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景点正文

崇福寺怎么样,好玩吗?崇福寺相关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5 06:55:02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260
关于崇福寺怎么样,好玩吗?崇福寺相关介绍内容

目录

1、崇福寺的现任方丈
2、崇福寺的寺内布局
3、崇福寺的介绍
4、崇福寺的概况
5、崇福寺的三宝
6、崇福寺的历史
7、崇福寺的历史渊
8、崇福寺的寺院历史
9、谁知道可以短期 一个月左右 带发修行的地方?或者去过的 ,女 ,从网上看到福州的崇福寺 女众道场。

 

1、崇福寺的现任方丈


崇福寺传承法系属曹洞宗。现任方丈传常法师,78岁,福建霞浦人。1939年出家于霞浦大京白鹤堂,1950年移锡城关柏翠庵,1955年起先后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57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后学戒于福州金鸡山地藏寺,协助德钦法师在象峰崇福寺筹办福建佛教安养院。1962年,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0年起任福州市第四、五届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下放工厂劳动,后在省政协工作。1980年回省、市佛教协会工作,任副会长之职。1983年起当选为福州市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对福州罗山法海寺、金鸡山地藏寺、象峰崇福寺的重建呕心沥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81年、1982年全力支持鼓山涌泉寺与象峰崇福寺举办男、女众佛学培训班。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开办福州佛学院,任副院长之职至今。1989年,任金鸡山地藏寺与象峰崇福寺方丈。1992年起当选为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因热心扶持残疾人的康复工作,1996年元月被授予“八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顾问,福建佛学院副院长,福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崇福寺现任监院明净法师,73岁,原籍福建福州人,师从圆瑛大师。



2、 崇福寺的寺内布局


崇福寺一进院,正面这座5楹大殿叫天王殿,也叫金刚殿,原来内供四大天王及两金刚,现塑像已无存,辟为文物展览室,用于不定期搞专题展览。
崇福寺的二进院,这座面阔5间,进深3间的二层阁楼叫千佛阁。明代以前叫藏经楼,明代重修后阁内周设千尊佛像,遂更名千佛阁。千佛虽已不存,但名称沿用至今。正面主要留存了弥勒佛像和佛后的木制阁楼模型。佛像为铜铸,高约1米,是崇福寺传世的明代作品。后面这座三檐双层阁楼,高约4.5米,结构精巧,造型别致,据传是明代仿唐代这里的大藏经阁式样而作,观赏和研究价值都很高。东西两侧亦有造像。东边7尊是砂岩造像,各高1米左右,是从朔州南榆林乡旧庙遗址中出土;西边7尊为贴金檀木造像,计有1佛4菩萨2罗汉,是朔州西山名刹神应寺遗物。崇福寺的三进院是左右相对的两座均面宽5间的配殿,东边是文殊堂,原内供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西边是地藏堂,原内供地藏二正菩萨和十大阎君,现二堂塑像均无存,辟为文物陈列室。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佛寺惯例,如果东侧为文殊殿,西侧该是普贤殿;如果西侧为地藏殿,东侧应为观音殿。而这里却是文殊殿与地藏殿相对,为世所罕见。
崇福寺四进院便是崇福寺的主殿弥陀殿,面阔7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约937平方米,通高21米多,其中月台高约2米,大殿净高19米有余。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是中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另外两座在大同和辽宁义县),也是寺院精华所在。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
崇福寺的五进院,也是崇福寺的最后一个殿——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


 

3、崇福寺的介绍


崇福寺在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故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又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伟”保存至今。现存山门及观音、弥陀、地藏、文殊诸佛殿,并有藏经阁、钟鼓楼等。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雄伟壮丽,而且藏经阁位居殿前,为他处所罕见。弥陀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佛殿,是中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殿内金代塑像壁画保存完好。


 

4、崇福寺的概况


崇福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街北侧,当地人民俗称大寺庙。寺院坐北面南,规模宏大,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占地面积23400多平方米,五进院落,十座殿宇,布局严整,构造壮观,殿内塑像、壁画、琉璃脊饰、雕花门窗荟萃一堂,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古建艺术殿堂。崇福寺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建造。到辽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伟”一直保存至今。
崇福寺,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观音阁等建筑。寺内金代建筑、塑像、壁画保存完好,是一座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寺庙。
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堂,始建于金代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历史。弥陀殿高大宽敞,殿顶绿色琉璃剪边,殿内前檐隔扇、窗棂花典雅、精美,是中国现存的一处保存完整的金代作品。佛坛上,有“西方三圣”坐像三尊,主像两侧,有胁待菩萨4躯,金刚两尊。这些塑像皆为金代原作,塑法古朴、精美。殿壁上,壁画面积达340多平方米。壁画描绘了佛教讲经说法的场面。观音殿位于弥陀殿之后,是寺内另具代表性的一座殿,也是崇福寺内最后的一座殿堂。殿内有塑像三尊中为观音菩萨像,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原作。
崇福寺除了上述辉煌的殿阁建筑外,还保存了木雕楼阁形佛龛,唐、辽、宋几代石雕造像和不少出土文物。其中辽代石像和北魏石塔塔刹也很引人注目。


 

5、崇福寺的三宝


应庚塔建于北宋·乾德初,位于藏经阁北侧。传说此塔有“应利欹斜”之灵,斜向何方,该方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故名“应庚”。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中古迹·崇福寺石塔》:
“崇福寺石塔,世传是塔关城废兴。历宋、元、明变迁之时,辄欹侧若堕,平治则正。
国初(清初)·戊子(顺治五年,1648年)、己丑(顺治六年,1649年),闽海波倾,洞塔颇倾斜。有士人避地江南者,遇异僧因谈及居里所在。僧问:‘崇福寺塔犹存否?’士人以颇倾斜对。僧曰:‘寺塔未圮,泉不应兵燹也,当速返居之。’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后,塔乃周正,复生朴树于基座。
今根柢盘绕,再无倾侧之患。”
应庚塔高四丈,广二丈,八角七层,花岗岩石质实心楼阁式,每面雕刻佛像,略有倾斜,但历久不坍,是泉州最早的石塔, 比开元寺东西塔还早。
其七级细长外形比例,除与近期开元寺出土的小石塔相似外,同闽南遗存的其他宋代石塔风格迥异,属于福州、闽东一带做法。
历千年沧桑,越来越斜,2001 年拆卸扶正重修。 “崇福晚钟”为古泉州八景之一。崇福寺历史上曾以“大洪钟”闻名遐迩,北宋·至道(995—997年)年间曾因此一度改名“洪钟寺”。清·道光《晋江县志·金石志》载:“巨钟,在郡北崇福寺,以铁为之,晨夕所敲,声闻二十余里。相传宋时物也。”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崇福寺》载:“寺有巨钟,明时寺废,为南安僧所得,康熙间复归。”
现存的大洪钟悬于钟楼,铸于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崇福寺修复后,由住持和尚警凡募化资金铸造。钟面中部铸有《心经》全文、楞严神咒;钟上部铸“明·洪武二十年七月温州(平阳)黄宝起、陈显六造。”
钟鼓楼上的铜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纯铜铸造,高2米,钟口直径1.27米,用纯铜1600余斤铸成。铜质清纯,钟声洪亮,相传可传十里至洛阳桥,泉郡诸寺巨钟,无出其右者。


 

6、崇福寺的历史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康熙委派在小召坐床的托音二世做了呼和浩特掌印扎萨克达喇嘛。从此,托音二世展开活动,一方面受命入藏联络班掸,以后又随康熙皇帝出征协助策划。因这些原因,康熙西征凯旋回京时路经归化城,驻跸小召,并将甲宵、弓箭、腰刀等随身之物,留在小召做为纪念。以后又在小召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立石碑,纪念他的胜利,同时也表彰了小召活佛有功。
从此,小召在当时的归化城召庙中的地位曾一度凌驾于大召之上。小召喇嘛受到清皇帝的许多特殊恩赐。例如,独许应用蒙文经典。小召除了得到本地人的布施外,康熙皇帝还特别批准内蒙东部科尔沁十旗做为托音呼田克图的化缘地点。托音二世赴科尔沁一次,就得到布施银五万两,驼、牛三千头,貂裘、马鞍、金珠,哈达等不计其数。
小召这种显赫一时的地位,维持时间并不长久,在托音二世死后,逐渐走了下坡路。到了嘉庆年间,呼和浩特召庙的权利中心已经转移到席力图召。
近年来,人民政府拔款重新修葺了小召,加筑了围墙,保护了这座三百年前的古代建筑。现在也成为名胜古迹之一 。


 

7、崇福寺的历史渊


崇福寺年深代远。明永乐大钟虽有“前朝敕建麦积山下院”的记载,但莲花柱顶石可确切证明始建在唐以前。时至1978年,原大佛殿失火,拆除中发现多块奠基砖刻有“弘道”二字。由此推断,崇福寺至晚建于唐高宗弘道年间,可谓历史悠久。又据《玄秘塔》碑记载,全国著名高僧端甫,少年时曾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步入空门,终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可见当时崇福寺已具相当规模。自弘道以来,至今一千三百余年。其间必多次修葺、重建。寺存明代万历年间大钟及清代石碑记载,有据可查的修葺时段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
至于杏林观与城隍庙的始建时间,大钟与石碑均只字未提。由此推测,此两处庙宇为清嘉庆以后所建。
晚清以来国势渐颓,崇福寺亦开始衰败。民国时期,国民党伤员于民国廿八年至三十七年(1938—1948年)进驻崇福寺;解放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时期,街子小学搬至崇福寺;1959年农中占据药王店,1961年街子附中占用杏林观。直至1975年,中小学分开,各建新校方才搬离。至文化大革命前后,崇福寺除城隍庙外,其余殿宇悉被拆毁,满山高大松柏多被砍伐,一个千年寺院竟成一片废墟。1977年,因修建公社大院,竟将南川村前世间稀有的千年古树——九股白皮松砍伐!


 

8、崇福寺的寺院历史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僧人跬存至此,见山水殊胜,遂与师弟谛详商议,拟创建养母堂。在清理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块题有“崇福禅院”寺额的刻石,遂发愿重建崇福寺。跬存、谛详二僧在其师鼓山涌泉寺永觉禅师的支持下,派人四主募化,始建成小佛堂三间。至崇祯五年(1632年),大殿、法堂相继落成,并请江西著名匠工雕制了一尊高三米多的阿弥陀佛像,雕工精致,法相庄严,冠绝当时闽中诸存(现此佛像无存),于是朝山礼佛者日众,永觉禅师曾有诗赠跬存道:“北岭云边翠色浓,松窗竹几寂寥中。焚香默坐惟观息,一任山花白与红。”鼓山道霈禅师亦为该寺作记,后制成匾额,现尚珍藏于寺内,数年之后跬存及谛详二僧先后圆寂,寺务无人管理:又因明末各地兵乱。交通受阻,外出募缘的僧众无法返回,寺宇的修建工作只得中辍。迄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跬存的弟子清安来寺住持,境况才略有起色,清安圆寂之后,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其高徒淑英主持该寺,随即大兴土木,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重新整修大殿,再建东西两庑,崇福寺乃初具丛林规模。其后因继之乏人,该寺渐趋衰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鼓山涌泉寺古月禅师来此兼趋寺务,发心重建大雄宝殿、钟楼、法堂、天王殿、方丈室、齐堂、客堂等,一切规制皆仿效鼓山涌泉寺。古月禅师于民国八年(1919年)圆寂,崇福寺僧众在寺内特辟一堂建塔纪念,名“中兴崇福古月禅师塔”,后古月禅师门人必定禅师执掌法席。当时有关当局默许农林学校强占寺产,必定禅师护持甚力。
1949年后,寺僧二十多人参加土改,分到一部分田地,诵经坐禅之余,以耕田自养。1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在寺中创设佛教安养院,安置老弱贫病的佛教徒数十人。由德钦法师任院长,明力法师负责日常工作。由于政府部门发给生活费,这些佛教徒均能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寺院遭破坏,后又被华侨农场占用。不久怡山西禅寺部分年老僧人亦徒置于寺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各项宗教政策的落实,崇福寺得以恢复,并成为尼众道场。由于传常法师的惨淡经营,至1983年陆续重修了各殿堂并重塑多尊佛像。是年春,福建佛学院女众班设于该寺,时至今日,由这里毕业的尼众遍布海内外,为佛教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僧才,如今的崇福寺,占地面积3816平方米,拥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齐堂、地藏殿、伽蓝殿等18座殿堂,环境清幽,景致宜人,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
1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创办佛教安养院于寺内,作为市区各寺院老弱、生活无依无靠的教徒归依之处(现有40人在此安度晚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佛像全毁,佛事中断。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寺院获得新生,1979年被列为开放寺院,着手整修殿堂,重塑佛像,恢复正常佛事活动。1983年,福建佛学院女众班设在寺内,作为培养爱国爱教的接班人基地。此后至1988年,新建观音阁、五观堂、佛学院、住寮、厨房、藏经阁等殿堂。新、古建筑群以大雄宝殿为核心,由弥勒殿、法堂、方丈堂、客堂、禅堂、五观堂、玉佛殿、佛学院等22座殿、堂、寮、阁组成,古朴雄伟,建筑总面积5452平方米。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尼众113人,另有佛学院女众班学员50人。
福州崇福寺还是日本长崎崇福寺的祖寺。明崇祯二年(1629年),该寺超然和尚东渡日本长崎圣寿山建“圣寿山崇福寺”,并为该寺第一代住持。以后,该寺与祖寺时有往来,关系密切。寺内有舍利塔两座,其中一座为古月和尚墓塔;另有碑刻一块。


 

9、谁知道可以短期 一个月左右 带发修行的地方?或者去过的 ,女 ,从网上看到福州的崇福寺 女众道场。


很多地方的呢,湖南你去么,一个月后我去,我们可以一起,哈哈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