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新就业大学毕业生是指毕业多久之内的?2、为什么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3、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怎么算工资
4、新一线城市已成为毕业生亲睐的新宠?
5、新入职毕业生应注意什么快速升职的技巧职场套路
6、毕业生就业高峰哪些新趋势开始显现?
7、中国每年有多少大学毕业生?
8、新人(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要注意些什么
9、毕业生新进单位,这工资条什么意思
1、新就业大学毕业生是指毕业多久之内的?
应届毕业生就是毕业时期一年之内的都算应届。一年之后算往届生!!!
2、 为什么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在这里,我反对大学生找到工作是因为自身素质下降的原因。我认为这不是根本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大学生数量增多并不必然导致素质下降,这本身就只是一个臆断。大学生素质是不是下降,关键看跟谁去比。一个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和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当然会有差别,因为本来进入高校前差别已经存在,加上不同的学习环境,平均差距应该是扩大,而不是缩小。这种现象在扩招后仍旧存在,和以前并无区别,这样的比较对象并不合适,也无从证明现在的大学生比原来的大学生素质要低的结论。
要比较的对象就应该是本校在扩招前的大学生。那么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是真的比原来的素质就要差呢?未必。素质下降论的主要理由是因为学生数量大为增加,而教育资源却没有相应增加。学生数量增加不一定就必然导致学生素质下降。读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学主要自己自觉学习,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试问各位扩招前的各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有几次机会得到老师仔细认真的指导?而即使老师数量不变,也不必然导致学生质量下降,何况最近这些各大学一般还是用扩招后的钱加强了教育资源的。当然也有人认为因为扩招,把本来达不到进大学水平的学生也招了进来,所以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下降了,这其实也是臆断。怎么样的人才可以上大学?高考只是一个衡量手段,把白痴排除在外。再说,大学还分三六九等,各种基础有区别的学生分别进入不同的学校学习,本身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高考的目的只是要求考生达到一个基准,达到了一定水平还是要靠自己的学习发展,谁也不能保证基础好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就一定也好。
这样看来,上面的几个理由其实都站不住脚。那么排除臆断,对比一下扩招后的大学生和扩招前的大学生,也未必就素质下降了,从时代来看,现在的大学生是应该比原来的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了解到更多的新东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比原来的大学生素质有所提高才对。
以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认定现在的大学生素质下降,其实是用结果代替了原因。对现在大学生素质下降津津乐道没有现实意义,反而有老大学生的幸灾乐祸心理。讨论这样的问题于事无补,反而有揭伤疤的嫌疑,令人生厌。问题的关键是,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找不到工作?排除素质下降的问题,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结构性原因,一个是体制性原因。所谓结构性原因是,现在的经济发展不能够提供足够多的适合大学生的岗位。根据有关统计,保持每年8%的GDP发展速度,可以每年新增加1000万岗位,但事实去年(2005年)只新增了800万个就业岗位,而毕业的大学生却占据了这里面的一半多,但这些岗位并不是都为大学生所设立的,有一些职位是要优先保证下岗再就业人员的,有些岗位是政策性的提供给转业军人的。除了大学生外,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导致新毕业的大学生在价格竞争上不断被贬值,这在最近的三十年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压力将一直维续的。另外,越来越多的海归也在争夺这些有限的岗位,甚至在几个大城市,事实有着数量不小的外国滞留者在工作,这在无形中也分掉了就业市场的一杯羹。
在地域发展来看,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和东部特别是几个大城市的大学生比,明显处于劣势,西部地区本身就因为经济不发达,没法为规模急速扩大的毕业生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而当他们涌入东部地区的时候,又受到地域性的排挤,比如上海,一般单位宁可用本地毕业的一般学校毕业生,也未必会使用外地的重点高校毕业生,更别说那些一般院校了。在调查中,很多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境遇尴尬,在家乡没有岗位,在东部沿海地区又难以找到工作,或者和自己的期望相差太远,甚至有的大学生和工厂打工人员相差无几,这也难怪他们概叹白读了这些年的书,待遇的菲薄更是让其家乡的父老认为,读书无用,花了这么钱,家里背上高额的债务,如今却和没有读书的打工崽几乎没分别。读书无用论也就有了市场的基础,如此结果,和扩招的目的南辕北辙,不但没有改善大学生及其家庭的生活境况,甚至部分家庭因家中子女读大学借下高额债务而重新陷入贫困。这样的结果恐怕也是政策制定者始料未及的。而地域性的差别,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结构缺陷所导致的。
中国转型期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合适的就业机会给那些新毕业的大学生。而在那些扩招的大学生付出了高额的学费后,却要为转型时期的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缺陷买单。我们的社会不是去关心他们,却是在冷嘲热讽,这是非常不公正的。根据有关报道说,有的大学生因为几年下来无法正常的就业,有的甚至开始危害社会,做出犯罪行为。本来应该是开创自己新事业的开始,社会却没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发展平台,这些毕业生仇视并危害社会也就不难理解了。把所以的过错推给那些刚刚走向社会的新毕业生,是极其错误的。
另一个原因是体制性原因。本来98年制定扩招政策的时候,当时的大学教育水平和毕业生数量的确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水平,但权力下放给下面高校的时候,部分高小目光短浅,追求眼前利益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由于毕业生都是自己找工作,不需要学校分派,这样也就松开了高校招生的紧箍咒,很多高小竟然把招生看做是财源滚滚之道,却完全不考虑专业设置和今后毕业生的工作去向,这样涸泽而渔的做法既不负责任,也是极其愚蠢而害人害己的。中央政策的落实被扭曲,或者说中央政策对下面政策的可执行性不加考虑,本身就存在问题,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决非一日之间即可解决,而那些大学生无疑成为了体制弊端的受害者。
找到工作的,除了能力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在内。根据不完全的调查,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很多都或多或少的利用了或者企图利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这已经是大学生就业中人尽皆知的秘密。从农村来的毕业生在这个没有硝烟的争夺中处于明显的劣势。找工作,就是找关系,其实也是读书无用论的表现。但在中国现在的关系性社会里,谁也不能够改变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随波逐流。不能随波逐流或者没有机会的,能力不太强运气又不太好的话,那就有可能被淹死。一些家中有一定关系的毕业生当然安枕无忧,但在一个缺乏公平的社会里,就业问题往往就是一个公平和生存的问题的。在这些新提供的岗位里,能够提供给毕业生的其实并不多,很多单位的编制都被有领导关系的闲杂人员占据,这在不开化的中西部地区更是明显,这也是很多中西部大学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后不顾一切的要逃离家乡的原因。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能光在他们身上找原因,他们更多的是现在社会矛盾的受害者,对于这样一批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社会如何去实际的解决他们的问题是关键,而不是简单的说,大学生怎么了,就不可以去种田啊?这样的态度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科学的。毕竟在就业市场上恶性的竞争,就像中国纺织品在国外恶性的竞争一样,带给国家、社会、个人的,恐怕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3、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怎么算工资
我们学院的老师大多住在厦门岛内,有的辅导员直接住在学生宿舍楼专门的辅导员寝室,住在岛内的老师有专门的车接送。工资,福利,公积金就不知道了,学院在集美,在集美大学旁边,集美大学有很多个学院,我们学院离师范学院,生物工程水产学院,理学院等非常近,走路不用五分钟就可以到了,可以说是连在一起的。
4、新一线城市已成为毕业生亲睐的新宠?
近日有媒体报道,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与以往扎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就业格局不同,蓉渝杭等“新一线”城市越来越受青睐,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格局正呈现新的变化。
日前,国内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发布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显示,2017年毕业生简历投递量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深圳、郑州、上海、长沙、杭州、贵阳。北上广深已经不是“独宠”。
报道称所谓“新一线”城市是相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诞生的说法,“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榜单显示今年进入“新一线”的有15个城市,包括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重庆、天津、苏州、西安、长沙等。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新一线”已经成为独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在就业意愿的转变与各大城市频频出招揽才的双重作用之下,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格局正呈现新的变化。
5、新入职毕业生应注意什么快速升职的技巧职场套路
套路一、刚毕业不久,不要在乎工资。HR经常对我们这样说。
很多HR在招聘新人的时候,尽量压低工资,就会对新毕业学员说,要多多学习,刚开始不要在乎工资多少,有的甚至开的工资低于省最低工资标准,关键是还有人干;小编想说,企业,不是福利院,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工作,工资再低,企业都不会要,因为相对产出来讲,企业的回报很低,不可能养一个不胜任的在哪里,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定位好,我们应聘,是因为我们能胜任工作,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在乎工资,我们出来给别人打什么工。那些说打工是给自己打工的青绕过,小编管理岗位十年,画饼的事情,也常做。而这种套路常出现于50-200人的企业。
套路二、珍惜学习机会,多做点事。
很多领导对下属都这样说,如果你在的是一个小公司,就是把你当成一个廉价劳动力,领导压低你的工资后,好到老板那里去邀功,看,这么低的工资,都可以找到人干,等到你啥都干,公司的事情,都能搞定的时候,领导改找茬让你走了,因为你后期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了,因为你们是小公司,老板,也需要省钱;如果是大公司,你把别人的工作干了,结果只有一个,成为了众矢之的,不离开也不行了。
套路三、好好干、以后好提拔你,工资都会高起来
小编想说,如果起步工资很低,无论你怎么干,有可能永远涨不起来,他们只是把你当成埋头苦干的黄牛;这里小编举个例子,家里养牛,干的比鸡累多了,吃的,有鸡好吗?企业里面的工资也遵循二八原则,80%的工资,掌握在20%的人手里,而埋头苦干的,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套路四、领导有事没事请你喝酒吃饭
领导,也是拿工资的,他不可能没有目的的请你吃饭,既然请了,说明都有企图;1,为了让你更努力的干,因为你做好了,他好向老板邀功 ,这个还好说,我们只管吃,2,为了在酒桌上,套你的话,而且既然领导,说话是有艺术的,一般会迂回达到目的,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永远机制,就说上,什么都可以说,但是说的什么,都不能是真的,永远不要涉及到人、公司、工资、你自己的家庭或交友状况
套路五、画饼,实际上是一张永远不熟的饼
这个,只要是领导,都会,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你看,我们厂长还缺着,什么什么岗位还缺,努力,等你胜任了,给你升职,永远不要相信
6
套路六,拍拍你的肩膀,套近乎
永远记着,别和领导做朋友,领导的话,一句也不要相信,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就行了,谈话永远不要涉及人。
6、毕业生就业高峰哪些新趋势开始显现?
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再创历史新高。一方面,新动能新产业的快速增长以及创新创业活力的不断提升,正在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依旧严峻,“慢就业”等新问题值得关注,就业质量仍待提高。
就业形势整体向好
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多项数据显示,我国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最低位。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5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处于2012年以来低位。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1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人。
劳动力市场保持活跃,用工需求持续旺盛。58同城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企业招聘需求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91.3%,继续保持旺盛势头。此外,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开展的最新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5月就业信心指数为126.4,比2012年以来的均值高19.0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专家表示,创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为吸纳大量劳动力创业就业提供了动力,新动能、新产业的加快发展则为就业增长提供了“助推剂”。
1至5月,全国新登记企业265万户,同比增长12.3%,日均新登记1.76万户。新业态蓬勃发展,1至5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7%,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既创造了更多适合大学生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就业岗位,也催生了大量灵活性高的就业岗位。其中,5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5个百分点,提供了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重点群体之一的高校毕业生,今年得到了“力度空前”的就业创业支持。国家发改委近期的一次讨论会指出,地方政府引进人才之间的竞争已经升级到“2.0版本”,特别是一些二三线城市迅速成为吸引应届毕业生的新磁场。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人才争夺战反映出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有利于大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程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尽管就业形势整体向好,但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的就业形势会更加复杂,今年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占比超过一半以上,为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95万。
“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题或将持续存在。”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日前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写道。
高校专业设置、劳动力供给均与需求出现一定错位。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报告》显示,39.2%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并不对口。
“一方面,经济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生产率驱动型转变,新的发展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大。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在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过程中,就业需求依然旺盛,但劳动力供给出现相对不足甚至绝对短缺,就业主要矛盾从总量矛盾转变为结构矛盾,高技能人才短缺尤为突出。”程杰说。
对于重点群体之一的高校毕业生,张纪南指出,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求职预期存在偏差,“慢就业”等新情况值得关注。
麦可思研究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8年《就业蓝皮书》显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201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7%,对就业现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为64%,高职高专为65%)、“发展空间不够”(本科为54%,高职高专为55%)。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在2018年应届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的比例达6.99%。
张纪南表示,我国产业结构仍处于中低端,创造充分高质量就业机会还需时间,就业不平衡、流动不顺畅矛盾依然存在。
7、中国每年有多少大学毕业生?
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包括统计由新中国到现在每年高校毕业人数)
1949年,人才十分缺乏,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
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6.5万人。
197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5万人。
198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4.7万人。
198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4万人。
198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45.7万人,比上年增加31.7万人。
说明:这是因为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毕业。
198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
说明:比上年减少是由于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年毕业。
198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28.7万人。
198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31.6万人。
198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39.3万人。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3.2万人。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5.4万人。
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7.62万人。
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1.36万人。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1.43万人。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0.42万人。
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7.07万人。
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3.74万人。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0.54万人。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3.86万人。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2.91万人。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2.98万人。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4.76万人。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94.98万人。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03.63万人。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33.73万人。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87.75万人。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239.1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306.8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377.47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447.79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12.0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31.1万人。
说明:199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在100万左右。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500万。仅仅十年间,中国大学毕业人数就翻了5倍之多。速度之快,实在是令世人惊叹!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用十年走过了其他国家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75.4万人。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08.2万人。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624.7万人。
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
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
2015届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749万左右。
2016届毕业生达到765万,再创历史新高。
2017届毕业生高达795万。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
扩展资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第一步:适应校园环境。进入大学第一个月,新生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要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摆脱陌生感。在熟悉校园环境的同时,还需了解校园资源,学会借助网络掌握信息。
2.第二步:思考自我,明确定位。这一阶段,新生需尽可能全面的了解自我,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所长树立职业理想。
3.第三步:学校生活适应期。这一时期新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基础课程,掌握基本技能,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高效利用大学资源。
4.第四步:所选专业了解期。在新生基本了解大学生活后,了解专业提上日程。这一阶段,新生应多向专业课老师请教,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建立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
5.第五步:其他专业博览期。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的业余时间?专家建议:用充分的业余时间博采之长,为自己储备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博览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图书馆或网络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对专业进行了解判断,确定自己的兴趣点与自己的目标专业。
6.第六步:专业技能体验期。在理论学习后,就该找个机会去亲自体验了,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验证自己的选择。如理科学生随师长去实验室做大量的专业实践,新闻类学生可尝试写一些文章,甚至利用暑假做一些兼职,有营销目标的学生可尝试做销售的工作。这个阶段最少要2个月时间,这样有利于判断自己的目标职业是否是自己的兴趣点,便于调整自己的目标。
7.第七步:大学关系建立期。人脉的积累应从大学开始,在大学生活中既要注重与以往同学或朋友的交往,同时不能忽略大学同学关系的建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学生
8、新人(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要注意些什么
做事别带着坏情绪
顾全大局、就事论事,是每一个职场人必备的素养。所以新入职场的你一定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做不到,哪怕才华横溢、天赋异禀,也不会得到企业重用,因为坏情绪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用数据说话
新人最爱说“我以为”,然而真正应该最常说的是“根据数据结果来看”。当然很多人说数据也不精准也会骗人。但是真正骗人的应该是统计而不是数字。谁也不能拍着胸脯打包票,对市场和用户百分百准确的洞悉。我们需要依靠数据不断地修正我们的错觉和主观臆断
永远不要说I do not know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海量的资讯应有尽有。只要你有电脑、手机,便可知道天下事,如果连基本的搜索引擎都不会善加利用,试问,你还能做出什么令人满意的业绩吗?
9、毕业生新进单位,这工资条什么意思
工资条详细列出了某个月的工资组成,以及各项社保代扣金额,还有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应发工资多少、实发工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