,彩色印刷术的出现引发了出版业的一场革命。相应的,彩色漫画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901年,著名出版商哈姆士·沃思,在并购了几家杂志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出版公司(简称“AP”),先后出版了《小精灵》、《水泡》、《微笑》、《彩虹》、《老虎提姆》周刊和《丛林狂欢》等漫画刊物。另一位出版商亨德森,也推出了《乐趣无穷》(1906)、《漫画天地》(1909)、《精思妙语》(1910)和《火花》(1918)等杂志。其它如“特莱普斯和霍姆士”公司出版的《烟火》和皮尔逊出版的《大汇刊》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了彩色漫画的出版与发行。这一时期,英国漫画期刊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刊物的读者定位由成年人逐渐转向儿童和青少年。而AP公司是这个趋势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成功的推出了“老虎提姆”的卡通形象,使其一跃成为孩子们钟爱的卡通明星。它的姊妹作《熊娃娃》也取得了不俗的售业绩。另外,《老虎提姆》的作者之一福克斯·韦尔还创作了《小虎吉莉》和《河马小姐》等少女漫画作品。   与政治卡通和漫画相比,动画片的发展历程似乎更富有传奇色彩。如前所述,动画艺术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动画和电影的“史前阶段”,两者却是合而为一的。直到摄影术发明之后,电影和动画才开始分道扬镳。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先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的“电影机”,并放映了《火车进站》、《海水苑》等影片。现代电影就此诞生。而第一部动画电影却是在十年后才得以问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画片高昂的制作成本。时至今日,动画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   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 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此后,来自法国的埃米尔·科尔(Emile Cohl)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正是因为科尔对于动画片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也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另一位对早期动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美国人温瑟·麦凯。他出生在美国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经靠给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为生,后来成为了报社记者和漫画专栏画家。1914年,麦凯推出了一部剧情动画片《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这部动画片的推出,改变了此前在动画作品中的纯艺术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组织成为互动式的情节,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而憨态可掬的恐龙葛蒂,更是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卡通明星。继《恐龙葛蒂》之后,麦凯又制作了《露斯坦尼亚号之沉没》。这是第一部以动画方式制作的纪录片。   温瑟·麦凯的成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他以自己作为漫画家的修养和积累,开创了一种重视角色的塑造、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动画创作模式。在麦凯之后,美国的动画家们开始走上了一条与他们的欧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属于新大陆的卡通时代就要到来了。 评论

动画片的由来?
  动画片的由来 动画片的历史有100年了! 在电影摄影机发明之前,动画的雏型已经具体而微,但是比起1895年电影正式诞生,动画影片却延迟了将近十年左右才问世,这很可能和经济的考量有关。 西元1906年英国的布雷克顿在黑板上做《滑稽脸的幽默相》(TheHumorousphasesofFunnyFaces),这出粉笔脱囗秀被公认是世上第一部动画影片,一开场是画家的才艺表演,接下来是活动起来的画,并使用了“剪纸”(cutout)的手法,将人形的身躯和手臂分开处理,以节省逐格重画的功夫。后来他又陆续做了几部其它短片,包括1907年公映的鬼店(HauntedHotel),不仅使用当时流行的溶叠、重覆曝光和技巧,更将动画技巧运用到影片上,造成轰动,但他后来因大部份精力投注在“维它公司”的经营事业上,没有时间全力推动动画,因此直到他去世之前,还没有人体认到他作品的重要性。 1906年后期,法国人艾尔儿柯尔(EmileCohl)运用摄影上的停格技术,开始拍摄第一部动画系列影片“幻影集”(phantasmagorie),“幻影集”里一系列的变化影像,散发出特有的魅力,虽然其技巧过于简单粗糙,但依旧迷人。 1912年,柯尔受邀前往美国加入“伊克莱”(Elair)公司,展开另一阶段的动画创作。在公司安排下,他将当时知名的通俗漫画家麦克马努思(GeorgeMcManus)的漫画画成动画。在1908到1921年,柯尔共完成250部左右的动画短片。他的动画不重故事和情节,而倾向用视觉语言来开发动画的可能性,如图像和图像之间的“变形”和转场效果。他所秉持的创作理念,将动画导向自由发展的图像和个人创作的路线。此外,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mattephotography)结合动画和真人动作的先驱耆,因而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一位早期伟大的动画家是温瑟麦凯。麦凯不是发明动画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的艺术潜能的人。他于1867年生于美国密西根,早年曾为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后来进入报社当记者和画插画,并成为知名的漫画专栏画家。 1914年,麦凯推出影史著名的代表作《恐龙葛蒂》(GertietheDinosaur)。他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动式的情节,一开始恐龙葛蒂随从麦凯指示,从洞穴中爬出向观众鞠躬,表演时顽皮地吃掉身边的树,麦凯像个驯兽师,鞭子一挥,葛蒂就按照命令表演,结束时,银幕上还出现线画的麦凯骑上其背,让葛蒂载着慢慢走远。这部动画史上的种子电影,用墨水宣纸所画的画超过五千张,每一格的背景都重画,整体感流畅,时间换算精确,显示了麦凯不凡的透视力。 麦凯在发展多重角色的塑造,结合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以及暗示三度空间的画面美学风格上,他的努力不可忽视;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发展全动画(FullAnimation)观念的人。而他以一个漫画家专业的素养,为动画开辟的路线,也预告了一个美式卡通时代的来临。 zt ------ http://blog.shiPPingchina.com/article-htm-itemid-18827.html 评论

谁能帮我做下动画概论考试卷子
2dgjmpw 评论

谁知道美国的第一部漫画是什么吗?
19世纪末,美国漫画开始起步,一些周日报纸的副刊经常登载连环画。其中最早的连环漫画Richard Felton Outcault的“The Yellow Kid”(黄衣孩童)于1896年2月16日在纽约出版。1897年3月,这些漫画再度出现在周日的报纸上。从此以后,一个全新的阳光产业——漫画诞生 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许多出版商为迎合读者开始制作卡通书。尽管这些公司大多现在已不存在,但他们制作的形象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 象。其中许多人物,如“Little Orphan Annie”(孤儿安妮)、“DickTracy”、“PoPEye”(大力水手)、“Mutt & Jdff”、“Little Memo”、“Buster Brown”等等,至今活跃在电视荧屏上。1910年,Jeorge Herriman 开始企划最早的“喜剧动物”——小疯猫的形象,连载于日报连环画“楼上一家人”中。到1916年,小疯猫已在周日漫画中成为风靡一时的卡通明星。1929 年1月,为新奇特公司工作的George Delacorte出版了第一部4色漫画新闻出版物《趣味》系列漫画,第一位女性漫画家Victoria PAzmino经常在该刊物上发表作品,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儿童读物“Tarzan of the Aoes”由Hal Foster执笔,开始每日连载,不久便成为著名的早期连环画之一。1933年,在Harry L·Wildernberg和Max C·Gaines的推动下,东方彩印公司将“Mutt & Jeff”、“Joe Palooka”、“Reglar Fellas”等漫画制作成漫画书,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现代漫画由此正式诞生,东方彩印公司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出版滑稽漫画的公司。1934年5月, 第一部正式漫画刊物《著名漫画》由东彩公司发行,该杂志在其后的20年里一直畅销,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这一时期,一些后来成为经黄的作品也开始出现, 如Alex Raymond于1934年1月推出的第一部Flash Gordon的漫画见诸于众,美国科幻漫画粉墨登场。
20世纪初,动画片也开始出现。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英国移民布雷克顿用粉笔素描雪茄和瓶子,拍摄了被称为“把戏电影”(trick film)的《奇幻的图画》(The Enchanted Drawing)。1906年,他又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部影片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1907年,他将动画技巧运用到影片《鬼店》 (Haunted Hotel)上,轰动一时。但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动画片的艺术价值,布雷克顿的注意力也在这之后投到了其他方面,没有在动画业上继续发展。布雷克顿之 后,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质的第一人是美国人温瑟麦凯,他于1911年制作了生平第一部动画片。1914年,他制作的动画片《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公映,这部影片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动式的情节,大获成功。随后,他又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表现的纪录片《路斯坦尼雅 号之沉没》(The Sinking of the Lusiitania)。由于布雷克顿和温瑟麦凯的成功,动画片厂如同雨手春笋般出现。1913年,美国第一家动画公司在纽约设立,一些流行连环漫画,如 《说谎上校》、《马特和杰夫》、《小疯猫》等纷纷被搬上荧幕。1915年,赛璐璐胶片发明后,画家不用将每一格的背景都重画,只要将人物单独画在赛璐璐上 而把衬底背景垫在下面相叠拍摄便可,大大地提高了动画片的生产效率。这一年,Max Fleischer发明了“转描机”( Rotoscope),它可将真人电影中的动作,一五一十地转描在赛璐璐片或纸上。Max Fleischer在1916年到1929年创作的《墨水瓶人》(Out of the Inkwell)和《小丑可可》(Koko the Clown)就是利用转描机绘画的动画片。1919年,菲力猫在Pat Suliivan公司的Otto Messmer的孕育下在《猫的闹剧》(Feline Follies)中首次登台,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知识份子的欢迎,并在此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成为最受欢迎的卡通明星。另外,菲力猫的周边产品,如菲 力猫玩具、菲力猫唱片、菲力猫贴纸……也受到了儿童的欢迎,一套延续至今的电影销售模式由此建立。菲力猫因此成为美国首只成为商品的卡通角色。这一时期, 对动画作出贡献的人还有声名赫赫的Dave Fleiischer、Paul Terry、Walter Lantz等人。而20年代到30年代创造出来的动画人物,如大力水手(PoPPEye)、乌乌啄木鸟(Woody Woodypecker),直到今天依然脍炙人口。
20年代末,迪斯尼动画开始崛起,沃尔特迪斯尼的名字,以及他所创造的一系列卡通角色,特别是领衔排名的米老鼠(Micky Mouse) 、唐老( Donald Duck)名扬世界。迪斯尼在这一时期拍摄的著名影片有:1928年推出的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卡通动画片《汽船威利》(Steamboat Willie)、1927年首次用多层式摄影机营造视觉深度的影片《老磨坊》(The Old Mill)、1927年1932年推出的第一部《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第一部彩色卡通长篇剧情片综艺彩色体卡通《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等等。迪斯尼因此也成为美国动画业的中流砥柱。
30年代,许多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好莱坞遂渐成为美国动画工业的中心。如1930年成立的凡伯伦制片厂(Van Beuren Studio)于1937年推出的动画片《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大获成功。此外,华纳制片公司(Waner Studio)则在1934年成立动画部,迎合大众需要以生产喜剧卡通为主,代表作有《快乐旋律》(Merrie Melodies)、《疯狂曲调》(Looney Tunes)、《豆子》(Porky and Beans)、《达菲鸭》(Daffy Duck)、《邦尼兔》(Bugs Bunny)系列作品等等。此时,动画不但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也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补充:

关键词: 恐龙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