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茶马古道》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0 19:38:58 浏览次数:241
关于《茶马古道》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茶马古道是什么意思?
2、茶马古道路线有几条,茶马古道路线图是什么样的?
3、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茶马古道形成原因并简述意义
5、茶马古道是怎么回事
6、拉市海和茶马古道怎么去?会不会被宰
7、茶马古道从哪到哪?
8、丽江茶马古道在哪里?好玩不
9、茶马古道的优美句子

 

1、茶马古道是什么意思?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
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一条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通道。

参考资料:http://www.zzwb.com.cn/luyou/2005-04/01/content_167819.htm



2、 茶马古道路线有几条,茶马古道路线图是什么样的?


茶马古道路线有4条:

1、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

2、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始于汉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

3、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4、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扩展资料: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马古道


 

3、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今日我们所谓“茶马古道”,实为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马道”或“古道”。它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也是我国古代西部地区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汉藏民族间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之道。这种贸易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唐朝就已有文献可考。中唐以后,茶不但在内地有广大的市场,而且运销塞外。据史籍记载,早在唐中期,“世界屋脊”上就盛行饮茶之风,汉地物产在藏族地区惟茶叶一项最为人民所喜爱。当时输入藏区的茶种应有尽有。如李肇《国史补》下卷中说: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日:“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日:“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琶邕湖者”。足见唐代已有各种茶叶从内地输进藏区。

宋时内地茶叶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茶马互市”也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贸易。政府明文规定以茶易马。元丰“四年(1081年),群牧判官郭茂恂言:‘承诏议专以茶市马,以物帛市谷,而并茶马为一司。臣闻顷时以茶易马,兼用金帛,亦听其便。近岁事局既分,专用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且茶马二者,事实相须,请如诏便’。奏可。仍诏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自是蕃马至者稍众。”(《宋史》《兵十二·马政》)。

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南宋人张震曾指出:“内以给公上,外以羁诸戎,国之所之,民恃为命”(见《宋会要·食货》)。几句话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具体地讲,“茶马互市”除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茶马贸易,既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又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契丹、西夏和女真等的崛起,及其对两宋政权的严重威胁,迫使朝廷保持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维持西南地区的和平安宁,不致腹背受敌,能够腾出手来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同西部的藏族搞好关系,对两宋政权的防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另一方面,没有藏族人民的重视和支持,“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也就无法形成。那么,藏族为什么重视“茶马互市”呢?首先藏族人民对饮茶的爱好是任何其他的爱好都无法与之比拟的。有人形容藏族人民爱茶“倚为性命”。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无论任何时候,藏族人民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送的礼物第一项就是茶叶加哈达,购买东西首先要买的就是茶,出外旅行必带的也是茶,家务繁多,最重
要的是煮茶。总之,藏族人民的生活中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饮茶。他们渴了喝一点茶比什么都甜蜜;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提起精神;冷了喝一碗油茶(碎骨熬的茶)立刻暖遍全身,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难怪唐代皮日休为陆羽的《茶经》写的序中说:“命其煮饮者,除瘠而病去,虽疾医之不若也。”藏族用茶,确实是煮饮。有些地方,也像古代汉族人民那样把茶当药物服用。在藏族牧区,用煮过的茶喂牲畜,马吃茶长膘快,牛吃茶增加奶量。尤其藏族人民平时食用肉食乳汗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对于长期以来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的藏族人民来说,虽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的东西,但是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正如南宋人阎苍舒所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续文献通考》卷二二)。对于这一点,历代的中原统治者最清楚不过了。因此,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西南地区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力量和进行政治控制的经济手段。

四川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其中名山的蒙山以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入贡“仙茶”久负盛名并列诸经史。早在蜀国望帝以前,四川先民就发现了茶叶,经过药用、食用,发展成为重要饮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厉史。到了唐代,蒙山之茶列为贡茶之首,于是有了大诗人白居易:“茶中故旧是蒙山”之说。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严道县(汉代设荣经,唐代雅安”南十里有蒙山,今岁贡茶蜀之最”。到了宋代,茶叶生产已遍布川西各地,名茶四起,品名众多,其中一部分“用于博马,实行官营”。据文献记载宋代熙宁十年(1077年)前设置的二十个买茶场,都在成都府辖区的眉、蜀、彭、绵、汉、嘉、邛、雅等州境内(《宋会要·食货》),而宋代四川地区的产茶量也以川西平原四周为最多。两宋政权为了对四川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实行羁縻统治,在经济上则茶禁极严,“使蕃夷仰我之重”(吴泳《鹤村集》卷三七)。对愿意服从并臣属宋朝的民族则赠茶、出售茶叶和购买马匹,因此“茶马互市”便成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联系的纽带。

宋代居住在昌都、迪庆、甘孜等藏族地区的百姓是以藏族为主的“西蕃”的一部分,东部的康定、沪定等地,则属汉藏民族杂居或交错为邻,汉藏之间经常保持着联系。这里,从事小农经济的封建生产关系慢慢地发展起来,许多封建主割据一方,互不相属。虽然,宋朝统治势力不能直接到达这里,但这里的封建霸主常派遣使臣向宋王朝贡献马匹和其他土产,并接受宋朝的封爵、赏赐。同时,民间百姓也经常把自己
的马匹赶到汉源和雅安等地交换茶叶等生活必需品。但是,北宋时期的茶马贸易市场主要还在西北地区。当时,宋朝与契丹对抗,需要大量军马,这些军马主要从西北地区的秦州(天水)、凤州(凤县)和熙河(河州)等地的市场获得。因为,这一带的马体格高大,最适合作战马用,而川西各地的马(包括昌都、迪庆、甘孜藏族地区出产的马)体格小,不宜作战马。正如《宋史·兵志》中记载:“市马分而为二:其一曰战马,生于西邮,良健可备行阵,今宕昌、峰贴峡、文州所产是也;其二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可见当时川西的茶马互市仅为羁縻诸少数民族而已,实际大量的战马来自西北的茶马交易。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陕西(即西北)的茶马道受阻,北路马源告竭,这就是所谓“马道梗塞”,但宋朝同西北少数民族的战争并没有停止,所以仍然需要很多战马。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不把茶马互市重点转移到西南地区来,而主要是在川西,并辟了西路马源。黎州和雅州,在当时既是通往藏族地区的要道,又是茶马互市的中心之地,所以宋朝规定了“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宋史·兵志》)。并在名山设置“茶马祠”统一管理茶马交易。于是渐渐把原来民间零散的茶马交换集中起来,使之成为有组织的市场。从此,大渡河以南和以西的广大藏族纷纷来此贸易。有的一年一次,有的半年或三月一次,有的一月或两月一次。每年单就官府所得额定马匹达两万匹之多。公元1181年,仅黎州一处即市马3341匹。

藏族尤喜雅州、名山等地的茶,所以宋朝规定这两地的茶专用于博马,不得它用。于是以茶马为中心的汉藏民族贸易往来在昌都、雅安、汉源、康定之间,形成汉藏关系史上“茶马互市”重要的经济区。北宋时汉藏之间的茶马交易主要在黎州,其贸易道路是由今天的泸定之沈村、磨西面到汉源。南宋时则开碉门(今天全)为主要茶马市场。因此,藏汉间的茶马贸易道路改由打箭炉(康定)经瓦斯沟、天全至雅安。这样一来,黎州的茶马交易渐渐衰退。南宋对茶马交易的规定是很严的,从西藏或甘孜藏族地区出来的藏族商人只能到碉门或黎州为止,不得直接到产茶的雅州和名山,汉商也不能逾此以西。直到元代,因雅州以及部分康藏地区在行政上均隶属于陕西省,这种内外之限才打破,藏汉互市方由碉门西移至打箭炉(今康定)。

宋朝重视“茶马互市”的主观意图除了经济和军事(或国防)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考虑,概括为两个字就是“羁縻”,正如南兵部侍郎陈弥所说:“祖宗设互市之法,本以羁縻远人,不藉马之为用,故驽骀下乘,一切许之入中”(《宋会要.兵》)。泸州知州何悫在谈到叙州设场市马时说:“西南夷每岁之秋,夷人以马请互市,则开场博易,厚以金、缯,盖饵之以利,庸示羁縻之术,意宏远矣”(《宋会要.兵》)。“茶马互市”客观上促进了藏地区的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两宋时期,川西藏族地区未发生较大规模的动乱。同时,“茶马互市”过程中,宋朝政府的商务机构在沿边各地“召募蕃商,广收良马”,频繁的商务贸易往来,促进了汉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加快了康藏地区社会封建化的进程。藏区的马匹和珠玉等土产从打箭炉输出,经雅安输入内地,汉族人民生产的茶叶、布帛等物资又大量地从雅安、汉源等地输出,经打箭炉远销整个藏族地区。

有趣的是藏族人民至今称茶为“甲”。据任乃强教授考证,汉族在古时也称茶为“槚”,如陆羽《茶经》中说:“其名一日茶,二曰槚”;《尔雅》中说:“槚,苦茶”,《说文》“茶,苦茶也”,唐以前茶称荼。郭璞《尔雅注》云:“槚树小似桅子,冬生叶,可煮羹饮”。因此,认为今天藏族呼茶为“甲”实际是“槚”的译音(见《西康图经》)。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茶在古时产生于内地汉区而不产于藏区,藏族对来自汉区的物产完全有可能借用汉族的称谓。正如过去从汉地传进藏族地区的萝卜、白菜等菜类,就是借用汉语名称而略有变音的。同样今天藏语口语中许多现代设备也是借用外来名称,如“电视机”“KTV”“VCD”等等。这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况且茶叶输入藏区之始,正是藏文创字之时。藏文是根据印度古代梵文而创,而在古梵语中没有茶和指茶的文字。因此,藏文在唐代初创时,对于唐朝输进的茶叶没有现存的词汇,因此很有可能参用汉文的音义,即“槚”。

唐宋以来,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或“茶马古道”建立起来的交流和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朝后,由于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统一的版图,并在西藏建立了以萨迦派为主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中央王朝开始加强对藏区的治理。元世祖忽必烈率兵,一边用武力征服康藏各地武装,一边派人沿途“招喻西番诸族酋长,以其民入附”,凡“内附”者授以世袭官职,并“玺书及金银符”(《元史·世祖本纪》)。元采取了“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藏政策,并在“茶马古道”沿线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自此“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的管理、经营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元朝为了加强对康藏地区的治理,十分重视前往西藏的交通畅通,把以“茶马互市”为主干线的进藏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一路设置驿站进行管理。元代,在川藏“茶马古道”沿线共设置了十九处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国之道、沿藏之道、安藏之道。“茶马古道”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对中央政府而言,“茶马古道”的政治和军事作用似乎重于经贸作用,到后来“茶马互市”从直接由中央政府经营,逐渐引向任藏汉民间自由互市,互通有无。到了明代茶马交易又开始兴旺发达。明洪武十七年仅天全县一带,“是岁四川碉门(天全)茶马司以茶易马,骡五百九十”(《明太祖实录》卷一六九)。天全、雅安地是明代藏汉之间茶马交易的主要市场,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月壬午,四川雅州碉门茶马司以茶一十六万三千六百斤,易驼、马、骡、驹百七十余匹”(见《明太祖实录》卷一六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二月,兵部奏:是岁雅州碉门及秦、河二州茶马司市马,得二百四十余匹”(见《明太祖实录》卷一六九)。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当时茶马互市的兴旺景象。

昌都、甘孜藏族地区的各族人民,是茶马互市的积极参加者。正如《明史》记载:“每岁长河西(今康定一带)等处番商以马于雅州茶马司易茶”。当时茶马交换的定价不是很稳定的,早期考虑到藏族人民到天全、雅安等地,来回路程遥远,交通不便,因此一匹中等马就可易茶一千八百斤,由天全茶课司支给。于是,来卖马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生意兴隆。后来,明王朝又开始实行低价购马的政策,一匹上等马仅给茶
叶一百二十斤,中等马仅给七十斤,马驹才给五十斤,以后甚至下降到上等马八十斤,中等马六十斤,下等马四十斤(见《明太祖实录》卷一九六)。这种不等价的交换,引起了藏族人民的极大不满,许多藏族商人不愿做茶马交易,迫使明朝在永乐年初“递增其数”,于是市马者又逐渐多起来,茶马交易再度兴盛。不过这种互市只限于官府,私人的茶马交易当时是严格禁止的。明朝廷曾多次下令禁止私茶,并制定了“茶
引”制度,后来由“茶引”进一步发展到“引岸”制度。所谓“引岸”就是要固定地区,额定课税标准,由明朝官方发给特许凭证—“茶引”。没有茶引,不能经营茶业;有“茶引”者限制在一定地区销售。雅安城南关有所谓“蛮市”,即明代茶马互市旧址。明嘉靖中年,定四川“茶引”为五万道,其中二万六千道为“腹引”,二万四千道为“边引”。所谓“腹引”,即行销内地茶的凭证;所谓“边引”,即只能在边地少数民族地区销售的茶证。行销打箭炉一带的称“南路边引”,也就是后来的所谓“西康边茶”。以灌县为制造中心,行销理、茂一带的茶称“西路边引”。当时还规定每引配茶一担(一百斤左右),纳课税一两二钱,后来根据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改订引茶五包纳课税一两二钱。《雅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八年(1730年)“南路边引”情况为,雅安二万七千八百六十引,名出一千八百二十引,荣经二万三千三百一十四引,天全三万一千一百二十引,邛崃二万零三百引。合计茶引十万零四千多张,销售地均在打箭炉。可见,自明代以来仅官府规定的茶马交易已有相当的发展。

朝廷明确规定,商人认引以后,按引纳税。虽然茶引可以转让,但非到人亡产绝,不能注销。明朝廷之所以如此控制茶叶的销售,其目的是利用茶马交易,控制少数民族,巩固其统治。尽管如此,汉藏民族人民之间的贸易关系始终不断,藏族人民经常以马匹、氆氇等物,到内地换取盐、茶叶和布匹。甘孜藏族地区的藏族人民“专务贸贩碉门乌茶,蜀之细布,博易羌货,以赡其生”。当时雅安、打箭炉等地,已成为藏汉人民互市的场所,甚至有的汉人还跋山涉水,深入到更远的藏区,从事贸易活动。随着藏汉两族民间贸易的频繁往来,官府茶马交易出现了十分萧条的景象。正如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敕右军都督府曰:……迩因私茶出境,马之入互市者少,于是彼马日贵……茶日贱”,各地土司对引岸制度的束缚表示不满。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二月,“四川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军民宣慰司言:西方无他土产,惟以马易茶为业。近年禁约之后,生理甚艰,乞仍开市,庶几民有所养”。足见明朝制定的茶叶引岸制度实际上阻碍着汉藏贸易的发展,官府组织的茶马司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汉藏民族间日益增长的茶马交易需求。因此,民间的往来贸易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发展。

除了民间的贸易和官方组织的茶马交易之外,藏区诸土司的上层喇嘛还以朝贡的方式至内地贸易。他们朝贡的人数多则数千,少则数百。贡使带来的货物有马、氆氇、珊瑚、犀角……等等,货物琳琅满目,而朝廷也照例给以绸缎、茶、钞等优厚的回赐。这种贡赐关系实际起着交流货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贡使带来货物,官方都要给价,并准予开市贸易,途中往来可免费乘马,沿途受到地方招待,至京又获厚赏。所以藏区的土司及上层喇嘛争相前往,甚至出现冒名顶替的情况。

明代茶马交易的兴盛,促进了汉藏两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据文献记载:明嘉靖年间,汉区的雅安、邛崃、天全、荥经、名山等地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茶号商人达八十余家。与此同时,边茶的主要销售地打箭炉,明以前这里几乎是一片荒凉的牧场,仅有元代留下的碉房和红教寺院,而明代以后随着边茶在此集散,四十八家“锅庄”先后形成,日渐繁荣起来。“锅庄”实际上是明代以来的汉藏通商贸易的产物。

到了清代,尤其是乾隆以后,“茶马古道”更加畅通,但“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出现了“边茶贸易”制度。由于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汉藏交流为中心的各民族之间的来往增加,进入“茶马古道”沿线的商品种类大幅增加。虽然藏族对内地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但同时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以及生产和生活资料等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内地对藏区的马需求明显减少,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把“榷茶”制度改为“引岸”制度。在经营上改宫茶为商茶,更加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的各民族之间的民间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从此,从东部的康定开始经甘孜、德格到昌都或经理塘、巴塘、芒康到昌都,再从昌都到拉萨,由康藏地区大寺院、大土司、大商人组织的商队马帮络绎不绝。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翻开了新的一页。曾经一段时期内,英帝国主义拉拢汉族茶工到锡金种植茶树,发展茶业,企图争夺对藏区的贸易市场,进而达到削弱和破坏汉藏关系之目的,然而藏族人民仍旧千里迢迢来内地换购他们喜爱的“边茶”。1941年统计,仅康定出关的茶叶达50万包,其中运到拉萨一带的有20万包。

“茶马古道”作为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后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消失,但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1)茶马互市的发展和“茶马古道”的繁荣,促进了川藏和滇藏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如沪定、康定、德格、甘孜、巴塘、中甸、昌都等比较著名的高原城镇就是随着“茶马古道”的开通、繁荣而相继出现的。其中康定作为“茶马古道”上的交通咽喉,在唐、宋时只是一个架设帐篷的临时露天市场。“明以前这里几乎是一片荒凉的牧场,仅有元代留下的碉房和红教寺院,而明代以后随着边茶在此集散,48家锅庄先后形成日渐繁荣起来。‘锅庄’实际上是明代以来的汉藏通商贸易的产物。”(见拙著《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随着茶马贸易,以“锅庄”形式的固定货栈纷纷兴起,于是市场勃兴,人口递增,成了康藏地区的商品重镇。在它最兴盛之时:“炉城严如国都,各方土酋纳贡之使,应差之役,与部落茶商,四时幡凑,骡马络绎,珍宝荟萃,凡其大臣所居,即为驮商集息之所,称为锅庄,共有四十八卜家,最大有11家,称八大锅庄。有瓦斯碉者,锅庄之巨擘也,碉在水会流处,建筑之丽,积蓄之富,并推炉城第一。康藏巨商成集于此,此则番夷团结之中心也……全市基础,建于商业,市民十分之八九为商贾。”(《西康图经.西域篇》),由此可见一斑。

2)“茶马古道”也是各民族交往和融合之道。近千年来,随着“茶马互市”的发展和“茶马古道”的开通,汉、藏等各民族常年往来其间,尤其元代以后,汉族居民一批接着一批源源不断地涌进康藏地区,形成了一首山歌中所唱的“山上住的是藏人,山下住的是汉人,虽然住处各是各,每天生活在一起”(见拙著《甘孜藏族自治州史法》),汉族居民沿着“茶马古道”移居康藏高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和藏族人民一道从事各种生产,促进了康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最重要的是历代中央王朝通过“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实现了“羁縻”政策,从而更加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此,“茶马古道”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一样,在促进西南地区,尤其是康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茶马古道”不仅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也是重要的政治之道。在治藏安康方面产生过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4)2002年6月,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联合主办了规模宏大的“茶马古道”综合科学实地考察活动。我应邀作为这次考察和研讨活动的总顾问、总领队,与来自全国十多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十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人员,共同乘车走完了从成都到拉萨的几千公里川藏一线的“茶马古道”。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研讨,大家认为“茶马古道”虽然今天已成为著名的古历史文化遗产,但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下,如果对它进行深入的挖掘、精美的包装、大力的宣传,研究和开发“茶马古道”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等一样,曾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在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古文明传播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是历史上中国藏区连接祖国内地,并外延至南亚和中亚的纽带;是中国西南各民族自古以来相互交往、融合的走廊;是历史上西藏各族人民和中华各族人民同生共存、团结和睦的桥梁和象征;也是藏汉民族不断交融和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历史见证。

第二,“茶马古道”沿线所经过的藏、川、颠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地势差异最复杂、中纬度海洋性冰川最发育、地表作用最活跃的高原,拥有众多而又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完全具备成为世界级精品乃至极品旅游热线的可能。如果国家把“茶马古道”纳入西部开发的重大项目,川、颠、藏三省区连手合作,把开发这条“世界屋脊”上的黄金旅游线作为带动地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我们相信它将能带动川、颠、藏最贫困地区百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由此也可以达到我国藏区社会长治久安,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目的。

第三,“茶马古道”穿越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沿线独特的高山峡谷,景色壮丽,森林茂密,民族文化丰富多采,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地方迄今仍然是一块净土,具备走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条件。

第四,在“茶马古道”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茶马古道”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它的旅游品牌效应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对国内外游客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http://info.tibet.cn/periodical/zgzx/2002/03/t20070427_231405.htm


 

4、茶马古道形成原因并简述意义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扩展资料: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有名最有历史的茶马古道路线:

1、陕甘茶马古道这条商道形成于明朝初年,从陕西紫阳始发,到达汉中,再分两路向青藏。覆盖面积很大,是当时联结东西的主要贸易通道。

2、陕康藏茶马古道从西安出发,再分六路汇集到汉中,再到康定,后进藏。正巧雅安的茶叶、西藏来的商人也聚集于康定,慢慢地,一条新的茶马古道——川藏茶马古道也开通了。

3、滇藏茶马古道作为产茶种地,茶马古道若无云南实在不合理,终点依旧是西藏,路线分上行和下行。上行从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一路向西北到西藏,而后一部分茶叶到达印度、尼泊尔。下行则从普洱出发,一路向南到达越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马古道


 

5、茶马古道是怎么回事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6、拉市海和茶马古道怎么去?会不会被宰


拉市海就是茶马古道,指的是同一个地方,拉市海的价格确实有点混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怎么去和谁去,去拉市海游玩,自己包车去和参团去没有什么区别的!

价格便宜有便宜的好处,贵有贵的道理!不需要一味的追求最便宜!
什么价位的才合理,就看你的心里价位是多少,一般有100到300的居多!
拉市海的价格都是可以打折的!划船基本上是免费的,是包含在骑马的费用里面的!

如果不骑马划船,就别去拉市海了,当然如果你要专门去拉市海拍照,那记得提前说明,不然到时候到了你又不骑马划船,被有些司机扔下不管就麻烦了!

还有切忌的一点的是:去拉市海的时候,最好事先了解好价格,不管你是找客栈免车费还是找丽江做旅游的人带你过去游玩,也和带你去的人事先商量下价格,否则,有些人因为,你骑马的价格太低,而态度来个大转弯,到达马场了直接扔下你们或者告诉你们别游玩了或者辱骂一顿后直接拉回城里!

更多关于丽江旅游的资料,请参考 下我的百-度-空间里面的资料(点击用户名即可),希望对你的丽江旅游有所帮助!
 

7、茶马古道从哪到哪?


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其中,大理、丽江、中甸、阿墩子(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
 

8、丽江茶马古道在哪里?好玩不


丽江拉市海就是茶马古道 ,主要游玩的就是骑马和划船!
你第一次来到丽江,所有人都会推荐你拉市海是如何好玩的!好玩不好玩,还是得看你自己有个好心情,拥有好心情会有一个好旅程!

拉市海是丽江所有旅游景区最混乱的,也是猫腻最多的!价格从50到500都有!这一点都不夸张!至于多少钱才是真实的价格,拉市海大大小小五六十个马场,低价都不一样的,那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具体多少钱才是真实的价格,你一个永远也不会知道,知道了也没有用,因为,你游玩根本不可能是那个价格,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游玩!

选择个价格适合自己的就好了,别一味追求低价是真的,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事先知道价格!

如果没有对骑马和划船感兴趣的话,拉市海真的没有必要去,景色如何如何美都是虚的!

如果要去拉市海游玩,请先提前询问好价格,拉市海不管是参团还是自己包车去,还是让客栈安排,请都要询问好价格,拉市海没有什么方式去是最好的,但是,记得事先问清楚价格,因为,很多推荐你去拉市海游玩的人,只会特意介绍拉市海是如何好玩的,有意避谈具体价格,没有去的时候多么热情,到达拉市海之后,才会告诉你具体价格,就算价格有多高,如果你犹豫不决可能少一点点,但是,也不会少太多!

还有一点,如果你到达拉市海,先听信一个人的,拉你去拉市海游玩,然后,觉得价格太高,再让另外一个人来拉你,你说给他去玩,但是,我告诉你,一般有点常识的做旅游的都不会来拉你,不是不想而是不敢,这等于就是抢人家生意,别不是说司机仅仅是拉你过来罢了,事实不是你现象那么简单!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就别打什么电话了,除非就是,第一种和带你去的司机商量价格,和马场的人员讲价是没有用的!第二种就是干脆不游玩,直接回去,付给司机一定的车费,不过,不游玩了人家司机还不一定拉你回去!

如果你是自驾游去拉市海,那也一样,注意好这些情况就好!别自己糊里糊涂跑到拉市海,让人家狠狠宰一刀!

还有一点就是,游玩回来,一看古城里面八九十的价格,就觉得自己被狠狠宰了,有点是线路不一样的,价格也是有差别的,再说,就算被宰了,谁让你不事先了解呢,看开点吧!

更多关于丽江旅游的资料,请参考 下我的百-度-空间里面的资料(点击用户名即可),希望对你的丽江旅游有所帮助!
 

9、茶马古道的优美句子


1、一条小河,从西流向东,流到了我的心头;一队马帮,从古走到今,走过了时光隧道。梅山峒的山民们哟,祖祖辈辈就在这条古道上奔波,梦想,希望,都凝聚在这蜿蜒的小路上。古道边的川岩江,穿石透壑,奔流不息!坚强,刚毅,象征着山里人百折不饶的性格。
2、几千年来,在中国内地与青藏高原的群山之间,只有人类和他们的马匹循着这条古道穿梭于西南部的群山峻岭之间。顺着这条行人走出来的崎岖不平的道路,一些商品像茶叶、盐和糖流入到了西藏。与此同时,马、牛、皮毛、麝香等当地产品也走向了外面的世界。这条道被称为茶马古道,绵延纵横4,000多公里,主要途径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和云南省,以及西藏自治区。在唐朝(618-907)首次出现了古代的商业通道,宋、元、明、清年间也出现了商业通道,时间长达1,200多年。这条古道促进了地区和文化交流,也像著名的“丝绸之路”一样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3、西南的土地是广阔的,而西南的交通却让人望而却步。肩挑手提,马运成了最原始也是最便利的交通运输。在李白眼中“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响起了清澈的马蹄声,从此中国与南亚、西亚的陆上交通通过这些被称为野蛮人的蛮夷之人一路踩了出来。
4、马帮,古道,赶马人,就这样鲜活地走进了我的世界与心灵,茶马古道写满了岁月的苍凉与无奈,仿佛一部传奇,记载着坎坷的一生。刻骨铭心!一直以来,马帮将四川云南的茶叶和药材与换西藏的马匹,穿山越岭,多少年来,马帮日夜在这条路上行进,一路兼顾也壮观,这条横贯横断山庙的路途就被称为茶马古道。随着公路的通车这条走了上千年的古道也将消失,但这是厚重的名字将被人们永远的传说下去。天雨流芳,这是纳西语,是读书的意思,神奇又好听的纳西语,我相信,茶马古道还有更多的美好值得人们去追寻。
5、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马古道所承载的贸易功能早已被现代公路网所代替,却遗留了一路厚重的人文历史和马帮动人的故事。如今已鲜少能见古道上成群的商队,还有那荡漾在高山峡谷间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已消散了,但那延续了几千年的辉煌和沧桑,时刻萦绕在脑海,让我有种想接近的欲望。于是,去昌都,走茶马古道,探遗风神韵。
6、事实上,正是这条东西横跨数千里,穿越青藏高原众多不同民族(或不同族群面貌)、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地区的茶马古道,犹如一条彩带将他们有机地串连起来,使他们既保持自己的特点,又彼此沟通和联系并协同发展。所以,茶马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又是各种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并各自保留其固有特点的一个极具魅力的地区。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该地区“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贝园地”。
7、在云南的边陲一个叫祥云的坝子里,云南驿的马帮摇摇的拾缀着历史的痕迹,将青石板上的街道随着哒哒的马蹄运送出去。朴实的人民承担着他们的责任,无论是雨天还是酷暑,走过总是可以看见成群的马群里那些晒得黝黑的汉子,不知疲倦的运送着物品。他们像离开家走西口的男人,又像抢劫财物的土匪,土头土脸的走过这片多情的土地。
8、无法重温你当年的音容,无法聆听那悠扬的马帮铃声,无法体味此行未卜明天的千年悲情千年梦。那么就让我们投入地走进一个民族一部史诗一段惊天地动鬼神的《云南印象》吧,只因那里有茶马古道上马帮们的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前世今生!
9、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也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沿途上,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10、茶马古道,用沧桑来祭奠,那一段流逝在历史大河中的艰辛和辉煌。沉寂的古道不改万千容颜,消逝的马帮已难觅旧时的踪迹。在昌都,我在想象,那关于生存和希望的行走。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沟壑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的古代商道--茶马古道,这是一条完全由马蹄和赶马人的脚步一步一步趟出来的永恒之路,在很多地段,都是以羊肠小径的形式出现,在曲折的盘山路上,在陡峭的悬崖边上……
11、茶马古道,与一个人和一部史诗般的《云南印象》有关。因了岁月的真诚,我们今天得以重读你的沧桑风云……韶光已逝,风云淡定。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茶艺馆里,茶马古道,俯仰之间都是你那飘香的故事传说。心闲气定的围桌而坐,虚心地看茶艺师从容地演绎茶道。恍惚间,人生就羽化为面前的一杯氤氲缭绕的香茗。轻轻的啜饮一口,回味无穷的则是有关普洱的过往曾今。而你,茶马古道,也只能静静地悄立一旁脉脉含情地凝望南来北往的芸芸众生……
12、茶马古道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句子大全http://www.1juzI.coM/,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13、历史的进程总是像千家寨遗址前十里河里纯洁清亮的水,一刻不停地顺势而下,已经走得很远了,但激起的水声总是从夏意中传来,缠缠绵绵,不绝于耳。茶马古道何尝不是这样,走近了就叫人无法忘怀。这就是茶马古道!
14、茶马古道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和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故其崎岖险峻和通行之艰难亦为世所罕见。茶马古道沿途皆高峰耸云、大河排空、崇山峻岭、河流湍急。正如任乃强先生在《康藏史地大纲》中所言:“康藏高原,兀立亚洲中部,宛如砥石在地,四围悬绝。除正西之印度河流域,东北之黄河流域倾斜较缓外,其余六方,皆作峻壁陡落之状。尤以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相结之部,峻坂之外,复以邃流绝峡窜乱其间,随处皆成断崖促壁,鸟道湍流。各项新式交通工具,在此概难展施。”
15、很快,我们便到了纳什海,其实这是个比较大的湖而已,只是因为长期的干旱,最近的几场雨才又填满了这个湖,这里像个微缩的内蒙草原,许许多多的马儿在这里放养着,时候发出嘶鸣,时而又独自奔驰着,湖里很多游人坐着船儿惬意的戏弄着湖水,撑船的基本都是牵马的纳什族人,很朴实也很热情,年轻的都按捺不住内情的高兴,纷纷的唱起了纳西民歌,这景象像一幅美极了的游人嬉戏的山水图。这里做生意的夜更有创意,撑着条小船,船上考些河鱼,再蛮上些小酒,就开始吆喝起来了。想吃鱼的游人便将船靠了过去,各自做在船上就开始吃起来了,吃高兴了就高歌几句,真是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16、马蹄声声,在青石板路上唠叨,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历史的故事;烟雨蒙蒙,在山间峡谷中弥漫,仿佛是母亲在抚摸着孩子的肌肤。老街门口倚杖的老娘亲,翘望着远方的马帮,等待儿子归来,和他背袋里面装着的希望。
17、茶马古道并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它是由主线以及延伸出来的大大小小的若干分支的统称,像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纳百川而入海。在昌都地区,随处可见茶马古道的遗存,古道遗址,古道文化残留,马依旧是当地主要的运输工具之一。走茶马古道,看沧桑变幻。“远去的马帮留在了岁月的年轮,尘封的记忆是一首沧桑的歌,古道的驿站回首的路,铺满的希望究竟是什么?”一首《茶马古道》让人遐想无尽。这千年古道,扑朔迷离,犹如一张巨网,有踪迹而不定形,全凭世世代代的茶商和赶马人的苦行来传承。因而,茶马古道更像一个神话,一种传说……
18、源远流长的茶马古道,你经过了多少的凿镌马踏已不得而知,但唐人贺季真不是说道“二月春风似剪刀”吗?我愿相信你也是由淳朴灵动的春风雕刻而出的,不经意间暮然回首惊鸿一瞥时,春风无踪,古道依旧,而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和杜鹃花还在永葆着你的青春,驻留着你的容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