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景点正文

东大殿怎么样,好玩吗?东大殿相关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9 11:34:49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197
关于东大殿怎么样,好玩吗?东大殿相关介绍内容

目录

1、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就是通常所说的佛光寺大殿吗
2、山西佛光寺的建筑特点
3、建筑高手进啊,分析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内空间的营造手法与构造特点,快考试了,谢谢!
4、为什么五台山佛光寺是最古老的木构大殿?
5、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哪个朝代
6、唐代的建筑有哪些特点
7、求佛光寺的平面图及 佛光寺东大殿的平,立,剖面图
8、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美誉的省份是?
9、求现存中国唐朝古建筑景点,以及唐朝建筑的特点

 

1、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就是通常所说的佛光寺大殿吗


是的,人们常讲的佛光寺大殿就是指东大殿,它是中国木结构建筑成熟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作,也是唐代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宫廷式建筑。东大殿宽五间,深一间,前后左右里面都是唐代的塑像共35尊!东大殿两侧有配殿分别是文殊殿和普贤殿,普贤殿在大火中烧毁,文殊殿还保存至今!
希望可以帮到你!

2、 山西佛光寺的建筑特点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东大殿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东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当为唐代遗物。由此推断,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怫、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被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文殊殿
在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进行了补修。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就是寺僧们所说的初祖禅师塔,即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寺被毁时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这是全国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更显珍贵。 文殊殿的“人字柁架”佛光寺内,还有唐代石幢两座。一座在东大殿前,高三点二四米,八角形,立于唐大中十一年;一座在文殊殿前,高四点九米,八角形,立于唐乾符四年(公元 877年)。寺外,还有唐代和尚塔。寺后东山坡上,有唐代大德方便和尚塔、无垢净光塔;寺西北五百米许,有唐代华严宗大师解脱和尚塔、金代杲公和尚塔。这些塔,或六角形,或四方形,均为砖砌。在无垢净光塔处,先后出土了汉白玉石佛、天王、力士、迦叶、阿难和小菩萨像等,均为唐代遗物,现在大殿内展出。
唐幢
佛光寺唐代石幢2座,一在东大殿前,大中十一年 (857)镌,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之依据。另一幢在山门内庭院当心,唐乾符四年(877)造,总高 4.9米。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两幢相较,前者造型工艺尤佳。
墓塔
寺内外墓塔7座,东大殿左侧六角形砖塔1座,名祖师塔,是创建时主持禅师墓塔。塔两层,总高12米余,塔形为国内所罕见。底层空心,内置六角小室,门洞外作莲瓣及火焰形券面,塔檐叠涩砌筑。上层塔身作假券洞式门及破子棂窗。塔刹设仰覆莲座、覆钵和宝珠。形制和构造与敦煌壁画上魏齐间古塔多同,当是寺宇创建时的遗物。寺外东山坡上墓塔3座,皆单层。一为大德方便和尚塔,平面六角形,唐贞元十一年(795)建;一为志远禅师塔,八角束腰式基座,覆钵形塔身,唐会昌四年(844)建,已残;一为无垢净光塔,平面八角形,天宝十一年(752)建,现仅存基座,塔下发现汉白玉石雕像数躯,乃建塔时制作。寺西北里许,亦存墓塔3座,一为解脱禅师塔,方形,唐长庆四年(824)建;另二为六角形,雕饰式样相同,一有铭文,金泰和五年(1205)造。上述诸塔,形制奇特,建造技艺亦佳,且年代确切,实为有价值的一批古塔遗物。
佛光寺地处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处的佛光山山腰,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因唐武宗禁止佛教而被毁。唐大中十一年(857)又因唐宣宗提倡佛教而重建,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被列为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建于唐代的山腰大殿为正殿,坐东向西,称东大殿。东大殿居高临下,雄伟古朴,气势壮观,是五台山最大佛殿之一,无论在构造做法上,还是在造型比例上,都集中地反映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东大殿采用梁柱木结构作为框架,以柱子承重,以樟卯固定接头,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已接近于现代框架结构。房殿式屋顶,屋檐出挑近四米,坡度平缓,显得舒展平稳。殿身与屋顶之间的斗拱硕大,在整个立面中的尺度感和重量感因而特别突出,具有很好的结构作用和装饰效果。柱子向内倾,倾斜度由里向外依次加大,起到了稳定大殿的作用。大殿中央有一尊佛像。为衬托佛像的高大,建筑者有意将佛像伸出柱身,并使其后背光与后排柱头斗拱的出挑、天花的斜度相一致,达到了佛像与建筑空间的紧密结合,加上内外槽上部繁密的天花与简洁明快的梁杭、斗拱、精致的背光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处理空间位置的特色。
佛光寺的文殊殿,其年代之久、规模之大,仅次于东大殿。它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为节约木材,扩大空间,采用了金元时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减柱法。佛光寺的建筑堪称瑰宝,佛光寺的唐塑、壁画和墨迹也久负盛名,它们与建筑合称为寺里的四绝。仅大殿内的佛坛上就有主像5尊,胁侍24尊,罗汉500尊(后部分毁损)。这些塑像布局合理,姿态各一,面目浑厚圆润,生动逼真,线条自然流畅。正殿内现存的十几平方米唐代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其中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人物姿态都极优美,富有唐代特征,而其颜面、胡须笔法则部分保留了汉画的风格。大殿左右四梁下均有唐人题字,这些墨迹字迹清晰,笔法沉劲,实在不可多得。南禅寺在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的李家庄西侧,初建年代不详,但大殿平梁下保存的墨书题记可以证明它重建于唐朝建中三年。
 

3、建筑高手进啊,分析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内空间的营造手法与构造特点,快考试了,谢谢!


佛光寺是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的炮声已经炸出弥漫硝烟的艰难岁月中,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跋山涉水、苦苦寻觅的唐代遗构!它的存在印证了一代建筑学家的猜想,为今人提供了1000多年前唐代建筑的实物,让我们看见了什么是唐朝!单檐庑殿顶的屋顶举折平缓,正是我国早期建筑的标志之一,远远看去,仿佛一只雄硕的大鸟,权威地、胸有成竹地打开了它的双翅。由于屋顶坡度平缓,你站在殿前是看不到顶面的,最抢眼的是檐下每个柱头上开出的结实的斗拱之花。它们的建筑学名字叫“双抄双下昂七铺作”,斗拱的总高度相当于柱高的一半,这种坚实有力的支撑承托着伸出深远的屋檐,传递着梁架承载的殿顶荷重,将压力分解传递到各柱。它们比起后代如明清时期以装饰性为主的斗拱富有更多的结构性、力学性意义。

外层檐柱共有22根,每根直径54cm,粗壮结实壮观;柱头一律微微向内倾斜,建筑学称这种做法为“侧脚”;大殿四角的檐柱略略升高,使檐口的标高从明间分别向稍间逐渐抬升,形成了一条柔和、平缓的檐口曲线,建筑学上称之为“生起”。正是“侧脚”和“生起”的设计,大大增加了佛殿的稳固性,同时又将大殿转角的屋檐高高挑起,形成了视觉上“斯翼如飞”的效果,使庄重、伟岸的殿身增加了灵动之感,这便是唐代建筑特有的轮廓线。

檐柱与檐柱之间是依赖横材———阑额相连接的,阑额横向地插入柱中,但并不出头;柱头之上没有后代相当普遍的普拍枋,而是直接承托斗拱。所有这些细节都是唐代建筑特有的标志和符号。在阑额之上、补间铺作之下的各朵斗拱之间,有六段形状接近长方形的白墙,与土红色的檐柱、门板形成了唐代特有的“丹柱素壁”之美。

殿内梁上装有平(即天花板),将梁架隔为明和暗两部分。明部分制作得十分华美,六道加工成弯月状的月梁沿阑额方向一字儿排开,每道月梁下端均有左右两组自上而下逐级缩进的斗拱加以支撑,那种层层叠叠整齐一律又变化多端的视觉形象如同在你头顶上方拉开了一道道帷幕;正是在月梁下方有许多唐代题字,其中就有一款让梁思成先生大为激动、在建筑研究史上最有价值的题记,那段题记成就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幸福“:我们一向抱着的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一旦在此得到一个证实了”。

在暗部分密而不露的是大殿力学结构的核心。唐朝人的做法是在距房脊最近的第一道梁即平梁处安装大叉手,以此来承托殿顶的重力。后人的做法则是叉手、侏儒柱并用直至不用叉手只用侏儒柱。经专家测定,佛光寺东大殿梁架的各部分之间有明显的比例关系,比如面阔为进深的两倍,明间的间广等于平柱的柱高,斗拱的总高度等于立柱高度的二分之一,等等,这些数据透露出的信息是:大殿的总体比例是有预先控制的,大殿的设计是遵循了一套既定的程式和手法的。

以上转载自五台山文化网
http://dept.xztc.edu.cn/wts/wtswh/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220&ArticlePage=1ArticleID=2220&ArticlePage=1

至于平立剖面图,您随便借一本《中国建筑史》都会有,这个建筑实在是太太太太太重要了。
 

4、为什么五台山佛光寺是最古老的木构大殿?


从五台县豆村镇向北行进5公里,向东远眺,就看到了三山环抱、松柏掩映、高低层叠的佛光寺。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据唐著《古清凉传》记载,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时期,寺内曾有3层7间高9丈5尺的弥勒大阁,当时寺况极为兴盛,香客不绝,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有“走马观山门”之说。后来唐武宗灭法,殿宇遭到破坏。唐宣宗大中以后,佛法再兴,857年(大中十一年),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修建了现存的正殿东大殿。
佛光寺高踞山腰,寺基为梯田式,东、南、北三面环山,唯西向低下而豁朗。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山静鸟鸣,环境幽雅,真称得上是“福山宝地”。共有三层院落,层层叠高,计有殿堂楼阁120多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由寺内遗迹看,宋、金、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修建。现存寺内的唐代木构、泥塑、壁画、墨迹,寺内外的魏(或齐)唐墓塔、石雕荟萃一处,相互映衬,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61年,国务院将佛光寺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1937年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1949年后,政府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保护。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东大殿是该寺主殿,位于最上一层院落,在所有建筑中位置最高,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距今1100多年,堪称国宝。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正殿外表朴素,柱、额、斗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涂刷,未施彩绘。殿前依地势用片石垒砌着十米多高的基座,其上再筑九十厘米高的台基,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前檐正中五间安装有五路门钉的大板门,两尽间及两山后安置棂窗。斗拱之上结梁架,有天花板,将梁架隔为“明袱”和“草袱”两个部分。明袱在殿内可以看见,砍削规整,轮廓秀美。柱头卷杀作复盆,一宝装炼话为装饰,每瓣中间其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作如意头,为唐代最通常的作风。天花板都作极小的方格,与日本天平时代(相当我国唐中叶)的遗构相同,这也是大殿为唐建的力例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当为唐代遗物。由此推断,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两个高大雄健的琉璃鸱吻(高3.l米)矗立在正脊两端,使整个殿宇宏伟整饬,魁梧壮丽。
 

5、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哪个朝代


唐代,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

知识点衍生: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修建于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当为唐代遗物。由此推断,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怫、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被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6、唐代的建筑有哪些特点


第一、布局严密整齐,气派磅礴

体现此特点最显著的就是都城长安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壮美繁荣的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正是他的严整也促进了建筑技艺的发展。唐代其他府城、衙署、寺庙、塔楼等建筑的宏敞宽广,这些都是结合了前人的设计理念,再在此基础上革新创造出来的。

第二、建筑坐落分明

唐代的建筑组群层次有序分明,错落有致,建筑一般成方形,最中为正殿,也称为前殿,前殿后面是后殿,一般为人们的住所,而正殿是建筑主人所居住的。

第三、建筑取材和建筑技艺的发展

唐代的建筑材料有木材,瓦石和砖块,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现在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是唐建砖石结构建筑的代表。

建筑取材用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种。灰瓦较为疏松,用于一般建筑,一般百姓住房多用灰瓦。黑瓦质地紧密,经过加工打磨,使表面光滑,可使用于宫殿和寺庙上。

拓展资料: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从唐至今,历经千年,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内,如今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仍有百十余座,砖石建筑在其中占绝大多数,而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则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唐朝建筑


 

7、求佛光寺的平面图及 佛光寺东大殿的平,立,剖面图


我书上有,可以照下来发给你
 

8、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美誉的省份是?


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美誉的省份是山西省。
山西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共计4万余处,上迄唐代,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构成了我国建筑史上品质超群、蔚为壮观的古建筑标本体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很高的文化欣赏价值,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
 

9、求现存中国唐朝古建筑景点,以及唐朝建筑的特点


所谓“唐朝建筑”这一概念不慎准确。从风格角度划分“唐式建筑”包括魏晋和宋代早期。建筑本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下建筑,也就是陵墓,好断代,保存的也很好,地面建筑分为砖石建筑,比如塔寺等,而貌似LZ所关心的是另一类地面建筑也就是木构建筑。对这类建筑的断代很困难的,大致需要三个证据(文献-图 风格 C14测定年代),下边给LZ介绍下现存的一些现存的唐式建筑(疑似唐朝哈)
山西
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厅堂式)
佛光寺大殿(现存最早殿堂式)
以上两个都只有风格和C14的证据,但由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可以老料新作,所以无法下最终结论。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印象中是唐末宋初的,三个证据全了,而且是叉柱造!蛮经典,很值得看。
其他唐辽建筑比如密檐塔那些可以去辽宁看,义县的奉国寺什么的,清代修补过,属于唐式。另外扬州的鉴真纪念堂是现代仿古建筑中唐式建筑的经典,梁思成做的。

唐式建筑(唐风)的特点是大屋檐,出檐深远,木构建筑(殿堂)就是斗拱部分是结构体系的一部分,现在把唐风运用的比较好的就是王澍了,东西基本在西安。

个人认为现在叫景点的都少有真东西了,汉长安和唐长安遗址也没剩下什么。艺术价值方面可以看雕塑和佛教摩崖造像那些,也可以看看窗棂和天花,彩绘方面就只有佛教壁画了。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