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小说正文

《抢救大明朝》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14 12:58:17 浏览次数:494
关于《 抢救大明朝 》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的知识您了解多少?下面为您介绍更多关于的问题

目录

1、明朝嘉靖年间为什么有些人犯了死罪,却能逃脱死刑
2、明代末期的三大案子分别是什么,怎么回事?
3、大明朝第一权术皇帝朱厚?校??君嘉靖是如何折腾国家于股掌之中?
4、阻止崇祯父子南迁的光时亨,为何做不了挽救大明王朝的于谦?
5、明朝宫廷三大案详细。
6、湖北的明朝藩王知多少
7、明军对付后金只能是固守山海关了,等明朝治理好内政,建立起一只强大的野战军,然后在出关与后金决战!我
8、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
9、明朝天启皇帝有落水吗,是哪一年,求全面解答 求资料!

 

1、明朝嘉靖年间为什么有些人犯了死罪,却能逃脱死刑


嘉靖皇帝是以外藩入继大统,成为皇帝的。他极力想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争得一个皇帝皇后的尊号,使他们死后享有无尚的尊崇。但是大臣们不能同意皇帝这种在皇室血统之外另开一脉的做法,结果皇帝和大臣之间发生了长达几年的严重对峙,就称作“大礼仪”之争。几年以后,这场争论最终以皇帝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事情却并没有因此完结。朝臣因大仪之争分裂成两派,互相攻讦不断,皇帝也以在大礼中谁支持自己,谁反对自己作为亲近朝臣的标准。这样一来,嘉靖时期,本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事,一旦卷入了这种无谓的党争,也会变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湖广的奸民李鉴的官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本来犯了死罪,应该被处以极刑,却因为官员之间的倾轧,而莫名其妙的保住了性命~

2、 明代末期的三大案子分别是什么,怎么回事?


“明末三大案”指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梃击案发生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位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闯入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并打伤守门宦官李鉴,后被捕。后经审问,显示郑贵妃与此案有关。由于当时审案人员都是浙江籍人士,而当时的浙党领袖方从哲与郑贵妃关系良好,因此颇受人质疑。结果当时的陕西籍刑部主事秘密审讯了张差,结果招出郑贵妃与此确有关系。郑贵妃见东窗事发,哀求皇太子。皇太子也请求皇帝快速了结,加之神宗宠信郑贵妃,除了张差被处决外,此案不了了之,一些主张继续追查的官员事后都受了轻重不等的处分。

  光宗是太子之时,就宠爱两名李氏选侍,分别为“东李”和“西李”。其中西李最为得宠。郑贵妃与西李暗中交结,郑贵妃向光宗提请西李为皇后,西李提请郑贵妃为皇太后,后因大臣反对而作罢。光宗因过度纵欲,即位五天后就得了腹泻之疾。光宗服用了一位与郑贵妃关系密切的太监崔文升所进的药物,结果病情加剧。西李以侍奉为由入住光宗寝殿。八月廿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献上一颗红丸,光宗服后获得暂时的舒适。黄昏后再食一颗,到半夜去世。此即为红丸案。结果,朝中谣言遍起。李可灼被罚回乡养病。更有大量弹劾奏章要求罢免方从哲。天启二年四月,朝中又发生了对于红丸案的争论。最后方从哲仍然没有判罪,而崔文升被贬放南京。

  光宗去世后,西李据守乾清宫,与心腹太监魏忠贤要挟皇太子。李氏还要求官员要先将奏章给她看,再给朱由校看,导致强烈反弹。群臣也因此联合要求西李移宫。在群臣催促下,西李不得不移出乾清宫。结果四年后,熹宗又封西李为康妃,次年更颁布《三朝要典》,颠倒三大案的黑白。
 

3、大明朝第一权术皇帝朱厚?校??君嘉靖是如何折腾国家于股掌之中?


1、性格非常偏执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无子嗣,弥留之际,以《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逝世前五天敕令,朱厚?谐邢?送酢N渥诩荼篮蟮牡碧欤?钔⒑腿盟纠窦嗲胩?筌仓迹??贾旌?屑涛?/p>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2日,朱厚?幸孕送醯纳矸萁犹?筅?椋?苤畛夹欣瘢?媸雇徘巴?本???匠峭獾牧枷缡保?癫坑锰?拥睦褚怯?又旌?校?从啥??湃耄?游幕?睢5?旌?蟹炊运担骸耙炮?晕宜没实畚唬?腔首右病S肴撼枷喑植幌拢?侍?罅钏?秸壑幸饧??弥旌?写哟竺髅湃耄?婕丛诜钐斓罴次弧?/p>

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姓?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

即位不久后,嘉靖帝与杨廷和等武宗旧臣之间关于嘉靖应继嗣还是继统,特别是嘉靖生父尊号的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

嘉靖第一步先把老妈接到北京来,大臣不能反对吧,于是奉迎生母蒋妃入京的礼仪上嘉靖坚持行以迎皇太后之礼,而且他知道大臣们不同意,于是当众痛哭流涕,表示为了孝道,他宁可辞皇帝位,返回安陆终生奉母;这“儒家以孝治天下,大臣们都是读书人,心一软,只能同意了;嘉靖开始占了上风,有些想新晋的官员也开始动摇,投靠嘉靖,比如张璁与和桂萼等被嘉靖封为礼仪官员,把朝廷大臣分化分为2派,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明世宗又召群臣商议此事,杨廷和一怒之下,辞官走人了;

但剩下还有很多大臣反对,主事侯廷训据宗法作《大礼辨》,吏部尚书乔宇等人遂据此率群臣近两百五十人一同进言,明世宗因此恼羞成怒,此次进言之人均被斥责、罚俸甚至罢黜;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日,明世宗诏谕礼部,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

两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哭声震天,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朱厚?姓鹋??罱跻挛来?捕为首者8人,将五品以下官员134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86人停职待罪。七月十六日,明世宗为母亲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七月二十日,锦衣卫脱下裤子杖责官员,当场就打死16人,由于他发明了这种非法处决官员的手段,从此整个明朝官员都再也没有安全感了,反对派缄口,朱厚?写蠡袢?ぃ???醯貌还换挂?米约呵椎???恚?/p>

但是按周礼,天子九庙,到嘉靖继位的时候名额已经满了,除非亲尽则祧(就是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之庙),从正殿祧一个出来,嘉靖就把朱棣的太宗庙号改为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一起并列“万世不祧”之君;把.仁宗朱高炽踢了出来,“二十九年??壬寅,祧仁宗,?孝烈皇后于太庙”(《明史.世宗本纪》)

从这件家事,可见此人性格偏执;

嘉靖皇帝

2、绝对集权控制

虽然嘉靖击败了杨廷和等武宗旧臣,但宫里还有太后,皇权之下还有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为了进一步集权,他先严禁宦官干政,削弱司礼监实权,使其形成摆设,各地镇守太监也被召回裁撤;用授意张璁、方献夫上奏疏,革除外戚世封,并下令永远废除此制;这下把太后的势力也架空,朝廷内几乎所有的权利都归到他一人手上;

鉴于武宗朝发生过安化王之乱和宁王之乱,嘉靖自己做过藩王,知道其中猫腻,于是接下来就收拾宗室的权力

世宗即位后,派张璁,清理庄田,并由畿辅扩大到各省,由庄田兼及僧寺产业。至嘉靖九年(1530年),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收回朝廷26000余顷,撤管庄军校;,不许勋戚大臣再侵占或投献民田,违者问罪充军;

明万历本作《国史传》赞张璁说:“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绝,海内治矣。”

为了从经济上全控大局,嘉靖四年(1525年)起,明朝宣课司正式改白银收税;这招是比较凶猛的,明朝初年,白银

并不是合法货币,政府甚至禁用金银交易。从《大明会典》中可知,明朝典章制度中有“钞法”、“钱法”,却并没有“银法”

《明史·食货志》载,洪武八年(1375)“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以金银易钞者斩。

嘉靖年间,我国的金银比价为一比六到一比七之间,而日本和美洲等国家矿业兴起,全球白银增产,金银比价是一比十。受利差驱使,日本白银和美洲的白银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的对华贸易大量输入中国,国际市场的白银在明朝后期被大量地运往中国;

嘉靖觉得市场用白银流通比用粮米,布帛等收税更加容易,于是马上推行,逐渐从经济上也获得了控制权;

张璁首辅

3、封建迷信治国

嘉靖集权后,为了长生不老,崇信道士,不想处理政务,于是将内阁制扩大:规定名称、办公地点、下属人员;内阁的所有大学士从五品或六品提升到了二品,甚至一品,比其他六部官员的级别都高;嘉靖换内阁首辅的频率令人眼花缭乱;

1.杨廷和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年-1524年

2.蒋冕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1524年

3.毛纪嘉靖三年五月进,七月致仕。1524年

4.费宏嘉靖三年七月进,五年五月降。1524年-1526年

5.杨一?[嘉靖五年五月进,七月降。1526年

6.费宏嘉靖五年七月进,六年二月致仕。1526年-1527年

7.杨一?[嘉靖六年二月进,八年九月致仕。1527年-1529年

8.张璁嘉靖八年九月进,十年二月避讳(嘉靖帝名字为朱厚璁)易名张孚敬,七月致仕。1529年-1531年

9.翟銮嘉靖十年七月进,十月降。1531年

10.张孚敬嘉靖十年十月复,十一年八月致仕。1531年-1532年

11.方献夫嘉靖十一年八月进,十二年四月降。1532年-1533年

12.张孚敬嘉靖十二年四月复,十四年四月致仕。1533年-1535年

13.李时嘉靖十四年四月进,十七年十二月卒。1535年-1538年

14.夏言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十八年五月致仕。1538年-1539年

15.顾鼎臣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1539年

16.夏言嘉靖十八年五月复,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1539年-1541年

17.翟銮嘉靖二十年八月进,十月降。1541年

18.夏言嘉靖二十年十月复,二十一年七月罢。1541年-1542年

19.翟銮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二十三年八月罢。1542年-1544年

20.严嵩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二十四年十二月降。1544年-1545年

21.夏言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年-1548年

22.严嵩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四十一年五月罢。1548年-1562年

23.徐阶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隆庆二年七月致仕。1562年-1568年

这些官员几乎没有一个奸臣,都是忠心耿耿的为明朝殚精竭虑,为了北御鞑靼,南抗倭寇;在他们的任内提拔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一大批将领;组织了屯门海战打击了葡萄牙侵略者,在蒙古鞑靼入侵的庚戌之变中,坚守了北京,诛灭海贼徐海、汪直等人平息了中国东南沿海长达200年之久借倭作乱的局势;

东南倭寇其实大部分是中国人

而嘉靖利用这些大臣,故意挑拨矛盾,而且嘉靖非常小气,给他们发极其微薄的工资,逼他们贪污受贿,一旦有事,就随时用锦衣卫抄他们的家;

而嘉靖本人则随意花钱,大兴皇工,在北京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整个北京城被置于一幅八卦图之中还在皇城内大规模营造道教宫观造成国库亏空,就逼内阁去各地收税,民怨沸腾;

他不仅杀大臣杀言官,毫不留情,对自己的后宫的人也非常强横,嘉靖迷信道教,为求长生,大炼神丹,听信术士,征召13、14岁的少女入宫,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不仅如此,他暴戾喜怒无常,不仅经常鞭打宫女,前后肆意残杀了二百多个无辜宫人,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动了“壬寅宫变”,可惜没勒死这个狗皇帝,只用发簪刺了他一身血,昏迷过去,宫女们以为成功了,没想到嘉靖给太医抢救过来,自此以后,嘉靖觉得宫里闹鬼,不敢住,另外盖了个西苑和道士住在一起;

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编》有一段记载:“嘉靖中叶,上饵丹药有验。至嘉靖三十一年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十八岁至二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又选十八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方士)言,供炼药用也

因为迷信道士邵元节所言,“二龙不能相见”,他长期不见儿子们,一直到死都没有立太子,继承人朱载??,仅为裕王也整日战战兢兢;他经常在宫中搞斋醮,就命词臣起草祭祀文章。这些文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谓之“青词”。而李春芳、严讷、郭朴、袁炜等词臣均以“青词”邀宠,步步高升,官居宰相(大学士),故称青词宰相。逼得内阁首辅严嵩,徐阶,夏言等也必须从青词中猜测嘉靖的旨意;长期下来,群臣非常不满,嘉靖四十五(1566)年,时任户部主事(正六品)海瑞上《治安疏》,严厉批评嘉靖帝妄想长生,无父子、君臣、夫妇之情,称“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称如皇帝“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嘉靖帝大怒,命左右“趣执之,无使得遁”,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在旁说:“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嘉靖帝默然,留中不发数月。

连海瑞这样的小官,都不要命的敢骂他,可见此人在当年是多么具有精神病气质;

严嵩书法

4,晚年众叛亲离

由于嘉靖年数已高,聪明的大臣纷纷投向未来的皇帝裕王,朝中大臣或明或暗的抵制他,只有老臣严嵩20多年,一直愚忠于他,于是其他大臣都设计除掉严嵩;严世蕃最懂青词,了解嘉靖的想法,因此他是严嵩的得力助手,但自从严嵩的夫人去世,他回家丁忧,严嵩接到嘉靖不知所云的青词,看不懂其中含义,嘉靖非常不悦,但从来不明说;

严嵩推荐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又把严嵩的密启故意流传出去,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王安石)不足道也”。几个月后,嘉靖又罢了欧阳必进的官,其实欧阳必进当年,为解牛瘟发明人力耕地机是一个不错的人才;满朝文武知道嘉靖要对严嵩有所不满;

来自上海松江的徐阶

内阁次辅徐阶,他是裕王的老师,恨不得嘉靖赶快去死,为了拔掉严嵩去除嘉靖外朝最大的势力,徐阶先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表面上十分恭顺,嘉靖住的永寿宫失火,暂住玉熙殿,地方太小,于是嘉靖问严嵩,严嵩请他节约国库开支,最好搬回大内住,嘉靖帝又问徐阶,徐阶马上吹牛,说仅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就足够营建新殿。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宫,嘉靖就搬了进去;徐阶还暗中收买了著名道士蓝道行,并将他推荐给嘉靖,蓝道士长期潜伏在嘉靖身边;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阶打探到严嵩要见嘉靖,事先告诉蓝道行,于是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一会严嵩就来了;嘉靖因此怀疑严嵩,徐阶见时机到了,就指示门生-御吏邹应龙弹劾严嵩父子;

“嵩以臣而窃君之权,世蕃复以子而盗父之柄”,“嵩父子故籍袁州,乃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严世蕃在母丧期间,“聚押客,拥艳姬,恒舞酣歌,人纪灭绝。至鹊之无知,则以祖母丧为奇货。所至驿骚,要索百故,诸司承奉,郡邑为空”。奏请“斩世蕃首,悬之于市,以为人臣凶横不忠之戒”

严世蕃

嘉靖一怒之下逮捕严世蕃,严嵩只好引咎辞职,徐阶则取代严嵩为首辅,没几天嘉靖觉得上当了,想重新启用严嵩,这时候徐阶已经下手了:

御史林润捉拿严世蕃后,三法司想以杨继盛和沈?的冤案给他定罪,并将此列为头条,狡猾的徐阶马上驳回,其他人问为什么?徐阶知道当年给杨、沈二人定罪的就是嘉靖本人,刚愎自用且极要面子的皇帝,看到这个罪名肯定会放掉严世蕃,于是徐阶暗示他们修改成为:通倭卖国!

由于当年为了平定倭乱,胡宗宪与倭寇头子汪直是一直有秘密谈判的,中间人便是汪直的安徽老乡罗龙文;而汪直从日本回来,真心归附明朝,而徐阶暗中指示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将之扣留,经嘉靖钦定汪直为倭寇后,加以杀害!

汪直案本身也是嘉靖的一个冤案,但既然钦定他是倭寇,那么罗龙文与之交往,就是通倭,而罗龙文又是严世蕃的幕宾,所以严世蕃指使罗龙文通倭,到了嘉靖手里,他就没法否定,于是成了铁案;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刑部尚书黄光升查奏严世蕃、罗龙文与海寇汪直勾结,聚集亡命之徒;

严世蕃和罗龙文被判斩首,其父严嵩罪坐没收家产,勒令离京还乡。两年后病卒,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可怜他一家为嘉靖这个狗皇帝背了这许多黑锅,实在是明朝一大冤案!

嘉靖钦定汪直为倭寇害了严嵩胡宗宪

其实真正的小人应该是徐阶,他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侵占田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家奴也为非作歹,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家人。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所以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他才是真正“权奸”

严嵩倒台,徐阶主持内阁,又让方士王金等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制长生妙药献嘉靖帝,继续让他服毒;

(1567年1月23日)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仙丹吃太多的朱厚?兴涝谇?骞???0岁。他儿子裕王和天下臣民内心都非常高兴!马上着手改革,出现了隆万中兴!


 

4、阻止崇祯父子南迁的光时亨,为何做不了挽救大明王朝的于谦?


明朝灭亡至今,虽然很多人都感慨崇祯皇帝的“君王死社稷”,但是更多的人则希望崇祯皇帝能够迁都南京,大家都认为如果南迁,明清易代的历史也许就会被重写。因为明朝有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双首都制,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迁都的争论,从北京迁都到南京的争论至少出现过两次。

一次,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崇祯朝时期,面对李自成和满清的双重压力的崇祯皇帝是否应该迁都;另一次,则是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被俘,留守北京的大臣们对于是否应当迁都的争论。

崇祯时期,迁都的提议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先是崇祯十七年二月,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庶子(太子侍从官)李明睿等私下商议南迁之事,后崇祯皇帝命大臣商议战守事宜,李邦华、李明睿等人上奏建议南迁,结果被崇祯皇帝驳回,因为在崇祯皇帝心中“夫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

三月初一,李自成大军进入京郊,京师人心惶惶,前兵部尚书张国维等人建言,建议请太子到南京监国,并择重臣辅佐太子,这也不失为迁都的一个变种,但是可能考虑到太子南迁之后会对自己的权威形成影响,崇祯皇帝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三月初三日,东阁大学士李建泰上书,再次建议崇祯皇帝南迁,并愿奉太子先行。前几日建议迁都的李邦华等人也愿意护送太子先行南下,崇祯皇帝再次重申了其“君王死社稷”的决心。而奉太子南迁的建议,则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反对者是给事中光时亨。

他给提议南迁者扣的帽子是“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他把太子比作当年自立为帝的唐肃宗,将崇祯比作后来的唐玄宗,而提议太子南迁的官员则是心怀鬼胎,想要架空崇祯皇帝,此话一出,谁还敢再坚持南迁?于是,南迁一事遂成定局,崇祯皇帝和太子都丧失了南迁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一幕在明代的朝堂上似曾相识,那已经是快200年前的事情了,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抵御入侵的瓦剌大军,却在土木堡被瓦剌包围,明英宗做了瓦剌的俘虏。大明朝群龙无首,留守北京的大臣们商议是战是守,一个叫徐?的官员提议迁都南京,避其锋芒,被主持会议的兵部左侍郎于谦呵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于谦一句话,坚定了监国?王(也就是后来的景泰帝)的抵抗决心,最终在于谦的主持下,明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随着瓦剌的撤退,迁都南京的建议被扔进了垃圾堆,同时被扔进垃圾堆的还有迁都的提议者徐?,在景泰朝一直不受待见,直到他改名为徐有贞。

同样是建议迁都南京,为何徐有贞被认为是懦弱避敌,而李邦华、李建泰等人却被认为是审时度势呢?光时亨和于谦同样都是南迁的反对者,为什么光时亨却没能像于谦那样挽救大明王朝呢?

原因很简单,崇祯时期的大明朝在万历、天启的折腾之下,内忧外患了几十年了,再加上崇祯皇帝没有方向和方法的努力,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北方已经是不得不舍弃的国土了,这个时候实施截肢手术也许还能救江南半壁,而200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则是一次突然的晕厥,帝国的四肢和躯体都是健康的,在于谦的抢救之下,又很快苏醒了,既然醒了,又何必截肢呢?


 

5、明朝宫廷三大案详细。


梃击案
案件始末
  明万历朝,因立太子曾引起朝廷激烈的争论。万历帝长子朱常洛为太后宫女王氏所生, 极受冷遇;而宠妃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为万历帝所钟爱,郑氏与万历帝“密誓”立常洵为太子。   朝臣依据封建王朝太子立嫡,无嫡立长的法纲力争,但万历帝总以各种借口拖延,直至皇太后施加压力,始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也封常洵为 福王,藩国洛阳,这就是万历朝围绕确立太子争论了15年的“争国本”斗争。从万历二 十九年(1601年)至四十二年(1614年),又斗争了13年,直至福王离开北京赴洛阳就 国才真正确立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但宫闱的权力之争仍未停止。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宫外男子张差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 子居住的慈庆宫,后被内监捕获。对张差梃击太子宫之事,朝内争论不一。支持郑贵妃 倾向福王为太子的臣僚认为是张差疯癫所为;支持皇太子的大臣认为是陷害太子的阴谋 。经刑部十三司会审,查明张差系京畿一带白莲教的一支红封教的成员,其首领为马三 道、李守才,他们与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刘成勾结,派张差打入宫内,梃击太子宫 。   此案的发生,震惊了宫内和朝野。联系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曾发生郑贵妃的内侍与 奸人勾结诅咒皇太子的事件,梃击案牵连到郑贵妃在所难免。万历皇帝极力调解皇太子 与郑贵妃的矛盾,一方面怒责郑贵妃,一方面迫使皇太子改变态度,由“张差所为,必 有主使”改变为“此事只在张差身上结局足矣”。此外,万历皇帝又召见群臣,表示怀念皇太子的保护人皇太后,以示自己立太子的诚意。他明令除惩治张差等人外,“不许 波及无辜人”,以解脱郑贵妃。   此案结局,张差磔死,马三道、李守才发远方戍守,太监庞保、刘成在内廷击毙,梃击 案掀起的轩然大波暂时平息。然而宫闱争斗并未真正结束,在泰昌、天启年间更为剧烈地展开,“红丸案”、“移宫案”接踵发生。梃击案与权力之争显然有关,但其内情至今未有定论,成为明宫疑案之一。
相关人物
  1、郑贵妃   郑贵妃,大兴人。明万历初入宫,封贵妃,生皇三子朱常洵,进封皇贵妃,是万历帝最 宠的妃子。因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郑氏有立己子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册立 。万历四十一年,奸人孔学为陷害太子,牵连郑贵妃,梃击案又有郑贵妃之太监参予其 事。万历去世后,郑贵妃仍居乾清宫,命光宗封其皇太后,以大臣反对乃止。后移居慈宁宫,崇祯三年(1630年)去世,葬银泉山。   2、福王   福王,名朱常洵,明万历皇帝第三子,郑贵妃所生。万历久不立太子,中外疑郑贵妃谋 立己子,朝臣交章言其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常洵封福王,至四十二年(1614 年)始就藩。崇祯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至河南,陷洛阳,俘福王常洵,后被杀。编辑本段二、红丸案
简要介绍
  朱常洛自幼不得其父喜爱,13岁才出阁读书,又长期辍读,经历坎坷。朱常洛即位后,颇具心计的郑贵妃又竭力笼络泰昌帝的宠妃李选侍,二人谋合,欲为己请封皇太后和皇后之号。泰昌帝由于忧心国事,本已虚弱的身体,不几日更是“圣容顿减”,“病体由是大剧”。   此时,司礼监秉笔、掌管御药房的原郑贵妃宫中的内医崔文升入诊帝疾,他用去热通利之药,希使泰昌帝腹泻排毒,却遭到东林攻击。这些人攻击皇帝生病是纵欲过度;崔文升进药是受郑贵妃指使,欲置皇上于死地。众太医于是束手。此后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自称有仙丹妙药可治帝疾,对其药大臣们多不主张皇帝服用。但皇帝由于无计可施,决计服用。初服一丸,四肢和暖,思进饮食,再进一丸,于次日凌晨即崩。此药为红色,称“红丸”,以铅为主,以参茸为副。   东林于是开展攻击,称郑家有意谋害皇帝。继泰昌帝而后新登极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迫于舆论压力,准许内阁首辅方从哲退休,将崔文升发配南京,李可灼充军,此案草草收场。“红丸案”成为明宫疑案之一。转年,东林孙慎行等复官,又曾发此案以攻击方从哲。次辅韩广等出面调解。最后调查结果称在场“众臣皆有罪”。
相关人物
  1、李选侍   泰昌皇帝妃嫔之一,时有二个李选侍,此为西李选侍。深受朱常洛宠爱,生皇四子,早 殇。又生皇八妹,封安东公主。天启时封为康妃。   2、崔文升   崔文升原为明朝万历皇帝郑贵妃的内侍,光宗朱常洛即位后,升司礼监秉笔,掌御药房 。光宗有疾,崔文升用大黄药,病益剧,不视朝。外廷诸臣攻崔是受郑贵妃指使有异谋 。未几,光宗服鸿胪寺丞李可灼红丸,遂崩。大臣攻崔、李,最后李可灼治戍,崔文升 谪南京。及魏忠贤专权,又召崔文升总督漕运兼管河道。崇祯即位,充孝陵净军。   3、方从哲   方从哲,字中函,其先德清人,后居北京。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授庶吉士, 屡迁国子监祭酒。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在梃击、红丸、 移宫三案中,方从哲持其两端,受到攻击,天启二年削发归里。崇祯元年(1628年)卒 。
史料记载
  红丸案,明末三大案之一。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所以习惯把他叫作泰昌帝。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极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朝野感动”。   本来以为新君继位,会有一番作为,不想登极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国榷》记载: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罪惟录》也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内官崔文升治病。服用崔文升开的药后,就开始腹泻,用今天话来说可能是得了急性肠胃炎吧。一昼夜泻好多次,有的说一昼夜泻三四十次。八月二十九日,泰昌帝召见内阁大臣,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首辅方从哲等回话:“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妙药,臣等未敢轻信。”这里稍作解释。鸿胪寺是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事的一个机构,鸿胪寺的正卿叫鸿胪寺卿,四品。他的副手是鸿胪寺少卿,五品。鸿胪寺丞又低一级,六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泰昌帝命身边太监速召李可灼进宫。李可灼诊视完毕,泰昌帝命快快进药。诸臣再三嘱咐李可灼慎重用药,泰昌帝则不断催促赶快和药。到日午,李可灼进一粒红丸。泰昌帝先饮汤,气直喘。待药入,即不喘。于是称赞李可灼为“忠臣”。大臣们都心怀不安,等候在宫门外。一位太监高兴地出来传话:皇上服了红丸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明史·韩爌传》)日晡(bū)(申时,下午3~5时),李可灼又进一丸。次日(九月初一)卯刻,泰昌帝驾崩。这时,他继承皇位整一个月。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   泰昌帝是八月初一继位,九月初一就驾崩了,这当然是大事情,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此案明显是由于光宗长期忧心操劳国事和东林党人胡乱议论干预治疗并耽误病情的结果。可东林偏偏说是服红丸而死;说是惑于女宠,是郑贵妃有意加害;说是用药差误。他们为了政治目的,间接害死皇帝在先,现在又抹黑先帝,真是罪行滔天。有的大臣因李可灼进红丸功,议“赏钱”;有的大臣以“李可灼罪不容诛”,议“罚俸一年”;有的大臣以“可灼非医官,且非知药知脉者”议上,将其遣戍;直到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上《三朝要典》,遂免可灼遣戍。李可灼这个案子,一直争吵了八年,成为天启朝党争的题目之一。编辑本段三、移宫案
案件介绍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万历、泰昌两帝相继而亡,新帝即位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   天启皇帝朱由校由于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万历皇帝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直到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李选侍之上,但因李选侍受宠,她备受李选侍凌辱而致死,临终前遗言:“我与西李(即李选侍)有仇,负恨难伸”。于是东林认为,朱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但崇祯即位后却称李选侍对待他们兄弟甚好(《三桓笔记》)。    泰昌帝即位后,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在太监李进忠(魏忠贤)等支持下,企图逼封皇太后。此举引起朝臣怀疑,认为他要垂帘听政。   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举行登极大典。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    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强烈反对。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矛盾日渐激化。朱由校御乾清宫登极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天启元年。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画饼。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当时就有人斥责东林欺人太甚:“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他们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说法,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后来又晋封选侍为康妃,加以安置。   至此,“移宫”风波才算暂告结束。它与万历朝的梃击案、泰昌朝的红丸案一直是天启朝党争的题目,史称晚明三大疑案。
相关人物
  1、魏忠贤   魏忠贤(1568-1627年),明代宦官。河间肃宁(今属河北省)人。善骑射,目不识丁。斗殴 嫖赌无恶不作。赌博中受辱,怒而自行阉割,万历十七年(1589年)入宫。熹宗即位后, 与熹宗乳母勾结,渐得宠信,被任命为司礼秉笔太监。后又令提督东厂,称九千岁。勾结内外廷官员,结成阉党,内有五虎、十狗、四十孙等名目,“导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操持国政,致使朝政一片黑暗腐败。东林党人交章弹劾其罪恶,魏忠贤得熹宗庇护,制造“乙丑诏狱”、“丙寅诏狱”,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崇祯即位后,魏被贬谪凤阳祖陵司香,旋即下令逮治,其于途中惊惧自缢而死。   2、杨涟   杨涟,字文孺,应山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擢户部给事中,后转兵科右给事中。杨涟在泰昌和天启帝即位的斗争中及红丸案和移宫案中支持皇帝、巩固皇权有功,官至左督御史。他反对魏忠贤专权,天启二年(1622年),上疏弹劾魏忠贤,列其24大罪状。魏忠贤日谋害涟,于天启五年(1625年)以“党同仁异,招权纳贿”罪,逮杨涟于狱,杨涟死于狱中。   3、刘一燝   刘一燝,字季晦,南昌人。万历时进士,后改庶吉士,授检讨。光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光宗去世,宠妃李选侍挟持皇太子于乾清宫,争皇后位。一燝偕诸臣于乾清宫将皇太子朱由校扶至文华殿,入居慈庆宫,并逼迫李选侍迁住哕鸾宫。朱由校登极继承皇位,移宫一事皆赖刘一燝之功。天启中期,魏忠贤当权,逼迫刘一燝辞职。崇祯元年,复官,累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4、王安   王安,雄县人,万历时由太监陈炬推荐,命为皇太子伴读。当郑贵妃谋立己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处于危机之时,多由王安保护。光宗即位,擢司礼秉笔太监,并劝光宗重用东林党人杨涟、刘一燝等人。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协助天启将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住哕鸾宫。魏忠贤、客氏用事后被杀。   5、文华殿   文华殿在太和殿之左,协和门之外,明嘉靖朝以前为皇帝之便殿,以后用为皇帝讲经筵之所。清袭明制。明中期,这里是皇太子摄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刘一燝、杨涟等将皇太子从乾清宫扶至文华殿,遵其前制故。
 

6、湖北的明朝藩王知多少


从公元1368年至1644年,明朝大兴封藩之制,据统计:明代共有藩王220余位,而湖北先后有44位藩王受封,成为当时藩王最多的地区之一,仅次于河南。他们是:
一.明太祖朱元璋子
1.楚昭王朱祯(注:第6子,就藩武昌即今江夏区)共9人。
2.湘献王朱柏(注:第12子,就藩江陵即今荆州)。自焚
3.辽简王朱植(注:第14子,就藩江陵即今荆州)共9人。张居正
4.郢靖王朱栋(注:第23子,就藩安陆即今钟祥)。夫妻同死

二.明仁宗朱高炽子
1.襄献王朱瞻墡
(注:第5子,就藩襄阳)宣德时监国、原长沙
2.荆宪王朱瞻堈(注:第6子,就藩蕲州即今属蕲春)原南昌、李时珍、吴承恩
3.梁庄王朱瞻垍(音记)(注;第9子,就藩今钟祥)。

三.明宪宗朱见深子
1.兴献王朱佑杬(注:第3子,就藩德安即今钟祥)。
2.寿定王朱佑榰(注;第8子,就藩德安即今钟祥)。

四.明世宗朱厚熜子
景恭王朱载圳(注:第3子,就藩今钟祥)。

湖北明藩王多册封在武昌、荆州、钟祥(注:钟祥古名郢州、安陆州,先后有郢、梁、兴、岳等四位明藩王被册封或追封在此)、襄阳、蕲春、安陆六地。这些藩王死后留下的陵墓,经过一些抢救性发掘,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其出土文物的数量与精美度均居全国前列。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发掘明藩王墓10余座,仅湖北就发掘出5座。
1.楚昭王墓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风景区。楚昭王朱桢(1370-1424)为朱元璋第六子。公元1364年,朱元璋率军至武昌征讨陈友谅之子陈理,陈理兵败请降。朱桢恰好此时出生,朱元璋一时兴起,许诺封其为楚王。洪武三年(1370年),6岁的朱桢被册封武昌做楚王,61岁病死永乐年间,获谥号“昭”。昭王墓建于洪武十五年(1382)。1991年昭王墓出土了金册(铜质)、玉印、腰带等100余件文物。

2.湘献王墓
位于荆州城西。湘献王朱柏为朱元璋第十二子。,生于1371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受封为湘王,1387年就国于荆州。26岁便作为副元帅,和主帅楚昭王朱桢一起,奉朱元璋诏命,率兵数十万征伐南方“古州蛮叛”,立下了赫赫战功。惠帝建文元年(1399),因在其封地荆州修建王宫僭越等级,被诬告谋反,降罪削藩。朱柏遂与王妃吴氏一同阖宫自焚,终年28岁。惠帝闻讯追谥其“戾”,并除去了无子的朱柏封地。公元1403年,朱棣即位后感念朱柏的忠挚之情,下诏将朱柏改谥为“献”,之后,葬湘献王衣冠冢于江陵太晖观旁。1998年发掘。湘献王陵墓与其生前所修王宫(即现在的荆州太晖观)相距不过百米,这是明藩王墓葬中极为罕见的。

3.辽简王墓
位于荆州市荆州城八岭山。辽简王朱植为朱元璋第十四子,因就藩广宁州(今辽宁北镇县)而获辽王称谓。永乐二年(1404年)改封于荆州,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病逝,获谥号“简”。洪熙元年(1425年)下葬江陵八岭山。之后,辽藩王系在荆州传袭了七世八王。墓区占地60余亩,墓室系砖石结构,呈“王”字型,共有5室。墓室总面积102平方米,5室均为拱形顶,墙裙为磨砖对缝,工艺精细,室内地面铺有陶质方砖。前室安有大型石门,门上为九排九行石制门钉,前室与中室、中室与后室之间装有两道木门。墓道长17米,墓室门前立有墓志铭,辽王墓的规模、格局均不失为一座精美的地下宫殿。

4.郢靖王墓
位于钟祥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郢靖王墓为郢靖王与其妃子合葬墓。郢靖王朱栋为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1388年,3岁时被封为郢王,20岁就藩郢州,27岁病死,获谥号“靖”,因无子被永乐皇帝朱棣除去封地。葬于宝鹤山之原(今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四组皇城湾)。妃郭氏,王薨逾月,悲痛欲绝自尽,随郢靖王合葬。郢靖王遗有四女,于宣德四年(1429年)奉旨回南京原籍。据《兴都志》记载:郢靖王墓,在兴都城南二十里清平村宝鹤山,妃郭氏合葬。享殿七间、东西厢十间、神厨五间、宰牲房三间、鼓楼一座、碑亭一座、棂星门三间、券门三间、红墙周回一百二十七丈、内官住宅一所。正德十一年(1516年)殿宇圮坏,睿宗献皇帝(兴献王朱佑杬)命官修理。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钦赐修葺,寝阁帷帐焕然一新。1937年,郢靖王墓遭到日军破坏,地面建筑损毁殆尽。2002年,该陵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发掘。先后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00多件,其中的青花瓷、金簪、金粉盒等6件文物被初步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5.梁庄王墓
位于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朱瞻垍及其妃子魏氏的合葬墓。朱瞻垍生于1411年,14岁时被封为梁王,19岁就藩安陆州(今钟祥市),梁庄王的正妃纪氏“早夭”。宣德八年,梁庄王22岁时,20岁的魏氏被册封为梁王妃。他们仅共同生活了8年,梁庄王便“以疾薨”,获谥号“庄”。魏氏悲痛欲绝,“欲随王逝”。皇帝为此降旨安抚,要她存留下来,抚养梁庄王的两名幼女。朱瞻土自下葬时,只将墓门封堵而没有封墙和回填土。相隔十年后,王妃魏氏过世,再将原先封堵墓门打开,将王妃与梁庄王合葬。梁庄王墓原地面上建有茔园和地面建筑,现莹园只残存部分基址,建筑则在历史上被毁无存,现在只见到砖、瓦痕迹。墓室(即地宫)是建在一座小山坡上,南北向,内呈“中”字形,为崖洞砖室墓。墓室南端有一斜坡墓道,长10.6米。墓室分为前、后室,室内铺一层起防潮作用的石灰。锡冥器、铜、铁器等出自前室,王、妃的棺床以及主要的金、银、玉、珠宝器等,均出自后室。2001年发掘。墓内出土金银、玉石、陶瓷等珍贵文物5100件,其中金、银、玉器有1400余件,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最精美的一次空前大发现。

附:显陵
位于湖北省钟祥县城北7.5公里的松林山。显陵俗称“皇陵”,占地面积约六百亩,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生父朱祐杬和生母蒋氏的合葬墓,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是明孝宗的异母弟和明武宗的叔父。他生于1476年,11岁封为兴王,18岁就藩安陆州,44岁亡,获谥号“献”。根据记载,这座嘉靖皇帝父母的合葬墓,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死后封帝、由王陵改成帝陵、一陵双冢的皇陵。始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建成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其建筑规模和祭扫制度与其他的明朝皇陵相同。显陵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面积183.13公顷。显陵分内外二城,内城为紫禁城,呈“8”字型。外城周长3600米,神道总长1360米,有石像生12对。显陵还特有一陵两冢的构造,两座宝城由瑶台相连,南宝城为兴王的旧墓室,后宝城为兴王与蒋氏的新地宫。显陵的一陵两冢的构造在历代帝陵中是绝无仅有的。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八岭山明藩王墓群
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有辽简王及肃、靖、惠、恭、庄等明代11个藩王墓均葬此。

龙泉山明楚王墓群
位于武昌城东南40公里处江夏区龙泉山,系明朝8代9位楚藩王的陵寝。各寝占地均在百亩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茔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筑物,现多已不存。该陵墓群环山近湖,曾有“龙泉圣地”之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就藩武昌后,于此修建陵寝。其后庄、宪、康、靖、端、愍、恭、贺诸王皆葬于此。明亡后遭到破坏,现有迹可寻者,陵园5处,碑亭6座。其中昭陵尚可窥见当年规模,四周垣墙及墓冢仍较完整,并有门楼、碑亭、拜台、石桥、甬道、石栏等。1982年对昭王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现被辟为风景区。
 

7、明军对付后金只能是固守山海关了,等明朝治理好内政,建立起一只强大的野战军,然后在出关与后金决战!我


明朝能够在辽东尽失后,还能和后金对峙那么长时间。主要不是据守山海关,甚至也不是宁远。关键是坚守了锦州和大凌河防线,不仅让山海关和宁远有了防御纵深,而且对后金的辽东保持着一种前出的威慑性的布防。这也是后金不惜代价地非要拔除锦州的缘故。
松山之败,明朝退守山海关,即使没有流寇陷京,也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后来张学良违抗南京政府的训令,擅自放弃锦州,退守山海关,也是很快就被日军攻占山海关。如果东北军像明军那样,据守锦州,也不至于让关东军毫无后顾之忧地三个月就占领满洲。

辽沈战役之初,岗村宁次建议放弃长春,必要时放弃沈阳,吧东北剿总五十多万军队都部署在北宁铁路沿线,死守锦州。那么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就不是那么好打了。
所以说,锦州和辽西走廊才是关键。如果尽弃山海关之外辽土,仅仅依靠一个区区的山海关。也是完了。
 

8、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


救死扶伤:【基本解释】: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拼音读法】:jiù sǐ fú shāng

【使用举例】:做外科医生的能够以肉补肉,以血补血,则~,造福人群,岂不大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

【近义词组】:治病救人

【反义词组】:落井下石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9、明朝天启皇帝有落水吗,是哪一年,求全面解答 求资料!


你好楼主,首先确认一点,历史正史写的不一定是真的,有可能是阴谋,野史有些也是有依据的,大都是后人较情况的分析,就像现在明朝那些事这类书,他分析的比较客观。

落水只是当时人们推测的事件,并不见诸史书,推测事件发生在天启五年,离他死亡还有两年多时间
个人认为落水是有可能的,因为天启死的早 2 3岁,如果全怪酒色也不通,众所周知,天启独爱木匠,所以再加上落水落下病根(尤其是缺氧导致的,还有肺水肿、脑水肿等,即使是现代,如果没有内科详细的检查,哪怕暂时救治了,也是会致命 )

下面是一些资料但都不是正史,仅供参考

关于天启落水一事,在资料中并没有找到太准确的说法,有说是天启五年落的水,有说是天启六年落的水,更有说是天启七年落的水,天启皇帝到底是什么时候落的水,到底有没有落水,这都成了一件疑案了。
  感觉天启皇帝和武宗皇帝朱厚照很相象,都是少年无依,都是极为贪玩而耽误了朝廷大事,都因落水而得病,然后不治而亡,在位时间都不长,死的时候都很年轻,

恰好一阵狂风吹来,将红绢吹起,劈头盖脸裹到三人身上,好似被捆绑了一般,就是木桨也一并卷住了。朱由校挣脱不开,难以抓桨划水,小船无处着力,被风吹得在湖心滴溜溜乱转,船上三人吓得站起身来,手足乱舞,小船原本经不住三人起动之力,而风力正猛,小船竟摇晃起来,越发借不上半点儿力。三人更加慌了手脚,大声呼喊不已。两岸的随从见了,吓得面如土色,正待找船下水救驾,不料接连涌来几个大浪,竟将小船打翻,三人一起坠落波心。黄龙大船早已驶远,听到惊呼之声,客印月、魏忠贤、王体乾等人争先抢到船舱外张望,远远见那小船翻了,三人想必在水中苦苦挣扎,无奈一时难以靠近,急得客印月坐在船板上大哭,魏忠贤拍弦大叫,王体乾逼着身边的太监下水救驾,众人慌作一团。眼看三人就要沉入湖底,众人正在跺脚焦急,岸边一篙撑开绿波,一艘小艇箭一般地向小船冲去,艇上一个太监打扮的人双手齐撑,那枝长篙上上下下。眨眼之间,小艇到了湖心,艇上那人不待停稳,一个夜鸟投林,飞身跃入水中,劈鲸斩浪,在朱由校将沉未沉之际,抢到身边,一把提了他的袍袖,将他拖到掀翻的小舟之上,单臂划水,向岸边推进。时值初夏,湖水冰冷,浸人肌骨,那太监全身早被冷水浸透,面色已然青紫,力气也消耗殆尽,手脚缓慢下来,而离岸尚有一箭之地,只得牢牢扶住朱由校,一手抓住船舷喘息,强自苦撑待援。好在黄龙大船急驶过来,站在船头的魏忠贤向那水中的太监大叫:“谭敬,万万不可松手,咱家回去赏你一座宅子!”说话间,大船上接连跳下几十人,七手八脚一起把皇帝与谭敬救上龙舟。高永寿、刘思源两个小太监却已沉入湖底,不及抢救,喂了水里的鱼虾。
朱由来骑马跑出的遍体热汗未干,突被冷水激浸,连惊带吓,竟昏死过去,牙关紧咬,面色铁青。魏忠贤急忙命人将他身上的湿衣服换下,火速回宫,急召太医诊治。朱由校躺到了乾清宫的龙床上,仍未醒转,浑身上下火炭般灼热滚烫。太医院使吴翼儒带着六名御医进宫诊断,都说皇上虚火过于炽盛,理应慢慢调养。御药房提督王守安依照太医院的药方,亲自配制了药材,伺候着为皇帝煎服。谁知魏忠贤在乾清宫西便殿放置的媚香一时忘了取出,熹宗闻得香气,感受更异平时,不觉情欲高炽,难以忍受,哪里顾惜什么病体,频频召幸众妃。一连数日,虚火虽去,肾气大亏。吴翼儒知他气血虚弱,本已五劳七伤,又贪恋衽席之欢,而忘保身之术,外损皮、脉、肉、筋、骨,内消肺、心、脾、肝、肾,为患渐深,腰痛精泄,六极已现,哀劝圣上清心静养,无奈朱由校身体已然大损,眼见一天天地消瘦下去,肥白的身躯旬月之间变得瘦骨伶仃,几乎脱了人形,身上一丝气力也没有,难以临朝。紫禁城上下惶恐不安,魏忠贤更是坐卧不宁,不敢泄漏龙体病重的消息。大臣们探问,都被拦在乾清门外,推说皇帝忧心国事,焦虑劳累,需要时日调理静养,不可惊扰,就是四位内阁大学士也不例外。

关键词: 大明 问答 知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