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拉雪兹神父公墓,逃离拉雪兹神父公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0 12:42:14 浏览次数:220
拉雪兹神捕公墓在什么国家啊
拉雪兹公墓(法语: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官方名称:cimetière de l'Est,东公墓,地理位置:东经2°23'39",北纬48°51'43")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墓地,面积118英亩,只有巴黎郊区还有更大的墓地。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的第20区。在这里被葬的、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它也是五场大战争的纪念地。 建议旅游者坐地2号线到腓力二世车站(PhiliPPE Auguste)下车,这里是墓地的正。2号线和3号线交会的同名车站—Père Lachaise实际上为后门。 历史 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名字来源于路易十四的虔悔神父,他所住的房子是1682年耶稣会在过去一座小教堂的位置上重建的。1804年巴黎市买下了这个地方,将它改建为公墓。 拿破仑·波拿巴开设了这个公墓。从1786年开始巴黎市内不许设立墓地,因为当时市内的墓地促进疾病的传染。因此在当时的市外设立了数个新的公墓来取代过去市内的公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开设后由于它离当时的市区比较远,因此很少有人愿意用它。为了改变这个情况,市政府市政府采取了一个大的宣传运动。1804年让·德·拉封丹和莫里哀的遗体在一次盛大仪式中被改葬到拉雪兹神父公墓。1817年彼得·阿伯拉和爱洛依丝的墓也在盛大仪式中被迁到这里。这个宣传运动获得了其希望达到的效果。许多人希望与著名的市民葬在一起。历史纪录表明在数年内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永久墓葬就从十多个增加到了3.3万个。今天这里葬有30多万人,更多被火葬的人的骨灰陈列在骨灰安置所内。 巴黎公社社员墙(法语:Mur des Fédérés)也位于拉雪兹神父公墓内,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最后147名社员在这里被杀。 被葬的名人 龚苏萝·德·圣·埃克苏佩里,萨尔瓦多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夫人 玛丽亚·卡拉丝,歌剧女高音 克劳德·贝尔纳,生理学家 弗雷德里克·肖邦,作曲家 雅克-路易·大卫,画家 欧仁·德拉克罗瓦,画家 乔治·埃内斯库,音乐家 让·路易-安德尔·蒂奥道·热里科,画家 沙迪克‧海达亚,作家 亚兰·卡甸,通灵术发明家 查尔斯·梅西耶,天文学家 吉姆·莫里森,歌手 米切尔·内伊,军人 卡米耶·毕沙罗,画家 塞尔·普鲁斯特,作家 吉奥阿基诺·罗西尼,作曲家 爱丽丝·托克拉斯 王尔德,作家 圣西门,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相关资料1 拉雪兹公墓位于法国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公墓划分为97个墓区,已经安葬了上百万人,是巴黎最大的公墓。 评论

巴黎公社是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
十八世纪晚期,法国资本主义工业比较发达,而波旁王朗的封建统治束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法国保存着封建等级制度,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处于对立的地位,要求推翻封建制度,矛盾的激化,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革命不仅推翻了波旁王朝,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欧洲其它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开始的时候爆发,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对革命起了领导作用,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革命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从此,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衰落。
    巴黎公社是法国无产阶级1871年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870年,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结果法军惨败。9月,巴黎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当时普军侵占了法国1/3以上的领土,10万普军直逼巴黎。巴黎工人奋起抗战。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在三个星期里就发展壮大到约30万人,还购置了数百门大炮。但国防政府害怕工人武装甚于害怕普鲁士军队。它在镇压了巴黎人民的两次武装起义后,同普鲁士签订了停战协定。1871年2月,卖国贼梯也尔组织了新政府,继续执行出卖民族利益和反对无产阶级的政策。
    3月18日凌晨,梯也尔政府派兵偷袭蒙马特尔高地的停炮场,企图解除工人武装。巴黎工人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击溃了政府军,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市政府。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巴黎公社革命取得了胜利,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成为实际上的临时革命政府。但中央委员会没有乘胜向凡尔赛进军,却忙于公社的选举,给反动派以喘息之机,犯下致命的错误。3月28日,新当选的公社委员朗维埃庄严宣布:“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巴黎公社成立后的两个月里施行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措施:宣布公社委员会是取代旧政府的唯一政权,新建10个委员会以取代过去政府的各部;取消征兵制和常备军,宣布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是唯一的武装力量;实行民主选举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民主制度;废除高薪,实行兼职不兼薪的制度。公社还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劳工的法令。这些措施为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正当巴黎沉浸在起义胜利的欢乐中时,梯也尔政府重新纠集武装力量,并勾结普鲁士军队于5月21日攻入巴黎市区。经过一周激烈的巷战,5月28日凌晨,巴黎公社战士弹尽粮绝,最后的147名社员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东北角的墙下全部被反动军队屠杀。拉雪兹神甫公墓的这段墙被后人称为“巴黎公社战士墙”,它是巴黎公社精神的永恒历史见证。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公社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马克思曾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巴黎公社得到了马克思的声援与赞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完善和成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至于说巴黎公社有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不能够成立的.相反`巴黎公社革命指导和促进了革命理论的发展.
    比如关于国家和革命学说的发展。根据1848—1851年的 经验,马克思曾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已面临“集中一切破坏 力量”来反对国家政权的任务,即“摧毁”国家机器的任 务。但是,他在1852年还没有具体提出用什么东西去代替这个必须消灭的国家机器的问题,因为那时在这个问题 上,经验还没有提供材料,后来在1871年,历史才把这个 问题提到日程上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他们关于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有了重大发展。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 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 页)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1871年巴黎公社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进一步论证和发展了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使之成为成熟的理论形态。1875年,他作出一个完整的结论:“在资本主 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 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 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 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页)从前,问题的提法是这样的:无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解放,应当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革命专政。现在问题的提法已经有些不同了: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之后,并不能立即实现共产主义,要使从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转变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还必须经过一个“革命转变期”;与经济上的转变时期相适应,这个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就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看作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1871年巴黎公社时期的著作,以及其后在公社经验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的著作,主要有《法 兰西内战》、《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纪念国际成立 七周年》、《论权威》等,以及大量有关的书信。 评论

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中好词好句
1. 上帝给了人类有限的力量,但是确给了他们无限的欲望. 2. 死人的诅咒有时会比活人的憎恨更可怕. 3. 快乐或不快乐是一个秘密,只有自己和四面的墙壁才知道. 4. 软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6. 人的天性生来不适宜欢乐,只会紧紧地抱住痛苦。 7. 当你拼命想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不再是别人的对手,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别人就不再是你的对手了,不管是谁,只要下了这个决心,他就回立刻觉得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而他的视野也随之开阔了. 8. 恶人是不会简单的死的,因为上帝似乎还要关照他们,他要用他们来作他报复的工具. 9. 一切罪恶只有两帖药-----时间和沉默. 10. 世界上并无所谓的快乐 也无所谓的痛苦 唯有两种处境的比较罢了 唯有经历过最大厄运磨难的人 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所在 尽情的享受生命的快乐吧 永远记住 在上帝揭开人类未来的图景前 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评论

美国队长沉睡70年后佩吉卡特在哪里
在终极世界里, 佩吉卡特和他的助手巴齐结婚了,美国队长回来后还去看了他们 评论

国际歌的词曲作者是谁?
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这首歌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1816年-1887年)在1871年所作(当时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皮埃尔·狄盖特(1848年-1932年)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传统上,唱国际歌时常举手握拳致意。这首歌曾经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注意共产国际的会歌并不是此歌)。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Yakovlevich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伦敦出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1944年苏联卫国战争中,在200多位应征作者中,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取代《国际歌》,作为苏联的国歌。此歌最广为传唱的中文版本,1923年6月15日由瞿秋白(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总书记)自俄文版转译。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1926年(民国十五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曾经印行国际歌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后来,中法大学教授、翻译家沈宝基作出了较忠于原文法文的《国际歌》完整版中译,其中Internationale在译文中音译为“因呆尔那西奥那尔”。这首歌被各国的共产党人,社会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广为传唱。1989年中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民主运动时,也曾唱过。200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结束的时候,会场演奏了《国际歌》,曾参加国共内战的中国老兵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反美帝老战士和国际友人也高唱此曲。此外,2006年10月22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结束的时候也演奏了此曲。 诞生及历程 1871年5月28日,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贝尔-拉雪兹神甫公墓,导致革命失败。全城开始了大屠杀,无数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中。面对着这一片白色恐怖,第二天法国工人诗人鲍狄埃(1816-1888),怀着满腔热血,奋笔疾书,写下了本曲那气壮山河的歌词。这首诗歌原名为《国际工人联盟》,刊登在1887年出版的鲍狄埃的诗集《革命歌集》中。 1888年,在欧仁•鲍狄埃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谱写了曲子。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 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192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国所唱的《国际歌》也只有三段。 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汉文的《国际歌》。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在,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评论

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这两个地方哪里最繁华发达热闹?

1 法国巴黎比较热闹喔而且法国的风景和浪漫的,感觉比英国略胜一筹

2 物价的话,这两个地方都不低,但英国又比法国高一些!

3 英国的外来移民很多,比较多的是东方人,包括的香港人,印度人,印巴人(印度巴基斯坦)
法国则是北非移民,摩纳哥,阿拉伯人,现在也越来越多中国人.

评论

关键词: 神父 公墓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