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太极拳有多少种呼吸方法?练太极拳用哪种呼吸方式好
太极拳各阶段的呼吸法有哪些
打太极拳时怎么调节呼吸?
太极拳的呼吸该怎么练习
练习太极拳采用什么呼吸方法及如何呼吸
求杨氏85式太极拳每一招每一式的具体呼吸方法谢谢
杨氏40式太极拳应该怎样呼吸
练杨氏太极拳如何掌握呼吸要领
太极拳有多少种呼吸方法?
打太极拳要求呼吸与动作相结合。但根据不同的要求又可分为:“自然呼吸法”、“调节呼吸法”和“开合呼吸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学习:第一阶段运用“自然呼吸法”;第二阶段运用“调节呼吸法”;第三阶段运用“开合呼吸法”。现将这三种呼吸方法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分述如下:也可结合太极拳的呼吸知识大全来学习呼吸方法。
一、自然呼吸法。
打拳时以意识引导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在打拳的动作上,使呼吸顺其自然。例如,做“起势”中的双臂徐徐上举和徐徐下按的动作时,思想要集中于拳势动作,呼吸怎样得劲,就怎样呼吸,使呼吸顺其自然。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应范围广,是后两种呼吸方法的基础。除初学者运用这种方法外,还适用于经常打太极拳的年老体弱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
二、调节呼吸法。
调节呼吸法是由自然呼吸过渡到开合呼吸的一种呼吸方法。练拳时,要求学习、运用“开合呼吸法”,如果发现呼吸和动作结合不当,引起一些不舒taijiquan8.com的感觉时,可再用“自然呼吸法”进行调节。初学者熟练套路动作后,都可用这种方法练习呼吸,提高锻炼效果。
三、开合呼吸法。
开合呼吸法是要求打拳时呼吸与劲力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使气势不断,呼吸通畅。以“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这就是说:以吸进气为合,成为蓄劲;以呼出气为开,成为发劲。在做蓄劲动作时要轻便、灵活,劲力含蓄,配合着吸气,使胸腔扩张,肩脾部位微微上起。做发劲动作时,要沉着,劲力充实,配合着呼气,使胸腔收缩,肩胛部位微微下落。
“开合呼吸”是太极拳呼吸方法的高级阶段。要求呼吸自然深长,使气尽量下沉,促使横隔膜下降,推动腹肌运动,呼吸与动作要协调一致,能进一步提高锻炼效果。因要求高,初学者和有些慢性病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练太极拳用哪种呼吸方式好
“呼吸”二字,在古代拳论中并不多见,在《十三势行功心 解》中只有一句“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时下最常见的说法是逆腹式呼吸,也就是在吸气时,小腹内收,此时为 提、为合、为虚、为蓄,对方也就被拿住了;呼气时小腹外突,此时为放、为开、为实、为发,对方随着自己劲力的吐出也就被发出去了。而且要反复练习,通过两 人反复喂手,互相纠正,就能“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太极推手的功夫就在这小腹一收一突的练习中练出来的。还有的说是顺腹式呼吸、深呼吸、自然呼吸等等。但 所有的、这些说法,都没有离开:人的自然呼吸,即肺气呼吸。
太极拳的呼吸,不是一般人所理解、所能做的那种呼吸,而是内在的、用意念导引的丹田呼吸。丹田呼吸与 口鼻呼吸并存,但它不受口鼻呼吸影响,与口鼻呼吸没有直接关系,太极拳的呼吸就是“开合”。陈鑫说“一开一合,拳术尽矣”,此语切中要害。懂了太极拳的呼 吸,就懂了开合,也就懂劲了,懂劲后只要勤下功夫练,就能一日千里。与人接劲时,内气人丹田,此时有“气敛人骨”的感觉,对方有被拔根和有劲也使不上的感 觉(因为他推不着我方的劲),此时,自己为合、为吸、为蓄、为拿。内气出丹田,自己有气达四梢的感觉,此时,自己为开、为呼、为放、为发,且内劲能控制对方的劲源。而对方已感觉到劲力,但为时晚矣。
太极拳各阶段的呼吸法有哪些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
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
打太极拳时怎么调节呼吸?
太极拳运动必须配合呼吸,但刚开始太极拳锻炼时就着意于呼吸,反倒使动作僵硬,呼吸急促。只有进行专门的呼吸练习,形成自动的呼吸程式,自能和动作相配合。调息练习要求呼吸加深加长,肺活量增加,体内得到更多的氧气供应。逆腹式呼吸对内脏器到按摩的作用。
练太极拳如何呼吸:
呼吸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关于太极拳的呼吸,各家论述不一样,如有的强调“气沉丹田”,有的主张“腹式呼吸”等。但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两种呼吸方法,一是自然呼吸,二是拳式呼吸。自然呼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了,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这种办法的前提是动作要准确,要合乎规格,要规范,对动作要求比较高。拳势呼吸就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呼吸的长短和动作的过程相联系,呼吸的吐纳也和动作的开合曲伸相关联。一般是动作外展为呼,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时为呼,蓄劲时为吸。不管哪种呼吸,基本要领都应是细、匀、深、长。
练太极拳如何心静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这指的是在运动时,思想集中心神专一,意识不断地指导动作,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没有顾此失彼的乱动。这个原则应该始终贯串在整个练拳过程之中。
(一)用意指导动作
练太极拳时,未动之前,端正姿势,呼吸自然,存想丹田脐下小腹部,屏除杂念,处于一种无思无虑状态。自觉全身安排妥当,已经心静气和,然后开始动作。既动之后,全神贯注地不断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动作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务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意想劲到,动必合法。
太极拳家把精神锻炼和肉体锻炼看作同样重要,甚至把前者看得更为重要,提出了"用意不用力"的最高原则,使所有动作在意识连续贯注下轻轻运动,不使拙力,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这个"心静用意"的原则,太极拳家称作"练意",结合"练气"(腹式呼吸)、"练身"(运动肢体内外),构成了太极拳锻炼方法上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的整体性和内外合一性,成为一种优越的拳术〕。
练太极拳所以能够治疗各种慢性病,能够增强体质和使精神焕发,保持工作能力和延长寿命,其根本原因首先在于"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原则对人体所起的良好作用。
练拳时"心静用意",要像做气功时"入静"一样,全部精神要用到动作上去,引导着动作,做到"意动形随"。例如,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动作即行跟着前去;意欲沉气,就要有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象。意不中断,动作也不中断,这就是用意引导动作的练法。这种练法会使练习者本人感到意趣环生,会使旁观者看来,动作显得柔和优美,好像行云流水,风吹杨柳那样自然、活泼。
初学太极拳时,由于边想边做,动作上往往顾此失彼,精神容易紧张,经过一段练习时间,等到动作熟练以后,思想就容易专一,心意自然会静下来,并且越练越宁静。太极拳功夫深,练得非常宁静的,当表演时,纯静专一,气势腾挪(虚灵活泼预动之势),精神灵动,一片神行,可以把观众的情绪安定下来,全场肃静,专心欣赏。有些人在练拳时把"心静"练成闭目养神的半睡眠状态,动作松懈随便,没精打采,并且把练拳套的时间无限制地延长,也就是把静坐功运用到太极拳行功内来了,这和练太极拳"静中触动动犹静"、提起精神、一气呵成等要求是不符合的。
(二)练太极拳多年后的内体感觉
如果能够认真做到心静用意,长年坚持练太极拳,则会使有关部位的神经都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导致气血循环加速,经膜和毛细管扩张,开头会出现发热、发胀或出汗,手指肚平时比较饱满。进一步会出现有如蚂蚁爬行般的刺痒感觉;手足运动时有如以小棍拨水似地簌簌抖动的内体感觉;运动时手指肚似有无数针尖往外发射的感觉,会阴、涌泉等穴位和小腹部有震动和冲击的感觉。另外,随着动作的伸缩旋转,腹腔内气流咕咕作声,旁观者也可以听到。这些畅通气血的现象会逐渐消失。经历这些畅通生理现象以后,逐渐会清除这种景象,但是其后练拳的兴趣更浓,体内融融和和,体会到有空松圆活的意趣,时常感到有另一番意味,练拳就欲罢不能了。上述种种反应不可追求,练到一定功夫自然会产生,而且因人而异。有的人就没有反应;如果勉强追求,会有流弊的。
练太极拳如何由内及外:
太极拳以练内为主,向来有"重意不重形"的说法。但这是对功夫较深者专向静处练习而说的。传统的练法是"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是内动导外形,外形合内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最后做到内外合一,表里一致,"一动无有不动"。武禹襄拳论说"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李亦畲拳论说"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陈鑫拳论说"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陈发科说"内不动,外不发"。这些话都是说的"由内及外"、"内外合一"的锻炼方法。
内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脏、肌肉的动向安排,二是内气的流转贯注,都是用意来指挥的《十三势行工歌》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武禹襄解释为"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这都是内动支配外形的明确规定。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兼顾,以气为主,认为形体之能抗拒外力,百节之能屈伸活动,是"气之充也";认为血的化液濡筋,成髓养骨,也是依靠气的动力。太极拳以调和气血、畅通经络为功能,以缠绕圆转的螺旋缠丝劲、抽丝劲的技击方法为应用,其由内及外的锻炼方法,各式太极拳家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现代教授太极拳者大都只讲外动,通常只笼统地说"以意识引导动作",对于内动的方法,则略而不详)。兹综合陈、杨、武三家的内动导外形的方法,试举例以明之。
在"心静用意"、"身正体松"、"举动轻缓"、"动作弧形"、"上下一条线"等原则下,动作欲向何处,内部即先作好安排。在顶劲领好,桩步稳当之际,如意欲左旋迈步,则眼神先去,直射平视,脊骨节节松沉,胸腹内部先微微右转(眼随意动,身随眼动),同时缓缓吸气,脐下小腹微内收,右侧胸肌向下松沉,右侧腰部倍觉充实,右腰隙(即内肾)下抽落实,似乎托起左侧腰隙;胯根撑开,右胯根微向内抽,松胯屈膝,逐渐坐实右腿,成右实左虚之势,是为吸、为合、为蓄。使腰部充实,而内劲由两腹侧向腹前汇集于一点。然后,右胯再微向下沉,左足轻缓地向左前方迈出,步随身转,随即缓缓呼气,两胯根更撑开,两膝盖向左右分向前挺(膝盖不宜超过足尖)。随着重心逐渐左移,左侧胸肌向下松沉,左侧腰部渐觉充实,而其中内劲有弧形向前上折射之意,两肩中间骨节仍微微鼓起,腰脊命门穴则向后勃,而脊骨根有向前上翻之意,使上下前后有对拉匀称之意。逐渐坐实左腿,呼气时部分气呼出,部分"气沉丹田",形成小腹自然外突,是为呼、为开、为发。这时,左右胸肌随着松沉,牵动着内劲,随着呼气,有"外往前合"之意。小腹部两侧的内劲弧形向腹前中线汇合于一点,与眼神和手的动向相一致。完成这些一吸一呼、一蓄一发的动作,接着又缓缓吸气,使气聚于脐下,腹部内收;左胯根微向内抽,左腰隙下抽落实,似乎托起右侧腰隙,随着右足提近左足旁,又缓缓呼气,小腹逐渐外突,成左实右虚之势。脊柱和左右胸肌随着松沉,胸两侧肋骨仍是节节松沉,有外往前合之意,气沉小腹,其中内劲由小腹两侧向腹前正中线折射,焦点集中于一点。肛门微紧收,成"吊裆"之势,这是又一个吸呼、蓄发的动作。这种内部的上下、左右虚实互换,也是阴阳相济、阴阳互为其根的具体运用。胸背部分始终要保持含胸拔背的姿态。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部分呼出,部分气下沉于小腹部。吸气为四梢"劲回归丹田",呼气为"气沉丹田"、"劲贯四梢"(四梢为两手两足尖端),通过旋腰转脊,节节贯串地使丹田劲上行者由旋腕转膀而达于手尖,下行者由旋踝转腿而达于足尖。在动作过程中,尾闾始终正中地托起丹田(小腹部分),脊骨根向前对准胸腹部中央一条垂直线,脊骨根有前送上翻之意。动作欲向何处,脊骨根立即对向何处,对动向起到舵手作用(应用在推手,开呼为发劲,打放;合吸为蓄势,走化)。随着动作的一开一合,腹式呼吸的一呼一吸,内脏轻微地做上下左右大小不等的弧形活动,可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气血沿着经络、血管系统活泼流转,外部的形态,手足的变换,随着内动而运动。周身在运转过程中在不同角度上保持中正,协调平衡,加强合力作用。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时,肩节始终对准胯节,两乳对准两肚角,齐进齐退,身法自然端正,上下也自然相随。这种内劲率外形,"由内及外"的练法,关键在于腰脊命门穴的主宰作用和左右腰肾的抽换来支配全身内外动作的协调,无止境地越练越细致。
太极拳的呼吸该怎么练习
打太极拳要达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少滞”的功夫,就必须掌握“逆腹式呼吸法”。这是一把打开内功之门的钥匙。何谓“逆腹式呼吸法”?据介绍,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开始练习时,按照说明“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所谓“隆起”,主要是意想)。很明显这是一种随着呼吸进行的“腹肌运动”。这样的运动,带有“鼓努为力”的味道,并不符合内气升降以意领气的要求,但是又不得不这样照着做,否则就难以入门。所以一方面要“鼓努为力”,一方面又要尽量用意不用力,逐渐使用力减少、用意增加,从而达到掌握“逆腹式呼吸法”的目的。另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气沉丹田”。通过正确掌握气沉丹田,达到“逆腹式呼吸”,即内气升降的方法。怎样正确掌握“气沉丹田”呢?在行拳中,随着拳势的开合,配以开吸合呼。呼气时意想有“气”沿任脉沉人丹田;吸气时,丹田气经会阴上升命门,或者吸气时暂不加意念。气沉丹田不是死沉,而是一个活的行气过程,即随着呼气意想内气向丹田松沉的过程。有下沉必有上升,久之得气,自然明白。有人认为腹式呼吸是在动作熟练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强调自然配合为好。窃以为听任自然,会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多花时间,甚或白费功夫。好在有“气沉丹田”的练法可加以弥补,只要气沉丹田得当,就可掌握逆腹式呼吸。然而得法还须明理。逆腹式呼吸、气沉丹田与“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是怎样的关系呢?如何做到“气遍身躯不少滞”呢?试举42式太极拳的“马步靠”为例。(靠前动作从略)呼气时,气沉丹田,屏气发力(或呼气发力),同时内气从腰背(气贴背)向四肢发散,内气到后足,气到力到,产生蹬劲使整体向前靠,内气到前足则产生撑劲,稳住重心,内气到上肢,产生靠劲。再以杨式“搂膝拗步”为例。吸气时,内气由丹田经会阴上命门布于腰脊,右手上举,左手收在腹前。接着呼气,右掌前推,左手搂膝,蹬右脚,成左弓步,气沉丹田,同时气贴背向四肢发散,两足产生蹬、撑,劲力发于脚跟,通过腰脊,形于掌指。总之,贵在全身得气,浑然一体。逆腹式呼吸法的实质,是借助口鼻呼吸,以意念、拳势为导引,结合放松的气功态,来推动内气的升降、鼓荡,达到拳论所说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气遍身躯不少滞”。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放松”这一窍门。拳家有言:“只要一松,气就能通。”所以,行拳走架的一举一动,都不能忘记“放松”与“行气”的结合,也是“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实践。
练习太极拳采用什么呼吸方法及如何呼吸
太极拳对呼吸没有任何讲究,太极本身就是一种杂耍,根本没有什么深奥的含义,就是照猫画虎的比划就可以了。
求杨氏85式太极拳每一招每一式的具体呼吸方法谢谢
呼吸绵长是要点,招式之间的呼吸搭配要自己处理。
原则是腹式呼吸,同时注意:起则吸气,落则呼气、后则吸气,前则呼气、蓄力则吸气,发力则呼气。
太极初期,如果配合呼吸练习套路的话,节奏会自然变缓,可以更加容易的体会拳法意境。熟练之后,呼吸间可以自然而成,无需刻意配合,便可体会更深层次的意境。
呼吸和套路间不可能每一招式都完全契合,可权宜处理。
杨氏40式太极拳应该怎样呼吸
正确运用呼吸方法能否正确运用呼吸方法,在太极拳学练中至关重要。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太极拳演练中一般运用自然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发声呼吸法等方法。学练学生可以根据所练太极拳的类型、个人习惯、演练节奏等不同情况,有针对地选择运用。
1 自然呼吸法
又称混合式呼吸法。这种呼吸过程顺其自然,一呼一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加以改变。自然呼吸法是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练习者是为了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法在人体生理方面再做其他要求。因此,这种呼吸方式适合於在运动过程处於动作技能的泛化与分化的阶段,在练习时精神贯注於动作中,即学生的初学阶段。
2 胸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的生理运动过程是:胸肋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便压入肺体内而完成吸气,然後胸肋得还原位,双肩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储气便排出外而完成呼气。在太极运动过程中,要求练习者做到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特点。因此,这种呼吸方法适合在在太极推手中,为了起到“引进落空”和“瞬间转化”的作用,单个动作的练习就是利用胸部开合、提沉,起到以胸化劲的效果。
3 腹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方法即用鼻吸气时同时用舌尖轻抵上颚,小腹渐渐向外鼓出(自然外突)、肺部自然向下舒展,横膈膜下降,呼气时口腔略为张开,舌尖也随之离开上颚,小腹部自然内收,用意念想像吸入的那口气已缓缓向下送进小腹便可,这就是常说的“意注丹田”,在呼吸时要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静”六字诀,要追求“吸之绵绵,呼之微微”的意境。腹式呼吸法是太极拳练习中最常采用的呼吸形式.
4 发声呼吸法
是采用口鼻出声的呼吸形式。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动作要求和技击时的情景,利用呼吸机能的短触吸气和呼气,使呼吸在发劲进产生“哼哈”二声。在太极拳运动中采用这种发声来协助人体的各种发力动作。特别是在太极拳的技击运动中有很多发劲动作,为了使劲发得更有渗透力,发声是一种很有效好的方法。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有肌肉得到快速收缩与舒张,具有较高弹性作用,还能使肢体得到放松。通过练习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动。练习太极拳运动时能起到以气催力,以声助威的功效。
遵循太极拳呼吸方法的一般规律
武术的各种项目的拳术都有其特殊的呼吸方式,例如长拳呼吸随动作的快慢开合而改变其呼吸的节奏,南拳是以丹田之气配合发生催其发力等等。但是太极拳又有著和其他武术项目完全不一样的节奏,动作舒缓,所以心跳和呼吸不会承受太大的压力,基本上不会出现急促呼吸的现象。所以遵循太极拳呼吸方法的一般规律,在学生练习太极拳时必须掌握,并在练习中加以感受和体现。
1 蓄吸发呼规律
蓄劲是吸气、发劲时呼气。例如:“搂膝拗步”——转腰时手臂向後绕圈的过程是蓄劲,应当吸气;
手掌前推出击时是发劲,应当呼气。
2 起吸落呼(升吸降呼) 规律
拳势中身体时有升降,遇到身体下降时就呼气、身体上升时就吸气。例如:“金鸡独立”,体上升提膝时是升,应当吸气,屈膝下蹲换步时是降,是呼气。
3 开吸合呼规律
以拳势的外形开合为例:四十二式太极拳的“开合手”动作,当两手往外撑时为开,应吸气,两手往裏挤时为合,应呼气。
4 进呼退吸规律
以身体的进步、退步为例,如:“揽雀尾一棚式”,身法由虚步双手抱球变为弓步向前进步,为呼;棚过以後转为捋式时,身法由前弓步变为後坐虚步,是退,为吸。
5 实呼虚吸规律
以内在劲路的虚实为例,如:“搬拦捶”,搬压的右拳是实,收至腰部时是虚;拳的劲路由实到虚的过程恰好是一呼一吸;从腰部的拳到向前伸出打捶过程,劲路又变为由虚到实,又要以呼配合。
6 做难度动作的聚气规律
太极拳竞赛套路中有不少难度之处,以 42 式为例:独立分脚或蹬腿有 5 次之多,比赛中能缓缓将腿举至最高代表了训练水准,该动作最易失败,要提高完成此动作的品质,应调整好呼吸,使凝气於一点,集中气息於动作的突出部位,可使动作稳健、定型美观大方,体现出高难度动作的高品质,进而缓慢有序地进行落脚时,再配以徐徐的呼气,不慌不乱,扎扎实实地完成动作的全过程而确保万无一失。
7 做低式动作的沉气规律
它是典型的腹式呼气过程,通过膈肌上下运动使气自胸部中央部位下沉丹田,这样腹部充盈,胸部宽舒,身体重心下降,从而达到根基稳健。如“歇步擒打”等动作为例,著意於呼吸与动作配合,训练中可收到明显效果。
8 做发力动作的先挤後放规律如做“掩手锤”这一动作时,为突出以气催力,力拨千钧的效果,开手时深吸一口气,掩手时屏住呼吸,通过沉肩坠肘,含胸拨背,使气挤压注满於胸腹空间。待蓄力已足,以气催力,气力相合,骤然出拳达到以气催力的效果。
参考资料: 太极拳教学中呼吸与动作配合之探讨 范燕美
练杨氏太极拳如何掌握呼吸要领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拳时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掌握与运用好呼吸。 一、自然呼吸阶段。“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炼气”。如过早的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和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关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在套路中逐步增加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内气流注,使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意到气到,气到劲随”、“内外相合”,与神、意、气、劲、形相统一的,有序的完全拳势呼吸。呼吸要以鼻吸气,以鼻呼气或口鼻同时呼气,不可用口吸气;呼吸要深、长、均、细、缓;呼与吸交换时,有个似停非停,似感弧形的短暂过渡。此时,呼或吸要柔缓、轻细、圆滑地自然换接。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呼吸的基本规律是: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胸腔舒张时吸气,胸腔收缩时呼气;随劲力蓄收时吸气,随劲力发放时呼气。在发明劲时,一般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先借气蓄力,再以气催力。即结合肢体动作,吸气聚力于丹田;发力时,借助呼气催促,将内蓄的气感、劲力爆发出去。本阶段,以拳势呼吸为主,自然呼吸为辅(起调节作用)。太极拳不是按呼吸规律编排的,呼吸与套路结构不可能处处相配合。练拳时,绝不能因动作而限制呼吸。应铭记“气以直养而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