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马纳图,马纳图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04 14:20:10 浏览次数:228
东帝汶在哪里
国名: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重要节日:独立日(即国庆日):11月28日(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宣布独立);恢复独立日:5月20日(2002年5月20日联合国向东帝汶移交政权日);独立公投日:8月30日(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主持下就东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 自然地理: 面积14874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的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等。西部与印度尼西亚西帝汶相接,东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长735公里。境内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3/4。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495米。平原、谷地属热草原气侯,其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侯。年平均气温26℃。12月至翌年3月为雨季,4月至11月为旱季,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 人口:约100万。10多个民族,其中78%为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20%为印尼人,华人占2%。主要民族语言德顿语与葡萄牙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尼语与英语为工作语言。约91. 4%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2. 6%信奉基督教新教,1. 7%信奉伊斯兰教,0. 3%信奉印度教,0. 1%信奉佛教。 身着传统服饰的 古斯芒 国家政要: 总统 若泽·拉莫斯·奥尔塔 (Jose Ramos-Horta) ,2007年5月当选总统;国民议会议长费尔南多·拉萨马·德·阿劳若 (Fernando LASAma de Araujo),2007年7月宣誓就职;总理若泽·亚历山大·沙纳纳·古斯芒(Jose Alexandre Xanana Gusmao) ,2007年8月任职 。 东帝汶总统、总理遭叛军袭击 首都: 帝力 (Dili),人口16.7万人(2004年联合国统计报告)。气候炎热,终年高温,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帝力港是一个深水良港。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3个地区(Districts):阿伊莱乌、阿伊纳罗、包考、博博纳罗、帝力、埃尔梅拉、劳滕、利基卡、马纳图托、马努法伊、欧库西、苏艾和维韦克;区以下有县、乡、村。第二大城市包考 (Baucau) 又名萨拉扎尔,位于帝汶岛东北部,帝力以东96公里。地处沿海小山谷中,海拔100—200米。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红色屋顶的房屋掩映其间,各色鲜花常年不断,风景优美。该市附近设有东帝汶唯一的国际机场。 历史: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满者伯夷王国统治。1520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首次登临帝汶岛,以开展紫檀木贸易为名滞留在那里,逐渐建立起殖民统治。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并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领东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葡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1951年名义上改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为葡萄牙管理的领土。 东帝汶国防军 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简称民协)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革阵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1976年宣布东为印尼第27个省。197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尼撤军,呼吁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利。此后联合国大会多次审议东帝汶问题。1982年联大以50票赞成、50票弃权、46票反对,通过了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从1983年至199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印尼与葡萄牙政府就东帝汶问题进行了十几轮谈判。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和印尼政权更迭后,在内外压力下,印尼总统哈比比于1999年1月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联合国三方就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签署三个协议:东帝汶实行特别自治的宪政框架,东帝汶人民对自治方案进行直接投票的安全安排和操作程序。6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驻东帝汶特派团,负责东帝汶过渡初期工作。8月30日,东帝汶在联合国主持下就国家地位问题举行全民公决,45万登记选民中约44万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8. 5%拒绝自治并选择脱离印尼。哈比比总统当日表示接受投票结果。投票后东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发生流血冲突,东帝汶局势恶化,联合国特派团被迫撤出,约20多万难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总统宣布同意多国部队进驻东帝汶。此后,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成立由澳大利亚为首、约8000人组成的多国部队,并于9月20日正式进驻东帝汶,与印尼驻军进行权力移交。10月20日,印尼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协商会议批准了东帝汶要求独立的全民公决结果。同月,安理会通过第1272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UNTAET,简称联东当局),全面接管东帝汶内外事务。2001年8月和2002年4月,东帝汶分别举行制宪议会(议会)、总统选举。东独立运动领袖夏纳纳·古斯芒当选总统。2002年5月20日,随着首任总统古斯芒的宣誓就职,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诞生。 渔民在帝力附近的海边撒网捕鱼 政治: 2002年3月22日,东帝汶制宪议会通过并颁布《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宪法》,东帝汶是一个享有主权、独立、统一的民主法治国家,总统、国民议会、政府和法院共同组成国家权力机构。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仅可连任一届。议会称国民议会,实行一院制。代表全体公民行使制定法律、监督政府和政治决策权,最少由52名、最多由65名议员组成,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政府由总理、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组成,向总统和国民议会负责。总理是政府首脑,由议会选举中得票最多的政党或占议会多数的政党联盟提名,总统任命。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 东帝汶独立以来,经济重建和社会发展逐步进行。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加之派系斗争引发政局动荡,东帝汶仍属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此外,因干旱歉收、失业、贫困等诸多因素,东帝汶社会矛盾依然尖锐,骚乱事件频发。2006年4月,部分军人哗变再次引发当地动荡,数万人逃离家园。在东帝汶政府的要求下,由澳大利亚、葡萄牙、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等国军队组成的国际维和部队随后进驻东帝汶。同年9月13日,联合国东帝汶综合特派团接管了驻东帝汶国际维和与治安部队的指挥权。 东帝汶局势紧张 中国政府派包机撤侨 2003年5月19日,两名东帝汶人身着传统服装在首都帝力街头敲鼓参加独立一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经济: 地处热带,自然条件较好,已发现的矿藏有金、等。在帝汶海域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估计在10万桶以上。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一些地区的居民基本上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业为经济主要成分,农业人口占东帝汶人口的90%。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檀香木、椰子等,主要供出口。咖啡、橡胶、紫檀木有“帝汶三宝”之称。东帝汶境内多山、湖、泉、海滩,具有一定旅游潜力,但交通不便,许多公路只能在旱季通车。旅游资源尚待开发。 新闻出版:东帝汶有两份报纸:2002年11月8日东帝汶第一份葡语报纸《帝汶邮报》(Timor Post)发行,日发行量约2000份,系独立报纸;《东帝汶之声》(Suara Timor Lorosae),用德顿语、印尼语和葡萄牙语发行,日发行量约2000份。东帝汶尚未成立通讯社,主要葡语新闻均来源于葡萄牙卢萨社(LUSA,又名葡通社)。东帝汶国家电台(RNTL),节目覆盖率9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电视台(TVTL),节目覆盖率3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民族解放军电台-希望之声(RADIO FALINTIL-VOZ DA ESPERANCA),用德顿语和葡语广播。 外交:奉行务实平衡、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与印尼、葡萄牙、澳大利亚和亚洲国家的关系,积极建立与美、中等大国的合作,广泛寻求国际援助,以促进经济重建。 2002年9月27日,第57届联大会议接纳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1个会员国。 与中国关系: 2002年5月,东帝汶与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帝汶建交的国家。2000年1月,古斯芒总统访问中国。 评论

东帝汶的首都叫什么
是“帝力”
东 帝 汶 概 况


国名: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ast Timor)

重要节日:独立日(即国庆日):11月28日(纪念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宣布独立);恢复独立日:5月20日(纪念2002年5月20日联合国向东帝汶移交政权日);独立公投日:8月30日(纪念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主持下就东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

自然地理: 面积14874平方公里。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南部、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等。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长735公里。境内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3/4。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495米。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侯,其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侯。年平均气温26℃。12月至翌年3月为雨季,4月至11月为旱季,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

人口:78万(2002年12月)。其中78%为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20%为印尼人,2%为华人。德顿语(TETUM)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印尼语和英语为工作语言,德顿语为通用语和主要民族语言。约91. 4%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2. 6%信奉基督教新教,1. 7%信奉伊斯兰教,0. 3%信奉印度教,0. 1%信奉佛教。


身着传统服饰的古斯芒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亚历山大·沙纳纳·古斯芒(Jose Alexandre Xanana Gusmao),2002年5月正式就任东帝汶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总理马里·阿尔卡蒂里 (Mari Alkatiri) ,2002年5月任职。

首都: 帝力 (Dili),人口16.7万人(2004年联合国统计报告)。气候炎热,终年高温,是一个深水良港。

行政区划:下设13个县:阿伊莱乌、阿伊纳罗、包考、博博纳罗、帝力、埃尔梅拉、劳滕、利基卡、马纳图托、马努法伊、欧库西、苏艾和维韦克。第二大城市包考 (Baucau) 又名萨拉扎尔,位于帝汶岛东北部,帝力以东96公里。地处沿海小山谷中,海拔100—200米。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红色屋顶的房屋掩映其间,各色鲜花常年不断,风景优美。该市附近设有东帝汶唯一的国际机场。

历史: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满者伯夷王国统治。1520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首次登临帝汶岛,以开展紫檀木贸易为名滞留在那里,逐渐建立起殖民统治。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并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领东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葡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1951年名义上改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为葡萄牙管理的领土。

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简称民协)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革阵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1976年宣布东为印尼第27个省。197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尼撤军,呼吁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利。此后联合国大会多次审议东帝汶问题。1982年联大以50票赞成、50票弃权、46票反对,通过了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从1983年至199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印尼与葡萄牙政府就东帝汶问题进行了十几轮谈判。



东帝汶国防军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和印尼政权更迭后,在内外压力下,印尼总统哈比比于1999年1月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联合国三方就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签署三个协议:东帝汶实行特别自治的宪政框架,东帝汶人民对自治方案进行直接投票的安全安排和操作程序。6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驻东帝汶特派团,负责东帝汶过渡初期工作。8月30日,东帝汶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全民公决,45万登记选民中约44万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8. 5%拒绝自治并选择脱离印尼。哈比比总统当日表示接受投票结果。投票后东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发生流血冲突,东帝汶局势恶化,联合国特派团被迫撤出,约20多万难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总统宣布同意多国部队进驻东帝汶。此后,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成立由澳大利亚为首、约8000人组成的多国部队,并于9月20日正式进驻东帝汶,与印尼驻军进行权力移交。10月,印尼人民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东帝汶脱离印尼。同月,安理会通过第1272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UNTAET,简称联东当局),全面接管东帝汶内外事务。2001年8月和2002年4月,东帝汶分别举行制宪议会(议会)、总统选举。东独立运动领袖夏纳纳·古斯芒当选总统。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



渔民在帝力附近的海边撒网捕鱼

政治: 2002年3月22日,东帝汶制宪议会通过并颁布《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东帝汶总统、国民议会、政府和法院共同组成国家权力机关。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仅可连任一届。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议会称国民议会,代表全体公民行使立法、监督和政治决策权,最少由52名、最多由65名议员组成,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制宪议会于2002年5月20日宪法生效时自动成为国民议会。总理是政府首脑,由议会选举中得票最多的政党或占议会多数的政党联盟指定,并由总统任命。政府成员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


2003年5月19日,两名东帝汶人身着传统服装在首都帝力街头敲鼓参加独立一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新华社/法新

经济: 地处热带,自然条件较好,已发现的矿藏有金、锰、铬、锡、铜等。在帝汶海域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估计在10万桶以上。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一些地区的居民基本上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业为经济主要成分,农业人口占东帝汶人口的90%。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檀香木、椰子等,主要供出口。咖啡、橡胶、紫檀木有“帝汶三宝”之称。东帝汶境内多山、湖、泉、海滩,具有一定旅游潜力,但交通不便,许多公路只能在旱季通车。旅游资源尚待开发。

新闻出版:东帝汶有两份报纸:2002年11月8日东帝汶第一份葡语报纸《帝汶邮报》(Timor Post)发行,日发行量约2000份,系独立报纸;《东帝汶之声》(Suara Timor Lorosae),用德顿语、印尼语和葡萄牙语发行,日发行量约2000份。东帝汶尚未成立通讯社,主要葡语新闻均来源于葡萄牙卢萨社(LUSA,又名葡通社)。东帝汶国家电台(RNTL),节目覆盖率9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电视台(TVTL),节目覆盖率3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民族解放军电台-希望之声(RADIO FALINTIL-VOZ DA ESPERANCA),用德顿语和葡语广播。

外交:奉行务实平衡、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与印尼、葡萄牙、澳大利亚和亚洲国家的关系,积极建立与美、中等大国的合作,广泛寻求国际援助,以促进经济重建。 2002年9月27日,第57届联大会议接纳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1个会员国。

与中国关系: 2002年5月,东帝汶与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帝汶建交的国家。

参考文献: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 评论

印度现在的东帝汶、能帮忙详细解释一下吗?
国名: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重要节日:独立日(即国庆日):11月28日(纪念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宣布独立);恢复独立日:5月20日(纪念2002年5月20日联合国向东帝汶移交政权日);独立公投日:8月30日(纪念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主持下就东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 自然地理: 面积14874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的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等。西部与印度尼西亚西帝汶相接,东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长735公里。境内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3/4。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495米。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侯,其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侯。年平均气温26℃。12月至翌年3月为雨季,4月至11月为旱季,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 人口:约100万。10多个民族,其中78%为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20%为印尼人,华人占2%。主要民族语言德顿语与葡萄牙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尼语与英语为工作语言。约91. 4%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2. 6%信奉基督教新教,1. 7%信奉伊斯兰教,0. 3%信奉印度教,0. 1%信奉佛教。 身着传统服饰的古斯芒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亚历山大·沙纳纳·古斯芒 (Jose Alexandre Xanana Gusmao) ,2002年5月正式就任东帝汶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总理 若泽·拉莫斯·奥尔塔 ,2006年7月任职,2007年5月当选总统 。 首都: 帝力 (Dili),人口16.7万人(2004年联合国统计报告)。气候炎热,终年高温,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帝力港是一个深水良港。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3个地区(Districts):阿伊莱乌、阿伊纳罗、包考、博博纳罗、帝力、埃尔梅拉、劳滕、利基卡、马纳图托、马努法伊、欧库西、苏艾和维韦克;区以下有县、乡、村。第二大城市包考 (Baucau) 又名萨拉扎尔,位于帝汶岛东北部,帝力以东96公里。地处沿海小山谷中,海拔100—200米。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红色屋顶的房屋掩映其间,各色鲜花常年不断,风景优美。该市附近设有东帝汶唯一的国际机场。 评论

介绍东帝汶这个国家
【字体:大 中 小】 【背景色 】 国名: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重要节日:独立日(即国庆日):11月28日(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宣布独立);恢复独立日:5月20日(2002年5月20日联合国向东帝汶移交政权日);独立公投日:8月30日(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主持下就东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 自然地理: 面积14874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的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等。西部与印度尼西亚西帝汶相接,东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长735公里。境内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3/4。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495米。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侯,其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侯。年平均气温26℃。12月至翌年3月为雨季,4月至11月为旱季,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 人口:约100万。10多个民族,其中78%为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20%为印尼人,华人占2%。主要民族语言德顿语与葡萄牙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尼语与英语为工作语言。约91. 4%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2. 6%信奉基督教新教,1. 7%信奉伊斯兰教,0. 3%信奉印度教,0. 1%信奉佛教。 身着传统服饰的 古斯芒 国家政要: 总统 若泽·拉莫斯·奥尔塔 (Jose Ramos-Horta) ,2007年5月当选总统;国民议会议长费尔南多·拉萨马·德·阿劳若 (Fernando Lasama de Araujo),2007年7月宣誓就职;总理若泽·亚历山大·沙纳纳·古斯芒(Jose Alexandre Xanana Gusmao) ,2007年8月任职 。 东帝汶总统、总理遭叛军袭击 首都: 帝力 (Dili),人口16.7万人(2004年联合国统计报告)。气候炎热,终年高温,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帝力港是一个深水良港。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3个地区(Districts):阿伊莱乌、阿伊纳罗、包考、博博纳罗、帝力、埃尔梅拉、劳滕、利基卡、马纳图托、马努法伊、欧库西、苏艾和维韦克;区以下有县、乡、村。第二大城市包考 (Baucau) 又名萨拉扎尔,位于帝汶岛东北部,帝力以东96公里。地处沿海小山谷中,海拔100—200米。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红色屋顶的房屋掩映其间,各色鲜花常年不断,风景优美。该市附近设有东帝汶唯一的国际机场。 历史: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满者伯夷王国统治。1520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首次登临帝汶岛,以开展紫檀木贸易为名滞留在那里,逐渐建立起殖民统治。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并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领东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葡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1951年名义上改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为葡萄牙管理的领土。 东帝汶国防军 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简称民协)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革阵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1976年宣布东为印尼第27个省。197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尼撤军,呼吁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利。此后联合国大会多次审议东帝汶问题。1982年联大以50票赞成、50票弃权、46票反对,通过了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从1983年至199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印尼与葡萄牙政府就东帝汶问题进行了十几轮谈判。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和印尼政权更迭后,在内外压力下,印尼总统哈比比于1999年1月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联合国三方就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签署三个协议:东帝汶实行特别自治的宪政框架,东帝汶人民对自治方案进行直接投票的安全安排和操作程序。6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驻东帝汶特派团,负责东帝汶过渡初期工作。8月30日,东帝汶在联合国主持下就国家地位问题举行全民公决,45万登记选民中约44万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8. 5%拒绝自治并选择脱离印尼。哈比比总统当日表示接受投票结果。投票后东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发生流血冲突,东帝汶局势恶化,联合国特派团被迫撤出,约20多万难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总统宣布同意多国部队进驻东帝汶。此后,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成立由澳大利亚为首、约8000人组成的多国部队,并于9月20日正式进驻东帝汶,与印尼驻军进行权力移交。10月20日,印尼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协商会议批准了东帝汶要求独立的全民公决结果。同月,安理会通过第1272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UNTAET,简称联东当局),全面接管东帝汶内外事务。2001年8月和2002年4月,东帝汶分别举行制宪议会(议会)、总统选举。东独立运动领袖夏纳纳·古斯芒当选总统。2002年5月20日,随着首任总统古斯芒的宣誓就职,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诞生。 渔民在帝力附近的海边撒网捕鱼 政治: 2002年3月22日,东帝汶制宪议会通过并颁布《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宪法》,东帝汶是一个享有主权、独立、统一的民主法治国家,总统、国民议会、政府和法院共同组成国家权力机构。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仅可连任一届。议会称国民议会,实行一院制。代表全体公民行使制定法律、监督政府和政治决策权,最少由52名、最多由65名议员组成,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政府由总理、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组成,向总统和国民议会负责。总理是政府首脑,由议会选举中得票最多的政党或占议会多数的政党联盟提名,总统任命。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 东帝汶独立以来,经济重建和社会发展逐步进行。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加之派系斗争引发政局动荡,东帝汶仍属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此外,因干旱歉收、失业、贫困等诸多因素,东帝汶社会矛盾依然尖锐,骚乱事件频发。2006年4月,部分军人哗变再次引发当地动荡,数万人逃离家园。在东帝汶政府的要求下,由澳大利亚、葡萄牙、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等国军队组成的国际维和部队随后进驻东帝汶。同年9月13日,联合国东帝汶综合特派团接管了驻东帝汶国际维和与治安部队的指挥权。 东帝汶局势紧张 中国政府派包机撤侨 2003年5月19日,两名东帝汶人身着传统服装在首都帝力街头敲鼓参加独立一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经济: 地处热带,自然条件较好,已发现的矿藏有金、锰、铬、锡、铜等。在帝汶海域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估计在10万桶以上。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一些地区的居民基本上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业为经济主要成分,农业人口占东帝汶人口的90%。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檀香木、椰子等,主要供出口。咖啡、橡胶、紫檀木有“帝汶三宝”之称。东帝汶境内多山、湖、泉、海滩,具有一定旅游潜力,但交通不便,许多公路只能在旱季通车。旅游资源尚待开发。 新闻出版:东帝汶有两份报纸:2002年11月8日东帝汶第一份葡语报纸《帝汶邮报》(Timor Post)发行,日发行量约2000份,系独立报纸;《东帝汶之声》(Suara Timor Lorosae),用德顿语、印尼语和葡萄牙语发行,日发行量约2000份。东帝汶尚未成立通讯社,主要葡语新闻均来源于葡萄牙卢萨社(LUSA,又名葡通社)。东帝汶国家电台(RNTL),节目覆盖率9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电视台(TVTL),节目覆盖率3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民族解放军电台-希望之声(RADIO FALINTIL-VOZ DA ESPERANCA),用德顿语和葡语广播。 外交:奉行务实平衡、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与印尼、葡萄牙、澳大利亚和亚洲国家的关系,积极建立与美、中等大国的合作,广泛寻求国际援助,以促进经济重建。 2002年9月27日,第57届联大会议接纳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1个会员国。 与中国关系: 2002年5月,东帝汶与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帝汶建交的国家。2000年1月,古斯芒总统访问中国。 评论

东帝汶怎样的国家???
东 帝 汶 概 况 国名: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ast Timor) 重要节日:独立日(即国庆日):11月28日(纪念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宣布独立);恢复独立日:5月20日(纪念2002年5月20日联合国向东帝汶移交政权日);独立公投日:8月30日(纪念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主持下就东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 自然地理: 面积14874平方公里。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南部、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等。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长735公里。境内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3/4。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495米。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侯,其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侯。年平均气温26℃。12月至翌年3月为雨季,4月至11月为旱季,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 人口:78万(2002年12月)。其中78%为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20%为印尼人,2%为华人。德顿语(TETUM)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印尼语和英语为工作语言,德顿语为通用语和主要民族语言。约91. 4%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2. 6%信奉基督教新教,1. 7%信奉伊斯兰教,0. 3%信奉印度教,0. 1%信奉佛教。 身着传统服饰的古斯芒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亚历山大·沙纳纳·古斯芒(Jose Alexandre Xanana Gusmao),2002年5月正式就任东帝汶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总理马里·阿尔卡蒂里 (Mari Alkatiri) ,2002年5月任职。 首都: 帝力 (Dili),人口16.7万人(2004年联合国统计报告)。气候炎热,终年高温,是一个深水良港。 行政区划:下设13个县:阿伊莱乌、阿伊纳罗、包考、博博纳罗、帝力、埃尔梅拉、劳滕、利基卡、马纳图托、马努法伊、欧库西、苏艾和维韦克。第二大城市包考 (Baucau) 又名萨拉扎尔,位于帝汶岛东北部,帝力以东96公里。地处沿海小山谷中,海拔100—200米。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红色屋顶的房屋掩映其间,各色鲜花常年不断,风景优美。该市附近设有东帝汶唯一的国际机场。 历史: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满者伯夷王国统治。1520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首次登临帝汶岛,以开展紫檀木贸易为名滞留在那里,逐渐建立起殖民统治。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并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领东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葡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1951年名义上改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为葡萄牙管理的领土。 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简称民协)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革阵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1976年宣布东为印尼第27个省。197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尼撤军,呼吁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利。此后联合国大会多次审议东帝汶问题。1982年联大以50票赞成、50票弃权、46票反对,通过了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从1983年至199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印尼与葡萄牙政府就东帝汶问题进行了十几轮谈判。 东帝汶国防军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和印尼政权更迭后,在内外压力下,印尼总统哈比比于1999年1月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联合国三方就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签署三个协议:东帝汶实行特别自治的宪政框架,东帝汶人民对自治方案进行直接投票的安全安排和操作程序。6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驻东帝汶特派团,负责东帝汶过渡初期工作。8月30日,东帝汶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全民公决,45万登记选民中约44万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8. 5%拒绝自治并选择脱离印尼。哈比比总统当日表示接受投票结果。投票后东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发生流血冲突,东帝汶局势恶化,联合国特派团被迫撤出,约20多万难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总统宣布同意多国部队进驻东帝汶。此后,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成立由澳大利亚为首、约8000人组成的多国部队,并于9月20日正式进驻东帝汶,与印尼驻军进行权力移交。10月,印尼人民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东帝汶脱离印尼。同月,安理会通过第1272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UNTAET,简称联东当局),全面接管东帝汶内外事务。2001年8月和2002年4月,东帝汶分别举行制宪议会(议会)、总统选举。东独立运动领袖夏纳纳·古斯芒当选总统。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 渔民在帝力附近的海边撒网捕鱼 政治: 2002年3月22日,东帝汶制宪议会通过并颁布《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东帝汶总统、国民议会、政府和法院共同组成国家权力机关。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仅可连任一届。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议会称国民议会,代表全体公民行使立法、监督和政治决策权,最少由52名、最多由65名议员组成,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制宪议会于2002年5月20日宪法生效时自动成为国民议会。总理是政府首脑,由议会选举中得票最多的政党或占议会多数的政党联盟指定,并由总统任命。政府成员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 2003年5月19日,两名东帝汶人身着传统服装在首都帝力街头敲鼓参加独立一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新华社/法新 经济: 地处热带,自然条件较好,已发现的矿藏有金、锰、铬、锡、铜等。在帝汶海域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估计在10万桶以上。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一些地区的居民基本上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业为经济主要成分,农业人口占东帝汶人口的90%。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檀香木、椰子等,主要供出口。咖啡、橡胶、紫檀木有“帝汶三宝”之称。东帝汶境内多山、湖、泉、海滩,具有一定旅游潜力,但交通不便,许多公路只能在旱季通车。旅游资源尚待开发。 新闻出版:东帝汶有两份报纸:2002年11月8日东帝汶第一份葡语报纸《帝汶邮报》(Timor Post)发行,日发行量约2000份,系独立报纸;《东帝汶之声》(Suara Timor Lorosae),用德顿语、印尼语和葡萄牙语发行,日发行量约2000份。东帝汶尚未成立通讯社,主要葡语新闻均来源于葡萄牙卢萨社(LUSA,又名葡通社)。东帝汶国家电台(RNTL),节目覆盖率9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电视台(TVTL),节目覆盖率30%,用葡语和德顿语播出。东帝汶民族解放军电台-希望之声(RADIO FALINTIL-VOZ DA ESPERANCA),用德顿语和葡语广播。 外交:奉行务实平衡、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与印尼、葡萄牙、澳大利亚和亚洲国家的关系,积极建立与美、中等大国的合作,广泛寻求国际援助,以促进经济重建。 2002年9月27日,第57届联大会议接纳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1个会员国。 与中国关系: 2002年5月,东帝汶与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帝汶建交的国家。 评论

东帝汶什么时候独立发,国家概况如何?
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单方面宣布独立。1999年8月30日在联合国主持下就东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2002年5月20日联合国向东帝汶移交政权,东帝汶正式独立建国。 东帝汶概况   【国名】东帝汶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东帝汶   【国旗】长方形,长宽之比2:1。旗面为红色,左侧有一个黑色的等边三角形和一个黄色的等腰三角形重叠图案,黑色的等边三角形上有一颗白色五角星。五角星象征光明和引导。   【国徽】如图所示。    东帝汶国徽  东帝汶国徽中心图案源自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旗帜,象征为取得独立而进行的不懈斗争。顶部是国名“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两颗白星之间的字母是“东帝汶人民防卫”的缩写;底部饰带上为葡萄牙文:“荣誉、祖国、人民”。   【国歌】《祖国》   【面积】14,874平方公里   【人口】2006年12月有106万。其中东帝汶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占78%,印尼人占20%,亦有2%华人。约91.4%居民为罗马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徒占全国人口2.6%,1.7%是穆斯林,0.3%是印度教徒,0.1%为佛教徒。东帝汶天主教现有帝力和包考两个教区,帝力教区主教里卡多(RICARDO),包考教区主教纳西门托(NASCIMENTO)。   【首都】帝力(DILI),位于帝汶岛东北海岸,是一深水港,人口17.57万(2005年东帝汶国家统计局数字)。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估计,东帝汶80%以上的经济活动在此进行。   【国家位置】镶嵌在印度尼西亚。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2007年5月9日当选东帝汶第二任总统,5月10日宣誓就职。总理古斯芒,东帝汶独立英雄,前总统,2007年5月被任命为总理. 评论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