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北京人在纽约》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6 07:02:27 浏览次数:292
关于《北京人在纽约》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儿是天堂
2、《北京人在纽约》每集开始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3、谁知道<北京人在纽约>的结局(具体点的)
4、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讲了什么?
5、北京人在纽约主要说的是什么故事
6、北京人在纽约影评1000字
7、求《北京人在纽约》中,“如果你爱他,请把他送到纽约”,的歌名
8、如何评价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9、杜宪为什么拒演北京人在纽约的郭燕

 

1、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儿是天堂


纽约是一座时尚化的大都市,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上最时尚、最顶尖的一切。爱他,去纽约,是因为在那里他可以寻找到他想要的一切,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同样,有最尖端的也就意味着有最底层的,一旦他被金钱诱惑就会失去自我,一旦被潮流淘汰,贫民窟将是他的终结点。我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这句话只是自己的理解,仅供产考。至于课文,我想他想说的是我们既要努力领先于世,永不落伍同时也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迷惑。

2、 《北京人在纽约》每集开始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If you love him,send him to New York,for it’s heaven;if you hate him,send him to New York,for it’s hell.”(如果你爱他,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3、谁知道<北京人在纽约>的结局(具体点的)


大结局里女主角对男主角说的一句话:“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我们已经从我每夜做梦都怕失去你的情人关系,变成了一种相濡以沫的朋友关系。”

详情:
蜜月归来,原先自己的客户已经成了王启明的。大卫发现了郭燕对他的背叛,于是把她赶出了家。启明在街上遇到无家可归的郭燕,告诉她,女儿吸毒并出走。

美国经济陷入周期性下降,启明的不动产投资损失惨重。为了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启明又想借助过去曾让他大赚一笔的地方--大西洋赌城。然而,好运尽逝,启明输掉了一切。
 

4、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讲了什么?


美国——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国度。来大自洋彼岸北京人在纽约的消息也不相同,有人说那里是天堂,有人说那里是地狱。


大提琴家王起明和妻子郭燕从肯尼迪机场下机伊始就陷入了一种可怕的幻灭感中,为了谋生,王起明进餐馆打工,郭燕去工厂干活。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她)们放弃了同甘共苦的初衷,走上了一条充满竞争,心酸,冷漠的人生之路。 王起明暴发有了钱,郭燕找到新的家,但都没有因此获得幸福安宁,在新的生活波折中,王起明大起大落一贫如洗,郭燕被逐出家门流落街头,他(她)们的女儿也要离家出走。


自由女神依然冷傲注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涌入纽约淘金寻梦,又有一批中国人走出肯尼迪机场,望着他们兴奋的面孔,王起明百感交集……


 

5、北京人在纽约主要说的是什么故事


主要讲的是80年代末中国移民去美国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百财富,爱情,生活方式
 

6、北京人在纽约影评1000字


不管是什么原因,出国之后再看这部电视剧,感觉很贴心。

小时候看此片,还记得导演用心良苦的在结局安排了同一幕,把北京来的人扔在那个400美元的地下室,然后听到他骂娘。。今天再看,居然是冯小刚出来,乐翻了,真是太逗了。其实剧中很多宁宁的台词就很逗,其实就是冯小刚之后《没完没了》《甲方乙方》的喜剧风格。

这部中国首部在美国拍摄的电视剧,在国内一直是学院派和收视率肯定的经典,记得大学学电视分解镜头还用过此片做例子。92年的片子,很多人小学初中的时候。尽管有很多话筒出镜这样的低级穿帮镜头,姜文、王姬、David,宁宁都是经典的演员,无法复制。曹桂林后来还写过《北京人在纽约》的续集,说王启明回国发展了,在某个图书馆的某个角落看到那本书,匆匆翻阅完毕,没有任何的感触。这部电视,是时代的产物。国内后来类似题材的片子唯一还值得一提的是《别了 温哥华》,让姜武出演视乎想重现经典,但是差距真的很大。

再看此片,感触最深的居然是阿春的那句话,"我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 可能是在国外生活的原因,但又重来不愿也无法割舍掉中国文化的印记,所以很有感触。我们到底是什么呢?甚至很多国外出生的中国人,越南人,印度人,都是这样。文化的融合就像混血一样,你不是纯正的,是一半,或者很多半。DIVERSITY,这是国外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多元化。。现在可能很难相信还有外国人排斥中药,其实很正常,国内出来的人都会带上一堆常用药品,药,是有文化差距的,就像食物一样。中餐和西餐,其实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秉性。我在想,哪天我真正开始不再依赖米饭为主食的时候,我应该就更偏向西化而非中国了。不管你英语说得再好,不管你是不是在国外生活工作--What you eat is what you are.是一个真理。当然还包括酒、饮料,我真是很乐意去学习了解各种cocktail, Martin, rum, whiskey, gin..的调配。酒文化在片中也有展现,whisky,香槟,红酒,酒吧,真是酗酒的郭燕都带着西方酒文化的痕迹,而王启明拿出二锅头猛灌,然后和DAVID大动拳脚的时候,我们可以拍拍腿--哈哈,北方汉子!

当你身边开始没有中国人,然后和国内的联系也开始越来越少的时候,重新看《北京人在纽约》真是一种贴心的享受。因为有些内心的独白,有些简单的感慨是那么真切。当然,电视还是戏剧,真实的生活片中还是没有展现,除了奋斗,除了冲击,除了大起大落,其实中国人在国外家庭也可以是完整的,真实的,平淡的,甚至是传统而保守的。

不管是什么人,中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其实都是一个符号。2004年我去英国留学的时候,我就发现人生真是没有可以借鉴的,每个人都走着自己的一条路。遇到某个人,做某个选择,人生就完全不同了。我真喜欢这样的人生。我就是我,不是别人。
 

7、求《北京人在纽约》中,“如果你爱他,请把他送到纽约”,的歌名


这不是一首歌,是该电视剧片头原书作者的一段话

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应该是刘欢的《千万次的问》,也就是那个times and times again, you ask me ...那个
 

8、如何评价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我没有看过《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 ,不过我有看过《北京人在纽约》这本书 

我只看了有两个多小时 这本发黄的薄薄的年代书 玩笑着告诉了我纽约那个年代的生活 。


在当时大家眼里纽约是个自由的世界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充斥着香水和泛滥 我敬佩起明和郭燕夫妻精干的胆识和聪明的头脑  敢做敢干 还有能力 但是他们的孩子宁宁却给了他们现实的一击 不过这恰恰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孩子 放荡不羁 但是对父母的尊重没有了 变成了恨着实让难过 对于起明 他和他的知己或者说外遇的感情让我琢磨不透 到底说他们是患难知己还是情人横穿 我不清楚 只能说 起明道义上不能辜负妻子 但确实他与阿春情投意合 不 我还是站队郭燕 这价值观不能歪 家的概念不能倒


 最后一页才是最重要的 起明的孩子被绑票的所伤 妻子因为和自己的外遇和繁重的外债,工作也受到身体上和精神的压力 累倒了 自己最后接待远方的朋友时 又变成了当初自己姨夫姨妈接自己的样子 把他们带到地下室 借给他们九百元就离开了 谁的美国梦都不是简单的啊



 

9、杜宪为什么拒演北京人在纽约的郭燕


杜宪(1954年——),女,1954年9月23日出生于北京,著名影视演员陈道明的妻子。
  杜宪是知名的媒体人,曾任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节目编辑,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等职。
  1954年9月23号,北京出生。 1970年在北京人民轴承厂参加工作。
  197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
  1982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进入CCTV新闻部播音组。
  1988年当选为政协委员。
  1992年6月离开中央电视台。
  1992年9月至年底--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交流。
  1993年夏任“今日新闻广告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常州先奇影视制作中心”董事长。1993年回国后出了一本《我在美国的106天》,由长春出版社出版。
  2000年1月受聘凤凰卫视,担任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主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穿越风沙线》、《寻找远去的家园》节目。
  成长经历折叠编辑本段
  杜宪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为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授,她日后在荧屏上端庄大方的气质,与其家风不无关系。杜宪16岁初中毕业,巧碰上了一个“招工”机会,进入了北京人民轴承厂。它离北京已不近,离杜宪家住的清华园就更远了。
  备战备荒时期
  当时恰是“备战备荒”的非常年代,这座山沟里的工厂实行准军事化,已不再分车 间,而是划成一个一个连队。杜宪被分配到后勤连--即是解决一千多职工“民生”问题的大食堂。杜宪在伙房里一干就是七年,从揉面烙饼蒸馒头到切肉剁馅掌勺,十八般厨艺都上过手。但杜宪的看家本领是往本应煎或炒的大锅菜里加一瓢水。
  文革时期
  杜宪
  杜宪
  1977年“文革”宣布结束,并恢复全国高考。北京广播学院在门头沟也有个招生点。杜宪抱著姑且一试的心情,报名参加了初试。口试内容是一篇少数民族战士“贾贾哈古”所写的参加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的文章。那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班子青黄不接,资深播音员李娟、吕大渝亲自到考场试图直接挑人,当时就看中了杜宪,并劝说她这就到电视台工作,别再赶高考这科场了。她们说:“后面还有文化考试,你不一定行。”那时,电视很不普及,杜宪并不很清楚这是个什么行当,但也答应了。但等到中央电视台去门头沟调她的档案时,档案已被招生办调走了。原来,杜宪刚过了合格线,后来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了。
  曾是新闻主播
  杜宪的在校学习成绩远比她当初的考试成绩为好,刚毕业即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新闻主播。
  杜宪才一出道,即成为中国大陆老百姓的偶象。新闻播音员并无演技可言,与西方的头牌主播和“名嘴”们相比,拘谨的中国同行绝无潇洒轻松、幽默逗笑等收放自如的发挥空间。她这般有“观众缘”的主播,不但空前,而且欲再觅一个恐怕也很不容易了。
  电视之路
  离开“央视”
  陈道明 杜宪
  1992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邀请杜宪访问,台里拒放,她于是递交了第一份请调报告。此后这类报告写了一大叠,三天两头往上递还未有回音,恰好国际新闻广播电视交流中心(“梅地亚”)正式邀请她出任大型电视片集《中国小城镇》的主持人。杜宪欣然同意--她毕竟对电视专业魂牵梦萦。1992年,摄制组行经云、贵、陕、川、藏,所到之处都掀起了“杜宪狂热”。
  杜宪继薛飞之后离开了中央电视台,与“梅地亚”签了5年的合约。“铁饭碗”砸碎了,她成了一位“合同工”。杜宪如愿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丈夫也一并同行。不久他俩就接到了来自纽约的电话,力邀杜宪出演《北京人在纽约》中“郭燕”这个角色。原来,紧锣密鼓中的《北》剧组对“郭燕”一角选了多人仍不合眼,最后一转脑筋——这角色本身与杜宪气质挺接近,而且她人在美国,连护照和签证手续都省了。而且有陈道明这“大老倌”给她说戏,怎么也砸不了。当然,算盘上最关键的那粒珠是--有杜宪的名气垫底,将来的收视率就等于买了双保险。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冯小刚、李晓明是名满电视界的“侃爷”,风魔神州的《渴望》就是一轮胡侃侃出来的。他们先冲著陈道明长传急攻:“我们在戏里给郭燕办一场婚礼,让她风风光光地嫁给你。你们当年没这气派吧?这回补办,留个盛装纪念照!”但后来,经过杜宪和陈道明的深思熟虑,依然觉得“郭燕”的角色不太适合杜宪,于是出现了著名的与《北京人在纽约》的解约事件。杜宪回国,继续履行她与“梅地亚”电视中心的合同。一次,她与同事们到常州高技术开发区一行。地主曲意款待,还提出,如果大名鼎鼎的杜宪有意“下海”办公司,常州方面愿提供一切便利。一间刚成立的中外合资“今日新闻广告有限公司”也力邀她加盟,该公司主事的本来就是她的朋友。杜宪“下海”了。她正式辞去了“梅地亚”的职位,赔偿了500元的合同费,从此成了“今日新闻广告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和“常州先奇影视制作中心”的董事长。
  重返“电台”
  杜宪
  从美国回来的杜宪一头扎进商海。在这期间,只要有朋友劝她出山,她就调侃:“你们鼓动我,老说什么‘再展雄风’啊,我说甭雄风了,现在还有什么雄风啊。你们把我鼓动出来,想毁了我一世的英名!”但凤凰台还是把她的“英名”感动了。凤凰台的节目主持人,个个是一把好手,竞争激烈,但杜宪心态平和。“如果我初出茅庐,竞争心可能很激烈,因为要打天下,竞争不过别人,就可能被淘汰。我现在不是这样,我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你现在让我作,我就把我这点余热奉献 给凤凰了!”杜宪说。
  在同凤凰台领导谈话时,杜宪说:“你要让我跟年轻人似的,去主持一种娱乐节目,肯定不可能。”凤凰台领导说:“不不不,我们请你做的是个环保节目,一个比较严肃的节目,要有份量,太稚嫩太年轻的,谈这种话题反而不合适。”从此,每周5次,每次15分钟,杜宪亮相凤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各种媒体立刻扑上来,欢呼她“端庄、大方、自然、亲切、平而不淡”的主持人形象再现荧屏。观众更是热情似火,他们根本不在乎杜宪主持了个什么节目,他们“锁定”她的节目,不是要看“地球”,而是要看杜宪,甚至为她的主持节目时穿什么衣服“瞎操心”。杜宪很在乎女儿和丈夫的看法,可惜这两个家里人十分吝啬他们的评价。
  家庭生活
  杜宪 陈道明
  杜宪 陈道明
  杜宪和陈道明二人都是初恋,不过女方的父母对陈道明的职业不满意,很反对他们交往。“陈道明的父亲是北京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回天津后一直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语,母亲是这一片的居委会主任。
  杜宪这样评价她的婚姻:”谈恋爱的时候老吵架,老说分手就是分不了手。这就是说,其实我俩还是挺有感情的。我们结婚18年了。婚姻的感觉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变化,年轻时和现在的感觉就不一样。俩人在一起,不可能永远像初恋一样,充满激情。现在我们的感觉是,可能更像是朋友。因为有了孩子,而且组成家庭又这么长时间了,又有各自的事业,关系就变成了另一种关系。另外,可能前面磨合得比较好,该吵的都吵完了,现在反而吵不起来了。我总觉得,我和陈道明还是挺有缘分的,因为两个人能不能走到一起,肯定存在着许多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我现在觉得我很幸福。“
  杜宪的女儿陈格跟小时候的杜宪一模一样。女儿的名字是外公给取的,出自王阳明的诗句。杜宪和陈道明对孩子的感情都一样,但表达的方式不太一样。杜宪是悉心呵护和关怀,而陈道明则是一个严父,孩子非常怕他。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