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花草树木正文

鹿角蕨叶子发黄怎么办,怎么养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2 13:16:05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669
鹿角介绍
鹿角蕨是蕨类植物的一种,外形比较奇特优美,适合观赏。鹿角蕨也是比较容易 养殖的植物,适合大家 养殖哦。
鹿角鹿角叶子发黄应该怎么办呢?叶子发黄一般常见引起状况有浇水太多,强光直射,少氮磷钾肥等等;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鹿角叶子发黄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目录

鹿角蕨叶发黄怎么办
植物二十种名称和相关特征
蕨类植物掉叶子吗? 急
家里的浴室为了除味养了几棵植物。但是阳光不好很多植物基本都死掉了...
蕨类植物消失的原因
狼尾蕨的叶子枯了
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如何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草本观叶植物有哪些?
蕨类花卉的种植方法,办公室的盆景

鹿角
 

鹿角蕨叶发黄怎么办


此类植物喜干怕湿,湿度大就会腐烂,把枯萎的叶子剪掉放通风干燥处自行修复没什么问题一周一次水差不多

植物二十种名称和相关特征


这个问题够写一本书了,不过还是满足你一下:
l 变叶木
习性
原产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至澳大利亚的大戟科灌木或小乔木,根据叶形和叶色不同,大概可以分为120多个品种。
喜高温、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生长适温为20~30℃,冬季温度不能低于10℃。温度在4~5℃时叶片受冻害,造成大量落叶甚至冻死。
喜湿怕干。生长期茎叶生长迅速,应给予充足水分,并每天向叶面喷水。但冬季低温时盆土要保持稍干燥。冬季水分过多会引起落叶,必须严格控制。
整个生长期均需充足阳光,若光照长期不足,会影响长势,甚至产生落叶。
土壤以肥沃、保水性强的黏质壤土为宜。盆栽用培养土、腐叶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

l 橡皮树
习性
原产印度及马来西亚的桑科常绿乔木,又名印度橡皮树、印度榕。
性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能耐阴,但不耐寒。适宜生长温度20-25℃,安全越冬温度为5℃。
喜明亮光照,但忌阳光暴晒;喜欢潮湿环境而耐空气干燥;忌黏性土,不耐瘠薄和干旱;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l 朱蕉
习性
原产亚洲热带及太平洋岛屿的龙舌兰科小灌木,又名千年木、红竹。具发达匍匐根茎,易发生萌芽。
喜高温多湿,生长适温为20~25℃,冬季低温临界线为10℃,个别品种能耐0℃低温。属半荫植物,既不能忍受烈日曝晒,在完全蔽荫处叶片又易发黄。
栽培管理对水分的反应比较敏感,缺水易引起落叶,但水分太多或盆内积水,同样会引起落叶或叶尖发黄。生长期应经常喷水, 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适宜。
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不耐盐碱和酸性土。盆栽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和培养土、粗沙的混合土壤。
l 龙血树
习性
原产亚非热带地区的龙舌兰科常绿小灌木,喜光照而怕曝晒,对光线的适应性较强,在阴暗的室内可连续摆放2-4周,明亮的室内可长期摆放。
适宜在温暖而又不酷热的环境中生长,怕严寒,冬季温度约15C,温度过低时,叶尖及叶缘会出现黄褐色斑块。春夏秋三季必须充分满足它对水、肥需要,使之健壮生长,冬季休眠期要控肥控水,每隔十天半月浇水一次,维持盆土略为干润即可安全越冬。
喜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
l 马拉巴栗
习性
原产中美的木棉科常绿乔木,俗称发财树,喜高温高湿气候,耐寒力差,成年树可耐轻霜及长期5-6C低温,华南地区可露地越冬。
喜肥沃疏松、透气保水的沙壤土,喜酸性土,忌碱性土或粘重土壤,较耐水湿,也稍耐旱。为强阳性植物,耐阴能力也比较强,可以在室内光线较弱的地方连续摆放2~4周,而后放在光线强的地方养护。
在高温生长期要有充足的水分,浇水要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春秋天按天气晴雨、干湿等情况掌握浇水疏密,一般每天浇水,炎夏时增加浇水次数,定期施肥,还要注意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冬季减少浇水。
l 南洋杉
习性
南洋杉科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诺和克岛,别名英杉、澳杉、诺和克杉。喜温暖和阳光,既能忍受高温,也能耐受零下5℃的低温,可在北纬27度线左右露地生存。
夏季避免强光暴晒,忌盆土过干,高温干旱时节,应常向叶面及周围环境喷水或喷雾,增加空气湿度,保持土壤湿润;冬季需充足阳光,忌水量过大,过干或过湿都易引起下层叶垂软;春季怕干风,忌干旱。盆栽要求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较高、排水透气性强的培养土。
经常保持盆土及周围环境湿润,夏季避免强光曝晒,可置于棚内遮荫处,经常洒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l 鹅掌柴
习性
原产南洋群岛、我国华南等地亚热带雨林的几种五加科热带常绿灌木或乔木的统称,亦称伞树、鸭脚木,广泛栽作室内观叶植物。
喜温暖、湿润、半阳环境,能耐弱光条件,室内每天4小时左右的直射光即能生长良好,在明亮且通风良好的室内可较长时间观赏。
生长适温15~25℃,冬季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否则会造成叶片脱落。在空气湿度高、土壤水分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良好,但对北方干燥气候有较强适应力。注意盆土不能缺水,否则会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冬季低温条件下应适当控水。
喜欢土质深厚肥沃的酸性土,稍耐瘠薄。
l 八角金盘
习性
五加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日本,我国现广泛栽培。为亚热带树种,喜阴湿温暖的气候。不耐干旱、严寒。
平时养护要避免烈日直射,放置在半阴处通风良好的环境。新叶生长期浇水要适当多些,保持土壤湿润;以后浇水要掌握间干间湿。气候干燥时,还应向植株及周围喷水增湿。花后不留种子的,要剪去残花梗,以免消耗养分。在长江以南地区冬季可露地过冬,盆栽的应在室内过冬。
适宜生长于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幸福树
习性
又叫菜豆树、麒麟紫葳,原产华南、西南地区的紫葳科常绿乔木,性喜高温多湿、阳光足的环境。耐高温,畏寒冷,宜湿润,忌干燥。栽培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沙质壤土。
喜光植物,也稍能耐阴,全日照,半阴环境均可。幼苗较耐阴,夏季要适当遮光。如果长时间将其搁放于光线暗淡的室内,易造成落叶。
喜暖热环境,生长适温为20℃至30℃。盛夏酷暑期间要适当给予搭棚遮阴,增加叶面喷水,放到有疏阴的通风凉爽处过夏。越冬期间维持不低于8℃的温度,以免出现冻伤落叶。
l 元宝树
习性
原产澳洲的豆科常绿阔叶乔木,又名栗豆。栗豆树的子叶———两个“元宝”,即种子的两个豆瓣,在幼苗出土后变为绿色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在幼苗期宿存于盆土表面长达一年。
喜光,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30 ℃,喜肥沃。要求中等强度的散射光线,能耐阴,夏季忌烈日曝晒。北方夏季空气干燥,要经常向叶面喷水,应经常向植株喷水,但忌盆内积水,以免引起子叶腐烂。 冬季保持盆土稍干,不干不浇,以防水多烂根。
适合种在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壤土或砂质壤土上。
l 平安树
习性
这种原产台湾的樟科常绿小乔木有个大名叫兰屿肉桂。平安树实在是一种商家的推销噱头。
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为20℃至30℃。喜光又耐阴,喜暖热、无霜雪、多雾高温之地,生长期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湿度保持80%以上为好。秋冬季应控制浇水。 不耐干旱、积水和空气干燥。小树不耐低温,低于5℃可能会被冻死。
栽培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沙壤。

【攀缘类】
l 常春藤
习性
又名长春藤,百角蜈蚣,原产我国和东亚的五加科常绿吸附藤本植物,有很多栽培品种。
抗性强健,半耐寒,喜温暖,忌阳光直射,喜稍微荫蔽的环境。光照过弱、气温高时生长衰弱。
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不严,以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为最好,如经常喷水可较长时间不浇水。
l 爬山虎
习性
爬山虎又称爬墙虎、地锦,分布在亚洲和美洲的葡萄科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也不畏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修剪,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温暖地区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生长良好,但怕积水,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
l 绿萝
习性
原产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的天南星科常绿藤本植物,又名黄金葛。
属阴性植物,忌阳光直射,喜散射光,较耐阴。阳光过强会灼伤叶片,过阴会使叶面上美丽的斑纹消失,在室内向阳处即可四季摆放,通常以接受四小时的散射光最好。
性喜温暖、潮湿环境,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栽绿萝选用偏酸性土为好。越冬温度最好不低于15℃。
l 葡萄
习性
广泛分布于欧亚非大陆的葡萄科落叶藤本植物。
抗性强,喜光,畏积水,管理粗放,南北各地均可栽植。栽植前确定栽植点,庭院葡萄一般采用水平棚架,架高2m以上以便于活动与管理。庭院内可建成葡萄廊,道路上方搭成钢丝架面。
推荐摆放位置
阳台、庭院阳光充足,高爽无积水的地方。
注意
不能在室内布置,需要有较大花盆或直接地栽。
推荐指数★★★
l 扶芳藤
习性
分布在我国温暖地区的卫矛科常绿或半常绿灌木。
喜欢高温高湿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如湿度过低,会造成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
喜欢半荫环境,在秋、冬、春给予充足光照,夏季要遮荫。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在室内养护一个月后,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 

l 文竹
习性
文竹又称云片竹,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观茎植物,原产于南非,在我国有广泛栽培。
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忌阳光直射。不耐严寒,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为5℃。不耐干旱,栽培管理关键是浇水:过多易引起根部腐烂;过少则易导致叶片发黄、脱落。
适生于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
文竹生长几年后高可达数米,成为缠绕藤本。需要通过修剪或播种培育幼苗来使文竹矮化。
l 金银花
习性
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由于花开先白后黄,因此得名金银花。原产我国各省。
适应性很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耐阴,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盐碱地均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壤上生长最佳。根系繁密发达,萌蘖性强,茎蔓着地即能生根。

【蕨类】
l 肾蕨
习性
是一种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常见蕨类植物,别名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
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16~24℃,冬季温度不低于8℃,短时间能耐0℃低温。春、秋季需充足浇水,保持盆土不干,但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夏季每天还需经常喷水,特别悬挂栽培需更大空气湿度,否则易发生卷叶、焦枯现象。冬季休眠期要控肥控水。
喜明亮的散射光,也耐较低的光照度,忌阳光直射。宜用疏松、肥沃,透气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栽种。
l 铁线蕨
习性
分布于非洲、美洲、欧洲、大洋州及亚洲温暖地区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铁丝草、少女发丝。因其茎细长且颜色似铁丝,故名铁线蕨。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注意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可经常在植株周围地面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冬季要减少浇水,停止施肥。
耐寒,生长适温为13~22℃ ,冬季温度在5℃以上叶片仍能保持鲜绿。忌阳光直射,夏季可适当遮荫,长时间强光直射会造成叶片枯黄。在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放置1年也能正常生长。 
喜疏松、肥沃和含石灰质的沙质壤土。
l 鹿角蕨
习性
原产澳洲及周边地区,又名麋角蕨、蝙蝠蕨,为水龙骨科蕨类植物,属于附生性观赏蕨。其孢子叶十分别致,形似梅花鹿角。
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强光直射,以散射光为好,冬季温度不低于5℃,土壤以疏松的腐叶土为宜。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忌寒冷霜冻,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进入休眠状态,温度接近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
l 鸟巢蕨
习性
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为铁角蕨科多年生阴生草本。又称巢蕨、山苏花,常附生于雨林或季雨林内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成丛的鸟巢能承接大量枯枝落叶、飞鸟粪便和雨水作为自己的养分。
喜温暖、潮湿和较强散射光的半阴条件,不耐强光。在高温多湿条件下终年生长,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0~22℃ 。
不耐寒,冬季越冬温度为5℃ 。生长盛期需多浇水,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以保持叶面光洁。盆中不可积水,否则容易烂根致死。
一般空气湿度以保持70~80%较适宜,栽培基质稍湿润即可。

【天南星科】
虽然拥有诗意的名字,这一科的植物不少都是有毒的,虫子不敢下口,于是这些有着硕大叶子的植物总是光鲜亮丽,带着一种诡异的美。
l 花叶万年青
习性
这种产于热带美洲的天南星科植物又名黛粉叶,原生约有30种,如今全世界广泛栽培。
喜暖畏寒,生长适温为18-30℃。不耐寒,冬季温度低于10℃,叶片易受冻害。忌强光曝晒。
喜湿怕干,盆土要保持湿润,夏季多浇水,冬季需控水,否则易烂根黄叶。
耐阴怕晒,光线过强,叶尖易枯焦,甚至灼伤;光线过弱,会使叶子斑块的颜色变绿或褪色。明亮的散射光下生长最好。
栽培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为宜。
l 花叶芋
习性
原产南美热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叶色斑驳,美丽如花。
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不耐寒。冬季叶片枯萎,宿存块茎过冬。生长期6~10月,适温为21~27℃;10月至翌年6月为块茎休眠期。块茎休眠期如室温低于15℃,块茎极易腐烂。
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泥炭土。土壤过湿或干旱对花叶芋叶片生长不利,块茎湿度过大容易腐烂。
喜散射光,暴晒叶片易发生灼伤;如光线不足则彩斑变暗,叶徒长而显软弱。
 

蕨类植物掉叶子吗? 急


答案是肯定的。管理得不好的蕨类,会发黄掉叶子。有的蕨类,如鹿角蕨,老叶干死后不脱落,仍粘附在植物茎上。
 

家里的浴室为了除味养了几棵植物。但是阳光不好很多植物基本都死掉了...


可以买一种氧吧砖,一幅类似于挂画的氧吧砖据说能起到真实植物的净化用,而且不用打理,又可装饰卫浴室。有很多人喜欢在卫浴室放置空气清新剂来消除异味,不过,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一杯香醋或一盒开盖的清凉油放于卫浴室里,异味便会自然消失。 这是我看美加华卫浴公众号知道的,要不这些事情我也不懂。美加华卫浴公众号里有很多这种简单实用的卫浴生活小知识。
 

蕨类植物消失的原因


导致蕨类植物濒危有以下多种原因: 1、森林破坏,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如1963年在四川二郎山团牛坪海拔2450m处发现的光叶蕨,1984年的时候,发现森林消失,气候干燥,只在灌丛中找到一株。 2、工农业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局部地区一些植物种消失,如中华水韭,荷叶铁线蕨。 3、由于对一些药用及观赏植物只宣传其价值,而不强调保护的重要,使一些蕨类植物遭受毁灭性的摧残,如鹿角蕨已难见到。 4、旅游区对一些小型稀少植物不加保护,致使其遭践踏而无法生长,如瓶儿小草。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8213.htm


 

狼尾蕨的叶子枯了


很明显,根部缺水。把花盆浸在盛水的容器里。见盆土表面湿润,将盆端出。每次浇水都这样掌握。干枯的叶子剪掉。
 

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如何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


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营养等6个方面. 每一种花卉对这些条件都有各自独特的要求.。
1、温度温度是影响花卉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论其他环境如何适宜,如果没有合适的温度条件,花卉也难以生存. 每种花卉的生长发育都有其最合适的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花卉的正常生理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大多数花的生长,以17-28℃为最适宜,低于O-5℃要进行防寒,如果高达35℃以上时,一般花卉都停止了生长,有的进入了休眠期,若气温高达45℃以上,绝大多数花卉都会枯死. 另外,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的温度三基点也不相同,同一器官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需求也不相同. 例如,郁金香花芽形成和花芽的生长适温为20℃,花茎的生长适温为13℃. 水仙花芽初伸长时需30℃,花茎露头时为10℃,花茎伸出时为8℃. 各种花卉对积温要求有所不同,这与它本身的生态习性、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等密切相关. 例如,月季从现蕾到开花需要积温300-400℃,杜鹃则需要750-800℃,这与原产地的温度情况相仿. 花卉生长发育与孕蕾开花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 如象牙红在20℃的环境中,仅需2个月就形成花芽并开花,而在15℃的环境中3个月才能形成花芽,且未必能开花.
2、光照 花卉的生长发育对光照有两方面的要求,即光照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 花卉通常分喜阳和喜阴两类. 喜阳花卉如月季、石榴、菊花、水仙、半枝莲、酢浆草和荷花等,放在荫蔽的环境中,光照强度不够,常常枝条纤细,节间伸长,叶片变薄,叶色不正,易受病虫害的侵袭. 喜阴花卉如四季秋海棠、铁线蕨、玻璃翠、文竹、倒挂金钟、兰花、君子兰、杜鹃花、龟背竹和万年青等不耐强光直射,尤其在高温季节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遮阴,并注意适当增加空气湿度. 一般的盆栽花卉,在花期,为了延长开花时间,可以适当减少强光照,如月季、菊花等. 但也有的花卉恰恰相反,只有在强光照下才能开好花,如睡莲、半枝莲等. 也有一些花卉,夏季不喜欢强光照,冬季没有光照又不能开花,如天竺葵、四季秋海棠、八仙花和倒挂金钟等.
3、水分 水分在花卉植物体内占有很大的比重. 木本花卉中含水量约为植株体重的50%,有些草本花卉含水量达植株体重的70%-80%. 由于水分的存在,才使花木呈直立、饱满、挺拔状态. 水分是花木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花卉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大部分是通过水溶解后而吸收的. 光合作用也只有在水分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花卉依靠水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调节植物体的温度,同时减少生理病害的发生. 同一种花卉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 一般种子贮藏时要求干燥. 当种子萌发时需较多的水分. 在幼苗期,由于根系细弱,需保持经常的湿润,避免水分过多. 成苗期,植株体量大、蒸发量加大,需水量较多. 但进入开花结实期要求水分又减少,湿度也小. 如果水分过多,会造成落花和落果. 一般来说,土壤湿度以含水量60%-70%为宜(用手抓一把土,用力捏,手指缝有水珠不下),湿度过大时土壤中空气含量少,根呼吸作用受抑制,花卉生长受影响. 花芽分化时如水分不足,会影响花芽的形成;如水分过多,则会造成花木徒长,抑制花芽分化. 一般来说,在花芽分化期要控制水分,使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达到促进花芽分化的目的. 如花卉栽培中“扣水”的措施,目的就是使新梢顶端自然干梢,叶片卷曲,停止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花卉对空气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喜湿花卉如卡特兰、蝴蝶兰、石斛兰、龟背竹、鹿角蕨和肾蕨等,均需空气湿度70%-80%. 中湿花卉如茉莉、扶桑、龙吐珠和龙船花等,要求空气湿度不低于60%. 上述花卉如果长期处在干旱的环境中,叶片就会发黄或发红,变小、变薄并卷曲,甚至叶片干焦. 一般来说,要求高温的盆栽花卉,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也相对要高.
4、空气花卉植株地上部分的茎、枝、叶及地下部分的根系都需要空气. 花卉叶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必须在有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受阻,花卉就无法生存. 适当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增强花卉的光合作用. 在温室中,如使用过量的有机肥,会使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1%-2%,从而造成花卉根系呼吸不畅,使病虫滋生. 花卉的根系在土壤中也需要空气,若浇水过多、排水不好或土壤板结、空气不足会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引起烂根. 若持续缺少空气,会造成植株死亡. 若通风不良,会加速土壤中的细菌繁殖和空气中细菌的滞留,使花卉易染病害. 需要注意的是,花卉种子的萌发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氧气,若将翠菊、波斯菊种子泡于水中,发芽就会受阻.
5、土壤 土壤是花卉生长的基础. 土壤能长期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微生物,能持续不断地供给花卉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同时还起着固定植株的作用. 土壤的种类很多,其结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花卉生长的优劣. 土壤按质地不同可分为三类:
(1)沙土. 沙土的颗粒大、通透性强、排水好,但保水性差,土壤温度增减快,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含量少. 一般用作培养土的配制或扦插、栽培幼苗用.
(2)粘土. 颗粒间隙小,土壤紧密,通透性能差,排水性能不良,但保水性能强. 含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多,保肥性强. 土壤昼夜温差小,早春土壤增温慢,对幼苗及大多数花卉生长不利,一般不单独使用.
(3)壤土. 颗粒大小适中,通透性能良好,有机质含量多,保水保肥力强,土壤昼夜温度较稳定,适宜大多数花卉生长. 土壤的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种元素,所以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不仅肥力充分,而且物理性能也好,有利于花木生长. 土壤的通气情况、温度高低、含水量大小也都直接影响着花木根部的呼吸、养分的吸收及微生物的转化. 土壤的酸碱度决定土壤的微生物活动及理化性质. 不同花卉品种对土壤pH值要求不同. 大多数花木均适宜中性土壤,而兰科、杜鹃科、风梨科等花木要求pH值在6以下的微酸性土壤. 油松、金盏菊、福禄考等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大多数温室花卉都适应酸性或微酸性土. pH值的大小还会影响花色,如水仙花,pH值小时花色呈蓝色,pH值大时呈粉红色.
6、营养 花卉生长所需的营养大约含有40种不同的矿物质元素,其中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铁、锰、硼、锌、铜、钼等微量元素以及碳、氧、氢等是主要的. 氢、氧可从水中吸取,碳自空气中获得,其余元素从土壤或栽培基质中得到补充.
(1)氮. 氮适量可促进花卉营养生长,使花朵硕大、种子饱满,氮过量会造成花卉徒长、植株瘦弱、延迟开花或不开花,降低花卉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对于观叶花卉来说,整个生命周期对氮的需求都较高,氮充足可保持叶片浓绿、肥大. 对于观花类花卉,生殖阶段应控制氮的供给.
(2)磷. 有促进种子萌发、提早开花结实的功能,磷不足影响花芽分化、开花、结果,造成花朵小,花少,花色不鲜艳,果实不丰满. 磷还可使枝茎坚韧、根系茂盛,增强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抵御能力. 花卉幼苗期需适量的磷,开花后需磷更多.
(3)钾. 可使花卉植株强健,加强茎的坚韧性,增强光合作用. 尤其在冬季阳光不足时,施钾肥可使光合作用增强,促进根系生长,使花色鲜艳,提高花卉抗寒及抗病虫害能力. 但钾也不可过量,过量会造成植株低矮、节间缩短、叶片变黄、植株枯萎.
(4)钙. 可促进根系发育,改良土壤,降低土壤酸度,粘重土壤施钙后变疏松,沙质土壤施钙后变密结. 缺钙花卉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幼叶卷曲、叶尖焦枯.
(5)硫. 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 缺硫时叶色淡,严重时呈白色.
(6)铁. 是构成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元素,植株缺铁,妨碍叶绿素的生成,造成叶片发白、枯黄,尤以幼叶明显. 在北方的碱性土壤栽种南方的花卉常产生缺铁现象. (7)镁. 对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缺镁的花卉植株叶脉仍为绿色,但叶缘卷曲,有时呈紫红色. (8)锰、硼、锌、铜、钼等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可促进花卉生长发育,增强花卉对病虫害、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和使花卉生长健壮,开花繁茂. 要求量很少,但缺乏时也会严重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
 

常见的草本观叶植物有哪些?


观叶植物一般有:
一品红、变叶木、米兰、吊兰、芦荟、万年青、朱蕉、龙血树、富贵竹、文竹、蜘蛛抱蛋、橡皮树、海桐、红背桂、彩叶草、彩叶凤梨、凤梨、红桑、花叶木薯、俏黄栌、姬凤梨、美叶光萼荷、虎耳草、星点秋海棠、香龙血树、马拉巴栗、豆瓣绿、西瓜皮椒、草景天、文竹,南洋杉、异叶南洋杉、南天竹、景天树、紫鹅绒、白网纹草、垂叶榕、苏铁、鹅掌柴、红脉网纹草、金脉单药花、喜阴花、孔雀木、圆叶南洋参、八角金盘、虎尾兰、酒瓶兰、龙舌兰、东瀛桃叶珊瑚、袖珍椰子、印度橡皮树、蟆叶秋海棠、铁十字秋海棠、大花君子兰、红花檵木、鱼尾葵、棕榈、伞草、白鹤芋、大王黛粉叶、散尾葵、黄脉爵床、枫香、广东万年青、海芋、红背蔓绿绒、黄杨、假连翘、红叶李、花叶万年青、花叶芋、火鹤花、叶子花、七叶树、金叶女贞、琴叶蔓绿绒、五色苋、冷水花、石楠、花叶艳山姜、黄连木、水塔花、皱叶椒草、红背竹芋、火炬树、元宝枫、紫叶小檗、孔雀竹芋、天鹅绒竹芋、鸭跖草、鹅掌楸、青枫、合欢、羽衣甘蓝、紫叶山酢浆草、美叶凤尾蕉、美人梅、阔叶十大功劳、金边枸骨冬青、仙客来、金边龙舌兰、文殊兰、龙柏、铁线蕨、花烛、鹿角蕨、常春藤、鹅掌藤、五叶地锦、萍蓬草、水葱、凤眼莲、龟背竹、绿萝、喜林芋、王莲、千屈菜、吊竹梅、爬山虎、白粉藤。
观叶植物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使其在北方度过寒冷冬季,保持一定的观叶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放置场所
观叶植物入室后,应分门别类放置,将喜阳的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窗边;若属耐阴性强的植物,则宜放置于无光照的地方,或接受少许的散射光。对那些吊盆、挂盆类观叶植物也应经常调换位置,让其适当接受一些光照为好。一些具有彩色斑纹的植物如金心龙血树、彩叶竽等,在散射光下培植有利于色彩的充分表现,过于荫蔽则会使彩色消失或不鲜艳,而光照过强则叶片发黄,失去彩纹。因此,在冬春季则应给予一定的光照,以利于植物生长,增强抗逆性。

调控温度
大部分观叶植物抗寒及耐高温性差,冬季到来后,室内的昼夜温差应尽可能小些,黎明时的室内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8℃,白天应达到20℃左右。此外,在同一房间内也会产生温差,因此,可将抗寒能力弱的植物放在高处。放在窗台的观叶植物,容易遭受寒风侵袭,应使用厚窗帘挡住。对少数极不耐寒的种类可采用局部分隔或设小间再覆膜等方法保温过冬。

调节湿度
冬季室内植物若出现叶片枯萎、落叶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空气湿度,必须尽量创造一个较湿润的小环境。每天应定期向叶片用20℃左右的温水向叶面喷水雾1次~2次,以叶片不滴水为宜。如条件许可的话,最好在盆花的四周经常洒水,增加小范围的空气湿度。如室内空气特别干燥(室内装有暖气或烧火取暖),造成叶片焦黄时,就要尽快采取塑料袋全罩法,将受害严重的盆花密封隔离保护起来,使其在空气较湿润的小环境中逐步得到恢复,防止危害进一步加重。
 

蕨类花卉的种植方法,办公室的盆景


蕨类植物的盆栽是良好的室内装饰植物,可以点缀厅堂、几案等。可供室内装饰用的优质蕨类植物已非常多。茎上长满白灰色的绒毛,看似狼尾巴的“狼尾蕨”;有着浓绿的叶片、中空如巢的“鸟巢蕨”,好似少女柔软的头发的“铁线蕨”,没有花,依靠其不同的叶型、叶色、姿态的蕨类盆景日渐成为花卉市场“新宠”。但并不是所有具有观赏价值的种类都适合于室内生长,应根据室内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种类。
  室内环境因素对蕨类植物的生长影响很大。不同方位的房间采光时间和采光量有很大的差别,大多数蕨类生长喜欢散射光照。长期荫蔽条件和直晒对蕨类生长不利。盆栽蕨类在室内放置的位置根据不同的种类对光的需求不同作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室内的湿度通常是比较干燥,不适宜蕨类生长,因而要求经常进行叶面喷雾来增加湿度。一般选择那些耐一定干旱并能适应阴暗条件的种类,如肾蕨、巢蕨、贯众、凤尾蕨等。
  办公室蕨类花卉参考栽培方式:
  1.吊篮栽培
  有些蕨类植物如巢蕨、槲蕨、崖姜蕨、鹿角蕨和肾蕨等,采用吊篮种植可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做吊篮的材料很多,如金属丝、塑料、硬木、陶瓷、树蕨的茎干以及椰壳都是很好的材料。金属丝制作吊篮应用最广,在篮的底部和周边铺上苔藓或棕榈皮,以便吊篮能够装足够植物生长的培养土,此培养土要求更好的通透性和较轻的重量。吊篮植物的浇水和日常维护非常重要,吊篮植物由于悬挂空中而极易干透,必须定时浇水喷雾以保持水分供应,栽培基质内应多掺加一些保水材料如苔藓等,也可将苔藓覆盖在基质表面以减少水分蒸发。垂吊在水池上方的植物由于空气湿度比较大,生长会更好。吊篮栽培一直以来备受家庭、办公室等格调高雅的场所所青睐。
  2.瓶景栽培
  利用玻璃容器或其他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小温室”,容器内部形成一个小气候,可维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适合于那些株型矮小,生长势缓慢且极具观赏价值的蕨类植物栽培。如膜蕨类、铁线蕨、粉背蕨、铁角蕨等,不适合栽植大型蕨类的小苗。栽培基质用盆栽混合土即可,种植前可施用少量基肥,如腐熟的饼肥。栽植后将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缓苗,经常喷雾。湿度很快会达到平衡状态,以后的管理就是保持湿度适宜,防止容器内温度过高,经常打开盖通风换气来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以适宜植株生长。瓶景栽培的蕨类植物特别适用于家庭,即美观、富有生气,又清洁,方便养护。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 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 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 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 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 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 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 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
  1. 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 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 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 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
  1. 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 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 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 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关键词: 鹿角 叶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