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阴行草的功效有哪些呢?2、阴行草主要分布于哪里?
3、阴行草药用价值介绍有哪些呢?
4、阴行草的形态特征怎么样呢?
5、阴行草药用价值介绍有哪些呢?
6、阴行草的栽培介绍有哪些呢?
7、阴行草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8、阴行草主要分布于哪里?
1、阴行草的功效有哪些呢?
阴行草叶对生,叶片二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花对生于茎枝上部,成稀疏总状花序。花冠二唇形,上唇微带紫色、下唇黄色。花对生于茎枝上部,成稀疏总状花序。花冠二唇形,上唇微带紫色、下唇黄色。生于山坡、丘陵、草丛等处,国内外均有分布。植物的全草可供药用,中药名亦为“阴行草”,立秋至白露采割,去净杂质,切段,晒干或鲜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瘀止痛之功效。
2、 阴行草主要分布于哪里?
别名:罐茶、铃茵陈、钟茵陈、北刘寄奴、鬼芝麻、黑茵陈、寄奴。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带果穗和花的干燥全草。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贵州等地区。
3、阴行草药用价值介绍有哪些呢?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瘀止痛。主治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蚕豆病,泌尿系结石,小便不利,尿血,便血,产后淤血腹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撒患处。 药方选录:⑴黄疸型肝炎:阴行草、金丝桃、地柏枝各50克,老萝卜根9克。水煎服。 ⑵胆囊炎:阴行草、地耳草、大青叶、海金沙、白花蛇舌草、穿破石各15克。水煎服。 ⑶烧烫伤:阴行草、炉甘石各等量。共研细粉,香油适量调敷患处。每日一次。 化学成分:阴行草含10-对香豆酰桃叶珊瑚甙,8-异马钱素和阿克甙。全草含挥发油0.45%。 药理作用:⑴该品能明显降低醋酸棉酚引起的大鼠SGPT升高,但对四氯化碳引起的SGPT升高无明显影响。 ⑵对胆汁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阴行草的形态特征怎么样呢?
阴行草一年生草本,直立,高约30-60厘米,有时可达80厘米,干时变为黑色,密被锈色短毛。主根不发达或稍稍伸长,木质,直径约2毫米,有的增粗,直径可达4毫米,很快即分为多数粗细不等的侧根而消失,侧根长3-7厘米,纤锥状,常水平开展,须根多数,散生。茎多单条,中空,基部常有少数宿存膜质鳞片,下部常不分枝,而上部多分枝;枝对生,1-6对,细长,坚挺,多少以45度角叉分,稍具稜角,密被无腺短毛。叶对生,...
5、阴行草药用价值介绍有哪些呢?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瘀止痛。主治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蚕豆病,泌尿系结石,小便不利,尿血,便血,产后淤血腹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撒患处。 药方选录:⑴黄疸型肝炎:阴行草、金丝桃、地柏枝各50克,老萝卜根9克。水煎服。 ⑵胆囊炎:阴行草、地耳草、大青叶、海金沙、白花蛇舌草、穿破石各15克。水煎服。 ⑶烧烫伤:阴行草、炉甘石各等量。共研细粉,香油适量调敷患处。每日一次。 化学成分:阴行草含10-对香豆酰桃叶珊瑚甙,8-异马钱素和阿克甙。全草含挥发油0.45%。 药理作用:⑴该品能明显降低醋酸棉酚引起的大鼠SGPT升高,但对四氯化碳引起的SGPT升高无明显影响。 ⑵对胆汁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阴行草的栽培介绍有哪些呢?
阴行草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黏性大的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种植。阴行草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从种植到收获需150~160天。 以上就是对于阴行草、其药用价值以及栽培方法的介绍。阴行草在全国均有分布,而且各地的俗名不一致。
7、阴行草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一年生草本,直立,高约30-60厘米,有时可达80厘米,干时变为黑色,密被锈色短毛。主根不发达或稍稍伸长,木质,直径约2毫米,有的增粗,直径可达4毫米,很快即分为多数粗细不等的侧根而消失,侧根长3-7厘米,纤锥状,常水平开展,须根多数,散生。茎多单条,中空,基部常有少数宿存膜质鳞片,下部常不分枝,而上部多分枝;枝对生,1-6对,细长,坚挺,多少以45角叉分,稍具稜角,密被无腺短毛。叶对生,全部为茎出,下部者常早枯,上部者茂密,相距很近,仅1-2厘米,无柄或有短柄,柄长可达1厘米,叶片基部下延,扁平,密被短毛;叶片厚纸质,广卵形,长约8-55毫米,宽约4-60毫米,两面皆密被短毛,中肋在上面微凹入,背面明显凸出,缘作疏远的二回羽状全裂,裂片仅约3对,仅下方两枚羽状开裂,小裂片1-3枚,外侧者较长,内侧裂片较短或无,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8、阴行草主要分布于哪里?
为玄参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阴行草的干燥全草。江西大部分地区以全草作上茵陈人药;江西少数地区和湖北竹溪、福建建阳直接称茵陈;广西也叫土菌陈;云南、贵州称金钟茵陈。安徽、江苏、浙江一带称铃茵陈、灵茵陈、黄花茵陈或角茵陈;江西彭泽叫八角茵陈;四川称黑茵陈;湖南称罐子茵陈。株高30-80cm,干时变为黑色,叶片厚纸质,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花萼长筒状,有明显棱肋10条,先端5裂,花黄色,二唇形。蒴果窄长椭圆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