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王昭君》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5 10:17:14 浏览次数:255
关于《王昭君》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王者荣耀王昭君技能连招 王昭君技能怎么连招
2、古代的王昭君为何要自服毒而死?
3、关于王昭君的正史资料
4、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人?
5、王昭君是正室吗?
6、王昭君的生平事迹
7、王昭君的故事简介
8、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9、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1、王者荣耀王昭君技能连招 王昭君技能怎么连招


王昭君的技能都带有控制或者减速效果,团战能力很强,拥有扭转团战局面的潜力。减速和控制非常实用,前期可以多游走配合队友gank。无位移技能的王昭君还是很容易被切的,不过大招释放期间获得的600点护甲还是能减少来自刺客的伤害的。

王昭君的连招1:一技能,大招,二技能。

在和敌人对线的时候小伙伴们一定要记住自己的走位,一定要躲好敌人的控制技能,之后再来连招甩大,首先我们在团战的时候可以先来利用释放距离超远的1技能进行减速,等减速成功之后马上释放2技能进行冰冻,接下来就需要找一个地方来释放大招就可以了!

王昭君连招公式2:一技能,二技能,闪现,大招。

接下来我们说说控制流的王昭君,这个打法的王昭君主要是以减速为主,在游戏当中第一件装备可以选择出冰霜法杖,接下来可以选择出虚无法杖、秘法之靴、博学者愤怒、回响之杖、霸者重装,这套装备可以不停的来放风筝,非常的恶心,谁用谁知道!

总体来说王昭君这位英雄在游戏当中的战略意义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想要用好这位英雄必须要来提前的熟悉几局,只要躲好技能,释放好大招,相信你们的团战已经赢了一半!



2、 古代的王昭君为何要自服毒而死?


“和亲使者”王昭君当年远嫁匈奴,生活幸福?忧心自尽?说法不一。

  
  历史上这样记载:汉高祖时,娄敬提出和亲的建议,但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其远嫁番邦,便以宗室女乔装成公主嫁给冒顿。以后,西汉对匈奴和西域各国的多次和亲,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却是以民女的身份担任和亲的任务,故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文人墨客也多对她吟咏,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
  王昭君的出生地是秭归,它紧靠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两岸悬崖峭壁,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母,带着两子一女,耕种着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以杂粮维持生计。生活虽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昭君除了跟着母亲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被选入宫。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5年过去了,昭君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史书上认为,王昭君是自愿出塞,但她亦有艾怨的情绪。王昭君出行匈奴,到了长安北门,一路晓行夜宿,黯然神伤。随行的乐师们,一路上弹奏着琵琶,以慰其离愁别恨。王昭君手弹琵琶,吟出一首“怨词”:“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尔后,王昭君在漫漫长路中病倒。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大汉皇帝,于是挑灯披衣,儒泪和墨,向汉元帝写信。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其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3个月后,汉元帝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而传说,这是因为皇帝思念远走的美人而抑郁成疾。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24岁。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他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昭君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当了11年的夫妻后也去世了,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35岁,正是绚烂的盛年。这时的她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叫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战火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毕生致力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戏本《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他乡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不是还有另一种面目呢?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莫皋死后,昭君曾请求归汉而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思念、幽怨无法排遣,最后在绝望之下服毒而死。
  汉代似乎是英雄与美人的故事流传最多的朝代,而英雄的血和美人的泪大多洒在西域。汉代一共有13位公主和亲远嫁,除了解忧公主终于在晚年得以还乡,其余都在边疆塞外的孤寒里默默了却了一生。
 

3、关于王昭君的正史资料


《汉书·匈奴传下》:“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

《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班固《汉书·元帝纪》

郅支既诛,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上书言曰:“常愿谒见天子,诚以郅支在西方,恐其与乌孙俱来击臣,以故未得至汉。今郅支已伏诛,愿入朝见。”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樯字昭君赐单于。 ---班固《汉书·匈奴传》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南朝宋)范晔所著《后汉书·南匈奴传》

竟宁元年【前33】1.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资治通鉴·卷二十九》

《琴操》云:“ 昭君恨帝时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单于死,子世达立,昭君谓之曰:‘为胡妻者妻母,为秦者更娶。’世达曰:‘欲作胡礼’。昭君乃吞药自杀。”属于昭君文学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文艺创作。

虽然王昭君是四大美女,很有名,但也只是记载她到匈奴当阏氏,也是寥寥数语,正史记载不多。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昭君(约前52—前20)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到达漠北后,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中文名 王嫱
别名 王昭君、明妃
国籍 汉朝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南郡秭归
职业 宫女,阏氏
主要成就 维护汉匈关系长期稳定
代表作品 《怨词》
配偶 呼韩邪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
儿子 右日逐王,须卜居次,当于居次
典故 昭君出塞
 

5、王昭君是正室吗?


不是,是妃,史称“明妃”
王昭君(约前52年—约15年),名嫱,字昭君,汉族,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选入宫,成为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奉命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 依游牧民族 收继婚制 ,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王昭君去世后,葬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6、王昭君的生平事迹


 

昭君出塞
王昭君在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汉景帝于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王昭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命画师画美女的画像,后宫宫女纷纷贿赂,而昭君自信于自己的美貌,被画师丑化。被派遣。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7、王昭君的故事简介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右日逐王。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因此西汉末年的和亲是成功的。西汉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拓展资料

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王昭君


 

8、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昭君嫁到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不料汉成帝竟下诏令其“从胡俗”。而当时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又生了儿女。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

  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 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 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怨词》

  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胡曾 《咏史诗·汉宫》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三槐居语文网,a \ Q&x2Q)[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

  其实诗人不懂,和亲是在国力强盛时采用的怀柔政策。国力衰弱时恐怕只有进贡钱帛美女以求苟安而不得。看看宋朝,历经辽,金,元的侵掠,每年输银帛无数,仍不能保住平安,先是偏安一隅,最后灭亡。宋朝皇帝,大臣何不用和亲之策?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
  白居易这首诗把怨恨指向了皇帝。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王睿《解昭君怨》

  王睿作了一个翻案文章。王昭君留在宫里又如何?王昭君的悲剧,并不只是她个人的悲剧,而是封建制度(至少是嫔妃制度)造成的必然结果。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其一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其二

  王安石的这首诗问世以后反响很大,它立意高,主题开掘深刻。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

  王安石闯了诗祸。“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其实,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很有点近代化。

  王安石的《明妃曲》问世后,欧阳修写了两首《和明妃曲》: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诗人的感受是深刻的:应该是汉人最感难堪的乐曲现在却被汉宫当作新声来翻奏;昭君的琵琶曲早已传至家乡故里并成为时尚,但真正知会其中怆怀悲思的又有几人?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这种平易婉曲的语言与从容寄慨的抒情相辅相成,洋溢着浓郁的艺术魅力。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其二 这首诗更是从批评皇帝的角度入手,“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你皇帝眼皮底下的人都管不好,你怎么能指挥千军万马去消灭边境的来犯之敌呢?欧阳修的诗歌在针砭时弊上,比王安石更进一步,确实是非常深刻的。可评作咏王昭君诗歌中的问鼎之作。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姿?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清朝历史学家刘献廷的这首咏昭君诗表达同一个意思:一个画师怎么能够评断出一个人的美丑?更进一步,他写道,后宫里的美女,像王昭君这等姿色的,可能还多的是,只因为昭君要嫁到外国,临行前向皇帝辞别时,才被元帝发现了她的美。至于那些始终没被皇帝发现,白头宫中的美女,还不知道有多少呢。甚至可以引申为,社会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被埋没的悲剧实在太多太多了!
  也有诗为昭君出塞另作评价的: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

  ----(唐)汪遵 《昭君》

  明代有位诗人写道: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
  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历史进入新中国以后,更有人把王昭君看作是民族团结的和平友好大使了。比如已故的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1963年在内蒙参观昭君墓后,题写了一首七绝《谒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上个世纪60年代在内蒙考察学习过一段时间,写过《内蒙访古》等散文名篇,也写过一首歌颂王昭君历史功绩的诗: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这样评价王昭君的出塞,似乎过于了。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说红颜祸水,固然是荒谬绝伦。但把一个女子和亲拔到如此高度,其实也是红颜祸水论的另一个极端。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321f5c0100egjx.html


 

9、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自告奋勇”

《后汉书》记载“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意思是王昭君因为入宫多年未得皇帝恩幸,心中积满悲怨,于是在呼韩邪来朝时,主动地请求去匈奴和亲,“昭君出塞”完全是个人原因,甚至有些意气用事的成分在里面。

二是“奸人所害”

《西京杂记》记载一个叫毛延寿的画工,因为昭君不肯贿赂他,就把昭君画得很丑。匈奴入朝求亲,皇上存私心把一个丑女送到塞外去,就点了图画上最丑的女人王昭君,谁知道等到王昭君出来一亮相:“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

皇帝后悔莫及,又不能失信于人,只好将王昭君送出塞外,然后把牵涉此事的画工统统杀了。这就不仅不承认昭君的自主选择,甚至假想了一个外力,暗示昭君被丑化才导致了悲惨命运。

扩展资料

“昭君出塞”确是一个女人聪明的选择。理由有二,其一:从个人角度来说,大家都知道过去的皇帝动辄后宫佳丽三千,再加上一些专宠的,很多女子入宫之后终其一生也见不到皇帝一面。

她以自己在汉宫最后最美丽的一次亮相,告诫所有的姐妹:命运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与其在这监狱般的汉宫里幽闭至死,不如远赴大漠,开始艰苦但是更富有挑战力的新生。

虽然荒漠条件艰苦,但是作为一个女人,总可以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有什么比做一个完整的女人更值得女人去追求呢?

其二:从国家大局来说,在王昭君两次婚姻过程中,汉强匈弱格局并没有改变,汉匈双方关系也处于良好发展时期。因此,匈奴社会包括呼韩邪和复株累单于,都对王昭君尊崇和爱戴。

王昭君“宁胡阏氏”封号,“宁胡”意思是匈奴安宁,“阏氏”意思是王的妻子,也就是王妃,这也表明她在匈奴社会所获得的地位。对汉朝来说,通过安抚匈奴实现北部边境持久安宁,特别是通过匈奴保持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畅通,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关键词: 剧情简介 演员 专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