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曼谷十月事变,曼谷十月天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04 13:49:08 浏览次数:234
12月9日是什么日子?
1935年12月9日 红军表示与东北抗日联军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9日,巴黎《救国时报》刊登朱德、周恩来和红军各军团长及全体指战员致东北抗日联军及全国诸军政领袖、部队官兵、民团弟兄的“快邮代电”。电文说:   今日东北四千万同胞在日寇蹂躏之下,财产被征发,土地被没收、武装被缴除,粮食被抢夺,学校强行奴化,文化尽被摧残,少壮迫充军役,妇女遭受奸淫,爱国志士固遭屠杀,安分居民亦被敌视。所有中国同胞,无分阶级派系莫不受此惨痛。这种命运又快临到我全国同胞身上,如果我国继续不抵抗,则国破家亡之祸即在目前,我们正式宣言,无论国防政府在何种方式之下成立,我们决定竭力维护,无论抗日联军在何种形式之下组成,我们决定首先加入,而且愿意与任何真正抗日的军队亲密合作、不论过去是否有过敌对作战的行动,只要他们实行抗日,我们上认为是同仇之友军,与他们作兄弟之携手,进行抗日战争。事急势迫,已无犹豫之时,我们提议立即由各方互派代表进行谈判,并且在最短期间内召集全国抗日军人大会,决定组织抗日联军之具体方策。 1941年12月9日 中国政府对日、德、意宣战 蒋介石终于正式对日宣战了   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文告,正式向日、德、意宣战。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展开了全国性抗战,中日之间已完全处于战争状态,但国民政府仅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未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日宣战,于是国民政府也正式发布《中国政府对日宣战文告》,明确宣布:“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自德、意、日在1940年9月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后,国民政府虽也宣布与德、意两国断绝外交关系,但却并未对德、意宣战。当日,国民政府在正式对日宣战的同时,也发表了对德、意宣战的文告,明确宣布:“中国对德意志、意大利两国处于战争状态。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或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至此,中国与英、美、加、荷、澳、新(西兰)、法等国的联合阵线形成。 ·1917年12月9日葡萄牙共和政府垮台(图文)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图文)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图片集(图文) ·1935年12月9日红军表示与东北抗日联军一致抗日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对日、德、意宣战(图文) ·1942年12月9日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逝世(图文) ·1948年12月9日联合国通过防止及惩办灭绝种族罪公约 ·1958年12月9日黄河三峡截流工程结束(图文) ·1961年12月9日国际乒乓比赛试行“轮换发球法” ·1963年12月9日美联邦调查局公布肯尼迪谋杀案调查报告 ·1967年12月9日社会学家潘光旦逝世 ·1978年12月9日第八届曼谷亚运会开幕 ·1979年12月9日马燕红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 ·1989年12月9日我国首张《稳定原子核图》出版 ·1991年12月9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运作 ·1992年12月9日查尔斯戴安娜正式分居 ·1994年12月9日我国首条准高速路自动闭塞开通 ●1874年12月9日,著名轮船“乌拉圭”号下水,1974年12月9日,“乌拉圭”号船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接受盛大庆祝。这艘船1903年时救出过一支在南极海域被困两年多的挪威探险队。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多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第二天,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又举行抗日示威游行,迫使国民党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官布延期成立。一二·九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42年12月9日,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医生柯棣华逝世。柯棣华1938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1939年2月到延安,12月到华北抗日前线服务,1941年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他辛勤工作,尽力救治伤员,并培养医务人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8年12月9日,黄河三门峡截流工程全部结束。截流后可造容积为647亿立方米、面积为3500平方公里的大水库,能灌溉农田4000万亩。 ●1961年12月9日坦噶尼喀宣布独立。尼雷尔任第一任总统。坦噶尼喀原是德国和英国的殖民地,1961年5月开始实行自治。1964年4月,坦噶尼略和桑给巴尔两国组成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同年10月改国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1984年12月9日,联合国宣布,已有159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1982年4月30日通过的。拒绝在海洋法公约上签署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等。它们对公约中规定建立一个国际海底管理机构控制国际深海海底资源的开发持保留态度。 ●法国化学家克洛德路易·埃托尔诞生(1748)。 ●撒丁的查理·伊曼纽埃尔退位(1798)。 ●西班牙军队在秘鲁的阿西库乔被西蒙·玻利瓦尔的军队击败(l824)。 ●法国颁布政教分离的法令(1905)。 ●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被人偷走,两年后又被找回来(1913)。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菲律宾的吕宋岛登陆(1941)。 ●联合国大会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1948)。 ●前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昆明市解放(1949)。 ●在贝鲁特爆发的穆斯林和天主教徒的两天冲突中,死亡人数 达160人(1975)。 ●美国航天局开始接纳妇女为宇航员(1975)。 ●联合国大会呼吁在日内瓦召开中东和平会议,邀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1976)。 ●中国体操运动员马艳红获得女子高低杠世界冠军。这是中国体操运动员第一次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取得的冠军(1979)。 ●南非部队进攻莱索托首都马塞卢,在一次对黑人民族主义者的袭击中,屠杀了37人之多(1982)。 这些都发生在12月9日 评论

1998年有什么大事件
大事记  1月1日——中国与南非共和国建交。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正式施行。
  2月7日——第18届冬季奥运会在日本长野开幕。
  2月14日——武汉长江大桥爆炸案
  2月16日——中华航空676号班机在台湾中正机场附近墬毁,202人罹难。
  2月25日——金大中宣誓就任韩国总统。
  3月23日——《泰坦尼克号》夺得11项奥斯卡金像奖,平影史纪录。
  4月30日——北约再向东扩展,批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加入的申请。
  5月2日—— 欧元启动进入倒计时。
  5月3日——卢浮宫名画再次被盗。
  5月13日——印尼五月印全国性反华暴乱,全印尼共有1200多人丧生。
  5月21日——印尼总统苏哈托在人民力量的逼迫下宣布辞职。
  5月24日——中国香港第一届立法会选举正式举行。 因为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已来的首届立法会选举,所以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参与。 当天的地区选举投票率达53.29%,而功能界别选举的投票率则有63.50%。
  5月25日——香港3号干线的大榄隧道正式启用。
  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第37个缔约国。
  6月3日——在德国发生艾须德高铁车祸,101人死亡。
  6月22日——中国香港地铁东涌线启用,成为全港首条进驻大屿山的铁路。
  6月25日——微软公司发布Microsoft Windows 98操作系统。
  7月——长江发生罕见大洪水,中央指挥救济工作。
  7月5日——克隆诞生。
  7月5日——中国香港启德机场正式关闭。
  7月6日——位于大屿山以北的赤鱲角新香港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7月6日——中国香港地铁机场快线启用,成为全世界首条专为机场而设的铁路。
  7月12日——法国首夺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7月1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地震及海啸,造成约1500人罹难。
  8月7日——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大使馆先后发生爆炸,共造成224人不幸遇难,超过4500人受伤。
  8月17日——克林顿坦承和莱温斯基发生过不正当关系。
  8月31日——北朝鲜试射大浦洞一号导弹,飞越日本领空。
  8月31日——Windows 98中文版发布。
  9月1日——香港的新世界第一巴士正式投入服务,取代中华汽车有限公司(中巴)的65年专营权。
  7月至9月——(1998年)中国长江及淮河发生大洪水,造成4150人死亡,经济损失2551亿元人民币。
  9月2日——瑞士航空111号班机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外海墬毁,229人罹难。
  9月8日——澳门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五名警员及数名记者受伤。
  9月15日——石鸣诞生,中国杭州发生“四校合并”事件,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浙大从此由工科大学转变为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拥有除军事指挥类之外的所有专业。合并后,在中国内地的大学排名中,浙大的名次迅速上升,近年来,长期位列第三,仅次于北大、清华。
  10月——瑞伯台风先后吹袭菲律宾、台湾及日本,造成超过180人伤亡。
  10月1日——香港的两套电子道路收费系统(驾易通及易通咭)合并,并改名为快易通。
  10月3日——澳大利亚选举:霍华德连任澳大利亚联邦总理。
  10月8日——第一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了解您的血压”。
  10月15日——天安门广场万人表演太极拳。
  11月2日——中国与汤加王国建交。汤加位于大洋洲萨摩亚群岛之南、斐济群岛之东,首都努库阿洛法。
  11月24日——美国在线收购网景。
  12月6日——泰国首都曼谷第四次举办亚洲运动会。
  12月1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下令美军及英军空袭伊拉克。
  12月24日——台湾台北捷运红线的台北车站-中正纪念堂和台北捷运绿线的中正纪念堂-古亭和台北捷运橘线的古亭-南势角路段已于本日完工通车。
  日本畿内的黑冢古坟(奈良县天理市)出土大量镜(三角边兽镜)。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令“古代邪马台国位于畿内”之说更具可信性。 评论

取得辉煌成就不忘祖国的海外华人有哪几个啊?
  ◆首赞酬饷助革命 不屈不挠扶逸仙——海外华侨华人与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惊天动地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这场革命运动中海外华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在成立兴中会时,奔走鼓吹,响应者寥寥,仅得到华侨邓荫南和孙眉的支持。当邓荫南得知起义经费不足时,变卖其商店及农场,表示“一去不复返之决心”。

  兴中会的成立得到了海外华侨的“首赞其议”后,会员发展到300多人,其中海外华侨占78%。从这一数字可以看出华侨对兴中会的建立起了重大作用。

  为了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孙中山六次赴美、九访日本、六下南洋、六赴欧洲,得到了海外华侨的热情相助和支持,并与海外华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次革命起义都得到了他们的慷慨捐助。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极度困难,库藏如洗,不得不依赖海外华侨资助,当时只要需款的电报一到海外华侨中,“巨款立应”。仅在辛亥这一年,南洋华侨就捐助了500万-600万元的巨款。广大爱国华侨在经济上对辛亥革命的有力支援,从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开始直到武昌起义后的光复斗争,热情始终不减,这成为孙中山等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物质保证,广大华侨在捐款酬饷时所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和牺牲情神,更是革命党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

  不仅如此,有的侨胞还战死沙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轰动中外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殉难烈士共86人,其中有32位是华侨,占牺牲烈士总数的1/3以上。在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下,海外华侨追随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无论从财力、人力、物力上都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为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海外华侨因此被孙中山尊为“革命之母”。

  ◆募款筹资争抗日 捐躯报国斩倭寇——海外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被赶出中国领土,海外华侨自始至终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斗争,关注祖国的命运,注视祖国所发生的一切。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那样:“海外华侨也是这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力量。”当“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海外,广大华侨义愤填膺,群情激昂,强烈抗议日寇的侵略行为,并立即开展了声援、支持国内的活动。

  新加坡几家主要华文报纸发行“九·一八”事变的号外,详细报道事变经过,并纷纷撰写社论,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4天,召集紧急会议,定9月23日为“国耻日”,停止娱乐活动,华侨商店下半旗,并且每个华侨佩黑纱致哀。新加坡华侨还电请南京政府实行抗战,电请日内瓦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制止日本的疯狂侵略。接着,华侨迅速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到10月21日,华侨商人和一般华侨消费者已完全断绝了与日商的关系,不买日货,不卖日货。当时,日本驻新加坡领事馆向外务省报告:“华人购买日货事实上已经绝迹。”

  在菲律宾,以马尼拉中华商会为中心,于9月23日召开华侨会议,决定发动捐款,抵制日货。据统计,截止到1932年1月,菲律宾华侨汇给东北马占山部队40万元,其它救国捐款35万元,抵制日货的运动一直坚持到第二年的3月份,使日本1931年的对菲出口额比上一年减少26%。

  在泰国,“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曼谷中华总商会召集各同业公会开会,讨论抵制日货和向祖国捐款。于是一些经营日货为主的华侨商店立即停售日货,华侨米商禁止大米对日出口。结果,从10月1日起,泰国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1931年日本对泰的出口额也比上一年减少了一半左右。“九·一八”事变同样激起了美洲华侨的爱国义愤。当事变的消息传到美国,华侨“热血沸腾,奔走呼号,集会要求蒋介石抗日,痛斥亡国灭种的不抵抗论”。

  旧金山市中华会馆、侨团、留学生、同源会、教会纷纷通电声讨日本侵略,促请停止国内内战;并组织华侨拒日救国会、妇女拒日救国会等,举行反日示威。旧金山华侨最为活跃的组织是“旅美中国战事救济联合会”,联合华侨各社会团体,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争取美国人士的支援。该会曾促请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禁止向日本运送军火,并向美国友好人士募集救济款100多万美元。

  当东北马占山部认首先违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奋起抗击日寇时,海外华侨受到鼓舞,尽管当时美国经济不景气,但他们仍积极捐款给予支援。美国纽约华侨成立了接济东北义勇军筹款会,并通过非官方途径把款汇回祖国。11月16日中华商会电汇马占山将军30070元银元,接着12月,三邑会馆又电汇5300银元。

  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还表现在建立广泛的抗日救亡团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马来西亚各地华侨迅速在各中华商会组织下建立起筹赈会,负责筹款等救亡工作,菲律宾成立了“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海外华侨的援华救亡活动,就是在各地华侨救亡团体的领导组织下进行的。在东南亚,“七·七”事变后,新加坡华侨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接着南洋各地的救亡团体也纷纷建立起来。

  上海“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三天,即8月15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召集了新加坡侨民大会,有1000余人参加,代表当地118个华侨团体。会上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新加坡筹赈会”),陈嘉庚先生被推选为主席并做出了每月捐款2000元,直至抗战胜利为止的决定。华侨叶玉堆先生自动认捐10万元巨款。新加坡华侨的爱国行动得到南洋各地华侨的热烈响应。

  欧洲华侨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和淞沪抗战期间,已先后建立了抗日救国会、中国救亡会等各种抗日救亡团体。1936年9月,又在巴黎成立了“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这是以欧洲为中心组织的抗日救亡团体,参加成立大会的有英、德、法、瑞士、荷兰等国家华侨团体代表,旅居比、苏、意、土等国的华侨皆致函祝贺。大会通过致国内同胞“立即武装抗日通电”。全欧抗联成立后,创立了全欧抗联会刊——《联合战线》,出版了西文半月刊《中国与世界》,及时介绍国内抗日斗争的真实情况。除此而外,还积极推动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运动,法国巴黎、英国利物浦以及德国的一些城市,在华侨集中区设立了国货介绍所,组织抵制日货会。

  在祖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立即在各大洲建立了各种援助祖国抗战的救亡组织。据国民政府统计,至1940年底,世界各地组织的大型救亡团体达到649个。这些救亡团体再加上原有的数以千计的各类华侨社团,在海外团结着数百万侨胞,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组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成为支持祖国抗日的强大力量。

  华侨救亡团体建立以后,首要任务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为祖国募集抗战资金和其它物资。在捐款运动中,广大华侨妇女、儿童的表现也极为突出。美国密执安州华侨简夫人,丈夫早逝,孀居养大两个孩子,经济并不宽裕。但在抗战消息传来时,立即捐献了辛勤积蓄的15000美元,此后多次捐献,并卖掉自己住的房子作路费,到美国的10多个州去宣传演讲,发动侨胞捐款,受到盛大欢迎和支持。

  在当时国际援助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华侨捐款,购买公债款以及侨汇是国民政府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支持抗战的重要财源。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华侨在八年抗战期间的捐献,以国币计算达13.26亿元,其中各年度捐献数额如下:

  1937年16696740元1938年41672186元1939年65368147元1940年123804847元1941年106481499元1942年69677147元1943年102266536元1944年212374205元1945年584251321元

  八年抗战中,海外华侨在物力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购赠了大量药品、衣物、粮食以及飞机、坦克、弹药等军事器械。这些抗战急需物资,既支援补充了抗日战场的需要,又救济了战火中的伤兵、难民,对祖国人民和抗日将士来说,既是物质上的巨大支援,又是精神上的莫大激励。

  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广大侨胞除了以巨额财力、物力贡献给祖国以外,还亲自回国投入抗日洪流。特别是许多华侨热血青年,毅然放弃了在海外的学业或职业,告别了温暖的家庭,纷纷回到祖国参军参战。

  仅据广东省侨务委员会统计,抗战期间归国参军参战的粤籍华侨约4万多人,其中南洋各地约4万人,美洲和澳洲等地约1000人。回国华侨或驰骋疆场杀敌,或捍卫领空鏖战,或前线慰劳将士,或深入敌后宣传;他们有的在千里运输线上日夜奔忙,有的为救死扶伤流血流汗。他们把自己的血之躯,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菲律宾华侨沈尔七,1938年1月率领“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回国参加新四军,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在给母亲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来未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唯今如不抗日救国,民众将永无翻身之日,故儿愿牺牲一切奋斗到底。家中甚然困苦不言而知,望母亲能以儿为光明事业而努力,勿怪儿之不肖,并安心教养弟弟……”铿锵数语,海外赤子的报国之心跃然纸上。

  除了像沈尔七这样拿起武器直接参战的伏秀华侨青年外,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华侨也返回中国,到抗日战场服务,到大后方参加支持工作。在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当中,海外华侨表现出的热烈爱国行动,成为全国军民抗战的宏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

  ◆造福桑梓办教育 投资兴业振中华——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建设事业

  新中国建立后,海外侨胞踊跃参加建国之初的各项建设。据统计,建国后5年内,华侨回国参加新中国各项建设、回国求学和归国难侨的人数近18万人。广大归侨与祖国人民一道,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7年,华侨在国内投资兴办的企业达50多个,投资额也年年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1952年后,每年仍有大量华侨知识分子和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他们是新中国的无价之宝,是民族的精英人物。他们回了热爱祖国的无穷力量,也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许多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奠基者、领导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世人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还有像陈宗基、钱三强、钱伟长、华罗庚、卢嘉、吴桓兴、王大玲、方宗熙、苏量、王运丰等等一大批著名归侨科学家,他们都对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华侨、港澳同胞及外籍华人成为投资中国大陆的先驱,是联系中国与各国经贸关系的“红娘”。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在大陆投资企业,兴办了一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项目。一些省份把能源、交通、通讯等方面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建设了不少大型企业。由于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投资的“三资”企业及“三来一补”企业,引进了先进技术,提高了产品档次,或利用了外商原有售网点和商标,增加了竞争能力,扩大了出口创汇。

  中国的旅游业得益于改革开放,更与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中国大陆投资宾馆、饭店的作用密切相关。据当初在北京亮马河创建长城饭店的美籍华人沈坚白说:他投资长城饭店就是为了使访问者来到北京感到舒适,因为访问者大多数时间是要住在饭店。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就该有着世界一流的饭店。

  中国大陆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也激发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投资农牧渔业的兴趣。虽然投入的资金比起工业和宾馆旅游业大为逊色,所占比例不大,但由于海外资金投入,引进了一批优良种苗和先进技术,促进传统农业结构的改变,为中国农牧渔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如泰国的正大集团、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等都在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推进过程中立下了功劳。

  除了投资办企业外,海外侨胞给祖国大陆亲人的汇款和对祖国、对家乡公益事业的赞助,是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帮助祖国大陆建设的传统形式。广东是第一大侨乡,粤籍华侨华人约2000万人,港澳同胞500万人。改革开放20年间,海外乡亲捐赠物总值150亿元人民币,兴办公益事业2.6万宗。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侨乡,大量的侨汇还转化为生产性资金,转化为企业的启动资金。许多技术设备无偿转让,侨乡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使侨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欣欣向荣。

  从1994年开始,中国大陆接收外资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列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外商投资额中港澳台资金占非常大的比重,其中当然包括东南亚地区的华商通过港台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据统计,1979-1996年间,港澳台投资占协议金额的68.4%,占实际投资额的68.8%。

  至2000年12月底,中国大陆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0.32户,其中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13.64万户,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67.1%;同时,外方认缴出资总额为3371.99亿美元,此中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地区2019.66亿美元,占全部认缴出资额的60%。这些数字可以大体反映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海外华商在中国大陆投资中所占的份额,由此也可以看出海外华侨华人资本对大陆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

  造福桑梓,兴办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贡献祖国、建设家乡的重要方面。近百年来,大凡家乡的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体育、灾害赈济以及各种慈善事业,海外华人华侨无不关心济助,以表达他们热爱桑梓的赤子之心。

  兴办教育是海外华侨最热衷的事业。1978年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捐资在家乡兴办文教及其他公益福利事业的活动获得空前的发展,无论在捐款人数、捐资总额、捐建扩建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及其规模方面,还是在捐赠的各种先进科学教学仪器及电化教学设备的数量及质量,捐建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及提供各类图书资料等方面,都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

  1979年,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在一次接见华侨华人代表时,倡议筹办汕头大学。李嘉诚在陈嘉庚的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模范事迹与精神感召下,首先表示响应,决心捐献巨资。他说:“创办汕头大学,乃顺应潮流,合乎民心的大事,就让我先带个头吧。”他首先认捐了3000万港元。

  1984年元旦,李嘉诚在汕头大学奠基典礼致词中说:“创办汕头大学乃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尽的天职。本人决心追随诸位,以破釜沉舟之精神,务底于成。”他的决心和行动充分表达了他那无比炽烈的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

  在这种热爱桑梓、振兴中华的爱国思想指导下,李嘉诚随着汕头大学建设的发展,捐献总额逐步增加,从3000万元到7000万元,1亿,1.3亿,2.1亿,2.4亿,3.7亿,到1990年2月,汕头大学隆重举行落成庆典时,李嘉诚的捐款已达5.7亿港元。

  捐资助办国内高等学府的另一位突出的同胞是著名的香港电影业大王、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邵逸夫。1985年他捐资1500万港元在浙江大学兴建“邵逸夫科学馆”。1986年,他向全国10所大学和师范大学捐资1亿港元兴建各校的教育馆、科学馆、图书馆。

  1987年,邵逸夫又决定从邵氏基金会中拔出1.16亿港元,给内地15所高等院校兴建教学楼及科学馆等。1989年1月,邵氏基金会再次宣布给内地22所高等学校捐赠1.05亿港元兴建教学设施。如厦门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中山大学体育馆等。

  此外,1984年,邵逸夫捐资1000万港元给敦煌博物馆,用来维修莫高窟的文物。1989年他还宣布捐5000万港元支持香港和内地的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和艺术事业。他还捐建了“宁波邵氏康乐园”,在杭州兴建一座现代化医院“邵逸夫医院”,设有400张床位,由浙江医科大学和美国罗马琳大学共同管理。

  邵逸夫捐资用于发展中国的文教事业,特别是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款额高达5亿多港元。项目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海内外众多教育家及工作者所赞颂。除此之外,还有包玉刚创办的宁波大学以及霍英东教育基金等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广大侨区、侨乡,尤其是一些偏僻的侨区农村及山乡,海外华侨华人较普遍地创办了中学、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幼儿园及托儿所,使得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等教育布局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为许多农村山乡的适龄儿童、少年及青年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从而为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以及中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10多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捐巨资创设了数千个教育基金、奖教金、奖学金或其他各种的福利基金会,他们对中国的教育和福利事业的贡献十分巨大。广大华侨与港澳台同胞以他们捐资兴学的实际行动,再一次地向世界宣告:作为炎黄子孙,他们始终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热爱祖国和家乡,并尽他们的一切可能来支持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支持祖国经济建设。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有如此众多的海外华人的鼎力支持,这是中国经济呈现充沛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海外人士在比较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和吸收外资时,感到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强有力的海外华人的积极参与,而俄罗斯则缺乏这样一批海外俄人。中国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最可直接借鉴的形式和经验。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莱斯特.瑟罗也说:海外华人对中国大陆改革的最大贡献不仅是外资,而且是教会了他们的民族同胞运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振兴中华,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同国内人民一道历经艰险,上下求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功绩值得世人永远铭记。

  选稿:朱文杰 作者: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木佳
评论

取得辉煌成就不忘祖国的海外华人有哪几个啊?
  ◆首赞酬饷助革命不屈不挠扶逸仙——海外华侨华人与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惊天动地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这场革命运动中海外华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在成立兴中会时,奔走鼓吹,响应者寥寥,仅得到华侨邓荫南和孙眉的支持。当邓荫南得知起义经费不足时,变卖其商店及农场,表示“一去不复返之决心”。

  兴中会的成立得到了海外华侨的“首赞其议”后,会员发展到300多人,其中海外华侨占78%。从这一数字可以看出华侨对兴中会的建立起了重大作用。

  为了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孙中山六次赴美、九访日本、六下南洋、六赴欧洲,得到了海外华侨的热情相助和支持,并与海外华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次革命起义都得到了他们的慷慨捐助。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极度困难,库藏如洗,不得不依赖海外华侨资助,当时只要需款的电报一到海外华侨中,“巨款立应”。仅在辛亥这一年,南洋华侨就捐助了500万-600万元的巨款。广大爱国华侨在经济上对辛亥革命的有力支援,从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开始直到武昌起义后的光复斗争,热情始终不减,这成为孙中山等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物质保证,广大华侨在捐款酬饷时所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和牺牲情神,更是革命党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

  不仅如此,有的侨胞还战死沙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轰动中外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殉难烈士共86人,其中有32位是华侨,占牺牲烈士总数的1/3以上。在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下,海外华侨追随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无论从财力、人力、物力上都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为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海外华侨因此被孙中山尊为“革命之母”。

  ◆募款筹资争抗日捐躯报国斩倭寇——海外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被赶出中国领土,海外华侨自始至终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斗争,关注祖国的命运,注视祖国所发生的一切。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那样:“海外华侨也是这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力量。”当“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海外,广大华侨义愤填膺,群情激昂,强烈抗议日寇的侵略行为,并立即开展了声援、支持国内的活动。

  新加坡几家主要华文报纸发行“九·一八”事变的号外,详细报道事变经过,并纷纷撰写社论,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4天,召集紧急会议,定9月23日为“国耻日”,停止娱乐活动,华侨商店下半旗,并且每个华侨佩黑纱致哀。新加坡华侨还电请南京政府实行抗战,电请日内瓦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制止日本的疯狂侵略。接着,华侨迅速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到10月21日,华侨商人和一般华侨消费者已完全断绝了与日商的关系,不买日货,不卖日货。当时,日本驻新加坡领事馆向外务省报告:“华人购买日货事实上已经绝迹。”

  在菲律宾,以马尼拉中华商会为中心,于9月23日召开华侨会议,决定发动捐款,抵制日货。据统计,截止到1932年1月,菲律宾华侨汇给东北马占山部队40万元,其它救国捐款35万元,抵制日货的运动一直坚持到第二年的3月份,使日本1931年的对菲出口额比上一年减少26%。

  在泰国,“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曼谷中华总商会召集各同业公会开会,讨论抵制日货和向祖国捐款。于是一些经营日货为主的华侨商店立即停售日货,华侨米商禁止大米对日出口。结果,从10月1日起,泰国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1931年日本对泰的出口额也比上一年减少了一半左右。“九·一八”事变同样激起了美洲华侨的爱国义愤。当事变的消息传到美国,华侨“热血沸腾,奔走呼号,集会要求蒋介石抗日,痛斥亡国灭种的不抵抗论”。

  旧金山市中华会馆、侨团、留学生、同源会、教会纷纷通电声讨日本侵略,促请停止国内内战;并组织华侨拒日救国会、妇女拒日救国会等,举行反日示威。旧金山华侨最为活跃的组织是“旅美中国战事救济联合会”,联合华侨各社会团体,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争取美国人士的支援。该会曾促请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禁止向日本运送军火,并向美国友好人士募集救济款100多万美元。

  当东北马占山部认首先违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奋起抗击日寇时,海外华侨受到鼓舞,尽管当时美国经济不景气,但他们仍积极捐款给予支援。美国纽约华侨成立了接济东北义勇军筹款会,并通过非官方途径把款汇回祖国。11月16日中华商会电汇马占山将军30070元银元,接着12月,三邑会馆又电汇5300银元。

  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还表现在建立广泛的抗日救亡团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马来西亚各地华侨迅速在各中华商会组织下建立起筹赈会,负责筹款等救亡工作,菲律宾成立了“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海外华侨的援华救亡活动,就是在各地华侨救亡团体的领导组织下进行的。在东南亚,“七·七”事变后,新加坡华侨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接着南洋各地的救亡团体也纷纷建立起来。

  上海“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三天,即8月15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召集了新加坡侨民大会,有1000余人参加,代表当地118个华侨团体。会上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新加坡筹赈会”),陈嘉庚先生被推选为主席并做出了每月捐款2000元,直至抗战胜利为止的决定。华侨叶玉堆先生自动认捐10万元巨款。新加坡华侨的爱国行动得到南洋各地华侨的热烈响应。

  欧洲华侨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和淞沪抗战期间,已先后建立了抗日救国会、中国救亡会等各种抗日救亡团体。1936年9月,又在巴黎成立了“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这是以欧洲为中心组织的抗日救亡团体,参加成立大会的有英、德、法、瑞士、荷兰等国家华侨团体代表,旅居比、苏、意、土等国的华侨皆致函祝贺。大会通过致国内同胞“立即武装抗日通电”。全欧抗联成立后,创立了全欧抗联会刊——《联合战线》,出版了西文半月刊《中国与世界》,及时介绍国内抗日斗争的真实情况。除此而外,还积极推动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运动,法国巴黎、英国利物浦以及德国的一些城市,在华侨集中区设立了国货介绍所,组织抵制日货会。

  在祖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立即在各大洲建立了各种援助祖国抗战的救亡组织。据国民政府统计,至1940年底,世界各地组织的大型救亡团体达到649个。这些救亡团体再加上原有的数以千计的各类华侨社团,在海外团结着数百万侨胞,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组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成为支持祖国抗日的强大力量。

  华侨救亡团体建立以后,首要任务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为祖国募集抗战资金和其它物资。在捐款运动中,广大华侨妇女、儿童的表现也极为突出。美国密执安州华侨简夫人,丈夫早逝,孀居养大两个孩子,经济并不宽裕。但在抗战消息传来时,立即捐献了辛勤积蓄的15000美元,此后多次捐献,并卖掉自己住的房子作路费,到美国的10多个州去宣传演讲,发动侨胞捐款,受到盛大欢迎和支持。

  在当时国际援助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华侨捐款,购买公债款以及侨汇是国民政府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支持抗战的重要财源。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华侨在八年抗战期间的捐献,以国币计算达13.26亿元,其中各年度捐献数额如下:

  1937年16696740元1938年41672186元1939年65368147元1940年123804847元1941年106481499元1942年69677147元1943年102266536元1944年212374205元1945年584251321元

  八年抗战中,海外华侨在物力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购赠了大量药品、衣物、粮食以及飞机、坦克、弹药等军事器械。这些抗战急需物资,既支援补充了抗日战场的需要,又救济了战火中的伤兵、难民,对祖国人民和抗日将士来说,既是物质上的巨大支援,又是精神上的莫大激励。

  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广大侨胞除了以巨额财力、物力贡献给祖国以外,还亲自回国投入抗日洪流。特别是许多华侨热血青年,毅然放弃了在海外的学业或职业,告别了温暖的家庭,纷纷回到祖国参军参战。

  仅据广东省侨务委员会统计,抗战期间归国参军参战的粤籍华侨约4万多人,其中南洋各地约4万人,美洲和澳洲等地约1000人。回国华侨或驰骋疆场杀敌,或捍卫领空鏖战,或前线慰劳将士,或深入敌后宣传;他们有的在千里运输线上日夜奔忙,有的为救死扶伤流血流汗。他们把自己的血肉之躯,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菲律宾华侨沈尔七,1938年1月率领“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回国参加新四军,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在给母亲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来未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唯今如不抗日救国,民众将永无翻身之日,故儿愿牺牲一切奋斗到底。家中甚然困苦不言而知,望母亲能以儿为光明事业而努力,勿怪儿之不肖,并安心教养弟弟……”铿锵数语,海外赤子的报国之心跃然纸上。

  除了像沈尔七这样拿起武器直接参战的伏秀华侨青年外,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华侨也返回中国,到抗日战场服务,到大后方参加支持工作。在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当中,海外华侨表现出的热烈爱国行动,成为全国军民抗战的宏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

  ◆造福桑梓办教育投资兴业振中华——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建设事业

  新中国建立后,海外侨胞踊跃参加建国之初的各项建设。据统计,建国后5年内,华侨回国参加新中国各项建设、回国求学和归国难侨的人数近18万人。广大归侨与祖国人民一道,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7年,华侨在国内投资兴办的企业达50多个,投资额也年年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1952年后,每年仍有大量华侨知识分子和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他们是新中国的无价之宝,是民族的精英人物。他们带回了热爱祖国的无穷力量,也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许多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奠基者、领导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世人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还有像陈宗基、钱三强、钱伟长、华罗庚、卢嘉锡、吴桓兴、王大玲、方宗熙、苏量、王运丰等等一大批著名归侨科学家,他们都对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华侨、港澳同胞及外籍华人成为投资中国大陆的先驱,是联系中国与各国经贸关系的“红娘”。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在大陆投资企业,兴办了一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项目。一些省份把能源、交通、通讯等方面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建设了不少大型企业。由于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投资的“三资”企业及“三来一补”企业,引进了先进技术,提高了产品档次,或利用了外商原有销售网点和商标,增加了竞争能力,扩大了出口创汇。

  中国的旅游业得益于改革开放,更与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中国大陆投资宾馆、饭店的作用密切相关。据当初在北京亮马河创建长城饭店的美籍华人沈坚白说:他投资长城饭店就是为了使访问者来到北京感到舒适,因为访问者大多数时间是要住在饭店。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就该有着世界一流的饭店。

  中国大陆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也激发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投资农牧渔业的兴趣。虽然投入的资金比起工业和宾馆旅游业大为逊色,所占比例不大,但由于海外资金投入,引进了一批优良种苗和先进技术,促进传统农业结构的改变,为中国农牧渔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如泰国的正大集团、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等都在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推进过程中立下了功劳。

  除了投资办企业外,海外侨胞给祖国大陆亲人的汇款和对祖国、对家乡公益事业的赞助,是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帮助祖国大陆建设的传统形式。广东是第一大侨乡,粤籍华侨华人约2000万人,港澳同胞500万人。改革开放20年间,海外乡亲捐赠物总值150亿元人民币,兴办公益事业2.6万宗。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侨乡,大量的侨汇还转化为生产性资金,转化为企业的启动资金。许多技术设备无偿转让,侨乡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使侨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欣欣向荣。

  从1994年开始,中国大陆接收外资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列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外商投资额中港澳台资金占非常大的比重,其中当然包括东南亚地区的华商通过港台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据统计,1979-1996年间,港澳台投资占协议金额的68.4%,占实际投资额的68.8%。

  至2000年12月底,中国大陆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0.32户,其中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13.64万户,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67.1%;同时,外方认缴出资总额为3371.99亿美元,此中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地区2019.66亿美元,占全部认缴出资额的60%。这些数字可以大体反映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海外华商在中国大陆投资中所占的份额,由此也可以看出海外华侨华人资本对大陆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

  造福桑梓,兴办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贡献祖国、建设家乡的重要方面。近百年来,大凡家乡的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体育、灾害赈济以及各种慈善事业,海外华人华侨无不关心济助,以表达他们热爱桑梓的赤子之心。

  兴办教育是海外华侨最热衷的事业。1978年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捐资在家乡兴办文教及其他公益福利事业的活动获得空前的发展,无论在捐款人数、捐资总额、捐建扩建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及其规模方面,还是在捐赠的各种先进科学教学仪器及电化教学设备的数量及质量,捐建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及提供各类图书资料等方面,都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

  1979年,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在一次接见华侨华人代表时,倡议筹办汕头大学。李嘉诚在陈嘉庚的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模范事迹与精神感召下,首先表示响应,决心捐献巨资。他说:“创办汕头大学,乃顺应潮流,合乎民心的大事,就让我先带个头吧。”他首先认捐了3000万港元。

  1984年元旦,李嘉诚在汕头大学奠基典礼致词中说:“创办汕头大学乃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尽的天职。本人决心追随诸位,以破釜沉舟之精神,务底于成。”他的决心和行动充分表达了他那无比炽烈的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

  在这种热爱桑梓、振兴中华的爱国思想指导下,李嘉诚随着汕头大学建设的发展,捐献总额逐步增加,从3000万元到7000万元,1亿,1.3亿,2.1亿,2.4亿,3.7亿,到1990年2月,汕头大学隆重举行落成庆典时,李嘉诚的捐款已达5.7亿港元。

  捐资助办国内高等学府的另一位突出的同胞是著名的香港电影业大王、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邵逸夫。1985年他捐资1500万港元在浙江大学兴建“邵逸夫科学馆”。1986年,他向全国10所大学和师范大学捐资1亿港元兴建各校的教育馆、科学馆、图书馆。

  1987年,邵逸夫又决定从邵氏基金会中拔出1.16亿港元,给内地15所高等院校兴建教学楼及科学馆等。1989年1月,邵氏基金会再次宣布给内地22所高等学校捐赠1.05亿港元兴建教学设施。如厦门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中山大学体育馆等。

  此外,1984年,邵逸夫捐资1000万港元给敦煌博物馆,用来维修莫高窟的文物。1989年他还宣布捐5000万港元支持香港和内地的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和艺术事业。他还捐建了“宁波邵氏康乐园”,在杭州兴建一座现代化医院“邵逸夫医院”,设有400张床位,由浙江医科大学和美国罗马琳大学共同管理。

  邵逸夫捐资用于发展中国的文教事业,特别是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款额高达5亿多港元。项目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海内外众多教育家及工作者所赞颂。除此之外,还有包玉刚创办的宁波大学以及霍英东教育基金等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广大侨区、侨乡,尤其是一些偏僻的侨区农村及山乡,海外华侨华人较普遍地创办了中学、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幼儿园及托儿所,使得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等教育布局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为许多农村山乡的适龄儿童、少年及青年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从而为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以及中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10多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捐巨资创设了数千个教育基金、奖教金、奖学金或其他各种的福利基金会,他们对中国的教育和福利事业的贡献十分巨大。广大华侨与港澳台同胞以他们捐资兴学的实际行动,再一次地向世界宣告:作为炎黄子孙,他们始终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热爱祖国和家乡,并尽他们的一切可能来支持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支持祖国经济建设。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有如此众多的海外华人的鼎力支持,这是中国经济呈现充沛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海外人士在比较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和吸收外资时,感到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强有力的海外华人的积极参与,而俄罗斯则缺乏这样一批海外俄人。中国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最可直接借鉴的形式和经验。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莱斯特.瑟罗也说:海外华人对中国大陆改革的最大贡献不仅是外资,而且是教会了他们的民族同胞运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振兴中华,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同国内人民一道历经艰险,上下求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功绩值得世人永远铭记。

  选稿:朱文杰作者: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木佳 评论

2007年9月
2007重大时事政治事件资料精选(用于各种考试) 1月 ● 1月1日,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法院。 ● 1月4日,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履新。 ● 1月18日,邓小平南巡15周年。 ● 1月20日-22日,07年研究生考试初试 2月 ● 2月3日,2007年春运开始。 ● 2月17日,除夕。 ● 2月18日,春节。 ● 2月19日,邓小平逝世10周年。 ● 2月25日,第79届奥斯卡颁奖礼。 ● 2月28日,台湾“二.二八”60周年。 3月 ● 3月10日,中超联赛揭幕。 ● 3月上中旬,按照惯例“两会”将在北京召开。 ●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 ● 3月25日,香港新特首选举。 ● 3月31日,康有为逝世80周年。 4月 ● 4月12日,“4.12”反革命政变80周年。 ● 4月15日,第101届广交会举行。 ● 4月18日,铁路将进行第六次大提速,时速可达200公里,将增加“X”字头列车。 ● 4月22日,“2007女足世界杯”抽签仪式在武汉举行,届时将公布赛程。 ● 4月22日,世界法律日。 ●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 4月28日,叶剑英诞辰110周年。 5月 ● 5月6日,大兴安岭特大火灾20周年。 ● 5月14日,母亲节。 ●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全国助残日。 ●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 ● 5月21日,全国助残日。 6月 ● 6月1日,《企业破产法》施行。 ●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 6月7日,高考。 ● 6月14日,我国第一枚氢弹成功试爆40周年。 ● 6月18日至22日,第四届泛珠三角论坛和经贸洽谈会在长沙举行。 ● 6月19日,端午节。 ●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7月 ● 7月1日,香港回归10周年。 ● 7月2日,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10周年。 ● 7月7日,“七.七事变”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 ● 7月7日,亚洲杯足球赛在曼谷举行。 8月 ● 8月1日,建军节。(南昌起义80周年) ● 8月7日,八七会议80周年。 ● 8月8日至24日,北京模拟奥运会举办期间的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实战演练。 ● 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70周年。 ● 8月18日,爱心助学日 ● 8月31日,戴安娜王妃殒命10周年。 9月 ● 9月9日,秋收起义80周年。 ● 9月10日~29日,2007年女足世界杯在上海、天津、杭州、成都、武汉五市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五大洲的16支球队参赛。 ●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 9月23日,国共第二次合作70周年纪念。 ● 9月25日,中秋节、平型关大捷70周年。 ●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10月 ● 10月份左右,中共十七大在北京举行。 ● 10月2日,世界人居日。 ●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 10月12日,恢复高考30年。 ● 10月17日,消除贫困国际日。 ● 10月19日,重阳节。 ● 10月28日,关注男性生殖健康日。 11月 ● 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 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10周年。 ● 11月10日至18日,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 ● 11月16日,世界粮食日、国际宽容日。 ● 11月20日至26日,第五届广州车展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12月 ● 12月1日,国际艾滋病日。 ●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 ● 12月10日,颁发本年度诺贝尔奖。 ● 12月11日,广州起义80周年。 ●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70年周年。 ● 12月15日,世界强化免疫日。 ● 12月23日,晶体管问世60周年。 评论

十二月九日的历史背景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补充:

关键词: 曼谷 事变 天气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