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小说正文

《崛起美利坚》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0 09:22:10 浏览次数:159
关于《 崛起美利坚 》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的知识您了解多少?下面为您介绍更多关于的问题

目录

1、美国崛起的原因
2、为什么美国崛起那边么快
3、美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4、美国崛起历程
5、国家的崛起美国的步兵
6、伊斯兰国崛起美国的原因
7、伊斯兰国崛起美国的原因是什么?
8、美国是怎样一步步成为超级大国的?
9、美国崛起的因素

 

1、美国崛起的原因


美国的崛起和强大,有诸多原因

  美国似乎永远是国际问题的焦点。近来国内媒体又开始流传曾经一度影响人们判断的“战争造就了美国”一说。其中的一些论点和论据,却难以经得起历史事实的推敲。关于美国的崛起和强大,有诸多原因。如果请教法律学者,他们一般会指出法制的因素;如果向政治学者求解,又会得到政治制度方面的答案;如果求教于经济学家,便会觉得经济成长是美国发展的主要动力。换言之,美国之崛起,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战争造就了美国”这一论点有失公允客观。

  一

  可以说,战争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上都是存在的,包括我们中国。但是,战争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美国历史的推动作用,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8世纪晚期的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立国的开始,无疑是美国在当时和未来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同样身为殖民地的众多拉美国家,后来也通过独立战争先后摆脱了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却始终没有走上富强之路。可见,战争可以开创一个新国家,但建设一个新国家,包括美国,却需要种种其他因素。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美国建国初时国土面积十分狭小。到19世纪中、晚期以后,美国国土范围从东部大西洋沿岸,向西部延伸,横跨美洲大陆,直达加利弗尼亚、俄勒冈、华盛顿等西部海岸,覆盖了除加拿大、墨西哥之外的整个北美大陆。毋庸置疑,领土扩张在美国历史上客观存在。19世纪美国领土扩张的途径有多种,包括外交手段(1794年的美-英《杰依条约》),出资购买(1803年路易斯安娜购买案,1867年阿拉斯加购买案),以及战争(1846-48年,美国-墨西哥战争,以及对印第安人的战争)等。可见,战争及军事只是美国领土扩张的途径和手段之一。更为重要和根本的是,19世纪美国的西部扩张运动。19世纪初,美国内陆及西部大多数地区依然是人烟稀少,甚至是荒无人迹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经济大开发,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工业和商业强国。建设,而非战争,才是美国崛起和强大的源泉与主流。

  记得二十多年前在国内读大学时,曾经流行一种观点,即美国的强大,是在一战和二战中大发战争财的结果。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开始超越英、法等欧洲列强,跃居世界首位。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除了直接遭受战火蹂躏的国家和地区,有实力满足战争时期巨大的工、农业产品以及军火需求的国家,除了美国以外,别无它国。一旦世界燃起战争烽火,只有美国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满足战争的需要,同时利用战争,化干戈为经济发展的机会。所谓“机会偏爱有准备之人”,不虚言也。概言之,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拥有的足以制胜的军事实力,都是以战前美国已经形成的经济实力为基石。经济实力形成在先,战场制胜于后,不可因果倒置。

  至于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以前苏联为主的华约曾经大搞军备竞赛。苏联在核武器,常规武器装备,军队人员数量等方面,都不亚于美国,且拥有一个庞大的军工体系。最后,华约解体,前苏联分崩离析,国民经济的烂摊子原形毕露。可见,军事、战争决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战争造就了美国”,言过其实。

  二

  有文章认为,美国文明的基因是军事,美国历史的中心性是战争。战争“不仅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工具,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以此推知,美国在历史上应该屡屡挑起对外战争才是。众所周知,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正义之战。1812年的“美-英第二次战争”,是捍卫美国独立的战争。在美国内战中,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和军队,维护了国家统一,并废除了南部的奴隶制度。具有争议的是1846-1848年的“美国-墨西哥战争”,交战双方对德克萨斯的归属各执一词,最后以墨西哥丧权失地了结。19世纪美国的最后一场主要战争“美国-西班牙战争(1898)”,起因于古巴等地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美国乘机插手,赶走了西班牙,控制了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等地。这是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的直接争夺并建立海外殖民地的战争。毋庸置疑,美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战争,都是不光彩的侵略行为。19世纪美国本土扩张中最为不幸的军事行动是对印第安人的战争。以上美国19世纪及其以前历次主要战争和军事行动,不论其是非如何,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中,国内外各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是美国历史的一部分,但不足以代表美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及基本内容。

  话说人类进入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第三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两年,美国才迟迟参战。如果说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不义之战,在二战时期,美国则站在正义的一方,和中国人民,还有世界反法西斯人民一道,共同抗击日寇、德国法西斯。断言“军事是美国文明的基因……战争对于美国历史具有中心性……”,使人联想到曾经穷兵黩武,挑起战争灾难的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德国,这不是客观公允的历史态度。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引起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内部)极大的反对。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错误和愚蠢的一场战争。但是,综观美国历史,不应恶其现在,攻其一生,轻易下“战争对于美国历史具有中心性”这样的结论。

  三

  受19世纪中晚期欧洲列强“炮舰政策”的影响,人们很容易把美国的海外商业扩张和武力扩张挂钩,认为商业利益必以“武力开路,借助武力实现”。这是对于美国海外商业扩张的片面认识。事实上,在19世纪整整一百年间,美国对外经济活动以对英国、欧洲的农业贸易为支柱。内战前,依靠棉花等农产品出口;其后,粮食产品(小麦等谷物),牛、猪肉类产品成为主要农业出口商品。可以肯定地说,19世纪美国对外商业支柱,外汇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出口贸易,与海外军事行动毫无关系。

  19世纪晚期,美国工业力量上升,一些工业企业开始向海外寻求商业机会。最初是产品出口,进而直接投资设厂。到20世纪初,美国新兴的跨国公司在英国、欧洲及加拿大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工厂和销售部门。用一位美国公司在英国代理人的说法,就是“和平地工作(意指工商业贸易)以征服世界”。武力开路,“贸易跟着旗帜走”,在美国与拉美、亚洲等不发达地区交往时的确存在,但不代表美国对外商业史的全貌和主流方面。

  至于战争对于美国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与成长的影响,更不应该随意夸大,乱加联系。美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铁路公司。19世纪晚期,大型工商业企业开始出现,独具特色的美国现代工业研发机制应运而生并逐步制度化,现代管理制度也逐步形成。工业技术革命和企业管理革命同步进行,是当时工业革命的一大特色。根据企业/公司发展战略和需要而设立的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结构和机制,到20世纪20年代,得到进一步完善并规范化。关于这一点,美国企业史专家阿尔弗莱德·钱德勒有极为详尽系统地论述。美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后为美国政府机构,大学、工会等组织广为采用。过分夸大军事、战争的影响力,极易误导我们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正确认识。

  四

  古人云:兵者,凶器也。战争曾经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美国也不例外。无论是美国内战,还是一战和二战,多少生灵死于非命。20世纪60-70年代初的越南战争,除了人员伤亡外,更造成美国内部动荡,社会分裂。70年代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滞胀”的尴尬,日益上升的国家财政赤字,都与漫长的越战相关。上世纪90年代美元的强势地位,并非如一些文章所言是美国对外军事行动的结果,而是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东西德合并后德国经济陷于低迷状态,1994-1995年墨西哥货币恐慌,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美国国内新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而成。如果说1990年代美国对外军事行动对其经济繁荣有积极影响的话,主要在于维持了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这一点,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几年前,笔者曾撰文指出由于布什政府的国内外政策,美国似乎又在走越战时期“枪炮和黄油都要”的老路,势必给美国经济造成沉重负担。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且债台高筑,国际声望更是一落千丈。在风声鹤唳的反恐声中,美国人不是感觉更安全,而是更危险。对于美国而言,军事与战争,并不总是“意味着扩张和繁荣”。

  以美国一贯的经济创新能力,维持现有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商业环境,对于美国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用武力实现扩张并攫取经济利益”。人类经过上世纪两次世界战争后,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经济利益方面成熟了许多。以武力攫取经济利益和势力范围的行为,虽未绝迹,但已为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所唾弃。美国之实力,运用得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运用失当,轻易便可给世界带来灾难。遗憾的是,美国政府近年来的许多对外政策和军事行动,增加了国际社会中不确定、不稳定,甚至进一步敌对的因素。一超独大的傲慢心态,单边主义,“先发制人,预先打击”等霸权作风,少数人头脑中挥之不去的冷战思维,在国际事务中日趋依赖武力的倾向,皆令人深感不安。美国政府能否像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一样,意识到伊拉克战争的错误,吸取教训,从而以合作、外交、平等的方式,促进国际社会的协作、稳定、和平与发展,还需拭目以待。

  五

  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客观认识美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理解美国之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建设性地处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宣扬美国的本质、目的、历史中心就是战争,只能进一步鼓动中美对抗的情绪,于己于人皆不利。夸大战争在美国崛起中的作用,混淆国家富强的主要原因,岂不是要把国家的发展道路引入歧途。深入理解一个国家成长和发展的真实源泉和道路,更能坚定我们以建设为中心,和平崛起的信心。人类在21世纪内和平与发展的重担,仍将由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大国共同承担。担子挑得好,是人类之福;担子挑砸了,这个世界,其实很脆弱。

2、 为什么美国崛起那边么快


美国的优越性有许许多多,而最重要的则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美国在开国前有一大批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和创业者。他们综合了欧洲许多民族的现代技术、现代制度和现代思想,为美利坚的强大和崛起提供最为重要的开拓者。 二是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利坚的地势十分广阔,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远离世界的其他主要大国。尽管美国在争霸中参与了许多战争,但在美国本土上却很少发生战争,因而他们大多在战争中得益,很少在战争中受损。 三是1861年的美国国内战争,较好地弥合了南北差异,成功地调整了美利坚的内部矛盾和整体力量。美国内战后,经济开始飞速发展,终于在1898年跃居世界首位。 四是二战后的美国从欧洲得到大批科学家、思想家和技术人员,不仅使发达的美国如虎添翼,而且形成了吸纳国际顶尖人才的现代传统,形成了不断创新的动力机制。这些使得二战后美国成为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的超级大国。 五是在独立而广大的土地上产生了较为理想的民主制度、保障个人权利的法治传统、多元宽容的大国心态和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这些优越的条件,为美利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根基。
 

3、美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1、政治方面

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建国开始就是三权分立,是最完全,最彻底的资本主义政体。林肯总统在位时,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20世纪60年代),代表北方的工业资本主义打败了南方的农奴庄园制,全国真正实现了政治统一,市场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经济体制

美国早期完全奉行自由资本主主义,资源全部是市场调控,经济发展较快,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崩溃,大萧条,美国吸取教训,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健全了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

3、地理条件

美国是地理资源最优越的国家。美国国土辽阔,963万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全国的38%,两面靠大洋(东靠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墨西哥暖流覆盖全国,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农业发达。由于两面靠大洋,在海洋上又没有拦路虎国家,使美国海外交通畅通无阻。对外扩张也畅通无阻。

4、移民国家

美国主要是欧洲移民,欧洲人是优秀的人种,为美国带来源源不断的先进思想,进步文化,发达的科技,健康的杂交人种。大移民时期,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启蒙时期,大量优秀移民给美国带来先进和进步,民主和文明。

扩展资料: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4位,到1894年跃居世界第1位,工业生产量占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左右。从1860年至1900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6倍。20世纪初,美国工业优势更加突出。

1913年美国工业产品已占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1/3以上,比英德法日4国工业产品的总和还要多。其中煤、铁、钢和石油的产量增长尤为显著。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铁路增加23万公里。

从国家独立到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美国在半个多世纪里从版图仅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狭长地带的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拥有庞大版图的大国。从此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在大西洋西岸迅速崛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美国


 

4、美国崛起历程


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化,内战之后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的时间里,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从1890年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进步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被卷入大战漩涡中,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1929年,发生了资本主义大萧条,大萧条影响的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国都受到牵连。经济大恐慌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大批的农民被迫放弃耕地,工厂商店关门,银行倒闭,一片萧条。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当选总统,全面推行以政府干预市场为主要手段的“罗斯福新政”。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随后推出一系列政策暂时解决缓解了许多困难,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苏醒起来。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参战,为太平洋战场主力军。

二战后,随着轴心国的战败、英法实力的衰退,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世界被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及其各自阵营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全面对抗,一如战时,史称“冷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参战并与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军进行了交战,战争双方以三八线为界签署停战协议告终。战后,冷战逐步升级。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冷战带来的恐慌达到最高峰。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将人类送上了月球,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逐渐超越了苏联。

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反战游行伴随着各种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此外,由于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中,6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70年代初期,因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历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70年代末期又出现了通货膨胀。

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由于拥有全球政治、军事、经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优势,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两极格局逐渐被一超多强的国际新形势替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扩展资料:

美国具有全球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美国的外交关系规模是全世界最为庞大的。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华盛顿特区都设有大使馆和派驻大使。

在西方世界方面,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均被视为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亚洲方面,在二战后,日本、大韩民国和以色列均与美国有极紧密的外交关系,日、韩两地更有美军驻兵(参见驻日美军、驻韩美军)。

目前世界上只有朝鲜、伊朗、叙利亚和不丹四国未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后,古巴与美国恢复两国中断超过50年的外交关系。

但在中东及伊斯兰社会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一直不被看好,甚至常年被媒体评论为失败,从巴以问题一直僵持不下,又911事件开始再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战争泥潭,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经历动荡的利比亚和叙利亚乃至埃及、黎巴嫩至今局势还没有稳定下来,这导致了中东地区的20多个国家的反美浪潮愈演愈烈。

而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实在让人难以捉摸。据有关信息指出,美国政府在明知恐怖组织的威胁性下,仍然放手不管,导致了如今ISIS对中东威胁的加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美国


 

5、国家的崛起美国的步兵


美国的特色单位是海军陆战突击步兵 。比突击步兵射程远攻击强还能自己挖战壕,并在海上运输时速度加快。
海军陆战突击步兵攻击力:25生产地点:兵营生命值:190生产时间:11.3秒防御力:4资源花费:80食物/70木材占用人口:1增长花费:1食物/1木材攻击范围:0-14先决条件:信息时代视野:15升级到:无速度:34 美国特有轻步兵,比一般信息时代突击步兵单位更强,更善于克制一般信息时代步枪兵。
 

6、伊斯兰国崛起美国的原因


 第一是美国从伊拉克撤军。
  美国2010年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到2011年底撤完,也就是说2011年以后美国在伊拉克的战斗部队已经没有了,但还有其他存在方式。
  从伊拉克撤军是奥巴马上台之初、甚至从竞选阶段就主张的政策目标,为了显示他与布什政府的不同,他的确撤了军。但撤军后出现这么大一个问题(“伊斯兰国”问题),现在奥巴马面临国内极大的指责。一些反对人士说,由于美国过早地从伊拉克撤军,导致恐怖组织在伊拉克泛滥成灾,对此奥巴马是不愿承认的。大家把指责的矛头指向奥巴马,认为他为了民主党的形象、为了个人政绩,过早撤出,导致目前的局面;但奥巴马认为原因在于伊拉克政府糟糕的治理水平。
  第二是伊拉克政府的宗派政策。
  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马利基政府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实施的是宗派主义的政策。马利基是伊拉克达瓦党的主席,后又担任法治国家联盟主席,在过去八年里一直是伊拉克最大的党。
  这个党的班底是什叶派。伊拉克95%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其中60%左右属于什叶派,18%左右属于阿拉伯逊尼派,剩下还有库尔德人。笼统的讲,伊拉克有三大派: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达瓦党和马利基本人过去反对萨达姆,马利基也去过伊朗。法治国家联盟据说到现在还在接受伊朗资助,伊朗对该党影响很大。马利基上台后,在两届总理任期中采取了宗派主义路线,表现在对待逊尼派不够宽容、在库尔德自治区政策出现失误。最终导致逊尼派政治人物与政府反目,一个重要标志是前伊拉克逊尼派副总统被马利基政府指控参加恐怖活动,要抓捕并审判他,逼迫他逃到国外。库尔德自治区一直在谋求高度自治。按伊拉克宪法,该地区的确享有自治地位,但石油协议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库尔德自治区撇开中央政府与土耳其等国进行石油交易。
  尽管2014年大选法治国家联盟赢得了328席中的89席,但未超过60%,只能与其他政党结盟,但其他政党不愿再接受马利基的领导,美国也对其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国”组织钻了空子,在今年春季崛起。伊拉克三大派不团结给“伊斯兰国”崛起提供了环境和土壤,马利基个人应该承担很大责任。
  马利基一直寻求连任,但美国、国内各派、伊朗都反对,最后于9月宣布不再谋求连任,这样本党另一个骨干海德尔·阿巴迪担任了总理。新总理明显在组阁时努力将各派力量统一起来,但“伊斯兰国”已经崛起,并向巴格达进军。在这种背景下,组成了一个较为广泛的联合政府。
  第三,西方和中东地区国家推翻叙利亚政府的合谋。
  叙利亚与伊拉克有漫长的边境线。叙利亚现总统巴沙尔·阿萨德2000年继任其父亲的职务。阿萨德政权与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关系不好,原因是巴沙尔的外交政策同伊朗关系密切,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普遍认为伊朗在中东地区发挥了负面作用如支持黎巴嫩真主党、支持巴勒斯坦哈马斯。
  “阿拉伯之春”传播到叙利亚后,美国与2011年7月宣布巴沙尔丧失了执政合法性,随后欧盟、土耳其也都支持推翻阿萨德,地区国家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也都支持,这样在国际和地区形成了推翻阿萨德的合谋运动。
  美国和欧盟支持叙利亚国内温和反对派,即“叙利亚全国联盟”。西方和地区国家硬是把将叙利亚国内外诸多反对派撮合在一起,形成叙利亚全国联盟。但在联盟之外,还有一批极端组织,比如“伊斯兰阵线”、“圣战军”、“胜利阵线”等。这些恐怖组织多多少少都与沙特、卡塔尔有关,他们出钱、出武器、出地盘,支持这些组织。
  这些组织打着推翻巴沙尔的旗号,笼络人心,很快发展起来。由于叙利亚政府军对边界失控,东部靠近伊拉克地区逐渐丧失,叙伊边境线名存实亡。而“伊斯兰国”一直在伊拉克西部活动,国门打开后,“伊斯兰国”发展到叙利亚境内,攻城拔寨,占领许多地方,在叙境内发展起来;又趁今年伊拉克大选,越过边境,返回伊拉克境内。
  推翻阿萨德政权的运动为“伊斯兰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伊斯兰国”的政策主张。
  该组织2006年时称“伊拉克伊斯兰国”,2013年改称“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2014年6月29日干脆改为“伊斯兰国”,因为这一天其首领巴格达迪宣布成为哈里发,这样这个组织就不仅仅是存在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其目标扩大到整个伊斯兰地区。
  “伊斯兰国”很有策略,吸收了“基地”组织的很多经验教训。巴格达迪本身与“基地”组织有关,一脉相承。很少有人见过他,连他的亲信他都要带着面罩接见。他拒绝使用手机及其他现代通讯工具,一直不公开露面,照片很少。除了他自己,还有一个“舒拉委员会”辅佐。在“伊斯兰国”控制的地区,只要听他们指挥,各行政机构照常运行,这与美国的策略不同。美国当年把伊拉克政府高官解职,把伊拉克政府解散,无形中制造了敌人和反对派。而“伊斯兰国”不是这样,为了换取控制区的稳定,他们并未把其政策主张全部实现,并没有在所有占领地区都用伊斯兰教法统治,懂得短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伊斯兰国”利用了逊尼派对伊拉克政府的不满,还团结了前复兴党成员和前伊拉克政府官员,这些人很有治理经验,笼络后有利于巩固统治;而且全球招募伊斯兰人士,吸引发达国家年轻人参与“圣战”。
  二、如何理解“伊斯兰国”的所作所为
  “伊斯兰国”崛起后,给全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联合国安理会8月15日通过的2170号决议,指责“伊斯兰国”:
  1、蓄意杀害和攻击平民;
 

7、伊斯兰国崛起美国的原因是什么?


伊斯兰国崛起美国的原因有三:
1、2003年美国军事入侵伊拉克,强行颠覆了萨达姆政权,使该国陷入无政府状态,为恐怖主义的蔓延提供了肥沃土壤。
2、伊战后在萨达姆执政时长期被压制的什叶派穆斯林实现了“大翻身”,一下子在政坛占据主导地位,这严重激化了教派矛盾,导致一些逊尼派穆斯林选择加入或支持极端组织。
3、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反恐重担落在了羸弱的伊拉克政府军肩上加上西亚北非局势动荡背景下,伊拉克邻国叙利亚陷入战乱,叙伊两国边境把守松懈,这为“基地”向叙利亚渗透提供了最佳时机。
 

8、美国是怎样一步步成为超级大国的?


靠买地发家,在到后来顺应趋势正确的政策,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引进,使得美国成为如今的超级大国,以下是详细解答。

1、北美殖民地独立

北美地区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15世纪初北美大陆大约有100万人生活在美国、加拿大一带。随着西欧的宗教改革和海外殖民扩张,大量的英国人来到了北美大陆,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开垦种植。

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东海岸一带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英国对新建的殖民地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允许当地移民在获取许可状之后从事开发,所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北美文化。

那个时代的北美人和英国本土贵族们比起来更加独立、勤奋、团结,他们为大英帝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很尊敬王室,不愉快是后来逐步激化的,对英帝国的自豪感在当时人的日记书信里很普遍。

但是北美人的自豪感没有持续多久,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后,开始尝试直接管理北美殖民地,增加税种并限制殖民地的自治权。英国的一意孤行北美人无法接受,自由惯了的殖民地人民开始反叛国王。

独立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美国人在战争中更多地展现出追求自由和独立发展的渴望,这些精神就是后来铸就美国梦的基础。

2、土地交易:美国不断西进扩张

1776年美国最初独立时,只有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块殖民地,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但是现在的美国领土面积为937万平方千米,增加了近11倍。美国的强大与不断地西进扩张有直接的关系。

独立后,美国获得的第一块新领土是从法国人那里买到的。当时法国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被英国击败,丧失了制海权,十分担心英国会进攻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

拿破仑考虑到法军的优势在陆上而不在海洋,最终拍板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把2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卖给美国。莱比锡战役失败后,拿破仑曾一度想逃亡美国就是因为他对美国的小恩惠。

这样划算的生意令美国人意想不到,每平方公里售价才5美元。美国人尝到了甜头,取得了中部的大片土地,继续西进开拓之路。

机会总是向着美国人。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拿破仑占领,西班牙在北美的殖民地顿时失去了和母国的联系,美国人趁机大量移民进入佛罗里达。几年后当地的美国人所占比例就大为上升,到1814年美国见到时机成熟就迅速进军佛罗里达。

西班牙殖民当局已经很难维持统治,干脆把佛罗里达卖给了美国人。1819年美西签订条约,美国仅花5百万美元就获得了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美国同法国、西班牙做的两笔土地买卖都极为划算,美国领土大为扩展,更激发了美国人西进拓荒殖民的意愿。

3、审时度势,改变政策

在二战前的大多数时期,美国都奉行孤立主义的政策,避免介入欧洲的纷争,不参与结盟,完全独立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不过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是单边主义路线,即“只为自己利益采取一切手段”。

美国在1823年提出了门罗主义,把拉美视为美国的后院,排斥欧洲列强。在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波多黎各,吞并菲律宾,奉行“胡萝卜加大棒”的强力措施。但这一切都并没能改变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导向。

4、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在美国的人口构成里,白人约占总人口的64%,黑人占12.6%,此外还有印第安人、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拉美裔、华人。白人里包括英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和犹太人等的移民后代。

由于源源不断的移民和多元的人口构成,美国人能以相对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族裔文化,当然这也为美国带来了各国各民族的优秀人才。

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本土远离战火,促进了大量欧洲移民迁入,战后许多德国科学家来到美国效力,美国科学技术部分因之突飞猛进。

扩展资料

美国经济状况

美国2001年美国经济在经历长达十年的增长后陷入短暂衰退,之后进入新一轮繁荣期。2007年美国经济下行因素增多,7月次级房贷危机全面爆发。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等多家金融机构接连破产、被兼并或由政府接管,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升级演变成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系统损失重大,信贷市场迅速萎缩,实体经济深度衰退,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影响。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实施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2009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金融形势开始好转,国内生产总值恢复增长。2010年美国经济继续复苏,全年GDP增长率达3.0%,经济总量基本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

2011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复苏势头,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0.1%、2.5%、1.3%和4.1%,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8%。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增长,工业生产、商品零售、居民收入、房地产价格等均有所回升,但经济增势总体低于市场预期。第一、二、三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2.0%、1.3%和3.1%,12月失业率为7.8%,已连续四个月低于8%。

201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美元,居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142.89美元,居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0名。2016年美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03万亿美元,居美洲和世界第1位;完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5904.30美元,居世界第5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美国


 

9、美国崛起的因素


1.首先从工业革命开始说起,美国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欧洲进行),却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了19世界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世界首位了。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40年代开始)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爆发的冷战,为美国制造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全球市场,财富源源不断从欧洲流入美国,使其成为全球新的财富和权力中心。二战结束时,美国的GDP已是英国的10倍,其黄金储备为200亿美元,几乎占世界总量(约330亿美元)的三分之二。所以1945年美国实力之强,只能用“非同一般”来形容,堪称史无前例。
  2.政治方面: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建国开始就是三权分立,是最完全、最彻底的资本主义政体。林肯总统在位时,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19世纪60年代),代表北方的工业资本主义打败了南方的农奴庄园制,全国真正实现了政治统一、市场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3.经济体制:美国早期完全奉行自由资本主主义,资源全部是市场调控,经济发展较快,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崩溃,大萧条,美国吸取教训,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健全了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

关键词: 美利坚 问答 知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