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地址:未填写
林森火小学始创建于1898年,原为环海书院,后改称中西学堂,后又改名公溥学堂,1992年更名为玉环县林森火小学,是全国著名少年英雄林森火的母校。
台州市玉环坎门后沙街有所小学,这所小学有上百年的历史,在1956年坎门中学未创办前,这所小学算是坎门的“最高学府”。它培养了许多出色的人才。
1897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史称公车上书),1898实行变法,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全国各地都要兴办新学堂。就在这年,坎门后沙的郭云章和他的大哥郭云翰,在郭宅的大房,兴办了环海书院。1902年环海书院迁鹰捕岙永庆改称中西学堂。
中西学堂除读四书五经外,还学习英文和自然科学。郭云章的四弟郭云观那年才14岁,也是这个学堂的学生。郭云观就是我国著名的国际法专家,曾任燕京大学代校长、上海特区法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那时郭云章先生休闲在家,笔者仍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敬慕云章先生是拔贡出身,当过议长,办过学校,是个很有学问的长者,待晚辈也很亲切,有一次闲聊时,他们们谈到了郭云观。笔者问:“二先生!你家的四先生当了大官了!”(郭云章有七兄弟,他第二,地方人称他“二相”,我们这些小青年觉得称“相”太封建,改口称“先生”。因此,对他四弟也称“四先生”。)当笔者一提到郭云观先生,郭云章先生总是笑逐颜开,说:“我四弟,我四弟,他也是我的学生。那年,他参加巴黎和会回来,给我带来了两瓶法国白兰地……”他边说边用手指着藏酒的玻璃橱。说实在,笔者多次看过这两瓶白兰地,他老人家舍不得喝,摆在橱里看看。
关于郭云观参加巴黎和会的经过是如此: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双方代表在巴黎开和会签约。当时王正廷博士代表南方政府任巴黎和会代表团专使。郭云观为王专使秘书,这年郭云观31岁。当时,国内南北政府对峙,中国代表团成员五人中除王正廷外,均为北方人士,首席代表是北方政府的外交总长陆征祥。和会期间,日本代表密谋夺取我山东权益,南方政府专使首倡拒签和约,北方政府迫于国内人民抗议,也表示拒签。1919年6月28日下午,对德和约签字时,中国代表团“公共决定,不往签字”。拒签对德和约,是中国外交史上一次重大胜利。
讲完这一段后,我再讲回去,说说青年郭云章办学的事。1904年,中西学堂从鹰捕岙迁回后沙岩下胡公大帝庙,称毓蒙小学堂。1907年改称公溥小学堂。民国初年,郭云章整顿公溥,扩充校舍,胡公庙和杨府庙戏台楼合并联用。1918年改称公溥两等小学校,有学生37人。
那天我碰到一位老渔民,他突然提出一个问题问我:“我们民间都把后沙街的学堂叫‘岩下堂学堂’,这‘岩下堂’(温州音)是什么意思?”
我告诉他:杨府庙背后的山叫“狮子岩”,杨府庙东面有个路廊,路廊后有个观音堂,这个观音堂在岩下,故名“岩下堂”。坎门小学正在这里,故地方人称为“岩下堂小学”。那观音堂在民国期间,曾被改为警察所。
前面讲到中西学堂出了个著名的郭云观外,还出了一个曹仲渊。曹仲渊小郭云观三岁。大家知道,无线电是1897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的。英国有家以马可尼命名的无线电专科学校。1928年秋,曹仲渊公费去这所学校攻读无线电工程,日后,成为中国无线电的老前辈。读到曹仲渊又要牵出他的一个故事来。曹仲渊担任国民党海军电台台长时,他的夫人却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后,南京垂危。曹仲渊参加了国民党长江布防计划会议。回来时,他将这个计划告诉其夫人,由曹夫人转交上海中共组织后及时发往延安,为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起到一定作用。根据这个素材,后来写成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再说郭云章为了办好公溥,到外地聘请优秀教师。当时聘到瑞安人柳雪翔老师、温州人叶喈琴老师等。柳雪翔老师到坎门后,郭云章老师陪他在学校周围参观外,还将办校宗旨和历史告诉他,请他拟“公溥校歌”,柳老师拟好后由郭老师润色确定。校歌如下:
坎门泱泱,极目神州东,
地接温台壤,潮卷太平洋,
休嫌海曲,莫问崆峒,
雅典文化,输入欧中,
宏教育,辟荒茫,
有赖先知建殊功。
能溥则不偏,无私则为公,
门前醒狮吼,吐气奇如虹,
扶摇直上乘长风,
蔚起人文,
勃勃蓬蓬。
并由音乐教师叶喈琴配曲。
这个校歌写得很好。以“能溥则不偏,无私则为公”阐明办学宗旨。学校的环境也写得多壮严华丽!
尽管这所学校换了许多校名:如玉环县立第三小学、坎门中心小学、坎门镇中心国民学校、坎门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但这个校歌不变,一直延唱到解放。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修《坎门镇志》,为征集这首歌,经过几代人反复研讨,才把歌词定下来,但它的曲却由王景华老师配上。王景华老师是坎门小学1952年春季毕业的,后曾担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他可以说最后一辈唱这首校歌的人,可是配得这样准确,难得!
坎门后沙街在1924年间,由郭云章的五弟云飏筹资创办一所女子小学,后来并入坎门小学。
坎门小学自郭云章后换了许多校长,如尤光和、邱季龙、朱绶熹、池孟毅等。
后来也出了许多名人。如:
李由义,北大毕业后,即由其导师费孝通推荐为北大教师,后曾任暨南、北大教授,为研究民法专家。已故世。
郭一民(镛森),资深翻译家,研究空想社会主义专家。玉环县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办的《玉环人在北京》2006年1月刊上就有他的专访。
尤俊意,著名法理学家,玉环在沪人才联谊会会长。玉环电视台《天南地北玉环人》专题节目,第一个播出的就是他。
董楚平(昭寿),著名吴越文化研究专家,《天南地北玉环人》中,有他的专辑。
陈必铮,当代寓言作家。去年,玉环电视台也播出他的专题。
庄平,1960年生,1987年获北京航空学院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发表颇多。
陈必松,曾在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工作,对部队的防疫工作建树颇多,多次得到三总部奖。
熊陈琳,在航天部工作多年,对国防科工方面有重大贡献,屡屡得奖。
当代坎门出的人才,实在太多了。近日在《天南地北玉环人》中播出的坎门人,我看大都读过坎门小学,我想以后不断会有新的人才涌现。
在解放战争中,坎门小学学生参加革命工作也有不少人。李毓芳光荣牺牲,叶见颖、吴爵渊、张兰生、杨谟等校友在游击战争中出生入死,建立殊功。
最为坎门小学立殊功、获得殊荣的,要算林森火了。他被国家命名为“少年英雄”,有多本书籍介绍他的事迹,还被拍成电影和纪录片。“坎门小学”能以他的名字命名,真是了不起,这可说前无往者,后无来者。
林森火是全国十三位少年英雄之一,1950年月11月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中央人民政府为林森火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签署的《革命烈士纪念证》。宋平为置于坎门林森火小学内的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林森火纪念馆题写馆名。
作为英雄的母校,近年来,该校在开展学习少年英雄林森火的活动中,积极开展以“林森火后代在行动”为核心的“12345”工程,让森火精神深入人心,教育学生做林森火式的好少年。
每当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学校安排学生在纪念馆观看《大海与少年》电视剧,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要阅读《少年英雄林森火》这本书,同时开展相应演讲、朗诵等学英雄活动;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林森火纪念馆处于该校校园,凭借这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他们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听英雄故事,学英雄精神,坐英雄座位,戴英雄奖章,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鼓励学生学英雄、当先进的热情。
“新世纪我能行——小记者行动”、“雏鹰高飞——做新世纪小主人”启明星科技活动、“星光灿烂艺术节”等系列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接受一种新教育。
学校还开展“爱心你我他”“手握手帮困助学”“手拉手地球村”等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上手拉手,在生活上手拉手,在思想上也要手拉手。该校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赋予新时期森火精神新的内涵,使森火精神不断的拓展,紧扣时代,联系社会,与时俱进。
森火精神不仅激励着学生,也激励该校的教师。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全体教师积极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以满腔的热忱去关心爱护学生,为英雄母校增添风采。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台州市文明学校等40多种荣誉称号。
玉环县坎门中心小学创建于1898年,1996年被玉环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玉环县林森火小学。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人,有教职工104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台州市文明学校、台州市农村普通中小学示范学校、台州市实验教学先进集体、台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台州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示范学校、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园等40多项荣誉称号。
单位名称:
林森火小学
单位类型: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其他机构)
所 在 地:
全国
单位规模:
注册资本:
未填写
注册年份:
2000
经营模式:
其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