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知识正文

打坐念佛的正确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1 15:20:01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481
关于 打坐念佛的正确方法 相关资料,更多详细介绍如下:

目录

如何打坐念佛
怎样打坐念佛
打坐的正确方法 - 百度宝宝知道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如何念佛和打坐,看海涛法师开示
去寺庙里哪可以念佛 打坐?
打坐时该怎么念佛?
求简单的打坐方法与口诀
打坐时如何呼吸念佛

 

如何打坐念佛


出入息念佛 净慧法师
先调五事。

所谓调五事,第一,调饮食。食物本来就是我们滋养身体、修行进道的一种资粮。我们利用得当,就能够成为我们的助道因缘;利用不得当,吸收过量或不足,都对身体有影响,对修行没有好处,甚至会引生百病,所谓病从口入嘛。

调食要注意四个方面,一、饮食不要过量,只能七成饱或八成饱。因为吃得太饱了,打坐、念佛,就会胸闷气胀,心不容易静下来,念头不容易把住,身体就不安稳。
二、也不要吃的太少。我们平时一顿能吃二两、三两,修定时只吃一两,那也不行。因为肚子饿了,身体支持不住了,营养不够,同样无法修定。如果我们饥肠辘辘,妄想纷飞,怎么能修定呢?没法修定,没法得到念佛三昧、得一心不乱。这两条结合起来就是不饥不饱、适可而止,即适中。佛教主张中道,只有安住中道,才是修行的正道。
三、不吃秽浊之物,如鱼、肉、葱、韭、蒜及喝酒、抽烟等。这些食物都与修定、念佛不相应。油腻太多,心沉不下来。葱、韭、蒜刺激性大,气味很重,自己闻着都感到难受。这种气味对我们的眼根、鼻根有刺激,不容易入静。
四、不吃不宜之物。即不吃对自己健康有损、或者与自己的饮食习惯不协调的食物。如有人不能吃辣椒,猛然吃了许多辣椒,那对修定肯定是不利的。吃了不宜之物,容易滋生种种疾病。所以修行、念佛、打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寺院里,调食是第一件要事,饮食调好了,身心舒畅,进道有方,才是修行的前提。

  第二,调睡眠。佛教不管修哪一法门,都讲究精进不懈。六波罗蜜当中,精进非常地重要。不精进,布施没法修,持戒没法修,忍辱、禅定、智慧都不可能持之以恒地去修持。修学佛法,不管是哪个法门,都不能懈怠,不能贪睡眠。所以寺院里规定每天早上四点半或五点起床,诸方大丛林都是三点钟起床,晚上九点钟才睡眠。睡眠按时按量,既能够在时间上为修行提供保证,又能在精神上保持清醒。当然,不贪睡是一个方面,但过分地疲劳身体,不睡眠也不行。因为我们的身体毕竟是脆弱的,还是要爱护它、爱惜它,使之成为我们修行、做事业、为众生作贡献的一种工具,一种方便。我们要爱护这个身体,借假修真,我们要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休息、睡眠。睡眠时间多少要根据每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来确定。一般地说,老年人有六、七个小时睡眠就够了,青年人要保证八小时的睡眠。假使睡眠时间太少,我们坐在那里就容易昏沉,修定、念佛都不会有真正效果。睡眠过少,神志不清,意志不明,要想净念相继也是办不到的。睡眠调好了是我们修行的基础。从上述两条来看,修行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我们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不应当轻视忽略物质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调身。调身一是指我们修禅定、打坐时如何来调身,二是指我们平时不打坐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打坐的位子、坐的垫子非常重要。打坐用的垫子一般要与跏跌坐的长度、宽度相等,或略宽一点。坐在那里四平八稳,才能真正起到调整身心的作用。坐垫要柔软,臀部要有一个小垫子,使臀部略高于两腿。坐下来以后要盘腿,盘腿的要求是先把右脚收回来,然后将左脚压在右脚上,以脚背与大腿齐平为标准,这叫做单盘或单跏趺。一般上了年纪的人能单盘就不错了,年轻人应要求高一点,都应练双盘。盘腿对修行、入定、得念佛三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切诸佛的成道相都是跏趺坐相,跏趺坐相就是定相。盘腿是入定相,所以一定要锻练。不要以为光念佛就行了,盘不盘腿并不重要,不能这样看这个问题。如果要真的修行的话,就要下决心练盘腿子。腿盘好了,手要结禅定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拇指相对,放在腿上,与自己的腹部靠紧。两拇指一定要相对,这样才能够从各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的精力能够集中,意念能够集中,这对于念佛、修定是一种增上缘。手放好了,头、颈、脊骨正起来。所谓正,并不是要把身子故意挺得很直,但也不能弯腰曲背。挺得太直了,容易伤气;弯腰曲背又容易憋气,气出不来,气不顺。一定要端身正坐,不偏不倚,不俯不仰,这是调身一个要领。要而言之,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第四,调息。调息就是调呼吸。不管念佛还是修其它法门,调息是基本功。只有把息调好了,才是修定的开始,得念佛三昧才有希望。息有四种相状,一是风相。我们平常人呼吸声音很大,这不是息,而是风。二是喘相。喘相即是不通顺,快一下,慢一下。三是气相,即呼吸很粗。这三种相都不是修定的正常息相。修定的正常息相应把心住在息上,使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既没有声音,也不结滞,非常通顺。如果我们把息停留在风的阶段,那我们的心就容易散漫,所以说“守风则散”。如果我们把息停留在喘的阶段,则不通顺,“守喘则结”。如果把息停留在气的阶段,不但呼吸粗重,而且容易疲劳,“守气则劳”。不管是散也好,结也好,劳也好,都不是修定的正常息相,只有把息调整到不涩不滑,出入绵绵,若有若无,若存若亡的阶段,才能保持这种息相,我们就容易得定,所以说“守息即定”。大家一定要记住息的这几种相状:所谓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守就是保持。

  怎样把念佛与调息结合起来呢?我们在念佛时,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声声入耳、念念印心,念与息同步、息与念相融,使念佛之念与呼吸处于一种非常协调的状态。呼一口气,吸一口气,叫做一息。比如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出气时念“阿弥”,吸气念“陀佛”,这是一种方法。如果使用这种方法感到自己的呼吸非常急,念佛就很吃力,这就是因为呼吸停留在风相和气相上。呼吸调到了息相的时候,若存若亡,那就可以随呼吸时默念佛号了。息相稳定了,纯熟了,只要有佛号这个意念存在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念出佛号。息相稳定,净念相续不断,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是禅定现前,念佛三昧成熟。这种方法,在我们打坐时可以用,平常走路、做事、睡觉时都可以用。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呼吸很难把握,心容易散乱。默念佛号与呼吸保持同步,是摄心的一种方法。但有时默念佛号,因为四个字(阿弥陀佛)或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很难与呼吸协调,很难与息协调,利用数息来摄心也是一种方法。就是以一呼一吸为一个单位,从一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每呼一次或每吸一次,数一个数字。数息也是很有效的修定方法,天台宗的《六妙门》首先就是讲“数息门”。这种方法同样能够止息妄想、深入禅定。

  第五,调心。我们讲调身也好,调息也好,最终目的是要调心,把我们的心调到一个不沉不浮、意念清明的状态,这才是我们念佛修定所需要的心理状态。调心有三个阶段:一是入,二是住,三是出。“入”就是我们把前面这些问题都注意到了以后,就要使我们的意念或心进入禅定的状态,这就是入。进入禅定状态要注意两点,一不能昏沉,二不能掉举。所谓昏沉,就是当我们进入禅定状态以后,我们的意念不清明,或者是姿势不对,如低头曲颈,闭目弯腰,这样就精神不振,意念不清。掉举就是妄想多。如果感到昏沉,就把意念提一下,注意自己的鼻端,眼睛睁一睁,马上就能清醒了。对治掉举的办法是把意念移到丹田,注意息相,提起佛号,不要让妄念插入,使净念安住在禅定的状态中。安住同时就是进入,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在安住禅定状态时,要保持意念清明。我平时强调修行要达到“轻安明净”,“轻”是身体健康,“安”是心地安祥,“明”是不昏沉,“净”是不掉举。怎样从禅定状态中出来呢?当我们修完一坐,或者一个小时,或者四十分钟,我们在禅定中非常安定,非常舒服,非常有效果时,要出静就要注意先把意念从息相中引出来,开口放气,想自己的浊气从百脉随意而散,微微摇动身体,擦热双手,抚摩两眼,慢慢睁开双眼,放下两腿。放腿时也要按摩一下,待身热稍歇,方可随意出定。出定时一定要缓缓使身心放松,使自己的意念从安定的状态中走出来,这样就不会因为出入禅定状态的不得法而引起身心不安。

怎样打坐念佛


打坐念佛的方法---元音老人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念佛,不出声。因为打坐出声念佛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
△但是坐到业识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佛,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念佛。
△念佛要快慢适中。念的时侯,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念去,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佛号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能成道。因此大势至菩
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

△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念佛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

△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

△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
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
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行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行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有念头了?”
  ---不是的。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幺办呢?怎幺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念佛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
△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要解脱,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着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念佛,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串
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着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

△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
的,比如搬石头压一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
头来了,只不睬它,把佛号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直修到一心不乱。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着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说︰不怕念起,
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着念头跑,就是生死;跟着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我们能做到
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 

△做功夫: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
 
 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
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
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第三步︰微细流注消灭。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埵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侯才真到家,  
△没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讲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我们修法是为了下化众生,而不是为了自了。
  △大家务必好好用功,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平时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就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处时时不忘观照、念佛,才能与大道相应。
△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
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
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
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像个死人
一样才行。
  第二︰打坐念佛,心念耳闻。这是修行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
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念佛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
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念佛,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时上座,
不急不缓。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念佛,既不要
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展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理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打坐的正确方法 - 百度宝宝知道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至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
  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2、3项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4、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5、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7、舌舔上腭: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第1、2、4、5项——能引入遍行气;第2项能引入上行气;第2、3项能引入等住气;第七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注意事项:
  (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
  (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
  (3)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
  (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采用下面几个方法刻苦训练,一般人均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双跏趺。
  a.在看书、看电视、休息时尽可能盘腿而坐;
  b.多练习跨鹤坐(臀压在双脚上而跪)。在跨鹤坐的基础上做如下练习:保持臀压住双脚,上身向后倒平(一开始可用被子垫成斜面,逐渐放平),尽量维持时间。
  c.双腿并拢伸直,脊椎从颈椎、胸椎至腰椎逐节前弯,双手摸地,再用手抓脚后跟腱,渐至头面贴腿。如此反复多次。
  d.作正弓箭步,放松下沉。脚不挪位,身转180度换方向再放松下沉。反复交换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渐变大。至最大限度时,后一只脚后跟拔起,脚尖着地,再尽力下沉,反复若干次,收势。
  e.双脚尖分左右成一直线(重心不稳者,可稍留一角度,还不稳者,可扶树等),开步过肩宽,双膝尽力外摆,放松慢慢下沉,多次练习。待腿力增强,步子逐渐加大。
  f.双脚踝关节向外突出,用脚掌外沿着力。刚开始练习,应循序渐进并作好防护,以免韧带拉伤。待踝关节部的力量增强,可练习走路。常作此练习,踝关节不易被扭伤。
  作上述练习一段时间后,腿、跨、膝、踝的韧带拉伸,弹性增强,跨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双跏趺自然便成
 

如何念佛和打坐,看海涛法师开示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是以修戒定慧为宗,以念佛为本,不修戒定慧的念不是真念。打坐,是禅修的一种。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去寺庙里哪可以念佛 打坐?


你看现在的寺庙里面,哪一个还有让你念佛打坐的地方,人家寺庙里的法师们早上4点早课,白天点对外开放,下午5点左右晚课。

要想念佛,在在处处都可念;要想参禅,时时刻刻皆禅,何必偏向坐中求。
 

打坐时该怎么念佛?


台湾*净界法师 这个“五点记数法”它的来源我先简单的说明一下。差不多是在三年前到四年前左右,学人那个时候跟一个同届的师兄弟净法法师住在文殊院里面,那个时候我讲经的因缘比较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进修。那个时候也是以持名为主,一方面学习《小止观》的方便法门、一方面念佛。我隔壁的同参他闭关,所以我一方面进修;一方面等于护他的关。他闭关怎么用功呢?他在关中就是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一天拜三千拜,每一拜,佛号念十句,他也是“三三四”,下去的时候六句,分成两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到底的时候又: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头碰到地;起来的时候四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他每天是拜三千拜、三万声佛号。他这样子用功,用功了三年,一千天,他整个加行是三百万拜、佛号念了三千万声佛。我看他这样子用功,也是不可思议。 我们说你用功个七天,一天三千拜,就拜完。你要用功三年,这件事就就不可思议了,一个人能够拜佛三千拜,拜三年,这件事是不可思议。我那个时候就有一点好奇,我看他拜佛的时候,拜了三千拜,但是他的相貌看起来也非常寂静,一点都不心浮气躁,我就问他说:你是怎么记数呢?能够一天拜三千拜,这个记数是一个问题。 他告诉我说,他主要的就是以二十五颗的念珠,拜一拜掐一个,二十五颗掐完以后,他就是用这个五点记数法。右边的上面,然后右边的下面,然后到左边的下面,左边上面,然后拉到中间,顺时钟,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五点记数法。他这样子用了三年,我想一个人能够用这个方法用了三年,一定有他的殊胜处,我就用他这个方法来念,果然不错,这个方法的确是好,容易摄心。我就把这个方法给取下来了,用了三年多,我也觉得非常的好,所以把这个法门也提供给大家。 ◎「五点记数法」: (一)安置地轮,令必下沉。(二)所缘行相,清楚分明。(三)宁可少念,不可草率。(四)先依记数,再求圆满。这个法门有四点要注意的,我们看下面的五点记数法,这个法门它也是跟“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配合。你每一个点也都是念十句,根据净土法门那个方法,一点念十句,所以它一片就是五十句佛号。因为印祖他很强调,你打坐的时候是不能掐珠,身劳神动、久则成病,所以我们打坐的时候,就必须要五点来记数,你一片,五十句,你这一坐,念个十片就是五百句,念个二十片就是一千声佛号。 在这个念佛当中,有四点要注意: 第一个“安置地轮,令心下沉” 当初净法法师他这个法门,他使用三年当中,听他的描述,他这五点不是安置在地轮,他是安置在这个虚空中,因为他那个时候是动态,他是在拜佛当中。后来我把这个方法取下来,我是在静中打坐的时候念,就必须安置地轮。这当中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从表法上来说,表示我们是依止大地。什么是大地呢?菩提心就是大地,生长一切万物故,菩萨的功德,都是依止菩提心而生起,忘失了菩提心,所修的一切善法都是魔业。所以我们就以大地为依止,大地就表示我们的这一念的菩提心,这是一个表法。从调身的角度来说,令心下沉。这个天台《小止观》它在讲这个所缘境的时候,说这个所缘境有:体真止、系缘守境止,还有制心止有三种。 刚开始最容易下手的是系缘守境止。系缘守境止,智者大师他提出了几个点:第一个、眉间是一个点;胸口是一个点;下丹田是一个点;脚掌是一个点;大地是一个点。不过智者大师他提出一个说明说:腰部以上的点,只能够当对治,不能经常用,你经常制心在眉间,你就头痛,所以眉间这一点,是用来对治昏沉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不能够经常时用。 我前一段时间,到水里一个道场去讲课,有一个法师来找我,他说他念佛的时候就头痛,我说念佛的时候是寂静住,怎么会头痛呢?我问他:“你是怎么念?你是不是观想观像?”他说他没有观想观像,他也是持名,持名他也是根据印祖的方法,一句弥陀念诵听,那他怎么念呢?他就是把心放在耳朵那个地方,注意听那个佛号声音。这时候,心之所在气之所在,气之所在血之所在。你的心住在耳朵,你的气就跑到上面去,血液也跟上去。你这个气血一上冲以后,如果懈怠的人,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这个法师他一天念佛念相当多,他的气血就永远浮动在那上面,身体就受不了了,所以这个人越是精进,头就越痛! 所以我们讲一句弥陀念诵听,其实他听这个佛号的声相。佛号的声相是遍满法界的,不是在耳朵的地方,声相是没有一个方向性的,遍满法界的,所以你要注意你的所缘境是一个声相,不是耳根,不是能闻的耳根,而是所闻的佛号,而所闻的佛号,是从你的嘴巴创造出来了以后,它是遍法界的,你是取遍法界的那个声相,不是要你心去住到耳朵上,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一定要使令你内心下沉。 在这五个点当中,这个位置最下沉的就是地轮,大地。所以智者大师他也赞叹这个大地所缘境,这个地轮非常的好,尤其静坐的时候,你依止大地住,你感到非常的稳定,气血也容易下沉,你气血下沉以后,你那个甘泉,水,水会从你身上慢慢的往上吊,你打坐的时候不容易口渴。这个打坐的时候要让火下降,这个水上升,外道说炼丹,就是甘泉在上面,下面是火,这个是对的。如果你火在上面,水在下面,就好像烧锅子,这锅子没有水一样,就把锅子烧破了,这个危险。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注意,念佛的时候,这五点一定要安置在地轮大地上,它在大地当中,十句移动一个圈,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第四、第五,这个地方要注意。 第二个“所缘行相,清楚分明。” 你这五点是一个方便,摄心的方便。因为有这五点的运作,有一个好处,你的佛号哪一个地方不清楚,你马上能够发觉,我后来体会它能够帮你觉察妄想。就是说,你打妄想的时候,就不知道你念到哪一个位置了,你不知道。你不知道打妄想,因为你走动的时候,你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这五点是一个很好的方便。但是你要知道你所缘的行相,还是佛号,还是佛号,你只是依止这些点来移动而已,你要善取所缘境的相貌,什么是所缘境的相貌呢?就是“声相”。你在取所缘境的时候,不要取错了。所以这个地方,你还是应该去取佛号的声相为所缘境,这个地方要注意,不是取“气息”,也不是取这“五点”,这个要清楚。 第三个“宁可少念,不可草率。” 你刚开始在运作这五点的时候,你不要急,不要求快,你把每一片的每一点,都念得清楚分明,每一点里面十个佛号都念得很清楚,我们念佛要要求质量管理,就是说你刚开始念佛的时候,不要养成一种随口溜过的习惯,你说他是老修行,是的,他念佛念得十几年,但是你看他念佛内心乱七八糟,一点都没有进步,而且他也不知道怎么进步,但是你说他没有念佛,他一天也念得很多,这种就是境界,上不去,但是也下不来,怎么回事呢?他刚开始就养成坏习惯,他也不要求专注,妄想也不对治,这个是很不好的。刚开始你宁可老老实实的,从第一点念到第五点,你中间有差错,刚开始宁可全面放弃,重来,这有一个好处!你要念到第三点、第四点,你不知道哪一点的时候,这一片重来,这样子对你会有一种警觉作用。就像这个小孩子,你规定这个小孩子:你现在开始从东边走到西边,画一条线。当然他不听,待会儿,他跑出去,你打他手心一下,他第二次走的时候就会注意。 所以这个修行难在哪里?难在你打妄想,也没人管你,你自己要不督促自己,你实在是很难面对你自己的烦恼,因为你打妄想没有人管你,没有人知道。所以面对你自己的时候,宁可刚开始严谨一点,你念到只要这五点不是相续的,中间有任何的妄想把我牵出去,使令这五点模糊,我这一片不要,重来!你这种决心`,它就能够使令你的心容易收摄。所以你刚开始的时候“宁可少念,不可草率。”你宁可要求清清楚楚,不要贪多,这第三点要注意。 第四点“先依记数,再求圆融。” 我们念到一个境界的时候,佛号根本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没有什么记数不记数的。但是我们刚开始宁可踏实一点,你规定你这一坐,十片、二十片,先有个规定的一个要期的目标,要求你自己。我这一坐,我念完十片才起坐、我念完二十片才起坐。二十片是指完整的片数,中间有这一片有缺,打破一个角,这一片就不要,完整的二十片,这个人就不简单。完整的二十片,最起码要四十分钟。而且你当中妄想要很少,如果你打妄想,这一片不算,你四十分钟还念不到二十片。但是这样子念下去,你对佛号那个力量又不同,你经过这样子很专心的、很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内心: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以所缘、相续安住,你跟佛号的感觉会不同,那个相应的力量就不同。 台湾*净界法师简介 净界法师于公元1983年毕业于中原大学机械工程系,役满之后,进入中国钢铁公司担任机械工程师,时有都市佛学院,因对佛教有好感,遂往参加,讲课法师适为慧天老和尚,是为法师初入佛门之因缘。 1987年净界法师出家受戒,并就读净律学佛院(第一届),为期3年,受教于达理老法师、性梵老法师等已故尊宿,以及道海律师、果清律师、慧天老和尚等善知识座下,并兼任教务工作之推行,得以亲受老和尚之教导,于解门、行门、事务门及性格之陶冶等方面,受益良多,并于1993年起担任净律学佛院教务主任至今。 净界法师之修学以天台为宗,旁及唯识、中观,并汇归净土法门。教义之研究以中国传统佛法为主,其中最服膺《楞严经》、《法华经》、《阿弥陀经》等经论,及蕅益大师之思想。并曾于本院、莲因寺、北部斋戒学会、南普陀佛学院及福严佛学院等多处讲学,授过之课程有《佛法修学概要》、《灵峰宗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教观纲宗》、《小止观》及《弥陀要解》等课程,并已制成录音带流通。 净界法师鉴于末法时期,正法衰微,众生迷惑、彷徨,亟须佛法光明之引导,使内心有真正之皈依处,因此弘扬正法、续佛慧命,使令佛法的光明得以灯灯无尽、永久住世,至为重要。而佛灭度后,法赖僧传,是故法师以僧伽教育为己任,课余之时随缘讲学、参访,使更多人对佛法生起欢喜,乃至破恶、生善、入理之益,进一步生起广大的菩提心,同登极乐、同成佛道,是为法师自利、利人之志。
 

求简单的打坐方法与口诀


  1. 打坐的姿势和方法: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屁股的姿势是微微往后外翘的,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是在类似于屁股跟腿的中间的位置,坐着就像座塔,非常匀称。有的人喜欢在打坐的时候,靠着后墙,这样身体往后仰,就没有办法像塔一样。 身体坐的姿势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倾直,也就是说尾骨是悬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处就在人身多直立, 笔直经纬与天地共振, 经脉有规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乱。所以不能为畜类把脉, 因为其横生脉乱。身躯笔直不倾斜, 则督脉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脉左右逢源, 箍束横固, 平定十方, 稳稳有度。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远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如果看得太远的话,就有点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话,就有点低头了,所以说一米远的距离是最合适的,你要感觉到这个鼻子和这个肚脐形成一条线。

    普通人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对。下沉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样,就是后脑的视觉神经跟著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是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视,闭著眼皮没有关系,眼珠子也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来,然后眼皮闭上,眼珠子摆正,不低下来,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你也没有好处。打坐时,闭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2. 打坐的要点

    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观照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3. 注意事项

    1、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此节饮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静坐时心摇则气散,修了一点点精气神,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六根关闭以后,精气神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

    3、打坐时面带微笑。

    4、静坐胡思乱想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数呼吸,不数入息,只数出息。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

  4. 总结: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打坐时如何呼吸念佛


呼吸念佛主要是以呼吸配合念佛的方式摄心,使念佛时不起妄念,以清净心持佛名号。呼吸念佛法一般这样修,吸气时念“阿弥”呼气时念“陀佛”。其中不能夹杂其他妄念。这样久而久之,佛号就会自动随着呼吸而起,二六时中,只要在呼吸,就是在念佛,是一个非常方便的修行方法。
呼吸念佛开始掌握有一些难度,但只要修行人能够持之以恒的修持,就会很好的掌握呼吸念佛。

关键词: 方法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