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立体几何,高中立体几何教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06 14:18:50 浏览次数:165
怎样学好立体几何
1、要建立空间概念,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2、牢固的平面几何基础:因为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平面上处理的,多用平面几何的知识。 3、要能把立体问题,化为平面问题,这里有经验和技巧,通过多作题,自己就会体会到的! 4、牢牢地掌握立体几何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并能再作题过程中强化它! 以上几点,供您参考! 这个是专家建议: 学好立体几何的关有两个方面: 1、图形方面:不但要学会看图,而且要学会画图,通过看图和画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语言方面:很多同学能把问题想清楚,但是一落在纸面上,不成话。需要记的一句话: 几何语言最讲究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也就是说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 不符合定理的话不要说。 至于怎样证明立体几何问题可从下面两个角度去研究: 1、把几何中所有的定理分类:按定理的已知条件分类是性质定理,按定理的结论分类是判定定理。 如: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既可以把它看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也可以把它看 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又如如果两个平面平行且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它既是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又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样分类之后,就可以做到需要什么就可以找到什么,比如:我们要证明直线 和平面垂直,可以用下面的定理: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两条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3)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 2、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证明之前就要设计好路线,明确自己的每一步的目的,学会大胆假设,仔细推理。 评论

谁有高中立体几何难题
立体几何综合试题(自己画图) 1、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长都相等,D、E分别为AC1,BB1的中点。(1)求证:DE‖平面A1B1C1;(2)求二面角A1—DE—B1的大小。 2、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AB=AC,F为棱BB1上一点,BF∶FB1=2∶1,BF=BC=2a。 (I)若D为BC的中点,E为AD上不同于A、D的任意一点,证明EF⊥FC1; (II)试问:若AB=2a,在线段AD上的E点能否使EF与平面BB1C1C成60°角,为什么?证明你的结论 3、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 中,AD‖BC,∠ABC=90°,且 ,又PA⊥平面ABCD,AD=3AB=3PA=3a。 (I)求二面角P—CD—A的正切值; (II)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CC1=2,∠ACB=90°,E、F分别是BA、BC的中点,G是AA1上一点,且AC1⊥EG. (Ⅰ)确定点G的位置; (Ⅱ)求直线AC1与平面EFG所成角θ的大小. 5、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菱形, 平面ABCD,PD=AD, 点E为AB中点,点F为PD中点. (1)证明平面PED⊥平面PAB; (2)求二面角P—AB—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6.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 (Ⅰ)求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Ⅱ)设O点在平面D1AP上的射影是H,求证:D1H⊥AP; (Ⅲ)求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 7、在四棱锥 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 底面ABCD, ,E是PC的中点,作 交PB于点F。 (I)证明 平面 ; (II)证明 平面EFD; (III)求二面角 的大小。 8、已知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棱BC的中点,点F是棱 CD上的动点. (I)试确定点F的位置,使得D1E⊥平面AB1F; (II)当D¬1E⊥平面AB1F时,求二面角C1—EF—A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9、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 梯形,AB‖CD,AD⊥DC,CD=2,DD1=AB=1,P、Q分别是CC1、C1D1的中点。点P到直线 AD1的距离为 ⑴求证:AC‖平面BPQ ⑵求二面角B-PQ-D的大小 10、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AA1=8,E、F分别为AD和CC1的中点,O1为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 (Ⅰ)证明:AF⊥平面FD1B1; (Ⅱ)求异面直线EB与O1F所成角的余弦值; 评论

谁会素描中画立体几何的画法步骤?(如:、正方体,三楞椎…)口述

在给楼主答案前,我想说的是

书本上教你的和老师教你的东西。

只要你掌握好了。什么都OK

技巧方面,是根据你个人意识风格加上去的

素描是靠练习的。

帮你随便找了些。希望能帮助你。


素描画法和步骤

一、观察与分析

观察从物体的:形体、结构、明暗方面入手。

1、观察物体的形体:形是表面的,由线和面组成,面与面衔接成体(三维空间)

2、结构的分析:

形体上的线与线、面与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隐藏于形体之中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他们的内在联系。如肌他骨骼的连接、形体的透视。

3、形体的明暗分析:

三大面的调子他面积及光的影响下的明暗五调子变化,整体素描关系与局部典型特征,以及由明暗影响下的体积的关系。

二、 构图定稿:

1、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外轮廓线及主要结构线大体位置以简洁、概括的线条,轻轻描画在画稿上。

注意:
A 、画像的大小、位置及图象向背是否适中,

B 、画象的角度是否符合透视关系。

C、形体的体面关系是否有联系。

D、从线条上体现明暗。

E、整个形体的比例是否协调。

2、深入构图:以抓结构为主,从整体到局部,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构具体表现形体,除结构线以外及投影

注意:
A、 形体的准确性及生动性。

B、相互联系的检查与修改。

三、上调子

1、在研究形与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整体明暗。

2、明暗交界线的准确位置。

3、从明暗线画起,先分三大面、再分五调子,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

4、以2B、3B、4B笔铺起,再用其他铅笔丰富。

注意:逐层、逐步深入;并始终强调主次、详略、虚实关系。把握整体调子。

四、调整

细而匀的线排列而成块面,块面之间衔接自然,着重刻画主要细节。把握素描基本画法, 先整体后局部,分别调整形体、结构、明暗等。主要物象精细化,次要物象简略化,拉开画面空间,增强画面虚实。

评论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定理.公式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1)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
(2)判定点在平面内的方法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它还有其它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
(1)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
(2)判定若干个点在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上

公理3: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1)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2)判定若干个点共面的依据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1)判定若干条直线共面的依据
(2)判断若干个平面重合的依据
(3)判断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的依据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线,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立体几何 直线与平面
空 间 二 直 线 平行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异面直线

空 间 直 线 和 平 面 位 置 关 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立体几何 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2)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定义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
(3)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定义它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0的角

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空间两个平面 两个平面平行 判定
性质
(1)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相交的两平面 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线,这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另作垂直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面垂直 判定
性质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1)若二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立体几何 多面体、棱柱、棱锥
多面体
定义 由若干个多边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棱柱 斜棱柱:侧棱不垂直于底面的棱柱。
直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
正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棱锥 正棱锥:如果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正棱锥。

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或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欧拉定理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及面数F间有关系:V+F-E=2 补充:

立体几何空间向量几个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 符号 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mh 圆 r-半径 d-直径 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α-圆心角的度数 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 =r(l-b)/2 + bh/2 ≈2bh/3 圆环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D-外圆直径 d-内圆直径 S=π(R2-r2) =π(D2-d2)/4 椭圆 D-长轴 d-短轴 S=πDd/4 立方图形 名称 符号 面积S和体积V 正方体 a-边长 S=6a2 V=a3 长方体 a-长 b-宽 c-高 S=2(ab+ac+bc) V=abc 棱柱 S-底面积 h-高 V=Sh 棱锥 S-底面积 h-高 V=Sh/3 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 h-高 V=h[S1+S2+(S1S1)1/2]/3 拟柱体 S1-上底面积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V=h(S1+S2+4S0)/6 圆柱 r-底半径 h-高 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 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 C=2πr S底=πr2 S侧=Ch S表=Ch+2S底 V=S底h =πr2h 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h-高 V=πh(R2-r2) 直圆锥 r-底半径 h-高 V=πr2h/3 圆台 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 h-高 V=πh(R2+Rr+r2)/3 球 r-半径 d-直径 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径 a-球缺底半径 V=πh(3a2+h2)/6 =πh2(3r-h)/3 a2=h(2r-h) 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 h-高 V=πh[3(r12+r22)+h2]/6 圆环体 R-环体半径 D-环体直径 r-环体截面半径 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 =π2Dd2/4 桶状体 D-桶腹直径 d-桶底直径 h-桶高 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评论

立体几何中的不规则图形的直观图画法
以原图建立直角坐标系,直观图的底边长与原图一样。 评论

关键词: 立体几何 教具 高中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