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赖婚,赖婚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0 12:41:37 浏览次数:425
求越剧懒婚记唱词
陈 氏:阿囡啊,侬若到家去做人,做娘的主意早打定。十里红妆娘预备,四季衣衫用绸绫。娘嫁侬三十六只红皮箱,只只揿得满沉沉。娘嫁侬四十八条绣花被,兰纱帐子廿四顶。梳妆台子孙桶,大橱小橱与春凳。红木眠床绷白藤,钿老虎亮晶晶。定床宝剑分左右,两边的帐钩来用真银。我再嫁侬金郎星来银郎星,我再嫁侬四十八面青铜镜。江西盏茶盅,铜器器说勿尽。娘嫁侬三百田三百地,不怕旱荒是不怕氽。犁耖耙都嫁齐,蚕丝蒿茧十八领。金银首饰样样有,再嫁侬珍珠玛瑙两三升。十里格红妆娘预备,阿囡侬应该听娘命。
孙谷梅:十里红妆嫁女儿,我深深拜谢老娘恩。娘啊,何不依照你女儿意,嫁妆陪送邬玉林。
我夫再不受贫寒,赶考也有川费银。一旦金榜中魁元,母亲要算大恩人。
陈 氏:你若马家去做人,十里红妆娘答应。倘若要到邬家去,跟那格穷鬼邬玉林。破布头稻草心,垃圾灰尘娘勿肯。
孙谷梅:若要女儿到马家,除非是月落东山曰西升。
陈 氏:阿囡啊,一身打扮勿忒威,前挂竹筒后挂袋。袋袋里厢盛饭块,竹筒里厢会藏咸菜。走一步冷饭拿来咬一块,走两步咸菜咯嗒咬一瓣。大户人家去讨讨,小户人家去挨挨。讨得着有的吃,讨勿着肚皮只好饿起来。夜里厢冷庙角落去安睡,同烂泥菩萨凑伙对。佛桌来咚当靠背,唏嗦被头身上盖。一困困到半夜里,还有三样活宝贝。侬道啥格活宝贝,白虱会得对打对。臭虫爬出象行会,跳蚤咬来真利害。皮咬得块打块,要去捉伊会就格跳开。阿囡啊,侬雪白皮肉咬勿起,侬为啥要跟讨饭胚。
孙谷梅:娘啊,你不可将人太看轻,说话之中要留三分。天下多少贫转富,也有多少富转贫。穷的哪有穷到底,富的哪有富到顶。相公他贵在志重在行,他苦苦终会后翻身。穷人翻身古来有,待儿说与老娘听。想当年扬州有个李文俊,岳父威逼要赖婚。二小姐本是贤淑女,在那百花台上夫妻认。还有古人吕蒙正,他的妻是相国之女甘受贫。到后来蒙正得中状元郎,羞煞那当朝宰相嫌穷人。
陈 氏:阿囡啊,若要玉林转翻身,哗啦啦岩山劈开变黄金。若要玉林转翻身,树开花结铜铃。若要玉林转翻身,毛竹脑头倒生根。若要玉林转翻身,冷饭抽芽三寸芯。若要玉林转翻身,扫帚柄里出冬笋。若要玉林转翻身,铺路到南京。若要玉林转翻身,雷峰塔搬场到北京。若要玉林转翻身,砻糠好搓渡船。若要玉林转翻身,黄犬出角变麒麟。若要玉林转翻身,乌龟脱壳变猢狲。若要玉林转翻身,白鲞剖开放啦水里扭几扭几会还魂。若要玉林转翻身,鲤鱼嘟答嘟答飞过山头顶。若要玉林转翻身,东洋大海积灰尘。若要玉林转翻身,六月河水冻成冰。若有一件会照应,捺格男人会翻身。倘若一件勿照应,要翻身今生今世难翻身。
孙谷梅:母亲她话似钢针刺人心,世上哪有这种情。谷梅难忍心头怒, 回禀堂上老娘亲。若要女儿到马家,除非是玉皇大帝做主婚人。若要女儿到马家,要王母娘娘牵红绳。若要女儿到马家,要二十八宿来迎聘。若要女儿到马家,金童玉女来提红灯。若要女儿到马家,四大金刚来做抬轿人。若要女儿到马家,喜娘要请观世音。若要女儿到马家,赞礼要请吕洞宾。若要女儿到马家,要齐天大圣来做戏文。倘有一件办不成,今世休想儿过
孙谷梅:不好了,可恨母亲心太狠,她通报马家要抢亲。娘啊,你给我一碗盐卤一根绳,一把钢亮锃锃。倘若母亲不依允,当堂碰死赴幽冥。
孙谷梅:爹爹啊……
陈 氏:勿知伊存点啥格心,我还是后堂去问观世音。 评论

【惊艳、借厢、闹宅、请寓、赖婚、听琴、逾垣、拷红】8词如何解释?请教专业人士!
莺莺塔依照《西厢记》剧情再现了惊艳、借厢、闹斋、请寓、赖婚、听琴、逾垣、拷红等一幕幕戏剧场面。

莺莺塔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的普救寺内。莺莺塔因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描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而闻名天下。当年,张生赴京赶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碰巧,在寺内看见了扶送父亲灵柩回乡时滞留在寺内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张生当年的读书处西轩,就在大雄宝殿的西侧。莺莺和她母亲、侍女红娘居住的花深院,就在大雄宝殿的东侧。在这里有张生越墙会莺莺的跳墙处,也有张生上墙踩踏过的杏树。现在沿当年张生游历过的小径重建了梨花深院、后花园、跳垣处等,并塑造了一组佛像和《西厢记》人物蜡像,依照《西厢记》剧情再现了惊艳、借厢、闹斋、请寓、赖婚、听琴、逾垣、拷红等一幕幕戏剧场面。 评论

郑燮的小故事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二、郑板桥夫人的“人各有体!”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误将指头横在夫人背上大肆临摹。   夫人惊醒,郑板桥在睡梦中听得夫人娇声曰:“人各有体!”,郑板桥幡然醒悟,尽毁所有法帖,自己另创一体。

三、郑板桥嫁女儿   板桥嫁女儿,嫁得别创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时下婚姻,讨价还价,有辱婚姻的神圣。“板桥有女,颇传父学。”当女儿大到可以嫁人的时候,板桥说:“吾携汝至一好去处。”板桥把女儿到一位书画至友的家中后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一句话交待清楚,转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四、郑板桥的小处不可随便   郑板桥的字很值钱,书童经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后卖钱。有一回郑板桥故意写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字,他想这回不会被拿去卖钱。过几天,郑板桥在一家书画店里看到他的这幅字,但内容已被改为“小处不可随便”。

五、郑板桥的宽厚   郑板桥作官时,他的弟弟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以致各向前修围墙,阻断道路。弟弟修书给郑板桥,希望帮忙打赢官司。郑板桥回信时做了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知悉非常感动,遂各自退让三尺,而成了六尺巷。

六、入骨的温情   论及板桥的为人处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练达人情,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上,都能表现出十足的人情味,为诗为文,字里行间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称是中国读书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后母之爱,叔侄亲情,朋友道义,以及自己的困顿,写了一首“七歌”,随口白话,不见藻饰,而一字一泪,感人至深。怀念儿时的游伴(一位邻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题了一阕“贺新郎”的词相赠,淡淡的几笔素描,小儿女的憨神态,即跃然纸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虽已富贵了,仍不忘贫贱的故旧,多所存问,体贴入微,这在他的家书上更很生动的表达。如何接待贫寒的求告者:先请其吃碗热粥,然后再问其来意;如何体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保全一座无主的孤坟,而甘愿买下一块没人肯要的荒地,以备自己他日归土,好与地下作伴,这种泽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发挥。不管他的什么想法,总能表现出他的率真,在惯见虚伪取税的社会中,率真可算是很难得的。

 七、耿介的操守   专制时代的衙门,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纯良的百姓是不敢轻易进入的。身为县太爷,高高在上,为了养威,也不会轻易外出,出必鸣锣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与利禄相密合,就不会再想到民间的疾苦。所谓“灭门县令”,能少作点恶,已属难得,遇有灾难,掩饰之不遑,浸吞赈款之不遑,更难顾及其他。而板桥一反官场的积习,布衣草鞋,深入民间,以了解疾苦;并毫无矫情,一本其真,将所见所闻的民间悲惨事,一一表达诗篇中,以作刺骨的讽喻。他在“逃荒行”中写卖妻卖儿的悲痛,“还家行”中写一妇与前后两夫及子有间难割难舍的幽情,读来都会令人酸鼻。这些血泪文字,为痛苦无告的小民倾吐心声,是不合为官之道的,亦属练达宦情者的大忌。   他对县民的关切,虽已尽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写“范县”的诗中有两句:“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可以体会得也。以小小县衙的一道浅的门墙,对民情尚有隔膜,何况那皇帝老倌只高坐在重门深禁的金銮殿上,还能知道些什么?在君权至上的时代,这种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祸端。幸而他仅仅是个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苏东坡那样的树大招风,遭到小人的罗织,定个轻蔑朝廷的罪名,抄家问斩,都属意中之事,实在大意不得的。

八、板桥巧断赖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县时,颇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潍县的知县时,岁逢饥荒,于是大兴工赈,令豪门大户煮粥救饥,全活者甚多。传闻郑板桥于潍县担任县令时,受理一桩赖婚案,穷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诺言,无端赖婚。   板桥事先已知穷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穷秀才暂留衙内,派人传唤地主与他的女儿到堂上。于是,板桥问道:“你为什么要赖婚?”财主答:“因穷秀才养活不了我的女儿,他们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桥说:“原来如此,看来你的女儿确实不应该嫁给一位穷秀才。不过,你也得为你的女婿想想。这样吧!你出一千两黄金,我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你满意。”   财主听说郑板桥要帮他解除女儿与穷秀才的婚约,颇为高兴。他按时如数付现。板桥说:“你的女儿迟早总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给你找个乘龙快婿,这一千两黄金就算是嫁妆之资,你意下如何?”财主听了之后,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哈腰说:“当然好!当然好!”   在说话之间,板桥已令人把穷秀才传了出来,当即命他与财主女儿拜堂成亲,随后双方携金而去。财主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归。

九、板桥妙笔战盐商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板桥处以重罚。板桥一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他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板桥向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画的竹子和兰花,尤其名播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哄动了,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点也做不成。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哀求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十、竹影墙      他才学极高,其画更是出名,许多人求其画而不可得。   据说郑板桥的画非常传神,能够使画中之物成真。话说郑板桥有一个朋友,家里新砌了一道墙,他一直请求郑板桥给在墙壁上画个画,无奈郑板桥总是忙着没时间。   有一次,这朋友请郑板桥还有一些朋友到家里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当着大家的面,非请郑板桥在墙壁上画一画不可。郑板桥见推不掉,就说:"行,你磨墨吧!"   主人连忙让儿子拿来一砚墨来,郑板桥一看,说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听,那么多的墨,难不成要将整壁墙都涂黑?主人心疑之际,仍赶紧让儿子端来半小盆的墨。这时郑板桥已经是醉得摇摇晃晃了,他走到墙壁前面,用手往盆子里一沾,就往墙上抹起来,抹了几把,又把整个盆子端起来,将里头的墨汁整个都泼到墙壁上,弄得黑鸦鸦一片。这主人心里可不痛快了,他原来只想让郑板桥画在墙上,一是风光,二是好看。谁知黑鸦鸦一片不知在画何物?又不好涂掉,只好留下,自己生闷气。   有一天刚下一场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闪电,好不惊人,谁知雨过天晴,这道墙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过了一些时日,来了一个老头,来到这主人家门口,就对着这道墙壁仔细地看。这主人看见了,一时好奇,就问:"您在看啥?" "这画,一定是名人画的吧?" 主人心中还有气,说道:"那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朋友用手抹的。"   老头儿问:"这画成了之后,可出过什么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闪电,之后就在墙前面发现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老头点头说道:"这画,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画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时候,闪电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将它当成真的竹林,飞来避雨,所以就撞在墙上死了。"

评论

西厢记一共有多少折
【第一场:渡河】
【第二场:教弟】
【第三场:酬韵】
【第四场:附斋】
【第五场:寺警】
【第六场:赖婚】
【第七场:琴心】
【第八场:探病】
【第九场:闹简】
【第十场:赖简】
【第十一场:寄方】
【第十二场:拷红】
【第十三场:哭宴】
【第十四场:逐婿】
【第十五场:抗命】
【第十六场:并骑】 评论

一篇写南通民俗、民风、民情、民间文化的作文1000字左右
      

      南通滨江临海,是鱼米之乡,在农业社会里,许多风俗习惯表现了对农业、渔业生产的重视。如农历除夕,农家要用芝麻秸“封田”,正月初一要“种田”,正 月十五要“煨百虫”,秋粮上场后,煮第一顿新米饭,要由家庭主妇端上一碗敬,为的是缅怀天狗偷谷种有功。在摘棉之后,有接玉兔的风俗,象征田里的棉花似 玉兔一样雪白,祈盼有个丰收的年成。渔民钉新船要选择黄道吉日“闭龙口”,由匠人将一枚“子孙钱”嵌入船头向后的中缝内,并说“合子”讨口彩,还要挂红 布,赏红纸包,盼着“顺风顺水”大吉大利。开春以后,渔民出海,要摆酒设供,杀挂红等。

      在食物消费方面,南通人的主食是米、面及其制品,荤菜主要是、牛、羊肉及水产类。南通人喜食牛肉,十字街南有东牛肉巷和西牛肉巷,即因牛肉店集中而 得名。

     南通人崇尚茶文化,亲友登门,以茶相待;男娶女嫁,以茶为礼;砌房造屋,茶叶奠基;供神谢土,洒茶为祭。南通人饮茶,有在茶叶中另加配搭之物的习惯。盛夏加放清凉去暑之物佩兰、藿香、薄荷、荷叶、 淡竹叶;金秋时节放金桔、橄榄、白菊花;冬季以晒干的桔皮入茶。另外,泡茶时要看来客的身份,加配搭之物。若是来客为老年人,就加入几朵玳玳花,一是香气 浓郁,二是祝福老人代代富贵;若来客是新婚夫妇,杯中则各放两颗红,寓早生贵子之意。

     南通的传统节日从春节开始,接连不断,差不多每月每季都有,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如正月十五“放烧火”,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清明祭 祖,立夏吃蛋(民谚“立夏吃了蛋,热天不

疰夏”),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会、放焰口,七月三十日地藏灯节,在濠河放河灯,崇阳节赏菊、登

高、游狼山、吃“重 阳糕”,冬至烧经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逐渐式微,但每年正月十五的“放烧火”,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青睐。

      旧时,南通城乡盛行庙会,规模较大的有都天会、元帅会、鱼篮会等,而尤以城内的都天会为最。现在, 南通城乡还有各种定期不定期的庙会,只是已没有了祭奉神祇的迷信色彩,而成为集商品交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深受老百姓喜好的一种习俗。而在旧时庙会上“跳 马夫”等演艺活动,被挖掘改编成民间舞蹈,以其粗犷的风格、刚健的舞姿,多次在省市文艺汇演中获奖,成为南通民间艺术的瑰宝。

       在婚丧嫁娶、商贸往来、待人接物、砌房造屋等方面,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

 

评论

《西厢记》里红娘对张生有感情吗

红娘从这个故事的大概中,可以看出红娘并不是莺莺和张生初次会面的“介绍人”,莺莺和张生相识相知是源于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红娘当初不仅没有“搭桥”,且在一段时间里,曾经奉崔母之命监视他们的行动,管制着莺莺,防范她有越轨之举。所以莺莺曾经埋怨红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红娘回答说:“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红娘是崔家的奴婢,其主要职责就是服侍和管制着小姐莺莺。促使红娘改变自己的态度,背叛自己的“职责”是源于一场兵变的灾难。 佛殿相遇后,崔、张的爱情在“地下”悄悄地发展着,他们“月下联吟”、“道场顾盼”,彼此相思,好事在望。然平地起风波,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掳莺莺为妻。三日之内若不交出莺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在此危难之际崔老夫人做出决定,当众宣布:“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欣喜若狂,修书一封,招来白马将军,退却半万贼兵。总以为美满姻缘指日可待。然兵退身安的老夫人,在庆功宴上却出尔反尔,悔亲赖婚。“赖婚”之举伤了张生,害了莺莺,激起了红娘极大不满。从此红娘坚决地站在张生的立场上,打抱不平地要成就张生与莺莺的婚事。她为张生进计献策,她为莺莺传书递简,辛勤劳苦自不必说,还常常忍着小姐无端指责,受着老夫人无情的棍棒。当张生由衷感激地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红娘反驳道:“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货?”(《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在红娘无私的竭尽心力的帮助下,老夫人终于让步,崔、张这对情人终成眷属。 由此观之,红娘本不是一个好管天下姻缘的“多事”人,她所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旁观者变为“热心人”,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们一家人。“我想咱们一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家儿性命也?”(《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二是她不满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这是俺老夫人的不是,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三是她认为小姐与张生郎才女貌,是天生地设的一对。“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所以,红娘所为绝不仅仅是出于“热心”,而是义与勇的表现;而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牵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这种道德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牺牲自己,见义勇为;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这,也就是红娘的本来面貌。她与中国古代的“媒婆”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古代有“三姑六婆”之说。“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这“六婆”中的“媒婆”就是男女双方之间专门从事穿针引线工作的搭桥者,并且以此谋生,而不是“无私的辛劳”。古代任何人的婚姻都要经媒婆的“手续”,没有“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不被家庭和社会承认的。

  其实,红娘最大的可能是作为崔莺莺的陪嫁丫头,像平儿那样。所以崔莺莺嫁个什么样的女婿,关系的不仅是崔莺莺的幸福,还关系到陪嫁的红娘的幸福。红娘在崔张之间如此积极地穿针引线,不仅仅是热心助人,当然还有她自己的如意算盘。所以,小姐在烧香祝祷时,她替小姐祷告:"愿俺姐姐早嫁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实现崔莺莺的愿望,捎带着也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们不会忘记,在三本四折"佳期"之前,在张生表示"今夜成就了事呵,小生不敢有忘"的时候,红娘终于吐露她的心事的了:"不图你甚白璧黄金,则要你满头花,拖地锦。"何为"满头花,拖地锦"?不是什么花衣裳那么简单。元杂剧《墙头马上》第三折中唱:"也强如带满头花,向午门左右把状元接;也强如挂拖地红,两头来交媒谢。"其实,满头花是指命妇外出之时的盛妆,拖地锦是指女子结婚之时的披红也。学者吴晓铃认为,这就是金、元时代的结婚礼服:"红娘向张生提出的答谢条件是做个陪嫁的小夫人,从女婢变成妾。"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中的丫鬟燕燕向小千户要的也是"满头花,拖地锦"。

  在崔张正式约会的当天晚上,红娘抱了衾枕,引莺莺来到西厢,见到张生又问他:"张生,你怎么谢我?"张生心思在莺莺身上,匆忙答道:"小生一言难尽,寸心相报,惟天可表!"她既不要金帛,那还有什么可要的?也只能是一段姻缘了。这又一次索谢,是否有跟莺莺一起嫁给张生的想法?

  蒋星煜也指出红娘这个愿望是十分自然,在当时也是十分合理的:"莺莺出嫁时红娘十之八九将作为侍妾陪嫁给张生;红娘的前途如果没有重大的意外波澜,她成为张生的二夫人是势所必至,理之当然。"

  吴晓铃当年说红娘想让张生娶她为小夫人,遭到很多读者的痛骂,说他唐突了红娘,他只好在他校注的《西厢记》再版时删掉了这句话,以息事宁人。《吴晓铃集》中收了他晚年写的《关于〈西厢记〉七事》,提到这段往事后说"今后如有重印的机会,我打算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不过,我并不认为说红娘有私心是对她形象的伤害,绝非如此。热心帮助别人当然是美德,但做一位热心人容易,而能够机警地谋划自己的人生,利已利人,却更需要智慧。红娘做到了,这就不容易

追问: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