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东北话虎、彪、熊都是啥意思?2、历史名将之虎父无犬子,你更看好哪一对
3、为什么古代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
4、郭嘉遗计定辽东 白话文
5、“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临刑口占》)
6、曹丕趁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白话文
7、三国辽东政权为何得不到史学界承认?
8、东北虎主要生活在哪里
9、公孙渊:这个辽东小霸是如何被司马懿灭掉的
1、东北话虎、彪、熊都是啥意思?
受不了了 误人子弟
虎 比如说“虎凿儿凿儿的”就是指做事不计后果 胆子大的没边
彪 才是傻的意思 “你彪啊”就不是好话
熊 一个是窝囊 如“熊包”或“熊玩意儿” 另一个意思是欺负人 如“熊人”或“被熊了”
2、 历史名将之虎父无犬子,你更看好哪一对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古将门出豪杰,父子皆为名将者却少有。
1.王翦、王贲
老子是大名鼎鼎的破赵灭楚的英雄,打开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门,儿子也是好汉,灭魏平燕收齐,把六国彻底打扫干净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伟业基本就是这父子二人包办了。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灭国神将王翦
2.蒙骜、蒙武、蒙恬
这祖孙三代的名头虽然比不上王翦、王贲响,但也堪称秦国的宿将了。蒙骜以大将身份领兵攻城掠地,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武以副将身份随王翦破楚并生擒楚王,也算是战功赫赫了。蒙恬则出击河南地,大败匈奴,威震边关十余年。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威震边关蒙大将军
3.周勃、周亚夫
周勃之所以称为名将,大概完全是刘邦那句“安汉者必勃也”了,不过他确实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他儿子确实厉害,细柳营让文帝临死也不用担心社稷的稳定了,平七国之乱更是举重若轻,平息这么大的叛乱而又这么干脆利索,足显名将风范了。这个要提一下,好像两位都是出相入将,文武双全的父子啊。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苏轼描写的这句诗的细柳营即为周亚夫的营盘。
周亚夫剧照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4.陆逊、陆抗
老子是典型的儒将,火烧联营、大败曹休,都是三国时期颇有影响的大胜仗,威名远扬,具有国际知名度。儿子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但镇守襄阳时和对手羊祜的坦诚相见可谓经典了。
陆逊火烧连营800里
5.杨业、杨延昭
杨家将的威名就是这父子二人打出来的。在北宋的将领中,杨业血战陈家谷,杨延昭巧筑冰城,也足以对的起名将的称号了。脍炙人口的小说使得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可谓最有知名度的将门世家。
忠烈杨家将
6.岳飞、岳云
岳飞收杨么、破伪齐、收复襄阳六郡,而后又破金兵主力于郾城、颖昌,取得了南宋抗金的最辉煌的胜利。岳云自幼从军在岳飞的督导之下成为岳家军中冲锋陷阵地猛将,颖昌一战更是大显雄威。可恨风波亭成为一对贤父子的丧命之所,使得北伐功亏一篑。
岳家军郾城大捷
7.薛仁贵、薛讷
薛仁贵是那种冲锋陷阵地猛将,历唐太宗、高宗两朝,征高丽、破回纥、御吐蕃、伐突厥,屡立奇功,其箭术精奇,力能穿五重重甲,更有三箭定天山的传奇。薛讷历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数朝,其武功没有老子那么厉害,但统领大军作战的能力比老子高明,他破吐蕃,御契丹、奚,保边境平安20余年,史载他“性沉勇寡言,临大敌益壮”,确实有名将风范。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8.孙坚、孙策
父亲,直捣洛阳的神人,东汉末年有名的虎将,董卓这个西凉军阀被孙坚的几万人马打得很痛,也吓得不轻,更难得孙坚一副侠肝义胆,堪称忠直之士。儿子更是凶猛,以孤军数千起家于群雄并起之时,竞能开辟江东六郡之地,更有吞并天下之雄心壮志,有小霸王的美誉,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我看还是生个孙伯符这样的儿子才算乘心如意。
3、为什么古代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
因为古代通讯不发达,很多士兵一生没有机会见皇帝和元帅。
而虎符是皇帝授权给元帅的,代表能行驶最高军事权的象征,虎符士兵的知道的,或者见过实物,或者见过图形,作为入伍必修课的。
所以某个高级将领想调兵,首先要有人信他官大,因为很多人可能没见过他,其次也要得到皇帝的允许才能调兵,皇帝对虎符是有授权的,但是对人是没有授权的,所以小兵不认。
其实和现在办事要敲章一样的,现在媒体发达了,你可能认识你们省长,省长说话可能管用,但是一个刚上任的省长,你没见过,他下命令,你会轻易信吗?
4、郭嘉遗计定辽东 白话文
额?没人回答麼?那吾人就尽吾人的力量为阁下翻译吧,若有遗漏、错误处还望指出(注:因习惯用繁体字,望见谅):
并州已经平定,曹操(与众人)商议从西边攻打乌桓。曹洪等人说:“袁熙、袁尚士兵失败将领死亡,没有能力,(所以)向远投靠沙漠;我们现在引兵从西方攻击,如果刘备、刘表乘虚袭击许都,我们救应不及,造成的祸患不少:请回师不要进攻为上计。”郭嘉说:“您们说的不对啊。主公虽然威震天下,沙漠的人却因为他们离的远,一定不设防备;乘他没有防备,突然攻击他,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况且袁绍对乌桓有恩,而(袁)尚与(原)熙兄弟还活著,不可不除去(他们)。刘表是个坐著谈谈还可以的人,自己知道才能不能够驾驭刘备,委以重任怕不能控制他,委以轻任怕刘备不能全心辅佐。即使国库空虚远征(乌桓),您也没什麼可以担忧的。”曹操说:“奉孝的话说的极对。”就带领大小三军,车几千辆,往前(指乌桓)进发。只见黄沙迷漫,风吹不段;道路崎岖,人马难以行走。曹操起了回军的想法,问郭嘉。郭嘉这时不服水土,卧病在车上。曹操哭著说:“因我想平定沙漠,让您远涉艰辛,到现在让(您)生病,我的心怎麼能够安定下来呢!”郭嘉说:“我感激丞相的大恩大德,即使死了也不能报答(您的恩惠的)万分之一。”曹操说:“我见北地崎岖难行,想回军,怎麼样??”郭嘉说:“士兵最精贵的地方在於他的速度快(这个我不敢保证)。现在千里袭击他人(指乌丸),辎重(指粮草一类的物品)多而发挥士兵的有利之处,不如带轻兵从小道袭击,趁其不备。但必须有认识路径的人为引导啊。”古
於是(曹操)就留郭嘉在易州养病,找一个引导官用来引路。有人推荐说袁绍旧将田畴知道这里的路径,曹操召见他并问他。田畴说:“这个道路秋、夏天有水,浅的时候车马不能通过,深的时候舟楫也载不起,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跳过白檀的危险,离开这个空虚的地方,那里离柳城很近,趁其不备:一战就可以擒拿踏顿啊。”曹操听从他的话,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任命向导官,当作前驱;张辽为次;曹操亲自押后:带领轻骑前进。斋
田畴带领张辽到白狼山,正好遇到袁熙、袁尚会合蹋顿等几万骑前来。张辽飞报曹操。曹操亲自勒马登高看他们,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曹操对张辽说:“敌兵不整齐,就可以攻打他。”就把麾给了张辽。张辽带领许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奋力攻打,蹋顿大乱。张辽拍马斩杀蹋顿在马下,他的余之众都投降。袁熙、袁尚带领几千骑兵投辽东去了。曹操收军进入柳城,封田畴为柳亭侯,用来守柳城。畴流著鼻涕哭著说:“我是个负仪而且到处逃窜的人啊,承蒙您的恩德而活了下来,很幸运了;怎麼能够出卖卢龙寨用来邀功劳呢!死也不敢受侯爵。”曹操义之(翻译不出,可能是听从的意思吧),於是就拜田畴为议郎。曹操抚慰单于等人,收了骏马万匹,那天就回兵。当时天气寒冷而且乾燥,二百里没有水,军裏又少粮,杀马为食物,凿地三四十丈,才得到水。曹操回到易州,重赏先前曾经劝谏他的人;对众将领说:“我之前带著危险远征,侥幸成功。虽然得胜,这是苍天保佑(的结果),不可以效仿。您们的劝谏,才是安全的计策,应该赏赐。以后请不要忘了再说。”知
曹操回到易州时,郭嘉已经死了好几天,(尸体)停在公廨。曹操前往祭祀他,大哭著说:“郭奉孝死了,是苍天要让我丧失了啊!”回过头对众官说:“您们年岁都较高,和我是一个辈分,只有奉孝最年轻,我(百年之后)想把后事托付给他。没想到他中年就夭折(早死),让我的心都裂开了!”郭嘉的侍从,把郭嘉临死所写的书呈上(给曹操)说:“郭先生死的时候,亲笔写了这个,嘱咐说:丞相如果听从信中所说的话,(那麼)辽东就可以平定。”曹操打开并看它,点头赞叹。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第二天,夏侯敦带著众人禀报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久不服从我们。现在袁熙、袁尚又投靠他,一定会成为后患。不如乘他还没有动静,立刻征讨,辽东可以得到。”曹操笑著说:“不用您们的威力。几天之后,公孙康(一定)会亲自送二袁的首级到我们这。”各位将领都不肯相信。再说袁熙、袁尚带著几千骑兵去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是襄平人,武威将军公孙度的儿子也。那天日知道袁熙、袁尚来投靠,就聚集本部官员商议这件事。公孙恭说:“袁绍还活著的时候,常常有吞并辽东的野心;现在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没有地方依靠,来这里投靠,是斑鸠不会做巢,强占喜鹊的巢的意思啊。如果容纳他,以后一定图谋我们。不如骗进城裏杀他们,把(他们的)头献给曹公,曹公一定重赏我们。”公孙康说:“只怕曹操带兵攻打辽东,又比不上用二袁帮助我们。”公孙恭说:“可用人去探听消息。如果曹兵来攻,就留二袁;如果他不动,就杀二袁,送给曹公。”公孙康从之,让人去探听消息。再说袁熙、袁尚至辽东,二人秘密商议说:“辽东军兵几万,足够和曹操争衡。现在暂时投靠他,以后应该杀公孙康夺他的地盘,养成气力而抗击中原,可以收复河北啊。”商议已定了下来,就进去见公孙康。公孙康留他们在馆驿,只推脱自己有病,不能相见。没一天,探查兵回报说:“曹公兵防守易州,并没有攻打辽东的意思。”公孙康很开心,就先埋伏刀斧手在壁衣裏,让二袁进来。礼仪完毕,请他们坐。当时天气严寒,袁尚见床榻上没有被褥,对公孙康曰:“希望(您)铺上坐席。”公孙康睁大眼睛说:“你们两个人的头,即将走万里!有什麼坐席!袁尚大惊。公孙康叱曰:“你们怎麼还不下手!”刀斧手一涌而出,就在坐席上砍下二人的头,用木匣装住,派人送到易州,来见曹操。当时曹操在易州,按兵不动。夏侯敦、张辽进来禀报说:“如果不攻打辽东,可以回许都。害怕刘表生心攻击。”曹操说:“等二袁的首级到,就立刻回兵。”大家都暗暗笑。突然禀报辽东公孙康派人送袁熙、袁尚首级到,众人大惊。使者呈上书信。曹操大笑著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众官问:“为什麼为不出奉孝所料?”曹操就拿出郭嘉的遗信给大家看。信大致说:“现在听说袁熙、袁尚投靠辽东,明公绝对不可加兵攻打。公孙康久怕袁氏吞并(他),二袁往投一定生疑。如果用兵攻打,一定一起对抗敌人(指曹操),著急不可以攻打;如果不急著攻打,公孙康、袁氏一定相互图谋,他的势力就瓦解了(这句不肯定)。”大家都踊跃说好。曹操带领众官又在郭嘉灵前设祭。死的时候三十八岁,跟随曹操征战十一年,多立奇功。后人有诗赞曰:“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曹操带领兵回到冀州,让人先带著郭嘉灵柩在许都安葬。
5、“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临刑口占》)
一派胡言。
袁崇焕被杀是罪有应得,难道孙承宗他们也是奸臣不成?你看看刑部定的罪名;“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这九条中有八条都是真的 。
托付不效;作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的防区应该是北京东北部及北部,不管是关内还是关外,他都有责任防守,袁崇焕就在皇太极进兵前不久,将当时在蓟镇的两员大将调到其他地方,蓟镇总兵赵率教被调往山海关,宁远总兵满桂调往大同。有句话叫“守辽必守蓟”,也就是说如果要守辽东就一定要守住蓟镇。如果蓟镇瓦解,那么山海关不过就是一扇破门罢了,辽西走廊也就成了悬于境外的孤军,而更要命的是蓟镇乃是京师的门户,如果蓟镇有失,北京城将无险可守,清军就可长驱直入一马平川。而蓟镇总兵赵率教在接到袁崇焕的急报后长途奔袭驰援遵化,结果在半途中遇伏,全军覆没。这算不算是袁崇焕和后金的合谋呢。而后袁崇焕亲率大军赶到蓟门的时候,蓟辽总理刘策已在此将后金大军堵在了城下,而袁大督师却命令刘策率军去密云。刘策调走后不久,几万后金军居然在袁大督师的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地过了蓟门。蓟门到京城已经无险可守,这一路上只有一座通州城,而原来在通州的宣镇兵马不久前刚被袁崇焕调回了昌平,又成了一座空城。后金占领通州不久,满桂率领的宣府、大同两镇兵马赶到,在通州城外与后金展开激战。这时跟在后金屁股后面的袁大督师没有与宣大兵马合击后金军,而是向南绕路奔京师而去。而后金军与宣大军在纠缠之下,数日后双方也来到了北京城下,而此时实力悬殊的宣大军已经损失惨重。之后就是明朝历史上第二次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了,当时后金军主力进攻的是宣大军,皇太极和满桂打得甚为惨烈,两军一度发展成了白刃混战,以致部署在德胜门城楼上的大炮都发生了误伤,几次打入了宣大军中。满桂的宣大军终于还是被击败了,就缓缓退向广渠门,希望能得到关宁铁骑的支援。不想对方却是一片铺天盖地的箭雨飞来,杀害了众多宣大军士卒,满桂也中了五箭。 专恃欺隐; 皇太极在入关的时候,袁崇焕应该知道,可他隐瞒不报,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以市米则资盗; 这个袁崇焕将粮食给了蒙古,蒙古再卖给后金,就不管我的事了。 斩帅; 这个是袁崇焕的死罪,应该说死不足惜,作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还掌管着东江镇的粮草供应,可是他三番五次的克扣毛文龙的粮草和军饷,还说毛文龙复辽无功,东将军几十万军民,连饭都吃不饱,还打个屁仗?他自己的关宁军一年想朝廷索要几百万的粮饷,二东江军只有三十万而已,到了最后毛文龙没法了,被逼着来到双岛向袁崇焕要响,结果被斩。 “纵敌长驱”。这个我在第一点已经说明了, “顿兵不战”。这个我在第一点已经说明了, “援兵四集,尽行遣散”。 可能是崇祯的意思,只是到了最后让袁崇焕背了黑锅。[ 转自铁血p://bbs.ti 、 袁崇焕,说他和后金勾结推翻明朝,这个不可能,但是他绝对不能算是民族英雄,在文治方面也只能算是秦桧那样的角色,只不过秦桧成功了,南宋好歹还保留了半壁江山,可明朝在不久后就亡了,在军事方面和赵括一个德行,纸上谈兵。在战略方面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擅杀毛文龙,使后金免除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大举入关。在这一点上就像抗日战争时期的皖南事变一样。在思想方面更是幼稚,寄希望于后金的议和,希望用几百万两白银和麦文龙的首级打动后金,使后金可以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退出辽东边墙外,这根本在是与虎谋皮。 这些罪名袁崇焕十颗头都不够砍。
6、曹丕趁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白话文
袁绍在官渡大败后,一蹶不振,他的三个儿子相互勾心斗角,不成气候。204年,袁绍病死,曹军攻破邺城,袁绍的次子袁熙有个很漂亮的老婆叫甄氏,曹丕提剑进入邺城宫中,发现甄氏躲在案角哭泣,十分美艳,就扔掉了剑,把她抱回了营中,纳她为妾;曹军最然攻下邺城,但袁绍余党,袁谭袁熙,逃往了辽东,此时郭嘉病重,曹军中众将向曹操进言准备攻打辽东,扫清袁氏余党,曹操只是笑了笑,休整了十数日,这时辽东太守孙康已经将二袁的首级送给曹操了,众将不解,曹操这时才拿出郭嘉得遗属(书意为建议曹操不要立即攻打辽东,如果即可进攻,辽东太守必定与二袁合力抗曹,如果休整数日,二袁与辽东太守必定出现裂痕{一山难容二虎},此时进兵可事半功倍),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操重赏辽东太守孙康,厚葬郭嘉。
7、三国辽东政权为何得不到史学界承认?
公孙度只是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且接受中原政权给予的“永宁乡侯”爵位,并没有称王称皇,只能看成一个藩镇,并不是独立政权。
8、东北虎主要生活在哪里
东北虎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与偷猎,至2015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野生西伯利亚虎仅500头之内。
历史上,东北虎曾经广泛分布于东北林区。在19世纪中叶,东北虎仍然有很大的分布范围,西自外贝加尔的雅布洛诺山麓,北沿黑龙江北岸,东经鞑靼海峡一直到库页岛,都有分布。
由于大兴安岭山脉南部与燕山山脉相连,向南分布区曾远及华北北部。由此可见东北虎历史分布区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朝鲜半岛,中国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分地契,蒙古接近于中俄边境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的大部分地区。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虎的分布开始逐渐退缩,在中国东北虎的分布区首先是由南向北,然后是由西向东退缩。在20世纪初辽东地区还有虎的分布, 50年代便向吉林退缩。
大兴安岭这20年代仍然有虎的活动,1974-1976年调查表明,70年代东北虎已经在大兴安岭绝迹。50年代小兴安岭东北虎的数量仍然很多,1976年调查证明只有4只东北虎,这时分布明显向东退缩,80年代调查表明,东北虎在小兴安岭已经绝迹。
扩展资料: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全球95%野生东北虎种群的栖息地。据俄罗斯统计,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的山林中,1992年约有野生东北虎200只,2004年升至350只。2005年的普查结果曾显示在俄罗斯境内生存着423到502只野生东北虎。
特别在滨海边疆区,东北虎的数量于过去十年中,从450只上升到500只。在严密的巡查下,非法偷猎者的行为得到了控制,但仍有不少虎崽死于路上交通事故。
2015年6月4日俄罗斯政府发布的最新野生虎普查覆盖了150000平方公里的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约2000名专业人员参与了野外调查,普查结果显示,目前俄罗斯境内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经增长到480到540只,其中有大约100只幼崽。
在中国长白山地区,据估计还有8-12只左右的野生东北虎活动。黑龙江目前可能只有完达山脉和老爷岭有野生东北虎活动,约有5-7只。 黑龙江哈尔滨的东北虎林园(与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是一个单位)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
2007年,该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已经由最初的8只种虎,繁育到了1000余只[8]。作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物种之一,中国政府为东北虎的保护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
一方面以法律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以虎为原料的中药,如虎骨膏、虎骨酒等,堵塞应用市场,另外对牛羊被虎捕食的农民给予赔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伯利亚虎
9、公孙渊:这个辽东小霸是如何被司马懿灭掉的
公孙渊是汉末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军阀割据势力,因为地处辽东,远离中原,所以他们祖孙三代得以偏安一隅。汉代辽东郡是指辽河以东地区,大致是现在辽宁和吉林的东南部,战国时的燕国甚至还延伸到朝鲜部分地区。
他祖父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本在玄菟郡任职,担任一个不大的官儿。不知怎么时来运转,在董卓当权时被推荐为辽东郡太守。公孙度对辽东郡是最熟悉的,辽东郡首府襄平就是他的老家。他知道襄平县令公孙昭搜刮民脂民膏,政声不佳,所以到官后,立即将公孙昭在襄平大街上公开处死,同时诛杀郡内不法豪富100余家。这一下使整个郡的豪富震栗,百姓奔走相告,他的威信很快建立起来。
辽东小霸
在汉末的混乱局面中,中央政权已基本瘫痪,他也蠢蠢欲动,企图建立他的地方霸权。他远离本土,无法逐鹿中原,即使有此野心,也无此实力,于是就近下手,扩充地盘。他以辽东郡为基地,东伐高句丽(今朝鲜),西击乌桓(为匈奴的一支,活动于今内蒙、河北、辽宁一带),使统治范围从辽东辐射到内蒙、河北、朝鲜,打出了一片天下。他还从海上攻取东莱等县(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称之为营州,委派营州刺史。他自封辽东侯、平州牧,俨然成为辽东一霸。
辽东与当时袁绍统治的幽州比较接近,他就以袁绍作为靠山。那时袁绍与曹操正在中原恶斗,根本无暇顾及。曹操为拉拢他,以献帝名义遥封他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这时他已经是个土皇帝了,对这些头衔当然没有看在眼里,他跟人说:“我在辽东可以自己称王,还要什么永宁乡侯。”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位。十二年,袁绍兵败后,其子袁尚等逃窜到辽东,曹操听取郭嘉建议(见郭嘉篇),按兵不动,公孙康怕袁尚等威胁他的政权,杀掉袁尚等,将首级献予曹操。公孙康因功封襄平侯、左将军;这时候曹操势大,公孙康表面上臣服于曹操。
太和二年公孙康去世,次子公孙渊即位。那时已是魏明帝在位了,明帝对辽东仍采取笼络政策,任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旁白:辽东政权所以能延续三世,就是因为与中原交通阻隔,魏要集中精力对付蜀、吴,就只有对辽东采取绥靖政策了。
摇摆于魏、吴两强之间
公孙渊自持辽东地处边远,与中原关山相隔,魏国鞭长莫及;而且那时海运已经比较发达,通过海运,与吴国的关系反倒更为密切。公元233年,魏明帝见公孙渊阴怀异心,与吴勾结。拟发兵从海、陆两道征讨公孙渊。但散骑常侍蒋济认为当时主要敌人是吴、蜀,‘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公孙渊只是“狐狸”而已,不值得大动干戈。他劝明帝道:“辽东远地,即使战胜,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倘不如意,反结怨于人。”明帝不听,发兵征讨,终于无功而返。公孙渊怕魏再次征讨,更与吴结好。派人去吴国,送上厚礼,还对刚称帝不久的孙权表示愿意臣服于吴。
出尔反尔欺孙权
孙权在高兴之余,也打算派使臣张弥、许晏等,携带金玉珍宝,乘海去辽东,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大臣张昭对此是坚决反对的(见张昭篇),但孙权一意孤行,还是派出四百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前去。
结果公孙渊真的出尔反尔,为讨好曹魏,杀掉张弥、许晏,其他人分别流放到玄菟郡等地。流放在玄菟郡的秦旦等人,无法忍受囚禁生活,遂逃出城外,徒步六七百里,到达高句丽(今朝鲜),由高句丽王派人送回吴国。高句丽王还顺向吴称臣,贡献了貂皮等土产。孙权想统辖辽东的霸主梦,也就此终结。
旁白:公孙渊向吴归顺示好,并不是真心的。只是怕魏再来进攻,挟吴以自重;震慑魏国,以示自己有后援。但他也知道吴距离太远,远来和尚“难”念经,所以才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囚禁吴国使者以讨好魏国。张昭等人(包括陆逊)早就看透了公孙渊的居心,力劝孙权不要上当,但孙权被“利益”蒙蔽,不听谏言,终致失败。
司马懿神速取辽东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公孙渊自以为已坐稳江山,虚荣心恶性膨胀,干脆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俨然是一个小朝廷了。为了牵制魏国,他鼓动境外的鲜卑人骚扰北方,使鲜卑人逐渐强大起来。他的一些做法引起了魏国的反感,公元238年,魏明帝终于下决心要拔掉这个“恶瘤”,派遣名将司马懿领兵四万,远征四千里外的辽东。
旁白:魏不愿封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囚禁吴国使者,大概也不稀罕吴的册封,所以干脆就自己称王了。他称王不打紧,却使魏终于下决心要割除这个恶瘤了。
在出发前夕,明帝问司马懿道:“估计公孙渊将会采取什么对策?”司马懿明确回答道:“上策是尽早放弃襄平城逃走;中策是凭藉辽东广大地域与征讨大军周旋到底;下策是坚守孤城,为我所擒。”明帝问道:“那他将会采取哪条对策?”司马懿答道:“公孙渊估计我方远道袭击,不可能持久,必定会采取坚守的策略。”明帝问道:“如果这样,那么剿灭他需要多少时间?”司马懿答道:“我估计去到那里100天,打仗100天,回程100天,最多一年即可解决问题。”果然,事实完全如司马懿所料,9个月就攻下襄平城,公孙渊父子被擒斩首,辽东平定。汉末最后一个割据军阀,就这样被剿灭了。据《晋书》载:司马懿为永绝后患,诛杀公孙渊所署官吏2000余人,还杀掉15岁以上的男子7000余人,而当时辽东的总人口也才30余万,真是残暴绝伦。
作者点评:从公元190年到239年,公孙渊祖孙三代统治辽东先后达50年,是东汉末年割据时间最长的一个军阀。在中原大乱之际,辽东实际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这个贡献是应该肯定的。他管辖的范围大致为今辽宁的全部,朝鲜、内蒙和河北的一部分,虽然地域广大,但经济实力差,还是一个弱国,无法与魏、蜀、吴三国相比。
我们从辽东与吴结好,可以看出那时海运已相当发达。远在江南的吴国势力,通过海上交通,已深入辽东半岛。公孙渊夹在魏、吴两强之间,企图左右逢源,保持独立。膨胀的虚荣心,使他最终得罪魏国,遭到灭顶之灾。辽东从战国的燕开始,即设郡县,至此又重新一统于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