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乌鲁木齐二小)注册。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乌鲁木齐二小)风景秀丽,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请记住,请拨打0991-2812522挂号,挂号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民主路22号。详情请参考官方网站。
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乌鲁木齐二小)怎么样?
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我们的孩子在那里上学,现在他们被重点中学录取了,在操场上有点滑稽。
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乌鲁木齐二小)收多少钱?
按学校收费标准
收费本信息源网络仅供参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乌鲁木齐二小)的信息,请致电我们获取更多信息。具体情况如下:
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乌鲁木齐二小)简介:
乌鲁木齐第二小学创建于1907年。2007年,我校成为乌鲁木齐市第一所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学校。现隶属于教育局,是一所全日制全日制小学。
乌鲁木齐第二小学始建于1907年。2007年,我校成为乌鲁木齐市第一所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学校。现隶属于教育局,是一所全日制全日制小学。
校舍建于1987年。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平均约2平方米;活动面积1300平方米,平均1.46平方米。现有18个班,88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1人。在职教职工57人,其中党员10人,占17%;团员7人,占12%。在职教师教育结构为:本科(含本科以上)37人,大专学历20人,中青年教师100%升学。高级教师35人,初级教师22人,未分级教师2人。学校有2名校级领导。由教育部、德育部、总务部、团支部、少先队大队、工会等部门组成。
- 我校倡导,做好自己的工作!孩子们!来吧。
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乌鲁木齐二小)注册?
2013年,新疆友生小学参考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
招生范围:红旗路、建设路以东、光明路以南(不含光明路)、建康路以西(含建康路部分编号),中山路以北(包括文一路、春风巷)。
一、公办小学招生原则
第一条2012年我区国有小学招生工作在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进行。按照区教育局下达的小学招生计划,各学校采取统一的招生程序和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具体负责公办小学的招生工作。
第二条为加强对公办小学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天山区教育系统成立小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招生机构,负责本校小学的招生工作。中文系和中文系的招生应同步进行。天山区教育局负责我区小学招生工作的统筹、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区教育局根据国有小学办学规模和学区生源情况,制定国有小学招生计划。
第四条公办小学计划招生班额为50人。第五条小学不得举办或者变相举办适龄儿童入学考试。
第六条我区常住户籍适龄儿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小学学区,就近或就近免试。
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其他流动人口子女到指定学校入学。
第八条严禁小学擅自招生,并严格执行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今后,将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籍数分配和审批教育经费和人员。对招生工作中违反招生政策、扰乱招生秩序的个人和单位,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二、《国营小学基本学区划分原则》
第九条学区是国有小学招生的依据。公办小学基础学区由天山区教育局根据辖区招生规模和人口分布情况,报区政府审批。
第十条天山区教育局根据2012年国有小学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在各学校原有基础学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形成2012年国有小学实际招生学区。公办小学招生以2012年实际招生学区的具体路数为准。
第十一条学区调整应按街道(车道、道路)分段进行。如不能按街(巷、路)区进行调整,可根据公交线路按道路、门牌号进行调整,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第十二条公办小学基础学区的变更,应当报区人民政府批准,报市教育局行政部门备案,并通过教育网站或者教育媒体向社会公布。
三、公办小学招生基本原则。
第十四条小学招生以适龄儿童的实际居住地为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学区就近或者就近入学。
(1)我区常住户籍适龄儿童必须与父亲(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相同的户籍,户主必须是适龄儿童的父亲(母亲)或法定监护人。适龄儿童的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持有的房产证(或者房产部门出具的购房协议或者房产证)的地址,必须与户籍一致。
(2)出租房屋,应当提供经市房管局批准或者符合规定的租赁合同。出租屋应为适龄儿童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唯一住所。
(3)无住房居住在祖父母(或祖父母)家中,与祖父母(或祖父母)没有单独户籍的适龄儿童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表明适龄儿童是本地居民,也没有搬进搬出的记录。户主是祖父母(或祖父母),住址是适龄儿童及其父母(母亲)或父母的唯一住所的法定监护人,并提供相关证明。
第十五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采取“流入地政府优先,国有学校为主”的原则解决。根据国家、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有关规定,学区内生源爆满、无法安置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按照相对就近,指定学校安排学习,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