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中国所有皇帝的顺序(全)2、中国古代皇帝列表
3、曹操算皇帝吗﹖为什么魏武帝﹖
4、历史,所有皇帝的先后顺序?
5、历史上所有皇帝的名字
6、中国历代总共有多少个皇帝?
7、我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的寝宫都叫什么?
8、汉武帝之后下面几任皇帝是谁?
9、历史上被称为“六位帝皇丸”的皇帝是谁?
1、中国所有皇帝的顺序(全)
说明:以下凡加*号的,为追谥;凡带()号的,后废除。
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西汉: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元皇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孺子婴刘婴
3、新朝:新皇帝王莽
4、玄汉:更始帝刘玄
5、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6、赵汉:汉嗣帝王郎
7、成家:成家公孙述
8、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穆宗)/孝和皇帝刘肇、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9、三国魏:*高皇帝曹腾、*太皇帝曹嵩、*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烈祖/明皇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10、三国蜀: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刘备、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11、三国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太祖/大皇帝孙权、废皇帝/会稽王孙亮、太宗景皇帝孙休、末帝/乌程侯孙晧
12、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赵王司马伦(篡位)、孝怀皇帝司马炽、孝愍皇帝司马邺
13、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皇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皇帝司马丕、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安皇帝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14、前凉:恒王张重华、哀王张曜灵、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王张天锡
15、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末主吕隆
16、南凉: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17、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18、北凉:文王段业、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
19、前赵:高祖/光文帝刘渊、废帝刘和、烈宗/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璨、襄宗刘曜
20、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太祖/武帝石弘、正帝石虎、成帝石世、仁武帝石遵、兴武帝石鉴、末帝石袛
21、前秦:高祖景明帝苻健、越厉王苻生、世祖/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高帝苻登、越厉王苻生
22、后秦:太祖/武昭皇帝姚苌、高祖/文桓皇帝姚兴、末主姚泓
23、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厉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高祖/武宣帝慕容皝、烈祖/景昭帝慕容隽、隐宗/幽帝慕容暐
25、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景宗/惠懿皇帝慕容云
26、南燕:世宗/献武帝慕容德、太祖/穆帝慕容纳、文帝慕容超
27、北燕:太祖/文成皇帝冯跋、昭成皇帝冯弘
28、成汉:太宗/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归义侯李势
28、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少帝刘义符、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废帝刘劭(史称“元凶”)、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太宗/明皇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皇帝刘准
29、南朝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皇帝萧赜、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高宗/明皇帝萧鸾、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和皇帝萧宝融
30、南朝梁:高祖/武皇帝萧衍、临贺王萧正德、太宗/简文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世祖/孝元皇帝萧绎、闵皇帝/贞阳侯萧渊明、敬皇帝萧方智、废帝萧庄
31、西梁:中宗宣皇帝萧詧、世宗孝明皇帝萧岿、惠宗孝靖皇帝萧琮、萧铣
32、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高宗/孝宣皇帝陈顼、长城炀公/后主陈叔宝
33、北朝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安隐王拓跋余、高宗拓跋濬、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高祖/孝文皇帝元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肃宗元诩、殇皇帝元姑娘、幼主元钊、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废帝元晔、烈宗元恭、安定王元朗、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4、北朝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
35、北朝西魏:文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6、北朝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皇帝高演、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37、北朝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宣皇帝宇文赟、静皇帝宇文阐
38、隋朝:高祖/文皇帝杨坚、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恭皇帝杨侑、皇泰帝杨侗、秦王杨浩
39、唐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中宗李显、殇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景宗李柷
40、五代后梁: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废帝/郢王朱友圭、末帝朱友贞(朱友瑱、朱瑱、朱友锽)
41、五代后唐:*太祖 武皇帝李克用、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闵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本名王从珂)
42、五代后晋: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43、五代后汉: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隐皇帝刘承佑
44、五代后周: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
45、辽朝: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6、北辽: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德妃(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称制;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神宗(梁王)耶律雅里、英宗耶律术烈
47、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恭帝屈出律
48、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
49、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简宗皇帝赵旉、孝宗皇帝赵昚、光宗皇帝赵惇、宁宗皇帝赵扩、理宗皇帝赵昀、度宗皇帝赵禥、恭宗皇帝赵显、端宗皇帝赵昰、怀宗皇帝赵昺
50、西夏:*太祖 神武皇帝李继迁、*太宗 光圣皇帝李德明、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毅宗 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 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 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 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51、金朝: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完颜璟、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昭宗完颜承麟
52、元朝:烈祖也速该、*太祖成吉思汗、*睿宗监国拖雷、*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晋宗也孙铁木儿、兴宗阿刺吉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琜、宁宗懿璘质班、惠宗妥懽帖睦尔、昭宗爱猷识理答腊
53、明朝:太祖朱元璋、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54、南明: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鐭、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55、清朝:*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詝、穆宗载淳、德宗载湉、废帝溥仪、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
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皇帝的逝世叫驾崩。
参考资料:
皇帝 百度百科
2、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
以下是中国历代皇帝列表及在位时间:
秦朝皇帝列表: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46-公元前209 ;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09-公元前206 ;
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7(46天) 。
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公元前194;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公元前187;
汉吕后执政:公元前187-公元前179;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公元前163;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63-公元前140;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公元前86;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公元前73;
汉宣帝刘洵:公元前73-公元前48;
汉元帝刘奭(shi):公元前48-公元前32;
汉成帝刘鷔(ao):公元前32-公元前6;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1;
汉平帝刘衎(kan):1-6年;
孺子婴(王莽摄政):6-9年。
东汉(25-220年)
光武帝刘秀:25-58年;
汉明帝刘庄:58-76年;
汉章帝刘炟(da):76-89年;
汉和帝刘肇:89-106年;
汉殇帝刘隆:106-107年;
汉安帝刘祜(hu):107-126年;
汉顺帝刘保:126-145年;
汉冲帝刘炳:145-146年;
汉质帝刘缵(zuan):146-147年;
汉桓帝刘志:147-168年;
汉灵帝刘宏:168-190年;
汉献帝刘协;190-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三国(220-265年)
魏国:
魏文帝曹丕:220-227年;
魏明帝曹叡(rui):227-240年;
魏齐王曹芳:240-254年;
高贵乡公曹髦:254-260年;
魏元帝曹奂:260-265年。
蜀国:
昭烈帝刘备:221-223年;
后主刘禅(shan):223-263年。
吴国
大帝孙权:222-252年;
会稽王孙亮:252-258年;
景帝孙休:258-264年;
乌程侯孙皓:264-280年。
晋
西晋(265-317年);
晋武帝司马炎:265-290年;
晋惠帝司马衷:290-307年;
晋怀帝司马炽:307-313年;
晋愍帝司马邺:313-317年。
东晋(317-420年)
晋元帝司马睿:317-322年;
晋明帝司马绍:322-325年;
晋成帝司马衍:325-343年;
晋康帝司马岳:343-345年;
晋穆帝司马聃:345-362年;
晋哀帝司马丕:362-366年;
海西公司马奕:366-371年;
简文帝司马昱:371-373年;
孝武帝司马曜:373-397年;
晋安帝司马德宗:397-419年;
晋恭帝司马德文:419-420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南朝(420-589年)
宋(刘宋):
宋武帝刘裕:420-423年;
宋少帝刘义符:423-424年;
宋文帝刘义隆:424-454年;
宋孝武帝刘骏:454-465年;
宋前废帝刘子业:465-465年;
宋明帝刘彧:465-473年;
宋后废帝刘昱:473-477年;
宋顺帝刘准:477-479年。
齐(萧齐):
齐高帝萧道成:479-483年;
齐武帝萧赜:483-494年;
齐明帝萧鸾:494-499年;
东昏侯萧宝:499-501年;
齐和帝萧宝融:501-502年。
梁(萧梁);
梁武帝萧衍:502-550年;
简文帝萧纲:550-552年;
梁文帝萧绎:552-555年;
梁晋帝萧方智:555-556年。
陈(南陈):
陈武帝陈霸先:556-560年;
陈文帝陈蒨(qian):560-566年;
陈废帝陈伯宗:566-569年;
陈宣宗陈顼(xu):569-583年;
陈后主陈叔宝:583-589年。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脩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跋廓
北齐
神武帝高欢
文襄帝高澄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文帝宇文泰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宇文衍
隋朝(581-618年)
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杨坚:581-605年;
隋炀帝杨广:605-617年;
隋恭帝杨侑(you):617-618年。
唐朝(618-907年)
唐朝皇帝列表:
唐高祖李渊:618-626年;
唐太宗李世民:626-650年;
唐高宗李治:650-684年;
唐中宗李显:684-684年;
唐睿宗李旦:684-684年;
武后武则天(武曌):684-705年;
唐中宗李显:705-710年;
唐睿宗李旦:710-712年;
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
唐肃宗李享:756-762年;
唐代宗李豫:762-780年;
唐德宗李适(kuo):780-805年;
唐顺宗李涌:805-806年;
唐宪宗李纯:806-821年;
唐穆宗李恒:821-825年;
唐敬宗李湛:825-826年;
唐文宗李昂:826-841年;
唐武宗李炎:841-847年;
唐宣宗李忱:847-859年;
唐懿宗李凗(cui,第三声):859-873年;
唐僖宗李儇(xuan):873-889年;
唐昭宗李晔:889-904年;
唐哀帝李拀(chu):904-907年。
宋朝皇帝列表:
北宋(960-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960-976年;
宋太宗赵匡义:976-998年;
宋真宗赵恒:998-1023年;
宋仁宗赵祯:1023-1064年;
宋英宗赵曙:1064-1068年;
宋神宗赵顼:1068-1086年;
宋哲宗赵煦:1086-1101年;
宋徽宗赵佶(ji):1101-1126年;
宋钦宗赵桓:1126-1127年。
南宋(1127-1276年)
宋高宗赵构:1127-1163年;
宋孝宗赵昚(shen):1163-1190年;
宋光宗赵惇(dun):1190-1195年;
宋宁宗赵扩:1195-1225年;
宋理宗赵昀:1225-1265年;
宋度宗赵禥(qi):1265-1275年;
宋恭帝赵显:1275-1276年。
元朝皇帝列表(1260-1368年)
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5年;
元成宗:1295-1308年;
元武宗:1308-1312年;
元仁宗:1312-1321年;
元英宗:1321-1324年;
元泰定帝:1324-1328年;
元天顺帝:1328-1328年;
元文宗:1328-1329年;
元明宗:1329-1332年;
元宁宗:1332-1333年;
元顺帝:1333-1368年。
明朝(1368-1644年)
明朝皇帝列表: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9年;
明惠帝朱允炆:1399-1402年;
明成祖朱棣:1402-1425年;
明仁宗朱高炽:1425-1426;
明宣宗朱赡(dan)基:1426-1436年;
明英宗朱祁镇:1436-1450年;
明代宗朱祁钰:1450-1457年;
明英宗朱祁镇:1457-1465年;
明宪宗朱见深:1465-1488年;
明孝宗朱祐摚(cheng):1488-1506年;
明武宗朱厚燳:1506-1522年;
明世宗朱厚熜(cong):即嘉靖,1522-1567年;
明穆宗朱载垕(hou):1567-1573年;
明神宗朱翊(yi)钧:1573-1620年;
明光宗朱常洛:1620-1621年;
明熹宗朱由校:1621-1628年;
明思宗朱由检:1628-1644年。
清朝(1616-1912年)
清朝历代皇帝:
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1627年;
清太宗皇太极:1627-1644年;
清世祖顺治福临:1644-1661年;
清圣祖康熙玄烨:1661-1722年;
清世宗雍正胤禛(zhen):1722-1735年;
清高宗乾隆弘历:1735-1795年;
清仁宗嘉庆顒琰(yongyan):1795-1820年;
清宣宗道光旻宁:1820-1850年;
清文宗咸丰奕詝(zhu):1850-1861年;
清穆宗同治载淳:1861-1875年;
清德宗光绪载恬:1875-1908年;
清宣统帝溥仪:1908-1912年。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2000多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00多位。
扩展资料: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按说皇帝一切生活标准都是天下最高的,生活在这么好的条件中,皇帝应该都是健康长命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皇帝的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
初略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杀害率为31%,活不到40岁的高达50%,寿命超过60岁的只15%,平均寿命为39.2岁,而古代社会总体平均寿命约为三十五岁。如果去掉夭折和非自然死亡的人,古代成人平均寿命约为57岁。可见皇帝的寿命并不比普通百姓高。
其中固然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社会进步发展与人民生活安定做了一些好事。
但由于专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嫡长继承制、等级特权制以及阴谋争夺、血腥杀戮等本质特性的制约影响,更多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给国家与人民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更有不少命运悲惨、死于非命的皇帝,给中国历史蒙上了一层阴森可怖的阴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3、曹操算皇帝吗﹖为什么魏武帝﹖
曹操不算是皇帝。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
4、历史,所有皇帝的先后顺序?
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西汉: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元皇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孺子婴刘婴。
3、新朝:新皇帝王莽。
4、玄汉:更始帝刘玄。
5、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6、赵汉:汉嗣帝王郎。
7、成家:成家公孙述。
8、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穆宗)/孝和皇帝刘肇、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9、三国魏:高皇帝曹腾、太皇帝曹嵩、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烈祖/明皇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10、三国蜀: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刘备、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11、三国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太祖/大皇帝孙权、废皇帝/会稽王孙亮、太宗景皇帝孙休、末帝/乌程侯孙晧。
12、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赵王司马伦(篡位)、孝怀皇帝司马炽、孝愍皇帝司马邺。
13、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皇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皇帝司马丕、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安皇帝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14、前凉:恒王张重华、哀王张曜灵、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王张天锡。
15、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末主吕隆。
16、南凉:烈祖/武王 秃发乌孤、康王 秃发利鹿孤、景王 秃发傉檀。
17、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18、北凉:文王段业、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
19、前赵:高祖/光文帝刘渊、废帝刘和、烈宗/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璨、襄宗刘曜。
20、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太祖/武帝石弘、正帝石虎、成帝石世、仁武帝石遵、兴武帝石鉴、末帝石袛。
21、前秦:高祖景明帝苻健、越厉王苻生、世祖/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高帝苻登、越厉王苻生。
22、后秦:太祖/武昭皇帝姚苌、高祖/文桓皇帝姚兴、末主姚泓。
23、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厉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高祖/武宣帝慕容皝、烈祖/景昭帝慕容隽、隐宗/幽帝慕容暐。
25、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景宗/惠懿皇帝慕容云。
26、南燕:世宗/献武帝慕容德、太祖/穆帝慕容纳、文帝慕容超。
27、北燕:太祖/文成皇帝冯跋、昭成皇帝冯弘。
28、成汉:太宗/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归义侯李势。
28、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少帝刘义符、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废帝刘劭(史称“元凶”)、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太宗/明皇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皇帝刘准。
29、南朝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皇帝萧赜、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高宗/明皇帝萧鸾、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和皇帝萧宝融。
30、南朝梁:高祖/武皇帝萧衍、临贺王萧正德、太宗/简文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世祖/孝元皇帝萧绎、闵皇帝/贞阳侯萧渊明、敬皇帝萧方智、废帝萧庄。
31、西梁:中宗宣皇帝萧詧、世宗孝明皇帝萧岿、惠宗孝靖皇帝萧琮、萧铣。
32、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高宗/孝宣皇帝陈顼、长城炀公/后主陈叔宝。
33、北朝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安隐王拓跋余、高宗拓跋濬、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高祖/孝文皇帝元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肃宗元诩、殇皇帝元姑娘、幼主元钊、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废帝元晔、烈宗元恭、安定王元朗、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4、北朝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
35、北朝西魏:文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6、北朝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皇帝高演、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37、北朝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宣皇帝宇文赟、静皇帝宇文阐。
38、隋朝:高祖/文皇帝杨坚、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恭皇帝杨侑、皇泰帝杨侗、秦王杨浩。
39、唐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中宗李显、殇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景宗李柷。
40、五代后梁: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废帝/郢王朱友圭、末帝朱友贞(朱友瑱、朱瑱、朱友锽)。
41、五代后唐:太祖 武皇帝李克用、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闵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本名王从珂)。
42、五代后晋: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43、五代后汉: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隐皇帝刘承佑。
44、五代后周: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
45、辽朝: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6、北辽: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德妃(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称制;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神宗(梁王)耶律雅里、英宗耶律术烈。
47、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恭帝屈出律。
48、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
49、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简宗皇帝赵旉、孝宗皇帝赵昚、光宗皇帝赵惇、宁宗皇帝赵扩、理宗皇帝赵昀、度宗皇帝赵禥、恭宗皇帝赵显、端宗皇帝赵昰、怀宗皇帝赵昺。
50、西夏:太祖 神武皇帝李继迁、太宗 光圣皇帝李德明、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毅宗 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 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 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 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51、金朝: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完颜璟、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昭宗完颜承麟。
52、元朝:烈祖也速该、太祖成吉思汗、睿宗监国拖雷、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晋宗也孙铁木儿、兴宗阿刺吉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琜、宁宗懿璘质班、惠宗妥懽帖睦尔、昭宗爱猷识理答腊。
53、明朝:太祖朱元璋、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54、南明: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鐭、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55、清朝: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詝、穆宗载淳、德宗载湉、废帝溥仪。
扩展资料:
一、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帝制朝代。
二、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帝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30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1、超过80岁的皇帝有五位: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89)、梁武帝萧衍(86)、则天大圣皇帝武曌(82)、宋高宗赵构(81)和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80)。
2、70岁到79岁的皇帝有12位:十国楚武穆王马殷(79),唐玄宗李隆基(78)、十国前蜀高祖王建(72)、明太祖朱元璋(71),三国吴大帝孙权(71),五代南平高季兴(71)、十六国后燕高祖慕容垂(71)、汉武帝(70)、唐高祖李渊(70)、辽道宗耶律洪基(70)、西夏仁宗李仁孝(70)、十六国南燕高祖慕容德(70)。
3、60岁到69岁的皇帝有38位:新建兴帝王莽(69),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69)、清宣宗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69)、十六国西凉武昭王李暠(68),宋孝宗赵昚(68)、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68)、周帝吴三桂(67)、十六国北凉高祖沮渠蒙逊(67)
后唐明宗李嗣源(67)、金世宗完颜雍(67)、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66)、蜀汉怀帝(后主)刘禅(65)、明成祖朱棣(65)、隋文帝杨坚(64)、蜀汉昭烈帝刘备(63)、唐德宗李适(64)、西夏神宗李遵顼(64)、汉光武帝刘秀(63)、十六国后凉高祖吕光(63)
汉高祖刘邦(62)、宋武帝刘裕(62)、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62)、金太宗完颜晟(61)、后蜀高祖孟知祥(61)、辽圣宗耶律隆绪(61)、十六国后秦高祖姚兴(61)、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61)、后梁太祖朱温(61)、明世宗朱厚熜(60)、宋理宗赵昀不(60)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历史朝代
百度百科_皇帝
5、历史上所有皇帝的名字
秦朝(统一后,公元前221-201,共15年,历三帝,嬴姓)
1、秦始皇(嬴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12年
2、秦二世(胡亥),后被赵高所杀,3年
3、秦三世,后改称秦王(子缨),斩杀赵高,投降刘邦,被项羽杀害,46天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四帝)
1、汉高祖(刘邦),大汉开国皇帝,12年
2、汉惠帝(刘盈),7年
3、少帝(吕后专政),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8年
4、汉文帝(刘恒),前元,后元,23年
5、汉景帝(刘启),前元,中元,后元,16年
6、汉武帝(刘彻),建元,54年
7、汉昭帝(刘弗陵),始元,13年
8、废帝(刘贺,27天
9、汉宣帝(刘询),本始,25年
10、汉元帝(刘奭),初元,16年
11、汉成帝(刘骜),建始,26年
12、汉哀帝(刘欣),建平,6年
13、汉平帝(刘衎),元始,5年
14、汉孺子(刘婴),居摄,3年
新朝(王莽夺权,公元9-25,共17年)
1、建兴帝(王莽),始建国,15年
2、更始帝(刘玄),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6年,刘姓,历十四帝)
1、光武帝(刘秀),建武,33年
2、汉明帝(刘庄),永平,18年
3、汉章帝(刘炟),建初,13年
4、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
5、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
6、汉安帝(刘祜),永初,19年
7、汉婴帝(刘懿),继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8、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
9、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
10、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
11、汉恒帝(刘志),建和,21年
12、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
13、汉少帝(刘辩),光熹,5个月
14、汉献帝(刘协),初平,32年
三国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
1、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
2、魏明帝(曹睿),太和,13年
3、魏齐王(曹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曹奂),景元,6年
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
1、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
2、后主(刘禅),建兴,41年
吴(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
1、大皇帝(孙权),黄武,31年
2、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
3、景皇帝(孙休),永安,7年
4、乌程侯(孙皓),元兴,17年
西晋(265-316,共51年,历四帝)
1、晋武帝(司马炎),秦始,25年
2、晋惠帝(司马衷),永煕,17年
3、晋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4、晋憨帝(司马邺),建兴,4年
东晋(317-402,共104年,历十一帝)
1、晋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晋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3、晋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晋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晋穆帝(司马聃),永和,17年
6、晋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晋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10、晋安帝(马德宗),隆安,22年
11、晋恭帝(马德文),元熙,2年
十六国
1、成汉(303-347,共五个皇帝):李特(2年);李雄(32年);李期(4年);李寿(6年);李势(5年);
2、汉赵(304-329,历四帝):刘渊(9年);刘聪(12年);刘粲(3个月);刘曜(12年)
3、后赵(319-352,历五帝):石勒(7年);石弘(1年);石虎(15年);石鉴(3个月);石袛(13个月);
4、前燕(357-370,历三帝):慕容皝(15年);慕容儁(11年);慕容暐(11年);
5、前秦(351-394,历六帝):符健(5年);符生(3年);符坚(30年);符丕(2年);符登(9年);符崇(4个月);
6、前凉(313-376,历七帝):张寔(4年),张茂(5年);张骏(23年);张重华(8年);张祚(2年);张玄靓(9年);张天锡(14年);
7、后秦(384-417,历三帝):姚苌(12年);姚兴(24年);姚泓(2年);
8、后燕(384-409,历四帝):慕容垂(13年);慕容宝(3年);慕容盛(3年);慕容熙(7年);
9、南燕(398-410,历二帝):慕容德(7年);慕容超(6年);
10、北燕(409-436,历三帝):高云(3年);冯跋(22年);冯弘(6年);
11、后凉(386-403,历四帝):吕光(13年);吕绍(1年);吕篡(1年);吕隆(1年);
12、南凉(397-414,历三帝):秃发乌狐(3年);秃发利鹿狐(3年);秃废傉檀(13年);
13、西凉(400-420,历三帝):李暠(17年);李歆(4年);李恂(2年);
14、北凉(397-439,历三帝):段业(4年);沮渠蒙逊(33年);沮渠牧犍(7年);
15、西秦(385-431,历四帝):乞伏国仁(4年);乞伏乾归(17年);乞伏炽磐(17年);乞伏暮末(4年);
16、胡夏(407-431,历三帝):郝连勃勃(20年);郝连昌(4年);郝连定(4年)
南北朝
南朝宋(420-479年,共60年,历8帝)
1、武帝(刘裕),永初,3年
2、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
3、文帝(刘义隆),元加,30年
4、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
5、废帝(刘予业),永元,1年
6、明帝(刘彧),秦始,8年
7、后废帝(刘昱),元徵,5年
8、顺帝(刘准),升明,3年
南朝齐(479-501年,共23年,历7帝)
1、高帝(萧道成),建元,4年
2、武帝(萧赜),永明,11年
3、废帝(萧昭业),隆昌,1年
4、废帝(萧昭文),延兴,1年
5、明帝(萧鸾),建武,5年
6、东昏侯(萧宝卷),永元,13年
7、和帝(萧宝融),中兴,1年
南朝梁(502-557,共56年,历4帝)
1、梁武帝(萧衍),天监,48年
2、简文帝(萧纲),大宝,2年
3、梁元帝(萧绎),承圣,4年
4、梁敬帝(萧方智),绍泰,3年
南朝陈(557-589,共33年,历5帝)
1、陈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
2、陈文帝(陈倩),天加,7年
3、废帝(陈伯宗),光大,2年
4、陈宣帝(陈顼),太建,14年
5、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
北朝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
1、道武帝(拓跋珪),23年
2、明元帝(拓跋嗣),15年
3、太武帝(拓跋焘),28年
4、文成帝(拓拔浚),14年
5、献文帝(拓拔弘),6年
6、孝文帝(拓拔宏),29年
7、宣武帝(元恪),16年
8、孝明帝(元诩),12年
9、孝庄帝(元子攸),3年
10、节闵帝(元恭),1年
11、安定王(元朗),1年
北朝东魏(534-550,共17年,一个皇帝)
孝静帝(元善见),17年
北朝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
1、孝武帝(元修),2年
2、文帝(元宝炬),17年
3、废帝(元钦),2年
4、恭帝(元廓),3年
北朝北齐(550-557,共28年,五个皇帝)
1、文宣帝(高洋),10年
2、孝昭帝(高演),1年
3、武成帝(高湛),4年
4、后主(高纬),11年
5、幼主(高恒),1年
北朝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
1、孝愍帝(宇文觉),1年
2、北周明帝(宇文毓),4年
3、北周武帝(宇文邕),18年
4、北周宣帝(宇文赟),1年
5、北周静帝(宇文阐),2年
唐朝(618-907,共290年,22位皇帝)
1、唐高祖(李渊),武德,9年
2、唐太宗(李世民),贞观,23年
3、唐高宗(李治),永徽,34年
4、唐中宗(李显),嗣圣,1年
5、武则天,垂拱,21年
6、唐中宗(李显),复辟,神龙,5年
7、唐睿宗(李旦),景云,3年
8、唐玄宗(李隆基),先天,43年
9、唐肃宗(李亭),至德,7年
10、唐代宗(李豫),宝应,17年
11、唐德宗(李适),建中,26年
12、唐顺宗(李诵),永贞,1年
13、唐宪宗(李纯),元和,15年
14、唐穆宗(李恒),长庆,4年
15、唐敬宗(李湛),宝历,2年
16、唐文宗(李昂),太和,14年
17、唐武宗(李炎),会昌,6年
18、唐宣宗(李忱),大中,13年
19、唐懿宗(李漼),咸通,14年
20、唐僖宗(李儇),乾符,15年
21、唐昭宗(李晔),龙纪,16年
22、唐景宗(李祝),天佑,3年
五代十国(907-960)
五代
1、后梁(907-923,共16年):太祖朱温(开平,6年);废帝朱友珪(凤历,1年);隐宗朱友贞(乾化,10年);
2、后唐(923-936,共14年):庄宗李存勖(同光,4年);明宗李嗣源(天成, 8年);愍帝李从厚(应顺,1年);废帝李从珂(清泰,2年);
3、后晋(936-946,共11年):高祖石敬塘(天福,7年);出帝石重贵(开运,4年);
4、后汉(947-950,共4年):高祖刘知远(天福,2年);隐帝刘承佑(乾佑, 2年);
5、后周(951-960,共10年):太祖郭威(广顺,3年);世宗柴荣(显德,6年);龚皇帝柴宗训(1年)
十国
1、前蜀(907-925):王建(12年);王衍(8年);
2、吴(892-937):杨行密(15年);杨渥(3年);杨隆演(10年);杨溥(17年);
3、楚(896-951):马殷(35年);马希声(2年);马希范(15年);马希广(3年);马希萼(2年);马希崇(1年;
4、闽(897-946):王审知(40年);王延均(3年);王继鹏(4年);王延羲(4年);王延政(3年);
5、南唐(937-975):李昪(7年);李璟(19年);李煜(16年);
6、荆南(924-963):高季兴(22年);高从海(20年);高保融(12年);高保勗(1年);高继冲(1年);
7、南汉(905-971):刘隐(12年);刘䶮(32年);刘玢(1年);刘晟(16年);刘鋹(13年);
8、吴越(893-978):钱鏐(41年);钱元瓘(10年);钱弘佐(6年);钱弘倧(1年);钱弘俶(40年);
9、北汉(951-979):刘崇(4年);刘钧(14年);刘继恩(1年);刘继元(11年);
10、后蜀(933-965):孟知祥(1年);孟昶(30年)
北宋(960-1127,共168年,历九帝)
1、宋太祖(赵匡胤),建隆,16年
2、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22年
3、宋真宗(赵恒),咸平,25年
4、宗仁宗(赵祯),天圣,41年
5、宋英宗(赵曙),治平,4年
6、宋神宗(赵顼),熙宁,18年
7、宋哲宗(赵煦),元佑,15年
8、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25年
9、宋钦宗(赵桓),靖康,2年
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
1、宋高宗(赵构),建炎,36年
2、宋孝宗(赵昚),隆兴,27年
3、宋光宗(赵惇),绍熙,5年
4、宋宁宗(赵扩),庆元,30年
5、宋理宗(赵昀),宝庆,40年
6、宋度宗(赵禥),咸淳,10年
7、宋恭帝(赵隰),德祐,2年
8、宋瑞宗(赵昰),景炎,3年
0、宋怀宗(赵昺),祥兴,2年
元朝(1279-1368,共90年,历11帝)
1、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5年
2、元成宗(铁穆耳),元贞,13年
3、元武宗(海山),至大,4年
4、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9年
5、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3年
6、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5年
7、元天顺帝(阿速吉八),大顺,1年
8、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5年
9、元明宗(和世琜),天历,2年
10、元宁宗(懿璘质班),至顺,1年
11、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元统,36年
明朝(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
1、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洪武,31年
2、明惠帝(朱允炆),建文,4年
3、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永乐,22年
4、明仁宗(朱高炽),平庸老实人,洪熙,1年
5、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宣德,10年
6、明英宗(朱祁镇),顽童皇帝,正统,14年
7、明代宗(朱祁钰),景泰,7年;明英宗祁镇,天顺,8年,(复辟)
8、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成化,23年
9、明孝宗(朱祐樘),弘治,18年
10、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正德,16年
11、明世宗(朱厚熙),近支即位,嘉庆,16年
12、明穆宗(朱载垕),平淡是真,隆庆,6年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47年
14、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泰昌,1年
15、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天启,7年
16、明思宗(朱由检),悲剧人物,崇祯,17年
清朝(1644-1911,共268年,爱新觉罗氏,历十帝)
(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
1、清世祖(福临),顺治,18年
2、清圣祖(玄烨),康熙,61年
3、清世宗(胤禛),雍正,13年
4、清高宗(弘历),乾隆,60年
5、清仁宗(颙琰),嘉庆,25年
6、清宣宗(旻宁),道光,30年
7、清文宗(奕詝),咸丰,11年
8、清穆宗(载淳),同治,13年
9、清德宗(载湉),光绪,34年
10、末代皇帝(溥仪),宣统,3年
6、中国历代总共有多少个皇帝?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在这期间: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主(单于、可汗、赞普)总数为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立国、称帝(王)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如安禄山)。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扩展资料: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
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
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中国,皇帝的逝世叫驾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帝
7、我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的寝宫都叫什么?
1、秦朝皇宫为阿房宫,皇帝寝殿不详。
2、西汉皇宫叫未央宫,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另外还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猗兰、无缘等殿阁32座。甘泉宫是西汉皇室的行宫,不是正式皇宫。
3、唐代正式的皇宫有三座,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大明宫内廷主殿叫紫宸殿,皇帝夏季会住在含凉殿,太极宫,丽德殿,兴庆宫,南熏殿。
4、北宋 福宁殿,行宫为延福宫,延福宫寝殿为延福殿。
5、南宋 福宁殿、勤政殿。
6、元朝皇帝寝殿为大明殿香阁。
7、明朝皇宫叫紫禁城,寝宫为乾清宫。
8、清代 顺治康熙的寝宫为乾清宫,雍正以及之后的皇帝住在养心殿。此外还有行宫圆明园,畅春园等,圆明园皇帝的寝殿为九州清晏殿。
扩展资料:
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形象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严。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人间秩序,与西方和伊斯兰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不同,中国建筑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就是宫殿。
秦汉宫殿
秦统一全国后,建造了大批宫殿。据《史记》所载,共计关(指函谷关)内300处,关外400处。关中平原和咸阳周围主要的有:咸阳旧宫,渭水北阪上仿六国宫室的一连串殿宇,咸阳旧宫以南隔渭水在上林苑中建造的信宫(始皇二十七年亦曰咸阳宫,后称极庙,以象天极,是正朝所在,为各处宫殿的中心),骊山北麓为太后所居的甘泉宫,咸阳旧宫北面“北陵”上新建的北宫等 。
西汉初期利用秦朝残留的离宫——兴乐宫修筑成长乐宫,随后又在其西面建未央宫,作为正式宫殿,以长乐宫供太后居住。文帝、景帝时期增辟北宫供太子居住。武帝时,在城内北部兴建桂宫、明光宫,并在城西上林苑内营造建章宫。各宫占地大而建筑物布局稀疏,不像明清所建那样密集、严谨。每殿自成一区。
东汉建都洛阳,先营南宫,后增建北宫,两宫分依都城南墙、北墙,中隔市区,用三条阁道相联,宫中各有前殿。汉末桓帝、灵帝时又增筑东、西宫。
隋唐宫殿
隋代营大兴城,于宫城前创建皇城,集中官署于内。宫内前朝一反汉至南北朝正殿与东西堂并列,即大朝与常朝横列的布置,追绍《周礼》古意,比附三朝五门南北纵列的布置方式,在中轴线上,于宫南正门内建太极、两仪两组宫殿。唐承隋制,仅改殿门的名称。
唐高宗时在长安城东北外侧御苑内建大明宫。前部中轴线上建三 组宫殿,以含元殿为大朝,宣政殿为日朝(又称“正衙”),紫宸殿为常朝(又称“内衙”)。内廷殿宇则自由布置,并和太液池、蓬莱山的风景区结合,这是汉、魏以来宫与苑结合的传统布局。
宋金元宫殿
北宋汴京宫殿是在原汴州府治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宫城面积仅及唐大明宫的1/10左右,官府衙署大部分在宫城外同居民住宅杂处,苑囿也散布城外。宫廷前朝部分仍有三朝。但受面积限制,不能如唐大明宫那样前后建三殿。其宫城正门为宣德门,门内为主殿大庆殿,供朝会大典使用,相当于大朝。其后稍偏西为紫宸殿,是日朝。大庆殿之西有文德殿,称“正衙”。
金中都宫殿位于明北京城西南,因袭北宋规制,但中轴线上建筑分皇帝正位和皇后正位两大组,由于广泛使用青绿琉璃瓦和汉白玉石,建筑风采绚丽。元大都宫殿在都城南部,分3部分:大内宫城是朝廷所在,在全城中轴线上;宫城之西有太后所居的隆福宫和太子所居的兴圣宫;宫城以北是御苑。宫内继承金中都宫殿在中轴线上建大明殿、延春阁两组,为皇帝、皇后正位。
清入关前,于1636年在今沈阳市区建宫殿,规模较小,分3路建筑(见沈阳故宫)。入关后虽沿用明故宫,但清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处。苑囿即成为清帝主要居止场所。所以都设外朝、内廷,建有大量殿宇,规模虽不及大内宫阙,但也很可观。秦始皇、汉武帝所开创的离宫制度,在清代苑囿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宫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宫
8、汉武帝之后下面几任皇帝是谁?
汉武帝后面的皇帝为汉昭帝刘弗陵。
帝王世系顺序如下:
刘彻(前157-前141-前87)——孝昭皇帝刘弗(前95年-前87-前74)——海昏侯刘贺(前92-前74(7-8)-前59)——孝宣皇帝刘询(前91-前74-前48)——孝元皇帝刘奭(前75-前48-前33)——孝成皇帝刘骜(前52-前33-前7)——共皇帝刘康(前?-前23年) ——孝哀皇帝刘欣(前25-前7-前1)
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叫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
在这段时间里(具体时间不详),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因过”受到斥责,忧死于云阳宫。一般认为是子幼母壮,为了防止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找借口处死了她。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于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四天后的丁卯日,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
扩展资料:
刘弗陵简介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
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汉武帝
百度百科-汉朝
百度百科-刘弗陵
9、历史上被称为“六位帝皇丸”的皇帝是谁?
唐中宗李显:他自己是皇帝,他爹是皇帝,他儿子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妈也是皇帝,所以被称为:六位帝皇丸。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葬于乾陵。
中宗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705年—710年复位,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葬于定陵。
睿宗李旦(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葬于桥陵。
武则天(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名“唐玄宗”,称为唐明皇,葬于泰陵。
扩展资料:
唐高宗李治去世后,他和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登基继位,史称唐中宗。李显性格昏懦,嗣圣元年(684年)2月,武则天命人勒兵入宫,将中宗贬为庐陵王,软禁在均州和房州。才做了3个多月的皇帝就这样被赶下来,这是他第一次的帝王生涯。
中宗李显被废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继承皇位,史称唐睿宗。他为人庸懦,毫无作为,当了7年的傀儡皇帝,后被武则天取而代之。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圣历元年(698年)3月,武则天突然向房州发了一道诏书,召回庐陵王李显。回到洛阳不久,武则天就再次立李显为太子。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称帝。
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被自己的妻女(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享年55岁。韦皇后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
由于韦后倒行逆施,睿宗的第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中宗死后的当年,唐隆元年(710年)6月24日,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基。
睿宗这次即位后的第2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第三子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延和元年(712年)8月25日,在位26个月的睿宗把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是年,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