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知识正文

麻黄根用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5 13:51:31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494
关于 麻黄根用量 相关资料,更多详细介绍如下:

目录

麻黄的用法用量
请问麻黄根吃多了会对身体有害吗?
服用麻黄根有毒副作用吗?
止自汗,用麻黄根好还是用五味子好?
牡蛎散的用量
麻黄根是否上火
煅龙骨的用法用量
牡蛎粉使用方法?用量多少
求黄芪的功效、药理作用、副作用和每日最大用量

 

麻黄的用法用量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本品能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患者慎用。



请问麻黄根吃多了会对身体有害吗?


有的.麻黄根含麻黄素是制造毒品的原料.有成瘾性
求采纳
 

服用麻黄根有毒副作用吗?


麻黄根可以做病毒吗?
 

止自汗,用麻黄根好还是用五味子好?


一般情况下,麻黄根止汗的范围较广,比较多用;五味子止汗范围较少,临床上治疗自汗则比麻黄根少。因为麻黄根性味甘,平。专职止汗,不管哪种病证的自汗都能治。如气虚自汗,它配伍当归,黄芪;配伍牡蛎,同研粉朴身上,治疗产后自汗不止;配伍两地、龙骨、牡蛎等可治疗阴虚的自汗盗汗等。而五味子取其生津敛汗的功效,只专职用于气阴虚或阳虚的自汗证。
 

牡蛎散的用量


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30g。


 

麻黄根是否上火


  不上火。 《纲目》 :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洽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麻黄根异名苦椿菜,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植物形态详麻黄条。干燥根弯曲不整,长约20厘米,粗约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根茎有突起的节。质坚硬,纵劈之,内部有众多之纵行纤维;横断面木质部有很多空隙,从中心向外放射,色淡黄。立秋后采挖,去净须根及茎苗,晒干。
 

煅龙骨的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②《药性论》:“忌鱼。”配牡蛎:软坚散结,养阴潜阳。配麻黄根:补肾助阳,固精缩尿。配桂枝:补心阳,镇潜安神。配远志:交通心肾。
【别 名】:陆虎遗生《和汉药考》、那伽骨《梵书》,本品似石而形似龙,故名。
【处方名】:龙骨、生龙骨、煅龙骨。①五花龙骨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②龙骨又名:白龙骨(《千金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处方中写龙骨指生龙骨。为原药材洗净晒干,粉碎入药者。偏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
煅龙骨为净龙骨放无烟火上煅烧红透,取下待凉,粉碎入药者。偏于收涩。
【商品名】:白龙骨:为表面呈灰白色或蓝白色者。
花龙骨:又名五花龙骨、青花龙骨、青化龙骨。为全体呈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花纹者。习以为质佳。
粉龙骨:为多种蟒兽的化石。品质较次。
龙骨:各种龙骨的统称。以质坚体重、吸湿力强者为佳。


 

牡蛎粉使用方法?用量多少


    牡蛎的功效与作用:促进新陈代谢
  手脚时常感到冻冷,特别是冬天,即使进了被窝里,手脚也很难暖和起来,这时就连睡觉也睡不好。牡蛎中含有的氨基酸,亚铅等矿物质和维生素,会使血液的循环得到改善,女性的大敌,冷血症与低血压也会得到改善。
  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积聚。本品味咸,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用治气滞血瘀的症瘕积聚,常与鳖甲、丹参、莪术等同用。
  滑脱诸证。本品煅后有与煅龙骨相似的收敛固涩作用,通过不同配伍可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用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亦可用牡蛎粉扑撒汗处,有止汗作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龙骨等同用;治疗崩漏,带下证,又常与海螵蛸、山茱萸、山药、龙骨等配伍。
使用提示
内服:煎汤15至30克,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
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牡蛎粉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求黄芪的功效、药理作用、副作用和每日最大用量


一、性味归经:1、性味:甘,微温。

2、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二、功效: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三、药用配伍:

  • 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 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四、配伍禁忌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五、药用禁忌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西方最新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服用黄芪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癌得星,安道生,是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否则互相会相克。另外,有一些品种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随便服用,服用量最好根据医生的医嘱。

六、服用方法

1、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2、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3、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关键词: 麻黄 用量
下一篇:肉苁蓉别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