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双方各投入了多少万兵力?德军最后阵亡了多少?2、斯大林格勒战役
3、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是二战的转折点
5、斯大林格勒战役重要意义
6、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为什么说斯大林格
7、莫斯科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区别
8、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获胜二战会如何发展
9、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为什么会胜利?
1、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双方各投入了多少万兵力?德军最后阵亡了多少?
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进行了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 1942年11月,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和市内进行的防御战中英勇抵抗,成功阻止了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的进攻。11月中旬,苏军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转入全线反攻,并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合围了22个德军师(33万人)。12月苏联红军在粉碎了德军突围的企图后全歼该部。1月31日到2月2日,德军第6集团军残部(91000人)投降,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联红军的巨大胜利而宣告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具有巨大的政治、战略和国际意义,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这次会战历时200天。战场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从辽阔的顿河草原一直延伸到陡峭的伏尔加河岸。在这次战役的高峰期,双方同时参加战斗行动的达200万人以上,2000辆坦克,25万门大炮和2300多架飞机。
斯大林格勒会战分3阶段:第一阶段,远接近地防御:7月17日,德军发起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各前进支队在奇尔河、齐姆拉河一线英勇抗击德军六昼夜,迫使其第6集团军展开部分主力,从而赢得了改善基本地区防御的时间。23日,德军开始争夺第62、第64集团军主要防御地带,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的苏军两翼实施包围突击,进至卡拉奇地域,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的顽强防御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各兵团的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至8月10日,苏军退至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占领防御阵地,
阻止了德军前进。早在7月31日,德军统帅部即将第4装甲集团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先头部队于8月2日进逼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今科捷利尼科沃市),形成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的直接威胁。为防守这一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分兵力于7日组建东南方面军(辖第64、第57、第51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30日起增加第62集团军,司令为A。I。叶廖缅科上将),9~10日实施反突击,迫使德第4装甲集团军暂时转入防御。至17日,该部德军被阻于外层防御围廓。
近接近地防御:8月19日,德军再度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突击。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尔加河,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并夺取该市。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中抽调第24、第66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北面对德军翼侧实施反突击,牵制德军第6集团军部分兵力,阻敌于西北市郊。德军统帅部继续增加兵力,并将主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力图在最短期限内攻占斯大林格勒。
第2阶段,市区防御战斗:苏军V。I。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M。S。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
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次日攻占市中心的马马耶夫岗。巷战中,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
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24、第66集团军9月份在该市以北几乎不停顿地实施反突击,有力地支援了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保卫战。
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发动局部进攻战役的苏军第57、第51集团军也牵制了德军的重兵集团。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K。K。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9月底,德军指挥部命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方向投入战斗。此时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B”集团军群编成内作战的兵力已达80多个师。10月15日,德军在一个狭小地段突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及其附近的伏尔加河地域.11月11日,他们最后一次企图攻占该市,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伏尔加河岸,但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防御阶段结束。
这一阶段,德军死伤约70万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20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余辆、作战飞机和运输机1400余架。德军统帅部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宣告破产。
第三阶段,苏军统帅部在防御阶段就制订了反攻计划,其企图是:从谢拉菲莫维奇、克列茨卡亚两地域的顿河登陆场和从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分别实施突击,粉碎德军各突击集团两翼的掩护军队,并沿卡拉奇、苏维埃茨基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围歼直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战的德军主力。反攻开始前,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展开的兵力有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空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N。F。瓦图京中将)、顿河方面军(第65、第24、第66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第57、第51、第28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总计110.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苏军当面之敌是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为M。von魏克斯元帅)所属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总计101.1万人、火炮和迫击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双方兵力对比,苏军人员比德军多10%,火炮和迫击炮多5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2倍,作战飞机多10%。
2、 斯大林格勒战役
此战轴心国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目前是说60万)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
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3、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4、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是二战的转折点
历史书上说的很清楚了,德军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了大量的训练有素的士兵和装备,更重要的是苏军在这次交战中利用天时和“生命”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苏军完成了很多种新式武器的列装,比如T-34坦克等。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西方欧美国家开始放弃前嫌,大力扶持苏联对抗德国,这大大弥补了英军兵力薄弱的缺点,所以说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依靠大量年轻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军事实力的长足进步,国力应该是没减反增。
但德国却相反,在此次战役中德国不但损失了大量的训练有素的士兵,还包括许多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德国希望得到的原油等能源基地却没有得到,此消彼长,德国的失败已经注定。
纯手打,望采纳
5、斯大林格勒战役重要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6、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为什么说斯大林格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是典型的战略失败引发战术失败,最终导致局面崩溃。
首先,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上就缺乏明确的战略指导。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初的战略目的是牵制性战役。当时的主要战略目标是A集团军的高加索方向,目的是切断苏联的石油供给线,打击苏联的战略动员能力。而B集团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仅仅是为了掩护A集团军的侧翼,即牵制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但是随着战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政治考量被参杂其中,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被之前的一系列胜利蒙蔽了双眼,认为自己能够同时拿下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既切断苏联的石油线,又攻占苏联的重工业命脉。最终导致斯大林格勒战役由原计划的牵制战,演变成了后来的攻陷战。
战略目标一旦转变,战术方案就必须大改。原本只需要将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牵制住就行了,现在成了要全歼苏军。全歼守军的唯一方法就是包围战,但是斯大林格勒根本不具备包围战的条件:因为斯大林格勒是一个长方型布局,旁边就是伏尔加河,苏军的补给可以通过伏尔加河源源不断地进入战场。而德军作为攻方,根本没有能力彻底切断苏军的补给线,除非在伏尔加河上布置广泛而漫长的防守线。但是一旦这么做,就会发生攻守转换,将军力不足的劣势彻底暴露给苏军,也就丧失了战役的主动权。最终,苏军借助伏尔加河,将斯大林格勒的歼灭战,硬生生地扭转为补给战、消耗战。
这是德军最害怕的,因为德军的胜利,依赖的是闪电战:通过傲视全球的机械化能力,迅速纵深穿插,对守军进行分割包围;再通过恐怖的火力支援能力,对敌军进行大规模杀伤;最终借助优秀的步兵班排战术,在点上突破敌军的防线,迅速进行小范围纵深穿插,搅乱守军的防御布局,为全线突破制造雪球效应。在这种犬牙交错的巷战中,德国赖以为傲的装甲部队、火炮支援和班排战术根本施展不开。其次,德国是一个资源匮乏型国家,而斯大林格勒又深处敌境,德军根本没有打补给战和消耗战的本钱。
此外,纵观二战德国,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防守战指导思想,甚至可以说,德军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需要防守。而事实证明,被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寄予厚望的城市要塞战略,也没能拯救德军,其根源就在于,这种战术对后勤补给的要求极高,但是德军唯一的补给手段——空投补给最终也难以为继。德军真正赖以为生的手段,就是机动能力,依赖强大的机动能力不断地进攻进攻在进攻。一旦转攻为守,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优势。
随着消耗战的进行,德军终于丧失了战场主动权,转攻为守。然而此时希特勒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严禁德军撤退,要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死磕。苏军在防守时拥有的优势,是德军根本不具备的,这条命令最终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苏联借助伏尔加河的运输,以六个集团军的兵力成功地组建了针对德军的大包围圈。
至此,斯大林格勒战役再无悬念。恐怕唯一让德军庆幸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末期对上百万苏军的牵制,客观上给A集团军撤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当曼斯坦因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奇袭近乎成功打通斯大林格勒南部逃生通道时,早已被希特勒搞得心灰意冷的保卢斯竟然以未接到命令为由,拒绝突围撤退。最终,保卢斯率领第六集团军残存的十万人向苏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彻底落下帷幕。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归根结底就是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战略上的失败。但是如此沉痛的代价,只能归过于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在战术安排上的连番错误。可以说,战略和战术的双重错误,注定了这场战役的结局。
7、莫斯科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区别
莫斯科战役(1941.9-1942.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8、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获胜二战会如何发展
德军肯能会把苏联赶过乌拉尔山,而日本可能会在中国东北北上夹击苏联。若德日在西伯利亚会师,二战结果可能要改写!这是我的看法。历史无法重来的。
9、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为什么会胜利?
1942年7月下旬,斯大林格勒会战打响。德国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推进,战役开始时,苏军在斯大林方向的防御力量薄弱,苏军在万般无奈之际,将两个正在组建的坦克集团军投入战斗,却被德军完全歼灭。7月底,德军将第四装甲军团从高加索油田边缘抽调来支援进攻斯大林格勒方向,德军的兵力有25万人,740辆坦克和1200架飞机的支援。而苏军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是在被德军完全击溃的的西南方面军基础上匆匆组建的,只有18个满员师和16个不满员师,作战部队为16万人,有近400辆坦克和600多架飞机。德军在战役之初进展顺利,虽然苏军顽强抵抗,德军还是突破苏军的层层防线,9月13日,德军突入市区。斯大林在这个危重的时刻特意打电话命令斯大林格勒市委、军工企业一个也不准后撤,要在战斗中继续组织生产。斯大林还有一句在当时非常著名的命令:“决不后退一步!”,命令担任斯大林方向的士兵和军官在危重时刻不允许后退,若后退则面对的是极其严厉的惩罚。这时,在斯大林格勒担任防御任务的还有苏联新组建的东南方面军。而自从德军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后,一场旷日持久且血雨腥风的巷战开始了。
苏军统帅部在斯大林和最高统帅助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总指挥朱可夫(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研究挽救斯大林格勒办法,他们认为只有用城市吸引住德军的重兵集团,再用强大的预备队合围德军第六集团军,该计划的代号为“天王星”(Операция "Уран")。但是天王星计划最快必须到11月中旬才能部署成功,也就是说,为执行天王星计划,斯大林格勒还得坚持2个月以上。而且防守人力薄弱的斯大林格勒来说,这是极端困难的。但是,苏军的抵抗却异常顽强,双方的战斗非常激烈,即使是对一个街区甚至一栋建筑的争夺,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至9月底,苏军固守的地段只有伏尔加河西岸的纵深不到1公里的狭长地带,但德军却一直不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并一直坚持到11月份。担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军区司令崔可夫(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Чуйков)在回答人们关于德军为什么不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问题时说:“敌人(德军)只能踏着我们的尸体前进,而苏军是杀不完的。”由于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为了在寒冬到来之前占领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战争进入白热化。
11月19日拂晓,苏军实施天王星计划,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大规模反攻,11月23日,苏军合围了德军第六集团军全部。希特勒命令德军“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并命令曼施坦因(Erich von Manstein)将军率领的A集团军群的装甲重兵集团实施救援,但被苏军所阻。1943年1月10日,苏军发动总攻,至1943年2月2日,德军刚提升为元帅的第六集团军司令长官保卢斯投降,苏军完全歼灭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六集团军,从而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苏德战争出现了历史性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为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双方共约有200万人在瓦砾中丧生,其中50万是平民,而普通士兵在被投入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平均寿命则以分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