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双十协议,左(河蟹)翼,民(河蟹)主拉到最满 评论
蒋介石为什么不建立联合政府?
建立联合政府就意味着国家分裂,就好像现在。 评论
《论联合政府报告》是哪一次会议提出的?
《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都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斗。
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1943年3月,蒋介石出版了一本以他自己的名义写的书,叫《中国之命运》 。书中公开贩卖封建法西斯主义,诬蔑我党我军,扬言要在两年内解决所谓的“内政”问题,即在两年内消灭共产党和一切抗日民主力量。接着,蒋介石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这次反共高潮,在我党的坚决反击和国内外民主力量的反对下,没能得逞。但是,蒋介石统治集团仍然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力图在抗战胜利后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政府,把中国引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上去。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一面坚持抗击日寇,一面同蒋介石集团进行斗争,在艰苦的斗争中壮大了自己。到1945年春,我们党已经有了121万党员,党内空前团结,思想作风日益纯正,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由原来的四万人发展到近一百万人,在八年抗战中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已经遍布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各地,拥有近一亿人口,解放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44年9月,党中央提出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在抗战胜利后,以解放区为榜样,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在国内抗日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已经确定。1945年4、5月间,苏联红军占领了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太平洋和其他战场上,美英法等国军队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结束的时候,美帝国主义为了取代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加紧扶蒋反共;蒋介石为了篡夺抗战胜利果实,企图消灭我党胜利领导的革命力量,也积极投靠美帝。这时候,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内战危险。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不同命运,一种就是蒋介石的所谓“中国之命运”,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的命运;另一种就是我们党所主张的人民民主的光明的中国的命运。
我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上述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论联合政府》这个政治报告,就是为了粉碎美蒋的阴谋,保卫人民抗战胜利的果实,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而作的。在这个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分析了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驳斥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谬论,论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光明的中国之命运的道路。
《论联合政府》-内容讲解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论联合政府》报告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针对国民党独裁、卖国、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开宗明义地提出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第二部分,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原理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
第三部分,全面科学地总结了抗战中的两条路线。
第四部分,全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第五部分,号召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并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毛泽东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中国人民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基本要求,剖析了国共两党的两条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及其截然相反的结果,总结了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般纲领和目前阶段的具体纲领,论述了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等实现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等基本原则。
报告提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奋斗目标。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因为它是“中国民族团结的破坏者,是国民党战场失败的负责者,是动员和统一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的根本障碍物”,“又是内战的祸胎”,只有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才能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报告指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根本途径,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要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农民群众,重点放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壮大和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把抗战的胜利变成人民的胜利。报告论述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关键,是加强党的团结,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为此提出要用新的工作作风,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武装全党。报告最后号召:“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 报告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内容?
太长了,去这里看一下吧,全文。
http://www.oklink.net/a/0010/1014/mzd/083.htm
评论论联合政府对抗日战争和中国有什么意义
百团大战,彭德 评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论文,600字左右,
政党竞争制度是避免党化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安排。政党竞争制度的建立首先依赖于不同权力体系的相对独立。国家权力独立于政党,使得政党可以成功地区分出执政党与在野党,这是政党竞争的前提。一个或多个追求“全输全赢”的政党,都必定是拒绝党际竞争的、倾向于建立党化国家的政党建制。只有将政党建制安顿到党际竞争的现代政党位置上的多个、两个政党之间,它才是一个规范意义上的现代政党。也才可能是促进规范国家建构的政党建制。这对于后发现代国家中强调政党作用的情形尤其关键。 核心问题是即占有一切社会政治经济资源的执政党如何可以有一个准确的政党定位。为什么说党化国家中独大政党的定位对于党化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具有核心性的作用呢?原因很见简单,当这个政党在独占国家所有的社会政治资源的情况下,它只会以政党组织自然要求的执掌权力的独大心理来处理党际竞争问题。它对于党际竞争的排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有在它或主动愿意或被动同意改变独占国家所有的社会政治资源的条件下,关乎国家权力结构正常化的党际竞争、乃至于宪政安排等等等等的制度建构,才可能提上政治改革日程。就此而言,在政党定位上,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是党化国家政党改革必须首先进行的政治改革工程。在政党的定位问题上,确立起将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的政党理念,还只是一个将政党安置到国家之下的合理转变的原则举措而已。对于独大政党的转型来讲,关键还是在政党的转型举措安排上。关于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值得强调,其一,独大政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人们业已指出的通过党内民主,扩大到社会民主的政党改革进路,也许是值得重视的进路。其二,政党竞争的制度承诺问题。面对执掌国家权力的政党建构初衷,党际竞争如果是可以期望的,不是因为它依托于独大政党的道德觉醒,而是因为民族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没有将哪一个政党规定为掌握国家权力的执政党,而另将其他政党规定为只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党,而是在党际之间寻求理性竞争,以便合法取得国家权力。就此而言,政党竞争制度的建立既需要党际竞争,更需要政党轮替。否则,一个政党将自己安置在国家法律之外之上,就永远也难以实现党化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