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荡寇志》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5 10:03:09 浏览次数:176
关于《荡寇志》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荡寇志的主要内容
2、大家觉得《荡寇志》怎么样?如题 谢谢了
3、水浒传和荡寇志有啥区别?
4、为什么在荡寇志里大多数梁山好汉都被凌迟处死了
5、荡寇志的内容简介50字
6、荡寇志的结局和水浒不一样啊 哪个才是真的
7、《荡寇志》的情节是什么?
8、将梁山好汉斩尽杀绝的反动小说《荡寇志》,为什么连鲁迅都称赞?
9、荡寇志主要内容

 

1、荡寇志的主要内容


《荡寇志》主要内容:

清俞万春著《荡寇志》七十回,附“结子”一回,又名《结水浒传》。此本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作,是水浒系列作品中与原著“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立场相对”指的是至少从表面上将梁山一百单八将当做“反面角色”来写,同类的小说包括后来的《残水浒》《贼三国》)。

因作者生当清季太平天国乱前,国内盗贼横生,作者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深恶盗贼,有“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孰知罗贯中之害至于此极耶”(有一说法称:水浒七十回之前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后为罗贯中所续,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贬罗)的话,并进而著书立论,要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

故此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但也有观点认为,《荡寇志》实际上是用“曲笔”赞扬《水浒传》的著作,俞万春是个铁杆水浒迷(这一点在俞本人所作的自述文字中有明确表示)。

《荡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讽刺”的内容,而其主旨实际上与被腰斩前的水浒传版本无异,再加上《荡寇志》中塑造的雷将角色大多过于刻板以及多有充满争议的行为,甚至不如书中作为“反派”的梁山好汉形象塑造得成功。这些都使得这部小说给人一种意旨纠缠的感觉

拓展资料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名,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22年。

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2、 大家觉得《荡寇志》怎么样?如题 谢谢了


说《荡寇志》坏,主要就是丑化农民起义,对它的艺术水准,批评意见倒不多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是,正因为它的艺术上还算不错,一度还很流行,所以思想就显得尤其坏。今天看来,当年鲁迅先生所谓的“思想未免煞风景”,确实还是有的。关键是主要人物没有独立的人格,一股子奴才气。但是不是丑化农民起义,就成了有争议的问题。 很简单,要问《荡寇志》有没有的一般的丑化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我可以说,看近几年学术界研究的成果,潘旭澜笔下的太平军,止庵笔下的义和拳,可都比《荡寇志》里的梁山贼寇惹人反感多了;要问《荡寇志》有没有具体的丑化《水浒》里所描写的这一次梁山起义?我可以说,朱大可、孙勇进,包括我们天涯的淮茗大哥,大大小小知名的或是不知名的论者都十分有力的证明了,水泊梁山的好汉都就是不把老百姓的性命当回事的那么一帮子人,——所以把他们往坏处写,也就好象确实不是没有理由。 实践出真知,《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在珠崖、桂阳等地,是确实和农民军打过仗的,所以他写梁山起义如何失败,也就显得比较真实。书的前三十回,梁山队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展势头好,很快抢了很多州府,但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跟上,在占领区的统治地位并不牢靠,而且战线拉得过长,实力分散,给了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最常见的命运,至少,比被招安后和方腊火并掉要典型。从阅读效果上说,《荡寇志》里每一个好汉被干掉之前,总还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个人才能,往往显得比较壮烈。比起《水浒》里“征方腊”的那十回书里,众英雄像被机枪扫射似的毙命,如杨志、史进这等第一流身手的人物,居然无声无息的就没了,俞万春这么写,恐怕反而要让人容易接受一点。 当然,农民起义搞到后来,总不免有内讧。五虎上将里的霹雳火秦明,就是因为卢俊义的猜忌给逼死的。而且,《荡寇志》里,打击梁山主要靠的不是官军,而是各处的地方豪强,割据武装。这个我们也熟,看《三国》里孙曹刘们是怎么起家的,就知道确实是怎么回事。李自成败于辫子兵,最后在九宫山,却也很可能是死在地主武装手里。更典型大家也更熟悉的,当然就是差不多在《荡寇志》成书的同时爆发的太平天国。朝廷的八旗绿营早烂掉了,要与石达开李秀成这样的优秀将领争衡,到底还是靠了曾国藩的湘军。 太平军一进苏州,当即就毁了《荡寇志》的书版,有趣的是,除了上述一般农民起义都有相似外,太平天国的命运和《荡寇志》的描写还有额外的巧合。太平天国起初把洋人当做“番弟”,“洋兄弟”,后来则据说是在“在清朝和外国侵略者的联合进攻下,不得不陷于失败”。《荡寇志》里,梁山有个洋人军师,乃是“大西洋欧罗巴国人士,名唤白瓦尔罕”,此人后来降了官军。而水泊梁山如此地利竟也被最终攻破,则是因为,围剿的将领得到了一套西洋画法的梁山全图。 评论者一般都说《荡寇志》的艺术水准不坏(除掉那些骨子里坚信思想不好,艺术上就必无足道的人物),但究竟不坏在哪里,好象就很少有人谈。翻来覆去也只是引用鲁迅先生的那几句话:“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摹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或者,“文章是漂亮的,描写也不坏。” 那我就说两句。 让人印象比较深的是它结构。这部书的大框架搭得比《水浒》好,它不是一个十回又一个十回串起来的,而是写了一场大的战役的全过程。一边是梁山从鼎盛到逐步衰落到灭亡,一边是陈希真、云天彪、张叔夜这些朝廷和地方的势力怎么兴起,怎么慢慢对梁山形成合围剿杀之势。常常是同时几条战线都在打,而方方面面的战况,彼此都有微妙的关联。这在今天的军事小说里不希奇,古典里能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此外就好象只有《三国演义》。不过《三国》结构的完善,多少得益于史实自身的提供的均衡性。俞万春就没占到这个光,小说里那么多的线索,他完全是靠自己纵横捭阖的才能组织起来的,从这点上说,他很了不起。 除掉开头几回写陈希真父女脱难的故事,总的说来,我感觉《荡寇志》受《三国》的影响要远大于《水浒》。因为《荡寇志》里运筹帷幄的谋略写得很见功夫,而《水浒》这方面其实做得很差。这就和《水浒》的另外一部续书,陈忱的《水浒后传》不同。我要是施耐庵,就一定不会喜欢陈忱这样的续作者,要是搁现在,恐怕还要告他抄袭。他常常就是拿《水浒》原有的故事,换个人名再写一遍。俞万春倒还干这么没意思的事。陈丽卿给高衙内调戏,当然也让人想起林冲娘子的故事。但之后的发展就全然不同。林冲被陷害,自己事先完全是不知不觉的,陈希真则很早就决定了逃走避祸,但面子上和高俅父子虚与委蛇(说实话,这里描写的火候没掌握好,这段时间里高衙内的表现很感人,让我想起了被朱九真欺骗的张无忌)。不幸他的计划被高俅身边的一个篾片识破,于是双方又有了一系列的斗智。这样事件的复杂度远非林冲那回可比。 不妨这么说,如果陈忱是一个模仿者,俞万春则更多时候是一个加工者。又比如《云公子万弩射索超》一回,这是脱胎于《三国》里诸葛亮木门道射张郃的情节。但前前后后的铺垫渲染,比是三国里那回书要详细得多。索超秦明先跟路人打听,说是没有伏兵,看雪地上一点人迹没有,确信没有伏兵,这才放心追下去,——一路还夹写雪景,写雪地行军的的艰难,这些细处功夫,都是《三国》通常不会下的。结果官军是绕出“林外小路,盘上山去”的,所以索超还是中了埋伏。我想鲁迅先生“几欲摹前传之垒”的评价,大约也就是针对这些内容而言。 甚至《水浒》里的一些破绽,也被俞万春利用得很好。如秦明是给宋江设计害死全家,才不得不逼上梁山的。要说对此事秦明一点怨气没有,那也未免不合情理。《荡寇志》就写官军抓住这一条,大搞反间计。梁山马军五虎将里,为什么独独董平的名字在天罡排名里和其他人隔开,孙立那么厉害,为什么却只能在地煞里容身,《荡寇志》都给解说得很圆: 金大坚也将怎样密镌石碣的话说了,又道:“这是宋江想与卢俊义争位,故与吴用、公孙胜议得此法,特将卢俊义名字镌在第二。此碣自卢俊义一到山泊之后,就已镌定。彼时张清、董平等尚还未到,原想就部下头目中选出几个,以满一百八人之数。后同张清等到来,却好天罡数内余第十五、十六两行未镌,因将张清、董平镌入。所以董平在五虎将之列,名次却在十五,顿与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离开,实为镌刻已定,难以改易故也。”贺太平又问道:“那董平、张清本位,原拟镌刻那个?”萧让道:“一个拟刻孙立,一个未定。至于地煞数内多有未定,所以龚旺、丁得孙尽有空缺可填。就是蔡福、蔡庆、郁保四、王定六等,也都是临时填上去的。此一事,惟有宋江、吴用、公孙胜及小人等知悉,余人都不晓得。”张公大笑道:“妖言惑众,一至于此。” 对喜欢武侠小说的读者而言,《荡寇志》的还有一个进步也值得一说,就是他的武打场面很详细。《三国》里,赵云冲阵时,“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这么几句描写,毛宗岗就要感叹是“一篇绝妙枪赞”;《水浒》里武松醉打蒋门神,也不过是“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而已。而类似这样文字,在《荡寇志》里是毫不希奇的。陈丽卿与花荣斗箭和与扈三娘挑灯夜战两场单挑,都一波三折,尤其见得写时下了功夫。 当然也不宜以此就把《荡寇志》抬得过高。钱钟书论宋诗、唐诗关系时说: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籍了唐诗,宋代的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上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义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把宋人换成俞万春,唐人换成施耐庵、罗贯中,也就是这么回事。毕竟《荡寇志》在原创性上不能和那两部名著相比,这就是所谓“大师以降,余者雕虫小技而已”。《荡寇志》和《水浒》比差得最远的,是《水浒》有一种野蛮的力量,它那种漠视人性和生命的残酷,恰恰有一种原生态的社会的狞厉之美。这一点上,《荡寇志》就显得过于文人化,精致得没了元气。也正因此,他所着力塑造的雷部三十六将,绝大多数都是“没面目”的人物。 人物塑造方面,大约可说是《荡寇志》最大的败笔。只有一号女主角陈丽卿的傻大姐形象还算有特色(她有点像《书剑恩仇录》里的周绮,只是厉害多了,管陈丽卿叫“俏李逵”其实更合适)。据俞万春在《〈荡寇志〉缘起》里说,他十三岁的时候做梦梦见了陈丽卿,就是为了陈丽卿的叮嘱,他才写了这部书。看了这段自述我总忍不住佩服。我自诩也算爱文学,可我要是十三岁时有美女入梦,肯定只会遗精,不会写书。 总的说来,《荡寇志》的长处是把通俗小说的元素利用得特别好,而更加深广一些的东西确实不多。但作者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一些消息,还是尽多令人感慨的内容。 前面其实已经带到了一点。《荡寇志》里已经写到了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洋人军师白瓦尔罕的厉害处,就不是奇谋妙计,而在于机械制造。——奔雷车是坦克,沉螺舟则干脆就是潜水艇。不过俞万春天朝上国的心态作祟,最终还是让这个洋鬼子栽在华人才女刘慧娘的手下。俞万春除了这部小说外,还写过《骑射论》、《火器考》,大约可以算当时中国比较懂军事的人之一;而《荡寇志》成书,则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在武器上的优势究竟有多大,他应该不是不知道,而是实在不甘心承认。看来,要我们面对现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洋鬼子的优势,书里毕竟还是写到不少的。要了解梁山地形,中国画不管用,惟独“这西洋画法写山水最得真形,一草一木,一坡一塘,尺寸远近分毫不爽”。而《水浒》里石子无敌的张清的死法,更几乎是有某种象征意味: “陶震霆急挂双锤,取出洋枪,扳开火机,砰然一响正中张清后颈,翻身落马。”
 

3、水浒传和荡寇志有啥区别?


无语,一楼你看过荡寇志么?我最反感没看过原书就瞎说的人,不懂就算了,干嘛装懂。
这部书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作,是所有水浒系列作品中唯一立场相对的一本书,好像作者是清末时候的人,对当时的盗贼丛生的时代十分不满,所以写了这部书,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均被剿灭。
在我国的小说史上,《荡寇志》可算是反动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读者,它也不失为一种颇为难得的反面材料。
这部书极为反动,但是里面有些内容,诸如写作手法、叙事方式等,有些还是可以汲取的。就像金瓶梅,不能全部按照色情小说去看一样,凡事都有2面性的。
鲁迅先生对此书也有评价“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4、为什么在荡寇志里大多数梁山好汉都被凌迟处死了


一般认为因《荡寇志》作者俞万春生在清季太平天国乱前,国内盗贼横生,作者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深恶盗贼,有“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孰知罗贯中之害至于此极耶”(有一说法称:水浒七十回之前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后为罗贯中所续,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贬罗)的话,并进而著书立论,要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故此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但也有观点认为,《荡寇志》实际上是用“曲笔”赞扬《水浒传》的著作。
 

5、荡寇志的内容简介50字


中国清代小说。 又名《结水浒传》,70 回,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荡寇志》作于道光六年至二十七年 ( 1826~1847 )间。作者“未遑修饰而殁”。咸丰元年(1851),其子龙光修订润色后,于咸丰三年刊行问世。俞万春有感于嘉庆以后封建帝国严重危机,积极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参加镇压农民起义,要“杜邪说于既作”。他非常不满《水浒传》梁山泊受招安等内容,为抑制《水浒传》的影响,因此接其70回以后,续作此70回。《荡寇志》的主要情节,是写告休管营提辖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却不“落草为寇”,而是忍辱负重,以杀害起义军的行为,来洗刷自己“犯上”之罪。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是小说的主旨 。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过人的智慧。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都是“不堪一击”的“杀人放火”之徒。但它文字精练流畅,写陈丽卿受迫害情节,亦具真情实感,行文布局,造语设景,颇具匠心,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
荡寇志》简介
中国清代小说。 又名《结水浒传》,70 回,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荡寇志》作于道光六年至二十七年 ( 1826~1847 )间。作者“未遑修饰而殁”。咸丰元年(1851),其子龙光修订润色后,于咸丰三年刊行问世。俞万春有感于嘉庆以后封建帝国严重危机,积极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参加镇压农民起义,要“杜邪说于既作”。他非常不满《水浒传》梁山泊受招安等内容,为抑制《水浒传》的影响,因此接其70回以后,续作此70回。《荡寇志》的主要情节,是写告休管营提辖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却不“落草为寇”,而是忍辱负重,以杀害起义军的行为,来洗刷自己“犯上”之罪。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是小说的主旨 。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过人的智慧。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都是“不堪一击”的“杀人放火”之徒。但它文字精练流畅,写陈丽卿受迫害情节,亦具真情实感,行文布局,造语设景,颇具匠心,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
 

6、荡寇志的结局和水浒不一样啊 哪个才是真的


都不是真的,《荡寇志》和《水浒传》各有一部分接近历史——《荡寇志》中的张叔夜平灭宋江起义和《水浒传》中的被招安。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没有小说中的那么大,只活跃在山东、河北一带,主要头领有37人(《大宋宣和遗事》有《宋江三十六人赞》,但其中不包括宋江,所以我说是37人),后来大部分被张叔夜擒获了,但并没有像《荡寇志》那样全杀了,而是收编进政府军了,和招安有点儿区别:招安是朝廷没办法了安抚,实际上是被抓了后投降。
如果要说有一个“正宗”的话,当然应该是《水浒传》,《荡寇志》只是后人的续书。
 

7、《荡寇志》的情节是什么?


名妓李师师(钟玲玲),与梁山好汉浪子燕青(姜大卫)惺惺相惜,在皇帝(张扬)跟前假扮姊弟,且获免罪,连其他梁山泊人物亦得以招安。时方腊(朱牧)正窃据江南为乱,皇帝乃嘉勉燕青,嘱传圣旨,许梁山群雄并力征讨。于是轰轰烈烈之荡寇大决战,由此而展开……武松(狄龙)、石秀(王钟)、李逵(樊梅生)、张顺(李修贤)及孙二娘(于枫)等相偕下山,梁山大军水陆并进死伤无数,杀入城关,尽歼贼匪,生擒方腊,完成荡寇之大业焉……
 

8、将梁山好汉斩尽杀绝的反动小说《荡寇志》,为什么连鲁迅都称赞?


记得还是从小学语文课本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知道了《荡寇志》这本书。课本里对它的注解是:由清代反动文人俞万春所作的,污蔑梁山农民起义的反动小说。

俞万春在此书中,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汉全部斩尽杀绝,一个不留,犹不解恨,还要将宋江吴用等三十六人凌迟处死,石秀等三人千刀万剐,萧让等三人拷打丧命。花荣长于弓箭,就被箭射死;凌振工于火炮,就被炸身亡;你张清不是号称没羽箭,善发飞煌石么?那就请出进口的新式武器,一扣扳机,用洋枪干了你!行侠仗义的鲁智深让他发疯身亡,勇力过人的武二郎让其力竭累死,林冲本来就含冤被屈,够苦的了,在书中也被活活气死。作者心何毒也!

梁山泊有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聚义。俞万春则杜撰出三十六位雷将,外加一十八位散仙镇压。最可气的是,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栾廷玉生死不明,荡寇志却把栾廷玉搬了出来,让他活剐了孙立。水浒传中王进好不容易逃出京城,犹龙隐迹,在荡寇志也被生生地拽了出来,让他骂死了林冲。栾廷玉杀孙立,犹可视为怨其利用同学之谊,害得他无容身之地。王进骂林冲一节,则违背人情,不合常理,可堪唾沫。

你看他们共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受高俅老贼迫害,王进非但无一丝体谅之意,同情之心,反而把林冲千贼万贼地辱骂,嘲笑林冲不生眼珠子,冒犯了高俅,以至拷打监囚,受尽许多苦楚,吃尽无数羞惭,“贼配军,人人骂得!”活该你倒霉。并哈哈大笑说,我王进“就见识比你高些”。在此书中,王进成了在柴进庄上被林冲打翻的洪教头一流人物,凭武艺赢不了林冲,就靠一张臭嘴骂大街了。

施耐庵笔下识大体,知进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进,在俞万春的笔下,变得香臭不辨,好赖不分,简直如泼妇骂街般阴损刻薄,臭不要脸。好好的一个世外高人,好嘛,整得连一点人味儿都没了!真是俗鄙不堪,气杀我也!

对梁山好汉这般恨之入骨,必欲杀之剐之而后快,这个俞万春究竟是何许人也?俞万春,男,浙江山阴人,(1794―1849),终年55岁。他出身官吏之家,二十岁时随父至广东从军,平定粤东瑶民起义,亲自参加了对平民武装斗争的镇压。由此看出,俞万春完全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把水浒传看作是“邪说淫词,坏人心术,贻害无穷”的异端。他创作《荡寇志》,就是从精神上,思想上对平民阶层进行清理和扫荡,为满清统治者充当了一次精神城管。

俞万春死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忠王李秀成将官方付印的《荡寇志》刻版予以销毁。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又重新刻印此书。后人对此书行文布局,造语设景,文字流畅,曾多加赞赏。此书得以流传颇广,确也得力于其文学性在近代小说中造诣不低。连鲁迅先生也说:“在纠缠同类小说之旧作中,盖差为佼佼者矣。”先生幼年于三味书屋,亦曾描此书绣像。然而一本书若主旨不正,文学价值越高,其为害越甚,所谓巧言令色,鲜仁矣。俞万春在《荡寇志》序言中自称是十三岁时,受雷霆上将陈丽卿托梦而作此书。但据其弟所言,是因为俞万春幼年多病,曾受名为陈丽卿的女道士医治,故有此一说,作者之人品可见一斑。

俞万春曾针对水浒传感慨道:“既为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所以对梁山好汉深恶痛绝,务必除之而后快。连原书中诈中风寒,远投化外的暹罗国主李俊,都被他押到京师凌迟;挑一担金银宝贝,不知所踪的迷踪派始祖燕青,也被他拉到阵上,一鞭打死。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文化人,他难道不该想想造成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而冒死抗争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吗?文人一旦没有了思想和气节,只堪做奴才。

《荡寇志》这本书自付印出版以来,就争议不断,后人不满梁山好汉落得如此悲惨结局,又在此书的基础上续写新书,为好汉们鸣不平。其中,署名白白客星的《忽来道人传》,从《荡寇志》第五十九回后开始撰写,讲述三国时的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显灵,帮助梁山英雄扫除雷部诸将的故事,也算替我等读者出了一口恶气!


 

9、荡寇志主要内容


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是一部把108将当作反面人物来写的书作。

关键词: 剧情简介 演员 专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