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小说正文

《七君子》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0 09:57:57 浏览次数:243
关于《 七君子 》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的知识您了解多少?下面为您介绍更多关于的问题

目录

1、戊戌七君子是哪几位?
2、抗日七君子是谁?都有什么功绩?
3、央视评论部七君子
4、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是那些人啊?
5、东方时空七君子事件
6、七君子事件
7、东林党的故事?讲讲“前六君子”、“后七君子”…等等的故事!最后是怎么被陷害的?
8、花中七君子有哪七个
9、《戊戌变法》里的七君子是谁?

 

1、戊戌七君子是哪几位?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以及徐致靖。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绪二十四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扩展资料

大难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

当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大肆逮捕维新派官员。徐致靖也进了监狱。慈禧亲笔批文立即斩决的头一个人就是徐致靖。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是同科进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李鸿章就想方设法救徐。他知道自己出面救徐致靖不妥,只好求慈禧的红人荣禄帮忙。

碍于面子,荣禄只好向慈禧说情。不料慈禧大怒,责怪荣禄为帝党开脱。荣禄马上跪地申诉说徐致靖只是个书呆子,根本不懂得新政,只是在维新派里唱昆曲、玩围棋而已,而且在宣布维新后的3个月内,皇帝一次也没有召见过他。

慈禧立即派太监查询。因宫廷规定,皇帝召见任何人都要有记载,一查便知。太监核查后回报说:3个月内皇帝确实没有召见过徐致靖。这下慈禧稍有转色,再加之荣禄是她最宠信之人,慈禧就改判徐致靖为“监候”(即死缓)。

而事实上,光绪没有召见徐致靖的原因是因为他双耳重听,别人跟他说话不提高声音就听不清楚。而光绪左右时有慈禧耳目,所以为保密起见不太召见。

徐致靖大难不死,“戊戌七君子”变为“六君子”。徐致靖出狱后,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仅存的老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六君子



2、 抗日七君子是谁?都有什么功绩?


七君子事件

1936年 5月 31日,宋庆龄、沈钧儒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11月22日深夜,救国会七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1月24日,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发出布告,宣布他们的“罪行”:“李公仆等自从非法组织所谓‘上海各界救国会’后,托名救国,肆意造谣,其用意无非欲削弱人民对于政府之信仰,近且勾结‘赤匪’妄倡人民阵线,煽动阶级斗争,更主张推翻国民政府,改组国防政府,种种谬说均可复按。”

沈钧儒等七人都是文化界知名人士。他们从事的抗日救亡活动,顺应民心,代表民意。国民党政府罗织的“罪行”,说到底无非只是“谬说”。以言论治罪本身违反法制,何况种种“谬说”未必可以“复按”。

消息传出,全国哗然。北平文化教育界进步人士李达、许春裳等107人;天津文化界、暹罗(今泰国)华侨文化界200余人;新加坡全体华侨纷纷致电国民党政府,要求立即释放他们。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世界名人也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抗议。

北平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特地罢课两天,派出5名代表赴南京请愿。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大示威,高呼“争取爱国自由、释放爱国领袖”等口号。全国许多报纸把他们称为“七君子”,把他们的案件称为“爱国无罪”案。

按照国民党政府法律规定,侦讯时间以两个月为限,必要时可以延长两个月。沈钧儒等七人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国民党办案人员侦无可侦,讯无可讯,只得延长羁押两个月。1937年4月4日,也就是法定侦查期满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八点钟,检查官才炮制出了“起诉书”。这个“起诉书”洋洋数千言,东拼西凑地捏造了“十大罪状”。邹韬奋愤怒指出:“故意罗织,入人以罪。”曾任律师的沙千里感慨地说:“我们万不料侦查了四个月之久,起诉书理由竟然如此空洞、歪曲,真是污辱了国家,污辱了神圣的职务。”

“起诉书”出笼,立即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抗议。宋庆龄、何香凝和各界知名人士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发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向全世界庄严表示:“中国人民决不是贪生怕死的懦夫,爱国的中国人民决不只是沈先生等七个,而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心不死,中国永不会亡。”宋庆龄亲自率领爱国人士,携带写给国民党苏州高等法院的文件,直赴苏州高等法院“请求羁押”入狱,与七君子一道坐牢。国民党政府无可奈何,十分尴尬。

1937年6月10日,国民党政府悍然开庭,公开审理此案。那天,法院门口挤满了人群,前来瞻仰七君子风采,对他们表示敬意。法院当局见事不妙,贴出布告,改公开审讯为不公开审讯。沈钧儒等七名“被告”一致表示:这个案子根本没有秘密审讯的必要,如不公开审理,他们就拒绝答话。他们的律师向书记长传达了他们的意见,同时表示:如果当事人个个缄默,律师也将保持缄默,不发一言。

他们的律师都是来自上海的著名律师,全都是自愿前来进行义务辩护的。因此每人都有三名律师,总共21人,组成一个律师团。他们不仅要为“被告”个人进行辩护,更重要的是为保障“爱国无罪”而斗争,为全国人民争取爱国的自由。法院当局无法审理,只得答应“被告”要求,把“被告”家属和新闻记者放进来。

“起诉书”又臭又长,全然建立在诬陷、歪曲的基础上,因此破绽百出,不堪一击。

沈钧儒等七人于1936年11月22日被捕入狱;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他们不可能与张学良、杨虎城“联络接洽”。“起诉书”却无中生有地把西安事变列为他们的“罪状”之一。法院当局借口救国会曾于11月间致电,吁请张学良出兵援助绥远抗战,诬陷他们“勾结军人,图谋轨外行动”,“酿成巨变,国本几乎动摇”。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发表通电提出八项主张,其中第三条为“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这就构成了彼此“勾结”的“证据”。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沈钧儒头一个受审,他义正辞严作了回答:“我们发电报给张学良,是为绥远事件共同抗日,同电还给国民政府和傅作义、宋哲元,希望他们一起督促中央抗日。至于拿西安事变的责任加在我们身上,我本人很奇怪,应请审判长传张学良作证。”

邹韬奋也据理进行驳斥。他指着电报说道:“这个电报内容明明说希望张学良‘请命中央援绥抗日’,并非叫他进行‘兵谏’,并同时还打了同样电报给国民政府和傅作义,为什么不说勾结国民政府?为什么勾结国民政府不管,而单问张学良?”

辩护律师接着说:“起诉书中所谓‘勾结’,所谓‘互相联络’,是什么意思。这是双方的事,现在只问单方,怎可判罪?所以无论如何,非向张学良调查不可。”

这无异给法院当局将了一军。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表示“宽恕”张学良、杨虎城,“既往不究”,可是张学良陪同他返回南京,蒋介石就把张学良软禁起来。怎会让张学良到苏州法院“作证”呢?

审判闹剧演不下去了。不久,爆发了“七七事变”,国民政府于1937年7月31日释放了这七位爱国领袖。
 

3、央视评论部七君子


实为“东方时空”七君子,该栏目创办时有六七十人,只有七位是央视正式职工。当时七君子有自嘲或戏称的意味;回首往事时,成为自豪和荣耀。评论部是后来成立的,新闻中心的评论组和国际组成建制划归评论部,创办焦点访谈。评论部的正式职工增加到二三十人,因此“七君子”之说便很少被提及了。

七君子如下:
姓 名 当时职务 历任职务
孙玉胜 东方时空总制片人 评论部主任 新闻中心主任 台副总编 中数传媒总裁 副台长
张海潮 焦点时刻制片人 评论部副主任 广经中心副主任 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经理
时 间 东方之子制片人 评论部副主任 东方时空工作室主任 新影厂厂长助理
梁晓涛 生活空间制片人 动画部主任 广经中心主任 新闻中心主任 总编室主任
台副总编 国际电视总公司总经理(台分党组成员)
王坚平 金曲榜(音乐电视)制片人 新闻调查制片人 离开央视办节目制作公司
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 副主任

童 宁 编辑组组长 焦点时刻制片人 央视12频道节目部主任 12频道副总监
孙克文(女) 编辑组副组长 东方时空工作室副主任 评论部副主任 退休

(个别人的历任职务可能有遗漏)
 

4、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是那些人啊?


1、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代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2、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近现代:七君子::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爱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史良和沙千里。

 
 

5、东方时空七君子事件


1992年八九月,央视希望开辟早间节目版块,经过反复商讨,抽调孙玉胜、梁晓涛、童宁、王坚平、时间、孙克文、张海潮七人,研发创建《东方时空》。这七个人是《东方时空》最早的灵魂人物,后来大家称他们为“七君子”。

参考:http://www.baoye.net/news/2013/dfsk/
 

6、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事件

1936年 5月 31日,宋庆龄、沈钧儒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11月22日深夜,救国会七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1月24日,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发出布告,宣布他们的“罪行”:“李公仆等自从非法组织所谓‘上海各界救国会’后,托名救国,肆意造谣,其用意无非欲削弱人民对于政府之信仰,近且勾结‘赤匪’妄倡人民阵线,煽动阶级斗争,更主张推翻国民政府,改组国防政府,种种谬说均可复按。”

沈钧儒等七人都是文化界知名人士。他们从事的抗日救亡活动,顺应民心,代表民意。国民党政府罗织的“罪行”,说到底无非只是“谬说”。以言论治罪本身违反法制,何况种种“谬说”未必可以“复按”。

消息传出,全国哗然。北平文化教育界进步人士李达、许春裳等107人;天津文化界、暹罗(今泰国)华侨文化界200余人;新加坡全体华侨纷纷致电国民党政府,要求立即释放他们。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世界名人也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抗议。

北平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特地罢课两天,派出5名代表赴南京请愿。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大示威,高呼“争取爱国自由、释放爱国领袖”等口号。全国许多报纸把他们称为“七君子”,把他们的案件称为“爱国无罪”案。

按照国民党政府法律规定,侦讯时间以两个月为限,必要时可以延长两个月。沈钧儒等七人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国民党办案人员侦无可侦,讯无可讯,只得延长羁押两个月。1937年4月4日,也就是法定侦查期满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八点钟,检查官才炮制出了“起诉书”。这个“起诉书”洋洋数千言,东拼西凑地捏造了“十大罪状”。邹韬奋愤怒指出:“故意罗织,入人以罪。”曾任律师的沙千里感慨地说:“我们万不料侦查了四个月之久,起诉书理由竟然如此空洞、歪曲,真是污辱了国家,污辱了神圣的职务。”

“起诉书”出笼,立即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抗议。宋庆龄、何香凝和各界知名人士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发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向全世界庄严表示:“中国人民决不是贪生怕死的懦夫,爱国的中国人民决不只是沈先生等七个,而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心不死,中国永不会亡。”宋庆龄亲自率领爱国人士,携带写给国民党苏州高等法院的文件,直赴苏州高等法院“请求羁押”入狱,与七君子一道坐牢。国民党政府无可奈何,十分尴尬。

1937年6月10日,国民党政府悍然开庭,公开审理此案。那天,法院门口挤满了人群,前来瞻仰七君子风采,对他们表示敬意。法院当局见事不妙,贴出布告,改公开审讯为不公开审讯。沈钧儒等七名“被告”一致表示:这个案子根本没有秘密审讯的必要,如不公开审理,他们就拒绝答话。他们的律师向书记长传达了他们的意见,同时表示:如果当事人个个缄默,律师也将保持缄默,不发一言。

他们的律师都是来自上海的著名律师,全都是自愿前来进行义务辩护的。因此每人都有三名律师,总共21人,组成一个律师团。他们不仅要为“被告”个人进行辩护,更重要的是为保障“爱国无罪”而斗争,为全国人民争取爱国的自由。法院当局无法审理,只得答应“被告”要求,把“被告”家属和新闻记者放进来。

“起诉书”又臭又长,全然建立在诬陷、歪曲的基础上,因此破绽百出,不堪一击。

沈钧儒等七人于1936年11月22日被捕入狱;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他们不可能与张学良、杨虎城“联络接洽”。“起诉书”却无中生有地把西安事变列为他们的“罪状”之一。法院当局借口救国会曾于11月间致电,吁请张学良出兵援助绥远抗战,诬陷他们“勾结军人,图谋轨外行动”,“酿成巨变,国本几乎动摇”。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发表通电提出八项主张,其中第三条为“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这就构成了彼此“勾结”的“证据”。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沈钧儒头一个受审,他义正辞严作了回答:“我们发电报给张学良,是为绥远事件共同抗日,同电还给国民政府和傅作义、宋哲元,希望他们一起督促中央抗日。至于拿西安事变的责任加在我们身上,我本人很奇怪,应请审判长传张学良作证。”

邹韬奋也据理进行驳斥。他指着电报说道:“这个电报内容明明说希望张学良‘请命中央援绥抗日’,并非叫他进行‘兵谏’,并同时还打了同样电报给国民政府和傅作义,为什么不说勾结国民政府?为什么勾结国民政府不管,而单问张学良?”

辩护律师接着说:“起诉书中所谓‘勾结’,所谓‘互相联络’,是什么意思。这是双方的事,现在只问单方,怎可判罪?所以无论如何,非向张学良调查不可。”

这无异给法院当局将了一军。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表示“宽恕”张学良、杨虎城,“既往不究”,可是张学良陪同他返回南京,蒋介石就把张学良软禁起来。怎会让张学良到苏州法院“作证”呢?

审判闹剧演不下去了。不久,爆发了“七七事变”,国民政府于1937年7月31日释放了这七位爱国领袖。
 

7、东林党的故事?讲讲“前六君子”、“后七君子”…等等的故事!最后是怎么被陷害的?


明朝末年,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对“东林党人”制造人了起大冤狱,大批正直无私的人遭到残酷迫害。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吏部郎中顾宪成为违背神宗的旨意被革职。他回到家乡无锡后,与去职归家的高攀龙、钱一本等人集资修复了被废弃的东林书院,在那里讲学。他们在讲学中议论朝政得失,抨击失职的当朝权贵和为非作歹的宦官。在朝的一部分官员也支持他们。这些人遥相呼应,逐渐形面一个有影响的政治集团。他们反对王公权臣掠夺土地,反对矿监税监横征暴敛,主张广开言路,弊政,澄清吏治。那些反对东林书院讲学活动的当朝权贵和宦官们,把顾宪成等人以及和他们有联系的人称作“东林党人”。
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宦官魏忠贤利用明喜宗朱由校年幼无知独揽大权,那些趋炎附势的官僚纷纷拜倒在魏忠贤的门下,形成阉党。这时著名的东林党人、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历数24条罪状,接着上疏弹劾魏忠贤的有70多人。阉党疯狂反扑,编造《东林点将录》,将《水浒传》中农民起义军将领的绰号加在东林党人头上,大兴冤狱,捕杀了杨涟、左光斗、黄遵素等一大批东林党人。昏庸的明喜宗不觉 听信魏忠贤的谗言,下令拆毁天下所有的书院,停止讲学,以压制舆论。阉党的势力猖獗一时,朝政更加腐败。
公元1627年,明喜宗死后,东林党人拥立信王朱由检即位(即崇祯帝),开始惩治阉党。魏忠贤自杀,阉党官僚有的被杀,有的被逐出朝廷,迫害东林党人的冤狱得以昭雪 天启五年,魏忠贤大举反扑,逮东林党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下狱,乃借边事加以陷害,诬其曾受杨镐、熊廷弼贿。六人均死于狱中,时称为六君子。天启六年,魏忠贤又兴大狱,逮东林党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缪昌期、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七人。高攀龙投水死,其余六人死狱中,时称为后七君子。
 

8、花中七君子有哪七个


花中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9、《戊戌变法》里的七君子是谁?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慷慨就义。他们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六君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慈禧太后最初要处斩的不是6个人,而是7个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当时官至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徐致靖。  
  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静,江苏宜兴人,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皇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当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大肆逮捕维新派官员。徐致靖也进了监狱。   
  慈禧亲笔批文立即斩决的头一个人就是徐致靖。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是同科进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李鸿章就想方设法救徐。他知道自己出面救徐致靖不妥,只好求慈禧的红人荣禄帮忙。碍于面子,荣禄只好向慈禧说情。不料慈禧大怒,责怪荣禄为帝党开脱。荣禄马上跪地申诉说徐致靖只是个书呆子,根本不懂得新政,只是在维新派里唱昆曲、玩围棋而已,而且在宣布维新后的3个月内,皇帝一次也没有召见过他。   
  慈禧立即派太监查询。因宫廷规定,皇帝召见任何人都要有记载,一查便知。太监核查后回报说:3个月内皇帝确实没有召见过徐致靖。这下慈禧稍有转色,再加之荣禄是她最宠信之人,慈禧就改判徐致靖为“监候”(即死缓)。  
  徐致靖大难不死,“戊戌七君子”变为“六君子”。徐致靖出狱后,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仅存的老朽。

关键词: 问答 知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